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施工计划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施工计划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施工管理计划企业
施工企业实行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施工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施工企业为有序、高效地组织施工生产,实施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手段,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计划管理的任务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出发,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有关具体要求,结合施工企业具体条件,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工程管理经验,经过科学的预测,反复进行综合平衡,采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措施,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财力、物力的潜力,制订和各种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组织有节奏的、均衡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依据实际的反馈信息,进行即时的调整和控制,以保证施工企业高速、优质、低耗的完成施工任务,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施工计划的编制
施工计划的编制要遵循下列要求:
1、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要掌握有关工程的施工合同,规定、施工组织设计及其技术资料、工程性质规模、工期要求。了解施工条件和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情况。
2、均衡、科学地安排计划。综合平衡是计划管理的核心,也是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搞好施工任务与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之间的平衡,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
3、积极可行,留有余地。所谓积极,就是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运用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使计划指标具有先进性。所谓可行,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计划的可行性,使计划留有充分余地,防止指标过高而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
4、计划指标要明确具体,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年度计划要保证合同工期的要求;季度计划要保证年度计划的完成;月份计划要保证季度计划的完成;避免各类计划之间的脱节。
5、突出重点。一般工程应受重点工程的制约;附属工程应受主体工程的制约;单位工程计划应受项目总进度计划的制约。
二、施工计划的实施
施工计划的实施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施工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为了保证施工计划的实施,保证各进度目标的实现,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计划交底,全面实施计划。要使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使管理层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将计划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2.签订承包合同或下达施工任务书。施工任务书是向班组下达任务实行责任承包、全面管理和原始记录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指令任务的完成。施工队和作业班组之间分别签订承包合同,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合同工期、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限和利益。
3.调度工作是施工计划顺利进行实施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掌握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采取措施,排除各种矛盾,加强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施工计划和实现计划目标。
4.施工计划一旦批准,就成为施工单位必须履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文件之一,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若要修改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为施工企业内部施工生产活动的依据,应该紧紧围绕计划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已定施工计划,保证各种计划前后上下相互衔接,形成连贯性,始终保持计划管理的权威性。
三、施工的计划的检查
在施工计划的实施进程中,为了进行进度控制,应经常地、定期地跟踪检查施工计划的实际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跟踪检查施工计划实际进度。这是项目施工计划控制的关键措施,检查和收集资料的方式一般采用进度报表方式或定期召开进度工作汇报会。为保证汇报资料的准确性,计划工作人员要经常到现场察看和掌握施工计划的实际进度,做到心中有数。
2.整理统计检查数据。对检查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与计划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资料。一般可以按实物工程量、工作量和劳动消耗量以及累计百分比整理和统计实际检查的数据,以便与相应的计划完成量相对比。
3.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拖后、超前还是与计划进度一致。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即出现进度偏差时,计划人员必须认真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进度调整措施,以确保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施工计划的调整
施工计划管理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管理;PDCA循环法
1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具有交叉作业、工序繁复等特点,管理难度加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将施工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提升项目质量,因此,对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详细探究至关重要。
2PDCA循环法概述
PDCA管理体系循环控制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四个部分所组成的:①计划与建立(P);②实施与行动(D);③检查与评价(C);④优化与改进(A)。PDCA管理体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周而复始。PDCA并非运行一次便结束,它具有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特征。每轮检查都会有新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会进入下一循环中得到解决。所以,这种控制模式是由多个PDCA首尾衔接进行的。②大环带小环。PDCA对“大循环中设中循环、中循环中设小循环”的方式予以采用,生成的循环体系可以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而且各单项循环均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与总结四项工作。③循环上升。该循环控制模式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工作的循环开展能够提升团队的能力与水平,通过对各个循环进行总结,可以扬长避短,制定改进策略,以实施于下一轮的循环工作中。
3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意义
PDCA循环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循环往复开展项目检查以及管理工作的方式,保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解决,最终实现对项目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结合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划分,也就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PDCA循环管理加以应用,能够对传统管理工作所具有的不足进行完善,对项目潜在的风险加以规避,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4PDCA循环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计划管理中的应用
4.1施工计划的编制阶段(Plan)
PDCA项目管理全过程中,P是第一个阶段,意为计划。制定计划工作内容主要包含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目标、拟定项目活动计划、拟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等多种形式。首先,在拟定项目施工质量计划时,工作人员要按照项目目标任务以及项目责任范围。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组织要构建相对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度,其主要内容包含施工物资配置、施工记录质量检查以及检验试验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环节的要求来给出相应的规定,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对项目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管理,针对项目分包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条款以及项目管理建设活动内容来落实。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做到爱岗敬业,同时还要完善考勤制度。除此之外,项目分包负责人还要针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上报。通过专项协调会议等方式来协调部门间关系、明确不同部门职责,让不同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加清晰。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已经入场的分包单位中,签订总分包工作协议。
4.2施工计划的执行和控制阶段(Do)
实施阶段作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高效完成最关键的部分,其主要内容为根据计划阶段制定的方案,高效开展相关作业。①应根据投标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查,最大限度保证施工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与项目要求相符,另外还应通过考勤的方式保证项目管理者能始终按照项目要求在施工现场开展管理工作,提高施工效率;②项目负责人应当和相应的分包单位签订协议,并通过对分包单位加以管理的方式,保证分包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a.在对执行项目计划前,需对计划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科学性;b.保证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行业及项目要求相符;c.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活动,使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③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各分包单位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且构建起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项目负责人能够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
4.3施工计划的检查和分析阶段(Check)
PDCA中第三个管理阶段为:Check核查时期。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定的目标,围绕特定目标来编制计划与方案,并围绕方案来执行任务,实际的任务执行过程中必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就要加大对问题的重视力度,积极发现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同时,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进行与发展,难免存在多种意外的情况和问题,工程动态建设中可能出现多种新的问题,以及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会发现初始的计划与方案中存在不足,需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来修改与完善,只有不断地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际的核查项目应该涵盖:工程项目进度、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控等,具体的核查阶段一方面要确保所核查的内容符合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另一方面也应该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进度与进展,以及一些新的问题、新的进展等来深入核查,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4.4施工计划的调整和反馈阶段(Action)
处理阶段虽然是PDCA循环管理的完结阶段,但同时它也作为下一个工作循环的开端而存在。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这一阶段工作的内容引起充分重视,也就是说没有针对项目施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那么他们很难实现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的目标,甚至还会由于施工人员无法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加以掌握,而导致他们在对其他项目进行施工时,出现相似问题的情况发生,因此,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开展处理工作时,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对项目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并且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工作经验,对存在偏差的施工工序进行及时的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应方案;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应当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落实,通过对质量验收工作的高效开展,保证各分包单位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最高效的执行。
5结语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而且还能够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在PDCA循环管理的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检验以及处理等各个阶段,加强工程管理和监督,提升工程收益,推动建筑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捷,金怡.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进度控制[J].建筑技术,2013,44(7):646~648.
[2]潘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影响因素的ISM建模与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79~83.
施工计划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设工程进度计划 控制管理 进度计划调整
一、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 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在选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同施工顺序及组织施工的原则,用横道图和网络图对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施工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主要作用有:(1)保证在工期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任务。(2)确定各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持续时间及相互衔接,合理配合关系。(3)为编制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提供依据。(4)是编制季、月、旬生产作业计划的基础。
2.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1)经过审批的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图以及其他技术资料。(2)施工组织设计对本单位工程的有关规定。(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4)劳动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5)工期要求及开竣工日期。(6)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等资源及成品、半成品的供应情况,分包单位情况等。(7)其他有关要求和资料。
我认为施工计划的编制依据不仅仅是以上几条,应该更准确的说是以下5条:一是本项目的承包合同、合同中工期的规定是确定计划值中工期的基本依据,合同规定的开竣工日期必须通过进度计划来落实。二是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明确了施工部署与施工组织的方法,体现了项目的施工特点,所以它是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目标计划的基础。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企业计划的组成部分,所以既得服从企业经营方针的指导又要满足企业计划综合平衡的要求。四是项目设计进度计划。施工离不了图纸资料,只有让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相衔接,才能根据每部分的图纸资料、交付日期来安排相应部位的施工时间。五是项目内部材料设备供应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要与有关材料和设备及周转材料的供应计划相协调。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有关现场施工条件的材料,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资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条件,辅助生产能力等,最后在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之前,对已经建成的同类或相似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列出所出现的约束条件,明确影响工期的因素,为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
工程施工进度是针对建筑施工阶段、按照工作内容、施工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项目总工期目标及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原则编制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在其付诸实施工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至建设工程竣工验收。
在工程开工之后,应该对整个工程进行专业分析,监理工程分项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旬进度进行监控。图表最好采用直观反映工程进度的形式,这样在出现差距时才能及时发现并向承包人发出进度缓慢信号,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如果承包人实际的施工进度确实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竣工日期,则要求承包人尽快的调整进度计划,另外承包人要每月按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和现金流动计划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报表,它由两项资料组成:一是工程现金流动计划图,二是工程实施计划条形图。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报业主,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我认为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管理团队和组织机构。只有拥有了成功的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管理目标及一流的企业文化,再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才能组织发展成功的项目。(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许多建设者参与的共同体,这就需要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推诿扯皮。(3)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4)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进度检查、评审。(5)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6)工程前期手续的办理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
三、进度控制的调整
在项目执行中,由于人、材、机的变化以及不可抗力的天气或业主主观因素的改变等,都将会对计划的实施带来障碍。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具体方法如下:(1)关键线路调整,当关键线路上的某项的工程无法按规定完成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调整计划或制定新的计划。但由于这种调整非常困难,往往承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在非关键线路上,看非关键线路上是否有提前量,但是并不能把这种提前量赋予关键线路上,二是只能把非关键线路上的人员、机械调整到关键线路上,以改变关键线路上的时间。即使非关键线路上有提前量,当人员机械不符合现场情况时,承包人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满足计划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承包人主观上想延长时间,也往往由于施工工序的衔接、工艺流程、工序安排顺序、工作场地及作业面大小等问题,也使其无法达成愿望,从而给计划的实施带来问题,所以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关键线路上的工程有无受影响,并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个别情况除要求承包人执行周报、月报外,必要时与承包人开碰头会,以便解决计划受阻的有关问题。(2)非关键线路的调整。当在非关键线路上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别时,需局部调整计划,也可延长一定的时间,但不能影响到关键线路,更不能拖延竣工日期。
工程进度涉及到业主和承包人的重大利益,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管理及调整,一般都把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间的平衡作为控制进度和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高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延误原因分析。科技资讯,2006,(23).
[2]刘睿、张宇清、赵振宇,建设项目中的工期延误影响因素研究。建筑经济,2007,(S1).
[3]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山西建筑,2007,(33).
[4]郝金霞、李剑,论施工项目管理和施工进度的控制。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01).
施工计划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设工程进度计划;控制管理;进度计划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单位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它从施工单位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准备开始,直到工程竣工投产交付使用为止。所谓的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是指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查。
1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1 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在选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施工过程的合同施工顺序及组织施工的原则,用横道图和网络图对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施工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主要作用有:(1)保证在工期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任务。(2)确定各个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持续时间及相互衔接,合理配合关系。(3)为编制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提供依据。(4)是编制季、月、旬生产作业计划的基础。
1.2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1)经过审批的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图以及其他技术资料。(2)施工组织设计对本单位工程的有关规定。(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4)劳动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5)工期要求及开竣工日期。(6)施工条件、劳动力、材料等资源及成品、半成品的供应情况,分包单位情况等。(7)其他有关要求和资料。
我认为施工计划的编制依据不仅仅是以上几条,应该更准确的说是以下5条:一是本项目的承包合同、合同中工期的规定是确定计划值中工期的基本依据,合同规定的开竣工日期必须通过进度计划来落实。二是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明确了施工部署与施工组织的方法,体现了项目的施工特点,所以它是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目标计划的基础。三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企业计划的组成部分,所以既得服从企业经营方针的指导又要满足企业计划综合平衡的要求。四是项目设计进度计划。施工离不了图纸资料,只有让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相衔接,才能根据每部分的图纸资料、交付日期来安排相应部位的施工时间。五是项目内部材料设备供应计划。施工进度计划要与有关材料和设备及周转材料的供应计划相协调。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有关现场施工条件的材料,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资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条件,辅助生产能力等,最后在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之前,对已经建成的同类或相似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列出所出现的约束条件,明确影响工期的因素,为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
工程施工进度是针对建筑施工阶段、按照工作内容、施工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工程总进度计划、项目总工期目标及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原则编制好的施工进度计划,在其付诸实施工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至建设工程竣工验收。
在工程开工之后,应该对整个工程进行专业分析,监理工程分项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分项施工的月、旬进度进行监控。图表最好采用直观反映工程进度的形式,这样在出现差距时才能及时发现并向承包人发出进度缓慢信号,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如果承包人实际的施工进度确实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竣工日期,则要求承包人尽快的调整进度计划,另外承包人要每月按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和现金流动计划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报表,它由两项资料组成:一是工程现金流动计划图,二是工程实施计划条形图。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报业主,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我认为要搞好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管理团队和组织机构。只有拥有了成功的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管理目标及一流的企业文化,再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才能组织发展成功的项目。(2)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许多建设者参与的共同体,这就需要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推诿扯皮。(3)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4)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进度检查、评审。(5)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6)工程前期手续的办理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
3 进度控制的调整
在项目执行中,由于人、材、机的变化以及不可抗力的天气或业主主观因素的改变等,都将会对计划的实施带来障碍。这就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具体方法如下:(1)关键线路调整,当关键线路上的某项的工程无法按规定完成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调整计划或制定新的计划。但由于这种调整非常困难,往往承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在非关键线路上,看非关键线路上是否有提前量,但是并不能把这种提前量赋予关键线路上,二是只能把非关键线路上的人员、机械调整到关键线路上,以改变关键线路上的时间。即使非关键线路上有提前量,当人员机械不符合现场情况时,承包人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满足计划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是承包人主观上想延长时间,也往往由于施工工序的衔接、工艺流程、工序安排顺序、工作场地及作业面大小等问题,也使其无法达成愿望,从而给计划的实施带来问题,所以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关键线路上的工程有无受影响,并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个别情况除要求承包人执行周报、月报外,必要时与承包人开碰头会,以便解决计划受阻的有关问题。(2)非关键线路的调整。当在非关键线路上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别时,需局部调整计划,也可延长一定的时间,但不能影响到关键线路,更不能拖延竣工日期。
工程进度涉及到业主和承包人的重大利益,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管理及调整,一般都把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间的平衡作为控制进度和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高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度延误原因分析。科技资讯,2006,(23).
[2]朱保建、陈书利,施工项目进度控制。山西建筑,2007,(33).
施工计划管理范文5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施工计划管理范文6
的是:论述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现代园林学的新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对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比较的认同。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还可以美化城市容貌。现代的园林学主要包括城市园林绿化、传统园林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部分。城市园林绿化调查居民对园林绿地的需求,研究改善和净化环境的数据,评估和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的效益,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
2 城市园林绿化
2.1 城市园林绿化概念
城市绿化以生态效益为主,兼有美化功能。相对于城市园林,其形式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美学价值比较一般,管理比较粗放,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和生态基础。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其意思与城市园林的内涵相同。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
2.2 城市园林绿化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主要作用有:①保护环境资源。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②综合功能。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如地震)产生的城市安全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③提高生物多样性。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④促进城市文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2.3 园林与绿化
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等,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功能。园林是各种公园、绿地概念的总称。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是对其各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含义;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在审美价值和功能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园林可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
3 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3.1实施对象大部分是具有生命的活体 通过各种色彩植物、花卉、树木草皮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3.2种植与管理相结合。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的长势,这就需要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
3.3成本控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其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难以准确把握;其栽植劳动定额,国家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各地的计算法也不是很一致。
3.4讲究艺术性。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对园林艺术美进行特殊的处理,以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给人美的感受。
4 园林绿化施工程序
4.1 遵循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规则,合理的安排施工程序
园林绿化施工与普通的建筑施工在工序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都是先由全场工程施工转为单位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与建筑工程一样,应首先进行全场性的工作,如测量场地、完成平整工作,然后再将单位工程划分为园林小品工程、铺装和绿化工程、喷灌工程、灯光照明以及电气安装工程。
4.2 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方法,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
在园林绿化中,采用流水施工方法以及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促进园林工程的计划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且能够带来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下面是以栽植工程为例,介绍流水施工方法的具体程序。首先要确定园林绿化施工的起点流向,并对施工的6 大过程进行分解。然后再确定施工工序,划分施工段,计算每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累加数列,然后再确定相邻的2个专业工作班组间的流水步骤,计算好计划工期并制作流水施工进度表。
4.3 合理的安排高温或冬雨时节的施工项目,使全年生产保持连续性和均衡性
植物季相以及气候季节的变化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影响极大,因此,在编制施工部署和方案时,必须考虑季节变化因素,合理安排。土方工程要尽量避开雨季,防止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进而影响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
4.4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往往涉及到一些技术要求高的环节,或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工程项目,这时应立即采取QC 课题组来进行科技攻关,再将成果转变成技术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 各施工因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在编制施工计划时,要充分平衡各个施工项目的进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对施工机械和各种施工材料进行合理调拨,各工序的时间做到合理安排,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中,以工程质量为本,如果质量与工期二者发生矛盾,则要把质量摆在第一位。工程质量检查,是工程交付的最后把关环节。就如同产品出厂前的最后检验。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为了顺利施工,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跟踪检查每一道工序实施,将具体技术措施落实,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每一关的检验,是最后总体检验的前提和基础。建筑施工过程的每一道检验工序,都必须严格抓好,这样,最后的交付检验,才能够更加顺利。必须把工程质量安全纳入日程,不允许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领导必须抓好这项工作。
(2)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发放施工图纸后,专业技术人员会熟悉了解,提出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时予以解决。施工的关键环节是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指,向有关施工人员交代清楚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工序搭接、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和执行。技术交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施工组织人员和施工直接参与人员,必须能够全面掌握施工的理念,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技术要点。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忽略技术交底的环节,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今,在施工企业,技术交底已形成制度,技术交底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3)工程中计量管理保证措施要保证工程质量,计量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计量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设备检测方面的工作,指定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按计量管理文件的要求进行全面管理。还要按要求绘制计量网络图,使计量工作符合国家要求,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6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它产生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体生理健康;景观效益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游憩效益则改善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以优良园林植物的选择、培育、栽培及养护为基础,从群落构建、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等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使园林绿地能真正发挥改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还要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生态结构、植物生境、养护管理目标及绿化关键技术等。同时,我们应普及绿化科学思想,树立生态园林意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积极营造健康、自然、优美和舒适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 孟昭伟.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J].农技服务,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