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梯施工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日益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在这种先进的技术的使用下,施工操作不再像从前那样复杂和繁琐,而是变得简单便捷,施工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善,人为地失误也大大减少。需要明确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这项施工技术也涉及到了不同学科、不同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所以,若要彻底的掌握这项施工技术是不容易的,需要技术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研究和学习,而工程机械企业也应该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人才,使其更好的掌握和使用这项先进的施工技术。
1 机电一体化相关问题概述
显而易见,机电一体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当然也是工程机械领域的既定发展趋势,那么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呢?所谓的机电一体化通常是指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运行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和紧密配合,增强机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主要优势就是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达到提升,人力成本大大的减少,为机械工程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现代来说,机械制造企业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谋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或者占据领头羊的位置,必须高度重视机电一体化,毫不夸张的说,机电一体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机械制造业走多远、走得是否顺利。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的机械制造企业都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其中,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作者的介绍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先进程度大家已经不言而喻。作者在这里对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许多人又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机械电子学,如果能够对这一技术进行恰当合理的运用,就会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以及运行质量得到若干层次的提升,因此,其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极其明显,但是它是极为复杂的,综合了多项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专业。
以作者自身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了解,认为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是机械;第二是电子技术;第三则是计算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明与发展直接催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工程机械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技术达到增强,这项技术以机械设备的自身功能为前提,将具有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融入进去,可以满足更多类型机械企业的生产要求。机电一体化是比较复杂的,在使用这项技术的时候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发挥这项先进技术的积极作用。
2 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工程机械技术的弊端和缺陷是很明显的,例如:工作效率低下、成本投入过高、人为失误较多,而工程机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就对这些弊端进行了彻底的规避,使得机械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与高效,能够为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提升利润空间。不可否认,机械一体化技术对传统技术加以运用,同时不放弃机械自身的功能,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得工程机械整个行业的面貌焕然一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有一项电子监控系统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当机械设备运行期间发生任何的异常情况时,电子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并且针对故障情况自行展开诊断,这对降低故障损失有着积极的意义。维修人员接到报警之后,可以立刻展开维修,因为电子监控系统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诊断,因此只要维修人员直接维修即可,非常节省时间,能够使工程机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第二,节能技术。做到节能不能仅仅依赖设备自身的节能,而是在进行设备安装的时候就考虑到其节能性。简单来说,无论是器材的选用还是线路的敷设都可以融入节能理念,比如说安装电器,在安装变电箱和安装线路的时候都应该进行良好的节电设置,减少不必要的电量的浪费。
最后,温控技术。单纯的说到温控技术,大家可能并不熟悉,而如果以空调系统为例大家就会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一般的空调中都设有一定的感应器设置,在感应器设置的协助之下,空调的智能性得到提高,只有高于或者低于限定温度时才会运行,不难发现,温控技术使其更加的节能,使用年限也会被延长。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3.2 微型化趋势
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3 数字化趋势
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时展最快的,并应用到了诸多的领域,工程机械领域对其应用就是鲜明的案例。换句话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数字化趋势,这样就无疑会增强机电一体化的动态性,实现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与利用,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4 环保化趋势
对于当下任何类型的企业来讲,生产的时候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企业负责人的表现。机械工程企业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生产的时候主要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自身的持续性发展。
3.5 整体化趋势
由于不能对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予以透彻的了解,致使其不能自成一套体系,运用的领域也仅仅是工程企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强化这项技术的整体性,使其向更多的领域扩展并作出更全面的服务。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详细的叙述我们会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数不胜数,所以其发展前景异常广阔,而市场上的工程机械企业也是不断地增多,所以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企业的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作为工程机械企业,如果仍然采用旧有的技术就必将在竞争中出于劣势地位,他们必须推陈出新,在继承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证自身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于国家和人民。以上是作者在文中对工程施工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的分析和见解,如果有不到位的见解,还请读者谅解,定当虚心接受和改正。
参考文献
[1]李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徐国山.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3]田永成,刘广昱.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现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2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电类课程具有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等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员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学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员在校期间的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技能中,使学员能够通过实作的方式学会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一直是困扰电类基础课程教学的一大难题。
(二)学员职业的特殊性,很难对自己岗位联系不大的基础课程产生兴趣。还有的属于转专业学员,所学课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并且多数学员的学习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学习电类课程时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但我校学员大多来基层部队,有很强的动手欲望,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效应,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中装备分解、组装和检修打下坚实基础。
(三)同时开课的班次较多,实验室的安排非常紧凑,不能在理论课后立即安排相应的实验课,导致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脱节,致使很多学员对理论课似懂非懂,实验课遗忘实验原理,不知如何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变差。
针对以上的现象,如何同时提高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理论知识,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教研室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并结合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经验,已在近几年推行以“做中学,学中做”为主要模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和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将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是即能够突出学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员的业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对学校的硬件设备设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
(一)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以下特点的课程比较适合开展理论实践—体化教学: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内容;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内容;研究性强,不通过实作无法讲授的课程内容。
(二)在教材上,教员要针对所教专业的特点,所任学科的特点,学员岗位的要求,精选教材或自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织编排。在讲授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与实用性,以任务为主线编排好教材内容。课程安排上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割裂理论与实践,做到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实践“教学做三合一”的教育理论。
(三)教学场所上,最好选用相关实验实训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这样可充分地使用实训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了。另外许多教学器材并不能搬到教室,只有在实训场地内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
(四)教员能力上,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而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尤其是在课前设置任务时应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难易适中的任务,并且在实作的过程中教员能够排除突发的故障。因此,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丰富并且具有指导学员实作的能力的双师型教员。
本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正好具有以上四种特点,因此可以开展、实施。并且,通过几年试点班的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元器件这一章,单向可控硅的学习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这样实施的:
(一)以学员熟悉专业案例引出学习内容,消除畏难心理
以往学员反应电工电子技术课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和一些专业知识联系不密切,甚至和某些学员的岗位毫无联系,导致学员对电工电子技术课认知有偏差,觉得难学、学了也没多大作用。为了解决这种现状,教研室从专业系收集了大量专业装、设备的案例,和电工电子技术的每章每节知识点对应起来,便于学员从熟悉的装、设备入手学习。
比如在引入单向可控硅的内容时,先以学员常见的舰船上的各种用电设备(动力用电、照明用电、信号用电)为例,说明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电压,而这些电压都需要发电机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压怎么才能够稳定呢?举出发供电专业课中大家熟悉的发电机设备中电压调节器,指出起到稳定电压的就是单向可控硅,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最后在了解了可控硅的工作性能,又回到电压调节器,利用单向可控硅的知识分析它的调压原理。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相比,用学员熟悉的装备来讲解元件,不但可以提高学员对单向可控硅在专业电路中应用的认识,还可以缓解学员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兴趣。
(二)“做中学、学中做”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锻炼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将实作和理论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方式是需要学员的自主探究作支撑。学员的自主探究分为两种形式:
1.对理论知识的探究。在学习实作之前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自主学习,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用万用表判别单向可控硅的电极之前,首先需要自主学习单向可控硅的外形、符号和结构,了解了这些才能通过结构进行分析,然后用分析的结论进行测试,这也符合学员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
2.是对实作过程的探究。比如在探究单向可控硅工作性能时,先给出学员六种可能的情况,然后让大家思考如何操作,并且请一组学员上讲台用示教板操作,逐一测试得出结论。在学习触发导通性能的测试时也是先让学员根据单向可控硅的工作性能,思考如何操作,然后由教员引导再进行自主测试。自主探究和测试的过程既让学员对单向可控硅的工作性能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学员动手能力。
实作和理论的结合都以调动学员内在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实作的过程中验证理论的正确,在认识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实作技能又能增强教学效果,又加快学员技能的形成速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自主总结实作结论,培养学员分析和总结能力。
在判别单向可控硅的电极时,先让学员通过分析结构,利用二极管的测试方法分析单向可控硅电极的判别方法,然后分析测试现象进行总结,得出测试方法。探究单向可控硅工作性能时,首先给学员几种情况然后让学员连接电路一一测试,测试后学员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替代教员直接给出正确结论。在探究单向可控硅的维持导通和关断方法时也是采取“一做一总结”的方法。最后新课结束由学员再次总结本次课学习的内容,教员加以点评。这种自主总结结论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员对实作过程的专注,也锻炼学员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员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员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实验室、实习室”转变;从而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然而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理实一体化的实施过程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实践环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预料,但都需要一一指导,一个教员很难在堂课过程中照顾到每一位学员,同时也延长教学时间,导致拖堂;由于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布置的任务可能一部分学员完成的较快,另一部分完成的较慢,在个人时间分配上会造成浪费;由于教学场所的限制,不能在所有班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尽管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道路上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全体教研室人员仍然会积极探索,总结,不断努力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建工程、交通工程随之而生。但是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各种资源问题、效率问题也都随之而来。原因是工程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普通的工程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工程对技术的要求。为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现代工程上,出现了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不仅是为了满足现代工程对技术的要求,也是时展的产物。机电一体化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大型设备的使用,减少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所占的空间,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具体研究,并分析其对现代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现代工程;影响
机电一体化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因为其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施工现场和传播,促进了我国现代工程的发展。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出发,沿着系统的方向,将工程中可能用到的技术,例如电气技术、机械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之后,在逐一对其内部具体的技术进行细化,完善各技术的功能。机电一体化作为时展的潮流,有关大学也专门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的相关专业,培养新技术的新人才。
1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理念最初被提出是在1950年,当时的观念还不太成熟,主要是科学家自发组织的,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途,尝试着将电子技术运用到机械设备中,初步的尝试成功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常年处于战争时期,经济发展不稳定,且科研人员少,再加上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仅仅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的理念并没有被广泛宣传,更别说得到人们广泛认可了。在一定程度上,战争期间对机械设备的依赖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但发展方面仅停留在战争机械方面。在后来战争结束后,机电一体化的对象才逐渐由战争机械转移到民用机械,并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后来在民用机械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工程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有稳定的社会、科学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开展全面发展工作。以下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做详细介绍。
(1)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计算机技术,借助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成果,成功在其自身中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就是。在其编制过程中,加入人们的思维,对各项技术进行整合编制,实现自动化控制。有关研发人员在进行研发时应该注意要将机电一体化的各项技术考虑全面,而且在编制过程中要加入心里学科,在其自动化技术上需要根据人们的心理进行编制。
(2)区域化发展。在现代社会,机电一体化作为应时代而产生的新型技术,其区域性发展是必然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机电一体化实现了全面的工程技术的综合,并且具有自动化基础,其在工程机械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带动现代工程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3)网络化发展。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更加方便的社会,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手机、电脑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不仅如此,信息化的发展对工程机械领域也有所影响。网络通信技术在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3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及影响
机电一体化由于其全面性、高效率性的特点在现代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在机电一体化发展初期,就是电子技术与机械设备相结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现如今,机电一体化对电子技术的影响也最为广泛。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现了电子技术机械的可操作性、安全性。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工程的影响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以下将分为施工前、施工中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工程的影响。
3.1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施工前的影响
(1)使施工需要准备的数据更加具有科学性。在施工前需要施工的要求设计施工图纸,同时也需要和实际施工现场相结合。有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关图纸设计人员在进行现场勘察时,能够利用准确性能高的精准仪器对工程的关键部位进行实际测量,确保图纸的可操作性并减少图纸与施工现场的误差。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图纸的精度和质量。
(2)为选择施工单位和施工材料提供了相应依据。施工单位进行投标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对现场进行精准的测量,这样能够减少施工与设计的误差,使施工设计更加规范。有关建设单位在进行招标时可以通过观察投标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规范性来判断这个施工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看出整个施工单位的资质。而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也是这个原理,要选取与机电一体化设备相适应的施工材料,能够在双重方面提高工程的质量。
3.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施工中的影响
(1)在施工过程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工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也有了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御寒的基本要求,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房屋建筑的环保性能、舒适性、采光性等多方面的高品质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高品质要求。由于机电一体化操作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产出的建筑物也比较美观。
(2)提高工程的准确度和速度。由于机电一体化综合了各方面的工程技术,并实现机械自动化,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时间,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因为延误工期而赔偿的费用;运用了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施工单位不用话费时间和成本去培养专门的设备操作人员;机电一体化的运用让机械设备的操作结果更加精准,减少了与设计图纸之间的误差,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3)机电一体化技术大都实现了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加上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的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人员或者施工技术出现了问题,能够启动自动报警工能,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人员的危险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即使在出现质量问题后,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动报警,有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对措施,减少了施工单位因为时间问题造成的损失。
(4)机电一体化之所以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时因为在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后,减少了对施工材料、能源的损耗,加上其操作技术快,二者都促进了机电一体化高效率的性质。这样一来,机电一体化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损耗,既节约了成本也保护了环境。同时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新型环保型建筑材料也得到了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区域化、网络化发展都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结束语
正如上边所说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时展的产物,应时展潮流,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和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提供经济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项目提供了新科技,提高工程的质量和速度,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关科技研发人员应该继续支持,研发出更高效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徐世荣,徐世峰.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工程施工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16(09):64.
[2]那凤华.工程施工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161-162.
[3]邱富永.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6):109.
[4]泉.基于联合仿真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4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从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连续五年为全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扶残助残工作力度,逐步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区政府结合实施民生工程,决定在2012年继续为全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
一、实施“温暖工程”。临时救助、帮扶百名残疾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为1至3级贫困残疾人按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利用中省康复扶贫贷款、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新建1-2个扶贫就业基地,辐射带动百名残疾人就业。
二、实施“安居工程”。认真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将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投入资金60万元,帮助3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三、实施“就业工程”。免费为300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100名残疾人就业。指导扶持自主创业和个体就业,拓宽就业途径,发展盲人按摩连锁店等行业,新增安置残疾人30人。开发公益岗位、残疾人服务行业,稳定安置残疾人15人。
四、实施“适配工程”。免费为400名残疾人适配个性化辅助器具、生活用品等,为100户城乡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进家庭项目,方便残疾人生产生活,提升残疾人参与共享能力和幸福指数。
五、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拓展社会化康复服务,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运用社会资助、合疗报销、政府补贴等措施,帮助2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60名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或住院治疗、100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为听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帮助50名残疾人共享阳光。
六、实施“便利工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建设5个基层残疾人康复站点,方便残疾人群就近就便得到康复服务。
七、实施“优教工程”。配合开展“扶残助学”、”彩票公益金助学”等活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资助30名考入大中专的残疾学生入学和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其中本科生5000元,大专生3000元,中专生2000元。
八、实施“颐养工程”。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全面开展托养服务,增添无障碍等康复服务设施,实现生活服务无障碍,对50名精神、智力、“五保户”和重度残疾人实行集中托养和服务。
九、实施“强基工程”。健全完善残疾人法律维权机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维权工作。为基层残疾人专委落实补贴待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业务能力,创建1个残疾人工作示范镇、10个示范村、6个示范社区。支持基层社保中心开设残疾人服务窗口,加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筹资力度,拓展筹资渠道,夯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应用;趋势
1前言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电子以及机械和计算机等进行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在工程机械的应用过程中,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融入,就能对工程机械的应用水平有效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工程机械应用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支持。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特征以及发展历程分析
2.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特征分析
从当前的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强层面。在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应用下,在对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下,就能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对高精度的控制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功能也能有效发挥[1]。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下,只要能对控制系统启动,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上也能提高,在应用价值方面最大化的呈现。机电一体化的机械设备应用的安全性比较高。由于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的性能有了提高,在功能方面比较齐全,这就使得在监视以及报警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在自动保护的功能上也能有效提高。这样就能从机械设备的应用安全性层面得到了有效保障。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的特征还体现在应用范围广层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是对复合技术的应用,在机械设备自身的复合功能上也比较突出的发挥,这样就能在应用的范围上得以扩大化。
2.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间上相对比较晚,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机电一体化就会想着绿色以及安全的方向进行迈进[2]。机电一体化在当前已经成为高大高校中的一个热门专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下,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就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下,对工业发展的需求也能得到有效满足。
3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应用和发展趋势
3.1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对作业的精度控制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工程机械应用中,在成品的精度控制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在精度控制上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参数进行对精度加以控制。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下,就能自动化的对精度按照相应参数要求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搅拌,在原材料的重量按照传统方法就会出现一定误差,而机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电子技术的应用,对原材料的重量合理的调配,在误差上能大大缩小,在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上能有效保障。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应用方面,在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的,这其中就有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而在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3]。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的应用中,对数据的传输能够精确化保障,这对人为误差就能有效减少,在工程机械的生产零件中,对各个零件的精度控制有着高要求。在自动化的系统应用下,就能有助于将零件的制造按照参数转准确的制造,在产品的质量上能有效保障。通过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应用,就能有助于将整体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在智能化的水平上也有着提高。通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对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就能有效减少,在对资源的优质配置方面有着保障[4]。智能化的技术应用,能够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能够将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如机器人的机械应用,就能在生产服务中的水平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在实施监控中的作用发挥比较突出。这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功能。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当中的应用,能够在某一具体工程制动以及执行的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充分应用,就能对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效保障。
3.2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发展趋势方面,在当前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呈现,在机电一体化基础上的工程机械自动化的程度愈来愈高,自动化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在工程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上就会向着高级层次发展。工程机械能将各开关断开,自动停止工作,在保护系统方面也是自动分配系统,这样工程机械就能有效的处理内部结构,将系统进行分开运行。在各子系统的应用下,对信息处理的效率就能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发展中的系统化趋势会更加突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在智能化的系统应用下,对控制的精确信息就能有效掌握,在整体化的智能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有着提高,更加注重工程机械的系统化操作[5]。自动化技术中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化化以及协同力度的加强,对机械的应用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的发展,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上会愈来愈明显的呈现。任何技术的应用发展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对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也要能充分重视。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下的工程机械的应用发展,要能充分重视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在应用中能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现代化的工程机械生产以及制造的要求会愈来愈高,这就需要在技术的应用中能注重科学化。希望能通过此次对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研究,对实际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尽管当前的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明甫,仇鑫德,张帅,肖迪.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
[2]杨延璞,张涛,顾蓉,古玉锋.基于色彩心理效应的工程机械配色设计方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09).
[3]马志国,李敏.简析电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6(09).
[4]林博,梁浩,谭明锋.装载机制动液的选型与应用研究[J].油,2016(05).
电梯施工计划范文6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 邹毅,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西 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68-0002
《电工电子技术》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起着既承前《电学》、《电路基础》等基础课、又启后着《电动机原理及控制》、《电子应用技术》等课程的桥梁作用。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力求化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因此,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1]。该课程按照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通过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课程内容难度大与学生基础知识弱之间的矛盾,达到了良好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去,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是以理论为主导,是一种阶段式的教学。先把理论内容讲述到一个阶段,再相应安排实践训练,造成专业课和实践课相对独立,自成体系[2]。此种安排,会带来前后知识脱节的问题,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作为初学者,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很难将“学与做”两者有效融合。其结果必然是理论课因“摸不到”实物和不能动手操作而觉得抽象,纯实践只会被教师既定好的方案和步骤牵着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开发。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样的高职人才模式培养非常不适应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一体化”方式教学
采用一体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做到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高度、有机融合,达到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突出效果。“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体现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充分尊重高职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克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现象,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是适合高职教育的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形式[3]。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一)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在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时要敢于摆脱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重新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按照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求以及结合电工上岗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将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项目,每个项目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同时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以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训阶段目标的渐进性等要求组织教师选用和编写一体化教材。
(二)一体化教学的场地
教学教室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基石。学校大部分教室的功能是承担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场所定位于实践,而这两个教学主阵地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隔离,不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进行了场地改造,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理论教学的开展,购置电工电子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建设了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一体化教学的师资
“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极强的实操能力;不仅要有驾驭课题、组织教学的功底,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组建了一支理论知识过硬、实操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采取教师下车间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学校还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技术指导,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师资培养,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到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标准,促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过程的实施。
(四)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富有特色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关键,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以需要解决某一典型岗位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出课题,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提出实训项目,围绕项目展开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其次,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流程,归纳出该项目的原理、设计操作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及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从而进行操作实践练习。最后,总结分析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方案。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再次进行实操,做到技能到手、熟能生巧。
(五)一体化的考核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讲解与实操过程互相支撑,交替进行。学生现学现用,增强了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效果。对于这种“教、学、做”同时展开的教学模式,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忱。因此,必须一改过去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要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导的考核办法。即以学生平时上课的课堂表现为主要考核依据,并且为了突出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40%,实践实训占总成绩的60%,这样的比例来进行最后的成绩总评定。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综合水平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现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宗旨。
三、采用一体化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自《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充分调动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教研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呆板枯燥的课堂氛围,学生也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意识、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高职教育对学生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步上升,屡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四、结 语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宽广,方法多样。以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一体化教学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也是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不同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4]。它充分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深度融合的目标。大大加速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对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小军.浅谈如何做好一体化教学的实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