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1

关键词:数据挖掘;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决策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01-02

互联网的应用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表达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换、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人们情绪表达、宣泄及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社会政治态度的表现就是网络舆情。网络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集散地,更加为政府了解民情,政府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网络大量舆情数据的背后隐藏了很多具有决策意义的信息,那么在飞涨的信息数据中,有效利用数据宝藏,是近年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数据生产、传输能力远远大于数据分析能力的今天,人们希望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功能,自动和智能地将待处理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简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1网络舆情

1.1网络舆情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网络手段传播出的广大公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焦点、热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及观点。开通微博、建立专区留言板,新闻跟帖,BBS论坛,都已经成为了群众与组织展开交流的重要手段,这些网络手段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交流作用。

网络自身具有虚拟性、隐蔽性、随意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广大用户都很乐意通过这些渠道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去,尽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一旦引导不利,产生一系列的负面的网络舆情就会严重的威胁到社会大环境的安全,甚至会对公共环境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这就要求要加强对于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的引导,并且及时的关注网络舆情的负面危机。这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发展,稳定民情民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舆情监测与引导

从当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来看,爆炸性消息3小时之内就能够迅速被各大论坛转载,6小时内就有可能已经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网页上,那么可想而知,24小时之后,关于新闻事件的追踪和跟帖就会使其成为热点事件,并且很有可能在网络上掀起舆论讨论的热潮。所以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哪些是热点舆情,哪些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热点舆论,哪些又会对社会安全造成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舆情监测与引导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是针对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于网络上表达出来意愿集合而进行的计算机监测的系统统称。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让我们有效的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应对。这个系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2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起源于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它首次出现在1989年8月在底特律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联合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在1996年出版的总结该领域进展的权威论文集《知识发现与数据进展》中,Fayyd,Piatetsky-Shapiro and Smyth给出了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最新定义,将二者加以区分。

数据挖掘的定义为: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中通过特定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计算效率限制内生成特定模式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 技术在技术上又有着这样的定义: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应用的。目前,在很多重要的领域,数据挖掘都可以发挥积极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在如银行、电信、保险、交通、零售(如超级市场)等商业应用领域。如果把我们所有需要的知识和想要得到的信息比作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的话,数据挖掘技术就是能让你在庞大的数据库中轻而易举的搜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技术。对于如今数据库庞大的互联网来说产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对于现如今的网络舆情监测来说,数据挖掘技术更是作为基础作为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对于网络监测系统的研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3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

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的设计可以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具体指:网络舆情采集模块、网络舆情存储模块、网络舆情分析模块、网络舆情检索模块和网络舆情模块,共同组成了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如图1网络舆情智能监测与引导平台设计框架所示。

舆情采集模块是网络舆情分析的重要基础保障。它是指利用搜索引擎完成的在各大网页网站中收集网页信息并建立起原始网页数据库的过程,然后将收集的信息和数据等统一的存储到网络存储系统。既而,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便会对存储的一些舆情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这样就能够得出近一段时间内网络舆情的变化走向,之后便把分析归纳好的信息进行存储。最后,通过舆情分析系统分析以及检索系统的一系列检索,还有存储系统里的信息及数据都可以通过舆情报告系统发送和展示给各用户。这就是简单的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的整个工作流程。

3.1舆情采集模块

互联网的信息量是十分庞大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页的设计也开始越来越灵活,这就使得网页结构十分的复杂化,而且网页的更新速度使得内容更加动态化,以及一些网站对站内信息限制的技术手段造成网页内容不完整性,使得传统手工采集信息的方法非常低效率和高错误率。针对这一问题,舆情采集模块主流技术是自动采集,较为流行的采集工具可以分为六大类:Wrapper的专用高级语言、以HTML为中间件的工具、基于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工具、包装器的归纳工具、基于模型的工具、基于本体的工具。这些工具首先需要专家参与,人工建立某领域的知识库,然后工具基于知识库去做抽取操作。

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挖掘:①新闻类信息中所包括的中央重大政策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颁布、国内外重要新闻、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等等由此所引发的舆情,要依靠一些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和权力部门的相应网站为主要挖掘渠道。②社会焦点事件以及突况,这些主要要以虚拟社区当中的热门版块和BBS跟帖为主要挖掘渠道。③对于一些小道消息、谣传以及各种议论的集中集散地,蕴含着较强的倾向性、指向性的舆情信息,主要是以个人网页或博客为主要挖掘渠道。

3.2舆情存储模块

提供对舆情数据的存储功能。包括全文数据、统计数据、日志操作等。

3.3舆情分析模块

网络舆情分析模块可以说是整个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平台最为核心的功能,并且具有以下的特点:关联分析、热点识别能力、聚类分析、倾向性分析与统计、信息自动摘要功能。这些功能对于舆情分析工作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

热点识别能力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变化速度突飞猛进的今天,热点识别就已经成为了整个分析模块的总的前提条件,他能给出在一段时间内以信息出处权威度、评论的数量以及和跟帖密集度等作为参数,然后统计出一定时间段来的热点和重要舆情。

在数据挖掘技术中,关联规则算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关联规则算法的形式化描述如下所示:

设I={i1,i2,…,in}表示为全部项目的集合,也称I为项目集,项目集的元素ip={p=1,…,n}表示为每一个单独的项目,Tp={ t1,t2,…,tn }表示为全部事务的集合,即T表示成事务数据库,事物数据库的的事务表示成元素Tp={ p=1,…,n },一些项目的集合组成单个事务。

采用关联规则实施数据挖掘的通常方法是:计算出支持度比提供的最小支持度阀值大的频繁项集,然后根据计算出的频繁项集,生成关联规则。对网络上繁杂的海量数据分析,需要找到相关舆情信息的内在关联规则,这样就能有效对舆情加以分析、检索和存储。

3.4舆情检索模块

检索模块可以将存储模块中的信息进行关于时间、地点、类型、网站等等有关信息进行检索,继而提供给用户。在分析模块中所提供的热点分析一般只是对已经产生的热点,或者是将要成为热点的次热点。而检索模块还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关键词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自定义监控。

3.5舆情模块

根据网络舆情分析模块处理后的结果或网络舆情检索模块查询的结果生成报告,系统可通过短信、电话、网页浏览等各种手段 及时告知,提供决策支持。整合以上所有系统的工作结果,将热点度较高的舆情给广大用户和相关部门最终完成这一监测系统的最终使命。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加之现在的社会现状,我们不难得出网络舆情智能监测与引导机制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智能监测系统的出台和应用不仅仅是改善了网络舆情存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更多社会组织、企业、政府提供了更多可以信赖的,真正反映民情的正确的网络舆情。并且为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为国家能够有一个健康安全的舆论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且真正为民众与政府和各大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沟通渠道,为我们的社会进步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尤其是作为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部门,必须要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对于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进行系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积极处理,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尽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出现时间还比较短,基于其的算法和方法还都很不完善,然而我们相信方便、快捷、智能、通用将是今后舆情监测系统发展的方向,关于网络舆情智能监测与引导机制的研究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进松.政府网络传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叶皓百.正确应对网络事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3]郭建永.基于文本聚类技术的主题发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6).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0.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2

[关键词]网络舆情;城管;舆情应对

近年来媒体关于的报道不绝于耳。在不断曝出的负面新闻中,城管已被严重妖魔化。人们从对城管粗暴执法的不满已经转移到对城管群体本身的仇视。

在自媒体环境下,舆论在城管话题上出现失衡。关于城管的新闻,即使是谣言也会被网民无条件接受。尽管也有部分理性地看待城管与小贩之争,但在对城管群体浩荡的批判声中,这些理性的声音往往湮没无闻。

一、城管舆情特点

(一)城管舆情以负面为主,影响力大

目前,在互联网平台中,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了公众舆论的集散地。以新浪微博“头条新闻”为例,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其共信息61972条,其中包含“城管”关键字的信息共344条,这意味着社会上每发生200件重大新闻事件中,就有一条是城管新闻,并且上了当天头条。其中影响面较大的(转发加评论超过2000条)有66件。仅有1条信息是体现了城管正面形象,其余65件舆情事件,皆为负面新闻。

(二)城管舆情的观点以负面为主

对研究样本的网友评论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发现,舆论以负面为主。评论内容主要是对城管群体的无理谩骂、对城管执法方式的不满、对城管制度的抨击、对城管的讽刺调侃、对政府行为的不信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逆反,以及对城管问题的理性思考等。无论是对城管群体的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微博评论中舆论态度并无大的差别,都以负面为主。尤其是负面报道,评论皆以对城管群体的辱骂和对城管制度的抨击为主,偶有理性评论也淹没在茫茫的谩骂声之中。即使是有关城管的正面报道及阐述理性意见的微博中,网友评论也仍以负面为主。

(三)舆情分布地域广,未有明显区域性差异

在地域分布上,66件城管舆情事件分布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各地城管部门都应密切关注舆情事件,执法过程中一旦发生冲突事件,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经网络曝光、媒体传播,应对不及时极有可能产生重大城管舆情。

(四)执法过程中产生冲突是引发舆情的主因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民众接触频繁,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冲突,导致现场人群聚集,最终形成舆情事件。66件城管舆情事件中,有37件是因执法冲突造成的舆情,占总数的56%。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各地城市管理面积逐渐增大,但执法编制受严格控制,因此执法人员不足成为各地城管部门存在的现实问题,招收大量的临时工成为必然。临时工在执法过程中往往随意性比较大,方式简单,责任心不强。这也是导致现场执法不当,冲突容易发生的原因之一。

(五)媒体与微博互动共同推动舆情发酵和扩散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论坛等自媒体成为舆情的重要发源地,有61%的城管舆情事件通过网络曝光,特别是微博。在这种自媒体时代,具有“草根性”的传播工具对催生舆情方面功能日渐显著,“微博、论坛爆料--新闻媒体跟进报道--微博论坛热议”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因此,及时掌握微博、论坛上有关城管的舆情信息,是做好舆情监测、开展舆情处置不可或缺的方式。

二、城管部门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全国来看,城管属于突发事件多发领域,也是舆情爆发的重灾区。在当前的舆情氛围下,要彻底扭转城管形象、降低城管负面新闻的“吸睛”效应在短期内还是无法实现,但这并不意味城管部门在舆情事情发生后可以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正确认识网络舆情,采取行之有效的舆情应对方法,不仅能遏制负面效应的扩散,疏导网民情绪,也是构建透明政府、缓解官民矛盾的重要内容。

(一)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

一是处置反应滞后。网络舆情的恰当处置,需要快速反应机制。舆情事件发生后,普通网民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失真的,这时,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一些极端化的信息所绑架,流言、小道消息也大行其道。此时,城管部门的不作为很容易使舆情扩大或升级,甚至从网上传到网下,引发。二是信息欠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城管部门及时对事件作出回应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仓促的回应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例如延安事件中,民众虽然对城管总体执法行为颇有微词,但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处理那个跳踩商户的城管。分析延安城管局的处理结果,把肇事者认定为“临时工”,对他的处理轻描淡写,使得民众内心的愤怒缺乏一个宣泄的渠道,这就为随后而来的“城管大楼”、“超标公车”曝光后民众的愤怒埋下了隐患。三是舆情监测不力。随着互联网成为社会舆情的阵地之一,互联网舆情监测日应成为各地城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舆情监测,一方面能提前发现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信息,在网络舆情事件形成之前或之初就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化解。另一方面,在网络舆情事件爆发后,准确搜集大多数网民的观点、意见、建议,对此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城管部门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

(二)舆情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缺乏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正确认识

传统媒体时代,宣传方式是通过官方媒体下的议程设置,选择性的报道事实,信息自下而上单向流动,由官方统一口径,出通稿,管制市场化的媒体,不许出现其他声音,保持舆论的一致。新媒体时代,格局已经发生变化。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多在传统媒体不能及时报道的突发事件,首先被网民公之于众,这些消息大多来源于突发事件的当事者、现场围观者和相关知情者。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的格局,从而使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采集者和者。而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单向的官方统一口径的沟通播报方式,是没法应对舆情的走向的,更不会起任何引导作用。若对网络舆情抱有鸵鸟心态,认为眼不见心不烦,任网上众声喧哗,仍自岿然不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小问题最终演变成网络危机事件,甚至于从网上虚拟社会蔓延到现实社会。

二是缺乏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能力

城管部门的舆情信息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情况后下级只向上级汇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而大多数的情况下工作仅局限在“汇报”、“研究”层面,并未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对局面进行控制。在处理一般的紧急事件时,这种管理方式也许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在突然状态,仅对事件的表面进行分析,只注重暂时的社会稳定,不考虑城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本质内在联系,是不能从根本上去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3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爬虫;网络资源;爬虫测速;主题更改

中图分类号:TP391.3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普遍,人们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更加便捷地获得外部资讯。网络舆情是当前网民们针对热点社会事件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内容反映出的态度总和。“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可以说网络舆情就是当前社会现状的放大镜,针对这些态度思想及政治倾向的社会舆论信息的收集整合,是分析社会动向、研究人民需求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引擎搜索技术并未完全成熟,在很多具体环节仍旧存在着缺点,严重制约着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全面展开。传统的网络爬虫技术在进行网络信息的获取时,对其内容的处理精确性和不足,存在着无用信息过多和部分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因而,针对网络爬虫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1 互联网舆情检索技术

现阶段建设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基本涵盖了所有互联网领域的基本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庞大工程。但从系统的功能实现上看,舆情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是由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和文本信息抽取技术构成的。

1.1 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简介

作为互联网搜索引擎获得信息的基本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元搜索和网络爬虫两种模式。这也是当前网络舆情监测信息获得的主要途径。

所谓元搜索技术,就是在检索过程中将多个网络搜索引擎以串联的方式运行,监测方提交的搜索条件被初步处理后,分送给这些串行的搜索引擎,由其各自完成对相应数据库信息的检索工作,在获得初步搜索结果后,再将这部分信息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去重、排序、过滤等方式完成冗余信息的处理。元搜索技术在检索信息全面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单搜索引擎技术。同时,元搜索技术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并不需要对所有互联网信息进行搜索,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

1.2 网页信息抽取及预处理技术

作为网络信息获取的最终步骤,对检索程序获得的网页信息进行抽取和预处理是搜索信息全面的重要影响因素。所谓网页信息抽取及预处理技术是将网络信息中包含的自然语言根据检索条件进行提取,从中获得需要的实体、关系、事件等要素,最终并用易于理解接受的规范化形式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展示。现阶段一个成熟的互联网网站,其页面通常包括导航栏、正文标题、正文内容、相关链接、推广信息、版权公告等。而在这些内容中,真正吸引用户的是正文标题和正文内容,也就是切合用户需求的主体信息。在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尽量获得这些主体内容,对其他次要信息进行选择性忽略正是网页信息抽取及预处理技术重要的功能。

2 舆情监测网络爬虫技术简介

作为当前重要的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网络爬虫(We-bCrawle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前各领域构件的舆情采集系统中广泛采用的是Heritrix网络爬虫,这一开源程序允许用户的自主修改移植。Heritrix主要有三大部件:范围部件、边界部件、处理器链。其中,范围部件控制抓取的URL入队过程;边界部件则对选定的URL的收集情况进行监测,进而选择下一个URL,排除已处理URL;处理器链则可视为URL处理器,其工作结果会反馈给边界部件。

网络爬虫的工作流程是从未访问URL队列中选取目标并开始爬行,通过URL的指向作用,引导程序识别目标网页,通过事先认可的网络协议将网页内容爬取抽取出来,然后解析内容其中包括目标网页内的新URL,并将这部分URL添加进未访问列表,完成爬取后获取的内容存放到本地网页库内。

3 提高网络爬虫在舆情监测应用水平的措施

网络爬虫的本质是能够使实现网络信息自动提取代码程序,是网络搜索引擎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网络爬虫包括通用爬虫和面向主题爬虫两种,当前网络舆情监测使用的面向主题网络爬虫程序,会通过网页分析算法对非设定主题链接进行排除过滤,提高了搜索的精确性。当前,网络舆情监测中的面向主题爬虫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的行业领域的URL搜索策略问题。

3.1 改善爬虫网络利用率的解决方案

网络爬虫的利用率是当下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限制因素,高效的爬虫利用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为了准确掌握爬虫工作的效率,我们在爬虫中加入测速的方法,对爬虫抓取速度进行监测和工作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在抓取速度较慢的阶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保证程序对网路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解决方案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爬虫抓取速度监控。抓取速度是进行衡量信息获取水平的重要衡量因素,影响爬虫的网页抓取速度主要有两个因素,分别是抓取页面的大小和抓取这些页面所耗费的时间。因而,可以根据基本的换算关系定义网络爬虫抓取速度B:B=PT,式中:T为爬虫进行抓取的时间间隔;P代表该时间间隔内抓取页面的大小。

(2)爬行策略更改。40%正常水平的抓取速度是十分低效的,这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常见的措施主要包括:减少爬虫的线程数;暂停当前爬虫的运行,选择适当的时间继续爬行;更换爬行网站。

3.2 改善爬虫主题覆盖率的解决方案

当前的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同时在人们的讨论和交流中会进一步发酵,产生的信息量很大。为了保证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求爬虫程序具有较高的抓取的覆盖率。另外,在进行网页内容的抓取过程中,爬虫程序需要执行网页与主题相关度的计算,会影响爬行速度。所以在进行网络爬虫抓取优化时,通常会使用在传统爬虫中加入主题更改模块的形式,即保证了抓取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主题覆盖率。

3.3 系统设计与测试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提高爬虫系统工作效率的关键是在其内部添加测速模块和主体更改模块,由此可完成设计方案的优化。该爬虫在传统爬虫的基础上添加了爬虫测速模块和主题更改模块。

4 结束语

网络爬虫技术是当前舆情监测系统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在网页内容获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限制这一技术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爬虫程序的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同时,网络舆情监测检索突发性和大数据性特征,要求爬虫抓取信息的过程更为迅速,主体覆盖面也要更广。本文通过在传统爬虫中加入了爬虫测速监控模块和主题更改模块的形式,进行了抓取速度和覆盖率的监测实验,其结果表明,这一优化方案有效提高了爬虫程序的执行效率和信息获得的全面性,是一种值得认可的检索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桂梅.主题网络爬虫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4

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唱响宣传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主旋律,现就加强全区(镇)网络舆情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传媒,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聚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加强网络管理,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舆情,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组织,明确网络宣传管理的主要任务

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由网络发言人、网络舆情管理员、网络舆情评论员组成的高效有序的网络舆情管理处置队伍,强化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做好对重大网络舆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工作。

(一)网络发言人的职责。网络发言人由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分管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是:以本机关名义,在互联网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政务信息;根据权限通报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管辖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收集网民意见、建议,释疑解惑,回应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引导日常和突发的网络舆论,第一时间权威信息。

(二)网络舆情管理员的职责。网络舆情管理员主要由政治处相关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日常监测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送网络发言人和领导,如发现重大网络舆情要及时上报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协助网络发言人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认真完成县网宣中心布置的任务。

(三)网络舆情评论员的职责。网络舆情员由各局(办、处、中心)信息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关心网络舆情信息,日常监测涉及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对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在全县网络民情在线平台信息;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如发现涉及到本部门的重大网络舆情,发生网络时,要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和区(镇)班子成员,并按照宣传提示口径,通过撰写博文、评论、留言发帖等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协助网络发言人、舆情管理员做好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完成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任务。

三、健全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处置的工作机制

按照“积极利用、正确引导、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引导工作,切实发挥网络信息资政作用。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汇报制度。要求网络舆情评论员每天至少浏览一次各门户网站和本地互联网,尤其是贴吧、BBS、博客、微博等,对涉及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查询,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主动答复处理相关咨询、投诉、建议,及时将网络舆情情况报告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5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淄江中学学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

二、工作原则

按照“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的要求,以“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校支委会成员组成,成员由处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意识形态风险监测、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处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含有“淄江中学”及淄江中学业务工作的相关信息,结合教体局预警提示,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上报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较大以上网络舆情要上报区教体局。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上级领导部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及时根据通稿,通过适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领导小组,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 ,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处室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处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处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对外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处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处室对舆情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网络舆情监测问题范文6

一、新型媒体格局下网络舆情的现状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国已经进入信息网络社会,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不是被时空阻隔的世界,而是一个瞬息万变、真正多元化的信息网络世界,以知识和信息为原动力的技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叹为观止的境地。

网络的繁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能传播不实信息,潜移默化地对网民产生影响。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在微信、微博、博客、BBS论坛、留言板或者社区网站等自己的观点和言论。但是由于部分网民还不够成熟,对的言论缺乏一种理智的思考,往往不考虑所的舆论的真实性以及会对社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就妄加评论,随意转发,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在网上散布一些虚假、灰色、庸俗、暴力的言论,扰乱了网络信息传播的规范性、真实性,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改革中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深层次的矛盾随着利益格局的改变会逐渐凸显。个别企业甚至面临劳动关系紧张、职工收入分配不均、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等问题。有些矛盾若不及时解决或得到有效疏导,就会产生敏感话题或爆发危机事件,导致网民在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各种评论、评议,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很大影响,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当下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国有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五个不同层次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占领网络舆情引导的制高点,近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随着企业管理层对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对舆情管理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删帖稀释,被动应对。企业对网络舆情视为敌情,面对危机如洪水猛兽,急于快速平息事件,不惜代价进行删帖围堵。这种应急方式虽然仅能解一时之困,但容易积累网民更多的误解和不满,甚至删帖行为一旦被曝光,会衍生出更多不可预测难以应对的危机。在“人人皆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删帖行为其实已经失去作用。而且“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删帖行为是非法经营,这样的方式早已难以为继。

第二层:反向炒作,误导舆论。企业对舆情反映的问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应对舆情危机,除了“围、堵、截”的方式进行隐瞒或删减外,还一味在公关手段上下功夫,借助公关公司进行反向网络炒作,实行软文营销、网络水军等手段,试图挽回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炒作一旦过头,击穿公众道德底线,必将透支品牌信誉,使企业处境更加困难。

第三层:积极回应,直面舆情。在经历大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更多的舆情管理专业培训,一些企业的危机应对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企业普遍通过新闻媒体、微博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质疑,在态度真诚、切实解决问题、巧避锋芒、后续跟进、修复影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央视“3・15”晚会之后,苹果、大众、江淮汽车、周大生等一些被点名的企业,大多数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公告声明,向社会大众率先发声作出声明,防止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对企业品牌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四层:超前预警,制度管控。在应对网络危机舆情面前,预警前置遏制矛盾升级,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不少企业在积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同时,已经将工作重心向前扩展,强化了舆情预警的工作,并积极建立健全危机舆情管理体系,通过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环节,建立起上下衔接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和事后评估问责机制,全面有效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不少大型国企在建立舆情应对团队、开展舆情应对研究、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案例分析研讨、举办舆情处理专项培训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五层:化危为机,助推管理。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从舆情“消防员”的角色跳出来,采用沟通的话语姿态,进行常态化企业品牌建设是舆情管理的最终之道。同时,不断将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引入舆情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创新中,正确实施舆情管控,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维护企业稳定和品牌形象。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通过宣传典型、展示形象等方式正面引导舆论,进一步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强化网络舆情管理的长效机制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信息交流的模式快速转变,在对国有企业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敏锐把握网络舆情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才能在创新舆情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有所作为。

(一)建立源头防控机制,提高主动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以及新闻制度,加强对企业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网络舆情与企业危机公关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人员理性对待公众监督,掌握与公众和媒体打交道的语言艺术及其技巧,坦诚面对各类媒体的评论,不回避、不隐瞒、不消极应对,并充分发挥“主场优势”,积极引导媒体和公众关切的正面反应。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透明地在主流媒体权威信息,占领网络舆情高地,使小道消息无法在论坛、QQ群里蔓延传播,主动引导舆论,放大正面声音,稀释、中和、平衡负面舆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

(二)构筑管理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成立企业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重视舆情工作,加强对舆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一个“大舆情”防控格局,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源整合、物质投入、宣传规划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纳入企业的编制和预算。努力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网络通的高素质舆情监测员队伍,构建舆情工作人员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培养使用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

(三)搭建舆情监控机制,提升反应处置能力

建立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企业在网络媒体上的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测,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把握舆情走势,判断舆情风险,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置。一是做好舆情监测记录,发现舆情,进行分级定性,做好舆情跟踪记录,及时向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汇报。二是对舆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挖掘舆情根源,形成报告及时报送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点跟踪,分级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