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1

一、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科室众多,财务要求口径不一

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包括饮食安全、物资采购、内控管理、帐务处理、审计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相关业务综合、复杂,涉及面广。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往往根据内设科室的职责范围分别由财务、安全、监审等多个科室负责管理。而财务管理作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贯穿食堂管理工作始终,是各个科室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科室的管理重点各异,其对食堂财务管理工作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这种要求口径上的差异很容易使得学校在相关工作中产生混淆。

(二)原材料采购不规范,普遍存在“白条”入账现象

当前我们中小学校食堂在采购原材料时,一般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由学校自主选择供应商。校方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会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比如交通、价格等)而选择一些相对来说营业规模较小的供应商(如个体经营户)。而这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规范程度均不高,且无法开具合法的销售发票,从而导致学校食堂的财务账无法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要求杜绝“白条”入账。

(三)学校食堂内控管理不规范

1、食堂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些学校对食堂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仅凭经验进行食堂管理。从而造成管理环节上多存有漏洞,管理行为不太规范,甚至由此滋生舞弊行为。

2、食堂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首先,有一些中小学校虽然建立了完善的食堂内控制度,但却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非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而不问实效,使得相关制度形同虚设,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食堂管理人员基本上都由后勤和聘用人员由成,他们的专业素养不高,培训机会很少,往往无法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内控相关制度,造成学校食堂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的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的财务监管工作主要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展开,但内部审计只是一种事后监督,无法及时发现学校食堂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且当前我们进行的内部审计大多是综合性的财务收支审计,而少有食堂财务专项审计。综合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多、范围广,审计组投入到食堂财务问题上的精力就难免有限,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就难免会有所疏漏。最后,对于我们审计报告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学校也往往不太重视,仅对一些重大的问题予以整改。而对于一些普通的问题特别是审计建议,看过之后就束之高阁,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依然故我。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忽视了对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踪管理,导致审计报告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当前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我们所有从业人员群策群力,不但要找出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作出针对性的布署,更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的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体系。而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作为中小学校的直接管理部门则更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基于此,笔者尝试着以教育主管部门的视角,在现行食堂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尝试构建一套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系统。

(一)建立食堂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

集中所有涉及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有关科室,建立学校食堂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涉及学校食堂管理的重大事项皆由联席会议作出决定,其他普通的食堂管理事项在实施前先知会参加联席会议的其他科室,确认无异议后再予实施。对中小学校食堂工作的各项检查也统一由联席会议调派人员,以确保检查人员组成的合理性。通过联席会议将学校食堂管理事权和监管力量纳入统一管理,协调一致,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令出多门,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

(二)制订综合的食堂管理制度

将各级各部门制订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汇总并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实际情况,制订出一部综合性的,涵盖所有中小学校食堂管理相关工作的管理制度,作为本地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该制度不但可以使中小学校明确上级部门对食堂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可以督促学校根据它制订出自身的食堂管理内控制度,规范食堂管理行为。另外它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的依据。

(三)定期培训食堂管理人员

定期组织中小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业务水平,并及时将最新的政策方针传达给从业人员。使各类管理人员了解学校食堂管理基本流程,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掌握本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四)调整原材料采购方式,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

由基层教育主管部门汇总下属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需求,定期公开招投标引入有实力的原料供应商为下属中小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需求实行定点配送。通过此方式可以让学校获得长期稳定的优质原材料供应渠道,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无法获得正式销售发票的难题。对于个别无法实行招投标定点配送的原料,除了交通不便的偏远学校允许其相关供应商在提供详细联系方式后开具领款收据,其他学校原则上都要求去正规商场采购,以合法的销售发票入账。

(五)强化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1、对中小学食堂财务收支进行审核

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教育系统的推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成立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教育分中心(以后简称“教育分中心”),负责对下属中小学校的财务收支业务实行“见单审核”。因此,对于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将中小学校的食堂财务也纳入教育分中心的审核范围,将食堂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管环节从事后审计提前到事中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学校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食堂开支并予以制止。

2、进一步强化对学校食堂财务收支情况的内部审计

对中小学食堂财务实行3-5年为一周期的全覆盖轮审制度。审计组不但要根据现场审计情况对被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指出食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还要汇总当年所有中小学食堂财务审计整体情况向联席会议提交专项审计报告,为联席会议就中小学校下一步食堂管理工作布署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也要关注被审学校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责成学校上交书面的审计反馈意见书或整改报告,并监督其落实。

3、将“阳光食堂”工作和财务监管结合起来

要求学校食堂将每天的菜单和所有原材料采购信息(包括供应商、单价、数量、金额)都公布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官网上。教育主管部门在网站后台数据库将各校原材料采购信息按财务要求分类汇总,并每学期与学校报表数据核对一次,确保学校食堂财务账上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与“阳光食堂”公布的采购信息一致。

(五)加强对学校食堂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由教育分中心建立一套学校食堂伙食成本组成结构分析的指标体系,根据学校上报的食堂支出报表进行横向(兄弟学校之间)和纵向(不同会计期间)分析比较,指引学校逐步降低食堂运行成本,改善伙食条件。

(六)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组织专项考核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2

关键词:西部地市高校;食堂经营;效益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卫生可口、价格合理的饮食服务责任。教育的公益性决定高校食堂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高校食堂又不能不注重经济效益。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高校食堂真正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饮食服务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西部地市高校食堂在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西部大部分的地市高校办学基础较差,办学经费相当紧张。因此,不少学校领导往往十分重视最能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而对后勤食堂的经营管理重视不足。许多高校食堂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采购上一些人中饱私囊;在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上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不少员工白吃白拿习以为常。造成食堂饭菜长期处于质不高价不低的现象,既谈不上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社会效益。

在人们纷纷诟病传统的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之弊端时,一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之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西部地市高校领导认为这是一剂医治高校食堂效益低下的灵丹妙药。在没有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就急于将高校食堂社会化,把食堂对外进行承包。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高校食堂社会化也并不是一包就灵,其中出现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首先,广大师生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经营者承包高校食堂大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如果承包金额较高,伙食的价格也随之攀升;不少承包商还往往通过减少饭菜数量或菜多肉少等方式变相提高价格。安全卫生意识薄弱,为了经济效益,常常是采购一些价低质次的原料物品,危害师生健康。其次,管理和监督执法难。由于投资者完全掌握了经营和管理权,学校的管理形同虚设,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难度很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王燕等人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12家学生食堂中自办经营与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和管理建设方面,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落后于自办经营的食堂;在伙食质量、安全卫生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更是明显比自办经营的食堂差。另据王素琴等人对平顶山市两所本科院校的3所个体投资买断经营权的学生食堂进行几年的卫生监督表明,个体投资买断经营权的学生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因此,从表面上看,高校食堂外包,高校取得了一些承包费,也让承包者发了财。但高校师生的利益却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毫无社会效益可言。

二、改善西部地市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考

当前高校食堂管理模式主要有:一种是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模式,高校提供场地和设施,不参与经营管理,只向承包者收取承包费。另一种是成立后勤饮食服务中心自主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校的后勤部门与饮食服务中心形成甲方和乙方的关系,高校对饮食服务中心的经营有一定的监控管理权,饮食服务中心原则上执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外还有股份公司(合作经营)模式、学校后勤部门管理和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模式、租赁经营模式等。众所周知,高校食堂与学校周边的餐饮店相比有先天的优势,如国家对高校食堂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就餐人数相对稳定;有规模可观的消费者市场等。但事实是:高校食堂与学校周围的个体餐饮店在经营效益上有着天渊之别。餐饮店大都办得红红火火,而我们的大食堂却令人失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对改进食堂的经营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高校食堂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员工生活提供服务,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坚持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教育公益性的原则,不能把学生食堂作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的创收项目。而应把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从实践来看,采用校内的后勤部门自主经营管理学校食堂比较符合高校的特性。自主经营相对于对外承包利大于弊。而高校食堂对外承包,外包者大多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服务于师生员工,更谈不上“服务育人和教育育人”。为提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经营者生产效率,使食堂的效益最大化,维护师生的利益,政府和学校应给予经营者适当援助。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在加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后勤基础设施投入时,争取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学校还要在价格管制的同时给予后勤经营实体一定的补贴。对资产占用费的收取要合理,对食堂场所的基本投入、对特殊情况下食堂(如寒暑假期间)的利益补偿、基本的水暖气供给等,高校也必须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二)保障饮食安全

卫生安全是饮食行业最基本的要求,食堂饮食安全是对师生负责的具体体现。高校学生对食堂伙食质量安全等维权意识低,他们对微小安全症状一般因嫌麻烦而不反映。饮食中的微小安全问题也不容易受到学校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食堂不管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法人代表都要由校长担任,如果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为此,学校领导对饮食卫生要应格外重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对食堂操作过程的卫生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学生是食堂最主要的消费者,为加强监督,建议设立处理学生意见的膳管机构,建立赋予学生民主监督权的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有学生参加的膳管会议,认真收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食堂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使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控制运营成本

学校食堂的运行成本决定了食堂的餐饮价格。运行成本一般指食堂在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费用。控制成本首先在于材料的采购。该集中采购的实施招投标集中采购,临时分散采购更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则采用分散采购。对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择优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杜绝腐败交易现象,节约采购成本。加强对就餐人数、食品供应数量的科学预测,注重计划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对一些非技术性工作可聘用贫困大学生进行勤工助学,一方面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消费能力。另外,应采用新型节能产品和能源替代产品,降低能耗成本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四)提高人员素质以规范服务行为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为此,高校食堂应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本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用人之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员工的愉快工作使每个岗位的服务都能令师生满意。优质服务可以改变食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食堂应向社会同行业看齐,用餐饮行业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找出差距和不足,努力改进。比如可以使产品生产符合工业化标准,规范操作间,统一员工着装,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诚服务、微笑服务。让高素质的队伍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改善顾客就餐的软环境,在留住广大师生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消费者。

(五)引入适度竞争和注重饮食产品创新

有竞争才有活力,学校可在自主经营学生食堂的基础上,多引入几家饮食服务部。这样,既可增强学校内饮食业的竞争,控制好餐饮价格,为学校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还可增强各食品供应方之间的相互监督,在竞争中形成一种比服务、比价格、比卫生的良性循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高校食堂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第一,要服务创新。传统的学校食堂就餐时间比较死板,过了规定的时间就没得吃,这就让无法在规定时间就餐的师生的消费拱手让给了校外饮食店。为此,建议食堂在适当延长售饭时间的同时,开设各种小吃品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定时服务。第二,饮食产品创新。高校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口味各不相同,单纯的大锅菜已经不能适应多种消费的需求。食堂经营者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师生来源,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各种地方菜。同时,应做到与时俱进。现代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用合理的花费换取个性的自我。他们吃惯了中餐,有时会突发奇想,来一个花样翻新的西餐。因此高校食堂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来满足师生新时代饮食的需要。可在现有食堂的基础上增设快餐厅、西餐部、自选部和小卖部等,实行食堂化价格酒店化服务,使食堂从设施到服务能上档次,从品种到就餐方式上能有效的突破。还可以在周末和重大节日期间开设自助餐,搞活招待餐厅,扩大经营市场,将服务对象辐射到教职员工和社会上其他的消费群体,力争经济效益最大化。

(六)创设高雅饮食文化

高校师生是高学历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食堂在打造饮食文化上大有可为。如设计出版介绍有关营养、保健、美容知识的板报,在食堂设置多个电子屏幕介绍食堂供应的饮食花色品种。帮助师生举办充满情调的生日宴会、老乡宴会等,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饮食品牌形象。西部地市高校是当地的最高学府,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大多数校园已成为市民向往的免费公园。如若高校食堂经营管理者能立足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在就餐环境的设计上能独具匠心,融入高校特色;在饮食品种上能锐意创新,讲究文化品位,这样,就能吸引众多的社会消费者前来就餐,从而扩展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素琴,孟玉珍.高校食堂社会化后存在问题及出路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6).

2、王燕,陆惠珍.不同经营模式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比较与分析[J].医学杂志,2007(8).

3、李慧锋.高校食堂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广东纺院后勤餐饮部经营管理的情况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11).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52-02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为提高我国的食品卫生管理水平,使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模式与国际接轨,卫生部在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出台并于2004年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下简称量化管理)制度。该制度是将食品卫生监督的经验管理模式向风险度和信誉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有益尝试,实现了食品卫生监督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1]。

学校食堂由于具有就餐人数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不仅影响到就餐人群的身体健康,还涉及社会多方面,一直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2]。为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堂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暴发和流行,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封市于2006年全面启动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探讨量化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工作中的效果,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探讨现行量化管理标准中不够完善、不够合理的地方,提出适当改进建议,笔者对量化管理前、后学校自身状况、基础卫生实施等指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开封市2007年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并纳入量化分级管理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共计69所。资料来源于卫生监督所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档案。

1.2 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3]和《河南省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手册》要求,采用《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在年度审查卫生许可证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时对食堂进行评分定级。对参加量化管理的学校食堂实施量化管理前、后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食堂的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并对实施前、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量分分级情况 本次调查的69所学校食堂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见表1。

2.2 卫生管理状况 实施量化管理前、后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有效健康证明持有率、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考试合格率、采购原料的索证率和卫生管理制度实际检查执行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布局和卫生设施配备情况 自量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有4所学校对原有食堂进行了扩建、改建,学校食堂硬件建设(如功能区布局、清洗水池分设、餐具洗涤消毒设施、专间、“三防”设施等)显著改观,见表3。

3 讨论

3.1 量化分级管理提高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之前,部分学校食堂由于对外承包,出现了卫生管理职责不明、管理上脱节、存在盲区等现象。通过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对食堂卫生的管理从被动逐步走向了主动,从而把政府的监督管理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强调了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仍应为学校负责人,有效促进了企业自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使得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标准统一,保证了卫生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4],得到了被监督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学校食堂卫生发生了明显改观,提高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3.2 量化分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量化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在新、改、扩建食堂时未经预防性卫生监督,造成食堂布局不合理;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索证制度不健全、资料不全等。食品索证工作量大,存在问题较多,也是多年来食品卫生工作的难题。虽然国家早有规定,但实际上真正做到索证的餐饮业很少,尤其是那些规模大的学校食堂,因品种多、工作量大,很难做到证件齐全。

3.3 建议 (1)重点食品必须索证。评审中应将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登记、供货单位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油、面、米、肉、大宗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应备有相关证件作为评审标准,使之便于掌握[5]。(2)进一步加强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首先,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意识,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其次,要严把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使从业人员真正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3)促进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规范化。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是搞好学生用餐卫生安全的关键。学校食堂要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水平。(4)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效能。在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中,卫生监督机构、教育部门应密切配合,并进一步明确其各自职责。卫生监督部门要按照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食堂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6],加大对信誉度低、风险级别高的企业的监督力度,把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律意识低、风险度高的单位上,做到重点监控,目标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并实行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的制度,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食品安全意识。(5)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在给每所学校食堂建立基础档案中增设诚信档案,将就餐者对食堂的投诉作为不良记录及时输入,作为经常性卫生审查的扣分项目,进行累计扣分,并将卫生信誉度分级等情况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运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信誉度分级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有效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6(1):71-76.

[2] 张漱洁,林萍.江苏省部分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江苏预防医学,2004,15(4):28-29.

[3] 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北京:2002.

[4] 陈屏历.从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谈食品卫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16.

[5] 金志强,金建平,谢福生,等.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探讨.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2):112-114.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4

关键词:高校食堂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1、高校食堂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成本核算管理意识薄弱。成本核算是指食堂在经营服务的过程中,把用于食品生产所需的各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进行汇集、记录、分析、计算出食品的单位成本和食堂经营的成本费用,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食品的销售价格和对食堂进行效益评价的总过程。成本核算不仅是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食堂经济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食品原材料、能源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对高校食堂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质量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做好高校食堂成本核算与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食堂内部控制主要有采购管理控制、仓库管理控制、使用管理控制等环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设立独立的采购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二是采购计划随意性强,不利于成本控制。三是原材料验收随意性强,食堂质量得不到保证。四是没有合理设定伙食成本比例,成本核算没有依据与标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食堂各项财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规范的管理,监管力度难以加强,削弱了内部控制的实际效用,影响了高校食堂的长远健康发展。

1.3、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高校后勤和食堂的自身条件限制,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到这些岗位上工作,且管理者对食堂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没有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忽视这项工作的专业化,这样不可避免地使食堂财务管理处于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中。食堂工作多是一人多岗往往使核算人员常常陷入一些繁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改进管理存在的问题。

2、加强食堂财务管理的对策

2.1、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抓好成本管理关键环节。成本核算是高校食堂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原材料采购、仓库管理、食品加工、定价销售等食堂经营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整套成本核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监管要求,并严格按照规范化作业流程运作,食堂从事成本核算的人员必须是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一定的财务知识和成本核算意识,这是食堂开展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想做好食堂成本核算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2.1.1、设立原材料采购中心,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剥离。学校可以设立食堂原材料采购中心,主要负责食堂原材料的集中采购,让食堂原材料采购管理与食堂管理部门相互剥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为提高食堂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准确性管理提供机制保证。

2.1.2、加强原材料采购计划管理,堵住原材料浪费漏洞。出入库物资预算性管理是指食堂班组管理人员根据每日营业产值比例标准下达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和仓库物资领用单,经食堂经理、主任审核批准后,采购中心按计划采购,食堂仓库按计划进仓,食堂班组按计划领用物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采购计划的盲目性和仓库物资领用的随意性,防止食堂原材料的人为损失,降低原材料流失风险,使食堂生产加工流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提高食堂成本核算效率。

2.1.3、严格原材料验收管理,把好食品质量安全第一关。原材料采购验收时,由采购部门人员、食堂管理人员及仓库管理员执行“三签收”制度,由上述三方共同参加对原材料质量、数量、价格的鉴别和验证过程,从而保证能够对原材料质量、数量、价格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把好食堂成本核算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

2.1.4、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伙食成本结构比例。目前,大众伙食成本构成比例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化规定,但有的省份高校“伙专会”提供了一个大众伙食成本参考比例,其中直接成本占65%,间接成本占35%。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其间接成本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各高校食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伙食成本结构比例,从而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合理性。

2.1.5、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财务预算是食堂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堂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食堂应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质量、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财务收支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在编制食堂财务预算时,应由食堂管理部门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学校相关行政会议审议批准后执行。经审批的财务预算下达后,食堂管理部门应将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及时组织落实到食堂的各个部门、班组及个人,并签订相应的责任书,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财务预算执行与责任体系。最后,食堂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考核工作,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从而进行有效改进。

3、加强财务监督检查,落实内部监控措施

财务监督检查是加强成本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学校、财务部门对食堂财、物、帐的全方位监控,具体的监控措施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不定期开展食堂帐物的检查,并重点加强对原材料进出库、领用单据准确性进行验证;二是财务部门每月参与食堂清仓盘点工作;三是学校审计部门每年开展对食堂财务进行审计。

4、加强队伍建设,规范食堂账务管理

4.1、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学校和食堂管理者要重视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必须聘用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和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工作。

4.2、不断规范食堂账务管理。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必须在学校行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开设基本账户,单独设置食堂会计账簿,实行专项成本核算,专款专用,保持收支平衡。

5、结束语

高校食堂作为一个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餐饮服务单位,在当前食品原材料、能源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高位运行的时期,各高校应提高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预算的执行与考核,落实内部监控措施,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不断规范财务管理,保证食堂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更好的保障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5

根据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高校和中专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对照文件精神,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学生食堂基本情况

我校在校生人数常年保持在3500-4000人,现有生活服务中心和次生活服务中心各1栋,总体建筑面积约7300平方米。拥有学生食堂4个,其中汉餐食堂3个,分别由3家社会化餐饮公司负责经营;清真食堂(雪莲餐厅)1个,由学校自营。

二、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1.健全组织,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监管到位。

多年来,我校一直把食堂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学生饮食卫生和校园环境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分工逐层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谁出问题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总务处制定了监督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食堂食品安全事件力争降到零。

为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专门召开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社会化经营单位负责人会议,开展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对照文件找差距,增强各经营单位员工食品安全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生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2.努力做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规章制度及处罚办法》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通知与精神。在全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以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校园氛围。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努力做到管理常规化。平时在采购物品时严格要求食堂定点采购、索取凭证、登记造册。使用的食品原料、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成品的食品,鸡鱼肉类、蔬菜类等在入库前验货,对于不新鲜,过期,霉变的一概杜绝入库和使用。做好日常饭菜留样和餐具消毒工作,并作详细的记录。加强对原材料、产品半成品存放的管理,要求物品规范存储、操作过程安全卫生,

3.加强我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做好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学校总务处定期召集食堂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知识,要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掌握食品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校食堂卫生与设备的检查,虚心地听取了专家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及时进行整改,消除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4.挤出经费改进食堂生产设备,加强对学生食堂的投入。2013年学校自筹资金1000余万新建生活服务次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就餐环境;2015年我校通过招标采购,将4家食堂全部安装完成了“明厨亮灶”工程;2016年我校通过招标采购,投入十余万元将生活服务中心的排烟设备进行整体更换。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大伙”与“特色风味”的比例问题。虽然我校的总体学生食堂“特色风味”的窗口比例符合文件要求的33%以下,但是在自查过程中也发现有1个学生食堂的“特色风味”的窗口比例超过33%;

2.防火及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在个别售餐间出现使用和储藏液化石油气罐的现象;

3.学校资金紧张,部分设备长期使用,急需维修或更换。

四、    整改措施及进度

1.   对于1个学生食堂出现“特色风味”的窗口比例超标问题,学校已经要求经营单位限期整改,必须在下学期开学前将部分“特色风味”窗口进行调整;

2.   要求各学生食堂经营单位彻查消防设施。对于过期的灭火器,学校统一进行更换。所有售餐间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罐。

食堂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6

【关键字】高校食堂 经营 效益

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卫生可口、价格合理的饮食服务的任务。教育的公益性决定高校食堂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高校食堂又不能不关注经济效益。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高校食堂真正为师生提供安全、优质的饮食服务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一 高校食堂在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食堂仍旧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式的管理模式,在经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采购环节,一些人中饱私囊;在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上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不高;不少员工白吃白拿习以为常。造成食堂饭菜长期处于质不高价高的状态,既谈不上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社会效益。在人们纷纷诟病传统的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之弊端时,许多高校后勤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将食堂对外进行承包。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高校食堂社会化并未取得较为立项的效果,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首先,广大师生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经营者承包高校食堂大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承包金额较高,饭菜的价格也随之攀升;不少商家还通过减少饭菜数量或菜多肉少等方式变相提高价格。安全卫生意识较为薄弱,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是采购一些价低质次的原料,危害师生健康。其次,管理和监督执法难。由于投资者完全掌握了经营和管理权,学校的管理形同虚设,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难度很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食堂外包,高校可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高校师生的饮食安全存在隐患,毫无社会效益可言。

二 改善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考

坚持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兼顾学生承受能力、财政支付能力、学校负担能力的学生食堂资金投入和政府保障机制,消除学生食堂的不稳定因素,确保学生食堂能正常、稳定、持续运营。同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完善学生食堂可靠平衡的供求机制,发挥市场在学生食堂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学生食堂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1.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高校食堂为师生员工生活提供服务的原则。坚持高校食堂经营管理公益性的原则,不适宜把学生食堂作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的创收项目。而应把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解决食堂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食堂工作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和辩证统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2.保障饮食安全

高校领导对饮食卫生要应格外重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对食堂操作过程的卫生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学生是食堂最主要的消费者,为加强监督,建议设立处理学生意见的机构,建立赋予学生民主监督权的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有学生参加的会议,认真收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食堂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使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3.控制运营成本

食堂成本控制是指食堂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对食堂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资源的耗费与相应的降低成本措施的执行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实现。高校食堂是高校的一个后勤保障部门,食堂经营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职员工的饮食服务水平。因此,食堂要从成本控制着手,抓好食堂的管理和服务,以提升教职员工的满意度。

4.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食堂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用人之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从而通过员工的优质服务令师生满意。

5.引入适度竞争和注重饮食产品创新

有竞争才有发展,学校可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多引入几家饮食服务部。这样,既可增强学校内饮食业的竞争,控制好餐饮价格,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还可增强各食品供应方之间的相互监督,在竞争中形成一种比服务、比价格、比卫生的良性循环,推进学生食堂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高校食堂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一四服务创新。传统的学校食堂就餐时间比较死板,过了规定的时间就没得吃。为此,建议食堂在适当延长售饭时间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定时服务。二是饮食产品创新。高校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口味各不相同,单纯的大锅菜已经不能适应多种消费的需求。食堂经营者应该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各种地方菜。因此高校食堂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来满足师生新时代饮食的需要。

6.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