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训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训教学计划

实训教学计划范文1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实训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电算化 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实训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教学;分析研究

对于高等院校医药类专业学生来说,实践课程必不可少,通过对中药制剂生产实训的课程运用,可以切实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也是高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实训教学作为产学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检验和强化学生诸多能力的关键平台。如何在同样的基础平台上发挥出实训教学的显著优势和特色,是各大院校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中药制剂技术是专门研究和分析中药制剂组成、含量以及其制备工艺等,是一门集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一体的技术学科。但我国高等院校关于该专业的教学培养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距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1高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与任务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立足于现代,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方式,表现为校内实训生产性,企业实训教学性。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如工学结合被误传为以工代学,而非实习。因为高校和企业立足于不同角度和价值取向,所以校企合作的模式道路注定荆棘丛生。怎样把控高校的育人理念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贴合行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潮流,顺应岗位需求和实际生产,打造出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是每一个高等院校都在研究的教育问题。强化专业内涵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实现科学教育的首要主题,其中,要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具体导向,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再度开发和构建,将实训教学作为新型教育的切入点,以此达到高等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本位教育。但全国各地每所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外在因素都不同,需要各高等院校立足于自身院校状况调整[2]。实训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继续协调实训任务,并通过高校和学生自身对其的分析理解,实现岗位与能力的高度磨合,最后得以完成课程定位和教学计划,并达成学生培养的计划目标。同时还要根据社会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随时更新和优化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2中药制剂生产实训现状分析

中药类各专业主要培养的内容是中药制剂的生产、质量监测等,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各类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中,中药制剂涉及层面较为广泛,如中药制剂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中药制剂技术的运用、中成药品检验技术等。目前各大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依然沿用传统理念和模式,即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训计划进行展开,程序化且被动地完成各项实训操作,并且根据实际验证达到需要验证的结果[3]。这造成学生部分知识认知无法与能力认知相匹配。通过分析研究,主要问题有:一是传统的实训模式目标较为片面,更加注重结果而进行实训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流程较为严重,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提升太多,以此造成了学生职业岗位和目标能力出现偏差。二是因为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单一,造成了实训课程内容的独立性,使其互补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应用传递。三是在传统实训课堂,内容全部由教师进行设计,企业和学生的参与度极低,使得实训方案和实训过程学生的分工内容模糊,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都没有得到切实的强化,反而会出现厌烦的学习情况。由此可见,这样的实训教学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四是现在校内的实训内容以理论实验内容为主,而学生的应岗能力依旧处于缺失状态,高校建立的诸多实训基地并未得到积极的拓展和应用。综上,传统教育模式背景下的实训教学和预想中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不但没有起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还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基于这种现状,探索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助推中药制剂专业学生从知识型学习向技能型学习过渡,于学生和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均具有积极意义。

3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理念和思路

为了凸显中药制剂生产专业的特殊性,将填鸭式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教学,中药制剂生产实训课程可以真正的作用到学生的能力提升上。

3.1将学生转变为实训项目化教学的主体

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需要秉持工作需要为导向,联系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相关性,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标准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将这一理念植根于整个教学环节中。

3.2将实训教学打造成工学结合的实体教学

实训项目化教学主要的实施流程是可以实际还原未来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具体的项目为真实载体设计活动,将其搭建于知识和任务之上,以此直接加深学生的直观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工作的责任心[4]。中药制剂生产涉及了中药提纯、制剂生产、质量监控等内容,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实训教学课程要将理论与操作融为一体,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将工作任务解析为基础理论和现场工作的结合体。

4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

4.1充分调研,明确定位

各大高校要针对区域的企业展开岗位调研和招聘,以明确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向。经过细致的分析研究,提出具体化的目标和技能要求。并以此为实训教学基础和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内容,以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为高校教育设置特色和定位,逐渐优化和改革传统的教育路径[5]。

4.2强化实训主体能力

将学生作为实训主体,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体现高等院校工作流程式的职业培养特点。在经过相关教师、专家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集中分析后,拟定个性鲜明且具有实际效力的实训项目化教学方案,以此形成实训教学框架,可以根据日常教学实践进行修改和调整[6]。

4.3问题汇总,集中解决

对具体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整理,相关部门领导、教学机构以及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刻讨论,并给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能够群策群力地使实训项目化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5总结

综上,通过搭建系统化的中药制剂生产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和实践体系,立足于职业岗位和目标技能之上,可以明确人才培养的项目载体。还能为学生建立起互助进步的平台,进而创建具有真实效力和内涵保障的实训课程,这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和行业发展均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阳长明,陈霞,赵巍,等.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J].中草药,2021,52(02):321-326.

[2]牟丽娜,田友清,丁平,等.高职中药制剂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3):30-32.

[3]颜仁梁,汪小根,周国洪,等.基于产教研融合的高职中药制药类专业全方位实训体系的建立和实践[J].职业技术,2020,19(02):39-42.

[4]王志,沈岚,魏莉,等.在生产实习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3):36-38.

[5]马宁,杨铸.中药制剂和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192.

实训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实训课 规范化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33

高校是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和目标就是培养、造就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是,随着实验实训教学手段的逐渐老套,设备短缺、仪器陈旧,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最终与培养和造就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高等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精英教育,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致使实验实训教学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教学资源也就无法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导致极大的浪费。这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我们需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强化课程设计,突出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就机电一体化实验实训课程进行深入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实验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不断成熟,该专业已具有了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学习的偏重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应是“机、电、计算机”三部分知识融合的专业,这也是社会需求的体现,但有的院校偏重电类方面、有的院校偏重机械方面,这与社会的实际格局不相适应。

(二)教学过于追求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高校的专业学习与初等、中等教育不同,在设计培养方案时,我们不应该追求每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注重学生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今的课程设置,出现了很多重复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性,因此我们需要扭转这一局面。

(三)设施落后,实践训练水平低

通过走访交流,我们发现校内的实训设施普遍落后于企业,教师的训练水平不高,缺乏“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室及相关实训课程,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也降低了学生在社会上的综合竞争力。

(四)学生对实训课的抵触与对课程设置认知的缺乏

通过座谈会、抽样调查等形式的调查,发现了学生对实训课程有抵触。学生无法完全适应从纯理论向实践教学的转换,这与入学初期安排的专业介绍、专业认知工作不规范有关。实训课程中,尤其是学生对设备的操作,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五)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等学校培养的是综合性、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知识陈旧、设备落后,培养目标不明确,而造成某方面人才过剩,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二、机电一体化实验实训课程问题的解决――规范化管理

实验实训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主要模块。而实验实训各课程本身,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且学生在实训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果想根本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课程优势。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教学充满活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举措。

(一)规范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指定教学文件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教学目标是由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确定的。但教学计划的制定具有宽泛性,若无详细严谨的教学文件进行支撑,那么很容易使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要求参差不齐,甚至还会出现教学目标的盲目性。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影响整个专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规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让教学更有意义。

(二)教学场所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实训教学,最直接的教学场所就是实验实训室,而教学场所的环境、安全和卫生等方面必须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这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最低要求。对于出入实训场所的人员需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可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减少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平时的日常规范,有利于他们强化时间概念,遵守劳动纪律,树立坚实的人格品质。

(三)指定规范化安全操作守则,工具、耗材、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实训教学中使用的设备、工具、耗材等都属于“消耗品”,在开课前,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场所的工具、设备使用的相关制度,这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操作意识,而这本来就是一个优秀职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

(四)实训过程评价体系规范化

对于实验实训课程,高校一直在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在整个课程中,我们需要正确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训练时间较长,环节较复杂,在不具备规范的多元化过程评价体系的情况下,教师将无法给学生做出公平、公正地评价。所以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让实验实训课程得到良性发展;才能让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更具有竞争力。

(五)校企合作常规化、规范化

校企合作,是一种共荣共发展的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是输送给企业的,如果校企合作常规化、规范化,就能组建“校中厂”――企业认知、“厂中校”――工学交替、“订单班――定向培养”等,而上述内容,可最大限度地扭转设施落后、训练水平低的局面。当然,教师队伍本身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也需要与时俱进,坚持自我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专业、学校、社会得到最大的发展。

总之,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化,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完善的评价体系下,我们才更容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也能更好地找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培养出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涛,吉智.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验实训系统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

[2]于庆,谢伟东.机电习题花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J].职业技术,2013(3).

作者简介:

实训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实验 考试 能力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近年来,各高校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教学质量工程等政策的引领下,投入大量资金及通过内部整合加强基础、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实验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实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得实验中心的运行、管理模式及教学理念等软环境建设有快速的发展。然而在各类教学论坛及教支委组织的研讨会上,各高校教师还是普遍反映:尽管实验、实践教学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还是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以致用”的“教与学”,导致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要求很难落到实处。

为加强工程基本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不断提高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社会化的指导思想下,明确电子信息、通信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严格、合理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实操考核模式及“学以致用”、“社会实践与评价”综合评价体系。我院采用 “以校内实验实训为基础,依托‘格力空调维修部’为校外实习培训为主线,以实际工程操作为考核”的思路对制冷技术及控制课程进行改革试点,通过四年的运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不枯燥、实操性很强、了解了制冷维修行业,同时也受到合作单位的好评。

1 新建校内实训基地

本科实训基地不是简单地将现有企业技术引进课堂做单纯的技能训练,它是能兼容本科教学和职业培训的,集“产学研教”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此信息工程专业与江西省格力空调维修中心合作,通过市场调研提出: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拓展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体验中央空调系统、直观感受最新先进的制冷控制技术的建设理念,由江西省格力空调维修部出资新建制冷技术实训基地。目前基地有制冷制热综合实验室设备SB-2002B6两套,直流变频多联机2套,G10直流变频控制系统1套,各型号分体空调,窗式空调10套,压缩机、电机、主控版10套,焊接、真空泵等维修工具。其中直流变频多联机和G10直流变频控制系统是按照使用现场方式装配的,通风管道采用半开放式结构便于教学讲解。

2 加强实操过程的指导与监控,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制冷技术及控制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在理解技术动作要领并仔细观察技师实操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领会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学会制冷机故障分析与处理, 制冷设备的检修与维护保养等。 因此在每个实验项目中依据知识结构要素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内容,按操作工步细化考核成绩,并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做到: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手法、程序、设备工具使用等动作要领是否规范;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叫停并组织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直到项目符合设计标准;对实操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及时记录,既可以作为学生成绩的评定依据,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累原始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强项与弱项,在后期课程讲解有所侧重。

3 制定合理、可操作的实验考核量化指标

实操成绩的评定既可以达到对学生完成实操能力掌握程度的评价,也可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但传统实验成绩评定模式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平时实验完成状(下转第161页)(上接第151页)况及实验报告等因素给出最终实验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要面对30多位同学,很难在短时间给出合理的成绩,往往凭印象、实验报告写的是否工整等因素打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必须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考核及量化标准,对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

目前实验课程运行模式分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和“格力空调维修部”现场实训两部分,依据运行模式制定了实验成绩评分标准,详见表1。

(1)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考核细分为: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操作;现象、问题、故障记录及相关分析和解决方法。平时实验成绩的评定立足于实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注重过程,不要过分强调结果,非常忌讳单凭结果给成绩。(2)实验考试内容通过到“格力空调维修部”现场实训,维修部的师傅负责指导并考核,侧重于常规操作技能及故障排除能力的考核。

通常考试大纲和成绩评定标准在开课初期就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在平时做实验、做实训的时候,就会注意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和技能训练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整体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论

经过四年运行我们认为实验模式和量化平分标准相对合理的。学生对实验课程在能力培养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到“格力空调维修部”现场实训,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登春,邹声华,于梅春.制冷技术实践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 毕明华,凌勋.《制冷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3] 邓锦军.制冷专业课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实训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8-01

我国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现阶段正在实施教学改革,模块化作为其教学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这也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获得的教学成果也十分令人满意。模块化的教学体系主要分为文化素养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三个模块。从长期的实践成果来看,模块化教学可以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学生的能力,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实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是为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深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及理论,还需要充分了解在实践中如何能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模块化的教学课程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首先就是在校内进行基础课程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完成文化技能培养及专业技术培养这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其次是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这一阶段可以完成综合技能模块所不知的教学任务。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锻炼的时间与场所。此时,学校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的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便可以更好的适应酒店日常的工作环境。

二、在实行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实训时间不能与校内正常的教学活动相适应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是以整个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为基础的,但是在进行实训时每个班级的到岗时间并不一致,这就会使整个教学计划的进程受到影响。此外,学校内与实训基地都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考试,但是考试的培训时间会根据学校的整个教学计划制定,而且学生在对一些技术性科目的考试进行报名时,选择的科目也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训时不得已的要回到学校参加考试,会对实训的质量造成影响。

2、实践教学工作存在的难题

站在学校及进行实训学生的角度来讲,其并非为赚取更多的薪酬才来酒店参加实训的,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及自身的专业技能。在进行实训时,学校不能对学生放任不管,要对其进行适时的教学,在实训期间要做到“教与学”相结合,这才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对于企业来讲,大力支持学校的发展项目,接纳实训生到本酒店实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用工荒”的情况。但是,就算是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学生也要熟悉酒店的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在酒店的工作任务。这对于酒店的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项难题,企业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创造价值的想法不切实际。实训生想在工作期间继续学校的课程学习也难以实现。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实训工作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

让学生有机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实训,可以实现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训基地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实训教学的形式出现了与实习相混淆的情况,学生在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后,虽然对酒店服务的大致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但是不能在实训的过程中得到真实的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实训养成习良好的职业习惯或能否掌握高质量的工作技能也不得而知。这就说明模块化教学缺少一个及时的教学评价体制,不利于实训活动目的的实现。

三、解决现阶段实训基地模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

1、总体思路

要以实训基地作为基础,将培养职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首要问题,将本专业所覆盖的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到模块化教学之中,形成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块。学校要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方式转变成以传授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方式,并与其他的院校与机构后进行通力合作。要求专业课的教师要到岗位上进行体验,从而更好的掌握岗位上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更客观真实的对学生进行培训及评价。

2、具体课程体系框架

学校要对原有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彻底的改革,要改革原有的培养目标、对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发展方向也要发生改变。可以根据酒店为学校提供的实训岗位,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成四个模块:前厅、客房、中餐、西餐。要以就业作为实训的向导,在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指导下,对于实训岗位进行专业的分析、对于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探索,再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指引、将培养此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依据,并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岗位的分配,从而确定课程内容及模块化教学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方式。同时要结合各类资格证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将实践与理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实践所需要的服务技能,在实践中充分掌握知识要点,以满足酒店服务与管理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

3、对教学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及优化

按照模块化教学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要求,应该确保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与在今后的工作中的“用”做到有机的统一。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知识、应用及技能三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学校可以讲现阶段酒店发展所需要的新技能融合到课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