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提升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提升计划范文1
关键词: 政治高考 规范化答题 答题技巧
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规范化答题问题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矛盾也显现了。规范化答题问题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一些做法:
一、政治试卷答题不规范的具体表现
一是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解答。
二是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不讲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而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在讲电也是商品时,说成电也是要用钱买的;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等。
三是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将人民民主写成公民民主;将矛盾的斗争性说成矛盾的战斗性;将经济效益提高说成利润提高,等等。
四是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答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答不出或答不完要点。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一些学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发展”,总担心答不全,画蛇添足,有用无用地写了一大片,让教师找答案、找结果。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
二、学生在政治试题中答题不规范的原因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但也是表面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答非所问不仅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对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要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在政治试卷中对学生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一是要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语,如关于经济活动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体、政体、共和制、民利,依法治国等。
二是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不能写成人民,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三是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善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对该题的辨析,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学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运用所学的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就很少失分,反之较多失分。
四、培养学生在政治试卷中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一是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案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等。
三是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掌握一切隐含的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第一,明辨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分析题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三,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经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方法解答。二要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展现自己的能力。
高考提升计划范文2
关键词:美术;兴趣;示范;提高
随着我国高考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美术高考也一年比一年火热。为了圆众多学子的寻艺之梦,我校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入到艺考行列中去。我作为一名参与十年美术高考教学工作的老师,面对大多数毫无绘画基础的学生,如何在短期内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获得美术素养,让他们最终能考上梦寐以求的美术院校,下面浅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充分释放出艺术的灵性
毋庸质疑,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并且天赋、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每届美术高考培训班开班时,我首先通过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绘画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学生是指少部分学生本身真正喜欢美术,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天赋不错,有很强的求知欲望,目标明确。对这类学生我非常放心,是重点培养对象,虽然他们所占艺考生的比例很少,但我会不遗余力地给予他们帮助、指导。在每节美术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精讲理论知识,因为理论知识是绘画入门的向导,精讲则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这样就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绘画训练中,我对他们的指导,重在绘画技法的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教会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应考技巧。对他们的习作,我侧重引导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学会纠错,学生通过临摹、写生到默画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全方位地反复训练,这类学生进步是相当快的,而且很有成就感,加上经常把他们作为榜样来鼓励其他同学,他们的干劲会更足,进步会更快。当然,我也经常提醒他们绘画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脑力劳动,只要学生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大胆地去实践,不怕失败,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第二类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想通过走艺考之路达到上大学的目的。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对美术没有多大的兴趣,又没有绘画基础,且所占艺考班的人数较多。我对这部分的学生颇费心思:首先要求他们坚定自信心,不要轻易放弃进取心,不要有“不能画”和“不会画”的思想,教育他们要敢为人先,重在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渐入佳境,找到感觉,并大胆地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时,要从拿笔用笔教起,教他们如何去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结构、比例和透视规律乃至构图要求。例如,在进行人物速写的训练中,先要求学生掌握人物的结构、比例、动态、重心所在等知识,懂得“立七坐五蹲三半”(即成年人站立为七个头高,坐姿为五个头高,蹲姿则为三个半头高)的绘画法则。教给学生“一竖两横三体积四肢”(一竖指人体的上半身高度;两横指人的肩部和臀部的宽度;三体积指人的头部、胸部、臀部的体积;四肢指人的手足)准确抓形的简易记忆法。在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轮流当模特,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至少完成一幅速写作业,我定时给予点评面批。由于这类学生的思想反复变化很大,我对他们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要多跟他们交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特别是当他们画得很不顺手的时候,随时给学生进行现场示范指导,并对学生的习作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学画的自信心。在我的悉心指导下,这类学生逐步喜欢上美术这门课,并能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这为他们今后在绘画中提升造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键在兴趣,成败在细节,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
在实施美术高考培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美术有没有天赋,有没有基础,其实对培养他们没有多大的影响。只要他们是健康的自然人,我看他们学美术准能行,关键是他们对美术是否感兴趣和心态是否健康,意志是否坚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我常利用指导学生的机会,多同他们沟通,除了传授必要的技能技法外,还经常利用一些名人、名家的励志小故事来激励学生勤奋绘画,从而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当我发现有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画室勤奋练画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同学以他为榜样。可见,这样的学生已进入到了自觉的学习状态,对绘画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提醒学生绘画时必须充满激情,要多思考问题,善于观察别人的范画,勤于动手临摹和写生,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绘画,作画时要胆大心细。胆大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在绘画过程中极为有用;心细能使作品更有层次感,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刻画事物更细腻深入。学生要想画出一幅好画,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绘画训练中发现学生有不想继续画的状态,我就因势利导,不强迫他们作画,我会站在其立场上帮其找出失误的原因,并给出指导意见供学生参考。如果在短时间内学生们找不到感觉,我会建议学生暂时放下画笔,或翻阅范画、或观看别的同学作画、或听听音乐放松、或观赏室外的自然风光寻找灵感。通常情况下不超过10分钟,学生都会自觉地拿起画笔重新认真地绘画。相反,如果学生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此时此刻,老师最好不去打扰他,哪怕他画得不怎么好,老师应在远距离地关注他。当发现学生绘画出现疲劳时,我才去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如当面指出问题、或引导他们改画。如果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具体指导,他们会很在意,甚至认为你对他有偏见,于是产生不良的情绪,绘画自然就会受到干扰,直接影响到学生绘画的进步。可见“细节决定成败”,只要老师调控好学生的情绪,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坚持示范教学,教师敢于在绘画教学中“下水作画”
高考提升计划范文3
复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84-02
中考总复习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复习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能让学生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记忆不仅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化学中考总复习效果的“仙丹妙药”。
一、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是增强记忆的基础
1.身心健康是增强记忆力的前提条件
在紧张的中考总复习阶段,学生每天都需要记住很多知识。我们知道,琴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断裂,同样,学生如果长期处在高强度的记忆劳动中,也会导致其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减弱,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进入复习阶段,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定时休息相当于给记忆涂上油,它能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此外,人的记忆力有强有弱,对于意志消沉、懒懒散散的人来说,拥有优越的遗传素质和良好的环境,记忆力也未必比其他人强;相反,对于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来说,记忆的挫折反而激起他的斗志,让他在记忆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心理学家也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的这种自信心。如有的学生常常自我暗示:“我的记忆力太差了,肯定记不住。”有的学生一听说要背书就喊“头痛”,这些情况就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提前告知某个学生明天要提问的内容,学生听了自然会做好复习准备,到真正上课时他肯定能从容回答。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给不自信的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常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学生记忆的信心自然会倍增。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增强记忆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亢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且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千方百计排除干扰,让所面临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但是,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结合复习内容,有机地穿插介绍化学家趣事、化学生活常识、有关化学应用的最新时事和科技新成就等,这样既能多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如2011年5月份,当时台湾食品掺假事件“黑心起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全球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在复习到“化学与生活”这个知识模块时,我就趁机把复方食品添加物“起云剂”和塑化剂DEHP的性质进行对比,并指出塑化剂DEHP用于食品,其毒性比三聚氰胺还强。这种就地取材、趁热打铁的做法不仅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长学生的化学见识,还让学生对食品存在安全危机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是提高中考复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1.先理解后记忆法
理解能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理解并融会贯通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让学生触类旁通,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如,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
B.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C.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D.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对于此类题目,学生一直简单地认为不变就是守恒,所以,复习到质量守恒定律概念时,教师只要让学生理解:唯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复习中再遇到类似题目学生就不会弄错了。再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这三者的名称、化学式及化学性质,学生经常混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三者的转化关系: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从而达到区别它们的目的。
2.适时复习才能强化记忆
许多学生都有这种错觉,认为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才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皓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重视复习化学基础知识,使它转化为科学常识;其次要让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经常记忆;第三对难点知识要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刻。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记忆时间列在一张表中,并注明化学科记忆的时间及记忆的相关内容。把需要识记的知识做好了具体的复习时间安排,学生对什么时候记,要记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把记忆常态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复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给记忆插上联想的翅膀
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揭示不同化学物质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让学生形成多种联想,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对于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的化学式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2”,就不必逐一记住四种气体的化学式。只要联想到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2”的规律,就会想起这四种气体的化学式。此外,很多的化学物质都具有独特的性质,不同物质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用“一看到他就想到那个她”的联想方式,让学生的记忆插上联想的翅膀,使记忆得到深化。如,一看到二氧化碳就想到石灰水变浑浊;一看到含银离子的溶液就想到含氯离子的溶液,它们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等。
4.通过浓缩知识达到择要记忆
复习课具有运用知识量大的特点,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进行“浓缩”知识,这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催化剂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变是反应速率,不变是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可浓缩成“多合一”;分解反应可浓缩成“一分多”等等。
5.发挥韵味语言的记忆优势
韵律化的材料,富有魅力和感染力,它具有易上口、易记诵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生活来看,凡用韵之处,都可增加信息冗长量,方便记忆。如,中考常用5种原子团的化合价可编成这样的口诀:“一价氢氧、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唯有铵根为正一;其他均为负价根。”又如,利用“班班通”教学生唱化学版歌曲《青花瓷》,这不仅能迎合学生追星的心理,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知识。
6.加强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复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复习酸、碱、盐这一块知识点时,经常遇到这类练习:
(1)如下图,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X是O2,Y是Ca(OH)2溶液
B.X是CO,Y是Ca(OH)2溶液
C.X是SO2,Y是NaOH溶液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灰石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两道题的共性是要结合到物理的压强知识来理解,不同点是气球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此时教师可以打破复习课堂讲练结合的常规模式,跳出只有新课才演示、探究实验的定势思维。把事先准备好的跟题目图形一样的两个装置,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或教师直接演示),再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同时,教学板书设计的独具匠心,教具模型的恰当展示,幽默形象的比喻,生动有趣的语言,都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7.在运用知识中巩固记忆
大脑是通过感知、识记从而保存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进行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要经常运用,因为每使用知识一次就能让一些学生的正确回忆得到强化,让一些学生的错误回忆得到纠正,让已经遗忘了的学生再进行识记。
8.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不同的记忆方法
复习时,让学生因人而异,变换记忆方法,特别是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总结出记忆的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记忆的自信心,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具体化,最终达到永久记忆的目的。如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和思路,然后对其进行点评,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该方法;而对于思想保守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例题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再把学生做过的某些错题进行变形,变成学生会做的型题,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找到解决的记忆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对于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降低标准,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提示,不求完全解决,只求有所提高,同时,对这类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称赞,消除其自卑心理,增强他们记忆的自信心。
高考提升计划范文4
关键词:优质服务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1-02
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绩,我国的计划生育符合国情的战略决策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再生产进入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应该指出,这是当时必然会出现的现象。问题是中国也同当时的国际社会未对全球人口膨胀迅速作出反映一样,错过了在建国后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间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的时机。
1优质服务的现状
根据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要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使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但计划生育系统技术服务起步晚,无论是服务阵地还是技术力量、服务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根据基层工作者的相关统计,真正愿意来接受服务的妇女并不多,约占应接受人数的60%~70%。这些情况表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现状并不乐观。
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存在的问题
2.1老百姓不了解,不满意,不信任。具体哪些是免费项目不了解(四项手术免费),对免费服务的质量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既然是免费的服务就不会有好的质量。也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查体的目的不外乎是要发现计划外妊娠的妇女,而不是诊治疾病;对免费发放的宣传资料也持相似的态度,不会有什么实用价值。
2.2不知道避孕药具发放点。主要是指外来育龄妇女,现在国家很重视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出要明确目标,努力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1]。有的外来人员不知道去哪里领取避孕药具,有的说自己经常去保健品商店去购买避孕药具,这一项就靠我们去宣传服务。
3提高优质服务的几点思考
3.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职业意识。主要从强化服务,实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开展随访服务工作,定期上门对服务对象进行随访:二是定期到村为广大育龄妇女开展查环、查孕、查病“三查服务”:三是通过面对面的服务、交流和沟通,融洽了服务人员与广大育龄群众的关系,树立了新时期计生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把我们的服务人员当成了她们的贴心人。目前,全乡的已婚育龄妇女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大部分都能主动到乡计生服务站来施行节育手术,进行健康检查及咨询。
3.2健全服务网络,优化职业结构。针对目前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不健全,人手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服务内容单一等情况,各级领导加大对服务网络的投入,同时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自己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为群众提供服务内容多,服务质量高、服务态度好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通过向全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为所有夫妇和个人提供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以满足所有夫妇和个人合理安排家庭生育计划的需求。群众自愿主要表现在,所有夫妇和个人在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实行家庭生育计划的权利得到保护和尊重。夫妇和个人在行使其生育权利时,要考虑到对国家和社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家庭和每个成员的健康和幸福。
3.3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我国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具有预防保健性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已经从传统的控制人口数量、从事最基本的“查环、查病、查孕”工作,发展到涉及人口素质、生殖健康、医疗保健等与医疗卫生有较多交叉的管理与服务领域。
4优质服务任重道远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做好此项工作,使之避免短期行为或流于形式,我们首先从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入手,抓好内部管理,强化全站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做到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服务方法新。坚持例会制度,定期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及时填好服务工作记录。其次,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服务承诺。通过健全制度,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为树立部门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方便群众,全站人员着力转变思想,从以前的被动等待群众上门开展服务,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从送避孕药具上门、送叶酸片上门、普查普治入村、宣传资料入户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做起,全程为群众服务,方便了广大育龄群众,提高了育龄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只要按照明确的方向去做好工作,优质服务的实现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入群众心中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高考提升计划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05-02
一、课程考核改革背景
根据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以平时上级练习成绩、期末考试(笔试)和平时出勤情况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重于理论;而笔试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当今这个“人才饱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代,为什么计算机专业人人员从事的工作确实跑业务,做销售员,或是跟计算机有一点搭边的文员,却不能胜任一个全职的办公自动化人员。因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理论与实际没法结合。在操作方面文字输入速度慢,不熟悉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不熟练办公软件的应用。
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尽限于校园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有学生平时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期末考试笔试卷面成绩相当不错,但是计算机一级考试却通不过,这说明了利用原先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进程,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落实教学过程和增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全面测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达到较高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性人才的目的。为此,将采用计算机一级考试和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为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既要检测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基本操作的使用;又要检测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运用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OFFICE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本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一)教、学、评相互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论和上机实验是学生学习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完成实验的时间,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习目的。上机实验是以实际教学和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相结合,直接明了的从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联系,把学生的学与学生平时课堂练习和课外应用相对应。提高学生平时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平时的教材教学与等级考试、认证考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甚至在平时实验联系中我们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不断地操作实践,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主动性,直到学生100%掌握为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职业化办公能力训练和提高,接近职业化教育的事实。
三、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根据历年来,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尤其是职业技校、中专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基础已相当不错,我们对这类学生最关键是在于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而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方面虽然没有中专、技校的学生基础好,但高中阶段该课程也是必修课,对于这些学生我们的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
(一)首先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有:信心社会概念、计算机硬件的概念和组成、网络的相关概念,以及office软件的基础应用。
当然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也统一,要把原先先以教材为主的理论课堂教学,或是没有实际操作的虚拟黑板式教学方式,改为实质动手操作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机房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学生更明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体现信息教育的特色。
(二)我们对学生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中我们的考核标准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能够有所改变,能真正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以前我们采用平时实践训练、平时的考勤情况以及期末理论总结性笔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自己真正学到多少东西是模糊的,但近年了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能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是否能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认证来作(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5页)为实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实质的学到了东西,能熟练的掌握和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在总结性考核时临时发挥失误的影响,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合,体现了职业化。
(三)我们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就报名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等级考试是在十一月中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参加考试,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并不影响学生通过率,因为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方面的能力逐渐在提高,在高中阶段已有一定基础,只是进行对办公软件实质操作的巩固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把计算机一级考试放于大一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每年的四月中旬,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差,在第一学期我们将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一致,只是放慢教学的速度,教学过程中会更加详细的去演示每个操作题,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满意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辅导,整个辅导原则是学生自愿参加,辅导内容以一级考试的内容为重点,80%的以上的教学时间是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机房为教学场地,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练习,难题解答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会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认证考试(已经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四大块分别为:计算机系统操作与使用、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考试是符合现在社会需求进行培养人才,能完全充分体现职业化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当然,我们照样也对学生进行培训,此类的培训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每个班级的实训周里,我们会重点培训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基本外部设备的使用与一般调整方法、微型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方法、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处理方法),而其他几点(文字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与计算机一级考试相符由学生自己练习。在实训周里我们将进行实践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完全符合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计算机职业化能力水平又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四、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效果/结束语
课程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近年来经考核模式改革后,教师的专业技术有一定的巩固,对于学生来说各项考核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到知识,有真正动手的能力,能真正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在学生的毕业设计排版,制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比以往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时学生干部制作表格很少人还会使用WORD来做,在写公文上也有很大的进步等等。据统计每年的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认证的报考率和通过率也逐渐在提高。考核只是计算机专业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高考提升计划范文6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所谓“新三届”,就是指1977年底、1978年中、1979年中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进入大学的青年。“新三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时至今日,他们显然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支骨干力量。相较于其它几届高考群体来说,“新三届”群体具有更为突出的精英化现象。本文试具体分析高考“新三届”群体精英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高考;“新三届”;群体精英化;影响
一、高考“新三届”群体精英化现象的产生原因
在我国各个社会领域中,“新三届”的身影随处可见。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几十年,如今的“新三届”已从当初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各个社会领域中的精英,他们是中国“一座智慧的富山,是跨世纪的大梁”。“新三届”群体精英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新三届”群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性。“”中盛行的、大演唱和频繁的政治活动练就了“新三届”群体一套吹拉弹唱讲写和应酬交际的本领;在“上山下乡”的时间里,“新三届”群体在工、农、兵、学、干等身份中进行角色转换,具有极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新三届”群体中不少人是受过正规中学系统训练的“老三届”毕业生,他们虽未能有机会考大学,但是走出校门便成了“”时期地方上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学习气氛很不浓郁的大环境里,他们依然能够进行文字工作,这也就使得他们的文化学习并未受到“”的过多影响,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使得他们与同时代其他群体之间形成了较大的文化差距,而这种文化上的差距在数十年后便演化为能力素质的差距。
(二)“新三届”群体人生阅历的深刻性。“新三届”群体基本上是出生于建国前后和六十年代初,他们特殊的出生年代也就导致了其人生阅历的深刻性。他们经历过共和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激荡,他们也忍受过贫困和艰难的磨难,特殊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新三届”群体表现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面对困境时坚持不懈的毅力。尤其是从“老三届”中走出来的部分“新三届”们,他们有的来自城市却如农民般了解农村,他们也有的生长于乡村但对城市也比较了解。
总体来说,“新三届”群体在各种政治风云变幻中学到了许多经验,在贫困和艰难的磨难中领会了人生的不易,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坚强的品格。这也就让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实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最终也得以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快人一步拔得头筹。
(三)“新三届”群体对于学习的渴求性。进入大学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新三届”群体倍加珍惜,他们对于学习的强大渴求和学习的刻苦努力程度前所未有。据那时任教的大学教师回忆,“新三届”大学生在校时正值社会重文凭热,学习风气好,他们记笔记非常认真,阅读面非常宽广,动手操作能力、动笔能力十分强,尖子生、多面手占的比例大。
对于学习的强大渴求带来的是“新三届”群体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博的认识体系。与此同时,“新三届”中的大多数在进入大学前已在社会中工作过,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因而他们的学习就带有特别明显的查漏补缺倾向。
(四)“新三届”群体毕业年代的特殊性。“1978年初恢复高考制度后入学的第一批72万多大学生在‘穿过四年长的校园’之后,开始走上和入学前截然不同的工作岗位。接着,1982年和1983 年的夏天,又分别有13万、72万毕业生走向社会。”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之时,同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进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又为“新三届”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他们的才华有了广大的施展舞台。
另外,“新三届”群体中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分配时更是“大紫大红”。很多人直接跨进了各省市县的机关大院,甚至成了国务院,以及各部委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都落户到大中城市,最差的也是县城。
二、高考“新三届”群体精英化现象的历史影响
对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来说,“新三届”群体是久旱之后的甘霖,他们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新三届”群体都已成为各个社会领域的“顶梁柱”和“领路人”,在他们身后,一大批受其影响的“70后”、“80后”又将接过他们的重担,在新的时代继续建设中国。
(一)“新三届”群体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新三届”群体出现在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很好的填补了“” 所带来的一个时期内的人才空白。对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新三届”群体为其提供了知识和人才保障。从工作中来的“新三届”群体在大学毕业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有极强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从政者成为优秀的人民公仆,从文者成果累累,从教者成为无可争议的‘优秀园丁’,即便是勇敢跳‘海’的也必定能踏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
(二)“新三届”群体对于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影响。如今的“新三届”群体大部分都已经年过半百,他们已经成为各个社会领域的“顶梁柱”和“领路人”,但是他们也终究要离开那个曾经工作过的领域。放眼当下的中国,“新三届”群体开始逐渐由“顶梁柱”和“领路人”向“传承者”和“教育者”转变。现在他们身边聚集了大量的“70后”、“80后”甚至是“90后”,“新三届”群体则不断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毫无保留的传授自身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带起了一大批新世纪的栋梁之材。
三、结语
“新三届”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他们的不幸,他们也有他们的幸运。特殊的时代造就了这群特殊的精英,这群特殊的精英进而又推动建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今再次审视“新三届”群体,我们无须过多叹息“新三届”群体所受的苦难,也不必过分夸大“新三届”群体的伟大。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在共和国的光辉历程中,“新三届”群体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书写了属于他们的精英传奇。
参考文献:
[1]韩雁群.“新三届”――跨世纪的桥梁[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6.
[2]韩雁群.“新三届”――跨世纪的桥梁[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7.
[3]梅德平.新三届:跨世纪的史诗[J].人才开发,199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