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建设;环境卫生作业;车辆交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9-005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9.023
纵观当今社会,可以看出环境卫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良好的环境卫生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环境卫生管理中引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1 数字化管理技术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步伐,各行各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随着人们对环境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管理技术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
2 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2.1 数字化管理可以对环境卫生作业进行实时监控
数字化管理可以对环境卫生作业进行实时监控,简单来说,就是在检查城市的环境卫生时,可以通过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进而可以全面把握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可以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在清扫车上,这样就可以在发现环境卫生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定位到附近的清扫车,方便最近的清扫车进行清扫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环境卫生问题,保证环境卫生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
2.2 数字化管理可以对车辆交通进行实时监控
可以在车辆上安装数字化设备来对城市作业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以方便科学管理。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全掌握车辆的动向,对其行驶轨迹了如指掌,进而方便对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这就要求在作业之前,制定和设计急性的预定轨道,设置好相关的数字化设备。通过数字化管理,就能自车辆偏离行驶轨道或者出现错乱时及时发出警报,在第一时间提醒驾驶员,并且记录下车辆的实际交通情况。
2.3 数字化管理可以做好车辆的信息管理工作
数字化管理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及时全面地掌握城市的卫生环境情况以及车辆的各类信息及行驶情况。数字化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数据信息库,将车辆的车型、数量、车况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展示,之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除此之外,通过使用数字化管理方法还可以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度和配置。
2.4 数字化管理模式便于驾驶员进行调度管理
数字化管理中的“钥匙盘”功能可以随时查找车辆驾驶员的考勤情况以及自然情况等信息。可以通过语音短信群发功能或者对讲功能来临时调度驾驶员。通过采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使得驾驶员全面掌握各项工作,在进行环卫工作时一旦出现突发状况,驾驶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向指挥中心进行汇报。当出现特殊情况时,驾驶员还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人员和车辆的调度,进而提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5 数字化管理有助于统计报表管理以及数据信息分析
纵观环境卫生工作的全局,数字化管理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环卫管理信息的处理。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在进行环境卫生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高效地处理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6 数字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环境卫生管理的成本
数字化管理技术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和汇总,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车辆和人员的配置及调度,大幅度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和便捷程度,并降低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使用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的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3 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 逐步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部门也提高了对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标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进行工作时的时效较长,单人作业模式较为普遍,质量管理难度较大。传统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很少采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存在一定的死角,无法形成全面无死角的管理,使得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很难大幅度提高。通过分析总结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总结当前环境卫生建设的新局面,不断改革创新、改变思路、深化改革,逐步引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采用数字化管理技术进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3.2 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应逐步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中数字化技术设施建设。并通过合理进行资金投入比例,不断贯彻国家相关政策,使得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实现环卫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刚开始筹建环境卫生监控管理指挥调度系统时,领导、管理者以及项目的具体负责人都要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并加强数字化管理技术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与具有相应数字化技术支撑系统的开发公司通力合作,来构建总体的系统建设框架,并撰写前期规划。为确保数字化系统的顺利建成以及运行质量,中心应成立专门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办公室,为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3.3 做好规划工作,逐步推进数字化管理
当完成环境卫生监控管理指挥调度系统之后,数字化管理尚需进行深入探索。这就需要做好规划管理工作,并逐步推进数字化管理。首先,应该进行硬件设施的完善,之后在新环卫设施上安装系统;其次,需要确保前期规划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为垃圾收集、公厕保洁、道路清洁以及安全生产等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预留出空间和多个对外接口,因此在进行规划工作时应考虑到长期的发展,在满足现有功能的前提下为未来的开发利用预留空间。
3.4 注重应用并逐步完善
在系统试运行阶段,可能会出现科技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带来的不稳定性、不准确性、不适应性等问题,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改进。比如,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载系统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导致声音模糊不清;在系统登录时出现的不稳定状态导致各分中心都不能正常登录系统或者是地图的显示不清晰或不显示;油耗显示的数据与实际耗油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车载电瓶的耗电量过大;车辆上所安装的设备线路不够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中心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心通过不断努力已经解决了部分难题,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3.5 提高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对于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应加强对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字化管理的最大效能。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活动来提高环境卫生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数字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通过专业的培训以及举办经验交流会来提高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应对数字化管理的工作流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手段等进行培训。除此之外,应该建立健全人员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数字化管理工作,并通过设置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工作职责,确保该制度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动态,才能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4 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数字化管理
4.1 逐步强化应用系统实施管理意识
为提高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应该进行观念的转变,要敢于接受新鲜事物,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对应用型系统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数字化管理学习氛围,大力开展数字化管理相关的宣传活动,推动各级领导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实现系统管理,逐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质量。
4.2 建立健全数字化管理系统保障机制
应根据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运用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及建议,对《环境卫生监控管理指挥调度系统管理规定》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按照《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建立指挥中心以及各分中心的软硬件设施维修保养制度以及系统管理的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与此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并不断完善系统的开发应用,对于在使用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进行宣传和表彰,以推动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5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环境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对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有助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促进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江滨.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运用[J].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2] 张林,徐勇勇,刘运成,葛毅,孟群,胡建平.卫生
信息管理视角下的数字化医疗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
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6).
[3] 高丽娜.兰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与
策略选择[D].兰州大学,2013.
[4] 左兰萍.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运用[J].城
市管理与科技,2011,(4).
[5] 王锟.长春市环境卫生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研究[D].吉
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运维服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3004
1背景介绍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移动通信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借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化政策的东风,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建设与完善了自身的数字化校园服务体系。经过10来年的大规模建设投入期后,校园基础信息架构建设趋于完善,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繁荣后面,各大高校却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①大量IT设备的免费保修陆续到期,而且是多品牌、多类型、多校区分布,原厂续保服务繁杂、费用高;②不同使用部门对运维服务的要求多样化,内部客户满意度需要提高;③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大学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及校园网的复杂度不断加大,尽管学校的出口带宽逐年增大,但互联网的各种视频流量、P2P业务越来越多,用户总是抱怨网络速度慢。另外,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④很多从事一线运维服务的人及管理人员,尽管他们实操技能强、不乏经验丰富人员,但由于高校正式编制的硬性要求(职称与学历),现基本上是临时编制,基层、中层人员稳定性及积极性面临挑战;⑤即使是临时编制,主要承担运维工作的教育信息中心、设备处等部门,更愿意将这些编制用于更重要的规划设计、核心运维等工作;⑥缺乏有效的IT运维服务规范化流程等。
如何运维,如何高效地运维,特别是对实操要求高的高职类院校,迫切需要对数字化校园运维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开发,优化现有的运维管理体系,打造高效的运作平台。
2高效的校企合作运维服务模式
2.1合作目的
2.1.1校方
(1)实行开放式运维管理合作,引入专业IT运维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学校运维服务质量和内部客户满意度。
(2)将繁杂的、非核心系统的IT运维服务外包,可以腾出人力从事核心维护、应用系统维护等更高层面的工作,同时可以降低运维服务成本。
(3)解决学校正式编制的员工标准与运维人员实际素质要求差异带来的问题。
(4)加入现代信息服务行业协会,共享学校、企业、政府等行业的经验及做法,提升学校在信息服务行业的水平和地位。
(5)共同开发IT运维服务管理平台,申请IT运维服务相关课题及科研成果,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2.1.2企业方
(1)储备IT运维服务中高级管理人才。
(2)结合学校科研力量,使企业运维服务实践经验归纳到知识库,甚至上升至理论高度。
(3)共同申请课题,参与制定运维服务行业标准,提高企业运维服务管理平台的开发能力。
(4)准确把握IT运维服务发展脉搏,为企业进入高教行业IT运维服务外包领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合作模式:
运维管理输入、人才输入输出、部分运维外包、对外有偿服务。
2.2.1运维管理输入
(1)依托企业多年在不同行业客户的IT运维及服务实践经验,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IT运维服务项目组,参与学校建立IT运维服务基本体系。
(输入:企业经验)
(2)共享企业IT运维服务知识库,提升学校运维服务排障能力和响应速度。
(输入:企业知识库)
(3)企业派遣专业运维项目经理到学校,结合学校实际环境,协助学校完善运维服务流程,导入ITIL管理方法,提升内部服务对象对运维部门的服务满意度。
(输入:专业人员)
2.2.2人才输入输出
(1)学校对正式编制的录用标准远远高于一线运维服务实施及管理人员的要求。依托校企合作IT运维岗前培训班的资源,企业可以长期为学校提供初级运维服务工程师来源,学校运维部门可以成为岗前培训班的实训点。
(校方作为学生的岗前实训点)
(2)IT运维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需要有经验的运维服务项目经理乃至中高级管理人才加入。在学校从事IT运维服务有经验的人员,经过中级班培训等中高级认证,企业可以为其提供个人上升通道及更高职业发展平台。
(企业方为校方有经验的人员提供个人发展平台)
2.2.3部分运维外包
高校实行部分运维外包,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工作量大,工作分散、繁杂;②非核心系统的运维,工作形式具有相对的重复性;③能够降低运维服务成本,提高运维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部分运维外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个别校区IT运维服务外包:拥有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多个校区的学校,人员配置、服务响应、经济和时间成本等,成为运维部门突出的问题;②终端设备运维外包:目前学校IT终端设备数量都以千为单位,这些设备过保后的维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工作量大而杂,综合成本偏高;③同类用户IT运维服务外包:此类用户的运维服务内容不多但工作量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高校IT运维部门的人员数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服务高峰期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造成运维服务响应不及时。
2.2.4对外有偿服务
校企合作开展区域性的社会化有偿服务,可以丰富运维服务人员在不同行业的实践经验并满足其工作成就感,增强员工的稳定性。
学校更多地参与企业和行业的生产性实践、专题交流活动,准确把握未来信息服务发展趋势。
2.3展望
(1)通过校企运维服务合作,共同申请课题、申报成果,开发运维服务管理平台。
(2)目前提供IT运维服务的企业鱼龙混杂,行业没有相对规范的准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3)IT运维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外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也不例外,校企合作运维服务,必会取得双赢!
3校企合作运维服务模式应用
3.1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现状描述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建筑面积达10万m2,在校生6 200多人,预计3年内学生人数将扩招到10 000人,2011年成功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办学评估。
3.1.1数字化校园视频安防监控平台建设情况
学院现已建设一期和二期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用于校内的治安监控,覆盖宿舍楼、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校园周边围墙及公共区域。
一期建设监控点200个,二期建设监控点192个。
管理系统设备如下:管理:H3C VM5000 一台, H3C MS8000一台;存储:H3C 16盘位存储4台;显示:H3C上墙解码器21个,电视墙一套。
采用H3C 的ISC作为集成化监控中心,对外提供统一的Web访问界面,实现对EC、DC、ECR、ISC的Web管理;通过ISC3000提供的Web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在任何一台带有网络浏览器的终端上,轻松实现系统的业务配置、用户管理、设备管理、音视频实况预览、实况轮切、历史图像的点播回放、云台控制、告警联动、Web客户端抓拍和录像下载。
学院的视频监控设备从2008年投入建设以来,至今已过厂家免费维保期,一些设备出现物理性故障,为保证学院监控系统正常运行,需要购买维护保修服务。
3.1.2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网络建设情况
(1)完成7 000多个信息点的建设(包括行政楼、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学楼及实训楼,创意园、学生宿舍区)和中心机房建设(KVM,UPS系统)。
(2)完成校园网有线网络初步建设,网络核心为2台RG8610万兆路由交换机,汇聚层为14台RG5750三层全千兆交换机,接入层为RG-2300系列24/48端换机,骨干带宽为千兆(支持万兆扩展,汇聚层2条千兆单模链路分别与核心交换机相连,接入层通过千兆铜缆与汇聚层直连)。
(3)初步完成校园网无线网络建设,全校在办公区域(行政楼、活动中心、图书馆、教学楼等)部署了20个无线AP,提供54M 的无线接入。
(4)完成教科网的互通,与中国联通签订了互联网出口带宽协议,目前提供给3 000名学生1G的出口带宽,以及教师办公50M的互联网出口带宽。
(5)完成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第一期信息化项目于2007年建成,硬件设备有50套方正电脑、两台Dlink交换机、两台HP服务器、一想防火墙;软件有Pub win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博文非书光盘管理系统、深大SULCMISIII图书馆管理系统、Sybase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有10万种。项目的建成给图书馆带来崭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供读者更快捷的阅读服务。
3.1.3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平台建设情况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校园网应用系统,从2009年招标建设,2010年4月交付使用。该平成建设的内容包括:
①建立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信息化标准;
②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
③建设基于统一信息门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④建设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迎新服务系统、就业系统、毕业生离校服务系统、招生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校友服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平台系统、设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⑤原系统与新应用系统的集成;
⑥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硬件平台建设。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设计按照“统一标准、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硬件集群”的思路对学校的各类教学、科研、管理、信息服务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数字化校园的设计将紧紧围绕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原则,满足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要满足学校先进的学分制管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学分制管理的特点是个性化(每个学生个性培养),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中的体现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建立基于基础平台(门户、认证、数据中心)及丰富的应用系统之上的个性化一站式信息服务,为学生、教师、管理者、领导提供高效、便捷、丰富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3.2校企合作运维服务模式应用
3.2.1互联网接入服务合作模式应用
(1)服务合作模式应用前情况。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09年数字化校园一期建设完成后,信息点是918个,主要是面对教师教学、行政办公及学院简单的Web服务,当时从电信租用了一条50M的大带宽,费用是一年15万元;2010年数字化校园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宿舍信息点6 162个,学院总的信息点7 100个(包括20个AP),为满足出口带宽需求,电信带宽增加200M,教育网30M,出口费用一年39万元的电信出口、18万元的教育网出口、4.8万元的教育网链路租用费用,总共费用达到61.8万元。
虽然增加了带宽,并对每个IP会话数及P2P流量进行控制,但教师、学生还是抱怨带宽不够、速度慢。当时学生上网人数最高峰只有2 100人左右(学生收费300元/年),由于网络速度慢,很多学生不再续网,结果可想而知,入不敷出。
(2)服务合作模式应用。2011年,学院引进服务的模式,简单说就是零投入,学生接入服务由运营商管理,
技术实现如下:
物理连接:学生通过学院的局域网直接接入运营商认证的计费服务器上,就相当于家里的ADSL一样,以前是桌面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电信出口;现在变成桌面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电信认证计费出口。如此,学生就不用跟教学、行政办公抢宝贵的电信出口带宽了,从而实现了学生带宽的相对独立,而学生的带宽通过运营商来保证。
技术要求:为了使学生接受学院的上网行为监管,同时又能共享学院的数字化校园资源(如查询成绩、选课、网络教学等),使用了双认证系统,也就是说,学生要两次认证,第一次认证是为了打开端口(802.1X),学院使用锐捷的SAM认证系统,它能很好地追踪用户(IP+MAC)信息,再配合“网络哨兵”这个上网行为监管设备,实现上网行为的有效监管;第二次认证是在电信运营商的Bypass上完成,学生通过内网的DHCP服务器与DNS服务器来获得内网IP地址及内网DNS解析。
运维服务合作与分工:在运维管理方面,电信运营商为了应对可能的故障,同校方共同制定了服务响应流程:
现场一线支持服务:如线路故障、二次拨号、认证故障,请学生兼职网管(每栋楼最少一个),费用由运营商解决。
呼叫中心(Call Center)主要是处理拨号故障、解绑等。
费用分成:每年的费用,校方同运营商分成,学院邀请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参与该项目的合作,通过竞标,最后联通胜出,合同的分成比例是4.5:5.5,校方获五成半。
服务合作效果:经过近两年实践,现在学生上网人数达到4 300人,学生独立带宽6M(相当ADSL6M的速率),表1是实施前后收益对比表,从表中可清楚看到这种运维服务合作的效果。
学院数字化校园关键设备的保修,在过保(3年免费)后需要通过商或厂家签订续保;若学院自己去谈,或者等设备坏了再去找,一般会造成运维困难,且价格成本及人力成本过高。部分关键设备的运维服务外包能够降低运维服务成本,提高运维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设备从2009年开始运行。2013年,学院按照部分外包方式,把一些重要设备,如交换、网络安全服务进行了外包服务公开招标,标书里详细规定了中标方的各种服务要求,这里简单概括一下:
网络和信息安全设备维护要求:
(1)服务范围。网络设备及信息安全设备接入网络。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机柜,约421台,防火墙、入侵检测等6台。如在服务期内有新设备采购,则新采购的设备也包含在服务范围中。
(2)服务要求。服务可用性:7×24小时内99%可用;服务响应时间为10分钟;平均恢复时间:2小时,重大故障解决时间小于2小时,否则启动应急预案;最大恢复时间:24小时。
(3)服务内容。
①网络设备维护:
线路维护:维护局域网络线路故障;
故障排查上门服务:上门解决网络故障及答疑;
设备主机硬件及环境保养:设备硬件、运行状态检查、保养;
系统性能日常维护:日常监控及巡检设备系统性能状态、更新系统补丁等;
系统、设备故障检测及排除:查找设备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
网络系统重部署及调试:新机上架协助及系统移位协助;
②安全设备维护:
设备主机硬件及环境保养:设备硬件、运行状态状态检查、保养;
系统性能日常维护:每月巡检设备系统状态、更新系统补丁等;
系统故障检测及排除:查找设备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
网络安全系统重部署及调试:新机上架协助及系统移位协助;
安全策略制定和更新:定期根据系统运行状况或当前安全态势更新安全设备策略。
(4)运维服务管理系统要求:
为了将现有技术资源中的各类要素科学地组织管理,以达到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有效管理计算机设备、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提高运维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标,要求投标人(中标服务商)提供运维服务期限为1年。
(5)信息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
①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运行维护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投标人需紧密结合信息系统实际,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订一整套高效、合理、适用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②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运行维护的工作效率和降低网络故障的发生率,确保信息资源安全,投标人需制定日常监控、定期巡检等具有预见性的一系列措施;
③服务队伍:
运行维护服务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队伍组建、人员管理两个方面,由投标人提供给相关服务人员,保障关键应用和紧急故障的处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投标人需对服务团队采用科学有效的人员管理,确保运行维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6)备机备件服务。
①服务范围:
信息系统软件硬件设备;
②服务内容:
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的网络设备、防火墙、其它安全设备等硬件设备提供不低于同型号产品的备件维修服务。当系统设备故障或损坏时,提供设备维修或配件更换,成本计入本项目。
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3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架构;数字化校园
一、校园数字化概述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定义: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利用校园网把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为教学工作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管理、科研工作提供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普校信息化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伴随着校校通工程、班班通、金教工程等战略项目,校园基础网台、信息平台、应用平台、手机一卡通、安防监控、多媒体等信息化在全国各地广泛建设,校园信息化对学校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进行资源整合,提供统一服务,并产生了重要的经济价值。
根据目前学校业务应用的使用情况,大体上把业务系统分为三类,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及特色应用等。行政管理中的业务系统的服务端大部分在信息中心,学校作为客户端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包括OA办公、一卡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教学管理中的大部分业务系统各个学校都会独立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包括数字广播、备课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等,实际上,目前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业务系统基本上各地都已经建设了,差别在于,特色应用中的业务系统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建设的侧重点不一样,如各地目前关注度比较高的特色业务系统包括网上阅卷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同步课堂等。
二、数字化校园的发展阶段和趋势
校园数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学校数字化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初级阶段不断深入发展走向高级阶段的过程,从全国数字化校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网络集成、系统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集成,主要以基础网络建设为主,大部分普通中小学处于网络集成这一阶段,考虑的是基础网络如何建设,如怎么建设有线校园网、无线校园网、校园网安全加固等。
第二阶段系统建设,以服务于系统建设为主,大部分重点中小学在这一阶段,考虑业务系统如何建设,如一卡通系统,是作为刷卡消费,还是门禁控制、电梯控制,课程管理、多媒体录播系统怎么建设,如何监控这些业务系统的运行,业务系统的数据安全保证等。
第三阶段应用集成,主要是做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单点登陆系统等,信息化做的比较好的重点中小学在规划应用集成,如何把有线、无线、远程VPN等各种不同接入方式统一纳入一个平台进行管理,多媒体录播、OA系统、视频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系统,如何实现单点登陆,方便师生的使用。
第四阶段数据集成,主要实现数据开发标准、数据结构的统一,实现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实时共享,由于数据集成涉及到应用系统的大量开发工作,周期长,投入大,目前,普教学校涉及应用集成方面比较少。
三、3+N+1架构
针对目前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建设的发展,提出3+N+1解决方案,3表示3个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公共认证平台,1指的是通过单点登录实现1个统一门户,N指的是重点中小学的N个业务系统。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教育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业务系统向下由三个平台进行支撑保障,向上形成单点登录、统一门户,为学生、教师、领导、家长、公众等提供服务。
在数字化校园整体架构中,网络涉及到基础网络平台、公共认证平台、运维支撑平台及单点登陆统一信息门户的建设,具体如下:
(1)基础网络平台:包括有线、无线、核心平台、网络出口等基础网络建设。
基础网络平台要具备智能的特点,包括智能高可用的核心平台、智能安全的网络出口、智能的接入、智能的网络管理。比如网络出口要能智能转发,智能带宽优化、双风扇、双电源保障高可用,采用双链路、双核心的拓扑;其次是智能,出现问题时能自动检测和紧急恢复。
(2)公共认证平台:通过有线、无线、VPN等各种不同方式的统一实名接入,实现网络层的实名认证、实名访问权限控制、实名流控及实名审计等。
建立校园网公共认证平台,可实现有线用户、无线用户、远程访问的VPN用户的统一认证,每个用户有线网络、无线网络、VPN访问使用同一份身份信息、同一套账号密码,同时,可以实现有线无线的统一拓扑管理、批量配置及实时告警等功能。
(3)业务支撑平台:通过核心组件支撑,运维体系及日志系统。通过接入交换机、无线设备、出口设备等相互联动实现校园网的整体安全,同时,通过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实现整体业务的运维管理。
业务支撑平台作为3+N+1架构中的三个平台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向下保障众多的基础设施等更好的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各自为政、单点故障等;向上保障教育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障用户的良好体验,包括运维体系和安全体系的设计。通过运维体系实时展示业务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可视化的展示IT资源,另外,还可综合分析业务系统和IT资源的历史使用情况,为教育信息化的升级改造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撑和依据。数字化校园的安全设计需要考虑用户身份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安全策略管理等四个主要方面。
(4)统一门户、单点登陆由核心组件RG-SSO支撑,实现各种业务系统的单点登陆。
公共认证平台必须实现单点登录,不管是无线网络的接入、有线网络的接入,还是VPN用户远程接入,网络认证作为单点登录的唯一入口,通过的单点登陆系统,实现对网上阅卷、OA办公、人事系统、教育资源库等各种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业务层的单点登陆;若通过网络层的认证,登录系统就会把与该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系统登录地址推送给该用户;同时,通过网络层的安全控制,保障应用层的账号信息更安全,保障用户的良好体验。对现有系统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师生的电脑上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业务服务器上也不需要装任何程序,就能实现登陆
四、数字化校园3+N+1解决方案的特点
网络层的单点登陆,实现VPN、WLAN、LAN等多种接入形式的单点登陆及统一界面,方便学校树立安全、良好的形象,网络层与应用层的单点登陆,方便师生访问业务系统,体现校园网建设的亮点。
(1)基于用户名的应用层流量控制,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较少抱怨和投诉,保障师生访问网络的良好体验。
(2)学校信息化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少,解决用户接入不可控和审计难以真正定位到人的老难题,方便管理。
(3)满足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规划的需求,建设有特色的3+N+1数字化校园,体现学校信息化的水平。
(4)满足公安部门、教育局等安全性检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志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0.
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民航基础工程;机场建设
1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分析
1.1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
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在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在施工管理工作当中应用互联网+理念,并且运用GPS卫星来收集施工数据,之后将数据内容传输到相关监控平台内来进行监控和测算。从本质上看,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互联网技术在施工领域当中的应用,其可以将传统的施工管理平台利用起来,加以改造,之后就可以用于管理施工数据,并且借助于网络技术来对于数据实现采集和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1)数字化机械控制系统在这个分支系统当中,其应用的是强大的机械设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进行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的机械设备的施工控制,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并且也可以自动完成现场测量,及时回转作业数据。(2)移动通信功能可以应用基站的部署和应用来对于施工场地内的全部械设施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就可以由施工管理平台来及时传输施工数据,将整个施工场地都应用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3)施工管理功能建设一个可靠的管理平台,就可以用时将施工数据保存起来,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同时也可以让施工企业实现远程管理,并且施工各方也可以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共享。
1.2传统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的特点
现在我国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其在北京和成都等地的机场建设工作当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经过总结,不难发现,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有3点。第一,土方测量和振捣、碾压、强夯施工等都要应用到大量的人力,其不仅施工效率低下,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作为工程管理人员也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机械化程度低也给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不便。第二,施工管理效率低,质量管理措施都没有落到实处,资金管理采用粗放的理念和方式,所以在管理工作当中就出现了很多盲区,无法实现全面管理。最后,工程管理总体上的人标准化程度严重不足,这样一来就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所以管理整体性不足,限制了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1.3数字化施工管理的特点
在过去工程管理工作对于人员的依赖程度过高,但是在应用了数字化管理之后,就可以解放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施工当中的机械化水平,管理成本也可以因此得到节约,对于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对工程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从多个角度实现监控,并且也让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得到精确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一次施工的成功率,减少了返工,提高了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能力。工程全程都处于可视化管理状态当中,所以对于工程计量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工程也可以因此提高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未来,信息化和智能化也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2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1数字化施工当中的问题
(1)关于建设模式,如果想实现数字化施工,其需要进行一次性的大规模投入。但是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其并不会因此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民航工程的建设规模不会太大,建设周期不长,所以在推广上会遇到障碍。(2)国内技术尚不成熟,未能形成规模性的设备制造体系,同时技术和设备制造均属国外企业垄断,设备采购费用较高。(3)工程行业建设标准及模式问题,目前尚未建立数字化施工的建设标准及模式。
2.2数字化施工建议
(1)建议行业部门尽快出具相应实施指导意见。(2)建议行业部门尽快建立健全数字化施工的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便更好地规范施工。(3)建议行业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尝试运用新的模式尽快解决技术研究、设备采购、投资费用大等问题。投资各方主体均是数字化施工管理的最终受益者,但在工程建设实际过程中,由于建设资金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导致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能全面推广应用,因此,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运用新的模式,以实现投资各方主体在数字化施工领域实现双赢。(4)延伸数字化施工链条,做好施工数据转向运行维护数据的转变工作,提升工程数据价值。既要做好施工、竣工数据的保存与分析工作,在数据中寻找施工提升以及竣工运维过程中的巨大价值的同时,还需统一数据标准,做好施工平台与运维平台、施工数据与运维数据的融合工作。
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运行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06-02
数字化变电站是一个可以提供可靠、实时信息共享的系统,各功能通过共享于统一的平台,可有有效避免设备重复利用。具体而言,在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变电站保护、计量、测控、监控以及远动和VQC等,均采用同一通信网络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也通过该网络系统来实现;通信网络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复杂控制电缆,而且一次和二次设备之间以及二次设备之间,均采用通信技术,利用一条信道来完成传统的多通道信息传输,大大提高了质量和效率。
1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问题分析
1.1 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在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基础设备的施工安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运行效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基础设备施工安装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问题。比如,施工安装人员缺乏安装方面的知识,技能水平有限;设备本身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型号、规格不统一,施工安装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安装进度、安全,导致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内存在着一系列不安全隐患。
1.2 施工安装技术可靠性问题
较之于传统的技术工艺,数字化变电站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和复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变电站施工安装与系统运维难度;数字化变电站施工安装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发生疏忽,就会发生问题。倘若有故障发生,而操作人员却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便会对整个电网的良好运行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合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现今我国的智能化变电站依然处在普及发展的阶段,变电站相关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学习与探索工程中,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许多的技术,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强。
1.3 快速保护与火灾漏电报警控制问题
较之于互感器而言,数字化变电站中采用的是电子互感器传输数据,经互感器输送至交换机,中间环节还需合并一系列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传输时间,使流程更加多样化。据统计数据显示,较之于普遍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动作保护时间一般会延长大约5秒时间,这是快速保护及现今数字化变电站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火灾漏电报警控制问题,如果配电设备、线路绝缘恶化等,都可能发生漏电事故,达到警报设定值时,仪器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显示漏电电流和漏电线路具置;对漏电故障信息记忆存储,然后打印检测结果,并且将漏电信息传至上位机。然而,现有的数字化变电站火灾漏电报警管控系统技术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问题,火灾漏电报警管控系统不安全、不稳定。
2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对数字化变电站设备加强管控
第一,数字化设备及专业划分变革。对于传统电磁型TA以及TV型被电子式互感器而言,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相互融合,使传统设备的界定模糊化;原来的二次回路概念,已经被现代网络以及通信技术所取代,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专业人员对回路维护主要集中在光纤通信网络、软件系统的维护方面,这使得传统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界限划分模糊化。随着现代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重新界定,可谓呼之欲出,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在文件中对其明确。将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部分地方已经对其进行了尝试,并且建立了在二次基础上的基层班组,这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数字化设备维护管理。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虽然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工作量较之于传统变电站要少,但是具体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在现代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当对合并单元、交换机以及智能终端的工作环境、电源等高度重视,而且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维护指导书。同时,应当严格检查ODF箱上的光纤的熔接以及接口的具置,保证光纤连接的可靠性、稳定性。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用到的相关软件,应当密切关注厂家信息,尤其是软件升级信息,必要时应当与厂家联系,对现有的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第三,加强技术资料管控。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而言,除了现有的综合自动化站配置要求外,还应当注意如下资料的完整保存与及时更新。比如,合并单元版本号以及参数的整定表等;VLAN划分依据及详情;接收联系表、GOOSE报文发送情况,其中有包括保护、故障录波、测控以及智能终端和交换机等设备配置文件。同时,还要对GOOSE网光缆、后台数据库备份、系统规范定义文件以及IED能力描述文件和配置IED描述文件等进行综合管控,对设备告警以及故障问题等,进行优化处理。
2.2 加强巡视管控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及相关设备运行班组,应当根据管理规定和要求,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加强巡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合并单元。实践中,应当定期对合并单元的具体采样情况进行查看,尤其是激光电源利用、各通道数据异常、中断数值统计等;第二,智能终端。对智能终端上的每一个位置指示情况进行严格控制,确定是否存在告警情况;第三,智能终端柜。详细、准确记录柜中的温湿度数值,对加热器、风扇等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第四,交换机。交换机运行过程中,温度控制非常重要,实践中应当注意观察指示灯,确保各接口连接正常。
2.3 严格落实“五防”制度
基于对在线式五防制度的研究可知,在线式五防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应用优势,尤其是程序化操作中的突出优点,如果在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得以应用,则必然会提高运维管理准确度和管理效率。在线式五防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应当重点考虑接地桩安全可靠性、刀闸电机电源电动实际可操作性。在程序化操作过程中,因主要依靠五防逻辑、操作票顺序等对操作正确性进行确定,所以对五防逻辑的合理性、正确性要求更高;投运之前的验收环节是管控的重点,应当对逻辑表进行仔细审核,做好闭锁试验。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而言,倒闸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也非常高,特别是程序化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节省人力、提高操作准确性。然而,这些均是建立在变电站设备运行安全可靠以及五防正确和操作票基础之上,因此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当将重点放在对设备运维、五防以及操作票的审核上。
2.4 对在线监测设备及能量管理系统加强管控
在线监测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尤其是验收、维护以及巡查和监视环节,应当将在线监测设备作为高压主设备予以高度关注。对于监测工作中所用到的一次性设备,需对其测量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统计,并利用这些数据绘制数据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直接反映问题;然后再利用这些测量所得数据信息,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立足目前的环境和技术条件,准确判断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更加清楚、准确地判断一次设备的状态,即实现可视化管控。同时,还要加强能量管理系统管控,因为能力管理系统是微电网的核心,若能量管理系统非常先进,则可使微电网运营管理更具可靠性、经济性和高效性。微电网作为分散负荷以及微电源的总和,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微电网包含一个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并且与配电网相连接。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微电网运行过程中已经基本解决了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难题,而且体现出分布式电源的应用优势,但是因微电网自身的特殊性,传统大规模发电机组能量管理系统已经不太适合微电网,所以建议对能量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这也是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和必然要求。
3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基本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在数字化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当制定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快人才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计划方案,打造一支懂一、二次技术,并且熟悉网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效率,才能确保整体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葛遗莉,葛慧,鲁大勇.数字化变电站设计、运行中面临的问题[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12):113-117.
[2] 唐文强,张连杰.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112.
[3] 高欢.数字化变电站变电运行专业管理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7):118.
[4] 张丽伟,李丽.数字化GIS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9):60-61.
数字化运维管理范文6
关键词:航道数字化 信息化综合平台 电子航道图 安全应急
中图分类号:U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25-02
杨传堂部长在2014年的交通运输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实施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行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并特别强调要着力推动包括智能航道在内的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技术新的突破。
航道作为航运的三要素之一,是水运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航运经济起着关键的支撑保障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航道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与国家大力发展航运经济,并实现航运与国家战略及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总体趋势不相适应。
为了提高内河航道管理的能效,实现航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动由传统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养护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管理手段由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综合管理转变,尽早开展内河航道信息化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现状
1.1 国内现状
我国长江南京至浏阳河段建立了数字航道系统,实现了“电子航道图数字化”、“航标监测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话”;长江部分大型航运企业实现了基于GPS定位的船舶监控系统、综合物流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部分航运企业还实现了与通航管理部门信息的互联。重庆港建设了以朝天门港口中心区局域网为主节点,覆盖全港七大生产经营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长江航务管理局下属单位完成了“DGPS手持机在航标定位上的应用”、“长江下游航道电子海图自动测绘和生成系统”、“航道站船实时动态管理系统”、“计算机过坝优化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和“长江三峡工程船闸引航道河床信息系统”等课题。
1.2 国外现状
目前,欧洲国家运行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代表性的有荷兰的船舶报关信息系统(IVS90系统),比利时的船舶报关信息系统(IBIS/GINA系统),法国的内河航运信息网络系统(VNF2000系统),德国的航程及货运(尤其是危险品运输)报关的航运信息系统(MIB/MOVES系统),奥地利的航运信息系统(DoRIS系统),匈牙利的航运信息服务及紧急呼救系统(DISR系统),欧盟提出的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Sysem)。
从国内外现状可以看出,数字航道信息系统在国外建设比较成熟,国内航道数字化建设仅在长江流域比较成熟,因此加强对内河航道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建设研究,对国内其他流域航道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 内河航道信息化系统建设框架
内河航道信息化系统是以航道基础数据以及交通航运信息为核心,在信息互通互享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互连,建立航道信息化综合平台,通过对各系统的建设,对航道以及航道水情实现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的及时、动态、准确的监测、管理和服务。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 航道信息化综合平台
航道信息化综合平台主要是向电子台账系统、航道三维显示、水上应急指挥中心、电子航道图系统、航保设施管理系统等提供所需的一切静态及动态信息服务,实现一体化应用,从而实现航运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它依托于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的数字、语音、图像信息的通信功能,集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动态数据以及分析功能于一体,以电子航道图为人机交互界面,成为全方位的信息中心。在这里,可以通过电子航道图直接了解航道全线的水情变化,航槽变化、航标移动、航道尺度、通航状况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并可以通过语音、文字等形式实现航道维护与管理的电子化调度。
3.1 电子航道图系统
电子航道图系统是以GIS平台为系统框架基础,以大比例尺地形测绘、水深测量数据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图形为基础,提供图层管理、属性管理、定位查询服务。
它包括电子航道图生成系统,电子航道图系统,电子航道图分析系统,电子航道图二维显示系统等功能模块,可用于航道冲淤演变分析、水上应急救助指挥。
电子航道图生成系统包括电子航道图数据库系统、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电子航道图编辑系统、电子航道图出版系统。可完成对测量数据进行输入、编辑、输出等操作;可以对岸线、航标、水位、水深等进行二维矢量化显示。
电子航道图分析系统研究用于航道边界变化分析、航道淤积分析、水上应急救助指挥等专用电子航道图应用系统。
电子航道图二维显示系统为岸线、航标、水位、水深等进行二维矢量化显示; 可为洪水预警系统、水文泥沙信息系统、航保设施管理系统、水上安全应急系统提供直观的显示管理窗口。
3.2 电子台账系统
为解决传统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材料杂而多、纸质文档传递困难、无法快速数据查询、手工数据统计工作繁重、统计数据准确率低、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构建长效、科学管理机制,满足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科学有序高效推进,需要建立电子台账系统。
电子台账系统充分依托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对航道项目实施动态管理。通过互联网把在不同地区项目的信息实时、动态地连接起来,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处理。
通过电子台账系统,可对航道、岸线、航标、码头等港口设施测量、维修、维护资料及日常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并具有查询、分析和统计等功能,可按时间轴进行统计,生成报表。
3.3 航道三维动态显示系统
航道三维动态显示系统能在计算机中再现真实的三维世界,在这种三维世界中,不仅能够真实再现航道的三维景观,同时可在对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开发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和应用。
航道三维动态显示系统通过三维场景的实时可视化实现交互式操作与动态浏览。它既利用三维引擎提供的场景渲染功能使得三维效果尽可能逼真,又充分利用多种技术,加快场景的绘制速度,使得其图形刷新速率在场景极其复杂时仍保持在每秒25帧以上,保证用户能进行实时操作和动态浏览。
另外航道三维动态显示系统能够在利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为航道岸线、岛屿岸线演变,水下近岸回淤提供三维显示窗口系统。对航运管理、航道疏浚与整治、工程设计规划、水情分析及决策分析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水文泥沙信息系统
水文泥沙是影响航道利用的关键问题。反映航道泥沙淤积变化历程,准确判定水深变化,实时总结航道泥沙淤积和演变规律,是航道利用和航运调度正确决策的需要。建立一套能对航道水文泥沙的观测数据和科研资料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和分析使用的系统,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航道泥沙运动变化规律,为航道维护、合理运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航道效益。
水文泥沙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水位实时采集、存储、分析、预报系统;风况实时采集、存储、分析系统;自动及报告系统,自动汇总系统监控结论;依据当前和历史上航道及相关水域的地形、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航道冲淤演变的影响动力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航道规划及维护建议。
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有几个方面:一是采用了GIS技术;二是采用了数据库ORACLE管理技术;三是实现了GIS平台和数据库平台的无缝集成;四是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互为补充,能正确反映航道淤积情况;五是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六是该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管理水平。
3.5 航保设施管理系统
航标作为重要的航行保障设施,在港口和航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水上运输、海洋开发等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传统的依靠巡检船定时巡检和过往船只的义务报告等形式维护周期长,特别是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突发因素,造成航标损坏、漂离,电池老化或航标灯器损坏情况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并修复,给来往的船只造成危险,极大地影响航道安全和航道的使用率。为提高航道管理和航标维护的水平,建设航保设施管理系统,实现航标维护管理自动化、智能化。
航保设施管理系统是在电子地图基础上,利用航标遥测遥控系统采集导标、浮标等设施基础信息,进行航保设施的信息管理,监控导标、浮标的工作状态,监控导标、浮标的位置状态,并进行维护提醒和安全预警。
3.6 水上安全应急系统
水上安全应急系统旨在优化现有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保障流程,解决现有纸质安全应急预案文件,信息不畅通,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在流程设计上,实现报警人员与接警员之间的多种媒体信息交互,将应急预案文件进行分解和数字化,实现系统根据自身模型自动判定事故等级,并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在应急预案信息准备与分发过程中拥有具体、迅速、准确等特点。另一方面水上安全应急预案系统不仅包括水域船舶航行安全管理,也包括水域自然环境条件的监控预警预报。
水上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系统不只是片面的一个管理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而是信息化技术与水上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深度融合,是对水上应急数据资源的重新规划和应急处置流程的优化设计。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从推广前景上看,建设航道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航运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方便管理部门实时了解航道淤积情况,航道变化情况,为航道维护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航道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航道管理的应急安全处理水平,减少了突发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4.2 社会效益
航道信息化系统能够强化航道动态管理。通过内河航道信息化,可以使管理部门更加精确、全面、及时地掌控辖区内航道动态、水情变化,通过和其他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水上安全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进而能更好地保障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提高监管能力,提高指挥调度的科学化程度,提高航道管理决策能力和航道养护监管能力,并为加快建设水运的物流体系提供基础性支持和有力保障。
5 结语
内河航道数字化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在计算机中虚拟一个航道,实现航道的演变分析、应用管理和维护服务现代化。本文通过对内河数字航道系统框架和综合平台进行介绍,为其他内河进行数字化航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运利,厉彦峰.船舶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5):893-916.
[2] 周剑敏,王捷.基于AIS的港口智能船舶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研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1-3.
[3] 曲广妍,朱昊.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标准框架研究[C].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
[4] 张兢,范军.欧盟RIS对我国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航海工程,2010,39(5):148-150.
[5] 罗本成,解玉玲.欧洲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RIS)发展现状与趋势[J].水路运输文摘,2006(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