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环境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环境政策范文1
一、国内卷烟市场政策环境变化趋势
1.控烟力度面临压力陡然增大
2012年底,国家8部委联合公布了《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文件中扩大了对烟草制品广告促销的限制范围,其中力度较大的主要有:
第一,将禁止烟草广告媒介和场所的范围扩大到互联网;
第二,广泛禁止烟草以“品牌延伸”、“品牌共享”等其它方式进行烟草促销;
第三,禁止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奖励手段鼓励购买烟草制品。
2.“532”、“461”序列发展变化情况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10年提出了“532”、“461”的品牌发展思路,文件一出台,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纷纷加大了自身品牌的整合与培育力度。两年下来,“532”、“461”的格局基本形成,各企业在确定自身当前地位的同时,对各自的规划目标进行了相应调整。
“532”规划目标方面:根据预测,到2015年,500万箱卷烟将有云烟、双喜・红双喜2个品牌,300万箱卷烟将有黄金叶、红塔山、利群3个品牌,200万箱卷烟将有黄鹤楼、芙蓉王、玉溪、白沙、泰山、七匹狼、娇子、黄山、中华9个品牌。
“461”规划目标方面:根据预测,到2015年,批发销售额1000亿元的卷烟将有中华、双喜・红双喜、云烟、芙蓉王、利群、红塔山6个品牌,600亿元卷烟将有白沙、玉溪、黄鹤楼、黄山、南京5个品牌,400亿元卷烟将有七匹狼、娇子、苏烟、红金龙、黄金叶、泰山6个品牌。
二、国内外卷烟市场新形势
1.国际卷烟市场高度集中于四大烟草巨头
2012年,中国境外共销售卷烟7200万箱,菲莫国际、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四个最大的跨国烟草集团共销售卷烟4934万箱,占中国境外卷烟销量的69%,四大集团旗下的产品中,第一大品牌万宝路全年销售836万箱,同比增长0.5%,在美国境外销售603万箱,同比增长4.2%,第二大品牌云丝顿销售279万箱,同比增长6.7%,波迈销售166万箱,同比增长3%,健牌销售134万箱,同比增长1%,登喜路销售98万箱,同比增长2%,其余好彩、高卢金丝、威狮、JPS等品牌销量在50―60万箱的规模。
2.国内卷烟市场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国内生产资源和营销资源进一步向大品牌集中,卷烟品牌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2012年,全国在销卷烟品牌共有126个,同比减少5个,其中百万箱规模以上卷烟品牌有20个,同比增加3个,20个百万箱以上卷烟共销售3714.3万箱,同比增长20%,销量集中度达到75.4%,同比增加10.2个百分点。
3.国内卷烟初步具备国际水准规模
经过激烈的竞争,国内卷烟市场已产生了一批从规模上初步具备与国际大品牌相抗衡的卷烟品牌。其中红塔山、云烟、利群、白沙等规模接近200万箱至300万箱,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了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忠诚度的消费群体。但要真正与国际大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对抗,还需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盈利性、核心价值、营销理念、营销工具手段等各方面在开放的市场中参与竞争来检验。
4.国内卷烟市场形势预判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情况,国家局下一步关注的重点将放在销量前10的品牌上,如果还需再进一步加大品牌集中力度的话,销量200万箱以上的优势品牌将会是重点培育对象。根据对目前跨国烟草集团本土市场的分析,其核心品牌在本国市场占有率通常在50%~60%,其余40%的市场由众多小品牌争夺,由此可见,国内100万~200万箱的品牌也有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国内外卷烟工业企业的一些先进做法
国内卷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卷烟品牌在扩张到一定阶段后,必将遇上发展的瓶颈,云南的红塔山、江苏的苏烟、湖南的白沙已经出现结构提升困难,销量增长乏力的现象。
面对于此,各工业企业开始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湖南中烟通过消费培育的互动模式在消费者层面开展营销创新;安徽中烟通过品牌文化营销方式拓展品牌发展新思路;河南中烟通过终端深度推广的做法谋求新的发展。
菲莫国际、英美烟草这样的跨国集团则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一方面加大境外的并购行为,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成熟的营销体系进行市场运作,并利用自己强大的市场调研能力,高效的市场反馈机制以及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后台给予强力支撑。
这些企业的做法代表了现阶段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的一些普遍思路,其作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业界同行和国家局的关注,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间。
四、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当前进入“532”、“461”序列的卷烟品牌,依靠改革动力带来的规模增长已接近发展的瓶颈,在国内外控烟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如何在国家局下一轮的品牌调控中,突破冰点,求存发展是各工业企业的当务之急。
第一,合作加工。在确保自身品牌市场地位的前提下,在品牌发展较弱的工业企业中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加工,在自身计划范围之外寻找突破之机。
第二,对标先进。学习行业标杆企业的先进做法,在关注渠道维护工作的同时,将重点向终端和消费者倾斜,加强消费者层面的研究与引导。
第三,完善机制。完善现有的市场运作机制,加强新老产品研发与市场的沟通,建立起快速有效的反馈桥梁,确保通道双向畅通。
第四,加强研究。建立科学的市场研究体系,定期进行品牌诊断,针对不同市场开展较大规模的调研,从消费者认知、试用、再购、忠诚等环节了解消费行为特征,建立品牌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促进品牌进一步发展。
当前环境政策范文2
摘要: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并不缺乏,但却长期不能被有效执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政府的绩效评估体制不科学、环保部门的建设不完善、多元的政策参与主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缺乏。文章将从这些方面分析我国环境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环境政策;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环保部门;政策激励;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执行的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政府信誉和形象。近年来,国家出台大量环境保护法和相关配套措施,但政策执行的效果与政策制定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因此,探析我国环境政策有效执行的障碍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环境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环境立法存在的弊端
1.环境法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我国环境法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粗略,可操作性不强。例如《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限期治理”,但对于何谓“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却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实践中难以把握。
2.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过轻,导致企业守法成本高。
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污染的罚款数额太低,往往与企业造成的污染不成正比。处罚的收费标准规定仅仅略高于治理污染设施的运转费。加之随着物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处罚额度规定并未改变,导致多数企业守法成本过高,出现了企业宁愿缴排污费而不愿开动治污设施的畸形现象。
3.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依然停留在“污染―治理”上。
我国传统的“污染―治理”的环保立法观念远未达到市场经济体制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层面上,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这种立法的指导思想下,环境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立法薄弱,环境法律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制约。
(二)当前的绩效评估系统不科学
从现今我国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来看,这在我国是个还是个新兴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又由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求,导致我国当前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以GDP的增长为导向,忽视环境保护等其它方面的因素。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地方政府为取得政治上的晋升,在现有的绩效评估体系下必然把GDP作为硬指标,环境保护作为软指标,甚至出台地方保护政策阻挠环境执法,与污染企业联合起来应付上级检查。如此以来环境政策便无法有效执行。
(三)环境保护部门的组织机构存在问题,在实际执行中“徒有虚名”。
我国基层环保部门缺位的现象十分严重,三分之一的县无环保局,即使有环保部门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
理论上环境保护部门肩负着环境政策执行和监督的的责任,受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但事实上,基层的环境保护部门的人、财、物均有当地人民政府管辖,没有独立发展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十分严重,依附性强而自主活动的能力较差。
2.权责不统一,事实上的责大于权。
环境保护部门既要对工业企业进行监察,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进行监察,还承担着每年多起污染事故与纠纷调查处理事故的重任,可谓责任重大。但与此相矛盾的是环境保护部门并没有被赋予与责任相当的权力,造成事实上的责大于权。环境保护部门在监督制造污染的企业时,既无权吊销其营业执照,也无权查封和扣押其生产设备、产品,更无权断水、断电。
3.资金、人才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备不到位。
资金方面,不少地方财政由于经费紧张,对排污费的使用往往是只进不出,或进去容易出来难;人员方面,许多环保执行人员并没有较强的环保政策认知和执行能力,加之高等教育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足以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环保部门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亦是如此,许多县级执法机构没有执法车辆和取证设备,监控手段受到限制。
(四)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缺乏多元性
我国环境政策的执行主体单一,缺乏公众参与。发挥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的多元性,扩大环境政策的公众参与可以给排污者施加一定的压力。同时,公民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活动会通过示范和学习效应,影响到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许多发达国家对多元政策主体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但在中国的现状并不乐观。这首先表现在目前我国的环境政策执行主体仍然是政府,与第三部门等主体的合作不够;其次是公众意见得不到合理重视和合理听取;再次,政府与新闻媒体大多成对立立场,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避免曝光而千方百计的阻止媒体获取资料及现场报道。
(五)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
一方面中央政府不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充分执行环境政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能有效激励企业投资环境保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环境政策的执行见效慢而耗费大,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往往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视而忽视环境保护,地方政府着力环境保护缺乏动力;对于企业来说,环境是公共物品,是可以“搭便车”的,并且投资环境治理的设备需要很大的成本,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没有足够的政策激励的条件下是不愿去做的。
二、对有效执行环境政策的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环境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完善环境保护政策
1.制定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法。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环境法律法规。对于其中涉及操作的一些概念、范围、术语作出必要的解释和限制性规定,减小如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的适用范围的弹性,严格界定污染排放标准、把管理和监督制度作为法律明文规定而非配套措施颁布,避免地方政府执行中的政策变通。
2.适当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规定,对环境违法企业一律按照法律规定罚款额度的高限严厉处罚,同时对企业加倍征收排污费;如果企业治污设施不达标或不运行,就执行“按日计罚”的处罚机制。偷排了多少天就罚多少天的钱。不能像环保部门只能对违法企业一段时期内的同一违法行为处罚一次。
3.转变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 。
我国的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不能再以“污染――防治”为主,笔者认为要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转变为“积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单纯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基础上循环经济活动模式。
(二)完善当前的绩效评估机制
1.改革当前以经济GDP为主的政绩评价机制。
引入绿色GDP概念,将一系列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例如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空气和饮用水质量的变化、森林覆盖增长率等,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以便在衡量经济发展的时候能够计算环境和生态成本,反映发展的真实水平。
2.实行环境责任追究制。
将环境政策执行年终考核与执法成果结合并予以公示,将执法区域落实到具体负责人也予以公示,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的绿色境成本从经济增长的数值中扣除。实行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环境保护审计制度。
3.引入绿色绩效评估体制中的公民参与机制。
在政府的环境治理方面,由公民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行动和承诺负责。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最高准则。由公民选择、界定应评估的对象,使绩效评估得到公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
1.增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执法活动的独立性。
改变以块领导模式,形成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以条领导为主,成为直属国家的能独立行使环境监督权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独立依法行使职权。笔者认为环境执法中所需的经费可考虑由中央直接拨款,财权由中央掌握,从而改变其对地方政府的依附,但与此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制保证经费“落到实处”。
2.赋予环境保护部门必要的行政强制手段,加大环境保护部门环境政策的执法力度。
对目前的环保法律、法规加以修改,扩大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权限,增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强制手段,赋予其一定的强制执行权。如查封、扣押、没收,落实对违法排污企业“停产整顿”和出现严重违法行为的地方政府“停批停建项目”权等。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四)建立环境政策执行上的合作网络关系
1.拓宽公民参与途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在扩展公民的环境政策参与方面可考虑构建环境政策执行的听证制度、电视电话会议和电子行政等制度,充分保障公民意愿的表达。细化并公示确定公众范围的规则及确定的公众范围,做出不干涉书面承诺,确保公众意见的真实性;加强环境政策宣传,提高公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及环境政策的认知,并鼓励公民对制造污染的企业予以举报,对政府的环境政策执行情况予以监督。另外,还应充分重视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2.化敌为友,改变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对立状态。
新闻媒体不仅可以帮助监督政府的环境政策执行情况,还可以帮助政府宣传环境政策,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政府应正确看待新闻媒体的角色和作用,化敌为友建立互相配合、有效监督的新型关系。加强对媒体环保宣传的激励,如可考虑对宣传环境政策有力和揭发环境污染企业有功的媒体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另外,还可运用评选十大环保新闻等激励手段,通过给予相应的表彰,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引导媒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五)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政策激励。
首先,对因环境保护作出的牺牲予以补偿,比如如地方政府确实是因坚决执行环境政策而导致财政收入相对较低的,中央政府不应对其施加压力,相反还应对其保护环境过程中的人力、财力等予以补偿鼓励其大力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对较好执行环境政策的地方政府给予公开表彰。
2.地方政府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激励。
首先,利用税收杠杆的调节,对积极投资环境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其次,增加环境保护在企业评优评先中的比重。对环保工作出色、综合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进行奖励;对环保工作较差、没有达到环保既定目标的单位进行严厉惩罚;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在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参考文献:
当前环境政策范文3
从云安工业发展现状和现实环境状况看,当地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两个:
(一)当地地理特点和当前贫困现实是是造成当前环境状况的客观原因
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容量不大是该地区的地理特点,贫困县的经济现状使得当地不可能考虑环境污染与环境承载能力问题,经济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因而不可能较好地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问题,也不可能合理处理眼前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更不可能系统考虑当前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的环境容量相协调的问题。
(二)政策失衡和疏于环境管理是造当前环境状况的主要原因
农业方面,片面追求粮食产量,造成盲目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方面,为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增长,一级政府在行使管理权限时,多局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在制定地方性政策上,围绕经济这一中心,对重点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出台“优惠政策”。由于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估计过高,照顾面过宽,持续时间过长,配套措施和环境管理又跟不上,导致这些企业利用优惠政策手段来逃避环境保护责任,直接造成环境的人为破坏。反复的政策失衡和疏于环境管理助长了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错误倾向,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使环境保护步入困境。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减少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有效途径
必须设立适合于云安工业建设的规划布局,科学设置工业园。工业发展需要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源、可靠的电力和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几个基本的条件,长期的经验教训表明,“遍地开花”愿望良好,其实不行。因此,今后应当进一步明确,不再在工业园之外的地方新办占用主要环境容量指标的工业项目。作出这样的选择,不是限制工业发展,而是尊重工业发展规律,把有限的资源用足用好。一是抓好重点污染行业定点规划建设工作。做好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冶炼、造纸(化学制浆除外)、发酵等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建立工业集中园区,抓好粤西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工业园、石材工业园的建设,防止污染无序扩散,有利于“三废”集中处理和污染物综合利用。二是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力度,遏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十五小”项目的建设。三是拒绝珠三角地区一些重污染项目的转移。
(二)发展循环经济
解决云安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云安县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架构是:一是在企业层面,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二是在区域层面,建立完善循环链项目,在抓好粤西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工业园、石材工业园的建设的同时,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区域互补和区域间的中循环;三是在社会层面,优化产业结构,推行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变消费观念,推动绿色消费,按照生态学规律,抓好沼气村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创建生态城市和绿色社区,实现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三)强化环境管理
当前环境政策范文4
关键词:经济形势;房地产销售;新策略
一、 前言
当年经济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对房地产的增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虽然当前在整体经济和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虽然房地产有了起色,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走出寒冬,这里面除了前文提出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房地产本身的营销和市场都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使当前的房地产的问题,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要采用一些积极的改变策略,去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外界市场环境上,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率下降,房地产投资收紧。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过短暂的的经济刺激以后,经济现在又重新步入到下行的轨道,经济增长的下行,势必会对居民的购买力造成比较大影响,使人们加大对房地产价格的敏感度,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行业的整体不景气,房地产的投资热情度也有所降低,客观上降低了房地产发展的速度。
第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但是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家为了让房地产企业以价换量,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政策采取了较大的限制措施,所以现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现金流不如以前充足,从银行贷款的渠道受到较大的限制,即使是能待到款,也是以较高的利率,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从长远来看,国家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没有放开对房地产市场的贷款控制。
第三,政府政策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存在着房地产企业政策博弈,但是中央政府已经强制各地政府制定了大量的限购政策,比如个人购房贷款的利率限制,贷款额度的限制以及关于购买数量的限制,已经把一些投资性的购房者阻拦到房地产市场之外,而且政府一再强调不会放松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的放松调控,而且在长远来看,对针对房地产市场征收房产税,这一税收政策的实施,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
第四,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我国房价的居高不下,很多消费者已经不能够负担起房屋价格,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除了一些进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初次购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喜欢户型小而且设计精致的产品,甚至消费者会放弃购买,消费观念较以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外部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引起了产业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土地提供上,地方政府实行了土地挂牌制度,增大了土地的产品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成本。第二,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不理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房地产市场中政府着手建设保障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市场化中的房地产市场。第四,市场中刚性需求比例大幅度上升,以前的投资性需求降低。
二、 当前房地产的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上述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销售策略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之上,没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当前房地产的销售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房地产营销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前期我国房地产行业十分火爆,在加上进入门槛较低,企业招聘了大量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在招聘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看重学历和其他营销的基本要求,只要形象气质,在加上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的基本素质上良莠不齐,客观上给销售造成了不利影响,客观上也限制了营销的创新。
第二,房地产出现过度营销。房地产市场的热销,造成了新楼盘开发层出不穷,为了尽快实现资金的周转而取得巨大的利润,房地产企业就扩大了销售的手段和规模,销售手段五花八门,广告铺天盖地。现在房地产市场处在低谷时期,房地产企业更是穷奇所尽,采用各种销售方法,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的销售方式,使销售的市场上处于一定的混乱。
第三,销售手段功利性强,导致营销手段贫乏,阻断市场营销竞争力。很多房地产企业缺乏楼盘设计方面的研究,不重视与购房者的人文交流,忽视对于现代人文化需求的深层次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一些没有实质文化内涵的广告来招揽消费者。在加上一些楼盘市场境遇差的情况下,使用一些重复性质的销售手段,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在营销的手段上也比较单一,没有创新性,结合到具体的楼盘营销中来寻找一些差异化的销售手段,也没有研究最新的销售方式方法。
当前环境政策范文5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企业集团理财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从内容上来分,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一些具体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汇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还涉及国际经济环境。
一、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呈上升趋势,这就需要企业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相应地,企业财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来满足企业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企业很有可能处于紧缩状态之中。由于市场需求减少,可能会给一些企业造成人量产品积压,企业资金流通不畅,形成资金短缺,而对某些企业来讲,由于无法找到可行的投资项日,会造成手中资金闲置,因此在紧缩时期,有时资金紧张,有时资金闲置。企业集团由于涉及的行业多,经营品种多,经营风险被不同程度地分散了,经济周期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相对较少。然而当前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企业集团走专业化道路成为一种趋势,这弱化了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另外,由于我国人部分企业集团形成的基础不是市场,更多的是政府行政干预,因此集团内部理财权不能合理设置,无法适应经济周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市场萧条并不完全是供给过剩,过剩之中有短缺。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短缺、难以为继,急需资金;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致使资金不能被合理、有效地使用。企业集团当前的任务应是及时调整投资结构,从短缺中寻找可行的投资方案,凭借集团优势从内、外部筹集资金,以满足投资需要。
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企业理财水平。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企业理财水平也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企业理财水平则低。这是因为,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复杂,财务活动内容越丰富,对企业理财要求也就更高。企业理财随经济发展逐渐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由不完善趋向完善。在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其内部管理己很完善,理财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水平自然较高。我国当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活动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其理财活动相应比较简单,再加上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还很落后,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理财的发展。企业集团在我国产生于80年代初,至今只有三十年的发展史,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因此理财水平很有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很多政策变化较快,给企业集团理财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理财功能的充分发展。鉴于这些因素,我国企业集团理财人员应向国外大刑企业集团学习先进的理财方式,井将其引入到我国企业集团中来,提高理财水平,充分发挥理财用。
三、经济体制
不同经济体制形成不同的企业理财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一切经营行为听从政策的指令,而不是很据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来决定,因此行理财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因此理肘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理财人员缺乏理财意识,使企业集团理财活动非常被动,常常受制于环境,而不能土动地去适应环境,这对企业集团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势在于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而这需要合理的投资组合才能发抨出来,从而要求企业集团必须事先做好科学、长远的理财规划以使资金投入到有效的方案中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尤其是对企业理财行为影响较人的金融业的改革,使企业面临一个全新的理财环境。企业集团由于资金雄厚,实力较强,大部分又实行股份制经营,因此融资渠道广,融资能力强,这些优势都应充分发挥出来,以解决目前资金短缺问题。
四、具体经济因素
一些具体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理财行为。国家财税政策对企业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有着重要影响,当国家财政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企业就应控制投资规模,增收节支,约束自我积累。当前国家对企业土要实行“抓人放小”政策,因此一些财税政策倾向于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发展和壮人自己。此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以及一些地区优惠政策都会对企业集团理财产生重人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
当前环境政策范文6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实践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下文将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相关加密处理技术措施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技术的改革,更好的促进工作向前发展。
1.1加强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
首先应当加强针对电子档案的专项的同步式管理,加强管理手段和相关政策制定的健全程度。在实践的档案和相关技术文件收集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档案的存储和管理,对于一些原件,也应当进行妥善的保管,虽然电子档案的相关技术当前发展相当先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环境并不是非常的安全,所以如果出现有电子档案受到破坏的情况,则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还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步管理控制,同步的建设相关措施,严格的进行项目的审核与研究,同时还应当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之中增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技术的支持,依靠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行,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之上降低网络环境不安全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技术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所以,还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相关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应当结合传统工作的经验,认真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意识和思想观念,最鲶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不断的加强对原始数据信息的积累,实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和相关项目的完善。对于相关技术文件,还应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补充,常见的诸如工作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等,在存储的过程之中应当严格的遵循方便后期修改的基本原则,而对于一些合同性的文件,则应当保证其存储格式的科学性,保证后期查阅资料的方便与快捷,这一点是当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2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
除了上述分析到的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之外,在实践之中还应当充分的结合现有的资源情况制定出健全并且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控制制度,以保证工作的开展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有章可循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环境的完善需要实现制度和法规的健全,所以还应当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控制系统,对其中的各个子系统以及资源等进行全面的完善,同时还应当保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可以充分的符合当前网络环境的基本状况,保证工作幵展的健全程度和制度制定的完善程度,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网络技术环境。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完善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以及相关投资方面的建设,在当前的环境之下,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所以应当加强其中相关条例的制定。在实践的工作幵展过程之中不仅应当结合当前工作的基本趋势,提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的防范措施,同时还应当对今后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的政策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实践工作的改革。而在信息技术的安全层面之中也应当保证政策制度的制定者可以结合安全管理的现状,制定出可行的措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建设出安全的、和谐的、可靠的、稳定的网络技术环境。
1.3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加强保密工作是真正意义上促进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准持续改进的关键点。在实践的网络工作过程之中不少档案是可以进行浏览的,常见的诸如个人简历以及人事档案等等,但针对公司项目档案或保密档案等应当充分的结合我国保密法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加密,因此应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进行专项的技术管理,同时还应当设置工作的标准化方案,以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的保密性。此外针对档案的保密程度也应当进行严格的而划分,一些较为贵重的档案资料应当避免进入到网络之内,最后,结合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保密程度不同,还可以釆取不同的安全标准化协议,以达到最佳的控制和管理的效果。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