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1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信息监控;系统设计
1 引言
目前。各个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商的网络环境是异质的,其中包括了GSM网、IP网、智能网、信令网、GPRS等,它们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管理和控制的费用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目前还不能将全网的管理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随着未来几年IN、GPRS、移动IP、WAP等新业务的高速发展,这一切都迫切要求加快网管建设,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和规划能力,保证移动通信业务向更深更广层次的发展。
研发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是为了能够实时监控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从而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人员优化网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我国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应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滞后,从而出现通信容量不够、小区划分和话务量分配不合理、同频干扰严重、无线覆盖不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监控,搞好运行维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 移动通信网络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层次架构分析
移动通信多业务智能监控系统是基于GSM网络的无线通信多业务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可根据需要加载不同业务并对其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满足多种移动业务的需求。此外,该平台还可建立与BSC的连接,通过对特定通信过程中上行和下行信令的比较来对网络故障进行深入分析。
监控系统通常有两种结构形式:集中式和分布式。前者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信号电缆过长,信号易失真、易受干扰,且由于数据采集通道数和存储量的增加导致监测实时性差,只适用于测点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场合;后者可靠性高、易于扩展、适用于大规模且监测点分散的场合。根据移动通信网络分布的特点,要能监控移动通信网络在任意点的通信质景,必须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监控系统是分布式的。
从体系结构上,智能监控系统一般包括3个层次:
(1)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由智能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上传功能的数据采集前端。
(2)网络通信层主要完成采集终端和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3)监控中心层主要面向具有管理和调度权限的管理人员,由计算机在此完成集中监测。
2.2 系统的结构设计
根据终端监测仪离散分布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整个系统主要有终端监控子系统、监控中心和通信网络组成。
(1)测试监控子系统:测试监控子系统可以分布在任意测试监控点,负责采集监控系统所要监测的内容,同时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设计的协议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监控中心。终端监控子系统由GSM模块和测试控制两部分组成,用于测试移动网络在固定点的网络通信质量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使用短消息的方式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系统中是采用单片机来实现的。
(2)移动短消息服务中心:完成系统中终端监控子系统和监控中心的短消息互发功能。
(3)监控中心: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和各个终端监测仪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设置终端监测仪的工作参数和控制它们采集数据。同时监测中心软件系统可以分析处理终端监控子系统传送的数据,为移动网络维护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和报表功能。所以监控中心必须设计开发一套独立的软件系统。
3 移动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
3.1 监控平台中的硬件设计分析
本系统的硬件核心设备由放置在基站或者直放站(主要)附近的监控点组成,它们通过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拨测。监测点终端系统由手机终端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终端系统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方式发送至服务器控制终端以备查询。
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使用两套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由手机终端和终端控制系统构成:一套是安置在监控主服务器端的控制终端系统,负责发送测试命令和测试数据的接收,并将数据传递到监控系统的监控服务器;另一套是安置在监测,该终端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控制终端。这两套系统在硬件方面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的控制程序上有所不同。
3.2 监控平台中的软件设计分析
移动业务监控系统平台软件的设计的总原则是: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正常运行或者降低原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集中操作维护,而且可以灵活的升级和扩展。下面以网络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监控主服务器、监控从服务器和DB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分析。
(1)监控主服务器
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所在。完成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包括:用户的管理策略、监控系统的接口配置(055接口、DB服务器、从服务器、监测点、SMS、GPRS)、不同业务的处理单元(语音/SMS/GPRS)、信令分析和统计指标形成模块、告警信息的处理和生成、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平台配置模块和日记文件系统。一个监测系统只能有—个主服务器。
(2)监控从服务器
从服务器是Web Service服务器。一个监控系统可以有多个从服务器组成,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可以增加相应的从服务器来扩充功能。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直接的通信是通过基于XML的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进行通信。它的功能是监控任务的定制和调度,SMS短信收发和配置管理。
(3)D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的存储:基础数据,统计信息等所有设计到的数据的存储。各个服务器与DB的数据交互通过ADO.NET高效数据访问技术和SQL语句。
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2
一、树立企业文化。听完了王琳老师的讲座,我们都应该知道,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及利润水平等有形的东西,而更在于是否有一致的内部价值认同和众口一致的外部企业形象即企业文化。当今精明的企业家关心的也不仅仅是市场占有率及利润水平的高低,而更注重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的海尔集团、邯郸钢铁公司、美国微软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等等,他们创造出的奇迹和成功的经验无不告诉我: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朽之柱,文化建设有着潜在的凝聚力量,它不仅仅能给企业带来一种精神,而且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育企业团队精神,为我们员工作导向,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围绕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目的,我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渗透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宣扬、增加企业的亲合力、凝聚力,激发员工为企业目标不懈奋斗,进一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树立我们企业的品牌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充分调动感情因素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其最终目标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润并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部、支撑企业竞争的优势,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分析解剖自我。找出我们企业的优势,并逐渐培养壮大,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说网络监控维护中心,网络的维护是他们的强项,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核心竞争力就可以是:作好电信设备的运行维护,作好经营、服务的坚强后盾和技术支撑。因此,就应该大力倡导比如说“增素质、维好网、争一流”这样得部门企业精神,对内练好内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发挥技术上的优势,做好全市的技术支撑,以一流的运行维护质量来保证一流的电信产品,树立一流的部门企业形象,反过来一流的部门企业声誉,一流的企业形象又强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勤奋努力。形成良性循环,收到很好的效应。以网络监控维护中心为家,以此为自豪。
第二、加快企业制度建设。现在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信息、资源成倍增长,信息网络化、全球化,成为时代的特征,新的时代,所以要呼唤新的管理模式,原有的管理模式等等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补充、更变、完善,使他们都有利于企业新的发展,而不是停止不动,成为我们企业改革的绊脚石,对此,我觉得应该在现有的企业制度建设中,注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并加强宣传力度,以提高员工认识,在经过时间的贯穿、实践的磨合,全体管理者和员工逐步都会接受认同,并在工作中加强贯彻实施这种新的理念和新的制度。及时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壮大、发展提供宝贵的土壤和环境。
第三,利用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潜在能力。比如说,网络监控维护中心,它属于一个单独的部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节奏加快,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用户消费我们产品的过程正是我们网络监控维护中的过程,电信维护过程支撑和保障着我们为用户服务的全过程。维护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用户对电信产品的满意度,运行维护工作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市场经营业绩的好坏和市场的占用率、用户的信誉度。由此而看,网络监控维护中心提供技术支撑的过程,就是一种服务,也就是直接参与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前端营销部门才直接及参与的。所以,在网络监控维护中心提出“维护就是在经营”之类德口号是很有必要的,使网络监控维护中心的员工会自觉地把维护工作与经营服务联系起来,很快在企业内、外树新的形象,也可以增强网络监控维护中心每位员工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其它部门也可以这样做,达到同样的效果。
三、将企业文化贯穿于我们的工作。比如说:被大家称赞和海尔电冰箱的品质与售后服务是空前的。为什么呢?主要是海尔有“卖信誉,不卖产品”的企业文化,华为公司能够在信息业中迅速崛起,靠的也就是它具有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据我所知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独特的地方,他们的员工有一个共同的感知“质量是华为的自尊心”,“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等等。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指引,华为人才有了“华为的冬天”的忧虑,才有了“北国之春”的期盼。所以,我企业提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企业文化,其意义是何等重要。所以我觉得要将这种文化观念,企业精神贯穿于我们工作中,渗透到运维工作,经营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中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我们更要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观念贯穿于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考核之中,贯穿于我们得企业中,成为每个电信人的行动指南,一切以用户为重,为用户所想,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四、在企业文化中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我认为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在广告宣传、业务宣传中体现企业的品牌个性和企业特征。可以通过设计办公环境和经营场所等,来凸现我们企业的个性风采。通过这些统一的视觉效果,向公众传达我们得经营观念的改变,得到一些认同。
第二: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在我们价格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巩固已占的市场份额,并不断地扩张。
第三:是要通过企业员工中正在提倡并逐步确立“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强化我们的品牌优势,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真真实实,脚踏实地地围绕着满足用户需求去开展工作。真正把现有的用户变成我们最忠诚的用户,并通过现有的用户带动扩展新的用户。所以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电信的品牌。
五、重视企业文化中的感情,“以人为本”。在工作会上,郭总体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经过这次授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感情交流,人际沟通、群体活动,参与管理和智力开发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员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了解员工的愿望和想法,做到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倾听意见。让员工既感到团队的温暖,也通过这种形式让员工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将企业的压力传递给员工,从而分担企业的压力;让员工及时充电,以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既提高员工个人素质、业务技能,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给员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体会受人尊重、受企业尊重的喜悦心情,让员工感受到在这里工作的愉悦,激发更大工作热情和智慧,对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3
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网络世界,同时对网络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性的保障,越来越注重知识多学科的应用,进一步的完善科学通信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安全技术,优化信息理论性的相关知识结构。基于网络系统硬软件的保护应用,促进系统的数据加密处理,实现网络的优化设计和安全防范[1]。对于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巧始终是计算机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因素,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结构,探讨了当前网络安全的防范技巧。
一、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因素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过程,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威胁,其中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具体体现如下: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也即是自然灾害和网络系统威胁,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环境因素影响了智能机器的正常使用寿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的实际使用性能。衔接软,网络系统的应用过程,越来越注重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尽可能的做好协议的有效性分析和应用,基于协议依赖性的分析过程,就要做好网络系统的有效性运行保障,但是TCP/IO协议依赖阶段,数据截取现象时有发现,同时也有篡改数据的行为。
(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一些用户操作威胁和相关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基于计算机用户的操作过程,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用户问问设置相对简单的口令,一旦自己的账号丢失,网络安全威胁也就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常见恶意攻击,也即是主动性的攻击和被动性的攻击,一旦计算机网络存在恶意攻击的行为,直接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对于被动性的攻击,主要是被动性的破坏信息,导致用户机密信息被窃取,带给用户严重的损失。一旦存在计算机病毒,实际的运行程序将会存在各种安全威胁和相关的安全埋伏,需要做好系统的有效性控制,同时系统也有着较强的潜伏性以及传染性,需要做好文件的传送以及复制管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垃圾邮件这种常见的人为因素,主要是电子邮件有着较强的公开性特征,以至于传播电子邮件的时候,有着强行推入的过程,并带给系统直接的威胁。计算机犯罪威胁往往是窃取口令,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以至于传播有害信息,并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
二、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巧
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防范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要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有效性防范,同时基于安全威胁状态的分析,合理的选择适当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做好网络信息安全性。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技巧如下所示:
(一)完善账户安全管理,安装防火墙
用户账号登录时不仅仅要有正确的账号,输入正确的密码,一旦账号信息被攻击的时候,就要加强用户账号的安全,就要设置比较复杂的密码,一旦用户有不同的账号,就要设置不同的账号密码,结合符号和字母以及数字的形式,实现密码的有效性设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及时的更换原先的密码。安装防火墙的时候,就要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基于外部网络的有效性控制,设置网络的安全权限访问,同时也要优化网络数据包之间的安全性茶树管理,确保网络有着合理的通信,密切的监视网络之间的运行状态,尽可能的做好网络防火墙分包传输技术的有效优化管理[2]。个人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时,需要做好木马的安全性防御管理,同时也要及时的更新升级杀毒软件,加强杀毒的安全防御。
(二)更新漏洞软件,创新网络监控技术
更新漏洞软件,进一步创新网络监控技术,就要及时的安装漏洞补丁软件,尽可能的避免更大的安全隐患。扫描漏洞的时候,尽可能的应用漏洞扫描器,做好软件漏洞补丁的下载工作。基于防范技术的应用,就要进一步的完善统计技术的相关规则方法,做好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有效性监控,同时也要分析系统的攻击行为,尽可能的做好系统代码的有效性编写和分析,实现系统的安全性运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就要进一步的加大网络安全的投入,积极的培养网络人才,尽可能的积极强化安全意识,不断优化你恶不管理,加强层层防范的立体防御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上的防护安全措施。
(三)加密文件,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
加密文件的时候,就要进一步的更新数字签名技术,逐步的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尽可能的赋予数据较强的保密性,尽可能的应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避免窃取传输中的数据。线路的加密过程,也要做好端对端的基本加密应用,采取密钥的方法,做好安全性的保护。一旦信息发送之后,有效的传达信息的形式,合理的运用密钥,及时有效的读取数据明文。应用数字签名技术的时候,就要结合群签名的方法,降低电子商务交易的基本成本。
因此,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需要全面管理网络的实际工作情况,突出入网前的安全管理,设置网络安全屏障,避免非法用户的非法进入,管理人员更要加强网络用户的安全管理,合理的设置网络账号信息,不断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进一步的完善防火墙的规模化建设,积极的构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的控制,需要逐步的完善防御的基本机制,实现安全性的防范控制管理,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保障,做好全面的安全防范管理。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方法,就要不断完善相关防范体系,增强用户安全保障,本着安全性的基本原则,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尽可能的促进防火墙的规模化建设和发展。
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4
1 明确管理目标 细化组织分工
1.1 明确医疗保险管理目标:定点医疗机构是医疗保险制度的直接实施者,医疗保险方与医疗提供方在费用总量控制上存在着矛盾与统一,作为医疗保险政府管理方,对医院医保支付费用实行了具体指标考核、总量控制等,以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应用。参照北京市的医疗保险管理总目标确定了本院医保管理目标,突出指标—质量—信誉意识。重点管控次均费用增长率、个人自费比例、平均住院日、药费比例等考核指标,通过病历质量、处方合格率等医疗质量管理,评定科室的医疗信誉等级(治愈率、满意率、个人自付比例),以优质低价医疗服务保障基本医疗保险总体的目标。
1.2 建立建全组织领导结构:建立三级责任制,成立医院医保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具体分管,医务处、医保办、信息科负责分类工作。基层管理到每个科室都有医保协管员,负责科室具体医保工作。要求做到“日监控、周检查、月评估、季分析、年总结”,达到了组织严密,人员落实,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总体要求。
2 严格过程管理 重点环节监控
2.1 严格控制参保人员就诊
2.1.1 门急诊就医:门急诊就医管理重点把握好门急诊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和“大”、“假”处方的严抓严控。门诊患者是否有“替代”治疗行为等骗取医保基金的医疗操作。
2.1.2 住院类:住院就医管理重点把握好“四个合理”和 “三个一致”,既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病情记录和医嘱一致、医嘱和收费清单一致、收费清单和价格一致。
2.2 完善信息网络系统
2.2.1 动态维护信息数据库:信息科专人及时准确维护药品库、诊疗库和服务设施库的相关条目,确保费用信息及时准确,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
2.2.2 建立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结合本院HIS系统特点,开发本地医保数据统计外挂程序,能够随时对医院每个科室的各项医保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每月对科室完成指标情况进行汇总,并全院通报。
2.2.3 通过病案网络监控系统对住院医保患者的医嘱、病历书写、收费情况等随时检查。
2.3 关注药品使用的管理:为了杜绝“以药养医”,将合理用药做为控制医保费用的一个重要手段。重点监督、自查抗生素类、心血管药、营养类、中成药等几类费用高和临床疗效不明确的药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个科室、每个医生用药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每月对使用的药物品种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讲评,并将药品考核情况纳入科室质量监控标准中,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对有倾向性使用的药品,由医院采取强制性的干预,有效实施药品使用的监管。通过自查—发现问题—反馈—落实整改,全院药品比例有所下降,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有了明显提高。
3 他查自查结合 强化激励机制
3.1 多种形式检查相结合:采取自查与他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一级核查是临床科室自查,科室协管员对每份医保病历认真核对,必须做到医嘱单、清单、检查回执单要统一。临床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要对每份病历进行检查,合格并签字方可留存病案室;二级核查由医保办执行,对每份医保清单里项目逐一审核;三级核查主动邀请或虚心接受上级医保部门的随时检查与指导。
3.2 奖惩结合共同进步
3.2.1 针对每月门诊和住院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医保办发放整改通知单,提出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对违规行为惩罚均在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中兑现。
3.2.2 对每月医保指标均完成科室在月质控考核中给予加分,没有完成指标科室按照相应比例扣除月质控考核分,责令写出整改报告,分析费用增长原因,次月整改。年底医院根据累计考评分情况评医保管理优秀科室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资奖励。科室医保管理与科室主任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指标考核不合格者予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3.2.3 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计价项金额,扣除相关科室双倍,以示惩罚。
4 实施效果
4.1 医保过程管理充分实现了实时性和有效性:将一切工作看作过程,通过有效管理手段可以在现有工作状态下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管理体系上下连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将过程环节有效衔接。同时过程管理对医保工作有着前瞻指导作用,通过对当前医保运行指标和质量监控,是对医保政策的可操作性的检验,对今后相关政策有现实指导意义。
4.2 医保管理各项指标得到较好控制:自从本院实行了循环模式管理医保工作以来,注重过程管理,关注服务对象,强调事前质控,坚持不断改进,强化了指标—质量—信誉意识。使医保各项指标均达标,人均费用位于北京市同级医院偏低水平,平均住院日缩短,自费比例比指标数低近55个百分点,药品比例也在指标范围内,同时医保服务人次翻了一番,医院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
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5
针对实训室目前的现状,结合教学、生产和科研的需求,初步确定构建相对投资少、施工简单、可行性强的网络化数控系统。实训室现有的机床分别有华中数控、SIMENS和FANUC等数控系统。接口类型少数有网络接口,全部都有RS232接口。实施DNC项目需要将具有RS232接口、以太网接口的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实现网络连接,用一台或数台计算机来集中管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单串口转以太网的“串口服务器”方式,其他的“多串口服务器”、“串口转无线网络”“、多串口卡”方式也有应用。选择不同的硬件会有不同的应用效果,网络构建成本也不同。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1采用单串口服务器构建DNC网络
这种方案中,每台数控机床上都各自装有一个单串口服务器,通过单串口服务器,所有机床联网到以太网。而在以太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装有通讯软件后都可以访问数控机床,实现数据传输,反馈信息等功能。(图1)
1.2采用无线网络构建DNC网络
无线网络在本方案中指采用IEEE802.11b/g协议的无线以太网络。采用串口设备无线网络服务器可以将具有串口的数控设备连接到IEEE802.11b/g网络,从而通过无线路由器、交换机等接入工厂的局域网。(图2)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数控机床本身硬件接口和系统情况,又便于施行DNC集成化功能,并且保证DNC系统的稳定性。实训室决定采用基于单串口服务器接入以太网的方案来实现数控机床的网络化改造。
2实施效果
如何加强网络监控和管理范文6
关键词:ITIL;信息化服务管理;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19-05
近些年,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已经从系统的大规模建设阶段进入到了深入、整合应用的阶段,各业务部门对信息化依赖程度前所未有,各业务系统已成为支撑起业务开展的关键所在。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挥部和保障部,该如何灵活高效地开展信息化服务管理,保障IT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公司的核心业务,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最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
1 信息化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从对各地市信息中心的调研情况看,信息化服务管理依然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知识共享不够、管理手段落后、规范性不足、服务不可见的状况。
1.1 运维管理方面
1) 没有相应的问题处理记录工具,故障处理过程缺乏有效的“记录、跟踪、监督和分析”的痕迹化管理过程;故障处理流程不规范,职责划分不清晰,事件产生后没有明确而唯一的责任人;
2) 问题受理过度依赖特定某人,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库,经验无法实现积累,资源没有得到复用,个人经验无法有效转化为企业知识;
3) 运维分析报告编制困难,问题类型统计、问题发生概率、问题解决效率、维护成功率、维护及时率、用户满意度等指标缺乏准确的统计;
4) 维护的设备和系统众多,疲于“被动式”地应付突发故障事件;巡检机制不到位,预防工作难于贯彻执行;
5) 在问题提交阶段,业务部门倾向于凭借个人关系直接与各服务人员/管理者沟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工作的无序状态。
1.2 绩效管理方面
1) IT服务工作量化考核困难,无法计算IT服务人员的工作绩效,难以调动IT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由于缺乏痕迹化管理,IT效益、价值难于体现出来,服务不可见。
1.3 队伍建设方面
1) 在部门内部没有梯队建设机制,导致技术人员认为没有提升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2) 在某些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没有提高自己的IT服务团队,也增加了企业对IT运维的投入。
1.4 项目管理方面
1) 项目立项审批流程缓慢,审批进度不可见,效率较低,项目执行存在“先斩后奏”现象;
2) 省局对于各个地市信息化项目执行过程监管乏力,缺乏规范统一的信息反馈渠道;
3) 缺乏统一规范的需求收集反馈渠道,系统版本控制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4) 缺乏对服务提供商进行有效监督,服务质量缺乏考核标准和评价手段。
1.5 技术交流方面
1) 各地市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与渠道,存在信息孤岛,资源共享度低,无法达到“管理可复用、人员可复用、资源可复用”;
2) 省局与各地市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平台,省局不能及时了解各地市信息化建设等情况。
1.6 信息化资产管理方面
1) IT资产较多,设备台帐不能反映设备维修历史记录,软件的升级、变更等缺乏登记信息;
2) 设备和软件的配置信息不详,或者配置信息经过维修、调整已经与实际不相符合。
以上针对目前信息化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可作为下一步信息化服务管理需要改进、提高的目标。虽然现状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在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下,通过搭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信息化服务管理一定能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2 信息化服务管理需求分析
各地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化服务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问题管理、监控管理、项目管理和技术交流平台”四个方面。
2.1 问题管理
通过问题管理,实现问题受理的痕迹化、流程化管理,对每次故障进行“记录、跟踪、监督和分析”。根据服务级别限时完成受理、派工、处理、反馈和回访,将服务过程按流程自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
2.2 监控管理
通过监控管理,注重对事件的监控、预防和快速响应,从而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终更好地保障企业核心业务的运转。
2.3 项目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对项目立项、项目执行、项目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管,建立服务提供商评价体系,促使服务质量的提高。
2.4 技术交流平台
通过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丰富技术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加强全省各地市信息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
3 系统建设目标
以ITIL理论为指导思想,基于全省烟草系统搭建一套多级应用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IT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流程实现运维方式由被动式支持向主动式服务演进;建立分级应用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完成对IT基础建构的集中监控、集中维护与集中管理;建立运维知识库,共享运维技术知识,出现类以问题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法。
4 系统总体框架
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服务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以及技术交流平台,如图1所示。
5 系统功能设计
5.1 服务管理系统
服务管理系统涵盖ITIL的核心流程或核心流程的部分内容,以及项目管理和日常运维管理的部分内容,功能主要包括:问题管理、服务级别管理、项目管理、配置管理。
5.1.1 问题管理
主要管理业务部门的服务请求和信息中心对问题的处理,包括从服务请求受理到问题最终解决的全过程,确保信息中心快速有效地响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公司的业务正常运转。
1)问题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2)问题分类
问题分类是问题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服务级别定义的前提,根据各地市信息中心的维护职责,从网络系统、业务系统、其它三方面内容对问题进行归类。
3)关键业务功能
通过问题管理,全面优化问题受理流程,对每次故障进行“记录、跟踪、监督和分析”,根据服务级别限时完成受理、派工、处理、反馈和回访,将服务过程按流程自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起来。
①服务请求
服务请求支持电话、短信、WEB服务页面、E-mail等方式。
②任务指派
任务指派含人工指派和按流程系统自动指派两种方式,指派的对象可灵活进行定义,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
③任务通知
支持电话、短信、E-mail或登录系统查看任务告知形式,确保问题事件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告知相关责任人,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提高问题处理效率。
④过程监控
业务部门,信息中心各层面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问题受理进度,同时可以进行服务受理进度干预,对受理进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重新指派任务,提高服务满意度。
5.1.2 服务级别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事故级别(影响程度)定义、事故紧急程度和服务级别定义。
1)事故级别(影响程度)定义
从“应用系统故障、网络系统故障、机房运维故障和其它故障”四个维度,按“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定义事故级别。
2)紧急程度定义
对于事故的紧急程度,可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
3)服务级别定义(优先级)
基于事故级别和紧急程度,事故优先级矩阵数据模型如图3所示。
5.1.3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信息中心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重点围绕“立项管理、质量管理、进度跟踪”三个关键节点开展项目管理。
1)立项管理
通过项目立项管理,加强项目审批监管,省局可以直观便捷地了解到各地市信息化项目的最新动向及项目建设内容;同时也增加了项目立项审批的透明度,提高审批效率,杜绝项目执行的“先斩后奏”;各地市通过项目立项管理,加强项目立项的内部监管,实现项目立项的痕迹化管理。
2)过程跟踪
通过项目跟踪,省局可以对各地市的项目执行进度在线监控,直观了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含项目所处阶段、项目执行进度、相关负责人、存在问题及项目提交物等,从而提高监管指导能力;各地市通过项目过程跟踪管理,实现项目执行的痕迹化管理,加强项目内部监管,规范项目执行过程。
3)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建立软硬件服务提供商服务评价体系,对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形成评价报告,从而促进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
5.1.4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主要是汇集企业内部的所有设备、软件等,详细记录软硬件设备的各种信息。配置管理为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其它服务过程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来源。
配置管理对关键的字段设立审计功能,当特定字段发生变化时,自动生成日志。通过配置管理记录每一个资产配置项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例如何时由哪个员工对一个服务器升级了补丁程序等历史记录。
5.2 监控管理系统
监控管理系统通过提供广泛的监控系统接口,集成第三方监控软件,实现对关键事件的监控、预防和预警,做到事前预防,事后快速处理,更好地保障企业核心业务的运转。
监控管理系统模块主要包括:网络监控、机房监控、服务器监控。监控管理流程如图4所示。
5.2.1 网络监控管理
网络监控分为两个部分,网络线路监控和网络设备监控。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监控管理,管理员可提前预知网络设备潜在的故障和风险,让管理员能提前预知问题的发生,准备应对方案,避免故障的发生或减少到最低。
通过对网络线路的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网络线路问题提及时预警。通过设置“线路畅通、线路流量、访问响应速度及错误包”等指标来评估线路宽带使用率、质量等。
5.2.2 服务器监控管理
通过对服务器的监控管理,管理员可提前预知服务器潜在的故障和风险,让管理员能提前预知问题的发生,准备应对方案,从而保障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转。可分小机服务器、PC服务期采取不同的监控策略。
5.2.3 机房监控管理
集成现有机房场地监控系统,实现对监控事件的有效预警,减少突发事件的概率。
5.2.4关键业务功能
1)集中管理
将企业分散部署在不同物理位置的监控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集中管理、实时监控企业不同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及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
2)实时报警
报警策略:任何被监控性能、状态均可设定阀值进行预警。
报警程度:可分为轻微报警、普通报警、严重报警等级别,以引起用户关注。
报警方式:手机短信、邮件报警、声音报警、图形界面报警。
5.3 技术交流平台
主要包含技术交流和知识库两个功能模块,技术交流功能模块涵盖的主要是省局与各地市,以及各地市之间实现技术交流沟通的渠道,而知识库主要是静态的知识财富积淀,达到知识储存和共享的功能。
5.3.1 技术交流渠道
将电话、短信、即时消息、论坛等无缝的集成在统一平台之上,使用者无需关心对方使用的是哪一种通信方式,都可以进行快速无障碍的沟通,通过搭建协同通讯,进一步拓宽联系沟通渠道。
5.3.2 知识库管理
知识库是工作经验的积累,知识库中既包括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包含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指导书。纳入到知识库中的问题处理方法和经验,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问题搜索引擎支持多种维度问题查询,并且可以自动归纳匹配相似的问题记录。
6 结束语
以ITIL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各地市的诸多迫切需求为导向,搭建一套安徽烟草多级应用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对信息化服务管理的有效整合,实现各级信息中心对系统资源的集中管控,进一步提升IT运维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博恩.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基础篇[M].章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叶永生.基于ITIL方法的运维服务系统研究与设计[J].现代计算机,2012(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