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调度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调度方案范文1
关键词:单拱肋;钢箱拱;竖转提升
中图分类号: TD214+.2 文献标识码:A
桥型总体布置见图1。
1吊装施工
1.1施工工艺过程
1.1.1技术准备
1.1.1.1会审整体提升施工方案,进场前报相关方予以审批。
1.1.1.2制定整体提升等各项技术、质量指标要求,并配以相应保证措施。
1.1.1.3机械设备、材料准备。
(1)进场前所有设备进行检验,并做空载联机调试。检验、调试内容参照我国千斤顶、油泵出厂试验标准并结合实际工况进行检验。
(2)对于提升中需要用到的特殊机具,预先加工准备妥当,设备易损件做好备用件。
(3)锚夹具是液压提升系统的关键,必须严格检查,确保其夹持性能良好。
(4)起吊用钢绞线做母材抗拉强度试验,下料左右旋各一半,并做标识;钢绞线不得有弯折、散股现象,不得受到机械或过电损伤等。钢绞线采用砂轮机下等长料,端头去毛刺;场地要求平整干净,确保下好的钢绞线表面保持清洁。
(5)泵站液压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经过滤油机过滤。
1.1.2起重塔架施工
1.1.2.1基础:每个塔架基础用2*16根φ425*10钢管桩构成,钢管桩采用120T的震动打桩锤打入持力层,确保每根桩的承载力不小于100t。钢管桩上部穿过现浇混凝土箱梁,高出桥面30cm。浇注箱梁时,钢管桩与箱梁预应力冲突时,将钢管割洞让预应力穿过,然后将钢管进行抱瓦补强,并将穿梁段钢管内浇注混凝土加固。对于无法穿梁的钢管桩采取在梁底用2cm钢板顶紧。箱室内同心位置加钢管,箱室内所加钢管上下口均用2cm钢板封闭焊接,并用100t螺旋千斤顶使钢管上下面与混凝土面顶紧。梁面亦在同心位置用钢管(与箱室内钢管处理方法相同)使之与混凝土面及H型钢顶紧。梁底钢管桩间距较大处,采用在扩大基础上搭设步距为30cm*30cm的碗扣架、25#工字钢及100吨螺旋千斤顶进行补强。
1.1.2.2基础平台:是为了克服钢管桩位置偏差,使塔柱荷载均分到钢管桩上。要求钢管桩位置偏差小于20cm,平台结构上、下两层,均为380*350*16的H型钢,下层横桥向,简支结构,支在钢管桩上,型钢板厚12mm,上层顺桥向,为连续梁结构,型钢板厚20mm。
1.1.2.3塔身结构
塔架为万能杆件组拼的结构,由两个横桥向相距8m的塔柱构成,每个塔柱的拼装横截面尺寸为8m(纵桥向)×2m(横桥向)×56m(高),塔柱底端固定在塔基平台的H型钢上。中部设横向联系梁,将两塔连成一体,中部联系梁设成可转换结构。塔顶两层4m范围内,增加斜撑,行成X型撑。塔架顶部立柱处增加斜撑承受水平力,斜撑与上部横梁采用栓结。
1.1.2.4塔顶平台
塔顶平台功用:一是将荷载均分给塔架立柱,二是为提升设备安装和操作人员提供作业平台。分为5层结构,自下向上第一层,顺桥向连续梁结构,材料为380*350*16的H型钢;第二层横桥向简支梁结构,材料为350*240*12的H型钢;第三层顺桥向连续梁结构,材料为665*300*20的H型钢;第四层横桥向简支梁结构,材料为900*300的H型钢;第五层顺桥向为连续梁结构,材料为665*300*20的H型钢。各型刚需要在支点位置焊接横隔板,横隔板焊缝采取连续焊缝。各型刚翼缘板需纵向焊接,构成钢箱,防止型钢倾覆发生局部失稳。
1.1.3提升系统的安装
1.1.3.1提升系统概述
提升系统由液压提升设备、牵引索具组成。提升设备由液压千斤顶和液压泵站控制台组成,2台千斤顶一台液压泵站集中控制;牵引索具:距主拱端1m处设2个牵引点,即2束同时牵引,每束用31-φ15.24钢绞线构成,束的两端均设成铰接形式,确保提升过程中转角变化。
边拱牵引索最大牵引力之和为584t,2台千斤顶,每台牵引力292t,中段拱牵引索力之和为940t,4台千斤顶,每边2台,每台牵引力235t。
千斤顶选用4台LSD3500,泵站选用2台LSDB105泵站,阀体柜选用2个TSF50阀体柜。千斤顶提完左、右段后,卸载到安全锚——注意调整好标高,转到中段提升。
1.1.3.2提升千斤顶安装
把千斤顶按编号吊装到位,并按规定的工法安装导向、安全夹持器及传感装置。安装时注意事项:
千斤顶与底座间应用螺栓固定(以方便拆装),并保证千斤顶中心孔与预留孔中心对中;采取措施(如激光定位等)确保底座安装点与下部节段梁吊点投影误差应不大于5mm。
导向夹持器与千斤顶上的夹持器的孔位相对应,不得有扭转、错位的现象,以免提升时钢绞线不平行,受扭弯折。
导线架应高出导向夹持器以上约1.5m-2.0m,并保证钢绞线能顺利导出导向夹持器。
检查导向夹持器和千斤顶上、下夹持器的夹片外锥面与锚板孔间是否有剂,以保证提升时锚夹具的松紧动作自如。
按设计编号在千斤顶、液压泵之间一一对应连接管线。连接完成后应由主管工程师进行检查核对,如有错误应及时纠正。
控制室安放在墩顶上,用电缆把控制信号送到提升平台处。电气线路电缆应铺放并固定好,避免人员踩踏或硬物损伤。
1.1.3.3提升用钢绞线穿束
(1)用液压泵站将千斤顶上夹持器的夹片打开,并支起安全、导向夹持器的夹片。
(2)将钢绞线按编号由下往上依次穿过梳线板、安全夹持器、提升千斤顶、导向夹持器,并伸出导向夹持器1m左右,然后压紧夹持器的夹片。
(3)钢绞线按左、右旋向间隔排布,为便于穿索,可用引线装置导向。
(4)将已穿好的钢绞线用梳线板梳整后反锚在下部吊点上的构件夹持器上,确保钢绞线间不缠绕、不交叉。钢绞线露出锚具压板长度控制为50mm以上,压板螺钉紧固由专人操作并检验。(提升承重后,再次对构件夹持器压板的螺钉对称紧固)。
(5)调整构件夹持器的扭角,使钢绞线从上到下无整体扭转。(预先做好标记)
1.1.3.4钢绞线预紧
钢绞线在正式受力前必须用倒链单根预紧,每根预紧力约1.5t,以保证每根钢绞线受力基本一致。单根预紧完成后将千斤顶调整到手动提升状态,利用主顶对整束钢绞线预紧(此时注意限制泵站油压)。
1.1.4系统空载调试
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试机,以保证手动、自动过程中操作与设备运行动作一一对应、正确。
1.1.4.1提升前准备工作检查
提升前要再次对提升装置的液压系统、电路系统、锚夹具系统、控制与显示系统及钢绞线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记录于表。
清除主体结构与胎架等结构间的连接,确保结构上的无关荷载已去除、无拖挂、无阻碍。
1.1.4.2试提调整
控制所有千斤顶主顶回到起始位,进入手动提升准备。
手动操作控制系统,适时调整泵站限压,给千斤顶逐次增加20%、40%、60%、80%载荷;加载时随时观测各处情况并作好记录,必要时召集有关各方分析决策。
手动加载将箱拱提升离开支架5㎝左右,静置24小时,期间组织测量人员定时对结构观测。通过试吊之前及试吊过程中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验算,从而掌握塔架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位移、偏心距、沉降等数据,通过以上数据进而对吊装过程中塔架可能产生的不利受力进行分析解决。
检查结构焊缝、结构变形是否正常。
检查所有设备(千斤顶、上下锚、各行程开关、控制开关、压力表、钢绞线、编码仪等)是否正常。
1.1.5提升
1.1.5.1启动自动提升,系统自动运行。
在自动提升过程中,如果各顶吊点同步误差超过控制系统的设定误差,系统将自动调整;如果吊点同步误差超过控制系统设定的最大误差,系统将自动进入紧急停机,等待调整;调整完毕,进入准提升状态,再次启动自动提升。
提升过程中,由专人观察提升过程中同步控制误差对构件的影响;注意记录提升过程中的油压最大、最小值,并时刻监测节段梁结构状态偏移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在误差出现时应及时进行修正。
提升过程应随时监控负荷、结构状态、及提升通道是否畅通。
当节段梁提升到设计位置后,停机悬置,期间将所有夹持器夹紧以确保悬挂安全可靠。
结语
作为单拱肋国内跨度最大的庄河干沟大桥施工现场狭小,无水运条件、无整节段陆运条件、无法采用传统工艺钢拱肋安装用风缆,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在此情况下,采用工厂内“5+1”匹配预拼装后单节段运至现场,在桥上重新进行立体组拼成三个大节段,利用塔架分别对三节段进行竖转提升并进行精确合拢。针对具有结构复杂、管径大、板材厚、部件种类多、施工现场狭小等诸多特点的拱肋施工,宜选择在工厂内加工制作、厂内预拼、工地吊装的施工方案,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加工后的拱肋线形光滑圆顺,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将为主拱肋的顺利吊装提供了保障,也能够为实现工程的总体目标工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干沟大桥的顺利完成并经专家鉴定认为该施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并为建设同类型桥梁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1]GB50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2]周永兴,何兆益,邹毅松.路桥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工程调度方案范文2
第一条为加强水库调度管理,确保水库和上下游防洪安全及各方用水需求,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水利部《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水利部《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除由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调度管理的五强溪、凤滩以外的所有大、中型水库(含电站水库,下同),其他小型水库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全市水库调度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并具体负责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委托的市内部分大型水库和本市中型水库的调度。
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库调度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并具体负责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委托的本行政区域内中型水库的调度和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的调度。
第四条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年检制度。年检和整改不合格的必须空库停运。
第五条水库调度运用要依据经审查批准的流域规划、水库设计、竣工验收等文件及有关协议。水库设计中规定的调度运用原则及指标不得任意改变,情况发生变化需改变时,要进行重新论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水库调度要在服从防洪总体安排保证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协调防洪、兴利及各用水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水库防洪、蓄水兴利的最大综合效益。
第七条水库管理单位应根据水库规划设计等有关文件、资料,掌握水库所在流域及有关区域的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河道防洪工程系统及其保护对象、综合利用各部门用水要求等基本情况,为水库调度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八条水库管理单位对调度工作实行法人负责制,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具体情况,组织编制本水库的调度运用计划方案,按照调度管理权限报有关防汛指挥部门审定。影响范围跨县(市、区)的重要水库,应报上一级防汛部门审定。由梯级水库群共同负担下游防洪和兴利任务的,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制定联合调度运用方案,并负责指挥水库群的实时调度。
水库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调度运用计划方案进行水库的调度运用。
第九条水库调度运用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研究优化调度方案,依靠科学进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第二章水库调度运用指标和基本资料
第十条水库调度运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上级批准或有关协议文件确定的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防洪高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综合利用的下限水位、死水位、库区土地征用及移民迁安高程、下游防洪系统的安全标准、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量、农牧业供水量、水电厂保证出力等。
新建成的水库,如在工程验收时规定有初期运用要求的,应根据工程状况逐年或分阶段明确规定上述运用指标,经水库主管部门审定后使用。
第十一条基本资料是水库调度运用的基础,必须可靠。水库管理单位应将水库的基本资料汇编成册,并根据资料的积累和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补充和修正。
第十二条因工程情况或设计洪水、径流量、库容、泄洪能力、下游河道安全泄流量等基本数据发生重大变化,需要改变水库设计调度运用指标时,水库管理单位提出要求,由水库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在核实和修正基本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复核修改运用指标,报有关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后使用。
第三章防洪调度
第十三条水库防洪调度的任务是:根据规划设计确定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水库安全标准和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防洪调度方式及各防洪特征水位对入库洪水进行调蓄,保障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遇超标准洪水,应力求保大坝安全并尽量减轻下游的洪水灾害。
第十四条防洪调度的原则:
1.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按下游防洪需要对洪水进行调蓄;
2.水库与下游河道堤防等防洪体系联合运用,充分发挥水库的调洪作用;
3.防洪调度方式的判别条件简明易行,在实时调度中对各种可能影响泄洪的因素要有足够的估计;
4.汛期限制水位以上的防洪库容调度运用,应按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的调度权限,实行分级调度。
第十五条编制防洪调度运用计划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核定(或明确)各防洪特征水位;
2.制定实时防洪调度运用方式及判别条件;
3.制定防御超标准洪水的非常措施及其使用条件,重要水库要绘制垮坝淹没范围图;
4.编制快速调洪辅助图表;
5.明确实施水库防洪调度计划的组织措施和调度权限。
第十六条水库在汛期应依据工程防洪能力和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采取分级控制泄洪的防洪调度方式。水库控泄级别,按下游排涝、保护农田、保障城镇及交通干线安全等不同防护要求划分,依据其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河道主槽、堤防的行洪能力,确定各级的安全标准、安全泄量。同时,还要明确规定遇到超过下游防洪标准的洪水后,水库转为保坝为主加大泄流的判别条件。
第十七条入库洪水具有季节变化规律的水库,实行分期防洪调度。如原规划设计未考虑的,可由管理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共同编制分期防洪调度方案,经防汛抗旱指挥部审批后实施。
分期洪水时段划分,要依据气象成因和雨情、水情的季节变化规律确定,时段划分不宜过短,两期衔接处要设过渡期,使水库水位逐步抬高;分期设计洪水,要按设计洪水的有关规定和方法计算;分期限制水位的制定,应依据计算的分期设计洪水(主汛期应采用按全年最大取样的设计洪水),按照不降低工程安全标准、承担下游的防洪标准和库区安全标准的原则,及相应的泄流方式,进行调洪计算确定。
第十八条大型水库和重要中型水库,必须依据经审定的洪水预报方案进行洪水预报调度。预报调度形式可视水库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采用预泄、补偿调节、错峰调度等方式,并在实施时留有适当余地,以策安全。
第十九条当遇到超过水库校核标准的洪水时,要及时向下游报警并尽可能采取紧急抢护措施,力争保主坝和重要副坝的安全。需要采取非常泄洪措施的,要预先慎重拟定启用非常泄洪措施的条件,制定下游居民转移方案,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在入库洪峰已过且已出现了最高库水位后的水库水位消落阶段,应在不影响土坝坝坡稳定和下游河道堤防安全的前提下,安排水库下泄流量,尽快腾库,在下次洪水到来前使库水位回降到汛限水位。
第二十一条具有防洪兴利重叠库容的水库,应根据设计确定的收水时间,安排汛末蓄水。在实施中,可根据当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和得、失净效益分析提出收水意见,经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后,调整收水时间,及时蓄水。
第四章兴利调度
第二十二条水库兴利调度的任务是:依据规划设计确定的开发目标,合理调配水量,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兴利调度的原则:
1.在制订运用计划方案时,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然后既保重点任务又尽可能兼顾其他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水资源。
2.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基础上核定各用水部门供水量,贯彻“一水多用”的原则,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兴利调度方式,要根据水库调节性能和兴利各部门用水特点拟定。
4.库内引水,要纳入水库水量的统一分配和统一调度。
第二十四条编制兴利调度计划运用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当年(期、月)来水预测。
2.协调有关部门对水库供水的要求。
3.拟定各时段水库控制运用指标。
4.根据上述条件,制订年(期、月)具体供水计划。
第二十五条在兴利方面,以城市工业及生活供水为主的水库,应在保证供水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用水。对有特别重要供水任务的水库,应预留一部分备用水量,以备连续特枯年份使用。
第二十六条在兴利方面,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等任务的水库,在编制兴利调度计划运用方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调整灌溉用水方式,减低供水高峰。
2.充分利用灌区内的蓄水工程,在非灌溉期或非用水高峰时由水库提前放水充蓄;在用水高峰时,灌区内的蓄水工程可与水库共同供给灌区用水。
3.结合灌溉供水,尽量兼顾发电、航运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在兴利方面,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任务的水库,在编制兴利调度计划运用方案时,应按设计中的规定,协调好发电与其他用水部门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条在实施调度中,应根据当时的库水位和前期来水情况,参照调度图和水文气象预报,调整调度计划运用方案。
合理安排水库蓄、供水,确定最佳消落深度,充分发挥水头效益,降低水耗。非汛期或水库蓄水阶段,要确定最低下泄流量,以满足下游生态用水需求。
当遇到特殊干旱年,水库水位已落于限制供水区时,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核减供水量,重新调整各用水部门的用水量,经防汛抗旱指挥部核准后执行。
第五章水文观测与预报
第二十九条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应根据水文预报及水库调度的需要布设水文站网,建立入库、出库站。水库所设测站的观测与报汛,均应按照国家有关水文测验规范及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进行。
水文测站设定以后,应长期稳定,但当流域水文情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在调整重要水文站时,要与有关部门协商,必须使水文观测资料前、后衔接。
第三十条为保证水库正常调度运用,水库管理单位应充分利用各种通信设施,必要时设立专用通信手段,以保证水文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同时要做到与上、下游防汛指挥部门及有关单位通信联系畅通无阻。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应建立自动测报和预报系统,以提高水库的调度水平。
第三十一条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必须开展水文预报工作。各水库编制的水文预报方案须报有关防汛抗旱指挥部审定。已使用的预报方案,应根据实测资料积累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实时水文预报,应按照规定发送有关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有关单位,并根据水情、雨情的变化,及时发出修正预报。
第六章调度管理及工作制度
第三十二条水库调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度,防汛指挥机构在每年汛前与水库管理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具体实施办法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大型及重要中、小型水库,应当根据工程设计、现状和流域防洪方案,按照“兴利服从防洪,下游河道行洪服从水库安全”的原则,编制本水库调度运用规程(大、中型水库的调度运用规程须经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本水库承担的任务,调度运用的原则和要求;
2.主要运用指标;
3.防洪调度规则;
4.兴利调度规则及绘制调度图;
5.水文情报与预报规定;
6.水库调度工作的规章制度。
水库管理单位依照本水库的调度运用规程,于每年汛前编报水库渡汛方案,包括年、供水期、月(视具体需要而定)兴利调度运用计划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管理权限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度汛方案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由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实施,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查。
第三十四条重要大型水库,应编制水库调度月报上报防汛抗旱指挥部。其内容有:
1.水库以上流域水文实况;
2.水库调度运用过程及特征值;
3.下月的水库调度计划和要求。
第三十五条水库管理单位应建立调度值班制度,并配备专职调度人员,负责处理日常的兴利调度事宜。汛期值班人员应做到:
1.及时收集水文气象情报,进行洪水预报,提出调度意见。
2.密切注意水库安全以及上、下游防洪抢险情况,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向防汛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汇报。
3.当水库泄洪或改变运用方式以及工程发生异常情况危及大坝和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情况时,把情况和上级主管领导的决定,及时向有关防汛指挥部门和有关单位联系传达。
4.做好值班调度记录,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对重要的调度命令和上级指示进行录音或文字传真。
5.严格遵守防汛抗旱纪律,服从有关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度指挥。
第三十六条水库管理单位要建立水库调度运用技术档案制度,水文数据、水文气象预报成果、调度方案的计算成果、调度决策、水库运用数据等,要按规定及时整理归档。
第三十七条水库调度工作应当每年进行总结,总结报告应报有调度权限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对当年来水情况(雨情、水情等)的分析;水文气象预报成果及其误差评定;水库防洪、兴利调度,合理性分析;综合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经验教训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第三十八条建立防汛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对水库调度实行实时监控指挥。
第三十九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每年汛前应分流域召开沅水干流和主要支流调度年会,总结上年各流域骨干水库调度情况,部署当年水库调度工作。
第七章监督与奖罚
第四十条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根据本办法加强对辖区内水库调度工作和执行调度情况的监督与检查,促使水库调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第四十一条水库管理单位不执行调度运用计划、方案、指令擅自提高水位超限蓄水,未留足防洪库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给上下游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运行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运行、限期整改,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工程调度方案范文3
(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卫河河务局河南濮阳457000)
【摘要】本文从漳卫南运河流域防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出发,对系统的背景、策略、应用环境、设计理念、功能应用、技术维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该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注意事项,有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防汛;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建议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Command Zhangweinan Bureau of application systems work proposals
Liu Jia
(MWR IOC Zhangweinan Wei River Engineering BureauPuyangHenan457000)
【Abstract】From the application of Zhangweinan Basin flood control automation systems point of view, the system of background, strategies, applications, design,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technical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the system proposed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application Note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Application recommendations;Flood control;Automatic management;Systems
1. 前言
防汛指挥的核心是防汛决策,然而,防汛决策属于事前决策、风险决策和群体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确保防汛决策正确及时,有必要对防汛决策的全过程或主要工作环节提供全面的支持,建立于防汛信息采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重点是辅助决策者迅速准确地作出科学的防汛决策和调度指挥,在防汛决策过程中起着决策支持的关键作用,是防汛减灾指挥系统的核心和归宿之所在。
2. 单位属性和防汛系统现状
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是水利部直属单位,负责漳卫南运河的防汛和工程管理任务。近年来,在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先后开发了水情电报译电系统、洪水预报及调度系统、水情信息查询系统等,在每年汛期的防汛指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上述各个系统还是相互独立的系统,尚未形成以防汛指挥和各项防汛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系统,没有把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汛情分析、预报、调度等工作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远不能满足高效、快速的现代化防汛工作需要,急需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加以改造和完善,建立起漳卫南运河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为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为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防洪抢险提供决策依据。
3. 建设漳卫南局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应达到的主要目标
实时、全面、快速、准确地完成全流域水情、雨情、气象、工情、灾情等各类防汛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贮;快速、灵活地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方式进行各类防汛信息的背景资料、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的信息查询;通过应用各种专业数学模型进行洪水预报、河道洪水演进、防洪工程体系联合调度的仿真计算、洪灾估算、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从而及时、准确地作出洪水预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实时制定和选择防洪调度方案,提供迁安咨询;通过系统内嵌的防洪预案、汛前检查、汛情会商、汛后总结等功能模块,为防洪决策和调度指挥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为防汛管理和决策实施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预见期,特别是重要控制点的洪水预报和重点地区的洪灾预测;改善防洪调度手段,增强科学性和严密性,为防汛会商提供分析计算成果和其它信息;为防汛决策和调度的实施提供现代化的手段。
4. 防汛指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建设要求
4.1信息接收预处理子系统。
主要完成漳卫南运河132个国家级报汛站,漳河34个遥测站及中下游5个遥测站,7个闸坝站的水雨情电报的接收、预处理、存贮等功能。
4.2气象产品应用子系统。
气象信息是进行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汛情会商的重要防汛信息之一,气象信息应用子系统是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气象部门利用气象信息应用子系统对天气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和处理。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卫星云图接收系统,采用相应软件对流域上空的气象云图进行深加工处理,具有降雨预测、云图动画显示等功能。
4.3洪水预报子系统。
洪水预报子系统,是在实测降雨和降水预报的基础上,较准确和迅速地对漳卫南流域主要控制站、岳城水库和重要滞洪区进行不同预见期和精度的洪水预报。预报成果是进行防洪调度决策和汛情会商、灾情评估、迁安咨询的重要依据。
4.4防洪调度子系统。
(1)防洪调度是指防洪工程调度方案的制订和评价,防洪调度决策即调度方案的选择,是防洪决策的核心。及时、合理地制定防洪调度方案和科学决策,关系着能否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的整体效益、保证防洪安全、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防洪调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对实时雨、水、工、险、灾情等信息的分析,依据暴雨、洪水预报和防洪工程的实时运用状态条件,按照洪水处理原则并结合多年防洪的实践经验,制订防洪工程的调度运用方案。通过决策会商、分析评价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选择出满意方案。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确定调度方案,下达调度指令付诸实施。
(2)防洪调度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和选择调度方案,为完成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支持。根据覆盖流域范围内的气象、降雨等情况,提取漳卫南运河主要控制站(观台、岳城、合河、新村、淇门、五陵、安阳、南陶、四女寺、庆云等)实时水情及洪水预报结果,与各控制站特征值进行比较,确定防洪调度重点河段与重点工程。
4.5数据库子系统。
(1)综合数据库是防汛指挥决策系统的数据支撑层,为各个子系统提供数据资料和各种加工处理信息存贮服务。各类防汛信息经信息接收预处理子系统进行分类、格式化、标准化等处理后存入综合数据库。综合数据库按信息种类可划分为水文数据库、气象雨情数据库、工情数据库、灾情数据库、地理社会经济数据库五大类;各类数据库按数据获取的时间又可划为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同时各类数据库按信息表现形式可分为文本、图形、影像等数据库;其中水文、气象、工、灾情数据库均包括其方法库和知识库。
(2)综合数据库除具有信息存贮、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备份之功能外,主要是为水(雨)情信息、气象、工情、灾情信息、社经信息进行数据、文本、图形、声像的信息管理,并相互联系,为各子系统提供输入信息,存放其输出成果,完成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使得信息处理实现自动化、综合化和形象化,给用户提供极大方便,是整个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和基础部件。
(3)建立综合数据库最重要的是标准化,综合数据库的具体设计内容应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保持一致,采用统一的数据库表结构,包括统一的接口、开发工具和管理软件、统一的字段标识符、项目编码等。
4.6灾情评估子系统。
(1)灾情评估是防洪调度方案评估的重要因素,同时亦是制定迁安救护方案的重要依据。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种调度方案预测灾情,包括可能的洪泛范围及其内的耕地、房屋、人口、国家和集体资产等;提供人口迁安咨询意见;实际灾情发生后,根据已知淹没区的情况进行损失评估;进行实情灾情的统计。灾情评估分为灾前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三部分。灾前评估主要是估算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淹没范围,预估洪水发生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灾中评估主要是在实际洪水发生过程中,根据预报和调度成果以及洪水淹没的空中摄影、遥感影像图等,判断洪水的影响范围、受灾人口、损失等情况;灾后评估主要是调查、统计、上报、核实实际发生的灾害损失。
(2)灾情评估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根据航空、卫星遥感、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泛洪资料,以及水位预报、实时水情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淹没范围,提出人口迁安咨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社会经济数据库的支持下完成洪灾出现前的灾前评估、出现洪灾时的实时灾情监测评估、洪水过后的灾后评估。灾情评估子系统要能针对防洪调度系统提出的不同方案,给出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
4.7信息服务子系统。
信息服务是决策的基础。本子系统主要是在综合数据库的支持下,以简洁、鲜明的图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方式为有关防汛部门与人员提供天气形势、实时雨水情、工情、灾情、洪水预报结果、防洪工程的基本资料及其运行状态、河道基本资料、防汛料物和人防组织、历史背景资料等全面的防汛信息查询服务。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具,按照客户机/服务器的体系结构,由图形界面和软件驱动,以窗口为界面,具有进行各种条件的组合查询,包括系统查询、空间查询和条件查询及资料对比等功能。
4.8汛情监视子系统。
本子系统主要为水情、防汛值班人员提供实时水雨情、工情、预报、调度结果和现场图像等信息,提供动态、直观且具有报警功能的汛情监视画面。同时还具有警告和查询河道、堤防泵闸工程指标、历史特征值、考证资料及实时信息刷新等功能。能够与相应的各种特征值进行比较,若超限则本系统自动给出告警信息。
4.9防汛会商子系统。
(1)会商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的防汛决策过程。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会商会议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服务,即对保存在信息库中的各类相关信息,快速而准确、直观地展示在决策者面前,以便于实时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进而作出合理的决策。为此,系统以WebGIS为集成平台,充分利用气象系统、水文预报系统、防洪调度系统、灾情评估系统、工情管理系统、会商文件管理系统、地图数据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等的信息,并把各类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为防汛会商现场提供有力的、形象的决策支持。
(2)会商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实时、历史和预报的各类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防洪形势和防洪预案汇报、防汛有关部门的异地会商、方案的选择和决策以及决策方案的实施等。
(3)同时,会商子系统还应包括基本的硬件环境,主要有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大屏幕、计算机设备、多媒体系统等。以上九个子系统的建设,共同组成漳卫南局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
参考文献
[1]《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2]《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社会经济信息库逻辑设计》.
工程调度方案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 通信 平台
一、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
该系统涉及多种来源的多媒体资源,需要进行合理调度,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解决方案旨在为行业用户提供跨越地域、空间、系统局限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满足行业用户搭建“看得见、呼得通、拉得动”的扁平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业务需求,为领导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丰富便利的多媒体资源。对行业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在信息和通讯技术上持续创新,构筑开放共享、敏捷高效、安全可信的多媒体指挥调度方案,并通过与行业客户业务软件的深度集成,具备全面的综合指挥调度和作业能力,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共享的基础资源、开放的数据支撑平台、丰富的指挥调度应用、立体的安全保障及高效的通信服务保障。
(1)解决方案
(2)方案特点
1、开放的融合接入能力
在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解决方案中,捷思锐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接入能力,融合办公电话、扩音广播、对讲系统、视频会议、网络监控、数据服务等多种关键业务,避免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兼容,多个用户终端不能无缝通信和统一调度。
2、实用的可视化调度能力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为客户提供实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为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语音呼叫、会议呼叫、广播呼叫、对讲呼叫、视频监控、视频转发、音视频联动、人员定位和调度等多媒体功能,为指挥调度提供现场音视频信息,指挥人员还可远程调度、控制视频监控的图像,完整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所有功能,如专向指挥、分组指挥、专向汇报、指挥转接、指挥协调、监视监听、图像调度、图像转发、指挥呼叫等;
3、丰富的移动调度能力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可基于3G/4G/WiFi/LTE无线网络提供丰富的移动通信调度功能,如基于智能终端的集群对讲、视频通话、视频实时回传、图片拍传、语音通话、GPS定位和离线地图调度等。
4、强大的平台备份手段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核心平台支持HA双机热备、异地1+1热备等多种备份机制;核心服务器硬件支持电源备份机制(双直流、双交流、直流+交流可选),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
5、开放的二次开发接口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可提供基于B/S和C/S架构的接口,用于和各种业务平台的对接开发,适用于各种架构的业务平台;同时可提供APP软件的调用接口,用于和其他APP业务软件的对接开发,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二、多媒体通讯云调度解决方案
(1)方案概述
基于“云”的调度解决方案旨在为行业用户提供跨越地域、空间、系统局限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满足行业用户搭建“看得见、呼得通、拉得动”的扁平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业务需求,为领导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丰富便利的多媒体资源。“云”调度平台遵循NGN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与接入分离的分层分块的体系结构,可以在业务应用层快速提供新的扩展业务,实现对业务的集中管理以及调度通信业务与其他诸如视频、会议、监控、监测系统的融合互通,实现对语音业务,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视频业务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业务的联动,如音视频联动调度、语音/视频/定位信息的联动调度等。
(2)解决方案
(3)方案特点
1)平台云部署、业务云处理
核心平台在云端部署(HA双机热备)、通信业务在云端处理、资源全网共享,使得业务更加丰富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前端只需要配置接入设备和调度终端。
2)录音录像数据云存储
在通讯系统保障的过程中,对调度指令等重要调度操作进行录音录像,完整的记录下调度台及调度通讯电话的通话记录,可以为日后的事故分析及日常管理提供原始数据,是调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录音录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并且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下海量的数据,从而导致一系列存储和管理问题。云调度系统基于云调度平台和高速分组数据网络,有效的整合网络上独立的存储节点,在不增加新设备,不改变硬件物理位置的情况下,实现了录音文件的云端存储,解决了海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充分保障了全网录音录像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录音文件的安全,为电力调度通信部门查找事故责任、监督工作质量提供重要手段和依据。
3)多种备份机制
调度软交换设备的核心部件采用了1+1热备的方式,能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云调度平台服务器之间通过IP网络进行实时数据同步,保证业务迁移时,调度用户和调度指挥人员原有的数据、业务、使用习惯的一致性,提高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实现系统对故障的透明处理。
4)多业务子系统联动
融合技术是云调度平台基础框架的基石,云调度平台基于融合技术将多媒体资源进行抽象封装以供上层业务调用,因此云调度平台不仅仅可以实现多个厂家的调度软交换设备接入,还支持跨业务系统的资源调用,并通过平台内的业务子系统功能逻辑模块实现各个业务子系统资源的联动,提供集成的消息和统一协作能力。比如在云调度平台中融合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在调度台上查看视频监控画面和控制摄像机云台,以及实现音视频联动。
5)多级可视化指挥调度权限
云调度系统提供多级指挥调度权限的功能,可对调度成员范围、调度功能进行定制化的设置,为不同级别指挥员、不同区域分支机构提供灵活的指挥调度业务。
6)丰富的多媒体调度功能
云调度系统为客户提供实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为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语音呼叫、会议呼叫、广播呼叫、对讲呼叫、视频监控、视频转发、音视频联动、人员定位和调度等多媒体功能,为指挥调度提供现场音视频信息,指挥人员还可远程调度、控制视频监控的图像,完整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所有功能,如专向指挥、分组指挥、专向汇报、指挥转接、指挥协调、监视监听、图像调度、图像转发、指挥呼叫、指挥预告等。
参考文献:
[1]于珊珊,陈冬林,李伟,鄂雪妮.??基于SLA的云计算多数据中心任务调度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03)
[2]王鹏,黄焱,李坤,郭又铭.云计算集群相空间负载均衡度优先调度算法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05)
工程调度方案范文5
根据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具体情况,“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等六个方面。决策支持、优化调度是“数字黄河”工程应用系统最高层次的应用,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系统是重中之重。
总体框架
黄河水量调度系统围绕信息采集与传输能力、决策支持手段和调度环境等方面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信息采集、引水监控、水质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水量调度业务处理与综合监视、水量调度方案管理、水量调度实时数据库字典及表结构编制、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枯水调度模型、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流量演进模型和总调中心环境等内容。
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建设是在“数字黄河”工程总体规划、水调业务工作流程指导下,对照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结构体系,结合水调业务自身特点开展系统建设。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由以黄河水量总调中心调度管理业务为核心,基于四类信息采集体系、五级网络传输结构、三级数据存储方式、三层调度管理中心、二类中间件、十一个调度业务相关模型和支持二级调度决策模式的支撑决策支持系统表现的七大业务子应用系统构成。
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
“数字水调”建设的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计算机技术来实时自动完成涵闸信息的采集、传输和控制。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引黄涵闸的远程监控、监测和监视功能,通过超短波和黄委计算机网传输,实现了数据采集中心(市级河务局)或数据汇集点(县级河务局)对所属涵闸的信息接收、解调、处理,实现了黄委总调中心和山东省局、河南省局对省级交叉断面引水涵闸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系统采用Wonderware工业自动控制软件作为系统基础软件,闸管所采用单独的InTouch架构,县局、地市局、省局和黄委四级采用基于微软.NET框架下的ArchestrA架构,利用行业应用服务器建立四级监控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了五级远程监控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一体化管理。
在解决实时监控系统多级数据存储和数据一致性问题上,系统在制定系统一致的数据访问策略和存储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建立了数据存储对象,建立了总调中心、省局和地市局三级涵闸监控数据库。通过采用微软消息队列技术MSMQ,实现涵闸对象同时向三级数据存储对象传输监测和控制数据,并由数据存储对象存入相应数据库。这不仅解决了数据一致性问题,提供了多级监控查询,也实现了与模拟屏连接进行实时显示功能,还为后续各级水调应用系统开发建设提供了三级数据库。
面对需管理维护分布在1400多公里的黄河两岸120多个监控站点共160多台监控机和服务器的庞大而复杂的实时监控系统的难题,系统通过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可在运行维护中心修改涵闸对象模版的属性和动作定义,重新对象后,即可更新对象功能,从而实现系统远程升级维护,并提供了监测各监控机的运行状态日志和查询设备运行情况等功能。
水量调度方案管理系统
系统是从流域系统出发,对流域中一系列可调度的因子实施优化调度,从而使流域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实现水量过程与用水过程的匹配,达到在满足流域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使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供给和总量时空分配相协调。系统考虑了水资源的社会属性和水权问题,流域水量调度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分配系统的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根据调度时间尺度的不同,满足年调度、月调度、旬调度和日(实时)调度的要求,在年调度尺度上,建立流域社会经济整体优化调度模型,月旬尺度根据优化的调度指标或国务院分水指标,建立自适应调度模型,日调度模型则是建立在一维水力学模型基础之上。系统主要是以国务院确定的水量分配指标为依据,对于具体调度时段,结合水力学模型、水文学模型、水量优化配置模型和自适应调控模型的综合运用,根据预测的可供水量与用水指标进行分配,为控制各省区用水总量,适时跟踪随机来水系列Qi以及随机用水系列Wij轨迹,滚动修正由于随机系列变化给整个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具备总量控制、轨迹跟踪、滚动修正功能的基于自适应控制理论的自适应水量调度模型。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枯水调度模型是针对下游枯水条件,面向实际调度运用,在分析研究下游河道不同流量级水流传播时间和水量损失的基础上,提出水量演进参数优选方法及水量传播方程,结合各个季节来水、降水、用水的特点和水量调度要求,而开发的相关应用软件系统。
系统实现了模拟目前人工编制调度方案的各个工作环节,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自动生成调度方案; 系统能够生成多套方案,通过图表等形式为决策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以便对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系统能够对各种方案的分类入库存储和调出、修改、删除等操作。对于优选出的实施方案,还具有根据方案计算结果直接生成固定规格的调度文件功能。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流量演进模型
宁蒙河段是黄河上游主要用水区,灌区用水量多且集中,蒸发渗漏损失大,河段内引退水关系复杂,是上游水量调度的难点。近年来,黄河来水持续偏枯,枯水期可调节利用水的水资源量十分有限,为科学调度水资源,有效控制上游宁蒙河段各断面流量和区间用水,研究宁蒙河段水量传播规律,开发了刘家峡至河口镇(头道拐)河段的流量演进模型。
黄河宁蒙河段区间引水口门众多,引水时间、引水量等受气候、降雨、河道来水等因素影响,还存在引水计量设施不完备和退水排沟不固定回抽现象,不同季节差别很大,特别是受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很大,致使退水与引水的关系变得很微弱、很复杂,相关性很差。根据水文站实测日平均流量资料,建立黄河干流水文站实测流量与各灌区引水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水文站实测资料计算各灌区退水流量、建立各灌区引水流量与退水流量关系。
模型中对宁蒙河段引、退水信息拟考虑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引水、退水流量和时间设为变量或参数,运用模型调度运算时由调度人员根据前期相关资料情况估算或根据经验输入; 二是预留引退水规律分析模块,待将来有成熟的引退水规律研究成果后,再写入程序,用于引水、退水的预测。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流量演进模型在GIS环境下实现下述目标: ①以日为计算时段,根据刘家峡水库出库泄流,进行正向演进计算,提出刘家峡以下各主要水文站断面流量,并逐日滚动更新。②以各断面控制流量为条件,进行不同河段引水、退水、河道损失、断面流量等因素的变化和调整,进行全河或分河段流量演进计算。③可对未来防断流形势进行预警,特殊情况能以确保河道不断流为前提,提供引水控制基本处理意见。④可进行多个水量调度方案的计算。⑤可与总调中心综合数据库连接,适时更新数据。⑥具备多种方式的输入、输出和查询功能。
水量调度综合监视和业务处理系统
黄河水量调度综合监视和业务处理系统目标是实现黄河水量调度所需的水文、引水、需水和水质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处理,调运行实况的实时监视,以及水调业务处理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利用.省略开发,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电子地图制作及地理信息管理采用ESRI的ArcInfo,Arcview和基于Web的ArcIMS,空间数据库工具采用ESRI的ArcSDE+Microsoft SQL Server。
水量调度信息服务系统采用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体系结构采用Microsoft的.NET框架,GIS采用ESRI的ArcGIS环境实现了基于Web的信息服务系统。
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查询和信息,能在综合数据库支持下,以流域地图为背景、采用多种方式,方便快捷、简洁直观、图文并茂地提供各类信息查询,包括水雨情信息、水质信息、供水信息、引水退水信息等信息。水量调度管理有关的各类日报、旬报、月报、情况通报以及有关的水量调度业务情况介绍等,并能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以及根据需要可主动向有关用户相关信息。
综合监视与预警系统以GIS为平台,以电子地图(流域图、河道图、大型灌区图等)为背景,提供省(区)控制断面的流量和水量、骨干水库的蓄水量和泄流量、引退水口的引退水流量、灌区旱情以及调度控制指标等信息的显示和查询,以及实时事件触发和警报阈值触发的预警报警。实时数据的接收处理在辖区单位和部门内部进行,处理后的数据进入总调中心相应的数据库,为业务人员全面掌握流域水雨情、各河段引水实况和水质状况、各重要控制站的水量预报成果,调度指令的执行情况,以及通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支持。
链接
黄河下游交互式三维视景系统
“黄河下游交互式三维视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卫星遥感(RS)影像处理技术等,把黄河下游直观、形象、系统地装进了计算机,综合实现了黄河下游各类工程的三维可视化管理。通过研究,解决了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不同精度地形数据嵌套融合、三维环境多分辨率卫星影像无缝嵌套、系统数据的动态更新、海量三维场景的快速定位、系统属性数据表现方式、与“数字黄河”其他应用系统结合、海量三维环境下的GIS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大尺度、高精度虚拟三维技术在水利方面的应用。“黄河下游交互式三维视景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 把整个黄河下游装入计算机,建立整个黄河下游三维虚拟场景,场景数据达20GB以上。
(2) 在海量三维虚拟环境下,快速对整个黄河下游虚拟场景进行灵活的交互控制浏览。
(3) 在海量三维虚拟环境下,快速对整个黄河下游各类工程地物的属性信息进行交互式查询显示,对某些查询(如测淤断面)结果进行分析。
(4) 与黄内其他应用系统数据库进行动态数据交换。
(5) 三维环境下GIS分析。
工程调度方案范文6
首先建成万家寨引黄工程重要控制点水情、工情、雨情、地下水等信息实时采集、监测、集成系统;实现供水区水库、泵站、闸门、闸室的监视与控制;架构通信传输与计算机网络,为系统信息传输提供平台;建设综合数据库系统,提供一致的数据查询、管理、维护功能;构建区域水资源预报子系统,动态监测和预报地表水、地下水。构建区域需水预测子系统,预测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水资源调度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2.通信调度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万家寨引黄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重视通信调度系统应用,以便及时掌握水资源基本情况,为调度水资源,节约用水奠定基础。
2.1系统组成。通信调度系统以信息采集和传输、供水工程运行监控为基础,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为核心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对水资源利用进行合理调度,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整个通信调度系统的子系统包括6个:信息采集、供水工程运行监控、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综合数据库、调度决策支持。调度决策支持又包括信息管理、水资源预报、需水预测、水资源调度、水资源事务管理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发挥相应的作用,促进通信调度系统有效运行和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逻辑结构。一共分为三个层次,从上至下依次为控制层、应用层、信息层。应用层通过人机接口与决策分析人员、决策者交互。在信息层和应用层支持下,完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调度决策的各项工作,包括信息查询,决策方案生成、方案实施、方案实施结果后评价等功能。
2.3功能设计。不同子系统具有不同功能,它们统一于通信调度系统当中,促进整个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一、信息采集:采集水情、雨情、工情、旱情、地下水、水质、水资源需求、社会经济等信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时调度决策提供依据。采集信息传输至数据库,为水资源调度提供及时、丰富、准确的信息源。第二、运行监控:利用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自动控制技术等,连续、自动监测水泵、泵站、闸门、阀室运行情况,重点工程采用视频监控,以图像、数据、文本、视频等形式反映监测结果,让调度中心了解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第三、通信传输:采集站点信息传输至分中心,分中心信息传输至调度管理中心,作为决策管理的依据。第四、计算机网络:由调度中心局域网和骨干传输网络构成,信息经处理后进入综合数据库,为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第五、综合数据库:包括水情、雨情、地下水、水质、工情、社会经济、图形信息库。第六、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信息管理、水资源预报、区域需水预测、水资源调度、水资源事务管理子系统。第七、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数据接收与处理、信息综合查询、结果显示、输出等模块。
3.通信调度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万家寨引黄工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通过利用通信调度系统,不仅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还取得良好效果。
3.1缓解水资源短缺。该工程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好满足附近居民和工业、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环境恶化情况,对满足附近人们用水需要,保护周围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3.2提高灌溉效率。改善附近农业灌溉面积约180万hm2,促进灌溉效率提高。整个区域内约45万hm2耕地的灌溉保证率达到70%。并且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灌水定额。
3.3促进水资源合理调度和控制。在通信调度系统支持下,为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情况,促进水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控制。利用该系统,能够为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水资源信息,工程信息,并监测和控制引水系统运行情况。进而为科学、合理调水、用水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对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类似水利工程管理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应该重视通信调度系统应用。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