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题调研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题调研制度范文1
一是严把制度建立关。为规范学习实践活动调研程序,防止专题调研走过场,局党支部结合全县水保工作实际,分别召开支委会、党员干部会议,讨论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制度》,对调研选题范围、调研形式、活动组织、调研报告撰写及调研成果应用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确保了调研活动扎实顺利开展。
二是严把选题审查关。局班子成员和各站(室)负责人必须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年内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制约水保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发展生态水保、和谐水保、环境水保、改善民生和改进作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等方面拟定调研课题,提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对选题不准、调研目标不明确、调研内容不切合水保工作实际的,退回重新讨论拟定。在充分讨论和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确定了涉及水保项目实施、杜家沟流域淤地坝建设、梯田建设、预防监督执法、水土保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梯田综合效益开发等9个方面的调研课题,由局班子成员和站(室)负责人领题开展调研。
三是严把调研组织关。要求调研人员按照确定的调研课题,结合梯田建设、坝系建设,深入乡镇、村社、施工现场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农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水土治理现状调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记写民情日记,做好调研记录。所有民情日记和调研记录要交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查验。
专题调研制度范文2
一是统筹联动机制。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分管副区长为组长,63个委办局、街乡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研制了联席会商、专题调研、信息沟通等系列制度,奠定了督导职能发挥的坚实基础。
二是常态运行机制。围绕教育重难点工作,确定教育督导任务,健全和完善督导实施的制度体系。编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手册》《挂牌督导重大问题督办单》等系列文件,让经常性督导围绕8项职责,向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估等综合性、诊断式督导延伸,形成挂牌督导常态化良性运行机制。
三是优先投入机制。成立编制为15人的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从职称高、懂管理、专业强的校长、书记队伍中遴选专职督学,优先从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校级干部中选聘百余名责任督学,保障了督导人才需求。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专项经费,满足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需求,为日常办公、科研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队伍培养机制。完善选聘及管理机制,出台《督学责任区建设方案》,在专职督学、责任督学、督政督学三个层面都形成了数量足、结构优、素质好、业务精的督学队伍;创新培训提升机制,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市督学研修中心合作,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实现责任督学持证上岗;建立督学流动机制,专职督学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保持了督导队伍的活力。
五是结果运用机制。出台《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结果的使用办法》,形成奖励与问责机制。督导结果作为考核政绩、评优评先、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诊断式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引进校合作办学续约的重要依据。督导的权威性和导向作用更加突出。
专题调研制度范文3
1、强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立足部门实际,建立健全符合部门实际的法制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促进价格执法管理与法制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形成有利于工作开展的价格执法工作氛围。
2、完善学法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学法用法制度、周五定期学习制度、学习讨论制度、专题调研制度等。结合“六五”普法活动,继续深入学习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内容的学习。
3、加强价格法律法规宣传。以组织开展“六五”普法活动为引领,进一步提高价格法制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以开展《价格法》颁布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形式多样地组织开展价格宣传咨询活动,通过活动认真宣传价格法律法规,解读重要价格政策和价格热点难点问题,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维护群众价格权益。
4、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培训。按照“法制”建设要求,积极参加市法制办组织开展的年度法制工作培训和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相关学习培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法制讲座、专家辅导、案件研讨等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局领导班子年度集体学法不少于两次。
二、以严格履行定调价格程序为根本,进一步规范定调价格行为
5、加强价格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在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价格干预措施,准确掌握政策界限,正确把握干预力度和范围。严格履行法定程序,规范定调价格行为,确保各项刺激经济措施落实,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6、不断健全完善价格决策制度。贯彻“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规范价格系统行政决策程序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重大价格决策的公开征求意见、价格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策跟踪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7、规范价格决策工作流程。按照国家发改委《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规定,严格成本监审程序,加强定调价前的成本调查与审核,把成本监审数据作为定调价格的主要依据之一。广泛征集消费者、经营者和社会其他方面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在调整公用事灶、公益、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多听取弱势群体意见,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完善管理文书制作。落实《市物价局关于印发政府制定价格文收格式的通知》精神,完善定调价格文书档案制作,对所有定调价格严格按要求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制作统一规范定调价格程序和案卷,努力做到一价一卷、一案一卷。
9、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以及市法制办的要求,对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核、确认、公布等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报备审查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履行报备职责,落实规范性文件5年有效期制度,对实施已届5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三、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加强价格法制惠民工程建设
10、加强价格争议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价格争议调解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主动将调解工作贯穿于价格执法管理的全过程,善于运用行政调解手段化解和消除价格矛盾,努力扩大价格部门在调解价格矛盾、处理价格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努力做好行政复议与诉讼应诉工作。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价格案件,重视通过实地调查、当事人质证、公开听证、集体审议等方式进行全面审查,不断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建立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12、建立健全价格举报快速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大价格举报受理平台建设力度,构建以电话、来访、信件、电子邮件、网站等为主要方式的价格举报投诉通道。不断健全完善价格举报快速处置机制,严格执行限时工作制,重要举报件上门回访制等,努力提高价格举报案件的办理效率和质量。
四、以建立价格执法监督机制为保障,进一步落实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
1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适应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考核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根据省局行政效能考核要求,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对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行为严格责任追究,从严约束价格行政行为。
14、不断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通过案卷评查、绩效评估、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加大价格执法管理考核力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积极建立和实行领导接待日、网上举报信箱、物价行风监督员、明查暗访等督查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和媒体监督机制,完善情况通报和新闻制度,全面构筑“部门规范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架构,做到防微杜渐,警钟常鸣。
15、扎行推行价格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实行价格法规及时公布、月度公报制度。严格按照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写相关配套文件,完善我局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及时登录上传我局制发的相关政府信息,做到主动公开的信息不延时,拟申请公开的信息不推委,不公开的信息做好保密工作。
16、积极完善价格权力网上运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开展对行政权力的再清理和审核确认工作,建立完善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切实推动行政权力的有序运行。
五、以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为归宿,进一步加强价格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17、积极构建依法行政组织体系。建立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组长配合抓、各科室负责人一线抓的依法行政组织体系,促进全局依法行政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18、进一步推进价格法制机构建设。积极整合内部人才资源,充实价格法制工作力量,制定出台价格法制工作意见,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法制投入,形成“职能完善、职责明确、制度健全、人员到位、监管有力”的依法行政工作格局。
专题调研制度范文4
一、研究教科书,更关注课程建设
从研究教科书到关注课程建设,是新时期教研工作的重心转移。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教研工作的研究重心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科书上,而要重视对课程育人功能的研究和指导。研究教科书是为了研究课程,研究课程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这是每一位教研员都应该清楚的逻辑关系。关注课程建设,一方面,我们着手进行全区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加强对课程的研究和探索,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在育人目标引领下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整合。在此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小学生德育课程的研究、艺术课程与北辰农民画的研究,等等。另一方面,我们把帮助学校构建课程体系作为教研指导的一项任务,区教育局责成教研室负责对学校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二、研究课堂,更关注学校发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研究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教研工作的重点。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把视角从教室延伸到学校的发展。完善了多年的下校调研制度,固定在三种调研方式上:蹲点调研、专题调研和个体调研。蹲点调研就是对一所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调研,采取查阅资料、听课、座谈、参与教研等方式,了解学校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向学校反馈,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蹲点调研一般由学校提出申请,明确目的和要求,与教研室共同制定方案。上一学年,我们对15所学校进行了蹲点调研。专题调研是将教研部门的计划和学校的需求相结合,事先确定主题,做好计划,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先后对26所学校进行了艺体课程调研、德育课程调研、作文教学调研、中考复习效率调研、高考复习效率调研等。个体调研是教研员个人根据本学科的整体安排和学校的需求所进行的个人下校调研。个体调研更能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具有针对性,在实施中教研员个体基本上形成了“听课一议课一上课示范一讲座”为一体的调研模式,深受学校和教师的欢迎。三种调研方式本着问题导向和因需服务的原则,相互补充,点面结合,形成了一个全覆盖、立体交叉的调研机制。
三、研究学法,更关注学生发展
衡量教育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研工作不能离开学生发展而空谈研究,这是我们的切身体会,更是新时期教研工作的新要求。关注学生成长,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要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下研究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从学生发展出发,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树立大课程观,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活动都可以纳入教研工作的范畴。我们坚持十几年的英语课本剧展演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学和小学隔年举行一届英语课本剧展演,集英语教学、艺术表演和品德教育于一体,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我们又推出了全区汉字听写大赛,以及科技类活动等,拓展了教研工作的外延,也深化了教研工作的意义,更使教研工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做出了努力。
四、培训指导,更关注教师成长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培训指导教师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师资水平不均衡的农村地区,教研员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作用更大。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对教师的指导在内容上往往是“缺什么补什么”,在方法上是零敲碎打,对教师成长的关注不够。现在我们把关注教师的成长进步作为教研的出发点,把教师的成长进步纳入教研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每一位教研员都应该对本学科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进步负责。所以,有关教师培训的教研活动就要进行整体顶层设计。在内容上,把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技能等全部纳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类型上,分为基础性教研和拓展性教研;在形式上,采取集中、团队和分散的方式,使教师培训根据教师成长进步的需要形成系列化、系统化、课程化。另外,区教研室整体上为教师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与教师培训相互呼应。在全区层面,我们有三年一轮的星级课认定,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抓手,也是全区教师展示的一个舞台,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此外,有与市教研室对应的区双优课评比;有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全区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全区35岁以下的教师全员参与,有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有团体成绩也有个人名次,以活动检验培训效果,以活动促学习,促提高。
五、探索自身发展规律。保障教研工作有效进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研工作的创新与提高,离不开教研工作自身的建设。我们在强调指导思想转型,强调教研工作的内容与方式转型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转型的需要,适应提升教研工作质量的需要。
自身建设首先是教研队伍的建设。我们坚持开展以三个能力建设(“能研究、能示范、能引领”)为主要内容的教研员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每年到师范院校集中研修,每年一次组织教研员外出学习,每学期举办教研工作论坛,开展读书学习交流和教研员课堂展示,坚持每年进行一项专题研究,每学年对教研员进行满意度测评等。
其次,自身建设要不断研究教研工作的规律,探索教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教研基地校。目前,我们确定了八所中小学校为教研基地校,促进教研室与学校的密切合作,为教研员的研究与实践创造条件。二是将教研员的工作状态由个体钻研改为团队合作攻坚。我们组建了125人的北辰区学科建设委员会,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科,由教研员领衔组成研究团队,开展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研究;成立各学科教学指导组,负责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以及教学检测评价工作;成立各学科信息化中心组,负责学科网站的建设、学科资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等。我们还有108人的兼职教研员队伍,有区级名师到教研室轮岗履职,这些都为合作攻坚提供了人才支持。
专题调研制度范文5
根据省农机办函[]3号“关于开展农机公共服务休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我们按照文件调研的内容和工作要求,参照“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提纲”,对我市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市现有市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区(县)农机推广机构4个。市级农机推广机构主要职能参与制定农机技术推广规划;组织农机技术培训宣传;研制、试验先进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科研成果;对选定推广的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制定本市技术规范、执行技术标准,参与农机技术推广的鉴定;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技术信息;指导区(县)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织织、农民技术人员的农机技术推广活动;受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对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区(县)农机推广机构主要职能负责本辖区农、林、牧、副、渔新机械化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宣传培训、咨询、农机化质量等工作。市农机推广站现有干部职工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工2人。区(县)农机推广机构现有干部职工6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全市农机推广机构直接从事公共服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1:0.08。工作经费来源财政拨款和农机推广项目经费,资金用途主要是引进试验示范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技术的宣传培训费;试验、示范基点、基地费;现场会、巡回演示会等会议费;购买演示机具的购置费;下乡人员补助费等。
二、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技术推广情况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谷物沟播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日光温室机械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小麦(玉米)免耕播种、小麦秸秆捡拾、全方位深松、玉米秸秆揉搓、饲草打捆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其中14项推广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12项获科学技术奖。通过推广项目的实施,为我市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农机具,培养一大批农机技术人员,推动我市农机化发展。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正在实施的农机化技术项目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果园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青核桃机械脱皮技术,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识10余万亩、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7余万亩、机械加工玉米秸秆饲草13余万亩、果园旋耕、施肥作业 20 余万亩,玉米联合收获3余万亩。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化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检修、调试机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机化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根据果园管理需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果园机械开沟技术、机械施肥技术、机械除草技术、机械植保等技术服务;根据春、夏玉米播种农时季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地膜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玉米硬茬播种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机械深施化肥等技术服务;三夏三秋期间根据农机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玉米秸秆饲草加工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等机械化技术服务,解决了农机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发挥了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春播、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印发果园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小麦生产机械化等新机具、新技术宣传材料和培训教材,技术人员结合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带着这些宣传材料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宣传日活动及新机具、新技术演示培训活动中发放。
推广工作的主要经验一是积极申报农机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机化的发展,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严格按项目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各项任务。二是围绕我市的农业生产,引进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满足农业生产对机具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市农机化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机技术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进行农机技术宣传,印发培训教材、技术规范,举办机具现场会、培训会等各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培训。
(二)农机化质量工作情况
农机化质量工作的主要围绕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开展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市农机推广站每年对200台购置补贴机具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对调查有问题的机具,及时将情况书面反馈给区(县)农机管理站调查处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预防了集体投诉事件的发生。二是市农机推广站组织开展田间作业质量巡查。春播、三夏期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玉米播种机作业质量进行了田间巡查,待玉米出苗后,再次进行了实地复查,通过调查整理,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区(县)农机(推广)管理站,要求各区(县)加大对玉米播种机田间作业质量的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三夏”期间,市、区(县)农机推广站组织农机质量监督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辖区内在用的补贴机具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质量情况、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按照财政补贴机具调 查表的内容认真调查填写,对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形成调查报告。四是及时调查处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维护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农机化质量工作主要经验:一是明确了农机化质量工作承担单位及负责人,监督投诉信息员实行持证上岗。二是对投诉记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便函、书面协议书、现场调查记录、结案记录等样表进行了规范。三是对各种补贴机具进行质量调查,对有问题的机具及时给予调查处理,有效地预防了集体投诉事件的发生。四是三夏. 三秋农忙季节,农机化质量监督投诉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深入田间对重点补贴机具进行产品质量调查,对作业质量进行巡查。四是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实行属地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快速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市、区(县)农机推广站的共同联动,使我市农机化质量工作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农机化质量工作经费短缺,制约工作的开展。
2、农机推广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四、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强化公共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以试验示范为核心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科技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专题调研制度范文6
关键词:班组;能力提升;模型分析
能力提升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永恒主题。机械加工班组作为机械加工制造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作为制造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和最基层组织,其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不仅是企业优劣形象的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航天企业担负着不断探索太空未知领域和国防建设的神圣使命,高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产品是企业的终生追求,为此,全面提升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是确保企业按时高质量交付产品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战略转型、改革创新”的坚实基础。从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专题调研统计结果看,部分班组管理仅停留在班组人员调动和生产排班上,没有发挥班组管理的领导和示范作用,现有制度执行不力、组员综合素质不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方法不多、承接繁重科研生产任务勇气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班组成员能力低下,不能适应一流企业一流生产能力的新要求,如何提升每个班组成员在“精益生产、安全生产、创新生产”以及生产班组在“现场管理、人文管理、基础管理”方面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模型建立分析
(一)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的三支柱模型
以杨国安的组织能力三角模型(以下简称杨三角模型)为基础,通过加以改进为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模型,模型正视图如图1。这个三支柱模型比杨三角模型更为清晰直观,通过运用组织能力的三支柱模型来打造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该模型的三根支柱即杨三角模型的三个角,而地基是构成支柱的基石,也即管理工具和方法。三个支柱原则上一样强,相互匹配,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精密机械加工生产班组能力提升成功。精密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提升成功方程式: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成功=班组成员能力*机器设备能力*环境优化能力,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模型俯视图如图2.构成班组能力三支柱模型的基石是能力评估、课程设计、专题培训、柔性制造系统、“7S”管理、完善制度和文化落地等工具,三支柱分别是班组成员能力提升、班组设备升级、班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它强调以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为内核,配合设备升级和环境改善,共同提升班组能力,突出了“人”与“机器设备”、“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更强化了班组组织能力提升理论的可操作性。这三个要素在实践中是影响班组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内因,三支柱模型也满足了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发展需要的各类条件,更契合了以用户为导向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班组成员能力提升策略
从针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机械加工生产班组成员能力提升引入十个要素,十个要素分别为“生产能力评量、执行能力评量、创新能力评量、现场管理力评量、资讯收集力评量、人际沟通力评量、服务导向力评量、压力承受力评量、团队合作力评量、互助培养力评量”。根据要素对生产班组能力影响程度确定要素权重,对生产班组成员能力进行评估测评。首先进行量化评估,量化提升分值,确定提升方案,实施方案,二次反馈再评估,形成螺旋式上升闭环控制能力提升系统。班组成员能力螺旋式上升闭环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3。综合提升分值=∑要素权重*[理论预期分值-(自评分值*40%+考核分值*60%)]针对综合提升分值,有针对性进行班组成员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形式采用“体验式活动、案例谈论、团队活动、游戏、影片、测试、专家授课”等环节,开展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再评估,将评估结果二次反馈,重新制定提升实施计划。
(三)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自动化策略
近年来,精密机械制造加工班组使用的设备已经由普通机床向单机自动化和局部自动化转变,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刚性自动化为基础的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不能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市场竞争和型号任务配套高精度需求,只有以计算机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结合的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才能适应这一要求。为此,在提高班组成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探索提高精密机械加工制造系统柔性和加工精度的自动化策略已经成为提升机械加工班组生产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西欧和美国的工业统计表明,机械产品生产中单件、中小批生产零件占90%,大批大量生产仅占10%左右;机床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用于加工工件的时间仅占机床全年可利用时间的6%;工件整个制造加工中在机床上加工的时间仅占5%。这些分析表明升级现有刚性自动化机械加工系统,引入柔性制造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使生产班组存在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因为柔性制造系统是借助于自动化物料传输装卸与存储和一组加工、处理、监测、计算机控制(CNC)设备或装配站组成的制造系统,有可能充分发挥工序集中的加工中心功能,减少工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等待时间;同时才有可能“延长”机床工作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综合这两方面以便提高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制造生产率。
(四)生产环境优化策略
精密机械加工班组的生产环境改善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两部分。“硬环境”注重生产现场管理优化,“软环境”注重人文环境改善即管理升级、制度完善、文化落地等策略。1.以“7S”管理(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etsu清洁、Shitsuke素养、Safety安全、Saving节约)为工具强化“硬环境”建设,推进“现场目视化管理”,设立现场区域管理看板、研制生产进度管理看板、人员管理看板,优化现场U型化布局、促进流程改善,以满足柔性制造单元精密加工中心对环境较高要求。2.人文环境改善包含两部分班组管理和班组优秀文化培育班组管理从纵向上应注重目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七个方面制度完善和管理升级。从横向上应加强人员管理包括班组成员思想管理、素质管理。精密机械加工班组在优秀班组文化建设上更应倡导精品文化、高效文化、“三严”文化、创新文化、学习文化、关爱文化,以班组文化清晰、明确的导向力、凝聚力、辐射力、汇集班组与个人同频共振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要将班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班组的激励机制之中,用文化为班组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用机制支撑班组文化,从而引导班组成员思想、规范班组成员行为,激发班组成员潜能,引领班组健康发展。培育精品文化是精密机械加工班组提升“软实力”的需要,以精湛的技艺,通过精细管理,在精良设备上精益生产出精尖的产品,培育出精英人才,应该是精品文化生动写照。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管理即“三严”文化是从事航天高科技事业最起码的要求。
二、模型应用分析
精密机械加工班组能力提升的三支柱模型,通过在航天四㎡一所车铣削班组实践应用,在班组能力全面提升方面得到验证并取得实质性进展。(1)班组成员能力提升,以数控车床操作工李某为例,技能等级为高级工,参加工作时间三年,“能力评估模型”测评4分,针对性为其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原理、自动化控制概论、局域网络技术、数控机床编程技巧”等一级培训课程,培训形式采用“体验式活动、案例谈论、测试、银川小巨人车床厂专家授课”四个重要环节。重点加强了李某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欠缺,经过两个月实践环节一期跟踪,二次测评提高到7分,能力提升超过预期。(2)现代制造系统升级,四㎡一所采取引进小型化与经济性FMS即FMC(FMC—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柔性制造单元)5台设备。介于单机NC机床和FMS之间,即可以未来升级FMS或自动化工厂、车间的组成模块,亦可独立使用或组合FMC使用,配备网络终端,具备自动加工与刀具破损检监测控制功能;铣削加工采用卧式加工中心配备6个自动交换托盘双交换工作台,同时培养班组成员工业工程化生产习惯,以适应航天产品单件试制与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柔性生产能力,最终实现两班有人值守加一班无人看守的高效生产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益生产。实践证明目前FMC的运转工作利用率是MC的1.5倍,发挥了应有的效果。日本的经验证明:完成相同任务的FMC的投资可比MC系统投资省17.34%,而应用三年获取利润则是MC的90倍以上(按三年折旧完计)。操作人员只有MC的82.67%.(3)现场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扩建车铣削班组近1000平方米厂房,坚持科学管理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把握生产现场管理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征,重点树立“现场也是市场”的理念,在完善班组制度的基础上通过“7S”以及“目视化”星级现场管理活动强化生产现场管理、优化生产现场环境,逐步建立起比较有效的生产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和信息交换与反馈系统。井然有序的生产现场不仅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改变了部分领导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外交”、抓市场、筹资金,而顾不上抓现场,认为即便抓了也“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片面看法。优秀文化落地,车铣削班组组先后将“精品文化”、“三严”文化理念强化渗透到班组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制度执行,从而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让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再从文化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管理制度升级,促使班组不断突破成长上限,实现人文管理的深刻变革。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