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项目案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和软件本科专业最综合最系统的一门课程,在促进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及方法、理解软件工程实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高校特别是三本院校在软件工程课程讲授时理论脱离实际,片面地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部分过于抽象,在课程实验中,没有把握好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桥梁和作用,缺乏贯穿纵向知识体系和学科的整体理解和思想,往往只是本课程章节或课程的综合理论验证,采用虚拟的实验案例,甚至将其设计成为章节内容验证练习,而不是围绕着软件工程整本书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实际开发项目。导致学生学完软件工程课程后还是不能理解软件生命周期、开发过程及相应方法,与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学生难以很快融入现代IT企业的运作[1]。如何培养起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软件工程人才,就应当改变目前的局面,全面考虑软件工程课程建设。

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目前软件工程课程理论脱离实际,同时很多教师过分强调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一面,忽视了软件工程必须有实践项目还具有经验性、参与性、发展性的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提供实践指导。加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解决三本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授中理论、实验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

2 针对社会需求,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计划

(Formulate a reasonable teaching plan based on

the social needs)

教学计划是各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方案,合理的专业的教学计划能为教学顺利实施提供指导,也是教学过程质量的有力保障,是人才培养的纲领和实施蓝图[2],它规定了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限制了教学环节的进程及内容。具体在制定计划时应秉持以下几点:

(1)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在培养软件工程人才过程中要和一二本院校区别开来,我们应当以实际动手为主,培养适合企业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软件工程专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顺应IT业发展趋势,以校企合作为手段,突出技能培养,走应用型开放式道路。”的办学思路,通过吸收国内外的优质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和技术开发应用等多种合作办学,提高办学活力及效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点,课程设置以市场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为主线由浅入深,技术的学习采用项目驱动、案例驱动的方式[3],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构建应用型培养系统工程

学生在学校对知识的储备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如何契合的更好是学校应该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目前,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较大,软件工程专业可以和武汉软件外包单位合作,全面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基础、专业课程学习加一年实训。这种嵌入式教学模式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他们进入企业后适应能力更强,上手会更快。在教学过程中,软件工程专业可以构建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软件项目研发到软件项目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软件工程,建立试验―实训―综合设计―职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进、开发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实际参与项目开发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素质。

(3)引入企业,接轨市场需求

基于工程化培养理念建立一批校企联合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为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将一些行业内的企业而不单纯是培训单位引入校园,合作搭建项目开发平台,形成以研发项目促进学生实习实训,以研发项目带动师生科研发展的人才培养新途径,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3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The main

method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软件工程实践课,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3.1 实例教学

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传统方法过度的在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实际的工程项目的经验,根本无法理解软件工程课程里的内容,在软件工程课程理论课上教师要通过典型的软件项目实例来讲解理论知识,将实例贯穿于教学环节,模拟软件工程项目场景,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在项目案例讲解过程中抽象上升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又反过来指导项目案例。

3.2 实验教学

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更强调实践性和工程性能力的培养,这都需要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因此实验与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质量对专业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软件工程专业可以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三级实验体系[4],三级实验体系粒度从细到粗,从具体到综合。教师需要设置好实验环节的内容、形式,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时采用商业软件的开发模式,以实际项目和企业正常运作时人员的分工配合来进行实验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将系列的实践课程提升到工程项目训练,实际软件工程项目贯穿同步理论课的知识,让学生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到项目交付和管理维护等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系统实践学习,这样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实践,亲身体验并进行反思,只有实际操刀了,学生才能理会并掌握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技术及软件开发方法。实验时以小组形式开展工作,四五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由组员推荐或自荐一位组长,负责协调、分工,组员在小组长的协作领导下完成项目的开发过程。项目驱动实验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软件开发认知模式并培养一定的软件工程素养[5]。在学生毕业前,开设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能比较真切地理解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并掌握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实验,掌握一个完整软件开发过程,及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的任务、目标、方法、工具,并熟练使用一些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保证软件质量。通过集中性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训练,使学生逐步培养编程能力、算法分析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实现用户需求,形成产品意识而不是作业意识,培养团队交流协作能力、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工程素养。每一个阶段制定可衡量的、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等,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毕业设计综合性锻炼,实现学生就业的平滑过渡。

在每一级实验过程中都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才有利于避免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耐性、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言传身教地引领、启发学生学习、动手实践,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欲望。教师需要动态地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意识到自己学得会,也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验课教学效果。在每一次实验后要及时地对本次实验加以分析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实现了什么功能?还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都要加以总结,并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利于日后开展实验课程的教学。

3.3 社会实践教学

一个软件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多方面的人员协作与配合,如财务人员、开发人员、配置管理员、质量保证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维护工程师、系统架构师、软件测试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学校里学生难以体会到一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除编码测试人员之外的其他岗位的职责和特性,学生只有真正进入企业才能体会并有机会实践这些岗位。社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方向来自由选择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教师和公司导师给予引导。社会实践教学是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软件开发的技能,深刻体会企业软件开发与学习过程中编写软件的不同、软件工程各阶段角色任务管理和开发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为早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时,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执行、考勤、日志、总结等实际工作环节,广泛使用协同开发平台,使学生规范化、有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 结论(Conclusion)

通过对几年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总结,以及调研一些其他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提出了三本院校中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实例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这些建议也可为其他课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熊伟,洪玫.大学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

工高教研究,2010,(2):59-61.

[2] 晏立.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探索软件工程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

究,2008,(22):141-145.

[3] 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11,(8):32-68.

[4] 熊凡,李伟波.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电

力教育,2012,(2):77-79.

[5] 丁洁.软件工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学与技术信息,2009,

(9):555.

作者简介: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2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要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将有6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大多地方高校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对于要不要转,如何转这些问题把握不准,一些学校没有对自己的办学层次明确定位或者是定位不准,长期处于一种摸索状态,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年年改,年年变,没有固定的模式。专业规划设置如此,必然会影响课程的教学安排,一门课程什么时候开设,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是模糊的。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如何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成为一个难题。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科。专业性质的要求对相应课程的总体规范与安排要求极高。特别是软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对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构建一套适合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的标准模式和培育体系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此,笔者以近几年从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以铜仁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落脚点,从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着手,提出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教学融合模式和两段两维的综合评价机制。

2.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学校寻求发展战略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围绕实际岗位应用能力要求而确定的。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则是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保障。以铜仁学院为例,其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新办的地方本科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改提高阶段。在铜仁学院深化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实施以推进“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实现“转型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把提升人才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来抓。

2.2.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当前,大多高校软件类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很多实际操作实践课程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这就导致了对软件类专业学生的软件开发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忽略。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于软件人才培养中将项目实训纳入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软件工程理论学习与软件项目实训实践相结合,把软件项目实训引入到教学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断接受企业化项目开发的实践和锻炼。目前,虽然高校改革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就软件工程课程来讲,尽管软件类专业的教学大纲都增设了软件实训课程,但是在师资、硬件和课时等方面没有配套,软件项目实训教学体系还处于较低层面,没有明确的实训目标、规范的实训大纲以及科学的实训体系,故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措施

3.1.总体规范、项目推进的课堂教学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总体来讲是采用项目推进模式,基于此,论文提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根据近几年来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制定6个项目分别实施,具体介绍如下:

3.1.1.教学内容改革及学时分配方案

3.1.2.教学形式的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打破定制唯一教材的做法,选择多本教材进行授课。通过对多部教材各专业知识点的有效融合,把知识点统筹为相应的专题项目,初步按照软件——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的前导知识——软件开发(可行性分析、需求工程、设计工程、测试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工程)思路进行教学。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结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系统开发。

3.2.两段两维的考核评价方式

3.2.1.考试成绩认定办法

整个教学评价中注重两点:一是注重两段两维的管理形式,两段是指平时学习阶段与期末总结阶段,两维是指平时阶段性的总结与考评;二是注重期末综合实践评价。具体的做法:打破传统以期末成绩定成效的模式,注重过程管理,明确阶段性总结,分阶段进行验收,平时加强课堂练习的检查力度,确保课程达到效果;阶段性成果评价分值记入本人成绩核算,最后进行综合评估项目,得出本人成绩。总评成绩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理论评价情况。具体来讲,考核体系从平时综合及期末综合两个方面来进行。平时综合的组成:考勤+课堂表现+小组阶段性成果评审+练习作业;期末综合的组成:大作业以及综合答辩。

3.2.2.期末综合考核内容及达标标准学期结束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4.总结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软件开发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软件工程》中的方法与技巧不仅能用于软件开发过程,还能促进组织管理协作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软件素质,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工程》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对于学生来讲,一些知识点很难学懂学透;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纯理论的讲解,那么学生听不懂,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促进本课程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软件工程的教学,总结经验得出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软件工程的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但是,学习者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案例教学的具有自身的特色:1.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学员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3.重视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三、在软件工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是给学生讲解许多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感觉学习枯燥乏味,产生厌学心理,学生的情绪会同时影响老师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

要有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知识非常熟悉,教学经验丰富以外,还要求老师在上课时,采用比较好、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本人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研究,认为在软件工程教学中以“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工程技术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进行软件开发。

四、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如何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组织实施的总原则:先从小的案例教学入手,学生适应后再进行大的案例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材料,之后让学生互相提讨论并解答,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展示,老师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下分别讲解案例教法在软件工程教学的理论、实验、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理论教学中的实施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软件危机的产生、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软件模型;传统方法学: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实现;面向对象方法学: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统一建模语言;软件计划、组织、控制、国际标准。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软件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软件模型;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结构化实现;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

这门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如何使这门课程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是道,除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外,还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我们都是以案例为导向,对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软件模型的教学,举出三个案例,结合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分析与计论出三个案例分别适合采用哪种软件模型,以及采用这种模型的原因。通过仓库管理系统、教师工资支付系统等案例讲解如何采用传统方法学对软件进行分析、设计、实现,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知识的讲解,贯穿的案例是ATM自动取款机系统、电梯系统。

(二)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也需要大量的实际动手的训练。在实验课中,以案例为主线设计实验内容。本课程安排的实验如下:

1.系统分析----数据流图。2.系统分析----状态图及数据字典。3.软件总体设计---软件的系统结构。4.软件详细设计---程序流程图及判定表。5.白盒测试-----逻辑覆盖。6.白盒测试-----基本路径测试。7.黑盒测试---等价划分及边界值分析。8.自动售货机系统对象模型的创建。9.自动售货机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10.自动售货机系统功能模型的创建。配套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上机实验,使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使学生得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学生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加强实践运用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精心设计和实施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以循序渐进的任务驱动方式,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的实验任务。本课程安排了56节课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案例的题目:1.教师工资支付系统的研究与设计;2.仓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3.ATM模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4.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5.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6.校友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7.餐饮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可以三个人一组或单人完成一个项目,在完成项目期间,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也可以与老师探计。项目成果最终以论文+系统的形式上交,论文要求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系统分析,第三章是系统设计,第四章是系统实现,第五章是系统测试,第六章是总结,然后附录是主要的代码。这些项目可以使用传统方法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通过案例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软件工程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总结

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现以”案例教学法”促进”软件工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掌握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软件规模,用传统方法学或面向对象方法学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著.软件工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

[2]宋雨著.软件工程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3]刘光洁著软件工程与项目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思维导图;“软件工程”;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构成以及相关特征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创立的,是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主要以放射性思考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条例、文字、数字、图像、颜色等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达到开发人类大脑潜能并激发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导图主要有3大组成部分,即节点、连线以及连接词。连接各个节点之间的线段主要是表示某两种甚至多种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包括相同点、不同点。需要注意的是,线段没有方向性可言,可依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例如单向、双向或者非方向,也可相互交叉,但不能重叠[1]。连接词指的是连接节点的线段上的文字,关键词的概念和线段可通过节点以及连接词形成简单的命题,清楚地表达知识点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的技巧,运用相互隶属和有关层级图将教材内容上的联系呈现出来,通过关键词和图像将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罗列成一个较为清晰、明了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并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

2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前引导

现如今,高校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更注重质量,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无需将教材中的内容笼统讲解,理应依据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及该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授,确保学生抓住课程重点、理清教学内容,而这一环节就可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前引导[2]。首先,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切实地掌握每一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包括关键词、特殊概念、重点理论等。其次,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将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罗列在黑板上,利用发散性的线条由浅至深逐步引入,并选用颜色笔进行标注。最后,理清这些重点内容之间的联系。这3个环节完成后,课前思维引导图就形成了。该思维引导图会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清晰、明了,知识点之间的连通性极强,便于学生理清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内容的前后关系,学生也可顺着思维引导图的方向,切实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软件工程”中的概要设计时,教师先制作这节内容的课前引导,概要设计要先进行系统设计,复审系统计划与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结构设计,最终确定软件结构。教师可根据“软件工程”概要设计的具体步骤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楚概要设计的过程,并明确每一个设计环节之间的联系,继而引导学生预习课本,通过浏览教材内容来寻找有关概要设计关键词的具体概念以及应用原理,有助于学生熟悉教授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力。紧接着,教师需要在思维导图中明确这节内容的重点,并给学生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接受授课内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来寻求答案,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2.2利用思维引导图做章节归纳

“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教材内容相对较多,但知识点较为分散、整体性和逻辑性不强[3]。大学课堂不似初、高中需要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而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师一节课可能会讲授十几页或者几十页的教材内容,学生很难瞬时消化,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知识只有经过不断地巩固,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因此,教师需要做好章节归纳环节,帮助学生回顾课程知识点并合理地串通章节内容,优化知识点的细节。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引导图,做好“软件工程”课程的相关章节总结,引导学生掌握章节内的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4]。在章节归纳过程中,思维引导图的内容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些容易理解或者重点性不强的知识点可适当省略,便于学生梳理章节知识点。教师还可依据思维引导图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一些关键词,并询问学生有关该关键词的概念以及原理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在学习完“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管理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小结。软件管理主要分为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CMMI)这5大内容,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逐一罗列出来,并带领学生回顾每个管理关节的知识点。同时,该章节中较为重点且难以理解的就是软件工程管理中“进度安排的图表—甘特图、工程网络图”的学习,教师可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明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都能攻克这一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3利用思维引导图做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对“软件工程”来讲尤为重要,教师在讲授完“软件工程”课程后,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做好课程总结和复习工作。利用思维导图做课程总结时,教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系统地串联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将整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展现在学生眼前,直观、形象地将一些重要教学部分整理出来[5]。科学证明,课程总结工作可一定程度地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依据思维引导图快速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向、授课重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软件工程教学中软件测试内容而言,教师在利用思维引导图做课程总结时,可先将课程分为4个结构,分别为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调试的步骤、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的步骤与策略。紧接着将4大结构逐一细分,比如软件测试的方法又可具体为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再例如软件测试的策略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测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地向学生介绍软件测试课程涵盖的具体内容,并依据思维导图向学生发问,比如,软件测试策略中的4大测试方法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下,思维导图涵盖的内容会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逐步加深,最终熟练掌握所有课程知识点。

3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的相关课程中应用十分广泛,课前、课堂以及课程都会涉及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有关课程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一定程度提升“软件工程”的教学效率。就目前情况来看,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大部分的思维导图都是教师依据教学经验提炼出来的,学生的参与度较小,教师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加入到思维导图的提炼中,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并配合教师创造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均隆.视觉化思维分析二维凸包问题[J].科学大众,2019(3):77.

[2]任相花,陈德运,唐远新,等.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2):88-89.

[3]窦燕,李季辉,李可.思维导图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教学研究,2014(5):40-43.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5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的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达38%,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软件业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是,我国社科院的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还不是软件大国,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问题。目前,在我国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员大约400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软件人才在数量和结构上仍存在重大缺口。据信息产业部预测,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将保持在每年10%以上,人才的结构比例呈现为“橄榄型”,即“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程人员)严重短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软件工程师严重不足。根据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开发人员缺口在50~60万左右,未来5~10年中将缺少更大数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就业难。核心问题在于,高校培养的计算机软件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国家“卓越计划”也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旨在鼓励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工程师后备人才。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建设难度大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深化,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工作后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软件工程课程是对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专业课程之一,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此却认识不足。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前,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介绍,主要介绍有关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不开设课内实验课程,强化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其他辅助课程也很少,实践教学建设起步晚,发展比较薄弱。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具体实施时,由于任课教师没有在企业任职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实践教学变成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教学环节。虽然学校目前在企业实训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校企合作难度大、合作水平较低、合作机制不灵活等情况,大部分校企合作仅局限于“学生短期实习”等浅层次水平,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作用有限。

2.2课程群意识薄弱,课程建设孤立

现代软件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学科乃至国际化的团队协作,有效的团队协作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工程的重要标志。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前者包括课程设置中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等侧重基础理论的课程,后者包括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侧重工程实践的课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微观生态环境——课程群。软件工程课程群中的课程从理论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划分和衔接到配套实践课程验证理论,每一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但在实际课程建设时,任课教师往往只关注于自己负责的课程建设,缺乏课程群意识,每门课程各自的实践课程只从与本课程相关的方面进行设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导致课程间交叉内容重复过多、基础内容薄弱、课程间衔接不力等问题。

3课程建设方案

3.1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立、重复等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宏观调控。

(1)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度,划分课程群。

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知识点之762015计算机教育ComputerEducation间的关联度,将课程划分为若干课程群。根据课程知识模块,课程群一般包括两门以上课程。例如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Java课程群包括Java编程基础、JavaWeb应用程序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

(2)对应课程群,成立课程组。

每一个课程组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承担课程群的建设、课程组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各门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材选报、试卷材料等)的审核、组内各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分配等工作。

(3)执行“课程—课程组—系”三级负责机制,实施“课程—课程群—专业”分层次建设机制。

在已建立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任课教师负责课程建设,课程组负责课程群建设,系部负责专业建设。课程组和课程负责人机制的实施,一方面使课程能够持续深入建设,另一方面使“课程—课程群—专业”成为一个有机的建设整体,避免了重复建设、孤立建设等问题,最终能够有效地通过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3.2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软件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为导向,在满足能力培养需要的前提下,学校以“必需、够用”为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课程群中各课程的相关性、课程知识的互补性进一步整合课程,重新拼装知识模块,构建整个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分散、泛而杂等现象,从而达到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的目的。

(1)优化课程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提要及教学深度、广度、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实习、实验、作业安排等。软件工程课程组以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规划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设置,按知识模块整合课程,修订教学大纲,使各门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课程间联系,实现从理论内容到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按培养目标强化课程构建,深化课程体系建设。

(2)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秩序。

课程教学文件包括:有关本课程的历史和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资料、教学大纲、教材、优秀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试卷分析、教学检查情况、教学总结及改革计划等。通过健全教学文件,分类保管,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3.3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卓越工程师计划,无一不在强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1)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构建“实验—案例—项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施“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学期实训”的多元化全方位训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调案例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案例与项目贯穿课程始终,有效衔接其他课程。

(2)引入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就业。

对于二本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行难度要大很多,因此,合作方法要灵活多样。学校要加大与知名企业的联合力度,创造合作机会,例如和惠普合作的项目中,动员学生走出去,到惠普的基地进行长期实训。同时,聘请与学校合作的短训公司高级工程人才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践,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真正结合起来,把握高层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情况,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毕业生的高层次高质量就业。

3.4实施“全方位训练式”教学模式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卓越工程师的实施为契机,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全方位训练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案例、项目的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加大实践教学学时,强化实践。

首先保证相应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以便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为重点课程增加课程实训,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综合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展开学期实训,使学生对课程群中的多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利用“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学期

实训—岗前实训”,全方位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堂实践教学以知识点的实验为主,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训对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学期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期末,跟学校小学期结合,对课程群相关课程进行总结和验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全方位训练的模式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课题研究、工程项目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5加大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但资源建设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通过建立界面友好宜用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应建设互动式教学平台,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网,开发课程网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实验指导、相关学习网站链接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同时提供在线测试、网上答疑等,扩充课堂教学区域,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互动学习。

4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改革;项目指导;模块渐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44-02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采用规范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思想开发项目和管理项目的能力,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的专业能力。但软件工程课程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教学手段单一,对没有项目经历的本科生来说,很难深刻体会课程中所涉及的比较抽象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导致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兴趣,降低了学习该课程的效率。

一、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软件工程课程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容上来说,软件工程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较强,涉及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以及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软件定义、开发、维护技术和软件管理方法等,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各种知识比较困难。

2.从理论的实践方面来说,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的现象。到最后仅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将不重视实践,也只能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感到课程空洞乏味,最终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软件工程课程是根据人们开发软件产品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缺少实践的指导,光讲授理论,对于没有项目开发经历的本科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过于抽象。

3.从备课和授课角度来说,可能会存在教学方法不当,往往是单纯的教学方式为主,对于纯粹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具体案例和软件开发实践作支撑,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感觉该课程学了没有用。此外,如果授课教师缺乏项目经验,没有自身实践的直观感受时,即使采用案例分析方式教学,也很难灵活地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学生也很难理解抽象的案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从项目实战角度来说,很多学校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或者课程设计,但是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素材比较零散、不系统,导致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至用,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过程管理,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工作而完成任务,没有真正按照规范的软件开发原理和方法完成项目,失去了项目实战的意义。

5.从计算机软件行业来看,软件的开发技术和开发平台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教材内容陈旧,或教师科研与教学脱节,未能及时把握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动态,仅讲解经典的理论方法,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软件开发平台落后,新的软件工程技术与技术的综合应用匮乏,导致教学与实际市场中软件开发不匹配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以案例和项目指导教学,以提高学生对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模式

1.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课程间的相互融合。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很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很大,且前后存在一定的支撑关系。软件工程课程大多开设在本科生三年级的上学期,这时候学生应该具备了基本的编程能力,面向对象的开发能力,这恰好为软件工程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也正好可以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纠正之前编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规范编程,采用软件工程技术测试和调试代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技术文档管理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将之前学期和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与软件工程课程融合起来。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软件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渗透到其他课程学习,充分实现计算机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从更高层次引导学生,增强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需要集大家的智慧,教师团队在一起研讨确定。但是,要想达到课程之间的完美融合,首先,需要任课老师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甚至在开课前,需要和其他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先实现任课老师之间备课融合。其次,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启发学生,探讨如何将软件工程所学理论方法应用到所学的其他相关课程中,或者是将其他课程中涉及的例子直接拿到软件工程的课堂中来加以讨论,采用规范的方法处理,以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

2.问题引导,师生互动。软件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性,且理论性和工程性也都比较强,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对毫无项目开发经历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将有点困难,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光从课堂理论教学来说,教师也很难面面俱到讲解全部内容。因此,有必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探讨,但要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充分备课,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备课外,设计合理的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采用课外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讨论的方式,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师模式,以达到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在设计问题时,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使得学生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能够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或达到扩展和延伸知识的目的。课堂上可以采取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外时间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补充,并适当启发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

3.案例设计,模块渐增。对应软件工程案例设计来说,案例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从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来说,项目开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阶段。所以,在教学案例设计上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要让学生易于理解,资料易于搜索。如学生选课系统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校园一卡通智能系统开发等,都是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便于取材和理解。二是课题案例教学中,尽量保持案例项目的完整性,采用模块渐增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从完整的案例项目中了解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掌握各个环节的开发方法。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渐展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有利于学生对产品整体框架的把握。如果对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项目案例,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从项目完整性上理解软件工程的开发原理、方法及产品的整体架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对应教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应该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完整案例,分模块贯穿在学期中不同课堂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在案例设计和选则上,可以同时设计多个完整案例进行并行或相互交叉融合分析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开发过程的全面理解。

4.项目实战,过程跟踪。课堂案例分析,学生只能从虚拟的角度把握开发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但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开发技术,还需要进行项目实战。结合项目教学,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项目实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或者说两个层次。一个是从课程开始阶段,教师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个项目课题,可以是简单点的,让学生边学习边做项目,实现课堂和课外相结合,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项目中的各种管理和开发角色。随着软件定义、开发和维护环节的学习,学生的项目也将逐渐完成。另外一个阶段是,课程理论部分介绍完,进行项目实战训练,采取分组的方式,从人员安排、任务分配、项目计划实施等,让学生真正融入真实项目开发的环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实施和管理能力。当然,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对每个小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及时与小组进行沟通和讨论,引导小组顺利完成项目。最后采取小组答辩、教师参与、小组之间讨论等打分方式进行考评,指出各个小组的不足,并讨论在今后项目中如何避免,分享每个小组之间成功的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开发项目作铺垫。

5.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做好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软件开发原理和方法,摒弃一味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注重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中外文参考书目、期刊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和科研创新热情,引导学生参加课题组成员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的各种竞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将软件工程开发原理和方法推广应用到科研和课外实践的各种项目开发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体系完善方面,教学中问题引导方面,案例设计和项目实践方面做了初步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给出了简单建议。目前,国内关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莹,林荫.《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高洪江.高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26).

[3]郝爱语.《软件工程》项目式教学改革[J].企业导报,2009,(11).

[4]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