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问题意识 实际化 培养
一、前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在我们现在的有些课堂上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徒劳的、无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一些老师常用表面性提问也就是简单的封闭式提问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一些老师惯用习惯性提问贯穿课堂,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因此,每一堂课的体育问题我们都应精心设计,提高效益。那如何用心设计,使问题更有实效呢。我认为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地投入到初中生体育问题培养的再认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二、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再认识
要培养问题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提问动机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1.胆小、紧张,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2.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对知识技能已经完全掌握,不愿生疑;3.受知识技能,年龄限制,难于掌握知识技能要点,难于生疑。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对教材提问。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体验,发现体育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试验,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来探索体育问题。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践,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对错误思路不轻易否定,要在讨论论证中排除,讨论中肯定,并从中选优,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启发引导。
三、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实际化策略
《新课标》指出:体育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技能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体育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切实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一)从生活中导入,激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
一些体育内容虽然是带有专业特色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初中生接受的原形。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走出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体育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例如:在上初一“排球垫球”这一节课让学生体验垫球技术要领时,我围绕一个“大人交往礼节”这样一个主题,根据见面抱拳行礼、热情握手、上步拥抱等具体情景,让学生体验垫球的抱拳、伸臂、夹肘、上步要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体育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现实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中的课堂,增强学生的体育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1.营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
在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只要你想到了,就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不要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有一次在复习“前后滚翻”时,我让学生围绕“前后滚翻学习中你有什么困难?”提问。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老师我为什么老是滚到垫子外面?我滚的次数多了为什么老是头疼?我问还有其他问题可以提吗,学生都摇头了。这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位学生好像有话要说,可又不敢说的模样,于是我不断地鼓励:“还有问题的尽管说,讲错没有关系,就怕你没有勇气!”在我的目光注视下,这位同学终于举起了手:“我为什么在滚的时候双脚会离开身体呢?”这个问题引来一片笑声,提问的同学的脸一下子红了。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发笑?学生都说太简单了。我就说这个是问题呀,老师只要你们提问就行了,并没有规定要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学生马上增添了提问的勇气,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后滚翻时我为什么感到非常吃力?前滚翻后我为什么不能马上蹲稳呢?等。刚才提问的那位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勇气,积极参与了提问过程。教学中或许学生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只有在学生有勇气提问后,才能慢慢引导他们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热情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质疑发问。
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样融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敢说、敢问。
2.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愿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技能的状态。如教学初一的“肩肘倒立”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手“支撑”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小棒来做支撑练习,支撑好后,让同桌之间比效果。当学生比出效果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问:“大家都是用的一长一短的小棒,为什么长棒的倾斜度不一样呢?”我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短棒进行比较,得出:各人的短棒不一样长,也就是长棒的“倾斜度”不相同了,也就是说在“肩肘倒立”中手支撑的位置决定身体的姿态。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愿问。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实践,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
(1)课上,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示范,对同学的发言或展示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2)学完某一教学内容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回想自己刚才学过的内容或提出一些异议,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能力。
(三)挖掘生活中的体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体育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活动体验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用体育理论拓展教学《运动会编排》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组合的,并让学生说一说表示的意思,了解学籍卡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考试编号等号码的编写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编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他们的使用价值,感受体育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学科情感,可以让学生实践给考场编号。
师:教导处为了便于对全校学生进行学籍管理,要给全校每个同学都编上号码,大家讨论一下,怎样编呢?
生1:每个班的学生都从1号开始依次排。
生2:那样我就是12号。
生1:每个班都有12号怎么办?
生3:在号码前加上两个数字,分别表示这个同学所在的年级和班级。如:13表示初一(3)班。
生1:若在号码中能表示出男生、女生就更好了。
生3:在号码前添加一个数字: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
师:就按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案,请大家给全班同学都编上号。
(学生交流,说一说:全班同学的编号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4:11212表示初一(1)班12号学生是女生。
生2:33103表示初三(3)班3号学生是男生。
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3).
[2]《教育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学艺术研究所出版,2007(05).
[3]《江苏教育研究》[J].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2007(03).
[4]《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学院主办.2008(06).
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2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52-02
中职学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岗位技能、职业素养”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是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理实一体化课程在中职整个课程学时中占很大比重,要求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60%左右。因此,以基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对学生顺利就业至关重要,也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探索可操作性的课程评价方法已成为中职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对课程评价改革提出的要求是:“积极吸收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课程评价,逐步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课程评价主体。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广泛采用现场操作、成果演示、案例分析、技能鉴定等多样化的课程评价形式。”中职学生课程评价体系迎来了优化重构的契机。笔者拟从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特点、理实一体课程评价有效性的问题反思、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新思路的重构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特点
理实一体化通常指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集教、学、做一体,形成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即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岗位实践活动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即讲授和操作空间和时间上的统一;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即具有必要的教学环境,有足够的实训工位;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问题反思
在现行的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中有许多不够合理、不够科学的地方,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落后,没有形成一个核心的标准体系,有些评价和准则的制定效度低,缺乏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课程评价内容过于关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评价过于笼统,评价的合理性欠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已具有较高的认同感,教师的课程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很多教师加入了技能操作的教学评价,但许多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还是以知识点考试为基础和主要形式的“考评”,技能操作考核也是以理论的形式制定技能操作考核试题库,学生也是死记硬背操作步骤,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无法解决的情况还很普遍,这显然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特点不一致,与企业对员工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的要求有差距,与中职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目标不相符,这种评价的合理性欠佳。
2.过分侧重团队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评价的准确性欠佳。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操作训练往往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但也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滥作”的现象,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小组只要有一个同学能独立操作,其他成员“浑水摸鱼”过关。同时成果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小组比谁的“长板”更长,“优生讲、困生听”。而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服务的,如果教师在评价互动学习时,不把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紧密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显然评价的准确性欠佳。
3.过于关注操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操作过程的考核,评价客观性欠佳。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实训操作,因此仅以最后学生的实训结果来评价工作任务的实训效果是不恰当的和不客观的。
4.评价标准有一定的随意性,单项任务评价缺乏细化和量化,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欠佳。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学生上交的作品或学生的操作过程或方法,老师在评价学生上交的作品时往往凭审美倾向或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来评分,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进行量化,这种评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新思路
1.构建合理的评价量规。理实一体化课程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通过操作练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评价任务时,依据任务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规,让学生在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显得十分重要。本人以为在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量表设计中,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析专业特点、根据实训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中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评价指标既要反映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主观性评价指标不易过多,又要分解细化操作流程,学生在操作前就知道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有目的地完成任务,教师评价操作也方便,评价的依据也一目了然,使学习活动指向预期的学习目标。
2.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为了发挥个体评价的优势,应把个人评价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做好他评、鼓励自评、小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小组个体成绩的评定构成包括小组成员互评(20%)、自评(20%)、小组间评价(20%)和教师评定(40%)。当然,在具体评价实施中可以根据实训内容的不同合理设置评分比例。
3.构建并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评价是在“过程”中产生的,构建灵活、多样化评价工具和方法十分必要。即在不同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不同的时机不同的任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情况。如电子学档、学习过程档案、现场考核评价日程表、作品(成果)展示等。
4.构建适时反馈实操评价结果机制。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用心捕捉和筛选实训操作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建构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以此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恰当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后,可将实训结果及时以表格的形式通过网络公示,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查自纠。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使师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得失,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策略,互为补充,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因此教师应找准最佳时间及时评价,让学生受到最有效的教学刺激。
总之,中职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力求客观记录和反映每个学生亲历工作过程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方法达到的程度。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不全面,则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因此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新思路,树立“评价”是在“过程”中产生的理念,让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实践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实现实质性持续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是我们中职课改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6).
[2]陶钧.如何有效进行实训课程的评价[J].考试周刊,2011,(11).
[3]邹羚.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1).
[4]周芹.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35).
[5]王茜菊.注重过程性评价 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2011,(5).
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表达;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是提升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学会书写汉字,学会运用词汇,学会剖析句子结构,学会组词造句,学会不同文体写作等,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才能综合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表达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如果学生仅仅会组词造句,却无法通过流利的汉语表达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意愿或者想法,那么这类学生往往会被称为“书呆子”,这类学生如果进入更高一层的阶段进行学习,他的综合素养仍然难以提升。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表达能力是学生最为直接的素质体现
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相比小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词汇及句式结构的运用,相比高中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则还处于基础阶段,还注重扎实学生的汉语基础,注重提升学生的汉语情感。鉴于初中语文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格外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表达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直观体现,无论这个学生的汉语词汇多丰富,无论这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多高,如果无法通过表达能力来展现,那么仍然难以判断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在现代信息不断发展、人才知识能力不断进步的时代,人才的竞争是激烈而又无情的,所以表达能力成为一个人展现自己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工具手段。
虽然不同的人的表达能力不同,甚至很多人的表达能力有着天生的成分,但任何高明的让人叹为观止的表达能力,基本都是在后天培养形成的。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是一门锻炼、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表达能力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表达能力是一个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较低,无法通过言语表达或书面表达来直抒胸臆,无法通过表达来阐述自己心中的所想所念,那么很容易影响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在小组讨论的环节,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较低,那么小组成员之间的探讨将会成为一种束缚和摆设,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激发,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再加上初中学生的求胜欲望比较强烈,在与其他小组的对抗中,如果败下阵来,那么很容易在小组成员之间造成一定的隔阂,不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通过新颖的教学设计来强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储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适当的留白处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来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教师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中,针对性地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适当的留白处理,教学内容切忌面面俱到,而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想法的空间和时间。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使得学生在进行表达时,做到有根有据,摆事实,有依据,才不至于使学生的表达出现混乱、词不达意等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教师对课文写作结构的剖析等,训练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较好的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而达到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教学实际,推荐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名家名著来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切忌\尝辄止,而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记录的习惯,重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最后,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来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性内容的训练,“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问,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3.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依托于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依托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根据教学设计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100位市民对于巴金先生作品的理解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在社会上进行锤炼,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在语文学习中纠正。
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方法
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其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了解更加透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通过阅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使学生具有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能够提升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进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到教学内容的突破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对阅读逐渐感兴趣。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先为学生设下悬念“同学们,听说过世外桃源吗?”“你们想知道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和陶渊明到世外桃源看一看。”通过这种悬念的设置,学生会被深深的吸引,因此会更加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并注重课文中细节的描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获得阅读体验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阅读的引导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各种题材和主题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不同文章所包含的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阅读中学会品味,学会对文章感彩的领悟,进而使学生能够与文章间产生共鸣,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交代。这首诗是主席和将军在胜利后到达陕北准备东征时所创作的诗词,经过漫长的过程,距离全国胜利又进一步,此时的将士们都是满怀希望和热情,在看到祖国大好河山时主席发出的感慨,也是对战争胜利的希望。在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在阅读时也会融入这种情感,从而更好的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进而能够带感情的去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加强阅读训练
要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紧紧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阅读的语感等,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学生的语文课程时间有限,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比如可以在晨读中为学生安排阅读训练内容,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利用晨读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早晨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一天的状态,所以在晨读的练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比较励志或者优美的文章,从而使学生阅读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具有良好的心情,为学生开启良好的一天学习生活。比如可以阅读《少年中国说》《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三峡》等具有励志性质和陶冶情操的文章。
四、重视课外阅读
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凭借校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能够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为学生们推荐相关的阅读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课外阅读,教师还需要有计划的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计划,并抽出时间来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验。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每个学生阅读不同的章节和片段,然后在课上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来对《红楼梦》的情节进行讲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以评书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乃至所有学科的基础,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教师需要能够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阅读体验以及加强阅读训练等方式入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迪.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5(90):27.
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5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所有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点出发,着重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 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对现有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的第一要务。
一、制定具体而详实的计划
语文教学是一项极具针对性的活动,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是其基本目标之一,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习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计划,当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了解当前所教授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要保证所设置目标切合当前义务课程教育大纲要求。其次,教师必须要根据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再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情境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的反思,通过不断反思来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并调整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二、注重教学环境建设
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语文思维能力是进行语文学生的基础,而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又是关系到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就必须要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产生思维的动力,进而主动投入到其中。通过大量实践教学表明,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习内容设置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情境,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教学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首先必须要保证教师为学生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民主平等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平等位置,同时要不断鼓励学生质疑经典和权威,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主义精神。其次要积极有效的来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善于发现学生问题中的闪光点。最后,教师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
三、合理选择思维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能力,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学生具体的思维方法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思维方法有很多,包括分析法、比喻法、联想法、观察法等等,其中又以观察法和联想法最为重要。
观察法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常见的观察法包含了顺序观察以及对比观察。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研究中指出,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从而有效的将思考与观察融合在一起。对于初中语文教材来说,许多的语文课文作品都必须要学生从细微处来进行观察,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所叙述的重点内容,同时让学生充分领悟到作者所采用的观察方法,进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联想法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方法,联想是指由一人一物想象到另外的人或事物,这是我们人类大脑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人类大脑对存在事物进行加工及改造的一个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课文《天上的街市》一文时,作者就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街道上的灯光比喻成天空中的星光,通过优美的语句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景象。
四、注重课堂互动及课后反思
当前语文教学理论多种多样,建构主义理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当前社会文化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强调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啊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例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欣赏,同时还要对学生表现较好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点出,让他们有一种被关注感。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好相应的教后反思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自身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能力,来影响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基本目标之一,对学生未来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选择合理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雅.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01)
【2】刘仁贵.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1(09)
【3】江毅华.认知冲突与语文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
初中语文提升计划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对策
一、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困境
1.教学方法老套
目前,初中语文教师采取的作文教学方式依旧较为落后,只知道从用词、语句、修辞上下功夫,忽视了作文的整体性。仅仅是让学生阅读范文的做法,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作文写作存在抄袭现象
写作是表达观点、抒感的渠道,然而很多初中生把写作看成了一大难题,在作文书写中一筹莫展,只知道拼凑文章,写作态度不端正。甚至面对巨大的作业压力,有的学生不主动构思作文,而是照搬照抄作文大全,对待写作的心态消极,作文创作能力势必得不到提升。
3.教师对待学生写作的态度不规范
据调查,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依旧以文章的教学为重点,有些教师认为作文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积累,在讲解过程中较为片面。此外,教师还没有认真对学生的写作开展评定,评语不规范,草草了事的现象明显。
二、摆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有效对策
1.更新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创新作文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的吸引力,加强引导性教学,适当地引入教学新情境,并运用现代化技术实施教学,突出学生的表达欲望,从根本上搞好作文写作。
2.做好作文写作的指导工作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想要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教师要从全面性上把控教学,坚持因材施教。要求初中生的作文具有创新点,增强文章的文采。此外,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写作指导的过程中,还要分析他们的作文立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新的写作计划。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书写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对学生的知识积累、逻辑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好的文章都是与人们思想最接近、最能引起共鸣的作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点,让他们注重生活细节,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累积创作的材料,为写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