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护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护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 居家护理 政策与制度 思路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个方面,据统计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选择的护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护理者占47.16% ,选择老年护理医院者占19.12% ,选择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选择养老院的占19.13%。享有医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选择老年护理医院[1]。课题组通过随机向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发放《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在3 226份的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1 日本介护员制度[2]
日本作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护一词。日本的介护实行保险制度,建立了介护员(介护管理者和介护士)培训制度,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介护员相当于国内的为老服务者。区别在于国内的为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培训机制、职业准入和保障机制。
2 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课题组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费用、亲情回归、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为“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形成专业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为一体的、适合国情的居家护理团队和模式”。也为建立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使护士进社区和家庭服务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护理收费
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价格,要考虑护理人员与介护员及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开展居家护理的基础,并列入医疗保险;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单项护理收费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表1),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3.2 鼓励居家护理
制定鼓励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政策,进行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患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居家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负担。
3.3 人力资源配置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政府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功底深,有丰富的沟通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成本由医疗保险、财政预算和个人或家庭共同承担。
3.4 介护团队管理
在当前政策和诚信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强制度建设
4.1 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按照介护需求等级评价标准确定介护服务内容,并进一步核算收费标准,是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实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多数居民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的老人,要承担家庭护理的费用确实存在困难,及其导致的居家护理服务出现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目前有关研究均认为,发展和完善居家护理服务,必须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4][5][6]。
4.2 建立介护员培训制度
培训出一支规范的介护服务队伍。一方面要结合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资上岗资格制度,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老人的技能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专业的社区医疗护理队伍开展居家护理工作,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国情、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4.3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适应于需求等级评价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应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标准,明确责任范围和服务内容,确立服务规范,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红,等.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51-554.
[2] 刘雪琴.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4-55.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5] 杨柳,吴涛,张菊英. 我国家庭病床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821-822.
家庭护理培训范文2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干预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 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 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 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 ?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 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 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 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 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 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 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 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 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 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 卢少萍,符 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4] 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58-59
家庭护理培训范文3
1 本干休所全方位护理服务内容
完成治疗室日常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护理工作;为行动不便老干部上门进行注射、换药, 更换胃管、导尿管;家庭病房每日上门护理查房、护理操作工作;开展心电图室、理疗室、氧疗室日常工作;陪送老干部体系医院就诊;参与老干部急救工作;协助保健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协助保健医生进行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参加门诊部日常值班等工作。
护理服务的工作形式由过去的单一化转变全方位护理服务, 既要完成干休所门诊部内的护理治疗工作, 又要深入老干部家庭开展护理服务, 特别是家庭病房和空巢老干部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干休所现有老干部、配偶、遗属近500名, 按照干休所编制设置, 本干休所只有3名护士, 开展全方位护理服务难以落实。本处试行聘用地方护士充实护理工作, 缓解老干部的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和现有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 受到了一致好评。
2 应对策略
2. 1 规范化培训 聘用护士的实习医院不同, 护理知识、技能层次不同, 上岗前必须统一进行岗前培训, 由护士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医德医风、沟通技巧、护士礼仪培训、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等。
2. 2 掌握急救操作技术和流程 干休所的老干部年龄已在80岁以上, 不同程度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急救工作随时可能展开, 急救技术事关老干部宝贵的生命。由保健医生担任培训, 并不定期进行模拟抢救演练, 逐人逐项进行考核, 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做到:牢记抢救应急预案流程;熟练完成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熟悉急救箱内药品的品种及应用;独立操作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简易呼吸机、气管盲插管。
2. 3 健康教育培训 将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知识, 合理用药常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健康危险因素, 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和预防知识编制成册, 保健医生轮流培训, 要求新护士全面掌握。她们与保健医生相互配合, 可以做到健康教育无缝隙, 促使老干部实现知一行一果的良性循环, 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2. 4 心理护理照料 目前在老年人群中广泛出现的“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都是由于老年人心理自调不足、家庭温暖不够, 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 最终引发身体机能障碍。因此需要保健护士将在校所学老年心理知识应用于实践, 帮助老干部正确理解 “健康”的涵义, 利用走访、巡诊的时机及时发现不和谐因素的源头, 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化解。
2. 5 鼓励继续学习 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 护理人员必须接受终身培训, 才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1]。除了护士长、老医生的传帮带, 请体系医院干部保健科的高年资护士来所授课, 防止知识老化, 提高整体保健水平。鼓励聘用护士参加在职继续教育。门诊部定期业务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 轮流讲课, 互相提问。一方面可以 提升业务知识, 一方面增加聘用护士的心理素质。
2. 6 明确的奖惩制度 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 责任到人, 定期请工休人员进行民主评议, 优秀护理工作者给予一定奖励并在全所公示。
家庭护理培训范文4
当前我国的基层卫生事业正处在由临床医疗型为主,向社区保健型为主的转换过程中。护理工作为范围和职能也在逐渐转变和展开。社区的工作为量越来越大,对社区护理人员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社区护士长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者之一。社区护士长必须明确社区护理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培训出合格的社区护理队伍,用医护法规规范自己,保护自己,更要协调医护、护技、护患的关系。社区护士长如何做好护理管理,把社区的“六位一体”工作为做好,是社区护理管理者的工作为方向。
明确社区护理的特点
工作为中心:是以社区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护理服务范围:是个人家庭为社会群体,如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幼儿园儿童。
护理服务对象:是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部分患者及家属。
护理方式:是社区护士深入社区,走进居民家庭,将护理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护理目标:是对社区人群、家庭成员存在的健康问题护理工作,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自我管理。
建立社区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
建立各项印记、记录、统计档案。
制定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
制定慢性病体检及60岁以上健康体检程序。
制定计划生育指导方案。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课程表。
做好社区护理培训
社区护士大多数是临床科室抽调的人,很少有专业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是主要途径。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前集中培训:这时可以请专业老师讲课。可以系统学习全土护理理论,学习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监测与社区护理。学习母乳喂养指导、计划生育指导、老年健康体检等。
外派护士进修学习:等着优秀护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学习他们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服务理念、社区护理的方法与方式。回来后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为。
在日常工作为中学习: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学习与培训。如在计免疫日前学习儿童计划免疫,在老人健康日学习体检程序。
社区护理依据法规执业,提高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
组织社区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文件。如《执业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传染病法》、《职业安全防范办法》,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
学习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在社区护理操作中出现在差错。如儿童接种疫苗前告知接种的禁忌证、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疫苗反应。在治疗时做好“三查七对”,必要时向患者家属交待患者输液需知,乃至签署家庭护理输液协议书。
协调好护士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关系
与电诊检验人员通力合作为,做到正确采集标本,及时取送检验单,不解释关键性检验结果,不无端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
处理好与医生的工作关系。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的工作既是分工,也是合作。大部分工作为是共同完成的。如果工作中不能互相支持协作,社区的卫生工作就会出现差错,制约社区卫生工作的进行。
处理好与患者及社区居民的关系。对他们要极端负责,语言和蔼亲切,工作专心细致,并征询其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建议,防止和养活护理差错的发生。
家庭护理培训范文5
【关键词】社区护理;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10-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医学模式的逐步转变,卫生社区服务医生护士,直接进入家庭服务,为广大居民带来了诸多便捷,深受病人及其家属的欢迎,逐渐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家庭输液的工作量逐年在上升,家庭输液又成为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我国社区护理力量相对薄弱,如果在输液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就会出行各种不安全因素,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1]。为确保家庭输液护理工作安全,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对预防家庭输液风险应有正确的评估,同时应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2008年以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庭输液1124例次,无一例发生输液反应或护患纠纷。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庭输液的安全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家庭静脉输液治疗的主要对象
家庭输液的对象必须是我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内居民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脑血管后遗症,肿瘤晚期,临终关怀病人等。一般病员如果有自理活动能力或年轻患者,一般不提倡家庭输液。如果病人要求出诊,应尽量讲明输液的风险性动员他们到医院治疗。
2 家庭输液前应准备的相关内容
由于输液的环境是家庭,可能有预测不到的事情发生,安全系数比医院小,风险大[2]。因此,应高度重视家庭输液的风险性,为降低风险,家庭输液护理制度规定如下。
2. 1 签订家庭输液治疗协议书 凡输液患者,我们在办好常规的手续后,均与患者及家属签订一份家庭输液协议书,一式两份、一份交患者、一份留在医院存档。一年后销毁。
2.2电话联系必须有陪护 社区护士接到家庭输液注射证明单后,首先进行电话联系,要求陪护家属必须是有自理能力的健康人,确认家中留有陪护后约定上门时间。这些人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反应敏感,并能及时电告,或者能及时应对。
2.3 认真进行护理安全告知 护士必须向陪伴的家属详细交代各种输液反应症状,注意观察点滴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出,注射部位液体有无外溢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3 社区护理人员要求及培训
3.1护理部严格按照要求,指派合适的护理人员进行家庭输液的护理工作,被指派的护理人员应有国家护士职业资格并注册;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岗位培训;应具有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经历[3]。社区护理工作是有相对独立性,任何工作有时需要独立完成。上门服务对象多是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差。细而易滑或皮下脂肪层厚且松软,造成穿刺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护士要求业务技术过硬,工作责任心强,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患者痛苦,选择穿刺部位也很重要,尽量避免关节易活动处,必要时用小夹板固定。
3.2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对社区护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护理部根据相关要求制订了社区护士家庭输液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等。社区护士上岗前必须接受社区护理制度、流程和预案的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才能上门从事家庭输液的工作。
4 静脉输液规范操作
4.1 “三查七对”是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执行的,不论操作是在治疗室还是在病人家中,都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的操作原则,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在治疗输液处置过程中,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况和空气洁净程度与输液质量有直接关系[5]。家庭输液的环境,受条件限制,特别在寒冷的冬天,病人所在房间进行开窗通风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采用小范围开窗通风,根据有关资料显示[6]:室内小面积开窗通风30 min,空气中细菌总数较通风前下降50%,通风2 h,空气中细菌总数可较通风前下降80%,而室内温度仅下降2 ℃,对病人的影响较小。
4.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输液反应与输液速度有着密切关系,有致热原的器具或药液不一定会导致发热反应,而必须输入量在单位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才能出现反应。输液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输入热原反应物质增多,达到反应阈值的机会也会增高[7]。护士应向陪护说明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发生输液反应或老年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为了防止病人自行调节输液速度,采用5号针头输液,这样既可保护血管,又可使液体在螺旋夹完全放开的情况下速度也不会超过每分钟60滴。有特殊要求的药物除外。
5 体会
随着卫生工作的不断改革,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已逐渐显现。为确保家庭输液的护理安全,社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等,通过社区护理管理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社区护理工作的安全。同时社区护士应有一定的慎独精神,严格规范操作。几年来,随着家庭输液的开展,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医院由过去的等病人上门到现在的走出去上门为病人服务,在医疗模式上起到了一个转变。而且改善了医患关系,过去病人到医院是被动的,现在护士走出去是主动的,护士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患者及其家属,通过交流,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新型人际关系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又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聂丽娟.社区家庭输液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3):82.
[2]李建文,钟爱珍.家庭风险防范[J].护理学杂志,2004,19(1):69.
[3]李明子.社区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6,21(2):223.
[4]吴文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管理现状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5,5(2):62.
[5]罗金秀.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0):636.
家庭护理培训范文6
关键词 微信平台;社区护理;团队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2-0010-03
Application of wechat platform in the community nursing team building
WANG Xiufeng
(Huam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the wechat platform as the main auxiliary means in the community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ts role. Methods: The wechat groups 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nursing staff were established and with the wechat platform,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business train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ursing services, cultural construction, etc.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chat platform of nursing management for 6 months and the rate of quality control feedback increased from 67.2% to 96.0%. 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decreased from 11.5% to 4.6%.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verage increased from 56.0% to 93.5%.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rate of information increased from 71.6% to 97.0%.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bed doctor’s advice increased from 93.0% to 100.0%.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e work increased from 78.3% to 93.0%.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wechat platfor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are tea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urs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increase team cohesion and improve nurses’ work satisfaction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me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team.
KEY WORDS wechat platform; community nursing; team building; practice
S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6家试点单位之一,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工作。社区护士岗位分布于临床护理、慢性病管理、家庭病床护理、社区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等方面,其作为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管理与协调者、观察与研究者一专多能的角色在卫生综合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中心自2016年4月起进入历时3年的房屋改拆建过渡期,面临护理人员岗位分散、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开展受限的问题。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护理部开始着手推广微信平台建设,利用其具有简单易用、即时性、互动交流性强的特点实施护理团队信息化管理,现将微信群管理团队建设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我中心现有护士49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本科学历19名、大专学历26名、中专学历4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0名、护师21名、护士6名;
目前行政岗位护士5名、牡丹1医疗团队7名、牡丹2医疗团队6名、由由医疗团队4名、培花医疗团队4名、东城医疗团队3名、全科团队8名、预防保健团队12名。
1 . 2 方法
1.2.1 建立微信平台
从实际护理管理职能出发,建立4个不同层面和职能的微信群。以总护士长为群主,护理部建立“天使羽翼”群;以分管临床护理的护士长为群主,建立“门诊护理分队群”;以分管全科护理的护士长为群主,建立“全科护理分队群”;3名护士长之间建立了“护士长群”。
1.2.2 制定微信群使用规则
护理部规定所有微信群只应用于开展护理质控信息反馈、安全讨论、业务培训、理论测考、发送通知、传达会议精神和传递家庭病床护理出诊信息等。要求护士每日早、中、晚登录一次,对护士长的信息,每个护士必须在6 h内回复确认。为避免护士上班期间查阅微信影响工作,规定除家庭病床护理出诊期间及微信群紧急通知以外,查阅与开展微信群讨论的时间为中午11:00~13:00以及16:30之后。
1.2.3 微信平台内容
(1)护理质控
我中心护理部目前实施戴明循环模式,其包含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在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微信平台进行质控管理。质控护士长将当日护理质控中发现的护理缺陷与隐患以文字、语音、照片、视频等形式反馈到微信群,并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开展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护士长定期跟踪督查,对整改结果通过微信再反馈。
(2)业务培训
护士长改变以往每月集中人员采用小讲课及PowerPoint的授课形式,将每月业务学习的课件上传至微信群,要求全体护士在规定时间认真完成课件并作答相关考试题。护理部鼓励参加院外继续教育培训的护士利用微信平台快速、及时、直观的功能,把社区慢性病护理、急救护理、专科护理等新进展整理后及时分享至微信群,供大家随时学习查阅。
(3)信息沟通
中心房屋拆建期间,护士岗位分布在社区7个团队中,总护士长利用微信平台将院部各种通知公告、院务会议精神、重点工作布置和工会活动安排等即时发至“天使羽翼”群。科护士长将护士长会议精神、培训通知、科室内工作流程的变动、新任务布置、重点环节提醒和护士排班等及时于相应的微信群并要求护士逐一确认回复,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4)护理服务
我中心病房住院工作因房屋拆建不再开展,为满足花木社区老年、残疾、肿瘤晚期患者的需求,中心扩建了家庭病床数量,居家治疗护理人次也有所增加。2016年4月起,护理部明确规定门诊接单护士“首诊负责制”,在第一时间将家庭医生的护理出诊医嘱单拍照上传到相应的微信群并跟踪直至出诊护士确认回复。
(5)人文建设
微信平_不只是一款简单的聊天、沟通软件,也是一种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沟通、社会心理等复杂语义的全新的交流方式[1]。节假日大家会借助微信发送节日问候;总护士长在护士生日之际呈上祝福;护士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惑,大家会群策群力予以答疑解惑;护士长会适时上传患者的表扬信、锦旗,转发我中心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今日人文”、“花木风采”等信息,引领团队积极进取;护士主动将团队活动照片、视频上传到微信群,让未能参加集体活动的同事了解活动过程。
1.2.4 实施微信群管理后护理团队建设效果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反馈月报表、护理不良事件月报表、业务学习签到表、信息收到回复率、家庭病床出诊月登记表和自行设计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将微信群应用前(2015年10月―2016年3月)与应用后(2016年4―9月)各项护理管理指标作前后对比,分析护理质控信息反馈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业务学习覆盖率、信息有效传达率、家庭病床医嘱执行有效率,护士工作满意度6项指标的变化。
2 结果
应用微信平台实施护理管理后6个月,护士对质控信息反馈知晓率由67.2%提高至96.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1.5%下降至4.6%;业务学习覆盖率由56.0%上升至93.5%;信息有效传达率由71.6%上升至97.0%;家庭病床医嘱执行有效率由93.0%上升至100.0%;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8.3%提升至93.0%。
3 讨论
3 . 1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2]。微信平台上循环式质控信息双向反馈机制使护士长与护士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从对个性问题的分析讨论中警示全员,提高护士的安全与质量意识。半年来护士长从群体讨论中收集到可行的整改举措共计21条并全部落实,比较以往通过护士会议、护理晨会、口头告知、记录本传阅等单向质控信息的反馈方式,微信平台更具时效性、互动性。应用前后6个月比较,护士对质控信息的反馈知晓率由67.2%提高至96.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1.5%降低至4.6%,护士群体的安全意识和质量监控的参与度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 . 2 加大业务培训覆盖率
护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模式,目前已成为护士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在职培训、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3]。护理部在微信群开展业务学习过程中允许护士发散思维进行提问、讨论,使业务学习模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培训效果。微信的储存功能可以让护士们随时查阅学习资料,成为了一个隐形的学习资源库[4],半年来由护士主动提供至微信群的课件共计15件,微信平台已成为我中心护士业务学习的共享资源库,它优化了护士群体的知识结构,促进了社区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根据线上及线下的学习签到统计,护士业务学习覆盖率由56.0%提升至93.5%。
3 . 3 提高信息有效传达率
信息沟通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对管理者来说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5]。微信使中心护士及时知晓院部各项通知告示,了解中心整体工作布局及发展态势,更有效地配合中心重点工作以及应急任务的开展。相较会议传达、口头通知、电话或短信等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微信有效减少了信息传递中的多时、多人力、多环节,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贯性,提高了管理效率。根据回复量统计,应用微信6个月后,中心护理部信息的有效传达率由71.6%上升至97.0%。微信平台使护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3 . 4 提升护理服务效能
随着家庭医生制工作的推进,家庭病床护理出诊成为了社区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半年来通过微信发送出诊信息357条,回复确认率达100.0%。应用微信前后6个月比较,医嘱执行有效率由93.0%提高至100.0%。微信准确、快捷的出诊信息传递使上门护士能够直观的掌握居家患者的家庭地址、话号码、护理项目、治疗周期等信息,避免了以往使用短信、电话通知等传递方式中的沟通缺陷,提高了出诊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3 . 5 增进团队凝聚力
微信群的建立可以及时沟通护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利于创造和谐、积极、乐观的团队氛围,从而提高护理部的凝聚力、创造力[6]。通过微信平台的工作群聊,也便于护理管理者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发现护士有消极情绪时,护士长会予以私聊疏导,使其有职业归属感。半年来的微信沟通纽带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显示,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8.3%提升至93.0%。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快捷的通讯方式,正被广泛使用。我中心应用微信平台实施护理团队建设,打破了管理上的狭隘,提高了护理管理及服务效能,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增进了团队凝聚力。同时契合我中心在房屋改拆建期间护理管理的需求,不失为社区护理团队建设的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重明, 马飞炜. 浙江省某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践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4, 27(3): 46-48.
[2] 陈妍妍, 方鹏骞, 王华, 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4, 34(2): 27-28.
[3] 马静, 卢根娣. 护理继续教育信息系统构建[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2, 33(12): 25-27.
[4] 刘霞, 张丽, 李美荣. 微信平台应用于病房护理管理的效果与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 (6): 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