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空运输包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空运输包装范文1
关键词:物流法律适用特殊性
我国现行的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从法律效力角度来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法律,如铁路法、海商法等,这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最高,往往是物流某一领域的基本法。二是行政法规,其中涉及物流的行政法包括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航道管理条例等,这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仅次于法律,数量众多,在我国的物流立法中占重要的地位。三是由中央各部委颁布的规章,其中涉及物流的规章有关于商品包装的暂行规定、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等,这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次于法律、行政法规,带有强烈的部门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地方性法规以及物流技术规范等形式。
从我国现行的物流立法内容和领域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物流活动主体和市场准入方面的法律规范。如《公司法》、《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调整物流环节中物流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其中广泛适用于物流活动各环节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等,更多的是适用于物流某一环节的法律规范,包括运输、搬运配送、包装、仓储等环节的法律规范。比如《铁路法》、《海商法》、《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等等;调整物流作业的技术规范。如GB/T4122。1—996包装术语基础、GB190—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等等;调整物流基本建设和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例如《港口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等。
综上所述,物流活动涵盖了物品从原材料形态经过生产环节的半成品、产品形态,最后通过流通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上的全过程。同时,还包括物品的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因此,调整物流的法律规范也应涉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上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等不同的层次。再加上物流活动本身有较强的技术性,而且物流活动日益国际化。所以,与一般的经营活动相比,以上因素决定了在物流活动中法律适用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
一、综合性和多样性
由于物流活动涉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每个环节上都存在法律规范对其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而且每个环节的法律规范在表现形式上又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等不同的层次,在每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即有可能适用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最高政府机构的法规,各主管部门规定的规章、办法,也有可能适用有关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法规。同时,物流活动有众多的参与者,大的物流项目,一般需要有外包的服务。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如仓储经营者、包装服务商、各种运输方式下的承运人、装卸业者、承揽加工业者、配送商、信息服务供应商、公共网络经营人等。所以,就物流活动的整体而言,其法律适用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和层次的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就物流活动中运输环节来说,就分别有公路运输法律规范、铁路运输法律规范、水路运输法律规范、航空运输法律规范等不同领域的法律规范,而就公路运输法律规范而言,就存在《合同法》、《公路法》等法律以及《汽车货物运输规则》等规章的不同层次、不同效力的法律规范。不但如此,如果采用集装箱运输,还应遵守《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如果是危险货物,还应遵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如果物流经营者租用他人的汽车运输,还应遵守《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等。
二、广泛性和复杂性
一方面,物流活动本身的环节众多,物流活动参与者众多,物流活动的市场管理者众多,所以在物流活动中,既有可能适用横向的民事法律规范,如运输合同、仓储合同、保管合同等合同法律规范;也有可能适用纵向的行政法律规范,如物流企业市场准入、物流市场监督管理等法律规范;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适用一些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比如,GB9174—88中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GB12463—90中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等。另一方面,物流活动参与者的广泛性,亦造成了物流法律关系的复杂性,而且物流服务提供者经常处于双重甚至多重法律关系中,这也造成了物流活动中法律的适用呈现出复杂性。比如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约定,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后者进行物流系统的设计、负责后者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承担系统运营责任,而由后者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物流服务费。在这种合同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是一揽子服务,既要为物流需求者设计并管理物流系统,也要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同时,也有可能提供具体的物流作业服务。因此在法律适用上就非常复杂:在适用《合同法》总则性规定的基础上,从物流系统的设计部分看,可以适用技术合同和技术开发合同的规定,而提供的具体物流作业服务部分,则根据服务的具体内容分别适用货物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仓储合同、保管合同的规定。同时,该合同还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质,因此,相关规范没有规定的部分,也可以参照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
三、国际性
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物流活动跨越了区域性,跨国公司的物流供应链涉及多个国家,在物流活动中必然产生各国规范物流法律的适用问题,涉及物流的国际立法和各国对已有法律制度的协调、平衡等问题,也涉及在国际物流活动中,大量适用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比如在铁路运输方面,我国是《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的缔约国,物流企业在办理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时要遵守该公约的规定;在国际航空运输方面,我国加入了《统一国际航空运输的某些规则的公约》(即华沙公约)以及《海牙议定书》,我国的《航空法》中对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部分事项也做了特别的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还于2000年并实施了《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专门对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的相关问题做了特殊规定,物流企业在办理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时也要遵守这些规定。另外1973年的《联运单证统一规则》以及1991年的《多式联运单证规则》都是民间规则,而不是强制性公约,但是当事人也可以选择适用。所以物流活动的国际化必然带来物流活动法律适用的国际化。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国际物流的出现和发展,致使物流超越了一国和区域的界限,而走向国际化,与国际物流相适应,物流法亦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表现在一些领域内出现了全世界通用的国际标准,包括托盘、货架、装卸机具、车辆、集装箱的尺度规格、条形码、自动扫描等技术标准以及物流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等。这种趋势也会带来物流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在法律适用上国际化。
四、技术性
航空运输包装范文2
关键词: 铁路货运;现代物流;拓展
引 言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并把货运物流业作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 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 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 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外部优势
(1)
政策支持。 国家经贸委、铁道部、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说明国家鼓励已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2)
门槛较低。我国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物流产业受条块分割管理模式,物流中心没有规模效益,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
(3)
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 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
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吸引了国民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
具有日渐完善的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
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 劣势
2.2.1 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 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不平衡。,我国现有的运输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 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 对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
3.1 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3.2 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
建立物流中心。a.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b. 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c. 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d. 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
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
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
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3 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
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4. 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
铁路的货运流程为:托运人与铁路签订货物运输合同,车站在货运合同上签订货物搬入或装车日期,货物装车后经铁路运输至到站交付。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整车大宗货物货运合同;其他整车货物货运合同;零担货物和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运合同。
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费用,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后,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也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
(1)
货物包装。物流研究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应进入物流系统之中。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另一类是销售包装。目前,铁路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将运输包装作为托运人应尽的义务,要求托运人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气候以及货物装载等条件,使用符合运输要求、便于装卸和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包装。今后,作为物流企业,铁路货运部门完全有能力开展运输包装业务,代托运人进行货物的运输包装。另外,铁路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展货物的销售包装业务,实现这一环节的增值服务。
(2)
货物保管。保管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货运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的类型的仓库,目前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以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仓库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若能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用,无疑将推动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的建立。
(3)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加工,是物流工程中“质”的升华。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加工,如易腐货物的保鲜加工、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金属的防锈加工、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如钢材卷板的剪切加工、木材改制的加工等。另外,流通加工还包括除区杂质的加工、生产延伸的加工和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铁路在流通加工方面是一空白。铁路开展物流服务,应本着补充完善的原则,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创造流通加工这种物流需求。可先从有稳定货源并已长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入手逐步展开。
(4)
货物配送。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从事的服务性工作,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铁路货运站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结点,一直忽视物流结点应有的货物包装、分拣、保管、加工及配送作用,铁路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货运站所处的位置及货运量将某些货运站发展成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2 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向第三方物流
(1)
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得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
重视信息化建设。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等。当前,铁路首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统一综合的铁路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运行的工具和平台,形成一个具有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密约提取、仓储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支付、客户管理、商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使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仓储管理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通过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达到从计算机中快速查找各仓库的库存情况,帮助管理者对货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在运输过程中,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随时监控和调度,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的品种、数量、在途情况、交货期限、发货地和到达地、货主等,使货物的运输快速、准确。在信息的交换上应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达到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避免文件的重复录入、减少差错的目的。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逐步推进,使信息技术为铁路货运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
(3)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设计多学科、多领域,而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级复合型人才、高级软件开发人才。铁路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要营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吸纳一批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的人才,建设好自己的物流专业队伍。
航空运输包装范文3
关键词:余杭;区域物流;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现代物流业,被喻为“第三利润源”,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杭州余杭区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刚建成了几个大型的经济开发园区,发展蓬勃、富有生命力。然而在当前全国盛行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下,要保持其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促进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1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要理解物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必须理清物流业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业的发展是前提,可持续性是关键。也就是说,没有物流业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物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没有可持续性作为保障,物流业发展也就行将终止。物流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流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物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共生为基础,寻求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物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的一种平衡。以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来看,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涉及发展、资源、环境三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2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分析
物流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在资源的量化使用和与环境的兼容性这两点上达到统一。所以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分析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资源的量化使用方面。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因素,要实现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可能的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化使用。通过调查发现,余杭区物流产业的物流服务主要以仓储及交通运输业为主。仓储业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影响物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的可持续性来揭示余杭区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1交通运输业的资源利用情况。货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数量,是研究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指标。而运输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的利用成正相关,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余杭区各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06年的2 82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7 150.55万吨,并且从2008年以来,增长幅度大大增加,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从表中也可以看出近几年余杭区的物流产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公路运输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路运输货运量在逐年增加。当然,水路运输的货运量整体上也是在不断增加的。而铁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比重本来就很少,在2010年,三者的比重大概分别为铁路0.44%,公路58.75%,水运40.81%,由此可见,当前余杭区货物运输几乎是由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来完成,省内运输网络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据份额很小。同时,表1表明余杭区的物流产业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就加大了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能源需求及对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仅公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就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表2是余杭区的公路运输线路长度统计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短短5年时间,公路运输线路长度就增长了2倍多。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也从2006年的59.52公里增加到了2010年的83.39公里,增幅达到41%。由此可见,余杭区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还包括了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投入。根据欧共体2000年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为了完成相同的运输量,建设公路所需占用的土地一般要比铁路所需的多出3.5倍左右,如此推算,则一条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占地就约为一条复线铁路的1.6倍,而其运输能力却只为铁路20%~30%;水运航道只是在建设港口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土地;航空运输也只在建设机场等基础设施时需占用一定的土地。也就是说在运量与运距相同情况下,航空运输与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程度都要远远高于铁路运输与水运。
2.1.2仓储业的资源利用情况。仓储业在资源利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对仓储设备及技术资源的应用和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它对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的污染都相对较小。
余杭区大多数仓储企业一直以来都处在“小、散、差”的水平,在低层次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惨淡经营。余杭区在发展现代仓储业方面,进行了物流功能的聚集,规划建设了多个物流中心。其中仅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占地达到40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71公顷,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金恒德国际汽车城规划面积2 000亩,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浙江亿丰建材城规划用地8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仓储业正在越来越重视对于土地的集中开发和利用。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受整个国内仓储业的人力资源不容乐观的状况影响,余杭区从事仓储业的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不利于仓储企业的长远发展。员工年龄老化和整体文化水平相对低下,意味着仓储企业要付出更大努力克服来自政策、体制、业务模式、技术装备水平、业务创新等方面的阻力。
2.2环境的兼容度方面
2.2.1声环境。据调查显示各国各地区的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都基本相同,噪声源的等效声级和能量比例也大同小异。所以选取了我国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的等效声级和量比来进行分析,如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交通噪声能量占环境噪声能量81%,等效声级也达到了68dBA,都远远超过了建筑施工、工业等其它的噪声源。可以说交通噪声已经成为了城市最主要的噪声源。但是在交通噪声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产生的噪声也是各不相同的,可同一种交通工具在各国各地区所产生的噪声却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在这里以英国各种交通噪声源在总噪声中所占份额来进行分析,如表4。
从表4中又可以看出,在交通噪声之中,以公路交通噪声的危害最为严重,占总噪声的66%,说明它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噪声源。铁路运输所产生的噪声只占总噪声的1%,十分微小。而余杭区的交通工具以公路为主,其声环境也不容乐观。
2.2.2大气环境。从表5中可以看出,余杭区几种重要污染物排放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主,这使得全区降水的pH平均值范围为4.22~4.53,属重度酸雨区。但是也可看出,无论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烟尘的排放量还是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近几年都呈下降趋势,在逐步减少。各项污染物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余杭区物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3.1物流业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余杭区正在蓬勃发展,区内各行业正在高速运转,对物流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不管是对生产物料的购入还是对产品的输出都离不开物流业。物流企业已成为企业联系供应商和销售客户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余杭区的物流企业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缺少龙头的物流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都较低,无法满足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使许多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制约了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物流业发展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余杭区物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物流业不仅仅和经济有关,更涉及到生态环境系统,随着现代物流的加速发展,物流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在交通运输方面,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过度依赖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带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与对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而在仓储环节,一些仓储中心占地过大,缺乏有效的集成,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比较严重。流通加工环节,一些边角废料、废气、废水,会造出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等;在包装环节,难以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和为了提高商品的奢华程度而对其进行重复或过度包装,会严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
3.3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当前,余杭区从事物流的人员多为实务经验型人才,从业人员大都未受过正式的、系统的物流知识教育。大多数物流从业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入物流行业的,绝大多数物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造成了余杭区物流业的混乱,也不利于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3.4物流政策和法规不完善。余杭区目前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到位,除了《杭州市余杭区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外,余杭区区政府也下发了《余杭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实施意见》文件,指出了余杭区的物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扶持发展港口、海运、公铁物流企业,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物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第三方物流,大型企业制造业物流剥离外包等的政策措施几乎空白。而且政府对物流主体的绿色环保行为很少有明确的扶持倾向,在一些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也并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领域所作出的规定。
4余杭区物流可持续发展策略
4.1培育现代化物流企业,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为解决余杭区物流业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当增加物流营运效率。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物流基础设备、物流技术及物流人才,扩大规模与增强管理,提高自身的营运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区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撑,协同物流相关部门引进大型的物流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集中力量抓好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扶植一批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政府应制定一些支持性政策,如规费减免政策、资金支持政策、土地政策等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4.2宣传绿色物流理念。要减少物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必须重视绿色物流的宣传,这需要政府、企业及公众多方参与。政府在增加自身的环保素质的同时应强化对各级领导的环保教育和考核。制定相应的领导学习和考核制度,以确保政府能够提供合格的环境公共产品,推动物流业绿色化发展。对企业应强化经济行为的环境成本、间接成本等“大成本”概念,使企业自觉转向可循环的生产经营方式,主动进行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减少或杜绝对环境有害的经济决策和行为。对个人,则要将环保教育与日常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要教育消费者积极向益于环境的生活模式转变,使消费者通过选择绿色产品、开展绿色消费,通过支持回收活动支持再生资源产品。
4.3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采取各种措施推行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消耗。一方面研究能使车辆燃料效率提高的技术。如对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排气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推广使用含硫磺、笨较低的燃料等。开发并使用智能化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借此达到优化行驶路线、降低能耗与减少尾气排放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也能够减轻交通的拥堵,减轻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利用高科技研究和建造消减噪音措施和方法,如噪声屏障、噪声隔离窗等。
4.4加强现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1)强化物流职业教育,有效监督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针对余杭区当前物流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物流教育的现状,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鼓励企业支持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引导企业联合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物流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物流培训机构。
(2)采取积极措施引进物流人才。区政府应该鼓励区内各类物流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吸引人才机制,从全国各处引进各类物流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级教育人才,使余杭区能够在短时期内建立起有效的物流管理和监督体系,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5完善物流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1)环境立法,建立起污染者对他们所造成的损害应负的法律责任。比如通过法律限制废气排放量和噪音等级,规定废气排放量和噪音等级大的交通工具不能进入市区并且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对行驶在市中心公路上的重型卡车收取噪音污染费。重型卡车走国道或省道线等人流量小的路段,限制重型卡车进入市区。强制回收某些包装废弃物(主要是运输包装物)和限制非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对企业主动实施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策略给予某种补贴。并且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拒绝实施绿色物流的企业进行处罚。
(2)政府建立绿色激励政策。对企业选择较为环保的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和水运,或者企业花费一定的投资消减空气污染物的行为,如企业改用了清洁燃料,使用了环保车辆等,政府给予一定的绿色补贴。对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征收重税;而对满足绿色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返还部分所得税,以鼓励其绿色经营行为。
(3)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用以支持物流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和对区内的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的发展。如对企业引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给予财政支助。
5结束语
余杭区的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兼顾资源的减量化使用及环境的兼容性两方面,才能探讨出一条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从解决余杭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引进先进物流技术;加强现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保障五个方面做出了尝试。
参考文献:
[1] 曹东.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10):34-37.
[2] 路万涛. 区域物流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2):5-9.
[3] 朱培培,徐旭. 基于循环经济的低碳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1(2):13-14.
[4] 范璐. 低碳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1(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