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提升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提升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策略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要重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建设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和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资金营运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企业自身的变革,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摆在了日益突出的位置上,为了提高财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业务水平,就要在变更财务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让企业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市场,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传统的财务经营管理模式,降低成本、减小财务风险,以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其次,必须要了解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从问题的根源出发,解决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识比较淡薄。由于传统因素及企业固有的弊病,目前仍然存在着企业对成本控制忽视的问题,过度关注眼前利益。靠大规模的投资、大规模的生产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提升,实际上,这种依靠大规模投入的成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与企业的最终目标相违背。加之,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前进,物价不断上涨,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的成本越来越大,人力资源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个成本高于利润的阶段,企业依靠大规模的投入生产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企业生产的成本得不到较好的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费和高投入生产,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也不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建立。
2.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作用得不到体现。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尚不够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首先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目前的企业预算管理仍然在计划经济的指挥下运行,属于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自己独立、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严重的甚至存在混淆财务计划和预算管理的概念,在计划下进行预算,而忽略了其他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因素影响,不能及时的把各个阶段的预算有机结合起来。由于预算的方式不当,或者管理理念的不成熟,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而在企业内部控制上,涉及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也需要较系统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配合管理,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会计控制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经营过程而忽视成本效益,使得财务会计控制的核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3.会计核算方式、会计核算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目前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要问题是会计核算,首先会计核算的软件有待提高,当前的会计核算软件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预算指标管理的控制较难、会计信息的反馈不够灵活。由于会计核算的软件开发主要针对的是现金流量的控制,因而在对非现金控制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会计核算中的另一个难题是统一核算的规范化,会计核算的基本模式一般是指“在不改变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支配权和财务管理职能的情况下,取消单位现有的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支付结算、统一发放工资、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和统一财务公开。”因此,在统一核算过程中,在财务管理、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理财制度变更的情况下,就难以达到精准的核算结果。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分析
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除了投资决策、长期融资决策和企业核算管理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成本控制、短期财务管理和鼓励措施等多方面的管理。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成为目前经济市场中普遍认可的理财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需要从财务管理上采取措施,提升效率,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功能,从财务管理政策、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会计核算手段的加强等方面进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促进效益提升。
1.加强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认识上提高对财务控制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实施预算管理”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从认识上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的重视,其次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鼓励全体成员进行财务知识学习,提高学习与交流的频率,有效的把企业经营计划和企业预算管理进行区分。另外,企业要树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明确发展指导思想,在成本控制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要尽快转变传统观念的误区,消除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人员的单一关系的束缚,明确企业预算管理与企业各阶层的密切关联。最后,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正确思想指导,在全体企业成员的共同协作下进行财务管理能力提升。
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监督机制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从成本控制、经济活动运行、财务控制到财务结算等方面,建立全面的控制监督体系,加强企业的成本预测,在充分掌握财务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建立成本费用的系统管理责任体制,以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另外,建立有效的成本监督机制,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理念,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利用科学管理的方式、加强企业制度和管理创新;同时,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结合人力资源和监察审计于一体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各项经济项目的指标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最后,要加强企业的财务考核,对各项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考核信息系统对成本控制的控制力度,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能有效的结合企业各项财务组织工作,及时预测并控制企业成本,科学规避企业风险,全方位的进行财务监控和审核,利用科学手段促进财务管理的有效提高。
3.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功能,从功能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加强企业会计的核算功能是最直接有效的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加强的手段,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核算具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要加强会计的核算功能,首先要从会计核算人员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从设备软件上进行改进,加强会计核算的精准度,强化科学性。最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建立适当的会计监督工作十分必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力度不够,实用性不强,往往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混乱,所以,必须要加强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包括会计工作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实现全民监督,有效控制。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改革措施的不断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要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就要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管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认识上加强成本管理的控制,从手段上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体系,以实现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机能贯彻经济活动始终,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规范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经济学术.2010
财务提升计划范文2
一、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地位和作用
1.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地位。作为现代的企业,其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赢利,其一切的生产经济活动都是以获利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财务与管理活动。成功的财务管理活动对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对企业的一系列经济开支进行合理安排和统筹规划的活动,包括合理配置资源、对比和调控资源消耗和经营成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地激烈,要想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因此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2.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是处于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的,我们称之为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了避免这种变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资金进行管理,即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在增加企业利润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2.1募集资金的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募集资金,而财务管理部门就是负责这一工作的主要部门。而要募集到足够的资金,财务部门就必须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以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企业募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部门就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科学地分析,选择出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方式,从而解决企业在资金不足上的问题。2.2投放资金的作用。投放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使投放的资金实现其价值以及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资金的投放方式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权衡,以选择出最有益的投放方式。另外,在资金的投放过程中就必须保证其得到最大化和最合理的使用,以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的产生。因此说,财务管理中对投放资金的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2.3分配收入的作用。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一定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对于这些收入,企业需要用其弥补生产成本造成的费用以及交税,其中剩余的部分,企业还要对其进行分配,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在对剩余收入进行分配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利益,从而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在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自然而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4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各种资源在使用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投入的回报率,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效果。
二、财务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遵循的原则
1.依法理财的原则。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除了企业内部自行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外,企业要特别重视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的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及财务制度,并且以此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准则。另外,企业自身还要还要不断地对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确保各项财务工作有理可循,从而保证其顺利进行,以如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最终确保企业在分配利益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而合理,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方面。2.节约的原则。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相关的经济活动中,一定要始终坚持节约的原则,加强对经济成本的核算,尽最大可能降低降低企业在资金上的占用率以及不必要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3.资本金保全的原则。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必须可少的条件,它起着基础性的以及关键性的作用。资本金,即企业经营的本钱,它是保障企业内部员工权益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当企业的资金遇到困难等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资本金保全的原则,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原则。4.成本效益原则。依靠减少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且是最根本的途径。
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企业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带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和不断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市场经常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企业在其影响下,相继会发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从而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市场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存在缺陷。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市场化的进程中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目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形势来看,的确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
1.企业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企业的任何经营和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它包括筹资、融资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对于存在于经济中的风险性因素,部分企业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应对,从而导致在风险来临之时会显得手足无措,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企业缺乏市场风险的意识。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冲击的主要就是依靠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业,一些完全依靠出口的企业,一旦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大,就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从而最终面临着破产。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企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销售上,而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却缺乏超前意识,导致风险一旦发生时,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企业的财务管理纪律松弛,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在很多企业中不乏这样的现象:企业的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的相关员工在思想上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甚至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的制度于不顾,完全按照自己或者领导的喜好和医院行事。主要表现在随意干涉财会人员工作的进行,甚至是逼迫会计人员在账务上弄虚作假。另外,还有的企业人员不顾企业的发展成本,造成了企业大量资金的浪费,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存在着不健全、纪律松弛、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无疑是滋生等现象的土壤,最终将极大地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3.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个企业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其中的财务管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地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其管理方法上依然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强,在其管理模式上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落后,将导致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4.生产成本管理不到位。在很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中,对于成本的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殊不知降低成本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一些企业一般将目光集中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堵漏洞、降低能耗、减少物资投料、开发副产品上,而在对成本的管理上,却缺乏该有的重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无形中也就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资金管理不科学,缺乏必要的财务调控。资金作为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对于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在众多企业中,其资金的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包括资金利用的不当,缺乏对资金的调控,从而造成企业财务困难的屡次发生。如有些企业没有科学地利用资金,造成闲置资金过多,从而使企业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还有些企业由于外账过多,回收困难,从而造成资金短缺;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对资金的调控和有效地管理。
6.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依靠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就是全体的财务人员,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着其财务管理的成败。然而,在很多企业中,其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并不高,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限制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传统观念中,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越“老”越好,这是因为这类员工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然而,如果这些员工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的能力,将不能达到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将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风险发生之前,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和控制机制,加大风险预警和识别的力度;当风险发生的时候,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地评估、预防和控制,并且尽力地去分散财务风险,以减少损失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经营目标。另外,企业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包括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概率分析法等,以帮助企业迅速而有效地应对风险的发生。同时,为了谨慎起见,企业还可以建立起风险基金。在企业的内部,还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全程地观察和应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该系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然后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展开有效的控制,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一个健全的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建设,需要内部的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同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的部门,从而提高监督的公平和公正的力度。在内部控制和监督的同时,还要实行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外部监督形式,从而形成内外部共同监督控制的模式,从而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力度。对于监督的标准,企业也要进行统一,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财务管理流程。同时,关于监督的对象,企业要尽可能地其所有的生产经营作为其检查范围,重点监督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统一监督流程、扩宽监督范围,对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企业的利润率的重要举措。
3.使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以计算机网络和软件为载体,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部分的人员来说,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身学习先进财务管理软件的能力,如金蝶、用友等。在使用这些财务软件的情况下,能够大大地降低财务管理的难度,提高其管理的效率以及减轻财会人员的工作量等等。另外,财务软件中的一些功能还能够提升记账和分录的精确度。现代化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这一方面需要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拓宽信息采集的渠道。同时,对于财务管理所得的数据以及企业内部存储的财务会计数据要加强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将来的会计处理提供参考,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如此,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4.加强成本控制,创新思想。成本控制指的是在企业原定的成本范围的基础上,对超出成本的部分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从而确保原定成本目标的实现,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企业要尽量避免各种因素给其带来的不必要的维修成本。这需要从财务管理出发,以避免或者减少事后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必要环节进行监督,这是将成本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的根本措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是相符的。第二,企业要将最容易忽视的时间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对象。时间作为一笔无形的成本,对企业的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有科学技术支撑着的现代企业中,产品的生产周期普遍缩短。而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优势,就需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5.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资金的一大特点就是循环往复的流动,这也是企业不断经营下去的根本,一旦企业的资金得不到流动和沉淀,企业将无法获得增殖利益,从而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将对资金的管理作为其管理的核心。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实行统一化的管理制度。要想使得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可以实行收支分开管理的制度,对分散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将其用到能够实现最大价值的地方,从而为企业带来不断的利益;第二,加强对存储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利用这些资金,以为企业带来附加利益;其次,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要尽量做到用最少的资金来实现最有效的生产经营。从这两方面入手,将有效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财务提升计划范文3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特征 经济效益 促进措施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应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平。通过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1 要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资金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效益的高低。所以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1.1 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加强公司的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司的各类应收款项应及时进行结算。只有及时结算回收,才能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利于公司的资金周转。把应收回的资金及时收回,是避免呆账坏账损失的重要手段。
1.2 加强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一是做好银行结算票据及限额支票的管理,对银行直接结算的票据取回后及时登记、传递和报账,对必须使用限额支票的经济业务,要规定明确的报账期限和要求;二是重视和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及时处理未达账项,对企业银行存款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应收账款和往来账款的清理核对和清收工作,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四是抓紧做好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五是抓好会计凭证、账簿的管理,努力做到真实、完整、合理、合法:六是要努力增加现金流量,尽量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自有资金比重。
1.3 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银行贷款。使用银行贷款筹资要做好下面几点工作:一是对银行短期借款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还贷,避免逾期还贷发生高额罚息支出;二是加强银行贷款利息的核算和管理,及时与银行核对利息支出,避免利息误支付现象的发生:三是及时调度资金归还利息较高的贷款,减少大额贷款利息支出。
1.4 要加强负债比例的控制。要考虑贷款产生的效益,要权衡资金回报率和银行贷款率熟高熟低,作好投资项目的考察考核工作,了解市场考核投资回报率及投资风险比率,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损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 加强预算管理。通过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是按照企业指定的经营目标、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推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总之,建立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对提高经济运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预算管理应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高度重视企业财务资金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把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转到推企业加强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上来。针对当前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普存在的使用分散、效率低下、体外循环等突出问题,一是从资金集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管理,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监控、服务与调剂资金余缺的功能;二是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将预算作为企业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序之中:三是明确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以现流量监控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测,强化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3 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保障企业经济稳定运行
财务提升计划范文4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升企业会计文化
国网公司在近年来财务管理累积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建设优秀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与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一个有机融洽的结合体,财务集约化管理可深化和丰富企业会计文化内涵,两者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形成与发展需要企业各业务层面的参与和全体员工的认同,而且要在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不断进行更新、充实。
一、国网公司开展财务集约化的主要成果
(一)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升了人员素质。财务集约化提供了精益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严密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实施,先进技术手段优越性的充分发挥都离不开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建设高效的财务管理网络,队伍建设是基础,横向协作是关键,为适应财务集约化管理,组织了各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集约化进行培训,明确流程和职责,提高了职工财务集约化管理意识和水平。
(二)通过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上财务信息必然要求可追溯到业务信息,而业务信息能自动转化成财务信息。先前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因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适应性,这要求企业重新审视并修改原有的制度。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行的法规性文化,规范个人行为、塑造良好形象。财务集约化管理和财务制度化建设都要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网络体系;二是具备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并贯彻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通过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必然要求岗位到人、职责明确、业务流程有序。在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权威性,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实施财务集约化强有力量,另一方面对各业务层面员工、财务人员定期要求有一项或多项管理创新成果,相应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充分营造创新环境的氛围,这恰恰是创新财务文化的过程和手段。
(四) 优化资产管理手段。针对资产清查中暴露出的资产管理粗放,账实不符等问题,公司积极采取对策,每个供电所对资产管理进行分片、分台区管理,标杆号、挂牌等有效手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深化资产精益化管理,强化资产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五)基本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高度融合,财务风险在线监控,资金资源统筹运作,组织结构集约高效的总体目标,财务数据基本来自于前端业务部门,使业务部门提交的信息满足会计核算要求,保证账务信息的规范化。
二、建设会计文化推动财务集约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财务集约化环境。会计文化能够将外在的制度的约束内化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达到规范和约束的目的。公司制度如果缺少道德情感内在的支持,制度的效用价值将会大打折扣,而文化的弥补,能够使会计法制、规范等刚性管制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良好会计文化环境能实现会计资源有效整合、防范人为的会计风险,理念上的统一将给财务集约化工作开展得到实现,为此,开展财务集约化宣传、培训,加深会计人员甚至全体企业人员对其的了解,营造财务集约化会计文化建设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做好财务集约化工作。
(二)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县公司财务人员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政治素质仍不能达到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通过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升会计文化地位。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其行为取向必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用最低的社会劳动耗费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国网公司把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强有力手段,然而通过财务指标动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系统折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正是提升财务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结语:通过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来体现,通过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升的财务文化总是与企业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思想和文化氛围相联系的,以财务集约化管理为主要载体的财务管理活动不是简单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它必然吸收企业先进管理文化的营养,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完善创新。
财务提升计划范文5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发展
一、我市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发展现状
1.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
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行业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建筑工人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目前,我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证书》的建筑工人约为3759人。
同时,为进一步服务企业,2015年3月,市建委与市人社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杭建市[2015]46号),鼓励建筑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自主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16家企业率先开展了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的试点,共有343人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2.建筑工人培训考核
2015年3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后,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启动。省、市主管部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开发、宣贯,开展师资、考评员培训,申报各级培训考核机构等,为全面启动建筑业工人培训考核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我市已申报确立了全市50家培训考核机构,全面负责全市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具体工作。2016年7月,杭州地区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工作正式开展。
3.建筑业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建筑业职业技能比武和竞赛活动是我市目前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从2015年开始,市建委、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每年都将联合举办市级技能竞赛,并参加由省建设厅与省人社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省级职业技能竞赛。
历年来,我市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2014年参赛选手项承印获得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2015年开始,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将同步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证书》,目前,我市建筑业通过技能竞赛活动,产生了12名技师和55名高级工。
二、我市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大,技能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强
我市一线技能操作型建筑工人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他们远离家乡,能够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并可以在杭州购房安家的人员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对杭州缺少归属感,经常需要考虑职业或生活流动的问题。以特种作业人员为例,2014年和2015年,在杭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应按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分别为7983和6108,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时间参加继续教育而被注消的证书就分别高达1916本和1504本,约占当年应延期证书的24%和24.6%。由此可见,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特种作业持证人员流出了杭州建筑业。据了解,其他技能型持证人员的流失情况也很突出。
2.层次不高,持证人员文化程度和技能等级总体水平偏低
根据对2013年参加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大专及以上人员约占12.66%,高中毕业人员约占19.1%,初中毕业人员约占68.24%。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持证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员占比三分之二以上。据了解,其他建筑业技能型持证人员的文化程度也与此相当。
另一方面,在现有已获得各专业工种中级工以上证书的25780人中,高级技师为0人,技师为39人,高级工为786人,其余均为中级工或相当于中级工,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3.2%左右。以上充分说明我市建筑业一线技能型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为偏低。
三、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发展新思路
1.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
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于破解体制束缚、推进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加快培养大批建筑技能人才等意义重大,同时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各地和企业要真正理解、吃透其内涵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做好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拟定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与我市目标对接,做到心中有数。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扶持企业建立培训基地,营造良好氛围。企业要强化内生动力的发挥,舍得投入,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行业责任,最终使企业自身受益,为我市做大做强建筑业奠定基础。
2.突出重点,建立企业为主的培训机制
今年5月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建发[2016]188号)明确在杭州市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改革试点。市级主管部门应以本次劳务用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培训考核机构,自主开展本企业工人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拥有数量稳定的与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骨干技术工人。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委托或合作培训的方式,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对企业自有工人进行职业培训,持证上岗。要按照相关规定,精心组织培训考核,规范培训考核程序,使证书“含金量”、工人技能水平居全省领先,起到“以点带面”作用,为企业自行培训考核全面铺开提供经验。
3.积极探索,创新职业培训合作新模式
一是实行分类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对从事技术工种工人,要按住建部颁布的职业规范要求分类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鉴于建筑行业特点,要立足实际,借助民工学校平台、自有培训场所,重点开展一线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购买社会培训服务,依托职业培训机构,深化专项技能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培训考核机构,按自主需求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创新方面,加强主管部门、行业院校和施工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校政合作,加强主管部门、教育部门、行业院校等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优势和行业院校培养建设行业人才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探索校政合作、产学对接战略合作新模式,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共同推进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共享资源、校企合作就业,促进职业培训产、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开拓创新,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健康。以等级晋升为路径,引导和保障技术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向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不断晋升,鼓励技能人才精益求精;以专项培训为手段,结合建筑业发展,不断开拓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组织新知识、新技能、新科技等专项培训,助力技能人才伴随建筑业的持续变革和创新发展一同成长;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夯实基础,为工人培训创造条件
一是确保经费落实。政府作为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者,应当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战略决策来抓,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基础工作的支持,加大整合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的力度,统筹使用,提高效益。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在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同时,应将工人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纳入正常职工培训范畴。对于承包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加强使用监管;对于劳务作业分包的工程项目,要求承包企业必须将“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工人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二是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支撑职业培训的核心基础,以实训基地建议为抓手,增强建筑工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职业培训与施工现场的无缝对接。可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可依托民工学校创建,也可充分利用自有培训场所建立,也可跟建筑类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实操考核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培训考核平台。三是完善激励制度。为促进建筑工人培训的长效落实,需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工人的激励鼓励政策。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工人等级晋升与薪资待遇同步发展的通道,以保障技能型持证人员享有应得的劳动报酬和相应的政策待遇;另一方面建议将企业落实工人培训列入动态管理计分,并结合标准化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协同推进;同时,还需加强与人社、工会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练,营造“技能宝贵”氛围,激活企业内部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积极性。
5.强化监管,做好职业培训考核工作
全过程动态监管企业培训考核,确保职业培训落到实处。定期检查职业培训考核日常教学活动、教学培训质量、学员信息反馈等,加强统计本地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参训人数等情况,及时总结职业培训考核典型经验。
四、结语
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人素质,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企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可以扩大人员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社会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亓汉友.国内建筑业培训和培训成果管控体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财务提升计划范文6
调研的总体情况
此次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联合调研一共收到249份回复问卷。其中60%的受调研企业的财务职能没有使用任何共享服务/外包,21%的受调研企业使用了共享服务,9%的受调研企业采用了外包方式,10%的受调研企业则采用了共享服务及外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见图1)。
和全球调研结果一致,我们发现采用共享服务、外包或混合模式的比例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在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0%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这一比例对于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受调研企业而言更超过70%。相比而言在年销售额小于1亿美元的企业中,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比例只有不到30%(见图2)。
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财务共享服务范围仍集中在交易性业务流程
构建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外包体系,必须了解需要将哪些流程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范畴中。在财务转型与集中管理的过程中,最常见被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外包的流程通常是与操作日常业务相关的流程,因为这些流程与管理决策相关度较低、交易量较高且操作流程相对容易标准化。
在问卷调研中受调研企业被询问他们是否共享了七大常见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外包范畴的流程,这些流程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员工薪酬、固定资产、费用报销和资金管理。全球调研的结果显示这七项流程被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比例都高于40%。与全球调研结果略有不同,在我们的问卷调研中,我们发现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中所有这些流程都有超过5%的应用。
纳入财务共享服务范畴的流程种类随着财务模式使用年限和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
调研显示,在不同的交易流程应用共享服务模式时,随着现有财务运营模式应用年限的增加,各流程的应用比例逐年提高,特别是运营五年以上的企业,整体普及程度超过70%。
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不到两年的企业,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资金管理流程方面使用率超过60%,使用比例最低的是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两到五年的企业使用共享服务和外包最多的流程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和费用报销,使用率均超过60%,比例最低的是固定资产管理,约为40%;实施现有财务模式五年以上的企业有60%以上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员工薪酬、固定资产、费用报销方面使用共享服务及外包。在所有的流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比例都是最低的。
高价值流程通常采用非共享管理模式
在高价值的流程领域内,财务共享服务和外包的使用比例又是如何呢?我们界定的高价值流程涵盖:财务计划及分析、预测与预算、管理会计及报告、财务及法定报告、业务支持、税务分析、纳税申报、资金运作、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和融资项目。
本次调研结果与全球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受调研企业倾向于将高价值流程保留在原有财务业务单元当中,而不选择共享。然而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也有接近50%的受调研企业选择将某些高价值流程纳入到共享服务当中。这些流程主要是财务及法定报告、税务分析、纳税申报以及资金运作管理,原因是由于这些流程和交易性流程的联系较为紧密,存在前后端的关系,更易被标准化;而不包括那些和业务活动结合更为紧密的流程,如财务计划及分析、预测与预算等。
不同类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满足企业主要业务目标时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被询问到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最关注的目标时,已经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和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一半以上认为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提升财务部门能力”、 “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财务流程效率”、“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这和有计划使用共享服务和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的关注点有一定区别。
其中混合模式在综合满足五大目标方面是最为有效的。在比较共享服务、外包及混合模式对实现业务目标的有效性时,调研结果显示,采用混合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高达55%认为该种模式对于“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实现总体财务转型”、“支持公司对共享服务/外包更广泛的战略议程”、“让财务职能更为全球化”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使用共享服务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5%认为该种模式对于“推动合规及监管要求”及“转型到标准/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使用外包模式的受调研企业中,有超过45%认为“提升财务部门能力”、“改善控制/监管要求的透明度”、“提升财务的服务质量”及“获得税务优惠”是有效和非常有效的。
财务共享服务对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业绩改善有积极的影响
当我们去分析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对企业财务运营成本、财务运营效率、整体业绩改善的影响如何时,调研发现有接近或超过40%的企业认为有正面影响。而只有约10%的企业认为有负面影响(见图3)。成本可能仍然是企业选择共享服务或者外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我们观察,很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常被设立在其总部所在地(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很高。同时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所需的前期系统实施成本也很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人力成本低且人力资源丰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使用成熟的方法论、工具和指标衡量、监测及促进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
受调研企业最常用的三种监测工具包括财务绩效仪表盘、内部领先实践对标及客户满意度调查。
与全球调研结果略微不同的是,中国的受调研企业无论是实施全面治理流程或者采用六西格玛的比例都高于全球调研结果,分别为28%和15%(相应全球调研结果为17%与11%)。在实际运作中,持续的流程改善也是许多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有相当一部分领先实践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门设置流程管理团队,依托成熟的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如摩托罗拉的“六西格玛”和丰田的“精益管理”促进流程标准化与优化的工作,并最终持续推动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提升。
企业采取何种方式去衡量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成效呢(见图4)?在访谈中,提升效率、质量改善、财务信息的质量及透明度的提升都是受访企业关注的衡量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成效的重点。
尚未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企业的分析更多企业正思考和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
在受调研的企业中,有60%的企业还没有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模式。在这些尚未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或采用外包的企业中,有15%在未来二至五年的时间内有计划建设共享服务或实施外包,另外有20%也表示有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想法,但没有确定的计划。相反接近一半的受调研企业表示没有任何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计划,另有17%的受调研企业表示不清楚(见图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青睐成熟地区
在有意向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中,39%的企业表示,希望将财务共享服务/外包中心放在公司总部所在的城市,而52%的企业表示会设在拥有众多成熟共享服务中心的城市(见图6)。
而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在总部所在地的情况在建设初期较为常见。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天津、苏州作为成熟的共享服务中心城市已经走过了10年以上的历史,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共享服务水平,但是由于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开始转向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成本较低的替代中心,成都、西安、武汉、杭州、芜湖都是值得关注的城市。
在访谈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选址模式。一些受访企业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在总部所在地;也有企业选择在中西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一定的技术筛选出理想的城市。在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时,除了寻求低成本的地方外,也需要充分理解当地人才的整体情况。
在规划财务共享服务时,企业普遍认为对交易性流程进行共享是比较有效率的
那么在没有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看来,哪些流程能通过共享或外包得到更有效率的处理呢?大部分受调研企业认同的排名前五位与日常业务相关的流程分别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内部审计、总账和费用报销。这显示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流程方面集中管理所带来的效益。
信息技术的配套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最关键保障
对于计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我们看到排名前三位的指针分别为程序的改变与技术的改变能很好地配合,强化行政支持与配合及加入更好的项目管理技巧。不难看出对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企业来讲,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用财务共享服务来支持核心业务,增强运营的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外包应用目标及所面临的挑战已有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标准化建设和能力提升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目前正在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来说,提升财务部门能力、转型到标准化的/预先设定的财务流程(如应付账款/员工薪酬)以及降低财务成本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业务目标(见图7)。此外带来财务流程效率,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于更高价值的工作,推动及利用跨职能的最佳实践(如人力资源)也被超过5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十分重要。
这一调研的结果与全球调研结果有一定差别。在全球调研中,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提升总体业绩是受调研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或外包的前三大目标。出现这一差别可能与中国发展的特点有关,不同地区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差距较大,许多中国企业仍然没有应用企业级ERP平台,此外不少企业为了保持快速的增长速度,进行较为频繁的兼并和收购,导致他们对标准化的流程变得十分关注。调研的结果在我们的访谈中也得到印证。
准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最关注核心任务
在有意向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或者采取外包模式的企业中,他们想实现的业务目标有哪些?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排在前五位的目标分别是利用保留的财务职能于更高价值的工作,带来流程效率,对公司迎合未来的财务需求增加灵活性,支持公司扩充/并购,以及提升总体业绩表现。显示企业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期待仍然很高,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外包所能推动的财务组织架构变化和财务转型也有一定的理论认知。
服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项目中最受关注的挑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改变工作流程、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达到约定服务水平/流程效率及达成财务目标这四方面,约6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方面的挑战。在全球调研中,前三位被认为较容易解决的挑战分别为改变工作流程、治理有效性和变革管理。
而在跨文化管理、留存保留的团队人员及语言问题三个领域,只有约4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较好或很好地迎击挑战,这一点与全球调研基本一致。
对于尚未建构但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前五大挑战分别为服务质量、公司文化、变革管理、保留团队的士气及改变工作流程。而对于那些尚未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前五大挑战则分别为缺乏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公司文化、服务质量、流程效率和商业模式不能支持(见图8)。
财务共享团队的组建、人才转型、招聘与发展最受财务管理者的关注
人才管理是成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议题,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选择外包,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组织进行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一改财务人员分散在各个企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基础核算会计业务的局面,让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分工更为明显,对业务的支持也更为有效。
目前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所面临的前五大人力资源挑战分别是:提高员工素质及效率、招聘及保留合资格的管理层员工、职业计划及晋升、变革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对于尚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而言,他们所认为的前五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也比较类似,分别为招聘及保留合格的管理层员工、变革管理、维持保留团队的士气、提高员工素质与效率、职业计划和晋升。
共享服务促进财务转型目标实现
对于已经使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按照重要性排名前五位的财务转型战略目标分别为财务流程改革,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优化成本,计划、预算和预测,以及财务人员能力的发展。对于计划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外包的受调研企业,则为优化成本,财务人员能力的发展,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业绩管理及商业智能,以及计划、预算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