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行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行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行为

教育教学行为范文1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十多年来,改革的浪潮有力地冲击着以运动技术为教学主体、以竞技体育为目的的教学体系。但是,要使体育真正做到使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让学生通过体育而热爱健身、热爱体育,使“终身体育”观念植根于学生心中,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几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并不十分成功,而总是留下许多的遗憾。我们通过反思,觉得在言教与身教两个方面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尤其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个性品质甚至成长过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有的种种不良行为,使教师本身的行为更加规范,更加富于科学性、艺术性,非常值得思考和实践。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绝非简单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构成体,而是包括教与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行为主体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起着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构成的、在动与静不断交替切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态势。这种教学行为态势在其内部构成上应当包括两大层次:一是直接的显示结果的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无意性和不由自主性,是无意识行为;二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态势,是气质型的行为,其行为表现具有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是有意识的行为。由于教师在个人修养上的不同,其教学行为就出现了不同的言语风格和动作形式。我们往往发现这些现象:在盛夏季节,部分学校部分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育课整队与活动时段,自己躲在遮阳处乘凉;寒冬时节,学生在寒风中跑步,少数体育教师却在背风处取暖。这种行为属于非适宜教学行为,它会带给学生以消极作用,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与此相反,有许多体育老师用“终身体育”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他们不仅在体育课上身先垂范,而且在平时生活中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这些现象属于教师体育教学中的适宜行为,传导给学生的是种种优良品质和积极效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参与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产生终身的积极影响。

体育教师的适宜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也就是“言教”;非言语行为,就不只是“身教”所能囊括的。言语行为包括师生平等口吻、亲和感、激励性、简练性、幽默感等。现在教师们在班集体面前总是说“我们班”怎么样,就是与学生平等的口吻,具有亲和力。再加上表扬为主的赏识语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活动,学生便乐于接受,教师的威信便成功地建立在学生五体投地的佩服之上。反之,则伤害学生自尊,损害教师本身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抵消教学效果,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用的更多的是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师形象整饰的规律与策略,教师的站姿与操作应用,手势操作与应用,触摸技巧与应用,教学中的眉目语言、目光变化和分配技巧,对教学中自我不宜行为的及时适当的矫正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站立如松,行走如风,步履轻盈而矫健;教学中的手势语言果断清晰,不拖泥带水;伸手矫正学生动作时准确有力而不粗鲁;站在一处能让整场学生都感觉到你在时刻关注着他们每一个人,目光灵活而不游离,亲切而又威严。在全部非语言性教学行为中,最重要的是亲自做示范动作,并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绝不能袖手旁观、吆三喝四,更不能为避日晒风吹而远远躲着,甚至抽烟、与他人聊天。用通俗说法,这就是“身教”。

教育教学行为范文2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个人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采取的指向教学内容以及对自己和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而采用的促成学生理想表现的行为。简言之,是教师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灵活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如果教师能够判断自身行为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地提高。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人们对教学的追求,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教学行为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构成,没有有效教学行为支撑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教学,所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上来。有效性反映的是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有效性教学是特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本研究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核心研究内容,融合一线教师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确定教学行为的几个重点观察维度,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呈现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建议,以进一步丰富实践领域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及其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特征

国外对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定义,大多是对其特征进行描述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理念特征。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是否把教学作为教育学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取向;是否把教学作为教师自治行动的取向;是否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取向等理念。

(二)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体素质特征。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同情心;仪表;谈吐;诚恳;乐观;热心;好学;活力;公正;严谨。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个人性格特征包括热情、热心、幽默、可信任、对成功抱有很高的期望、激励、支持、有条理、灵活、适应性强、博学等方面。

(三)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从3个方面论述了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1)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具有真实的、无偏见的、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注意用眼神接触,用人体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行为;支持性的、显示同情的、用心理解的、关注学生的策略。(2)营造真诚关心的气氛。有效的班级交往规划;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3)一名帮助者(ahelper):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情学生。以上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所应该具备的行为特征,但并非就是教师行为有效性本身。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内容的描述,笔者根据收集的资料,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表现、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专业表现。波士顿学校委员会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

(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要创造出学习者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使学生能够从事重要内容的学习,并使所有师生感觉到尊严和荣耀。一般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结构体系有4个板块,每一板块标志着教学的不同侧面。(1)教学计划和备课。包括选择教学目标;展现教学内容、资源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展现内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等内容;(2)课堂环境。包括创建尊重与和睦的课堂环境,形成学习的文化氛围,课堂程序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具体环境布置等内容;(3)课堂教学。包括清晰而准确的交流、提问和讨论技术,使学生认真学习,给予学生反馈、灵活性和反应性;(4)专业职责。包括教学反思、保持精确记录、家庭交流、对学校和学区的贡献、专业成长和发展、专业主义展示等方面。

(三)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技能技巧。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涉及到了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内容。包括“创设环境;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指导时间最优化;提问题;提供清晰的指导;注意学生的进步;提供反馈和强化”等7个方面.最佳课堂教学的6种教学行为技能:整合性单元;小组活动;呈现式学习;课堂工作室;真实体验;反思性评估等等。它有助于创建最佳课堂教学。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指向维度

基于常态课堂环境下关于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以下面三个维度展开: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具体的、可操作的、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是判断课堂效益的直接依据。根据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目标可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知识目标(目标达成为:了解理解应用);一类是技能目标(目标达成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一类是情感目标(目标达成为:反应领悟)。 为提高课堂效益可从如下方面优化课堂目标:一是从英语学科的系统目标出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确定本堂课的知识点、技能训练点、情感出发点及其相互关系(落实语言知识的教学以构建综合语用能力的根基,抓好语言技能的训练以打好语用能力的基础,重视情感态度的作用以促进综合语用能力的发展)。二是从教材 、学生实际出发,缜密地考虑英语学科的特点和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情况确定目标结构,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三是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如何活化教材,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达到最佳效果。

(二)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型的英语教学应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此,有必要把每堂英语课都设置成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练英语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用英语,做到“学”以致“用”,“练”以助“能”,“用”以促“学”,把英语课堂真正变成训练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场合。

(三)充分利用好信息源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最大的本领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因素:课堂教学的三大信息源( 教师、学生、教材)。对英语教师来说,教材和学生是信息源,是确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程序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对学生来说,英语教师、教材是信息源,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信息学习教材,并把信息处理情况反馈给对方。

三、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途径

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独特导入,渲染氛围

优质的导入既能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迅速有效的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从巩固旧知自然转换到接受新知。但导入一不小心就容易弄得过于花哨,兜兜转转引导正题,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令学生盎然的兴趣骤减。所以,导入环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教学内容是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4 What are you doing?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ing形式并运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

导入的步骤:

1.Greeting and free talk

2.Do the action and say

导入环节用时大概5分钟。简单的问候紧接着自由对话,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旧知的复习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问问学生能做什么,What can you do? 学生回答 Ican...既然能做,那就请你做一做吧!Can you do it? 学生做动作,以此复习之前学过的一些相关动作词组。接着在一名学生做完动作之后问,What are you doing? 自然而直接的切入本课时新授环节。

和最初的利用吟唱相关chant比较而言,学唱一首新歌谣需要不少时间,对于歌谣内容,歌曲旋律等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是未知数。与其说冒险一试,走走形式,到不如上一种形式来得自然贴切。

(二)教授新知,明了透彻

对于新知的呈现,要推陈出新,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不光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要结合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案例描述】PEP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3 My birthday这一课里学生要学习的单词比较多,有十二个月份。光是生硬学单词,效果差异大。好一些的学生在课上就接收了绝大部分单词,思维缓慢的学生甚至连第一个都分不清楚了。

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次次的构想与改良,最终挑选了孩子们都很熟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让白雪公主与她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七个小矮人分别取名为一个月份,缩写形式为呢称。在一个美丽的童话氛围下学会十二个月份,并最终可以来一个人物大汇演,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效果显著。

(三)高效活动,品质课堂

活动教学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说学逗唱,无所不用,附加各种协助手段,热闹非凡。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1.游戏要有针对性

游戏过于简单或是复杂都不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案例描述】PEP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4 It’s warm today,为了学几件新衣服类的单词jeans,pants,shorts,socks,shoes,用一些老套的衣物图片来教授,缺乏新意。用实物的话,过于麻烦。

另辟蹊径,设计一个换衣间。放入卡通人物,挡住上半身,留出头和下半身。给一个情景,将去某个特色地方,请给他搭配合适的裤子、袜子和鞋子。这样一来,对应了时下学生中风行的服饰搭配游戏,而且有了具体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可行,孩子们学习的劲头很快被调动起来,效果生动昂然。同时也留出了空间给上半身服饰搭配,余味无穷。而这样的活动在可后依然可以做,操练顺势延续到了课外,可谓一举多得。

2.调查宜真实

【案例描述】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4 Do you like pears?中,在学完了有关水果的单词后,利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调查学生喜欢的水果。学生对于这样真实有义的询问都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的喜好,不但运用了语言并提高了语言技能,在进行拓展请同学吃他们喜欢吃的水果,同时达到了情感目标。

有时候调查只是为了调查而调查,内容不太符合实际。比如说询问周末做了些什么?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给定的选项中必定是上课学过的一些节目,爬山、种树什么的,而事实上我常常听到孩子们因为周末要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叫苦连连,又怎么能甘心情愿的说I often climb mountains on the weekend.就算为了上课,课后会怎么样实在难下定论。

3.活动要多样

对话交流要有一定信息量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力。

【案例描述】PEP教材三年级上册学习有关文具时,拿着东西直接问What’s this? 太过普通。如果用块布把食物遮住一部分让学生猜,带着强烈好奇心来学单词效果全然不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从真实的语境中真实地运用语言,必将激发学生真实的兴趣,效果显著。

【案例描述】PEP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6 At a farm 有关动物的学习,可以创设情景带孩子们去某家大型农场义务劳动,认识动物们。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不可缺少的。怎么问?问什么?都需要认真思考。提问要有创见性,时间性,公平性。例如,问学生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学生回答完后,要接着问Why? 引导学生动脑筋回答,而不仅仅是掌握几个动物单词而已。

(四)细枝末节,环环相扣

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收效,对症下药。因人施评,真诚鼓励,热情表扬,不偏不倚。如果学生答错了,微微一笑,摆摆手说That’s OK! Thank you!Sit down,please! 如果学生答对了,竖起大拇指,拍拍手,摸摸他的头说Wow,wonderful! You are so great.

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肯定优点与进步,给于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Cool!”,“You are so great!”,“Well done!” 只有一如既往的肯定才会有奇迹。

及时的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小细节,对他们学习的状态、效果、情绪等等都要在第一时间抓到并给予反馈,上课时如果只管着课的好坏而忘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最后还是失败的一课。

在本研究论文的视野里,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动方式,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教学行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依据一定的判断标准被划分成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所以人们总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来表达对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学习和探索,才有可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Kathryn Castle,Autonomy through pedagogical research[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22)

[2]王连生.教育概念[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276

[3]Donald R Cruickshank,Deborah L.Bainer,Kim K.Metcalf.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Stanley J.ZehmandJeffreyA.Koggler,On Being a Teacher,Corwin Press,INC,1993

[5]Adopted by the boston school committee.February 1,2006

[6]Charlotte Danielson.教学框架——一个新教学体系的作用[M].张新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8-52

[7]Harvey Daniels,Marilyn Bizar.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六种模式的总结与应用[M].余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

教育教学行为范文3

[关键词] 教学行为;医学专业;失常;新任教师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a)-0134-04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ing behavioral disorders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novice teachers

MA Guang ZHAO Peijin CUI Maoxiang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001, China

[Abstract] The novice teach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 is the mainstay of future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pends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abnormal teaching behaviors, such as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not clear,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is not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not flexible,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not harmonious and so on in the individual teachers especially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isorder teaching behaviors from the non-targeted school of training, ineffective teaching supervision and lac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y, excessiv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novice teachers, puts forward the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ity of job training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and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novice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ing behavior; Medical professional; Disorders; Novice teachers

教学行为也称教学表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1-2]。教学行为失常可以理解为教师在专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反教师课堂规范要求的行为和手段[3]。

新任教师又被称为新教师,特指进入教师队伍、教龄小于3年、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型教师[4]。目前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其从事教学工作的最初3年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渴望提升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但对如何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感到困惑和焦虑。而对教学不利的行为和习惯如果不能被及早觉察、及时纠正,将制约他们的职业发展。

1 教学行为失常的具体表现

医学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在任教前虽然都经过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试讲,但往往因缺乏教学实践技能和课堂教学经验而显得慌乱,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失常,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①思维混乱,条理不清,逻辑性差。具体表现为:打破了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错忘漏现象明显;教学环节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显得生硬突兀;理论分析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知识讲授跳跃性太强,系统性、连贯性不足。②动作僵硬,身不由己,协调性差。有些失常动作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习惯使然。比如:手势不自然,要么留空时间长,要么杵在讲台上;教鞭使用不当,有时“拿得起却放不”,有时既当教具又当拐杖。③交流匮乏,照本宣科,互动性差。主要表现是:没有与学生的言语交流,更没有眼神的碰撞,只是一味地背讲稿、放幻灯,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常出现的情形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面无表情。④表述不畅,口误频发,准确性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口头表述模棱两可、拖泥带水,不便于学生辨析和理解,甚至易遭遇“心知肚明”却无从表达的窘境。怎样从“自己明白”做到“让学生明白”,这往往是其感到棘手的问题。⑤语速较快,草率收兵,节奏性差。过分注重自己的思路而忽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自顾自地只讲不解,剥夺了学生思考反应的时间;较短时间即告一堂课结束,剩余的时间让学生或自学、或讨论,破坏了教学计划的严密性。⑥教法单一,灵活性差。讲授课程内容时平铺直叙,缺乏激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少将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与讲授式教学法结合起来,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⑦管理不当,张弛无度,应对性差。或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学生疏于管理、放任自流,使课堂未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和教学环境;或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约束学生。以上7种教学行为是大多数医学专业新任教师在课堂上常出现的教学失常行为,这些行为不但扰乱正常的教学进度,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阻碍良好学风的形成。

2 教学行为失常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首先,学校对初任期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对新任教师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岗前培训大多是短期的、临时性的,且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方式“一刀切”,无法满足医学专业各学科教师的差异化需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任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5]。学校会为每名新任教师分配一名老教师作为“导师”,但目前“导师”配备缺乏合理、统一的标准,传帮带的作用没有切实发挥好。其次,新任教师工作任务过多过重的情况普遍存在。除教学任务外,新任教师还需完成学生辅导、工会活动、论文撰写等工作,有时还会承担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太相近的课程任务,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的学习和提高上。第三,督教是教学督导的主要工作内容,但当前不少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流于形式,督而不导[6]。督导组把听课的结果和意见上报给学校,工作就宣告结束,没有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仅仅起到检查、评估的功能,在信息反馈和教学指导方面还很薄弱。

2.2 内部原因

从教育学角度看,医学专业新任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的高等医学院校,虽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培训[7-8]。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指导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加之新任教师正处于职业调整的适应阶段,教学经验正在积累中,教学方式正在摸索中,缺乏主动了解学生的意识。在此条件下,致使其不能灵活自如地安排教学过程,只是按照授课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效的互动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可能实现。另外,新任教师没有养成对每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更不可能采取措施去改进其不良的教学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看,新任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激情并抱有理想主义情怀,但当他们踏入工作岗位,却发现现实与预期相差甚远,在环境、经济、情感等压力源的冲击下,深感失落、焦虑、孤独[9]。一旦受挫,新任教师就会丧失自信,工作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容易随波逐流、牢骚满腹,甚至会怀疑选择教师职业是否正确,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减少,还有些人把学生时代的行为方式带入职场,这种错位无疑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和赏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新任教师往往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或过分注重自身形象,或怀有应付态度等原因,而导致教学失常行为发生。

3 教学行为失常的矫正策略

3.1 学校完善客观形成的问题

3.1.1 加强关乎新任教师发展的岗位培训 要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加强岗位培训是基础[10]。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系统的新任教师职业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关注初任教师的成长需要,着眼于对新任教师教法和教学理解等方面问题的解决;聘请一线的资深教师、名师讲课,淡化理论,注重实践教学经验的传授[11]。培训方式应多样化,采用集中讲授与专题培训、经验交流、课堂示范等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不断提升新任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12]。

3.1.2 营造有助新任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建立适合新任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和专业能力发展的环境。如建立促进新任教师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机制,引导其主动观摩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抓好新老教师结对工作,由老教师负责新任教师的全面成长,关心其教育教学情况,指导其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教学行为[13]。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新任教师的工作负荷,降低他们的压力和焦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使其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3.1.3 做好利于新任教师进步的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监督模式,能提醒、帮助教师发现和改善其存在的失常教学行为。学校应设立由学术水平高、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督导组成员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听课检查,并随时收集学生对新任教师的信息反馈,督促其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制度上建立预防教师教学行为失常的机制[14]。此外,学校可将新任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全程摄像,让其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并针对不适当的行为进行反思,为优化其教学行为做铺垫。

3.2 教师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

3.2.1 注重培养教学能力 掌握高校教育理念和规律,对于日常教学的开展和促进非常有效[15]。对新任教师而言,掌握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这必须通过个人主动学习加以解决,要有意识地关注教学研究,增加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应对教学工作所具备的技能和水平;在具体教学中多锻炼、多借鉴、多思考,逐步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找出有效的方法克服失常教学行为的发生[16]。在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感悟汇报、即兴演讲等活动中,不善表达、地方口音较重、语速语调控制不好的教师应踊跃发言,从经常性的锻炼中提升教学基本功。

3.2.2 积极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17]。新任教师的备课一方面要将功夫下在平时,广泛搜集教学素材,不断更新教案,进一步完善课件;另一方面要重视课前准备,理清教学思路,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学环境,试用教学设备,把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环节,甚至每句话、每个动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使一切问题和困难在备课过程中加以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成竹在胸、应付自如,减少由于备课不充分而出现教学行为盲目性的情况。

3.2.3 及时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思考和批判,如教学行为能否实现教学目标、能否促进有效教学等[18-19]。新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利用点滴时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用文字撰写的形式把反思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使反思的问题更加清晰化、系统化,又可将个体经验显性化、丰富化,提高反思活动的深度和效果。通过自我反思能促使新任教师教学行为更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指向性,从而减少失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和产生的负面影响。

3.2.4 加强心理健康训练 针对自身存在的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恐惧、怯场、交流障碍等心理方面的问题,新任教师应进行适应性训练。反复练讲试讲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自我训练方法。练讲试讲时邀请同事作为听众,大胆放开地讲,将自己的不足充分暴露出来,以便对症下药;对同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另外,失常教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任教师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识,因此要学会合理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使自己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20-22]。

4 结语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能力再强的人,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作为医学专业新任教师,只有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钻研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促进良好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提升,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的表现及成因[J].陇东学院学报,2011,22(1):137-138.

[2] 段作章.论教学行为的内涵与特点[J].教育科学研究,2015,(2):27-31.

[3] 王红红.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 王小明.初任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6):63-65.

[5] 陈蕾,冯伟艳,张珂,等.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从教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7-29.

[6] 龙建佑,唐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教学督导工作方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4):25-27.

[7] 杜朝东,王沁,付延功.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46-47.

[8] 赵佩谨,苑雅娟,于丹丹,等.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53-154.

[9] 李朝辉.谈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来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51.

[10] 阮宇.浅谈高校初任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方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3):97-99.

[11] 刘树雄,雷润生.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63.

[12] 赵佩瑾,丁玲,苑雅娟,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础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152-154.

[13] 赵爽,魏世平,杜梅素,等.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提高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28):133-135.

[14] 吴继军,米宁,燕颖军,等.医学院校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信息,2015,(16):4-5.

[15] 邱素芬.高职初任期青年教师教学行为及其成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4):98-101.

[16] 许焕丽,刘晓卉,林秀坤.药理学青年教师临床能力的重要性及自我培养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7):584-586.

[17] 苏学权.浅议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路径[J].高教论坛,2014,(5):70-72.

[18] 赵方.教育现象学对教学反思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0):66-68.

[19] 王艳琴.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监控能力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1):11-13.

[20] 眭建,孙英琨,周英华,等.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以教师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改革[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39-141.

[21] 王艳梅,马天晓,代莉,等.农林院校博士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及其应对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1):120-124.

教育教学行为范文4

近年来,有关英语教师教学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研究表明,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样,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多方面来分析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望每个初中英语老师能够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语教师 教学行为 有效性

初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时代,初中英语更是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表明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重大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更加注重于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上英语用语量素质过低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上的英语量是教师组织和教学所需要的语言,同时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语音与语速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但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用语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口语化的特点,缺乏专业知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减弱了英语老师的威信度,这也导致了有些学生不尊重英语教师,不利于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同时,有些初中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也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例如:Plerse read ,Now I tell you to ……等方式的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达方式。有些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的使用中文来进行讲解,无法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环境。很多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个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表扬能力不够强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需要鼓励的,但有些英语老师完全不懂鼓励的重要性,因而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不会给学生太多的表扬,导致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或者英语知识丧失了信心。在当前的新课改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不仅需要关爱学生,更要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性评价,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能不自觉地带动学生学习英语,从而爱上英语这门科目。但现在的英语老师表扬用词过于单一,仅仅是用“OK”“Good”等对学生进行表扬,完全吸引不到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让同学们形成听觉疲劳这一现象。

(三)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提问水平过低

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就需要英语教师要经常性的对同学们提出简单或者复杂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作出回答,从而锻炼同学们的语言感知度。据相关统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单一,甚至有些问题在课堂上重复出现,缺少对问题的深一步讲解。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完全变成了“哑巴式”教学。甚至有些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进行提问,只顾讲自己的教案上的知识。

二、优化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的对策

(一)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初中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完善的教学行为。初中的英语课堂不仅仅是为学生们准备学业考试,更是希望通过初中的教学方式来锻炼同学们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更加重视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求英语教师要积极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英语学科有一个新的认识,只有完善教学体系,才是对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行为。

(二)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量

只有将英语专业知识与教学行为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初中英语教师要努力加强自己的文化知识与教学水平,不断的进行学习、储备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初中英语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避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过多口语化问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英语发音的准确性以及语速的标准性有了一定的规范,要求以学生为根本,更加注重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要让同学们听得懂、听得清。并要注意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中式英语的出现。对于课堂的一些不规范语句以及不专业的知识要尽量避免出现在课堂之上。这一才能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三)英语教师要有效的使用多媒体

为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致,大多数的学校都为英语课堂配备了多媒体资源,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生活。因此,英语教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带领学生们积极努力的学习英语,要在课堂上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们能够自行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讲,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使学生们增强信心。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对学生们进行表扬。如,在一个班级中划分为几个小组,分别为这几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英语教学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并利用多媒体早全班面前作出汇报,由老师进行指导以及评语。最后作出班级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得到更好的锻炼,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结 语】

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行为影响着初中生的英语成绩,因此,需要不断的培养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行为,使之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计划,不仅需要老师的配合,更需要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初中阶段的老师以及同学们都应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有着进一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郭云莲.简论改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2(12)

【2】钟显华.对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3(10)

【3】沈正莹.刍议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2011(09)

教育教学行为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程 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观察 教师教学专业性

1 问题的提出

2010年9月,贵州省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参加新课改实验的省份,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改。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除了要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外,还应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师自身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教学实践中仍出现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教学行为,凸显出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这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为此,我们对贵州省贵阳市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了解其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旨在促进教师教学的专业发展,为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使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其中,课堂观察主要针对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实施的教学行为;问卷调查则是为了解教师行为的实效性,而广泛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访谈是与教师关于教学设计乃至教育观念的深入探讨,以了解课改理念落实的程度反馈。

2.1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①。

课堂观察活动是对贵阳某所普通高中展开的,内容涉及到贵州省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的每一册。它的具体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等步骤②。试图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基本描述新课程语文教育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措施。

2.2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是使用新教材的高一高二学生,以了解语文教师教学的效果以及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感受。问卷编制过程中曾多次征求高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问卷共分为四类九个方面:①教学准备(教学态度、课堂气氛);②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课堂互动);③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课堂练习);④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法指导)。调查问卷共发放了400份,回收有效试卷342份,有效回收率85.5%。对数据采用了SPPSS12.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2.3 访谈

访谈法是针对一线教师,尤其是有长期教学经验并接受领悟课改理念的熟手型、专家型教师,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做深层次的思考。

此次调查中,共进行8次访谈,主要采取主题式座谈,力图实现对教学理解的建构。例如,某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立;某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式;如何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全面发展;高中语文的学科特性和教学价值等等。

3 结果分析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③。它的内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本文试从呈示、对话、指导等三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3.1 教师呈示行为

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性,它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基本的教学行为。而讲述行为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根据调查,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反映,所以只考虑显示自己的水平,课堂"一讲到底", 学生只是安静的听众、观众,充当一个配角,最多回应一下教师的提问:"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忽视了学生吸收的效果,造成教与学的脱节。许多教师教学节奏过紧,没有考虑教学节奏的快慢交替,给学生留有独自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过少,时间管理出现偏差。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教师还是仅采用黑板粉笔和少有的一些教学模型,这些手段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艺术风格的发挥。

3.2 教师对话行为

对话主要是指主体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语文教学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主体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是心灵的体验与感悟,是情感的激发与敞亮。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忽视合作学习,师生间多为单向交往,教师与学生仅仅保持传授与接受的单线联系,因材施教无从谈起。一些教师在教学交往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目的的合理性,并急于实现自己的目的,无暇顾及与学生交流知识、观点、情感和兴趣,很少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的追问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启悟。

3.3 教师指导行为

新课改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教学的指导行为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课堂学习活动任务,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教学行为。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影响,在示范、演示或解题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解释他们所不知道、所不曾经历的事情,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释,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信心。教师的教学缺乏目的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地组织和调节教学活动,不明白特定的教学活动到底要发展学生什么素质,到底能发展学生什么素质。教师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时,采取的方式极为单一,多为讲座式,交流式、渗透式、讨论式、诊断式等方式使用极少。单一的指导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4 对策

4.1转变教育观念,建构正确的教学观

观念影响行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偏差,从根本上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是教学观念内化为行为的过程。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采用"注入式"的传统方式,缺乏主体发展的培养,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不是简单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而是要能动地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科学地引导学生成长,和谐地实现个性成长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契合。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研究的实践者。教师要成为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不断地加深对教育现实的理解,促进教学观念的真正内化和系统化。观念的转变自然是一种内发的过程。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积极意义上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4.2 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努力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改善,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持,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行动指南。教学反思对于指导教师选择教学行为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反思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超越自我的核心因素",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④。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真正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反思意识是基于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强烈愿望,"它指明了处于教学实践中的人,应该审视教学过程, 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程度"⑤。反思的过程即教师回顾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通过反思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反思途径有教育日志、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通过记录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差,不断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以期及时改进。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教学"⑥。

4.3 通过培训有效教师,确保教学规范的有效性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行的主力军,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努力更新培训理念,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要从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培训与长期自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⑦。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规范的有效性⑧。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教学规范获得社会普遍认同,得到教师的遵从,成为教育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实际规则。同时还制定一个客观的教学规范标准。

4.4 改进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整合起来的发展性体系。发展性评价制度为教师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创新提供反馈信息,保证教师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诊断调整功能,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趋向于合理性,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放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上,同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达到教学评价制度改善教师行为与规范教师行为的目的。

新课程是一项正在推进的系统工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正蓬勃展开。关于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随着教学理论研究向实践回归,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必将向着更为有效、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帮助教师改进相应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切实的有效教学。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让我们的师生的生命呈现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4

[2] 沈毅、崔允.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8

[3]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

[4] 张建伟.反思――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新思路[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5]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梁靖云.反思性教学与科研[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教育教学行为范文6

杨庄小学现有9个教学班,323名学生,教职工21名,推行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办学宗旨:以德为先,以技为重,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育人方向:一好就好,多好更好。

二.自我总体评价:

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有相关制度和规定保证,全校教师文明度高;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所有学科课程,不随意更改挤占挪用;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测试和作业量严格控制,教育活动科学安排;

财务收支严肃规范,教师队伍师德师风优良,学生和家长评教良好。

三.报告要点:

1.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杨庄小学校务委员会,规范办学领导小组、行风监督小组、工会等组织。完善和建立了《杨庄小学教职工考核细则》,《杨庄小学班主任考核条例》,《杨庄小学教师聘任办法》,《杨庄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杨庄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等。制度的建立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后由教代会通过。这样经全校教师充分酝酿,反复修改,知晓度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制度为根。

2.规范学生分班:义务教育实行就近入学,学校不将学生的竞赛成绩,不用各种形式的选拔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班,不设重点班、实验班等。而是采取平行分班,对教师任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实行增量和显著性差异分析评价,以整体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执行课程计划: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地方课程方案,按规定配足、配齐所有课程教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不随意更改挤占挪用非考试科目课时,同时还本着差异发展的理念,一直坚持“合格+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合唱,舞蹈,器乐,田径,篮球,绘画等特长生培养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及审美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整改报告《推行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

4.严格在校时间: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在7小时,要求教师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禁止教师向学生推销资料。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自本学期始,要求所有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在9小时左右。5.规范假日活动:学校和学校教师从不占用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上课或集体补课,也不随意停课放假,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非教育性庆典和非教育主管部门未经批准的任何竞赛、读书活动。

6.控制考试次数:控制学生在校统一考试次数,成绩采用等级和分数同时呈现,不统一对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排名公布。

7.促进身心健康:学校坚持近10年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每年举行寓田径游戏于一体的运动会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开展安全教育周等。坚持每天做好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各年级每年进行一次广播操团体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