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教育培训

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1

关键词:云培训;计算机类专业;云实验室;实训基地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7-0031-03

中图分类号:G642

企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而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却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需要的是“即来即用型”人才,能够熟练操作的“职业蓝领”;而计算机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理论强动手能力差,普遍没有工作实践经历,教育和就业严重脱节,导致了“用工荒”和“技工荒”。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无论是在本科还是高职阶段,都属于就业红牌警告专业。究其原因,并非是该专业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市场的需要。然而,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如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学校想引进的工程实践人才学历达不到要求,专业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等。于是,许多高校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提及校企合作,人们普遍认为是学校和一些生产企业、工厂的合作,却忽略了和学校具有同质性的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IT培训机构的合作。许多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参加这些IT培训机构的培训后反而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得不引人深思。据学者研究,校外IT培训机构具有课程体系较为实用、与相关的大型企业合作紧密、教师工程背景深厚、实验设备先进、实训基地贴近实用、教学资源相对集中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是高校所缺乏的。

目前,高端的IT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如何把大城市高端的IT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引入到偏远地区的大学计算机教育中来,吸收其优秀的教学资源为高校所用?云培训应该是较好的模式。

1 何为云培训

什么是云培训(Cloud Train)?著名网络服务平台“著云台”分析师团队结合云发展的理论总结认为,云培训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云计算平台开发及其在教育培训领域应用的总称,包含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和培训机构网站,属于大型教育培训平台设计技术领域。在这个覆盖世界的教育培训平台上,大家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分享教育培训成果,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

关于云培训的实践,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构建网上“云世界”在线学习平台,整合了学员在校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云世界”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使用传统的留言板、站内信、聊天室等方式与其他人交流,使用作业系统查看教师为自己量身订制的学习内容,并上传作业。学生还可以在公共大厅上传自己的作品供他人使用及点评。在“云世界”中,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在此组建课题小组,开发集体项目,提高协作能力及实战水平。这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五方的参与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展示作品和对外宣传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水平。

另一种形式的云培训是采用远程教育、在线服务、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实现了5个Any,即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意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这个云培训平台中,学生可以直播或点播感兴趣的课程,接受企业优秀IT教师授课;远程连接培训企业的实验设备,进行真机演练。以较低的费用,享受企业的增值服务,实现一对一的专家在线答疑。使用考试测评系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同时对于想进一步发展的学生还可以亲临企业的实训基地,接受培训和项目实战开发。这种培训打破了传统学习地域性、时间性的局限,使在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发达地区的高端技术培训,使用高端的实验设备,随时随地加强技能训练。

相比较之下,第一种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培训,第二种方式侧重于远程教育本地化的实现。在计算机类工程专业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可以采用二者相结合,以第二种方式为主构建校企合作云培训教学平台。

2 构建校企合作云培训体系

1)网上学习平台。

通过合作企业的帮助,搭建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此专用平台上可以学习合作企业提供的IT技术培训课程,同时还可以在讨论组中与他人学习交流。教师可以在专业学习平台上学习公告及学习资源。

2)教学资源的建设。

合作企业挑选获得IT行业公认的、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双师型”教师授课,并采取高品质视频录播系统录制多位教师的视频资料,放置到网上,供学生选择。同时合作院校也可以把自己单位的教学资源提供给企业学员,达到知识共享。

3)远程直播教学平台。

合作企业利用视频会议软件,由企业资深教师实时授课,学生在宿舍中就可以参与“面授”,如同在教室里。在直播平台中上,学生能听到教师清晰的授课声音,共享教师的课件及操作步骤,还能与培训现场教师互动,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操作学生的电脑进行指点。

4)在线答疑系统。

合作企业采用多线程非阻塞通讯模式、高并发对话业务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弥补了远程教育缺少互动性的不足,学生可以在工作时间内与合作企业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5)云计算实验室。

合作企业采用先进的1200型高端网络设备,覆盖CISCO、H3C、IBM、HP、RED HAT LINUX等路由&交换、安全、语音和视频、磁盘阵列服务器等中高端设备来构建云计算实验室。在校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这些设备进行实验。

6)基地实训。

这是云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培训企业建立了真实企业环境的实训基地,拥有庞大先进的项目库和案例库,使学生具有真实企业项目的动手机会,以及贴近真实需求的职业体验。学校可以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实习,在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企业可以采用“拆毁重建”教学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系统集成核心技术,增加真机实战的机会。

7)在线考试测评系统。

合作企业建立了考试测评系统,测试系统录入国际IT认证考试题库。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自我测评,模拟考试。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

3 校企合作云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1)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组织考核。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教学任务到云培训教学平台注册学习。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对于学习中的疑问可以到学习论坛中与其他学员或企业培训老师进行交流。这样的做法往往随意性较大,学生经常会学一些日子后就坚持不下来。学校辅导教师可以在网上学习进度表,供学生参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申请考核,学校教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向企业培训学校提出考核申请。对成绩通过者,给一定的学分,并且可以参与企业培训的更高一级课程。

2)开设选修课。

自主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随意性较大,坚持到最后往往是为数不多的学生,因此可以考虑开设专业选修课,一周设2节课左右,以集中教学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把这一周要学习的要点难点,向学生讲解,同时安排实验任务。学生课后再到网上学习平台听取企业教师详细讲解,这样可以保证课程有序进行。

3)使用企业远程实验室平台。

相比学校实验室,企业培训实验室专业性更强,一些高端设备的更新也较为迅速。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校学生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来使用这些真实的设备进行实验,只需要向企业购买一定的机时。为了减少学生的花费,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内相关的设备中进行实验,或者采用软件模拟的形式先行练习,然后再登录到企业远程实验设备进行真机实验,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在真机实验设备中所耗费的机时。

4)利用企业实训基地。

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安排有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见习通常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毕业实习一般2个月以上。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推荐离培训企业城市较近的或对企业实训感兴趣的学生到企业见习,或就业实训。在见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看,还可以参与一些小项目的实践。就业实训则可以安排毕业生系统学习IT工程师课程并接受项目开发实践。当然这需要向企业支付一定的学费,学校可以争取一些政策性的补贴使学生的费用降到最低。

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师 计算机教学 思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的课程组织结构失衡,语文、数学这些升学必考科排满了整张课程表,而音乐、美术、计算机这些“副科”则表上无名。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调整课程组织结构迫在眉捷。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但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课改要求不相符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为了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本文就小学计算机教师培训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参与讨论。

一、教师培训的目标

使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之后能独立担当小学的计算机教学任务是培训的核心目标。在培训过程中着力提高受训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培养受训教师科研能力,更新受训教师教学观念,使受训教师掌握新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回归教学队伍后能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我市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受训教师情况分析

受训教师来自我市各个地区、遍布各个年龄段,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有20来岁的青年教师,也有40多岁的老教师,致使了受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分析如下:

1.受训教师的学习能力不同

受训教师的学习能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受训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我市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农村地区,与城市比较,总体水平偏低。城市教师大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而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受办公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很有限。另一方面,受训教师的年龄层次不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接受外界事务的能力明显要高,敢于尝试,能够举一反三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而对于老教师来说,思维不够活跃,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有的操作要反复很多遍才记住。

2.受训教师的学习态度性不同

学习的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果。受训教师的学习态度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自己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一种是因为学校安排而不得不学。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兴趣它就会不断的探索,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一种快乐和享受,站在这个高度,学和教都不再枯燥。而第二种学习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应命的学习,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被动地接受培训,这种学习成了一种苦行僧的生活。

3.受训教师的学习目标不同

不同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持有兴趣的学习者把提高自身知识能力水平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而另一种是为了学而学,抱有这种学习目标的受训教师,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练习中,都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努力。

三、培训过程

教学是培训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利用教学过程让每位受训教师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达到我们最终要得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探寻一条有效照顾教师差异,适合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成了首要问题。结合我在教师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受训教师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员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受训教师的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受训教师不能制定统一的标准,而是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重在操作,可以根据受训教师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操作练习指导。程度好的受训教师借助已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优势,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给他们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使他们向更深层次的知识迈进。对于没接触过的计算机的受训教师,则要求他们踏踏实实从头学起。

2.分组学习

考虑到受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种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利用受训教师间的协作与竞争精神,使他们置身于协作和竞争的教学情境之中,相互提高。要达到这种效果,分组教学成了最好的选择。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特点的教师安排在一个小组内,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能做到相互模仿,相互激励。使受训教师能从相互协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3.项目教学与任务教学相结合

教师培训的目标是使受训教师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独立担当教学任务,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培养受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受训教师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具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和任务教学方式必不可少。依据不同的项目要求,设计不同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教学任务展开,使每部分内容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把项目教学与任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课本为本,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整个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最终实现培训的教学目标。

4.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根据计算机课程结构的特点,受训教师还要完成针对性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为了满足各种层次受训教师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来说,可以考虑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练习。第一层主要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或稍加变化的练习,设计这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抓好基础关。第二层练习可以是综合性和灵活性的,有利于提高受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层次的练习对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方面要求更高,着重锻练受训教师的综合能力,对于这部分练习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尝试解决。这样既使每个受训教师都能掌握基础知识,又避免了部分受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基础练习后无所事事。

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3

关键词:NIIT 引进 教学目标 教学课程 教学过程 实习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但是,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依然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飞速发展。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从“工业化思维”跃进到“信息化思维”,没有正确理解“信息时代”的真实含义。因此,更新观念,引进世界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NIIT培训模式及其引进

NIIT是总部设在印度的IT跨国公司,是拥有多年软件开发与IT职业教育经验的IT培训领导厂商,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独特、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NIIT的学员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不仅全面掌握业界的主流软件开发技术,而且获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技术快速更新的IT行业胜任多种富挑战性的职位。

NIIT的基于榜样学习法的培训模式是一种在专家引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在每个教学循环中,首先提出一个IT行业或工业界的实际问题,专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另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专家指导下参照专家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最后学生脱离专家指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起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本科类教材大多是以计算机理论为主,教师以“讲、听、谈、记、练”教学模式授课,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较弱。NIIT教材基于IT行业专家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专家以“观察、理解、记忆、练习”教学模式授课,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弱。因此,两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NIIT重实践经验,计算机本科专业重理论知识。但是,如果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计算机本科教材与NIIT教材脱节、计算机本科教育的目标与NIIT培训的目标差异较大、NIIT培训模式需要有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实战经验专家、NIIT培训模式中需要有配套“软件工厂”等等。

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正在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进行改革,NIIT也正在为适应中国这个新市场而调整自己的目标。我院在办学实践中,既注重从国外引进这种先进的培训模式,也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对重实践经验的NIIT培训模式与重理论知识的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取长补短,进行了融合,以解决引进NIIT培训模式后存在的问题。

二、协同教学目标

NIIT各阶段要到达的目标是:

第一学期,要求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熟悉LINUX工作环境,掌握面向对象概念,可使用C++和JAVA编写程序,成为WEB程序员。

第二学期,要求学生掌握使用SQL Server2000的数据库,能对其进行查询、修改、添加,能应用J2EE创建企业级应用程序,了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成为面向对象的可视应用程序员。

第三学期,要求学生掌握XML数据存储和表示,连接.NET体系架构,使用VB.NET编写基于.NET,桌面应用程序,并使用VB.NET和ASP.NET编写企业级分布式网络应用程序,成为企业级应用程序工程师。

第四学期,要求学生能运用Visual C#开发com+,运用WAP.WML,J2ME与. Net技术开发移动应用程序,运用ASP.Net开发网络应用与服务程序,成为针对桌面和移动设备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工程师。

引进NIIT培训模式后的以四年为期的大学本科计算机教育,不能照搬这种目标。前两年应以培养软件篮领为目标,否则只能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因此,新的教学目标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第一学年的目标(里程碑一)是普通软件蓝领,要求学生夯实基础,养成有“工业化、组件化、标准化”意识的“软件蓝领”的习惯,掌握程序编码标准、COM/JavaBean组件编制技术、流水线装配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对真正合格“蓝领”进行验收。

第二学年的目标(里程碑二)是高级软件篮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功底,养成有“高工效、低成本、高质量”意识的“软件蓝领”的习惯。掌握服务器端所提供的企业级基础设施、能快速而高效编制低成本的企业级COM+/EJB组件的方法。

第三学年的目标(里程碑三)是普通软件工程师,要求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养成“创新设计”意识,逐渐从软件蓝领提升到软件工程师。

第四学年的目标(里程碑四)是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走”出去,给学生提供机会与社会接触,进行生产实习。这也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产品(学生)是否合格,要由社会来检验。

三、协同教学课程

NIIT教学模式是很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专家引导下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专家还必须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的技术文献。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手段,更注重信息的获取过程。正因为如此,如果在教学过程忽略了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就会出现知识断层。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高级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也打破了课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因此,新的IT课程计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NIIT课程之间插入部分专业或体系结构课程,防止知识断层。例如,在《C++程序设计》之前插入计算机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打好程序设计的基础;在《C++程序设计》与《COM组件设计》之间插入《MFC》等。其中,《MFC》填补了《C++程序设计》之后的知识断层。如表一所示。

以C++系列为例,《C语言程序设计》专注于打语法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递进到面向对象思想,《Visual C++程序设计》着重讲解如何利用现有的类库以提高生产力,《用ATL设计组件》为现代软件开发模式软件工厂打下组件涉及技术基础。《用C++设计COM+》递进到开发企业级组件时如何利用已有软件基础设施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最后在《基于.NET的软件开发》中进入真正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其它课程可联系这一主线,围绕成为真正精通C语言的程序员这一阶段性目标进行设置。按这种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因强调了整体性和联系性,不会出现知识断层,明确的方向感和不断积聚的成就感,使教师方便教,学生易于学,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插入NIIT的培训内容,理论结合实践。例如,在《操作系统原理》中插入NIIT的《Linux》课程;在《数据库原理》中插入NIIT的《SQL Server》课程;在《软件工程》中插入NIIT的《UML》;在《计算机网络》中插入NIIT的《HTML》等。由于NIIT教材18个月更新一次,使我们的专业理论课能紧跟技术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了的新技术、新工艺也会作用于理论课程,促使理论知识的更新。

(3)以市场为导向,按公司类别开设课程,进行对比学习。例如:

(4)以项目为主导,突出电子商务,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训练。例如,以手机项目开发为目标,安排《电子商务》、《XML》、《网络安全》、《项目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四、协同教学过程

NIIT培训模式的引进能极大地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但同时也为相关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NIIT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体系结构,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适应其快速的变化。为了紧盯市场和新技术,NIIT教材每18个月要更新一次。这就需要NIIT教师不断地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NIIT教师必须具备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和经验。NIIT教材面向程序员,指导学生如何按部就班地编程。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进行讲解,因其清晰性和流程性,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带”出一批合格的程序员(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些程序员的目标是“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就比较困难。因为NIIT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各个领域的实际开发经验(这也就是NIIT为什么称为NIIT教师为“专家”的原因),用这些经验正确引导学生,用各种教学设施以及多媒体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现场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并解决技术难题。

第三,NIIT教师之间必须紧密协作和配合。NIIT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自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之间的衔接非常强。例如,对于COM+和EJB的教学,教师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对COM和JavaBean不是很清楚,还是没办法理解。而对于COM和JavaBean的学习,其前提是学生对组件技术软件工厂”见习经验。再如,NIIT在安排J2EE教学内容时,是基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Java程序设计技术的,因此,J2EE内容就显得有些宽泛,包括JDBC、JavaBean、RMI、Servlet、JSP、EJB等。这就要求J2EE课程教师与Java基础课程教师之间的协同:Java基础课程教师在讲解Java课程时,引导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递进知识J2EE及相关教师的教学特点,增加学生对未来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为什么要打Java这个基础。J2EE教师则应适当地重复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以防止遗忘,在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多使用以前的技能以防止退化等。

五、协同实习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软件的应用领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单机模式、C/S模式一直到现在的网络计算,特别是网络计算带领软件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软件开发领域正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如复杂的分布环境、灵活的应用模式、广泛的包容性等。传统的软件设计思想已远远不够,出现了采用构件化和软件复用等软件开发方法。NIIT的教学内容也主要围绕这些新的方法进行设计,如引导学生编制组件、生产组件、装配组件等。

为了让学生体验如何当软件“蓝领”,并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篮领,进而逐步由软件篮领提升自己成为软件“工程师”,就需要建立“软件工厂”并输入“组件化”观念。因此,有必要“创办”虚拟“软件工厂”,使之成为一个共享、协作、开放的软件群体。在按教学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后,学生可以按“厂”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并在“厂”里测试组件,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组队协作开发。这些由学生在学习期间按规格生产的组件将来既可以作为共享软件对外,也可以作为开源项目进行交流。学生在NIIT专家指导下还可以学习和研究的开源项目,为工厂提供更加先进的思想和便于重用的软件零部件。当学生能从实际运行看到随着自己组件的加入,应用程序功能逐渐增强和完善,而这种程序不只是练习时,其成就感是不言自明的。既感到学习的轻松,又能了解自己在一个团队里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组件编程时如果没有“软件工厂”实习,就感觉不到编制组件的好处,也体会不到团队的协同编程能力和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就会逐渐对先进的编程技术失去兴趣。如果学生觉得想成为软件“蓝领”都那么难,又怎么会对成为软件“工程师”有信心呢。因此,这种让学生体会软件工业化大生产的实习过程是必须而且相当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飞速发展,我们既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人才培训模式,以摆脱传统的观念和陈旧的习惯,但同时也要注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从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新型人才“四大支柱”中可以看出,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危机要求新型人材富有创造性、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具备创新能力是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时,既要注重“工程化”、“标准化”、“流程化”方面的蓝领技能培训,又要强化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Jim Arlow,Ila Neustadt著,UML and the Unified Proces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伊利亚·普利高津著,湛敏译,确定性的终结,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NIIT GNIIT(FTC) 类培训教材

[5]中国信息导报,试论创新人才,1999年第7期NO.71999。

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高中生;计算机装配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51-02

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计算机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高中生的思维、智力发育逐渐成熟,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维护能力。为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科学引入计算机装配和维修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在发生故障时学生能自行解决,提高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

2 引入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的重要性

改善不良教学现状 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各W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应用网络技术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提高其对创造性活动的参与度,根据实际条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融合知识与技能教学,促使学生理论和实践、技术和应用相结合。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普通高中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时,大多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的同时,将“网络技术应用”模块作为选修内容。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受到学校教学设备、学科不受重视和传统应试教育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大部分学校仅在确保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达标的基础上讲解少量软件应用内容,并未涉及培养学生有关计算机装配与维修的技术。特别是一些生源较差、招生规模较小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时仅仅是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动手及实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新课标与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1]。

满足学生的家庭计算机网络维护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家庭中逐渐普及。许多高中生都是利用家中的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家庭学习与生活娱乐活动,无线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许多家庭的网络变成了混合有线无线接入的小型局域网。与此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影响正常使用,比如电脑无法开机、突然死机等。故障出现时大多是学生父母、亲属或其朋友帮忙处理,部分家庭会直接请专业的电脑维修人员加以解决。其实生活中的电脑故障大部分都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一些计算机装配与维修知识就能独立解决问题。

因此,从满足学生以及其家庭实际需求出发,将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有必要的,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后还能应用于生活之中,巩固训练效果。高中生具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学习计算机装配与维修技能并且实际参与故障处理,优化计算机的使用及网络性能,确保计算机安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 引入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的方法

完善课堂准备工作 学校领导是否支持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教师应说明理由,得到校方支持,以便进一步完善训练课程,优化信息技术教学。一些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甚至增设了计算机装配与维护训练的实验室。需配置实验器材包括:维修工具,如螺丝刀、压线钳等;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和双绞线等,以及淘汰的旧的办公用电脑,器材比较简单且大多为旧物。教学实践开始前,为确保训练课顺利进行,教师需要说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尤其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精心设计训练内容 将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维护能力,使其掌握基础的装配与维护技能,解决常见的故障问题,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设计训练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不同层次入手。例如:训练的固定内容包括双机互连、使用第三方安全软件、排除常见故障、判断计算机无法开机启动的原因、机箱内部灰尘清理、组装计算机硬件等;学生可自由选择的内容包括整理和优化系统、模拟家庭多终端组无线网、多机组局域网等;针对爱好计算机维修技能的电脑技工社团成员设计的内容有维护和重装系统、维修教师多媒体设备常见故障、制作双绞线等。

科学组织教学训练 死板的讲授方法或者单纯的教师示范会导致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无法真正提高其动手和实践能力。引入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可以系统地训练学生,使其掌握实用性技能。由于此前大部分学生仅会使用计算机上网,并未亲自拆开机箱观察其中的各个组件,对于各部件的功能认识往往是通过机械记忆方式的获得掌握的,因此,在训练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拆开主机箱的任务,待其拆解后讲解光驱、硬盘等部件的参数知识、功能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需解决学校因接触部件不良或安装错误引起的故障时,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故障类型进行现场指导,以增强训练有效性。

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在开展计算机装配与维护训练时,教师要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纳入考虑因素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软硬件也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故障类型也因此增多,相应的其维护技术也愈发复杂。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兴趣程度不同等多种情况,大部分学生只要能解决一些常见故障即可,而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的学生却不满足于此,渴求学习更多知识,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如为所有学生都要接受固定内容的训练,对计算机装配和维修有兴趣的学生可自由选择选修内容,在计算机维修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可加入学校的电脑技工社团,参与社团培训。

4 开展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的实践效果

自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开展以来,学生学习到了许多实用性技能,认识到了计算机装配与维修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不仅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训练,还充分利用学校机房换新时更换的旧设备检测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要求其拆分各个部件,而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参与新机的安装工作,调动了学生的训练学习兴趣,许多学生都将第一次拆开机箱等经历写入了周记中,并且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维护技能处理了家中的设备故障问题。教师建立了以计算机维修为主题的QQ群,为学生提供讨论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并且及时为学生提供建议。当教室多媒体设备或校园办公计算机出现了故障时,信息技术教师可求助学生组成的电脑技工社团成员,为其提供实践机会,使其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

5 结语

通过将计算机装配与维修训练引入教学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是教师应完善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训练内容、科学组织学生训练、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因材施教,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就简单分析一下中职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几点作用。

一、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社区居民是社区活动时活跃的主体,社区教育的设施、场地为社区居民共享。现在的社区活动大都需要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社区居民的计算机知识可以使他们在社区活动时崭露头角,居民在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为自己服务,让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充满无限热情,从而有助于形成全民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在社区居民获取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时,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社区居民都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并跟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为社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社区是将教育、服务、文化集于一身的团体,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接受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问题。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的是学员的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精神水平,文化素养。因此,当计算机教育为社区居民服务时,也会将其渗透到知识的传输中,从而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另外,居民利用计算机知识,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能够逐渐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进而开阔心胸,促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从而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促进达到学习化的社会目标

以前人们常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鼓励人们读书要趁早,省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是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接受知识的手段不仅仅是书本,网络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们获取知识最便捷也最有效的工具。中职计算机教育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动手操作技能,还能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添彩。比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视频功能边学边跳,还可以随时暂停、回退,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计算机的作用当然不止如此,在社区教育中,计算机知识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学习工具,真正要培养的是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以这种思想为指引,进而促进社区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执行,促进学习型社会目标的达成。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促进社区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全民学习的社会化风气的形成。将计算机教育合理适当地应用到社区教育中,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为工具,以培养自主、职业、创造意识和能力为主线,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技术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区优秀人。

作者:吴凯 单位:海门三厂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计算机教育培训范文6

一、IFY 国际课程介绍

比较典型的是在英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早在1966年英国政府就着手组建了“英国国家计算中心”(National Computing Centre)的教育培训部门, NCC作为最早从事IT教育的机构至今已经有了40年的历史。中国的高中学生在入读英国的学生学位课程之前,通常需要读为期一年的预科课程---这就是IFY国际预科年。

二、IFY 课程设置

国际预科年开设8门课程,均为必修课,其中计算机的专业课在这里包含两门: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电脑使用能力。在这一年学习完后通过8门课程的考试,学生可以获得IFY颁发的文凭,凭此申请入读相应的大学。

三、计算机专业课架构

在IFY项目中,计算机和商科是大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基本原理是理论考试是笔试,而电脑使用能力则是上机操作考试。我们先来看看计算机基本原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计算机的内容和他们初中接触的国内普及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太一样,更难和更深和更加的专业。

在这里做一个简单例子:在unit one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ystems 这一章中的

1.Single job stream

Early computers processed jobs on after another

The operating system had to load and run each job

The CPU was idle when awaiting input or output

教学要求:It is worth looking briefly at how operating systems developed. Mention that early systems were based on batched jobs. In these, the CPU was idle much of the time when waiting for data to be loaded into or sent out of the computer. CPUs were extremely expensive in early computers. Also point out that in the first PCs, the operating systems did not even support batching, but only one user with one job.

2.Multiprogramming

More than one program in RAM at the same time

Each process is allocated a time slice

CPU switches its attention between programs

The CPU is used more of the time

教学要求:The CPU is kept active by switching rapidly between programs (processes). Point out that many more than two processes can be dealt with during the same session with most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练习题要求完成:Ref Laboratory Exercise 2.

在这个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在国内的高中是不会涉及的,并且这里也有着专门的教学要求,也会有课堂练习,也会有拓展的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方面的困难来源于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来源于本身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英语表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再次我们来看看电脑使用能力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不强调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原来相比容易很多,考试的方式是上机操作完成一份考试试卷。内容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比较有优势,因为强调的是动手实际操作考核的是应用能力,只要学生能够读懂题目的要求,学生一般都可以拿到优秀的等级。

四、自己在做国际教育中的切身体会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10年,国际教育工作已经7年,在对比中西文化教育差异发现其教学模式不同,教学经验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做出如下几点比较:

1.教学重点不同;在国际课程中,所有学要学习的给出讲义的东西都是可以考试的内容,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无明确的重点内容。但是国内的教材更讲究的是考点,重点。一般不是考点的内容,老师是轻笔带过。

2.教学模式不同:国际课程中,对学生学习的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如计算机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请见下表

表一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目标更明确.对于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就是老师的讲授同样包含了学生自己学习时间,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学习的时间,那么学习起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教学内容不同:这是最突出的一个区别,在国内的普通高中只是简单的办公应用,很少涉及到计算机原理知识,但在国际课程中有着专门的学科来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系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