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1
摘 要 提高会计诚信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即在分析会计诚信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会计诚信存在一定程度缺失的原因进行了理性思考,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几点对策,以期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会计诚信 诚信环境 职业素养 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会计行业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对会计诚信也不断提高了要求。会计诚信即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数据,以最终保证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的真实情况。加强会计诚信是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更好地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途径。
一、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1.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成熟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一种诚信度很高的经济,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加强会计诚信必然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运转起到重要作用。诚信是企业获得理想经济利益的基石,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宝贵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支撑力量,在当前经济国际化发展背景下,要想在国际上取得坚实发展,离开诚信是无法真正实现的。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的一环,必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会计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职业道德也有明确的要求,而诚信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一种重要的行业,加强对其诚信度的要求必将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整体提高,对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会计诚信是推动会计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一个行业能否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并不断前行的基础。会计行业在当前诚信度备受关注的情形下,及时全面提高其行业诚信,对整个社会尽快打消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将会计诚信真正提高上来,出现的会计造假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污点才有可能被抹去,才可能使会计行业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肯定。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合格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对会计诚信发挥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由于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业前并未接受全面的培训,虽然业务技能达到了规定标准,但由于对行业的道德规范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致使部分道德操守并不达标的人员也被筛选进来,对会计诚信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部分会计并不能真正认识到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只是片面地利用自己的职业便利性,寻求一己之利,造成很多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使会计诚信在整个社会的信誉度大大降低。
2.受利益驱使所致
部分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受眼前经济利益的诱惑,往往不能把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而通过弄虚作假或者瞒报账目等形式来为个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由于对个人要求不够严格,在利益面前往往丧失个人道德,为了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通过会计人员违法谋取大量资金,不仅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往往有大量资金无法填补,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危害。
3.公司内部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司中,公司制度还不够完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界定以及职责范围不够明确,导致对企业的会计人员监督不力,也使得不合理、不透明的账目有了存在的机会,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的规范管理都造成不利影响。
4.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市场经济的某些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监督机制还不到位,使得部分在市场经济中有着较强实力的企业,并没有受到很好的监管约束,在经济运作中,随意性很大,不按规操作的行为时有出现,又由于受西方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的影响,部分人为谋得更大的个人利益而不惜钻各种空子,会计行业作为与经济账目直接打交道的行业,存在更大的诱惑性,在市场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违反乱纪,丧失诚信的举动,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三、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诚信宣传力度,创建会计诚信环境
诚信是全社会人员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操守,只有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人人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对会计从业人员以及掌握权力的企业管理者形成一种很好的规范约束作用,使他们意识到丧失诚信就有悖于社会的基本规范,就会脱离社会的基本要求,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如此一来,必将使他们逐渐将讲诚信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同时,在会计行业内部应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宣传诚信的积极意义,通过奖罚分明的措施,鼓励人人讲诚信,在行业内部创建其良好的诚信环境,并使会计从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者之间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关系,以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业行为,提高会计诚信。
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关注他们的专业素质,还应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操守进行严格的测验,对于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员,即使业务技能再好,也要进行慎重考虑,应通过相关教育培训使其通过审核后再进入会计行业。同时,在平时的工作或者年度考核时,也要加入职业道德的考核内容,使会计人员时时注意讲诚信,将诚信牢记心间。另外,应实行会计责任制,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会计人员,避免遇到问题时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次,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通过制定企业内部法规,对他们的行为规范起到约束作用。应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熏陶作用,使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以提升,使会计诚信度得到提高。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会计诚信,法制建设
一、会计诚信的含义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而本文所说的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的发展与延伸,指生产、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等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工作时,应诚实守信,运用合法、合理的技术和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会计诚信表达的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它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可以说,诚信是会计的基本要求。要求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1]
二、会计诚信出现的问题及危害
从整体角度来说,我国会计诚信诚信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一大批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加入到会计队伍中,会计诚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当前仍然面诸多问题。
(一)道德滑坡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作为传递经济信息的部门,在上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也开始违背诚信原则,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很多会计从业人员树立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他们违背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择手段,弄虚作假, ,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谋得私利,不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可信度降低而且还给国家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会计业务不规范
第一,由于当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严重不足,部分企业财会人员甚至无证上岗,有的虽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没有经过实践操作和培训,使得会计业务处理不规范。第二,会计核算不严密。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及时、不严格等问题,不仅使会计凭证的真实性难以进行核实,而且也使会计数据的取得难度加大,特别是针对企业领导层经济活动方面,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不严密的情况时有发生。第三,会计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内部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不规范及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不严密,使得财务审计的作用发挥不全面。
(三)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对造假者打击力度不够
首先,由于目前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在惩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条款不清晰,可操作性不足,而现实生活中,执法不严和甚至违法不究的情况是有发生,这使法律无法发挥遏制会计造假情况的发生。[2]如果造假者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就会使遵纪守法者得利益大大受损,也会是造假者更加猖狂。也会使得那些原本讲求诚信的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也走上造假之路。其次,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的造假,对直接责任人处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的力度不够。进一步降低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违法成本,而成功后的收益又很多,在无形中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产生。
三、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
(一)强化诚信风尚,营造诚信氛围
会计行为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诚信意识关系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要使会计人员拥有良好的诚信工作环境,就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一方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要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制度, 使会计人员能够相互监督、协作,也使他们的分工能够合理高效、职责明确;另一方面,大力发挥舆论及榜样的作用,用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会计诚信建设,并鼓励企业或个人对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失信现象进行积极检举和揭发, 对会计人员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 对失信人员也进行适度曝光,对于会计人员的失信行为也应记录在案,并对相关档案信息对外予以公布,增加会计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会计从业人员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最后,在会计行业内建立自律机制,让会计人员进行自我约束、管理和学习,弥补相关部门监管的不足。
(二)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第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根据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结合当前会计执业的基本现状,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企业会计人员执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二,丰富完善培训内容。会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通过编写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的案例教材,来帮助会计人员了解会计诚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会计诚信意识。第三,对培训手段进行创新。摆脱落后陈旧的培训手段,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开展继续教育,通过对网络播放会计诚信方面的视频,以更直观、更加形象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诚信水平。[3]
(三)加强法治建设,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
针对现今我国关于会计诚信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的问题,首先,立法者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顺应时代的潮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为规范,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其次,要求执法者严格做到执法必严,对敢以身试法者应给予严厉打击,进行经济、行政、甚至刑事处罚,提高造假者的违法成本,使得违法者真正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根本上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会计职业;诚信;改进策略
近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会计行业正面临“诚信危机”,这一危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会计信息出现虚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原因很多,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和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许多解决的对策,但从最终效果而言,似乎并不理想,会计信息虚假的现象似有越演越烈的势头。
应当说,会计行业的主流依然是好的,一些会计信息的虚假影响了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为了会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这一现象视而不见或者惶恐不已都是不足取的,理智的做法是正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认为,会计信息虚假,究其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下滑,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偏低。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诚信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剖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缺乏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提高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和诚信水平的可行性策略,以期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
一、会计行业诚信的现状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由于会计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工作之中要与大量的数据,其工作成果也更多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阐明情况,这就是要求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与此同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也是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键所在。然而,现实往往与预想中的情况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很多会计信息虚假或失真的情况之中,基本上都能够发现会计人员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有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违反规定任意虚列开支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不按照相关规定,任意改变成本的计算标准或确认方法,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方法等。严重违反了会计行业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这些现象必须得到重视。
2、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意识淡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缺乏。对于从事会计行业的专业人员而言,了解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是最为基本的从业人员素质之一,也是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保障。然而,现实之中不少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缺乏,遵纪守法的意识不足,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做好会计工作,其他的规定制度自然就遵守了。主要表现为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缺失,对于与会计相关的财经制度了解不到位,以至于违反了相关制度之后自己还全然不知。
3、在工作中认真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缺失。由于会计职业更多的是与数据和财物接触比较密切,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的钻研自身从事的业务,具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中国目前,据调查发现,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最新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而会计行业随着社会实际的发展变化又需要自身的发展进步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的要求。
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新的要求之下往往无所适从,在工作之中不能够积极钻研业务,努力进取,而是消极被动甚至抵制这些变化,其结果必然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落后。在实践之中,由于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新的业务掌握不够熟练,在工作之中出现会计信息与真实情况差距较大的现象,从而影响会计数据和信息的质量。这些都对会计工作和准确性和效率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与会计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背离。
二、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水平的可行性策略
会计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对于我们而言,关键的是要用于正视这些问题,认真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而言,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增强会计行业公信力,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1、重视会计职业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关键之所在。一个必须予以明确的事实就是,大量的会计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从业人员一点一滴的去完成,在其从事实际的工作之中,法律法规很难去丝毫无遗漏的规定会计从业人员的每一个细节,既无必要也不可能,这就需要职业道德来规范。
众所周知,职业道德是内化与每一个人的内心的,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品格的要求,在实际之中,要求从业人员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职业道德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是提升会计行业诚信水平的保障。从一般意义上的标准而言,一名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不但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而且还应当对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一程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首先,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相关法律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观念,提高法律和政策水平。
其次,对财经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有相应的掌握。这些知识都与会计工作紧密相连,在具体工作中,这些知识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水平和会计工作成果的质量。(作者单位:蓝实集团)
参考文献:
[1]汪燕芳,伍春姑:《会计诚信教育的再思考》,《财会通讯》,2011年第36期。
[2]滕飞,赵琼:《论会计诚信的缺失与重构》,《财政监督》,2011年第35期。
[3]会新:《外部性视角下会计诚信缺失的成本与收益》,《财会月刊》,2011年第12期。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高校 会计诚信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置了会计专业,培养会计人才。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进步,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质量低劣和造假现象日益严重,会计诚信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会计诚信治理体系主要包括的一个层面就是以市场交易者为主,通过对各单位和会计人员进行激励约束,切实贯彻“受信者多助、失信者寡助”的诚信意识,这是会计诚信治理的基础(岳上植、汤洪亮,2006)。因此,会计诚信教育也引起业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梁水源(2006)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并利用桑恩道德决策综合模型来研究如何构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型;杨涛、朱丹(2009)以会计专业学生为案例从实证角度研究大学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影响,得出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在对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培养不足的结论;章雁、姚静(2007)从西方发达国家会计诚信教育的状况分析,从会计诚信教育的基础、延伸、拓展和全程信用记录四个维度构建我国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模式;杨敏(2007)从高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设计及途径;陈玉清等(2007)通过对125位准会计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后发现,目前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影响到大学校园里的准会计人员。要使会计诚信得以迅速回归,必须加强对准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全民的诚信意识,法治与德治并重,营造和谐的会计人文环境;吴国萍、张智(2007)从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付春蕾、周萍(2006)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可以说,以上研究为会计诚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事实上,自财政部颁布并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6号)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以后,各高校开始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都已开设与会计诚信教育相关的课程,强化会计诚信教育。然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是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效果?高校应如何进行会计诚信教育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核心及现状
(一)会计诚信教育是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基础 在会计活动中,诚信的具体含义是,客观确认、正确核算、真实报告和公开披露(翟胜宝,2009)。会计诚信是一种理性原则,以一种看不见的理性力量促使所有财务过程实现理性化运作,牵引着人们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现实状况如何?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2004)曾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可信。由此可见,上市公司会计诚信问题的严重程度。那么,如此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单靠立法、处罚,并不能治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进行会计诚信教育是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基础。众所周知,道德文化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能在短时期内更迭或变迁,而道德文化的改变却是一个逐渐的,漫长的过程。然而,道德文化一旦为个体所接受,并内化于个体的身心,形成一种信念,便对个体的行为有极强的、长期的约束力。也正因为如此,才决定诚信道德对个体行为的约束是基础的,深远的。当然,会计诚信道德是诚信道德中的一部分,将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单个突飞猛进。而道德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靠教育,由此决定了会计诚信教育是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基础。从纵向来说,会计诚信教育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作用却是基础的,深远的;从横向来说,会计诚信教育要随着诚信道德的大环境的发展而发展。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培养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目前我国会计诚信教育主要是一些会计职业团体对团体成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其覆盖面并不广泛,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了会计诚信方面的教育。这种零散、不系统的现状与构建会计诚信教育体系是相违背的。本文以为,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有力的实施者。而高校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摇篮,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要灌输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因此,高校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实施者。应该说,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那么在将来走上社会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才能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捍卫会计职业的尊严。因此,高校进行会计诚信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高校计诚信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现实中会计主体道德自由空间的扩大和会计伦理的缺失使得更加容易出现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会计信息问题(黄世忠等,2004)。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决策不仅有明显的会计后果,而且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冉春芳,2010)。在这种形势下,强调会计道德观念将给会计职业判断过程注入更多的伦理精神和价值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为会计主体的道德自由空间增加新的约束。事实上,一个人在采取道德行为之前,一定会意识到道德问题已经是客观存在了,即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善恶对错。实验研究证明,毕业生在特定的专业环境(比如,注册会计师在职业行为规则面前已经暴露出大量的道德问题)下,已经领会到或感知到会计专业的道德问题出现的概率要大大超过其他经济类专业,其性质也更加严重。从这个层面来说,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会计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自律的职业品质。所谓自律,就是会计工作者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或难以发现舞弊的环境下,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依靠个人的良心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按照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尚的道德动机,它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会计诚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也应当把会计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会计情感和会计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形式重于实质 高等教育是职业分化的开始,在选拔人才后根据个人的目标和愿望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此,学生逐渐形成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这种可塑性是学生时期的一个特点,自然也就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重点的教育内容。毋庸置疑,诚信道德意识培养的期望自然是寄托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的身上。应该说,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注重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前已述及,自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以后,各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已开设与会计诚信教育相关的课程。据了解,各高校对会计诚信教育的方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从开设课程来看,主要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等。课程类型主要是纯理论课,课程性质属于专业选修课,一般不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核大多数以开卷为主,开课时间都选择在大学一年级(方便学生第一年就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部分任课教师只采用灌输式的简单教学方法,侧重于法规条条框框的解说和空洞的说教,而学生基本上也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和从业资格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这样的会计诚信教育现状是非常不理想的,基本上属于空洞的说教,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更不用说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并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原则了。应该说,目前高校形式重于实质的会计诚信教育其实是失败的。当然,这与社会总体会计诚信环境较差(岳上植、汤洪亮,同上)不无关系。尽管如此,仍然要反思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总的来说,目前高校这种只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忽略对学生进行实质而有效的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与我国社会普遍面临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的事实是不相适应的。
三、高校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建议
(一)设立诚信教育机构 综上,必须以培养学生会计道德观念为核心,改革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会计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国家必须确定一个有效的会计诚信教育机构来指导会计诚信教育,并有能力把会计诚信教育对象约束到会计诚信教育的范围内。 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切合实际,不能流于形式。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新问题的不断涌现而必然会相应的有所改变。所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应与社会的现状相符合,应该切合实际。
(二)优化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上,将前已述及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等高校已普遍开设的课程选择一门设置为专业必修课。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设置《伦理学与经济学》、《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伦理》等选修课。而开课时间上,笔者以为,应与会计专业课同步开设。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以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和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人格。因此,美国的流行观点和经验是在学生学完了《中级财务会计》以后,才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把职业道德课程与以前学过的伦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在加强道德修养的成熟方面是特别有效的(梁水源,2006)。高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与专业课的同步开设,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和课后作业练习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研究专业工作中的道德问题,提高反应灵敏度,强化良好的道德品行,这样把学生提升到一个高起点上,使之养成会计专家思路和职业高手的特点,从而更容易给他们传授专业知识,增强其道德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判断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教师不能局限于概念和法条的解释和说明,要精选那些思想和道德内涵丰富,原则性强的最好的实例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这些实例一定要体现诚实、廉洁、公正等会计师领域里公认的、富有道德实践性的本质内涵。因为行为符合道德标准的会计英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效仿的典范,并且当学生面临道德挑战的时候,就可以激励他们采取同样的行为,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达到自律的境界,那么,就需要改进会计专业教材的设计。以教材的编排为例,国外著名的会计专业教材――如HORGREN的《财务会计教程》,每一章节中都有专门涉及会计道德的相关内容讨论;再如Keown的《财务学基础》,直接将道德问题列入了公司财务的十大原理之一,专辟章节探讨了道德问题在公司理财中的两难境地,并列举了多个案例供师生讨论。相比之下,中国的会计专业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还相当不够,即使是在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优秀的以案例探讨为主的专业书籍中,也未能从会计道德、会计人的行为准则等角度来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时,不知不觉地会将注意的重点放在专业的技巧与技能上,而忽视会计人员作为会计行为的主体所应持有的立场和坚持的原则。另外,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法制是道德规范中带有强制性的部分或最基本的部分。法制教育是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法制教育的范围应尽可能广泛。具体地说,高校应尽快开设有关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法、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有关会计课程中,把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纳入整个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四)优化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上,应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加强会计诚信范例教学,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可以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我国有超过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在这庞大的会计队伍中,蕴藏着许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爱岗敬业的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会计老师要热心劝告学生在会计工作中培育必要的品德(如客观、公正、诚实、廉洁、求实、敬业),让学生自觉尝试,并逐渐向其灌输从事会计职业的自豪感,并且希望实现职业道德具体化了的最高理想。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而非单纯抽象理论的知识,增强学生判断事实的能力,因此,加强案例教学非常必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对于学生而言更形象、且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可能面临或发生的专业道德问题案例探讨,激发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从而降低学生未来从事会计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此外,不同学校的文化、教授理念和学习过程差异对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职业道德认知方面的影响甚大,因此,提倡学校间交流教学。如果各学校之间能适当地采取交流教学形式,将能够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诚信的“希望工程”,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培养与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高校应该挖掘校园文化中包含的教育资源,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专业学生在学校里就正确树立会计诚信的理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会计责任感,牢固树立会计诚信的观念,为会计诚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岳上植、汤洪亮:《论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建设》,《会计研究》 2006年第6期。
[2]梁水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分析与模型研究》,《会计研究》 2006年第11期。
[3]杨涛、朱丹:《大学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影响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4]章雁、姚静:《高校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模式构建》,《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年第2期。
[5]陈玉清、王琳、肖峰:《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年第1期。
[6]付春蕾、周萍:《加强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6年第6期。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会计诚信;治理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在我国经济活动中,会计诚信的缺失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国家在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这就要求从国家和企业角度出发,进行必要的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全社会监督下的会计诚信工作。采取自律、法规、政策等各项手段措施来加大会计工作的诚信度,在系统的会计诚信治理体制下达到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目的。
一、会计诚信缺失现现状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会计造价事件,例如财务报告的造假等,这造成了大量的财务陷阱的产生,使得我国经济和股市出现了信用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会计失信问题。注册会计师的造假原因与会计师的个人职业道德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经济活动中的诱惑利益因素。对于会计工作中的精确、严谨、进取等职业精神没有很好的贯彻,责任感的丧失造成了一大批的会计从业者在会计职业道德上出现了严重偏差,直接影响到会计诚信问题。
二、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
1.进行诚信评价体系科学化建设。对于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诚信评价体系,以此为会计诚信的评价尺度,更具有公正性。可根据我国经济现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出发,从主观和客观上建立诚信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在既定范围内综合考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评价影响,确定最终的诚信标准。以实际量化的定量分析和主观因素考量的定性分析相结合,在2:3的分析比例下,建立百分制的会计诚信评价系统,以定量的加分和定性的扣分制度为基本得分形式,在科学化的思想下达到诚信评价的目的。按照评价结果,可指定优质、守信、警示和失信四个评价等级,以此为标准进行各企业的会计诚信等级评定,评估机构制定进行相应的政府监管建议。
2.进行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在国际上存在很多的信用评级机构,与上文的诚信评价机构不同,这些机构带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就我国目前经济状况而言,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具有权威性信用评级机构很有必要。尽管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机构已有一定的发展年头,但然要与国际资深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先进的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手段,建立我国经济类信用评级数据库,其中针对会计信用的部分要进行重要标记。在与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合作的同时,应借助有利条件培养本土人才。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内地不少见,但权威性上的缺乏使得其不能很好的发挥信用评级的功能,鉴于此,以政府牵头,建立全国性质的信用评级部门,明确信用评级的部门的职责所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中增加对其会计诚信的评级内容。同时,政府也可以有国家性质的信用评级鉴定部门对委托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资格鉴定,再由被委托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工作。
3.进行会计诚信奖罚机制的建设。并不是所有的会计都有诚信缺失行为,在很多的企业中还有很多坚守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为会计工作奉献的工作者。所以,建立一个会计诚信奖罚机制,以此来激励那些有突出工作成果的会计人员,并为那些失职者敲响诚信警钟,这种机制建议在各大企业、单位中进行试运行,以此建立会计诚信的良好工作氛围。可由政府牵头,严惩上将行政惩处与刑事处罚相结合,奖励上则对会计守信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活动优惠政策,以刺激更多的企业单位加入到诚信奖惩机制中来。这样的奖惩可以是会计人员以自律的形式来实现会计诚信的治理建设目标,从根源上实现会计诚信的全方位化。
4.进行会计诚信公示制度的建设。会计诚信治理要秉承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在参与到诚信评估和信用评级中企业结果进行公示,对违反相关诚信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公示。公示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对内部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整改,所以要有一定的度量,不能胡乱公示。那些设计企业商业机密的内容须核实后选择性公示,不能在公示中掺杂个人感情,要具有足够的失信证据,客观权威的评价事实,并对典型事例重点公示。公示的内容有激励企业的正面内容,也有违法乱纪的负面案例,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调动社会舆论进行企业诚信监督,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问题在治理上有更大的突破。
5.进行诚信立法、执法的法规建设。我国目前缺乏针对会计诚信问题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立法部门可以对信用评级标准的制定、信用数据的管理办法的制定、诚信评估规范法规的制定、相关责任人的诚信失信惩处规范的制定以及在刑法上的失信惩戒和受害保护的法规制定。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制定的意义,关乎经济内容的会计诚信法律法规,需要执法部门制定严格的执法流程,培养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执法人员,排除扰乱执法的外在因素,对触犯诚信类行政、刑事法规的企业和当事人进行严厉打击和制裁,以使会计诚信治理体系在法律建设方面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综上所述,会计的诚信缺失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依次进行的会计诚信治理体系的建设也具有了其历史必然性,以健全的诚信建设平台将会计诚信问题进行常规化,从企业、政府、法规等处下手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诚信治理方案,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法规制约机制等手段激发起会计工作者的经济责任心,从根本上杜绝会计失信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义宏,陈高才.会计诚信的判断与诚信危机治理[J].财会月刊(会计),2005(5).
[2]袁梦博.重塑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2).
[3]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4).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1 高职会计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会计学生的考核以“分数”为主导,各类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平时测验成绩及期末测验成绩组成,实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则根据学生上交的材料及报告分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
“分数”只能体现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而无法反应学生个人的诚信水平及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及实践程度,因而当前实施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片面的,不能对会计诚信教育进行检验,更无法提供学生会计诚信程度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背离了诚信教育的初衷,使学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
1.1 唯分论导致产生“分数泡沫”。目前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分数评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唯分论导致部分会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产生不少问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将会计的客观性理解成为模式化和程式化,死记硬背相关公式,缺乏灵活应用。有的学生铤而走险,抄袭作弊屡禁不止,妄图不劳而获。Sadler(2009)的对澳大利亚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课程评价体系中诚信考核指标缺失是造成“分数泡沫”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分数泡沫,使学生走上企业实战岗位后产生巨大落差,导致“读书无用论”等不当观点不胫而走。
1.2 失信成本低廉让学生对失信行为产生错误预期。当前学生中表现出了种种不同的失信行为。一是言而无信。很多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不强,如不能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临时变卦等等。根据某高职院校中美合作会计专业美籍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与同龄的美国学生相比,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显得不够成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待人接物大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言行不一致,很难建立起信任关系。二是弄虚作假。抄袭他人作业,需用英文完成的作业照搬照抄翻译软件翻译结果,毕业论文数据造假、直接复制他人论文文本,顶岗实习材料虚报等等行为在日常学习中屡见不鲜。三是考试作弊。但在考核中,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没有考核依据,即使被发现,为此付出的代价甚微,最多是退回去重新修改,一样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违反校规校纪、考试作弊等比较严重的失信行为虽然将记入到学生档案中,但有些高职院校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可以让失信的学生“将功补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表现良好或者有突出贡献,失信行为可不予以记录。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守信的学生拿不到好分数,而平时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生却往往取得不错的成绩。在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下,分数是学校评奖推优、各种评比的重要依据,是各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主要参考,诚信评价指标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优的不公平,让少数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心理预期,诚信建设被抛之脑后,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用人隐患。
2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重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议
2.1 开设专门的会计诚信课程。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专门的会计诚信课程缺失。会计学生课程较多,有些高职院校在定培养方案时要么直接忽略诚信课程的设置,要么仅设置了《思想政治》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但这些本应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地位并不高,课时量也不大,且仍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简单记忆相关知识,并没有真正理会会计诚信的内涵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诚信教育注重形式,如同虚设。加强会计教育首先应从课程设置着手,开设独立讲授会计诚信的课程,是学生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2.2 加强会计专业课程诚信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都立足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大都“讲理论,重技能,轻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言简意赅,说起来简单,履行起来却千头万绪,细致入微。对于不同的会计工作、会计岗位,又有更具化的意义和要求,然而在各会计课程的教学当中,诚信到底指得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对会计人员有哪些要求等问题基本没有涵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诚信教育少之甚少。问卷调查显示,68%的受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表示,诚信意识模糊。因此,诚信教育应当渗透到专业课、实训课等各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当中,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从事各项具体的会计工作,诚信的真实含义,增加会计诚信的考核内容,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诚信的要求,例如作业独立完成,不得相互抄袭;引用文献及数据应注明出处等。
2.3 建立会计诚信教育评价指标及惩罚机制。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下,仅有量化的分数体现学生的成绩,而衡量学生诚信程度的指标缺失,这对学生失信行为缺乏有力的约束。课程考核应增加诚信考核指标,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从而保证诚信教育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国光.有关会计诚信教育问题的再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1):31-36.
[2]杨卫.学术诚信是大学精神的根本[N].光明日报,2012-4-23(016教育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