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吧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吧文化

酒吧文化范文1

关键词:酒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酒吧,在英语里是 Bar,原意是长条的木头或金属,像门把或栅栏之类的东西。据说,从前美国中西部的人骑马出行,到了路边的一个小店,就把马缰绳系在门口的一根横木上,进去喝上一杯,略作休息,然后继续赶路,这样的小店就称为 Bar。

酒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酒吧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经济消费、人们买醉的场所,它更是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在近十几年里大大小小的酒吧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落户各大城市。在文化的积淀中,逐渐的形成了各大城市不同的酒吧文化。

酒吧作为一种新型事物,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因为它一直是时尚前沿的象征,它的消费群体是受到条件所限制的,也是特殊的。所以,“有音乐,有酒,还有繁杂的人”,一般人对酒吧的认识似乎只是如此。但是,作为西方的酒文化的标准模式,酒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酒吧作为一种时尚,代表一种消费理念,它所营造的气氛不论是热闹还是沉寂,不论是风格还是主题,都是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来定位的。因此,对于酒吧文化及其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我们常常讲酒吧要有自己的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酒吧文化呢?简单的讲,酒吧的文化即酒吧的特色,是一个酒吧区别于另一个酒吧的标志。酒吧的文化主要包括酒吧的物质文化和酒吧的精神文化。酒吧的物质文化包括酒吧的装饰风格、布置设施、材质特点以及服务员的服饰等。装饰风格衬托酒吧气氛,可以感染顾客的心情。布置设施及材质要突出自己的个性,或民族风情或时代气息……服务员的服饰则是酒吧意境中的主要内容,它可以直接表现出酒吧独特的情感形式,并且代表体现酒吧文化层次的重要一景。一个酒吧的精神文化是整个酒吧文化的核心也是其本质的东西。酒吧精神代表着酒吧独特的主题思想,现代的人们泡吧就是为了感受不同酒吧所带来的精神感受,或动感激情或温馨舒适或闲情荡漾…

酒吧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具象代表,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城市文化特征的表现是看透一个城市的标准,走进不同城市的酒吧,我们会真实的感受到不同城市的独特文化氛围。以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酒吧品种多多,上海的酒吧情调迷人,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而这三地酒吧的特征正是这三个城市所具有的特征。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无处不在的表达着她的包容性;上海,作为一座接受西方文化比较早也比较多的城市,总是透出风格迥异的异国情调还有那么一点小资。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以她的激情向人们述说着这里的速度与梦想。而酒吧,在夜色的掩盖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诠释这里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黑色的夜里,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的涌进那些空间不大却带有一丝激情与暧昧的酒吧,去释放在生活中压抑了一天的心情,去体味那陶醉于中的梦的味道。人们在这里,用陌生去熟悉陌生,用热情去接近热情,尽管他们以前不认识。在这里,人们忘记自己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扮演的那些角色,尽情的体味那种陌生的熟悉和那种看似理所当然的热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所在的是酒吧而不是其他地方。

酒吧自从进入中国以后,渐渐的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吧文化。首先,在消费文化方面,酒吧在中国有一种娱乐被 “精英化”和 “美学化”的现象,去酒吧消费的不是一般平常大众能消费得起的,同样一瓶啤酒,在超市最多10元,在酒吧里,最低是 20元,而且很多酒吧还有不能低于30元的最低消费,还有的酒吧规定如果是靠窗等环境好的位置最低消费竟要上千元。另外,酒吧里一瓶洋酒更是要花去一般普通市民半个月的收入,再说,中国人去酒吧玩的,往往是成群结队,一般消费都是很高的,这一点,就是在号称是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也是表现得很明显,所以一般市民的闲暇消费是不大可能与酒吧挂上钩的,这就决定着中国的酒吧消费群体多是中产阶层的白领等。

酒吧是小众的场所,它只会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就全国来看,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各个省区也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一个城市来看,它要么分布在人流集中的闹市地区,要么就在环境优雅同时租金不菲的“时尚街区”。这说明酒吧要想得到生存一定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文化和经济的温床。

酒吧就是这样,不同的消费人群感染着不同的酒吧,使其有着不同的主题和精神文化;同时,不同的酒吧,经营方式也形形,通过自身的装修特点、音乐风格和酒吧风格特征又影响着来此消费的人们,决定了消费对象的情趣选择。我想,主题酒吧也是因此而来的,喜欢摇滚的人们相聚在一起谈论摇滚,喜欢音乐的人们聚在一起聆听音乐,喜欢旅游的人们也聚在一起分享着不同的故事与经历…其实酒吧的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弄明白,弄懂的,这需要你坐在里面慢慢的感受它,品尝它,融入到它的氛围里和情调中。酒吧就像是拥有魔力,你越是靠近它、感受它,就越是想要融于它,感染它。

酒吧是一个有主题与文化的依托才可以长久的场所,因此,酒吧往往会集中在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地方,北京的三里屯是各国使馆区,后海则是京城历史与风景完美结合的地方;上海的衡山路、茂名路,代表着城市的历史与辉煌,新天地也是新旧情调综合的结果;南京的1912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民国文化。这些特定地点的酒吧,体现着历史与文化,使人们感受着个性的酒吧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交融,感叹于中西方文化的合璧,回味着历史与时尚的碰撞。

参考文献:

[1]王芳《多元化设计元素在酒吧中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2]王芳《浅谈酒吧设计》[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8.

[3]董慧《酒吧文化与设计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2007.

[4]陆虹、李斯《谈酒吧的设计理念》[J],艺术教育,2007.

酒吧文化范文2

【关键词】消费文化;凤凰古镇;古镇;酒吧;旅游

消费文化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是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凤凰古镇(实为凤凰县城所在地沱江镇,又名凤凰古城)是中国旅游胜地,位于湖南省西部,著名作家沈从文出生地。古镇依山傍水,山青水秀,自然风景十分秀丽。加之古镇处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这里也充满了浓重的苗族气息,加深了古镇的文化底蕴。依托凤凰古镇旅游在我国整个旅游产业中带来的品牌效应,大量商家被吸引来到了这块聚宝盆淘金,他们迎合古镇内独特的情调,纷纷修建起了只会出现在都市里的音乐酒吧。如今,这些酒吧在古镇中的黄金地段抢滩登陆,成了景区内一股强势的新生力量。伴随着大量酒吧的存在,凤凰古镇变得不再安静,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灯光和音乐,它们诠释着古镇这一新生的酒吧现象。

1 酒吧现象在古镇旅游中出现的原因

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由物质的消费转向了文化的消费,尤其是旅游文化。于是,国内许多旅游景点纷纷开始以各种新奇的形式来打造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其中“古镇”旅游尤为突出,包括耳熟能详的丽江古镇、周庄古镇、平遥古镇、凤凰古镇、黄姚古镇等。在这些古镇中,大多数会存在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酒吧。当下包括凤凰古镇在内的我国古镇里的酒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摇滚酒吧,以摇滚音乐为酒吧表现主题元素,充斥着各种舞动和跳跃的旋律,成为很多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所向往的场所;另一类是,相对而言比较安静的清酒吧,一个歌手,一把吉他,一段旋律,就能填满不大的空间。一些比较文艺、文静的游客更倾心于这种酒吧。酒吧现象在古镇旅游中出现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景区独特的旅游环境

我国古镇旅游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就走得顺风顺水,在面对国内外如此庞大的一个旅游市场和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古镇旅游大可不必太过担心在市场上无人问津。回顾以往的旅游方式,大多是以自然山水为主导,游客从一个集散点出发,经过舟车劳顿到达景点,然后花上几个小时来游览,接着又带着倦怠的身体驱车返回集散地。这种旅游方式和过程总会在欣赏完心仪的景观之后心生一些疲惫,或多或少地削减了旅游主体的旅游欲望。然而随着古镇旅游的横空出世,它所不同于前者的优势也就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它更多地给游客一种旅游途中的归属感,让游客身在镇中,既能游览到以古镇为中心周边的相关自然旅游景点,又能享受到古镇中各种衣食住行的方便快捷,更能被古中独特的民族或地域文化气息所熏陶。酒吧文化恰好就很巧妙地融合到了这个旅游链条之中,所以这种介于大都市和纯自然风光之间的旅游环境,成为了酒吧文化孕育而生的良好沃土。凤凰古镇本身就依山傍水,四周的自然风景不占少数,镇中的店铺门面,夜宵小吃也让人眼花缭乱,这样高人气的小镇,自然就为酒吧的出现埋好了伏笔。

1.2 旅游主体的消费心理

旅游产业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旅游主体,这个环节的好与坏直接决定景区的生死存亡。酒吧文化能够在各大古镇中站稳脚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地摸准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旅游心理。众所周知,酒吧的效益一般是夜晚大于白天,都市中的酒吧基本上是人们晚上消遣放松的场合。在这个功能上,作为旅游景区的古镇酒吧也完全吻合。游客白天外出游玩,晚上则自然而然地想要来一番全身心的放松,所以,酒吧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重要选择。性格外向的人可以选择摇滚吧,反之则可以安安静静地呆在清吧。这样的旅游方式不会让人有很重的疲惫感,而能让游客心里获得极佳的旅游舒适度。凤凰古镇酒吧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功之处,恰好就是抓住了游客的消费心理,清晰地看到了消费文化给它们带来的商业契机,所以才在沱江两岸建立起了这样一条独具特色的“酒吧风光带。”

1.3 商家追逐利益的心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及越来越多游客的涌入,旅游景区渐渐变成了商业区,本来是供游人参观休闲娱乐度假的场所,慢慢变成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甚至是坑蒙拐骗的集市。随处可见形形的商贩云集,各种旅游产品充斥于旅游景区。旅游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商业的味道则越来越浓。酒吧文化在我国古镇中的泛化出现,也不可忽视缘于酒吧商家对于景区内存在的巨大利益的追逐,尤其是面对游客数量巨大的古镇,他们更加难以抵挡如此诱惑的经济效益。凤凰古镇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人气指数排在前列的古镇之一,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游客数量断然不会缺少。面对这样一块“肥肉”,再加之上述两点原因,酒吧商家怎能错过这样一次大赚一笔的机会?

1.4 旅游资源开发商对古镇的针对性利用

旅游开发商就像领头羊一样,决定着整个景区的格局和走向,平衡着旅游景区内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他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规划好景区的未来发展,也必须根据游客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不断优化和完善旅游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景区的活力和承载力,使得景区内的各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古镇旅游中,相关开发商或旅游管理机构把酒吧这个“舶来品”纳入了他们允许存在的范畴之内,更或是还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帮助其迅速发展起来。有了这样的做法,这种新的酒吧文化就如火如荼地在各大旅游古镇中传播开来。也鉴于有旅游资源开发商或管理部门这样的“呵护”,它的发展速度则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这一点,从凤凰古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茫茫多的酒吧立于沱江两岸,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夜色降临,酒吧内的声光音乐折射出来的韵味,昭示着酒吧文化已经成为小镇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2 酒吧现象对古镇旅游发展的利弊

2.1 酒吧现象给古镇旅游发展带来的利好

凡是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就像酒吧立于古镇中,肯定有它存在的相应意义。

首先,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面临着都市里的各种压力,除了很多物质上面的需求,人们更多地渴望在精神层面上也有收获,他们中大部分人愿意选择古镇旅游这种新兴的放松方式,所以,之前都市中的酒吧文化,如今被搬到了一批古镇之中,必定是符合大众消费文化理念的。正是这些不同主题的酒吧,使古镇变得更具情调与韵味,从侧面增加了古镇的魅力,进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扩大了游客的来访数量,使得整个景区借助游客这个无形的广告达到宣传自己景区品牌的目的,从而慢慢扩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其次,酒吧元素的介入,又进一步丰富了古镇里的旅游资源,让游客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不仅局限于大多数景区所具有的一些共同旅游项目,比如逛商铺、品小吃等。景区旅游资源的丰富,反过来也能为景区长期发展做出贡献。在消费文化新颖多变的今天,只有不断寻求与众不同,才能在同领域占得更多的先机,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再次,酒吧在古镇里的传播效果,最直接的就是拉动了景区的经济增长。每天都有庞大的游客在酒吧里消费,这无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结合凤凰古镇来看,镇中的酒吧如今确实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品牌,许多游客都愿意从各个地方前来,感受这里独特的酒吧文化。酒吧文化也给凤凰带了一些新的旅游价值。

因此,凤凰古镇的酒吧文化在我国当下古镇旅游这个范畴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说明这个原本属于都市的行业,是可以被嫁接到另一个看似不相符的事物上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2 酒吧现象给古镇旅游发展带来的弊端

随着近年来古镇内酒吧越来越多,酒吧文化越来越浓烈,该文化已经开始走向了和初衷相背离的方向,它带来的是越来越重的商业化,游客的消费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有些游客去古镇,就只是为了去酒吧肆意地玩乐,并没有真正享受古镇旅游带来的其他文化体验。所以,我们应当看到如今酒吧现象对凤凰古镇在内的旅游景区带来的一些不良结果。

首先,旅游景区并非一般的商品之地,它具有社会公共空间产品的性质,其社会环境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旅游资源是国有资源,以这些国有资源为基础而建成的旅游景区也同样属于国家,全民有共享的权利,所以旅游景区开发、管理者在经营管理的时候不应只考虑其经济效益,更应考虑到社会环境效益。旅游景区在为旅游开发者和当地政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该发挥它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当地和全国人民服务。

其次,过度的酒吧出现,势必造成旅游主体超载,这是旅游污染和资源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破坏了原生态环境;大量游人、车辆的涌入,产生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大批游客涌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同时也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等。在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设施的损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影响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吸引力。

再次,@种现象也破坏了景区及周边的本土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体验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旅游者出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当地的原生态文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游客提供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以及所提供的食品、工业品、艺术品、交通、旅馆等所反映出的文化氛围、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等,都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旅游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如果旅游开发商和景区经营者为了一时之私利过度商业化景区,势必破坏景区的本土文化,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满意度。古镇旅游更是这样,酒吧文化不可反客为主,抢走了古镇最本真的旅游价值。

最后,酒吧过多也会影响旅游景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在短期内或许能使旅游企业获利或者获取暴利,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上讲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盲目开发、乱用资源、破坏环境、不尊重当地的本土文化、缺少保护意识,这不是在发展旅游,而是在破坏旅游。因此,旅游的发展不应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成长的长期化。

凤凰古镇内这几年来酒吧数量与日俱增,如此大规模的酒吧竖立在沱江边,大有成为当地景区霸主的势头。夜晚闪烁不断的灯光和喧嚣的声响,一直要持续到凌晨两三点,这和当初开发古镇旅游资源的意愿背道而驰,而且也给当地居民的正常休息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种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实在不应该被如此放纵,要是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凤凰古镇多年来打造出的旅游品牌就可能真的毁在酒杯之中,名副其实地成了一只飞不起的醉凤凰了。

3 理性对待古镇酒吧文化的可行之举

面对我国当前有些过于泛滥的古镇酒吧文化,想要对其进行一番整改和革新,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让势头正旺的古镇旅游重新焕发光芒,继续散发出它迷人的吸引力。

首先,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方应该协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对古镇内酒吧的数量进行严格的限制,通过各种渠道的取证调研,计算出一个最有利于古镇长期发展的酒吧数量。按照这个数量来让酒吧在古镇内安家落户,开门营业。与此同时,对酒吧经营者的素质也要有严格的把关,确保他们所经营的酒吧环境、质量等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不可出现不正当营业的现象。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将对古镇的外在形象造成创伤,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局面。这一解决措施目前来看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它既保证了酒吧在古镇内的存活率,迎合了现代游客的消费观念,又避免了酒吧泛滥现象,恰当地处理了酒吧这个现代性较强的事物和古镇本身所具有的古典气质之间的矛盾。

其次,仅通过从直观上来控制酒吧数量并不算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者可以面向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围绕古镇这个旅游核心,增加、开发更多其他符合游客胃口的旅游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酒吧所承载的游客数量。这种措施或许需要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但是对整个古镇旅游的景点构造无疑是有好处的,它可使景区的布局更加立体化,游客在面临游玩选择的时候,余地更加宽,渴望更加强。这样既增加了旅游资源的厚度,又降低了酒吧文化对古镇旅游的过分干扰,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另外,适当地分化古镇酒吧区和文化区也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路。在古镇原汁原味的文化密集区保留少部分具有特色的酒吧,这些酒吧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流入古镇旅游这个充满厚重文化底蕴的环境中,给其注入新的活力,让游客身在古镇之中也能充分享受到都市里的消费方式。同时开辟新的专业酒吧区,可以建设成一条“酒吧长廊”,各式各样的酒吧都可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这里。这样的话,就避免了^量的酒吧文化染醉了古镇的本真文化,很好地把双方的优势集中起来,使古镇旅游的优势和魅力发挥到了最大值,有利于深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用价值,进一步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除了从旅游客体上着手以外,通过改变旅游主体来达到想要的目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条途径。例如提高游客的旅游审美度,让游客把更多的旅游经历放在古镇其他文化项目上,更多地去关注旅游的核心价值内容,然后才是伴随着一些相对的附带活动,就如同我们一直讨论的酒吧文化。不可把用来旅游的心情和态度全部投入到酒吧之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忽视了旅游消费的真正含义。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旅游资源管理部门配合当地政府在相应的媒介和古镇内进行必要的宣传,倡导游客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旅游观念,抵制低俗、不健康的旅游方式,从古镇旅游观念上慢慢改变游客。长此以往,一定能够在古镇景区内形成一股良好的旅游风气,这也是一种不断优化、完善旅游资源配置的过程。

凤凰古镇初期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镇中的酒吧文化和当地的苗家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利润的驱使,该古镇渐渐成了一部分游客买醉的理想去处,通宵达旦地呆在酒吧里不愿离开,也成了这些酒客习惯的生活节奏,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古镇环境。这类人群与酒吧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古镇旅游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凤凰古镇需要在这方面逐渐进行改善,由点及面。国内其他古镇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酒吧文化,如何妥善处理好这类问题,应该成为我国古镇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4 结语

如今的消费文化多种多样,旅游产业有幸能够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其中古镇旅游更是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方面,我们应该让酒吧文化在古镇中扮演一个合适的角色,让它来为古镇增光添彩;另一方面,通过古镇旅游这个市场,也让酒吧文化得以合适地发展,实现它真正的价值。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才是每个有酒吧文化的古镇应该追寻的目标。我们相信,包括凤凰古镇在内的旅游业会寻找到一个契合当代消费文化的平衡点,进一步促进自己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成为旅游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

【参考文献】

[1]王昌忠.美学审视下的中国当今消费文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2]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酒吧文化范文3

关键词:体育舞蹈;拉丁舞;国标舞;伦巴舞;拉丁舞起源;拉丁舞文化

中图分类号:J73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188-01

一、拉丁舞概况

拉丁舞分为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和斗牛舞。舞伴间可贴身、可分离,手势和步法灵活多变,充满激情。

二、拉丁舞起源文化探究的必要性

拉丁舞是异域文化,从文化渊源上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要想准确把握拉丁舞的灵魂,掌握它的精髓,跳出具有原汁原味独特神韵的拉丁舞,就必须了解拉丁舞的起源文化。否则,只能是一味地模仿,舞动如木偶,光有形,没有神。这样的舞蹈是空洞、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是毫无表现力的。这也正是中国选手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上并不输于外国选手,但名次却常常位于外国选手之后的根本原因。我国古代的大诗人陆游说过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拉丁舞舞者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先感动自己,才能再以这种激情饱满的情绪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的心。所以,除了要知道舞步的跳法外,还必须去探究拉丁舞的起源文化,了解舞步背后丰富多彩的故事。

三、伦巴舞的起源文化

(一)伦巴舞。“伦巴(Rumba)”这个词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音乐或舞蹈的总称。如在牙买加和海地,“伦巴盒子”是本地的一种原始乐器。在古巴,“伦巴”这个词指的是古巴人的庆祝集会,其中包括舞蹈、音乐等娱乐活动。

16世纪伦巴由非洲传人拉丁美洲,它的舞蹈动作是从雄鸡的走路中受到启发,受此影响在智利产生了一种叫“奎卡”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经过多年的提炼和艺术升华,后来古巴人把它和西班牙的“波莱罗”舞蹈吸收融进了本国的舞蹈中。这样,非洲的、智利的、西班牙的民间舞蹈和古巴的音乐舞蹈相结合就形成了现代伦巴舞。伦巴舞的律动产生于劳动的过程中,黑人在劳动时,头顶大筐搬运水果,为求上身平稳,这样上压下顶,走起路来胯部自然向两侧转换重心,便形成了臀部的扭摆。有人认为,早期的伦巴舞,是那些非洲黑奴双脚套着镣铐所跳的舞蹈。

在古巴的庆典中,人们创造出了相当多的节奏型和旋律型,并且经常反复地表演,具有不同特色的瓜关果(Guaguanco)、果仑比亚(Columbia)和杨布(Yambu)由此诞生,从而形成了伦巴这一复合性的歌舞体裁。现在只有瓜关果和果仑比亚作为活生生的民俗保存在民间,而且只有瓜关果最为普及,影响也最大。杨布已在多年前消亡,今天只有一些专业舞蹈团体可以表演它。

对于“Rumba”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Rumba”源自“rumbear”一词,意为“聚会、舞蹈、玩儿得愉快……”它原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包括了打击乐、歌唱、舞蹈艺术形式的通称。“Rumba”一词很可能来源于1807年一个舞蹈乐队使用的术语“Rumboso Orquestra”,在西班牙语中,“Rumbo”的意思是“路线”,“Rumba”的意思是“堆”,而“Rhum”则代表着加勒比海的一种令人兴奋的畅销酒,还有人认为“Rumba”这个词来源于一个西班牙单词“Carousel(喧闹的酒会)”。

(二)奎卡舞。奎卡(Cueca)是智利的国舞,它最早是在1823年左右从秘鲁传人的,但后来秘鲁将奎卡的名称改成了马里涅拉(Marinera)。据说奎卡起源于拉丁美洲的黑人,它的舞蹈动作是模仿公鸡向母鸡求爱。它由吉他伴奏,这是一种男女的对舞,手中高举旋转的头巾,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与相对的歌词相适应。

酒吧文化范文4

通常,在一些拳种中就有“十字”的概念,如太极拳中有“十字手”、“十字腿”、“十字摆莲”,形意拳中的“十字崩”,八极拳中有“十字架”、“十字锤”,少林拳中有“十字脚”和“十字递换”法,但是这些“十字”定义都是双手交叉的外在形状,而无内在的奥妙成分,跟“十字劲”完全是两码事。

对于“十字劲”的含义,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有很独到、很恰当的解释,如刘云樵先生讲:“所谓‘十字劲’,简单地说,就是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画十字运作所施展开来的劲。”

霍文学先生则做进一步阐释,讲得更加清楚明白:

“十字劲,又称四面劲。练习的要求是头顶蓝天,脚扎黄泉,两肘两头撑。意思是,其动作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如同‘十字’形撑展的劲。也就是将丹田中所凝聚的内劲向四面八方抽引膨张以达于极度和深度,所以劲的增长是无限的。”

康戈武先生是这样定义“十字劲”的:

“十字劲是指由身体正中(丹田部位)发出,成放射状向外撑展的劲。因该劲既有横向的水平面放射撑展,又有纵向的立面放射撑展,两面相交成十字形,故名”。

了解了“十字劲”的表面含义后,我们不禁有了这样的疑问,其它拳种中的劲法相当具体丰富,如太极拳就有 、捋、挤、按、采、 、肘、靠、粘、听、懂、走、化、引、拿、发、借、开、合、提、沉、长、截、钻、凌空等二十五种劲法;形意拳有斩、截、裹、挎、挑、顶、云、领、踩、扑、裹、束、绝、劈、钻、崩、炮、横、明、暗、化、横、竖二十三种劲法;八卦掌也有推、带、领、穿、截、切、托、拦、劈、撞、塌、捋、搬、探、撩、缠、扣、拨、钩、挑、削、按等二十二种劲法。为什么八极拳就只有三种劲呢?况且十字劲中还包含着沉坠劲,这样一看,其实八极拳只有十字劲和缠丝劲两种劲法。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翻开常秉义先生的《周易与汉字》一书,从“易理”当中寻求对“十字”的解释:

《说文》认为:“一”为东西,“l”为南北,如此则“四方中央备矣”,故曰:“十,数之具也”。所谓“十,数之具也”,表面上好像是说一至十数,数至十而全;其实,“十”字完全是易学历法思潮的表现。“十”字象征中国古代 “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即下北上南,左东右西。下北为冬,其数为一、六;上南为夏,其数为二、七;左东为春,其书为三、八;右西为秋,其数为四、九;中央为长夏,其数为五、十。此即古代著名的《河图》、《洛书》“九宫”概念。所以《说文》谓之“一”为东西,“l”为南北,如此则“四方中央备矣”。一个简单的“十”字,竟有如此无限丰富的时空内涵,充分体现了汉字文化的简约与博大精深。

由此可见,“十”字上、下、左、右的内涵就是“四极(四方极远的地方)”,与“六合(六极)”、“八极”从根本上讲都是“四面八方极远”的意思。

又据《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记载:“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河图、洛书“中五”的意思就是中间五点形成九十度相交的十字,于是四象见而十字交叉原点合五的内涵跃然而出,此即“四象即分五行以出”的象数含义。“中也者,天地之大本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中国系统思维》一书上也讲:“大宇宙为五行母系统,以四时五方为核心向外伸延开去。万物又各具有一个五行子系统。母子系统之间具有鲜明的同构关系和统一的运动节奏。它们之间及其五行内部之间,不断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和反馈联系。”

八极门之所以不把劲法具体数量化,就是由于本门之劲法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如果定了死数,岂能尽显其博大精深和无穷变化。因此,“十字劲”就是一个“子母”系统,分开时可以派生出无限多的劲法,如刚劲、柔劲、阴劲、阳劲、内劲、整劲、蓄劲、放劲、横劲、竖劲、直劲、肘劲、靠劲、发劲、借劲、开劲、合劲、提劲、长劲、短劲、寸劲、截劲、崩劲、撞劲、闯劲、撑劲、化劲、抖劲、拧裹劲、钻翻劲、顶拔劲、沉坠劲、通透劲、冷弹劲、螺旋劲、凌空劲等。聚合时,所有的劲法又归为“十字”劲,正所谓“一生九九,九九归一”,完全符合八卦“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原理。

所以,“十字劲”的特点就是以自身为中心,向四外成放射状发出的劲,也就是说尽管称为十字劲,实际上是上下方向不变,即头部永远顶拔向上,两脚永远沉坠朝下,而两肘却可以以腰和脊柱为轴做横向转动,四面八方都能应付敌人,发出的劲仍然是立体浑圆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又可称“十字劲”为“十极劲”,因为“立体浑圆”是横面八方与纵面上下二方形成的最大数了(十方极远之地)。其形式则是千变万化的,即可刚可柔、可长可短、可攻可防、可零可整,全凭自己意念控制,随心所欲,掌握灵活,敌人弱小,我们只发“四极”劲就可以了。遇到强敌或穷凶极恶之徒,就发“十极劲”,令其一败涂地。其意境神速幽远而趋于极限,中正不偏而通乎中庸,天人合一而达于神明。

发好“十字劲”要领是内外兼修,首先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形、意、力、精、气、神都要苦练到家,缺一不可。发劲之前先放松全身各部肌肉和关节,感觉肢体有向下沉坠之意,然后运用意念将“周天八极”,亦即整个宇宙之“浩然正气(能量)”引入腹内丹田并凝聚一团形成“核反应堆”,想发放时就再运用意念引爆能量团,同时腰脊突然拧抖,双足震地,开声猛喝。使丹田发出强大的爆炸劲,发出六面浑圆力,头部向上发出的是顶拔劲,双脚向下发出的是沉坠劲,左右手(含肩、肘)发出的是撑撞劲,胸部和腹部向前、背部和臀部向后发出的是鼓荡劲,发十字劲的方法有静止原地发力和向前闯步发力两种。原地发力时,劲道上下相等,左右相等,前后相等,各自都是五分力,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身体的平衡,把握身体的重心,不至于前仰后合、左右歪斜而给敌人可乘的机会;当向前闯步发十字劲时,身体必然有向前、向上的惯性,这样一来,要保证身体的平衡和重心的稳定,两脚向下发出的沉坠劲就要大于头部向上发出的顶拔劲,即向上发四分劲,向下发六分劲;后手发出的撑撞劲就要大于前手发出的撑撞劲,即向左发六分劲,向右发四分劲。实际上十字劲是一种内力、一种整体力。

《八极拳谱》上言:

“八极三盘内中恒,十字用力站当中。头顶天,脚蹬砖,后手如拽虎尾,前手如推泰山。动如崩弓,发若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一发即收,无人能抵”。

这种劲力迅捷、意远、短促、强硬、通透,配合擤气发声和外在的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铁肘功可以四面打人,无坚不摧,对手往往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中招倒地,不是死就是残。可见武林中所传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当年的八极吓死人”绝非虚语。

关于十字劲的发放,还配有一首八极门内众人皆知的口诀,就是:“头顶青天,脚扎黄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这首歌诀是八极站桩的内功心法,实际上是练功者精神意念的无限放大和自由发挥。所体现的正是“神游八极”、“经纬六合”、“天人合一”、“六面浑圆”的内涵和意境。其目的是通过意念的极至扩放变化使力量的发放效果也达到极至。

在我国古代宇宙结构理论中,就有“盖天”的学说。这种学说形成于周初,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南北朝祖恒著《天文录》说:“盖天之说,又有三体: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低;一云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这种说法反映了古代人们认识宇宙结构的一个阶段,在描述天体的可视运动方面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这里,“笠”指的是草帽,能遮阳避雨的那一种。“车盖”指的是马车上的伞盖。“头顶青天”,也就是把青天比喻成斗笠和伞盖,即“头上戴草帽,顶伞盖”的意思。“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实际上是较古的天圆地方说。“八极”显然指的是宇宙。“地法覆盘”意思是说大地就像一个倒放着的盘子。“脚扎黄泉”就是说双脚踏在大地上,由于力量和重量都极大,一直踏到地下很深的地方。“头顶青天,脚扎黄泉”这两句话在《庄子.田子方》和《列子・黄帝篇》中找到,原文是:

“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潘雨廷先生也说:“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周文化,其早已完成整体思想,似不可再以原始宗教观之,究其信仰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界的结合,人贵由遗传而推至始祖,自然界则本诸直立人上下为天地,所谓‘顶天立地。’上天重视登山,入地重视涉水。”

“怀抱婴儿”据说是八极拳第二世始祖吴钟的女儿吴荣在练功的过程中体会总结出来的心法。婴儿一般都是女人抱着的,婴儿的身体又软又圆,两只胳膊将婴儿抱在怀里就像练太极拳的人怀中抱球一样,还有的拳派称作“怀抱琵琶”、“怀中抱月”,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是做到头顶项竖、含胸拔背、松肩塌胯、气沉丹田,把身型练成六面浑圆状态。此外怀抱婴儿还有“心念神驰,复归婴儿”之意,这是求得高深内功的不传之秘。

“两肘顶山”意思是说通过精神意念的放大,两肘能顶倒大山。东汉大思想家王允在《论衡.谈天》中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有力如此,天下无敌。以此之力,与三军战,则士卒(如)蝼蚁也,兵革(如)毫茫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共工与颛顼争夺天下敌不过颛顼而大败,于是一怒之下撞倒顶着天的大柱子――不周山,使天地大乱。具有这样大的力量,一定会无敌于天下。如果用这样的力量同敌人的队伍作战,那么敌方的士兵就如同小小的蝼蛄和蚂蚁一样,而士兵使用的刀枪剑戟就好像毫毛和细草一样微小柔弱,很容易被消灭制服。

可见,“两肘顶山”指的是两肘在顶天柱。又可想而知,能顶倒天柱的人是何等的高大,何等的神力。联系上文“盖天”学说,一个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怀中抱着个孩子,两肘将顶着天的大山顶倒,一直到八方极远之地。这不就是“天人合一”吗?这不就是具有盖世之功吗?况且,《沧州八极拳谱》上也说:“人生受天地之灵气,能化生世界之技能。天为之大天,人为之小天。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八极拳术合天、地、人为一也。”

作为从十字劲之中派生出的沉坠劲,笔者再细说一下。

酒吧文化范文5

【关键词】坝基;混凝土;重力坝;抗滑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目前,人们对建筑物要求日益严格的同时,传统的工程施工技术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还容易产生质量和性能影响问题。水利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特殊的存在,它在施工中亦是如此,一旦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不够合理,极容易引发结构失稳破坏,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作为当今水利施工建设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在提高水利工程效率和功能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有关的控制策略。

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基于常态混凝土重力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坝体结构。这种坝体结构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是通过采用拌和预制、吊篮运输以及平仓振捣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坝体剖面较大的时候经常都是采用分块浇筑施工的方式来进行施工,以冷却接缝灌浆技术来管理,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当今的工程施工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施工方法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动。同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它是采用无塌落的干硬性混凝土为主进行施工的,是采用土石坝机械运输方式来进行摊铺、碾压修筑形成的坝体结构,这类坝体结构在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中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在近十年时间里,无论是施工技术、施工数量还是施工规模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得这一技术得到了明显的应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必然会迎来更高层次的发展。

就过去多年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进行分析,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显著的特点。首先在工程施工中,单位体积和胶凝材料的用量极少,通常都是常态混凝土重力坝结构的5%左右;其次单位体积混凝土用量少;再次坝体结构的抗冻、抗磨、抗渗能力强。

2.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滑稳定行研究

在当今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因为坝基失稳而造成的坝体结构垮塌事故屡屡发生,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和国家发展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施工建设不够合理而引起的。为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岩土力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水利工程坝基施工整体性控制越来越严格,有效控制了传统工程施工问题。在当今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当中,主要的施工技术手段如下:

2.1坝基抗滑抗震简述

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碾压混凝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然我国也不例外,其施工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甚至有关坝体结构高度高达两百米以上。由于碾压混凝土层面存在着抗剪能力低,使得高碾压混凝土坝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容易出现问题的质量缺陷与隐患,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以什么方法来进行控制和完善已成为人们工作中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现代化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关键环节。在目前水工建筑结构中,由于坝基深层总是存在着软弱结构面,这也是大坝施工设计中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一般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已成为我们在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混凝土软弱结构面层抗滑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在目前的水工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抗滑稳定层结构施工和分析方法主要有刚体结构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和显式结构有限差分析法等等。其中刚性极限平衡法在目前的设计与施工中最为常见,也是工程项目中采用的关键技术手段和方法之一。

通常情况下,刚体极限平衡法在应用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受施工场地和低于的限制而能够广泛采用,同时其对于被动抗拉力和等安全系数的分析至关重要。在施工中对于合理的层面处理和施工技术方法选择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在工程施工中我们需要对于层面处理方法进行全面总结,一个不合理的工程层面处理方法不但有着增加工程造价的缺陷,还容易使得工程层面处理周期增长,增加工程施工成本和影响工程质量。这种施工方法和施工标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受到了相关人员高度重视,也给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带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2坝基岩体的复杂性分析

坝基岩体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发生了变形和破裂现象,在岩体内部形成了各种地质界面方式,如层理、片理、节理、断层等,这些面统统被称之为结构面。由于在施工中结构面所包围的盐块被称之为结构体或者块体,这就造成在施工中岩体是通过结构面和结构体两种基本方法构成的,因此,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在施工中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的物理学性质和结构面数量、组合、形状和力学性质。在岩石力学性质分析中,岩石主要有两种性质,一种是岩块性质和岩体性质。岩块一般都是指从掩体中取出来的,尺寸不一和不大的岩石,它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矿物质组成,具有着相对均匀性。岩体性质包含了盐块性质和各种各样的结构面性质。目前大多数试验技术只能够提供岩体或者形状比较稳定的结构面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如果需要测定岩体的特性或者参数,则是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大量的设计与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试验。在这种施工措施中,虽然可以采用某些个性化特点和方式进行分类比较,但是其在工作控制中也存在着岩体变形方式,因为岩体内部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层次的结构面。只有岩体在施工和应用中不发育、不连续,而且结构面内无软弱物质来填充或者其强度接近岩体的时候,才能够通过工程地质类比,将岩体的物理学参数进行适当的折减和调整。

2.3工艺措施

各国现行规范规定,在进行岩石上混疑土示力坝或支墩坝等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中,必须审查大坝的应力和抗滑稳定。应力主要指的是抗拉、抗压问题。在市杏抗沿稳定方而,一直存在着一个实质性问题,即混凝土坝与犁:岩结合面究竟是“接触”还是“胶结”。从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都可以证明,混凝土与从岩是能够胶结成整体的。且胶结而上的抗剪强度可以接近甚至达到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既然坝休棍凝土与基宕能够胶结良好,因此,只要坝休与坝从各点的剪应力不超过该点村料的允许抗剪强度(允许剪应力)就应该认为大坝是处于安个状态,不会产生滑动。口角是抗力体底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3.结束语

本文利用弹塑性有限元作为计算工具,对坝体层面进行不同比例降强度来模拟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破坏过程,进而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行弹塑性分析时,坝基视为各向同性弹塑性体,由于施工的特点,坝体具有明显的成层性,故将坝体视为横观各项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措施和工艺要求方式。

【参考文献】

酒吧文化范文6

[关键词]NBA 篮球 文化 历史

一、前言

截止2012年NBA走进中国已经30多个年头,这30年也是NBA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30年,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更使我们看到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体育全球化背景下NBA体育文化对全世界各个职业领域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回望历史,细数NBA的发展到辉煌。

二、NBA的发展历史

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缩写,成立之初叫BAA,即全美篮球协会(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是由十一家冰球馆和体育馆的老板为了让体育馆在冰球比赛以外的时间不使它空着才组织联合起来的。当时的职业篮球俱乐部NBL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剩下的6支球队最后全被BAA吸收。BAA的球队从此达到17支,正式更名为NBA。

NBA发展的调整兴盛时期是从BAA兼并NBL更名为NBA到八十年代末。在这一时期内,黑人球员迈克尔·乔丹、乔治·麦肯加入,为其平添了文化基调。最重要的是NBA比赛规则的改进,尤其是24秒规则的实施和三分球规则的加入实现了NBA规则历史性的突破,对球员的进攻时间进行了限制,从而增加了比赛的激烈性。除此之外,NBA于电台合作,各个国家争相竞买NBA的电视转播权,实现了NBA与媒体的双赢,预示了NBA广阔的商业前景。

大卫·斯特恩的上任,将NBA的运转机制变得更加法律化和商业化将 NBA发展推向兴盛时期。与此同时,与耐克,阿迪达斯以及可口可乐等公司结成联盟,至此NBA启动了其强大的全球化策略。此后各个国家的优秀运动员争相去NBA参加选秀,我国的王治郅、姚明、易建联依次加入NBA。NBA开始完全霸占世界篮球联盟,将赛场定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将NBA的运营机制、篮球产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在球迷的脑海中形成。

三、NBA的文化和历史经验

纵观NBA的发展史虽然是崎岖的,但是一直是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NBA所展现给大众的有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并与最先进最时尚的宣传推广、包装运营以及高科技含量的电视制作密切相关。NBA场上的比赛总是很激烈,但是球员们都能很娱乐的去参加每一场比赛。一年一度的全明星赛事可谓是NBA娱乐化最显著的象征。现在的全明星赛已经发展成为全明星周末,并在全球用不同的语言进行现场直播。NBA与可口可乐、中国蒙牛、佳得乐公司等齐心合作,这使得他们可以灵活地运用价格策略来合法的调节市场需求,从而搭建一个与市场财富完美结合的国际化平台。

四、NBA成功的经验

首先,NBA的成功与各个品牌之间的合作紧密相连,但是究其主要原因是它自身健全的运作机制。NBA是美国职业篮球联盟的唯一经济实体,NBA成为运动员生涯的唯一雇主这样俱乐部对运动员的加盟换盟具有绝对控制权,如果遇到球员罢赛会遭到球员工会的否决,工会出面会与俱乐部协商。经过这一番调整与修正协商,双方在法律约束的外在条件下,实现了劳资关系协调与缓和,实现对等互利,为保证联盟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NBA联盟组织是通过规章和程序来建立自律机制的,也就是规范和约束联盟内所有成员行为的过程。这是一种符合所有成员利益获得最大化满足的,及其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联盟内各个成员以及俱乐部之间的经济水平和运动水平都能保持相对平衡状态,使得NBA联盟的整体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和不断提升。

再次,由于NBA是一种带有文化娱乐的服务性产业,社会的关注度直接影响了他的收益。赛事越多,媒体参与程度越高,NBA联盟的收益也就能相应的得到提高,这也就是说实现全球化势在必行。到如今的网络微博等媒体的种类增加,更加使得NBA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增快。

五、启示

职业篮球市场的运作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篮球运动的自身规律。对于职业篮球的管理必须鉴于职业篮球运动的特殊性, 以及娱乐性,市场性和激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CBA篮球联盟要建立象NBA 式的“运动卡特尔”垄断组织,有利于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综合管理、综合运行和最大效益的开发利用, 便于产品生产和利益分配; 职业篮球运动的管理和经营是企业式的, 是面对市场的, 因此, 必须具有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CBA必须加强培养具有既懂得篮球运动规律, 又深谙市场运作技巧的经营人才,加大CBA与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建立密切的合作, 制造多渠道、多层次的公关宣传效应, 树立专门行业的特殊品牌,CBA也可以做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杨铁黎. 职业篮球市场论[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吴沛京. NBA 2CBA 异同(赛制) [J], 中国体育科技, 1996 (8).

[3]索林. NBA 2CBA 异同(转会和选拔) [J], 中国体育科技, 1996 (9).

[4]《NBA主场文化探析》,《体育科学》,2005 年第4 期.

上一篇地域建筑

下一篇现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