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1

第一条为加强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卫生行业现代化,促进卫生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年)》和卫生部、省政府有关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人才为依托,有关信息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制度为保障,不断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领域,全面提高卫生医疗质量、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管理水平的过程。

第三条卫生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规范、资源共享;统一平台、集成建设;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发展原则,贯彻建设“数字”、打造“信息卫生”的指导思想,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进卫生管理方法,优化卫生业务流程,提高卫生服务效能。

第四条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立一个系统安全、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覆盖全省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院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以信息化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为政府、社会和人群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五条省卫生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按照卫生部和省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对我省卫生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审议和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信息标准及有关工作规范、管理规章。

(三)审查和审批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型工程项目

(四)协调跨行业、跨部门重大卫生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

第六条省卫生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省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在厅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信息标准。

(二)负责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定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办法和有关工作制度。

(三)组织协调全省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及与卫生相关的网站、软件产品的管理和推广应用工作。

(四)组织开展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知识培训工作。

(五)组织开展卫生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交流。

(六)组织协调全省卫生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

(七)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第七条 各州(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和设立工作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并接受上一级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的指导。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八条各地、各单位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应从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要求,遵循“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满足需求、经济有效、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坚持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建设,将信息化工程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按规定报有关部门立项、审批后实施。

第九条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实行分级管理。项目预算资金在50万元(含)以上的,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报省卫生厅信息化领导小组立项审批。省卫生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督导检查项目工作落实情况。

第十条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立项审批的,各级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对本级建设项目的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建设方案等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未经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核的项目不予立项,财务部门不予拨付资金,项目不得实施。

第十一条各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原则上由各项目应用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并提出项目需求,同级信息中心(信息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并将项目内容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内进行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信息共享。项目建设完成后,应用系统的运行、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交由信息中心(信息管理部门)统一负责。

第十二条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承担卫生信息化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证书。

第十三条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根据标准化要求,执行国家、行业或地方统一的信息标准,自定信息标准(信息代码)的使用需经省卫生厅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批准。

第十四条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包括设备招标采购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组织专家进行性能指标测试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四章 卫生信息技术应用及网络管理

第十五条卫生信息网络是指医疗卫生单位的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各单位内部局域网遵循切合实际、满足需求的原则自行建设;外部互联网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各业务专网互联应用卫生专网,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六条各单位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计算机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建设方案须报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省卫生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卫生系统内联网VPN的IP地址和域名的规划、分配、监督和实施。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擅自变更,确保行业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

第十八条各单位在建设和使用计算机网络中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涉及国家和卫生系统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必须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采用与互联网进行逻辑隔离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要建立和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在互联网运行的网络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信息和数据不得上网。

第二十条各单位局域网和应用系统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备机制,加强信息数据存储与备份的有效管理,切实保障系统和数据稳定与安全。

第二十一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报同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二条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卫生信息涉及卫生政务、医疗活动、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多个领域。各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本部门的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各单位信息化工作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加工、存储、分析、开发和应用卫生信息资源,应将现有的纸介资料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电子文档,应避免建设与其它地区或部门已经建立的或可以共享的电子文档、数据库,应将公开的信息放入互联网网站,实现我省卫生信息资源共同开发、综合利用、互连互通、全面共享。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遵守网站建设规范,建立卫生系统内网站建设考核机制。

(四)涉及全省卫生事业发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要信息由省卫生厅网站,各单位和个人不得抢先。各单位在互联网网站上的信息,贯彻上网信息审核制度和“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卫生系统应用软件管理

(一)卫生系统应用软件包括在卫生领域内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商品化软件、自开发软件等。各单位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采购应用软件和服务,并要求购买正版软件。

(二)在省卫生系统内投入使用的商业软件必须到省卫生信息中心登记备案,条件成熟时,建立省卫生系统应用软件审核和准入制度。

(三)卫生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应根据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组织进行,不得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卫生部、省卫生厅统一开发使用的应用软件,各单位应积极推广使用,不得另行开发。

第五章卫生信息化综合管理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要积极应用卫生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卫生行政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省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三级医疗机构要专设信息化工作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州(地、市)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可设或代管信息化工作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各单位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本单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应用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卫生信息化的应用技能应作为公务员、员工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卫生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卫生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措施;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对信息化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影响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要给予批评,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鼓励卫生系统内的各类中心、专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和其他具有信息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的单位,开展卫生行业内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和代码的制定工作和卫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活动。

第二十七条鼓励社会力量和信息技术(IT)行业的企业、公司积极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

第六章 附则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管理模式,变更,电子政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government e-government project as the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a project i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the daily work of rapidly advancing.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relating to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 on a seri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of a large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kind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ntent, process, and so on, points out that the 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problems to whi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such project construction play a bigger role.

Keywords: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中图分类号: TU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而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它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有效计划、组织、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目的,保证项目目标实现。

二、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制度保证

制度保证是开展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制度保证包括主体的项目管理办法,以及辅助的项目合同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验收管理办法、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主要采用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围绕项目成立项目组,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同时明确项目组、主管领导、各职能处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关系,不仅做到权责分明,而且实现了项目建设管理扁平化,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

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是贯彻统筹规划建设原则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前几年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开展初期,项目建设主要是需求推动型,也就是由业务部门提出建设意见,信息化部门做技术实现工作,经过若干年的实践,这种建设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项目各自独立,互不管联,数据来源多样,违背了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的初衷; 因此,建议现在的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由信息化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规划的需要主动发起,在立项可行性研究中要统筹考虑所有业务需求及进度实现要求,贯彻落实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

3、项目采购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招标是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开展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公平公正原则有效执行的关键。在政府采购工作中,由专门负责组织招标采购的部门来组织,而项目组负责拟定招标书、建设方案、招标文件的技术文档等工作,两者相互独立,责任分工明确,共同保证项目采购工作的顺利完成。

4、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实施是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实施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项目的成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转入实施阶段后,项目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保证项目严格按照制定的工程进度组织进行。特别是对同时并行的建设项目,要统筹协调、有条不紊,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将方案中包括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到实处。

三、如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项目管理的这几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其中,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如果项目沟通不好,项目需求和范围就无法明确,也无法取得领导和用户的支持;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只有明确需求,控制范围,才能防止需求和范围的蔓延,才能保证项目建设质量;项目时间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它将协调项目团队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建设的目标,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将确保系统建设质量;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实现的载体;项目风险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风险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的有力手段;而项目的整体管理是其中的连接纽带,是贯穿项目生命期全过程的一项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电子政务项目需经历3个阶段,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验收和正式运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项目管理重点。

3 .1 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

在项目规划和立项阶段,主要是做好初步需求调研,评估项目的各类风险,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建设方案。在这一阶段,重点工作是要做好项目的沟通管理、 范围管理和风险管理。

3. 1.1 项目沟通管理

首先,就项目需求进行沟通,明确项目初步需求和所实现的功能。其次,明确项目干系人及其对项目的态度,就系统建设目标进行沟通,形成一致意见并取得其支持,方式有:座谈会、单独沟通、电话沟通、书面沟通等。

3. 1. 2 项目范围管理

通过沟通确定项目的初步需求,同时进行工作分解(WBS),明确项目的初步范围,从而初步估算出项目开发进度和建设费用等。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交通四化管理 京杭运河 水运工程

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工程简介

京杭运河山东段全长529公里,自鲁冀边界的德州第三店入境,鲁苏边界的陶沟河口出境,流经山东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五市,占大运河总长近1/3。由于地处运河中段运河全线制高点,山东段运河素有“运河水脊”之称。运河山东段被黄河一分为二,黄河以北段265公里,黄河以南段264公里,其中济宁以南172公里三级航道,是山东目前唯一承担运输任务的内河航段。

按照全国内河航道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持续加大对京杭运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度和力度,近年来相继完成了微山二线船闸工程、台儿庄复线船闸工程,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工程和长沟、邓楼、八里湾等船闸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前期工作,万年闸、韩庄复线船闸工程工可报告编制工作。2009年11月微山二线船闸竣工通航,2010年7月台儿庄复线船闸交工试运行,2009年9月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工程开工,2010年11月梁济运河、柳长河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开工。“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5亿多元,京杭运河山东段新增通过能力2300万吨。

“交通四化管理”的基本涵义

“交通四化管理”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8年在全系统推广的新型管理理念,由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和人本化四要素组成。交通四化管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标准化是管理依据,规范化是管理手段,集约化是管理方式,人本化是管理目标。

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规范,以获得最佳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过程。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

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指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按照“团队精干化、职责清晰化、业务程序化、管理数据化、形象统一化”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外观展示、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又分为静态规范和动态规范。静态规范主要体现为外观形象展示,包括机构设置、标志标识、文化形象、办公环境等内容。动态规范则主要体现为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各类决策、财务、学习、公文流转等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转流程。

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是指以和谐、集中、高效为价值取向,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优化要素配置,集聚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兼顾各个环节,集聚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加快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形成集约效益;二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把各项工作流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环节,纳入信息化建设应用范围,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三是优化工作流程,对影响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的流程以及重复、繁琐、落后等不适应工作需要的环节,进行必要的删除、压缩、优化、整合,以提高工作效能;四是加强内部协作配合。

人本化管理。人本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前提,以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为对象,以满足人的正当需求为中心,积极促进管理目标人本化、管理过程和服务方式人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交通四化管理”提升京杭运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交通四化管理的提出和其在京杭运河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为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山东省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遵循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的客观规律,落实内河水运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以交通四化管理理论创新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完善六大管理体系,促进了工程建设基础、专业、现场再上新水平。

建立岗位责任体系。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省级建设单位、市级建设单位事权划分,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对称的原则,将工作任务责任细化分解,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质量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廉政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廉政责任体系,无一项工作空缺,无一环节空缺。

建立工作标准体系。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阶段,明确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标准。在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闸门吊装、材料检测以及脚手架架设、电线铺设、材料摆放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并予以量化或定性。科室、班组、岗位以及具体事项都有工作标准。

建立工作规范体系。完善制度和规范程序,真正从源头上确保“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在项目管理方面,制定了《施工项目分包管理办法》、《合同(协议)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进度管理办法》、《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工程项目验收办法》、《监理工作考核办法》等;在资金管理方面,制定了《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基本建设管理费管理规定》、《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等;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台帐》、《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等;在工程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了《建设项目廉政举报制度》、《建设项目聘请廉政监督员制度》等。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4

通信产业网讯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要求,适应电信业发展和管理的新要求,工信部研究形成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于近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办法》是依法推进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国务院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审批项目,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等改革举措。现行《办法》有关跨地区经营电信业务备案管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作为企业注册登记前置程序、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需提交验资报告等规定,已不能m应改革的要求,亟须进行修订。同时,根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需要完善电信市场监管制度,建立经营者信息公示、年报等信用约束机制。

修订《办法》是促进电信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制度,工信部2009年公布了现行《办法》,对推进电信领域依法行政、规范电信市场秩序、保障电信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电信业务迅猛发展,市场开放不断深化,电信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要求,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释放市场活力。

《办法》主要修订的内容分为:(一)修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内容。《办法》取消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管理(现行《办法》第二十条);取消了申请经营许可需提交财务会计报告和验资报告等要求(第七条、第八条);取消了申请经营许可需提交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的要求(第七条、第八条),删除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作为工商变更登记前置程序的规定。(二)建立电信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办法》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电信业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经营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审批和管理及相关信息公示、查询、共享,完善信用管理机制(第三条)。(三)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办法》强化了信用机制的约束作用,将信用情况作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条件之一(第五条、第六条),使电信业务经营者对其守信情况负责。(四)建立信息年报和公示制度。《办法》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制度调整为信息年报和公示制度。(五)建立失信名单和惩戒制度。《办法》设立了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即“灰名单”)和失信名单(即“黑名单”)(第三十八条)。(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办法》建立了随机抽查机制,明确电信管理机构随机确定抽查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对其年报信息、日常经营活动、执行国家和电信管理机构有关规定的情况等进行检查。(七)促进利企便民。《办法》明确了股东变更审批仅限于导致经营主体需要变更的情形(第二十九条)。(婉 蓉)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工程审计;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审计是从工程技术和项目审计的视角,对工程项目的真实有效性、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审计检查、公证、评价的一种监督活动。工程造价审计在审计领域的内容、形式和专业人员对象上有不同于财务审计的特点,需要工程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招投标资料,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交底材料,工程进度表、工程变更工作联系单,预算、结算、决算审核,影像图文资料等等,与工程造价控制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从本质上看,都是对工程建设这一特殊领域的经济技术活动进行审查、评价和管控,使工程建设领域更规范和健康的制度性规范。

1. 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

1.1建立服务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管理的制度与工程造价审计活动密不可分,建立以《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法律规范。通过制度化规范,对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予以明确,确定每一环节、每一程序上的责任主体和监督(治理)机构,明确责任主体的义务和责任承担方式,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管,明确各环节监督主体的责任,对涉及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还需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实行财务管理的建设项目支出控制制度,按规范进行信息披露,使工程项目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在完善的制度下健康发展,为工程造价审计服务。

1.2审计关口前移,夯实工程造价控制基础。

(1)进行工程造价审计,首先应仔细研究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确定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从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立项、施工单位的考察、工程项目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等程序环节。

(2)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用料的种类、数量具有直接影响,从而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各项未来支出项目。经验表明,一项工程的造价在其设计阶段就基本可以确定80%~90%左右的成本总额,因此,做好建造设计方案的审计工作对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政府投资公建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依法依规审查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

工程项目廉政建设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应运而生,实施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提高工程建设透明度成为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工程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对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的串标、围标等问题,各地都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对工程项目招投标进行审计,既是合法合规性的一种公开,也是行业自律和规范的内在要求。

1.4科学合理分工,落实审计监督责任。

工程审计人员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工程审计人员应充分做好工作计划,定期对各项工程成本进行审核,对建设资金的各项使用支出仔细核查,确保专款专用。随着工程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要求工程审计人员有更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对大型单体工程项目的审计力量,尤其要注意人员力量优化配置、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法制意识的加强。

2. 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与社会责任。

2.1坚持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

在制定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和实施工程造价标准化管理,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招标投标、评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利用网络标准化信息,建设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2.2实施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整合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建立全省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建筑材料信息价格为主线,积极开展人工成本信息、机械租赁信息、计价指数等市场信息的工作,加快各地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工程造价管理优化和效能建设。同时,密切关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工资指导标准变化情况,参考区域性工资标准差异情况,获取可信度较高的市场人工成本信息。

2.3探索工程造价问责机制。

探索中标后工程造价监管的途径、方式和手段,配合建管部门加大中标后监管的力度,改变“重事前,轻事中和事后管理”,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的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使行风效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使工程造价行业风清气正。

2.4完善工程造价中介准入制度。

开展整顿工程造价中介机构专项工作,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重点结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49号)、《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0号)的实施。建立工程造价中介机构诚信档案,完善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的准入和退出长效制度。充分运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备选库资源,打造工程造价中介诚信服务品牌。对不符合资质年检要求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取法其资质,维护建设市场秩序,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质量,不断促进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自身建设。

2.5深化工程计价体系综合改革。

信息化项目变更管理办法范文6

一,当前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一)纸质档案名目规格各异,整理、分类、归档难度较大

国库会计档案因不同时期经办的业务种类不一,如乡(镇)金库设立时的各类档案,国债实物兑付期的各类凭证、报表,各个时期收集、整理、归档的档案名目各异,规格各异,数量庞大,加之国库经办人员的新老更替,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对历史业务的陌生等因素影响,给国库纸质档案的整理、分类、归档带来的难度较大。

(二)档案管理办法几经更替,持续性、完整性不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各极分支机构应按照新办法,新的保管期限,完善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组织开展会计档案清理工作,银发(2005) 309号文件印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同时废止。至此,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办法已几经更替,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登记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数次变更,部分档案已依据原有的管理办法进行销毁,致使现有国库会计档案的持续性、完整性不高。

(三)部分纸质档案时间久远,字迹模糊,修复难度大,不易长期保管

国库会计档案从人民银行履行经理国库职能时就已产生,至今已有二三十年,时间久远,受当时手工编制、纸张质量、打印和复印的清晰度等因素影响,部分档案字迹模糊,辨认难度大,不易长期保管。另外随着人民银行办公楼的新建、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国库会计档案多次搬移,纸质档案破损比较大,新的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及时修复保管期内有破损的会计档案,但部分档案破损严重,修复、保管难度大。

(四)纸质档案成本高,不符合低碳、环保、绿色的科学发展理念

国库会计纸质档案收集了每个工作日及决算时打印的预算收支日报、月报,原始凭证、机打凭证、余额表、集中支付报表、库存日报、年终决算报表、分析、报告等会计资料,耗费了大量纸张、打印机及耗材,国库工作人员在打印时已投入了诸多工作时间,收集、整理、装订、归档又需花费大量精力,国库会计人员每年1-2月份均忙于本年度档案整理,上年度档案移交工作,纸质档案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倡导的构建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的低碳、环保、绿色的科学发展理念。

二,国库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一)新档案管理办法对加强电子会计档案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核算部门重新设定会计应用系统中电子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会计应用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对符合仅采取电子形式保管要求的会计档案,可不打印相应的会计资料。这为国库会计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国库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为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奠定了基础

2000年《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TBS)在全国推广上线,开启了国库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2006年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试点成功,揭开了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化系统数据集中的序幕,随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IMS)相继在全国上线运行,各级国库的所有业务数据由全国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存储,国库会计业务纸质凭证大幅减少,国库核算逐渐向无纸化迈进,为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奠定了基础。

(三)国库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以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精确的数据保证、便捷的检索功能促使国库会计档案向电子化管理模式过渡,电子数据的存储、传递、利用等优势使电子档案替代纸质档案成为必然。

三、推动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意见及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国库核算数据的高度集中,为各类国库核算数据的电子存储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库部门应根据新办法要求,积极开发和建立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使各级国库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高效利用电子会计档案。

(二)设立电子签名审签程序实现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在管理中存在容易销毁、丢失、篡改、破坏等问题,环境影响、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都有可能给电子档案管理带来难度,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这些因素给电子档案带来的损害。为此,国库电子会计档案一方面需设定经办、复核、审批等必要的电子程序;另一方面建立电子档案备份制度,分别保存制度,有效防范存储介质失效、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三)建立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的管理一方面需建立移交、保管、调阅、传递等环节的管理流程,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的数据和信息整理完成后应按照制度规定刻录光盘、备份,分类进行存放,管理人员应根据介质特性定期检查复制、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法律、法规授权的外部单位查阅国库会计档案时,应持有效证件和文件,经国库核算部门、档案保管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在专人陪同下查阅,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电子签名审签制度,规范管理电子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