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报告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报告制度范文1
【关键词】优质服务;满意度;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可以这样说:没有安全就谈不上优质。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针对护理工作中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我院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医院成立了在院长领导下的,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责任组长组成的垂直管理模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完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多层次服务,满足患者要求。在全院临床科室公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内容。建立责任护士公示牌。
2 完善后勤保障支持,把时间还给护士
医院成立后勤服务队和护理服务队,负责请领物品、消毒物品及被服的下收、下送工作。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全部实行电子传送,检验标本由助理护士送检,原始报告单各医技科室专人负责统一下送到各科室。催款、上帐等工作由住院处负责;器械科、电工班实行24h值班制,随时随地为临床一线服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把护士真正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基本做到了护士围绕患者转,后勤支持围绕护士转,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3 加大护理设备投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做实患者基础护理,医院先后投资40余万元购置了大量护理设施及物品,方便护士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010年医院投资30余万元筹建和改建了内分泌肿瘤科和儿科病房,将4楼行政办公室及五楼院长办公室全部腾出,实行职能、行政集中办公,方便了患者就医。2011年医院再次投资8万元为儿科输液大厅购置了输液椅、55英寸大屏幕电视和高清播放机,使患儿在治疗时能观看到喜爱的节目,便于患儿接受治疗,得到患儿家属的一致认可。
4 培养护理人才,提高服务能力
4.1 本院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分层次对全院护理人员培训。
4.2 聘请省级专家到我院进行授课讲学。
4.3 聘请器械生产厂家技师讲解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4.4 另外,为了提高我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和专科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我院每年都选派护理管理人员人员到上海、北京、延吉等地进行护理短期培训和参观学习。
4.5 分批次送护士长到省内三级医院进行轮训学习。
4.6 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三级医院进行专科护理技术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护理质量,提升了专科护理品质,从而真正有助于为患者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
5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轻护士书写压力
我院根据专科特点完善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简化护理文书,实行了表格化护理文书及部分护理电子病例,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记录的时间。护士有更多时间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
6 充实护理人力,消除不安全隐患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为了缓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医院加大了护理人力的配置,经考试招聘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使床护比由开展优服前的1∶ 0.34达到现在的1∶ 0.42。
7 落实护理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护理弹性排班,保障患者的治疗、护理及时到位。推行“护士行为规范”,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患者分级,护士分层。以各种形式,落实基础护理的内涵,满足患者所需。做到把基础护理做实,把专科护理做精,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8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院出台了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护理绩效管理体制改革有所突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待遇。护理人员实行同工同酬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量、完成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实行绩效考核,将考评结果与护士薪酬分配、晋升、评优、提升等相挂钩,充分调动了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9 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营造人性化工作氛围
香港医管局行政总裁何兆炜认为:对护士的关怀将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护士对患者的关怀,关爱护士等于关爱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医院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文化建设。聘请拓展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拓展训练,提高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院领导定期下临床一线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学习和生活困难,关心她们的进步,尽最大努力为护士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0 重视专科护理,延伸护理服务
我院重视专科特色建设,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通过开展专科护理,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措施,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患者又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1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护理工作影响力
我院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宣传方案》,定期在院报上发表文章和宣传材料,安排专人负责护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及时向辽源日报、政府网站和卫生局网站投稿,并通过制作门诊电子显示屏、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内部宣传力度和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声势。为深入落实我院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
护理报告制度范文2
[关键词] 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氧疗;高流量经鼻导管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b)-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igh-flow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oxygen therapy for severe hypoxym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1 cas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evere hypoxym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on July 2,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patients refused to use it due to failing to tolerate th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nd then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FNC. Results The arterial blood gas pH increased from 7.236 to 7.361, and PCO2 decreased from 116.5 mmHg to 80 mmHg and the PCO2 was 60.4 mmHg.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ypoxym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 failing to tolerate the NIV, we can consider to apply the HFNC treatment.
[Key words] Hypercapnia; Respiratory failure; Oxygen therapy; High-flow via-nasal tube
无创通气(NIV)被认为是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耐受性差是其最主要的障碍,导致患者过早放弃NIV的治疗,从而增加了插管几率。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HFNC)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氧疗,它是将高流量的空氧混合气体经加温加湿到人体的核心湿度和湿度经鼻导管输送给患者[1]。HFNC在小儿患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2-3],但在成人中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合并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衰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暂无相关的研究内容,2016年7月2日该院收治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后高碳酸血症改善,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黄某某,男,84岁,否认吸烟史,10余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于冬春季天气变化时明显,每年发作时间长达3个月,活动后气促,且逐年加重,自2008年起每年因急性加重至少2次住院,行肺功能等检查, 明确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极重度),慢性Ⅱ型呼吸衰竭,肺心病。平素长期家庭氧疗、吸入“舒利迭50/500 μg”及口服“茶碱缓释片”控制。此次气促加重2 d,痰多,黄白色粘痰,不易咳出,无发热,在家鼻导管吸氧等处理后无改善,于2016年7月2日10:00收入病房。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疲倦,球结膜水肿,口唇无紫绀,呼吸促(RR 28次/min),无三凹征,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痰鸣音,干音不明显。心率98次/min,心音剑突下明显,P2>A2,律不齐,可及早搏,约3次/min,心界不大。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立即查动脉血气,10:55结果回报:pH=7.236,PCO2为116.5 mmHg,PO2 为133.1 mmHg,HCO3-为37.6 mmol/L,SO2为98.1%。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三项、脑钠肽基本正常。胸片提示慢支、肺气肿并双下肺炎症。气促原因考虑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高碳酸血症(重度),呼吸性酸中毒,建议立即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V)治疗,但患者既往多次住院期间均无法耐受无创通气(NIV)治疗,故强烈拒绝使用NIV,随即予“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参数:31°C,40 L/min,FiO2 25%),2 h后筒槎脉血气:pH=7.361,PCO2为80 mmHg,PO2 为34.2 mmHg,HCO3-为44.3 mmol/L,SO2为75%。CO2潴留得到改善,酸中毒纠正,但缺氧较前严重,调整FiO2 至35%。5 h后动脉血气:pH=7.377,PCO2为71.7 mmHg,PO2为 54.2 mmHg,HCO3-为41.2 mmol/L,SO2为89.9%。第2天动脉血气:pH=7.409,PCO2为60.4 mmHg,PO2为52.7 mmHg,HCO3-为37.4 mmol/L,SO2为90.4%。第4天动脉血气:pH=7.344,PCO2为67.9 mmHg,PO2为61.1 mmHg,HCO3-为36.2 mmol/L,SO2 93.9%。最后于2016年7月12日上午气促、精神好转出院。
2 论
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HFNC)在成人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氧性急性呼吸衰竭[4-7],Sztrymf等[5]报道了20例在传统氧疗下氧合持续偏低的患者使用HFNC治疗,结果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从65.5 mmHg(53.5~-83.5 mmHg)提高到114.5 mmHg(72.5~192 mmHg),(P=0.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从39.5 mmHg(32.5~42.5 mmHg)提高到43 mmHg(36~46.5 mmHg),(P=0.005),但没有影响pH值。而该病例中患者使用HFNC后,PaO2从34.2 mmHg提高到61.1 mmHg,在改善氧合方面未达到Sztrymf的研究效果。但PaCO2明显改善,从116.5 mmHg下降到67.9 mmHg,相应的酸中毒得到纠正,pH 从7.236升至7.344,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临床上对于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由于在高氧血症时,呼吸驱动受到抑制,所以临床医生不愿意使用HFNC来治疗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但HFNC有着可调节的温度、流量和氧浓度的特性,结合该病例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认为HFNC治疗呼吸衰竭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①HFNC以高流量输送空氧混合气体,持续冲刷鼻咽部解剖无效腔,减少局部二氧化碳的重复吸入[8];①由于HFNC输送的高流量气体可达到或超过患者主动吸气的流速,从而使吸气阻力下降,分钟通气量增加,减少吸入时呼吸做功;③HFNC可将吸入的空氧混合气体达到人体最佳湿化,即37℃,44 mg/L,100%相对湿度,所以可减轻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以及诱发的气道痉挛的发生;加湿后的粘液稀释,纤毛摆动开始活跃,使得气道粘液更好的排出体外,不仅改善肺通气,同时减少肺不张的形成,改善氧合;④HFNC还可以产生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以此抵消内源性PEEP,提高呼气时气道通畅,减少功能残气量;⑤HFNC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和耐受性,不影响进食和语言交流,依从性较NIV好。
综上所述,在患者无法耐受无创呼吸机通气的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衰竭患者,HFNC无非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可以改善肺通气,有利于排痰,耐受及舒适度好,但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动脉血气结果,根据结果调整其参数。由于例数有限,仍需要后期大量样本来验证HFNC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Ricard JD.The high flow nasal oxyge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Minerva Anestesiol,2012(78):836-841.
[2] Haq I,Gopalakaje S,Fenton AC,et al.The evidence for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devices in infants[J].Paediatr Respir Rev,2014,15(2):124-134.
[3] S Soonsawad,N Tongsawang,P Nuntnarumit,et al.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nal cannula for weaning fro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Neonatol,2016,110(3):204-209.
[4] Messika J,Ben Ahmed K,Gaudry S.Use of 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in subjects with ARDS:1-year observational study[J].Respir Care,2015(60):162-169.
[5] Sztrymf B , Messika J , Mayot T ,et al.Impact of high-fl 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o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 pro- 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J Crit Care,2012,27(3):e9-e13.
[6] Frat J-P , Brugiere B , Ragot S , et al . Sequential application of oxygen therapy via high-flow nasal cannula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 iratory failure: an observational pilot study[J].Respir Care,2015,60(2):170-178.
护理报告制度范文3
【关键词】认知;流程管理;危急值;质量控制
3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04-01
1认知程度
危急值是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边缘的检验结果。临床医师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可能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危急值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检验危急值应用的规范性、制度性而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以此提高患者抢救的时效性,提升医疗水平和患者医疗安全。危急值管理的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章程化的危急值处理操作程序,以及相匹配的监督管理办法。危急值管理的相关部门包括检验科、护理部、临床科室、信息部门等。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了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以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切实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部分,属于ISO15189实验室认可文件的管理范围。在完成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工作流程中,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这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中起中心枢纽的作用,可畅通危急患者的绿色诊疗通道。护理人员对危急值标本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危急值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规定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对各科“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分析总结,持续性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
2评估原有流程,列出目前存在问题
2.1原有应用管理存在问题医院有关部门对“危急值”不够重视;实验室与护理部未建立或完善“危急值”制度;“危机值”报告时间要求不明确、报告记录不全等。原有管理流程责任未明确,血标本放置时间长。医务人员责任问题血标本姓名、床号、住院号不符合,患者进食后,服药后采血。
2.2护士技术问题护士采血技术不过硬,反复穿刺导致组织损伤过多引起溶血;摇匀抗凝剂方法不正确;在输液的血管通路采血,导致假性“危急值”结果.其他真空采血器管内负压大,血液以较大流速冲入管内或抗凝血用力震荡,造成红细胞机械性破坏而溶血。
3流程的落实与管理
3.1设计危急值管理的监控流程护理部与医务科联合组成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以护士长、化验室主任、后勤保障组长为主要成员,针对危急值血标本抽取、送检过程中溶血、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改变、血标本稀释及患者进食后采血等问题,负责设计危急值管理过程中危险因子评估表,制订危急值管理监控流程,对全院检验标本进行监控管理和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明确危急值管理的目标,制订与之配套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逐渐使护理人员不折不扣执行流程并养成工作习惯,确保流程中每个环节落实到位。
3.2临床应用危急值管理流程实施如下。建立责任明确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包括检验室的危急值管理制度,病区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组危急值管理制度,三个制度互相渗透、互相约束。病区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登记本》,眉栏内容:日期、时间、床号、姓名、住院号、项目名称及危急值、报告者的姓名、接电话的签名、被通知的医师的时间、姓名等。当班护理人员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以及其他重要的检验、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危急值”接获登记后必须立即通知相关医师,记录通知时间与医师姓名。
护理报告制度范文4
(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运用鱼骨图管理工具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通过对2014年全年科室主动上报护理部的224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位居前三位的是给药错误、违反操作规程、管路滑脱;主要原因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护士培训不到位、临床带教不严谨;不同护理职称缺陷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结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责任心、强化服务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坚持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从而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鱼骨图;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64-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它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不良事件分级标准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方法》中不良事件分级管理标准,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目前护理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度44个护理单元主动上报护理部的不良事件,查找原因,探讨干预对策,以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44个护理单元主动上报护理部的护理不良事件共224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及构成比,及发生于护理人员职称的分布情况,运用鱼骨图管理工具进行原因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构成比,见表1.
2.2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的职称构成比,见表2.
3 原因分析
3.1 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与构成比进行分析
224件护理不良事件位居前三位的是违反操作规程、给药错误、管路滑脱,其中违反操作规程51件,占22.8%,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如不严格进行“三查八对”,巡视病房不及时,病情观察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得当,生命体征测量不规范与患者病情不符,静脉输注时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等.给药错误处于第二位,共41件,占18.3%,主要是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发生错误,如打错针、发错药、给药时间延迟或提前、漏注射、漏发药、换错液体等.处于第三位的是管路滑脱,共35件,占15.6%,主要原因是病情评估不全面、安全风险评估意识差、沟通不到位、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得当等.
3.2 根据不良事件分级管理标准,0级事件共86件,占总不良事件的38.4%,其中护理堵漏53件,占0级事件的61.6%,在未执行前即被发现制止,本年度上报较多,主要与实施奖励机制有关.I级事件125件,总不良事件的55.8%.Ⅱ级事件13件,占总不良事件的5.8%,如翻身不及时出现皮肤压红、静脉输入刺激性药物出现静脉炎;患者热敷出现烫伤等.
3.3 从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职称上分析
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发生的不良事件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高发人群为低年资护士,共109件,占48.6%.这与年轻护理人员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操作不熟练、缺乏责任感等有关[2];再者,就是沟通能力欠缺,缺乏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缺乏慎独精神,对患者病情不掌握,治疗用药不熟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4 运用鱼骨图分析原因
4 护理不良事件的干预对策
4.1 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做到“慎独”及“三查八对”.力求每位护理人员把制度的落实、规范的执行,做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
4.2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强化安全意识
从表2中可以看出,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工作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护师和护士共发生188件,所占比例为83.9%,因此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对预警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护理部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总结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发生原因,及时修订制度与流程,做好防范.
4.3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业务素质
要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定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如《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制定护士能级培训计划,不但包括“三基三严”知识的培训,还应强化专科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护理安全.
4.4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采取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科室每上报1件,护理部奖励50元,通过激励机制使本年度的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明显增加.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应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5 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护理部及科室成立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护理部及科室质量小组每月对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包括核心制度的落实质量、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的落实、护理操作规范落实情况,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岗位职责、护士能级管理的落实等,查找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5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谨的防范措施,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3].护理管理者应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应该从系统中查找原因,从顶层设计上修订制度与流程,而不应对当事人进行责备与扣惩奖金.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责任心和思想业务素质,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是预防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我院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系统,采取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护理报告制度范文5
在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对我院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护理管理,选取三个病区(普外科、心内科、ICU)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
2护理管理
2.1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护理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包括护理部干事、护士长及感染控制护士三级。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落实工作中,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此护理及护理管理者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加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各科室均有专门的感染控制护士,主要督促及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向上级进行反馈。
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护理工作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密切相关。医院感染控制的实施,需要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当今患者要求提高,护理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尤为必要。各级部门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全体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是医院感染人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部与感染办应该共同协作,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宣教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护理工作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护理行为
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防范。健全相关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督促护理人员落实。以规章制度、操作原则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确保患者安全,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加强监督具体落实到相应的感染控制报告制度,如特殊病菌感染报告制度、发热报告制度等。每月汇报医院感染监控结果,并作为评估科室医疗质量的指标,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2.4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定期对护理人员、病室环境、空气、医用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加强无菌消毒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在日常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循各项操作原则,做好感染及非感染患者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以免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发生医院感染。
3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2012年1月至6月三个病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2011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报告制度范文6
1预防压疮的措施
1.1入院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首要问题:我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入院评估,对于神经内科卧床病人来说,皮肤的评估最为关键,要求各班护士对班内新入院病人一律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一般从病人的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等几方面评估。针对病人压疮的风险因素来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资料表明压疮多在护士未采取预防措施的病人中发生。83%的临床褥疮发生在疾病的早期[1]。
1.2难免压疮病人的预先报告制度:从2008年我院护理部规定,病房护士对高危病人采取预防报告制度,个别高危病人经采取预防措施,仍难免发生压疮应及时报告护理部,说明病人的情况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建立预先报告制度,由原来的发生压疮事后报告改为难免发生压疮的病人预先报告,医院管理考核目标压疮发生率为“0”,但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不发生压疮是不可能的,大小便失禁、无移动能力、活动能力、高热、营养差、皮肤弹性差等病人,即使每时每刻认真护理,也避免不了压疮的发生。因此,要培养护士的预见性,能确认压疮的极高危人群。采取预先报告制度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将压疮发生减少到最低。
1.3加强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制度:神经内科卧床昏迷病人多,压疮风险大,因此,要加强卧床患者的床头交接班制度及翻身记录,目前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很多,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就有不同的方法。根据病人个体差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护理,如:病人采取什么卧位,多长时间翻一次身,皮肤压红的护理,皮肤压疮的护理,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昏迷病人的皮肤护理,夜间睡眠病人的皮肤护理等,因此,要严格评价收集到的证据,质量小组组织学习探讨,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采取对症护理。
1.4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责任心: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多,生活不能自理,在护理方面比较棘手,加上刚刚毕业的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怕脏、怕累、有惰性,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教育,提高责任心也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手段。
1.5合理应用工具也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手段:根据卧床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工具来预防压疮的发生,比如,神经内科昏迷患者2-3h轻轻翻身1次,应用糜米褥子,充气式床垫来缓冲压力,尿失禁患者使用假性尿管、接尿器等避免皮肤的不良刺激,出汗病人给予温水洗浴,扑上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皮肤压红时禁止按摩,按摩压红局部的效果彻底相反,实际上损伤皮肤组织,因此皮肤压红避免继续受压,外涂酒精或红花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护士应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的交流和护理质量的目的[2]。
2效果
2.1通过以上压疮预防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2008-2010年1月,极高危险病人报15例,年龄65~93岁,高危状态持续,其中3例病情加重死亡,其余12例均未发生压疮。
2.2通过对患者入院评估,提高护士的预测能力。在未实施入院评估前,病人压疮时有发生,对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使压疮预防有科学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预防的主动性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