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1

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加快提升贫困乡镇卫生院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根据《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河南省扶贫办关于印发贫困县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镇平县卫生计生委、镇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镇平县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实施方案》,现就开展“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县卫计委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卫计委主任为组长,业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平县卫生计生委、镇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镇平县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等额对调”式支援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团结协作,勤奋工作

依据方案计划,2018年7月—2019年7月县卫计委安排4家县直医疗机构向6家乡镇卫生院下派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指导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工作的医疗、管理、医技等业务骨干人员 12人。派驻医务人员在6家乡镇卫生院内开展临床查房、临床教学、会诊、技术培训、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指导6家乡镇卫生院医师开展疑难危重病症诊疗。

根据6家乡镇卫生院的医院管理和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12名医护人员上派到县直4家医疗机构进行学习实践。对6家乡镇卫生院的上派人员,采取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以临床实践为主的方式,重点培训相关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操作规范等业务技能。

三、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通过“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我县县直医疗单位与6家乡镇卫生院结成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6家乡镇卫生院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控制、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累计诊治门诊病人15229人,收治住院病人1552人,开展或参与外科手术173台,主持或参与病案讨论197次,开展或参加讲座及培训208次,帮建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3个,从而大大提高了6家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技术水平。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2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各帮扶单位的特点,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以组织建设、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工作为重点,选好点,搞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帮助进行村级团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青年等,结合“五位一体”帮扶单位的帮扶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弄清楚我镇留守儿童、青年的现状,并尽力提供一些帮助;扶持农村青年创业,以技术支持等形式,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帮助。

2、抓活动及项目建设。将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和工作项目上,把各项服务措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以项目运作的方式,促进结对帮扶取得实效。同时突出重点,根据各帮扶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争取开展帮扶活动,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三次相关活动,为留守平困学生发放了2000多元的助学奖学金。开展青年创业交流会活动,鼓励创业成功的青年去帮扶有创业愿望的青年,给他们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

3、做好工作服务。定期与各帮扶单位联系,反馈信息,沟通工作,同时做好镇有关单位和相关村场的工作,取得其支持,使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目前已与武大团委和三峡总公司团委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项目实施以来,我镇的村级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覆盖率达到80%,一改以往村级组织涣散的面目,同时通过“田园小康”和“青年诚信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扶持了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调动了农村青年的创业积极性,也使得他们能更积极的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共青团在基层的发展。帮扶单位开展的“送教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乡村文化进一步活跃,文化档次也进一步提高。

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了乡镇共青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起了完善的基层团组织,使乡镇团委有了抓手,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次是扶持联系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能手,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再次是建立了一批青年活动基地,丰富了农村青年的业余活动,有助于从正面去引导青年提高其文化修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促进农村青年自身发展。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发展特色专业,培养特长学生,创建特色学校,强力打造区域合作办学品牌,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互惠互利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和重新配置,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办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营造具有浓厚特色的区域合作办学环境,打造区域合作办学品牌,提高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三、试点范围

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为重点,带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走出一条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的路子。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行政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工作,统筹协协调本地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主动为职业学校穿针引线,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工作。

(二)推进校校合作。各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和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校校合作。合作学校双方要以构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和共同发展为平台,以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来促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合作学校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广泛开展各方面交流活动。如举办双方论坛、交流会、专家讲座,成立各类合作共同体;开展师资培养与共享,互派教师兼职兼课,共同组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开辟交流平台,互通教育信息,互通教研成果,合作开展具有共性的课题研究、教育资源开发等活动。

认真做好省属中专学校对口支援一般职业学校工作,开展本市重点职业学校对口支援薄弱职业学校工作。我市省级示范以上中等职业学校都要与一所一般职业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教师互派、干部交流、联合办学等途径,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三)开展部分专业合作。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向区域外院校引进1至2个专业为突破口,探索合作方式,借鉴区外的教学经验,以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做好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的环境和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学校学理论、企业练技能的目的,减少办学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五)组建职教集团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区域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在合作中发挥优势资源的辐射效应、品牌学校或专业的带动功能,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

(六)探索国际合作。按照因需制宜、洋为中用的要求,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和典型,探索我市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的路径和方法,与国外开展学生交流和培训,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影响。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各校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选准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的重点和突破点,进行初步的实践与探索,并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建设阶段

以发展的眼光拓宽视野,广泛寻求合作对象,通过论证和筛选,选准合作伙伴,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通过项目化管理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合作办学的品味。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

进一步拓宽区域合作和交流的领域,在互惠互利中向纵深发展,不断巩固提高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的成果,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增进效益,提高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和工作的指导与开展。各学校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办理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分层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经费投入,逐步形成常规,建立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的考评与激励机制。

(二)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的工作计划要求,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实行信息通报制度,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切实保障我市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办学和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4

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主要依托团省委“计划”,联合其所在村和镇涉农部门对其提供帮扶,主要包括为其创业提供场地,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方案,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半年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4、在其创业过程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其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代购饲料、药物等,力争助其创业成功。由于刚参加工作,经济能力有限,虽然有团省委各个项目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方面还是有些压力。今年三月,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经销商承诺,为两名村官每人赊购4000元的饲料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其创业积极性。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5

和平区基础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区内中小学校舍条件先天不足,占地面积普遍偏小,改扩建成本却很大。以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为例,仅拆迁费用一项就是很可观的数字。对此,和平区委、区政府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大投入、大调整,全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经费保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平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财政预算安排上,将教育投入放在首位,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经费始终坚持“三个增长”。“十一五”期间,预算内教育拨款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83%。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督导室,组建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综合与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先后几次修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办法,在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外环境优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落实扶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和平区教育布局调整方案》,通过资源整合,在有限的区域空间中,彻底解决校舍小、老、散的问题。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学校,都按照天津市“校安工程”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必一流,一次达标。

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和平区累计投入42亿元,新增教育设施12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一批示范校、历史名校、现代化达标学校,改扩建并提升中小学和幼儿园。仅2012年暑假,全区就有21所学校、27个校区进行了提升改造,16所学校的师生在新学期搬入新校舍。2012年10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认为和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改善教育品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和平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尽合理,“五大道”地区幼儿园过于集中、办园规模较小,而部分街区因城区改造却没有公办幼儿园。和平区从“抓规划”入手,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根据区域出生人口预测、适龄儿童居住分布、外来人口流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合理调整布局与加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并重的举措,不断盘活区域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在进一步实现幼儿园合理布局的同时,扩大了办园规模,提升了幼儿园的硬件水平。

均等是重点——“公平不问来处”

“和平人”把“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入学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入学,公平升学,破解难题。为落实好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和平区各小学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抑制无序转学的学籍规定及具有和平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现了“六升七”100%推荐,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有力地抑制了“择校热”现象。初中阶段,采取“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基本原则,基本解决了“择校”问题。2010年,和平区制定了《高中指标推荐分配方案》,逐年扩大指标定向分配比例,从2010年的10%扩大至2012年的40%,改变了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评价方式。为确保各中小学班额符合市教委有关规定,和平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依法治理,每学年第一学期,对各中小学班数、学生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区教育局中小学科、督导室进行随机监控与督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严格控制班额。

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公平享受优质教育。和平区高度重视辖区内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并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区教育局与区流动办密切配合,积极为随迁子女提供服务。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区政府保证足额资金投入,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在首批现代化学校达标时,进行了提升改造,学校硬件条件实现了一流,使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学校在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对随迁子女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同时体验集体的温暖。

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全纳教育。为确保户籍在和平区的3 至20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区教育局与区残联及各街道紧密配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服务,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学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系列化的特殊教育体系。和平区因此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区培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奥林匹克先进单位。

关键在师资——“‘一般校’也有好老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

和平区按照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划分为7个合作学区,采取“一带一”手拉手协作和“一带多”示范引领等多种形式,组建相对固定的“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并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通过建立协作片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促进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和平区下发了《关于区域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建立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优秀教师互派交流管理制度》等文件,建立了教师、校长互派交流制度。其中,教师互派交流活动在和平区开展的“联校协作手拉手互动教研”基础上,以顶岗任教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研修学习模式、学科共建模式、共同发展模式等,从而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交流。此形式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校际交流,进一步完善了“均衡发展合作学区”,使全区学校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化,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具体实施中,各学校选派师德好、业务精、有一定理论和指导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其他学校交流任教,任教期限为一年。互派教师承担本学科相应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深入学科组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科研、学术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有条件的要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同时,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也交流到优质校、示范校任教,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互派交流活动中还组建了专业发展指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制定互派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方案,为互派教师提供业务学习材料;开展“蹲点会诊式”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提高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为教师提供承担区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为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总结等提供指导;为同学科教师开展学习、教学、教研、科研等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对互派教师一年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互派交流工作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活动和奖励。

支教在行动——“热辐射效应”

和平区从2000年开始在坚持按有关政策完成好援疆、任务的基础上,先后与甘肃省通渭县、青海省西宁市开展跨省市的对口帮扶工作。从2004年起,又开展了面向天津市蓟县、东丽区的对口支教活动,在和平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主管部门科学规划,举全区之力上下联动;支教教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受援地区与支援单位双向互动,创新支援方式,真正把支教工作办成了社会满意工程。

对口帮扶计划实施方案范文6

一、基本医疗有保障

全县卫生健康部门按照“精准扶贫,群众受益”原则,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核心指标,组织全系统1000余人次走村入户,对3个县级医疗机构、25个乡镇卫生院、143个村卫生室及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立查立改。

(一)“四重保障”情况。一是动态调整情况。建立健全扶贫、医保等部门协同共享机制,第一时间掌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信息。明确享受医保政策时间和标准,及时更新医保“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数据。(数据)二是政策落实情况。2020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7565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45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8人,异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0人,死亡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实现医疗有保障政策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0元/人,大病补充医疗保险135元/人)全额财政代缴。三是患病救助情况。2020年1月至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报销情况:贫困户救助481人次,报销金额33万元;门诊报销33人次,报销金额2.9万元,住院报销30.1万,救助448人次。四是政策宣传情况。2020年1-4月,组织宣传队伍一支,在乡(镇)政府及卫生院的协助下深入各乡、村面对面宣传20余次,印制、发放宣传手册17000余册、折页5000余份,张贴海报30余张、宣传横幅20余条,政策宣讲20余次,有效提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知晓率。

(二)医疗保障情况。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局成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确保健康扶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围绕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核心指标,我县巩固提升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消除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做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二是组织各级医疗机构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等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帮扶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健康扶贫政策个性化宣传,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健康方面的问题。三是开展“送健康下基层”巡回诊疗活动。在乡(镇)政府及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合下组织县级医疗机构高年资医务人员组成巡回诊疗队,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农村贫困户中开展健康扶贫巡回医疗服务。健康扶贫巡回医疗覆盖25个行政村,为4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免费体检工作。四是慢性病管理服务到位。优化鉴定评审程序,采取上门排查的方式,做到精准识别、应办快办。针对特殊慢病用药需求,采取一户一策,落实购药渠道。五是重点人群服务到位。针对全县未脱贫4户17人,安排专人每月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着重解决看病就医过程中的转诊、特需药品购买、慢病报销等问题。六是制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方案及台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方案要求联合乡(镇)政府村医开展边缘户调查,截止目前调查出4户有因病致贫风险的边缘户。我局对每户均制定了相关医疗帮扶政策。七是开展挂牌督战工作。我局在年初对今年脱贫的4户1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计划,3月初对全县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了全县督战计划,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完美收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贫困户)体检只能达到在家人员体检率100%,未达到省、州要求的在脱贫攻坚(2014年-2020年)期间所有贫困人口免费体检一次的要求。尽管今年我局开展了“送健康下基层”活动,但是贫困户体检效果不佳,活动期间补检了440人。截止目前仍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未体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在家,部分贫困人口返乡后不愿配合体检);已完成的体检人中尚有一大部分人员体检项目未做完整(多数体检项目乡镇卫生院无法完成,组织县级机构下乡体检时贫困人口又不愿配合)。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慢性病申请人数457人,据调查符合政策、符合病种的贫困户患病均纳入慢性病管理,在检查时仍有贫困人口反映对慢性病报销政策不知情、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