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环境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环境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环境政策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1

琳达:与多数行业主要将水用于冷却环节――水会变热但水质不会发生改变――不同,纺织行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不仅消耗水量大,而且会对用过的水造成污染。纺织厂用水进行染色、洗涤,工艺用水的后果就是水用完后都被污染了。在纺织业污水排放中最严重的污染物是耗氧分子,排入江河当中,会吸收其中的氧分,从而对环境中的动植物造成损害。另外在染料当中含有有害金属化学品,对于环境和下游的饮用水源都有影响,也是治理的难点。

《中国纺织》:负责任采购计划(RSI)项目的未来是怎样的?能改变多少工厂?

琳达:我们的想法是能够有几百家的工厂参与进来。短期内的目标是在常熟有20家工厂加入,这个数字相当于常熟20%的印染厂。我们想做“最佳实践城市”,20家才具有代表性。在项目进展的同时,我们在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做相关的工作,这取决于跨国采购公司对其他地方工厂的兴趣。

《中国纺织》:如果加入这个项目的工厂越来越多,那么咨询专家的费用仍然会由NRDC支付吗?

琳达:我们在专家支付费用方面的资源的确是有限的,不过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培训,让企业在某些环节可以自己进行测试和评估。对于常熟这些厂,我们可能只有几家厂需要专家进行检测,完成评估的程序。培训是一种能力建设,即使我们有很多资源,培训也是一种非常有益处的做法。其实我们希望这种资源短缺的情况出现,这说明我们的项目正在越做越大。

《中国纺织》:中国的纺织产业包括棉毛麻丝各类产品,RSI项目推广是从一个生产集群地开展起来的,怎么完全覆盖生产棉毛麻丝这些不同产品品种的印染厂呢?

琳达: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项目开始之前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我们现在拿出的十个最佳实践方案具有普适性。棉毛麻丝产品的生产主要区别于它们的染料和加工过程,所以我们关注点落在辅系统,比如蒸汽、热水等这些不管什么工艺都要用到的系统设备。这些实践方案中没有涉及具体的化学方面的东西,而是专注于整个工厂的支持性的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回避化学染料的原因也在于纺织厂对这些浆料、染料配方非常敏感,往往不愿意透露更多细节,而对于配套系统的蒸汽阀等等则态度要开放得多。以后我们会涉及工艺方面的改变,但是不会放到起步阶段来做,目前我们还是需要从最基本的辅方法开始做起。

《中国纺织》:十项最佳实践成果会嵌入采购商的供应链政策里吗?

琳达:这正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把我们的实践经验嵌入他们的购买政策当中,但这是未来的一些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我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研究这些国际买家的供应链政策,尝试研究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把我们的实践经验嵌入到他们的政策当中。第一步我们做的是“what”,就是了解情况,第二步是“how”,就是如何去做。第一步我们要对相关的工厂进行改进,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帮助他们节约成本,这是基石。第二步我们才能同买家商量,把这些成果纳入他们供应链的政策当中。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2

关键词:廉价劳动力工厂 中国劳动保障法 产业转移 经济全球化 产品内分工

中图分类号:F 062 文献标识码:A

一、廉价劳动力工厂

从2010年1月23日到2010年5月26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富士康发生“十二连跳”震惊了社会,人们在寻找这十二条鲜活的生命逝去原因的同时,也渐渐注意到了富士康“中国出口老大”的繁荣背后员工们所处的恶劣生活环境: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刻薄的安检,微薄的底薪,超长时的加班时间……由于其对效率、速度的强调与追求,对工人的机械化管理,富士康被英《星期日邮报》指为“廉价劳动力工厂”,每一名普通员工只是富士康这部庞大机器中的一个运行环节,但对于“富士康是廉价劳动力工厂”的说法,社会各界反应不一。

富士康究竟是不是“廉价劳动力工厂”,这还是要从廉价劳动力工厂的本质说起。“廉价劳动力工厂”是指跨国公司在劳动力廉价的地方设厂,并雇用当地的工人,支付廉价的劳动费用,后来这一概念又扩大到高激励计件工资和高速流水线作业等安排。“廉价劳动力工厂”一词最早于1867年出现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2016年第100届美国普利策奖中美联社对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的系列报道获得最有分量的公共服务奖。东南亚“血汗海鲜工厂”中许多没有人身自由的劳工长期被迫在海鲜工厂劳动,其中有不少是童工,许多人的双手因为被刺或过敏而伤痕累累。孟加拉制衣工厂倒塌,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经过调查后发现,尽管是为国际时尚奢侈品牌制衣,但员工的工作环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在美国曾一度掀起了“反廉价劳动力工厂”的运动。

二、廉价劳动力工厂背后的产业转移理论

“廉价劳动力工厂”只是表象,它的产生是由于跨国公司的外包活动,即跨国公司通过将组装、制造的部分转移到其他国家,来获取产品的更大利润,其背后反映的实质是产业转移和经济全球化。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作产业转移。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庇护下, 借助科技革命的力量 ,资本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跨越国家的边界实现了全球性流动 ,形成了全球性生产体系。与此同时 ,资本的积累方式、 生产组织方式和盈利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美发达国家 ,制造业面临全面的衰退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 ,发达工业化国家逐渐衰退的制造业在香港、 韩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工业化地区和国家获得了发展。70年代开始 ,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 , 制造业资本从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地区, 通过“外包制造”的方式涌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亚洲、拉美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减少了企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本,为发达国家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空间,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得到更合理配置,见图1。

三、文献综述

“廉价劳动力工厂”是一种跨国公司外包的结果,是由于出口加工区内“专制性工厂体制”为资本在生产领域降低劳动力成本 , 提高劳动生产率 ,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一种可能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种种手段又重新被利用, 即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来提高产能 ,通过无报酬加班 、克扣工资和福利 、弹性用工制度来降低劳动力成本等等 。(Burawoy , 1985:150)仅从“廉价劳动力工厂”这个说法就会看出,工人的工作条件差,并且社会对工人的待遇及福利方面争议颇大。一些批评家认为跨国公司要付给劳工和其本国工人同样的工资,并且保证工人基本生存条件以及工资水平。但这些看法都存在着缺陷,首先,一些公司给劳工发的并不是所说的“奴隶工资”;其次,若只是简单地要求跨国公司提高工人工资,则会打击他们建立世界工厂的积极性(李佳珈 2010)。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1978年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为外国产业向中国转移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多数外资的投入。但由于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投资体制还不完善,各地把扩大出口和吸收外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某些地方政府追求出口数量规模,其激励政策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外贸出口,而企业为了实现出口数量规模,在原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更热衷于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实现出口数量的增加,同时政府监管存在着漏洞。因此使得我国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出现了“廉价劳动力工厂”等不良现象(王宗光 周鹏 李军) 。

但我们不能因为廉价劳动力工厂的存在而否认产业转移对我国发展的积极意义,“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就是成功接受产业转移的典范;深圳地区由一个偏远的渔村发展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成功实施与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因此,产业转移对于中国来说是把双刃剑,面对机遇与挑战,要想充分抓住机遇,有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利用政府在宏观信息上的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丰富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实现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赵玲玲 2011)。

综合上述学者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资本、生产、经营的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进行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新型产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引进先进科技与管理经验,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起初承接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外资,注重自我创新和产业提升,逐步走上了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产业的转型优化升级,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面对产业转移,我们不能因为“廉价劳动力工厂”等现象的存在而对产业转移持否定态度,应积极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不断调整政策,以此促进国家的进步。

四、产业转移的成功案例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中国东部沿海的迅速发展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国东部沿海从承接亚洲四小龙及其他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增加了就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等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带。中国以其廉价而又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惠的开放政策吸引了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大规模投资,制造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已接近世界新兴工业国水平,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基础。而随着中国进入国际产业转移新的高速增长阶段,发达国家也开始以成熟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地向中国东南沿海转移。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环节向我国大规模转移,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已初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产业基地。

五、结论与建议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面对廉价劳动力工厂存在的客观事实和背后体现的产业转移理论,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由国家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掌控者和产业发展的调控者,应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全面把握不同地区特色与优势,加强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加快产业的优化与升级。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于工人的工作环境检查力度,切实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完善中国劳动保障法,加强法律的落实监督监管。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低端、劳动力需求大、利润低、竞争力不高的加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正如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区域的模式。

其次是从劳动者自身出发,劳动者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会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再者,跨国公司也应加强对“代工厂”的了解与监管,为国外劳工改善工作环境,尊重劳工的基本权益。

六、结束语

综合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发展中国家制度不完善、监管存在缺陷,会出现“廉价劳动力工厂”等不良现象,损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但同时产业的转移又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资金收入,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冷静地对待“廉价劳动力工厂”现象,准确把握产业转移规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国家经济的转型与腾飞。

参考文献:

[1] 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10):91- 96

[2] 高连奎.中国血汗工厂背后是什么[J],世界财经报道.

[3] 李佳珈.对当今社会“血汗工厂”的思考[J].经营者管理,2010(10):85.

[4] 王宗光,周鹏,李军.跨国公司“血汗工厂”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 2008(4):36- 37.

[5] 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1(08).

[6] 汪斌.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评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3(11).

[7] 周新德.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2).

[8] 余晓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老公运动:现象、问题与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6(03): 188- 218.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3

关键词: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生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68-03

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一种食用菌。据报道双孢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除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双孢菇所含的油酸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双孢菇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用双孢菇罐藏预煮液制成的药物对医治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化有显著疗效;经常食用双孢菇,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代谢功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所以双孢菇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已成为世界性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栽培方式和技术也从最初的利用自然条件,培养料一次发酵栽培双孢菇,发展到利用标准化菇房,培养料二次发酵栽培双孢菇,到近年来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的利用先进的菇房设施和设备,培养料隧道二次发酵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如美国、法国、荷兰和巴西等发达国家,双孢菇栽培均采用工厂化生产,而且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

我国的双孢菇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是利用农村废旧房舍及简易菇棚,自然条件下培养料一次发酵栽培双孢菇,而且几乎是手工操作,家庭作坊式。生产设施简陋,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部分地区的双孢菇生产单位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设备和技术工,主要的生产区域是山东、福建、江苏、辽宁、河南等地,约占国内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总量的80%以上。引进方式有全套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及技术工艺和借鉴国外的研发设备和技术工艺,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创新应用两种方式,因此各地的生产水平参差不齐。

安徽省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生产单位屈指可数,阜阳市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单位更是寥寥无几。安徽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阜阳唯一一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单位,于2015年开展了《利用农业废弃物工厂化生产双孢菇》的项目研发。该项目从山东购置双孢菇生产设备,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结合本地生产条件,建立了单间栽培面积约600m2的现代化菇房12个,同时配套建设一次发酵隧道和二次发酵隧道各1个,以小麦秸秆和鸡粪为主要原料,通过培养料隧道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周年生产双孢菇,实现年产1000t鲜菇的工厂化生产。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结合对国内外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情况的考察和了解,我们深刻体会到,阜阳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目前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就目前生产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当前阜阳双孢菇工厂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1 有较好的政策环境 为解决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再利用,近期国家出台了《“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加快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安徽省及阜阳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阜阳市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重点推广能够充分消耗农作物秸秆的种植模式,继续实施以食用菌栽培为重点的秸秆基料化利用,优先扶持年生产规模达到10万代(瓶)以上的食用菌菌种场或年商品化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3万m2(袋、棒、包)以上的企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大户。同时鼓励有机肥厂收购食用菌废料,生产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该方案还被首次纳入民生工程,并把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绩考核内容,可见当地政府对秸秆的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视程度。以麦(稻)草和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既实现了如下生态循环,秸秆(饲料化)―畜禽―畜禽粪便+秸秆(基料化)―双孢菇―菌渣+废料(肥料化)―有机肥―农作物―秸秆,又充分消耗了农作物秸秆,正符合这一政策的要求。

1.2 有丰富的原料资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共计9亿t左右,年综合利用量为7.2亿t左右。尽管秸秆利用途径不断拓展,综合利用率已达80%,但用来生产食用菌基料的秸秆不足3%,仍然处于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阜阳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种类很多,年产各类秸秆700万t,目前小麦是我市最主要的农作物,全市常年种植面积约48.67万hm2,分布在全市各个县市区,年产小麦秸秆共计350万t,约占秸秆总量50%,但用于双孢菇生产的只有5000t,仅处于开发利用初步阶段。又由于小麦秸秆作为燃料燃烧值相对较低,目前在阜阳除了直接还田外,其他高附加值的开发利用较少。多年来,大量的小麦秸秆露地焚烧和随意堆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和耕地安全,近年来,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禁止焚烧小麦秸秆,鼓励小麦秸秆就地还田。但小麦秸秆连年大量的就地还田,又可能带来或加重小麦病虫害的感染。另一方面,随着畜禽养殖的蓬勃发展,每年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对这些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同样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不仅周年为市场提供新鲜的双孢菇产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消耗大量的小麦秸秆和畜禽粪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1.3 有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据报道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约35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90%以上用于国内消费。即便如此,据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人均消费量也只有23.29kg,人均日消费量仅为63.82g,距营养专家提出的每人每日应该消费250g菌类还相差甚远。我国也是双孢菇主要的生产国之一,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的双孢菇多以蘑菇罐头和盐水菇出口到发达国家,用于国民消费的甚少。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国内鲜菇消费市场迅速发展。据智研数据中心统计,2008―2014年我国双孢菇的年产量和年消费量(表1)及2015―2020年我国双孢菇预测年消费量(表2)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按照以上预测,到2020年阜阳市1000万人口的年消费量将达到24000t以上,需要年产鲜菇1000t的企业24家,而我市目前只有一家这种产能的生产单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所以双孢菇在阜有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

1.4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和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手工操作,家庭作坊式传统双孢菇栽培,越来越没有发展的空间。传统的双孢菇栽培在培养料建堆发酵,上料播种和蘑菇采收等生产环节,均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在前农村劳动力缺乏条件下是不能满足用工需要的。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在培养料隧道发酵,上料播种和蘑菇采收等生产环节由机械设备代替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节约用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病虫污染,而且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实行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代替传统的凭经验判断,提高了管理的精准度,有利于实现双孢菇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代表着未来双孢菇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当前阜阳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 缺乏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专门人才 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是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我国这几个专业属于不同的学科,所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专门人才全国范围内普遍缺乏。多数投资者不具备食用菌专业基础知识,又看好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前景,不惜高薪从外地聘请有栽培经验的师傅,但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存在差异,外地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不可能生搬硬套,一般要经过2~3批次的生产摸索和适应。再加上,多数栽培师傅没有经过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面对生产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不能很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问题不断重复出现,给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也给生产单位带来一定风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全国农业院校及当地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专业,除开设生物学基础课程外,还要开设相关食用菌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课程,培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专门人才,以适应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需要。(2)各生产单位或企业结合自身生产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包括生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加强学习和交流,培养自己的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增强人才后备力量。(3)当地政府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产学研联合,共建研发平台,共享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加快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2.2 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及改进 阜阳的双孢菇工厂化生产也和全国大部分生产单位一样,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工艺,虽然在全省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影响,机械设备和菇房建材均由国内购置,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生产设备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致使双孢菇单产不高,质量不稳定。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了解和研究发达国家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现状和技术水平。国际上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发达国家已发展至高度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水平。从培养料发酵,菌种制作,栽培管理到销售和加工等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如荷兰FANCOM公司专业研究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双孢菇各生育期要求的适宜环境条件实行多因子随变控制技术,即当某一环境因子发生变化时,其余因子自动作出相应修正和调整,以更好地节能和优化环境组合条件。生产单位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加快了解和研究发达国家的设备和技术。(2)加快引进和真正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政府要加大对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单位的扶持力度,包括人力和财力。鼓励生产单位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选派有食用菌专业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生产经验的一线生产人员,走出国门培训和学习,认真钻研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真正把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生产实用技术,创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3)政府牵头建立食用菌生产试验站或研究中心。阜阳作为农业大市,要抢抓当前机遇和充分利用优势条件,成立食用菌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适合市场需求的双孢菇品种,同时研究该品种在工厂化生产中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节条件的最适技术参数;研究不同原料的培养料配方及发酵技术;研究覆土材料的结构、保水性、持水力对出菇的影响等技术。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避免企业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

2.3 建立完善生产到零售的全程冷链,延长鲜菇货架期 采收后的鲜菇在常温条件下只能存放1~2d,若经过风吹和光照更容易开伞和变色(褐色),从而降低商品性。建议生产单位配套建设冷藏库,采收后的鲜菇放入0~4℃的冷库内可存放5~7d。批发商和零售商也要有冷藏设备,保障鲜菇在售前、运输途中、零售过程都有冷藏环境,让消费者真正吃上新鲜的蘑菇。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4

在过去的十年中,象王把国际先进的洗衣技未与洗衣理念从台湾带入祖国大陆,以前店后工厂透明的洗衣服务运营模式开拓了大陆市场,本着“打造百年洗衣品牌,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加盟商负责”的经营理念,在全国发展象壬洗衣连锁事业。目前,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亚太地区发展连锁店四百余家,先后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中国十大优秀特许品牌”、“全国洗涤十佳企业”。是国内洗衣行业中,唯一通过了ISOl4025国际环境标志认证,被认定为“科技环保洗衣”,并被向国内进行了“绿色推荐”。象王不仅是国内洗衣服务行业中最早倡导并实践绿色环保洗衣及特许经营的企业之一,也是一家从生产洗涤设备,原材料到洗衣技术培训、连锁加盟一条龙的综合性企业。

象王在洗衣连锁事业的发展中,同样面临着困惑和瓶颈。原有的前店后工厂开设洗衣店的经营模式,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逐步出台已越来越受到限制,如:开设洗衣店的环评报告难以获取,开设洗衣店由于设备噪音较大,要求商铺门店楼上的所有居民需签字同意难以做到,工商营业执照难以办理等等,开设出洗衣店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发展中选样的瓶颈,创新发展洗衣连锁的运营模式,使其能在持续发展的同时。更符合国家环保节能减排需求,是摆在不断追求超越者面前必须破解的难题。象王公司的决策者,以其睿智和勇气,在洗衣服务的运营模式上,进行了重大的创新变革,推出了以设立中央洗衣工厂带动开设诸多收衣店的洗衣服务新的运营模式。

象王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引进当今日本和台湾最先进的洗衣设备和处理技术,设立了大型中央洗衣工厂。结合公司数十年的成功经验,研发出先进高教的,每件衣物都带有条形码的洗衣流水线作业流程,实现了智能分拣衣物,流水线熨烫,高温消毒,机器整形包装,自动封装,自动分发配送一气呵成。中央洗衣工厂秉承象王“环保、高效,节能”的理念,采用RFID智能识别系统,做到衣物在洗衣工场内的流转是智能识别的,垒电脑监控每个洗衣环节,掌控衣物所处状态,严格控制每个洗衣环节,达到整体提高洗农品质的效果。目前。象王中央洗衣工厂是国内洗涤客衣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信息管理系统最垒的洗衣工厂,具备每天能洗涤15000件客衣的产能,可满足区域内近百家收衣门店的衣物洗涤。

大型自动化中央洗衣工厂的建立,拓宽了象王公司的经营格局,象王将原先的几十家直营洗衣店全部转为收衣店,衣物均由中央工厂完成收送、洗涤、包装一条龙服务。大幅度有效地节约了原几十家洗衣店的水、电、汽能源的消耗。而洗衣工厂每天的集中洗涤,又有效地降低了洗衣原材料的耗用。真正符合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低碳环保,加快落实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公司除了直接开设新的收衣门店,还在保留现有加盟洗衣店继续运作的同时,鼓励他们开拓经营区域,新开设收衣店。随着中央洗衣工厂的成功运营,公司还将在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的重要城市逐步建立区域分公司并建洗衣工厂,开店数量和速度都将大大增加。成立中央工厂以来,公司发展了四十多家加盟收衣店,原有的加盟洗衣店也有十多家将洗衣店转为收衣店,衣物全部委托由总部工厂进行洗涤。

收衣门店的开设大大降低了加盟商的投资和费用,压缩了单件衣物的洗涤成本和有效降低了衣物事故率。将衣物洗涤过程全部交给专业能力强,洗涤设备全,生产效率高的洗衣工厂。低成本高收益的收衣店将会逐步覆盖城市中高档生活小区,用更合理的价格满足人们的洗衣需求。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5

关键词装饰工厂化优势对策

1我国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工厂环境政策范文6

作为国际知名品牌,苹果创造了影响世界的神话,你很难把它炫彩夺目的原创设计与数目繁多的专利产权,同水污染与化学溶剂中毒联系上,然而就在苹果公司的iPhone、iPad、iMac等产品在全球各地热销时,它在中国的零部件加工工厂,却日夜不停的将重金属污染物排入水中。

日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之友、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了第二份苹果公司供应商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苹果的另一面2:污染在黑幕下蔓延》,报告指出,苹果公司在中国负责生产、组装iPhone和iPad所需零件的代工工厂,污染排放正随产量扩张、供应链的膨胀而蔓延。这是自今年1月,中国36家环境保护组织在北京联合了《苹果的另一面》调研报告后,苹果再次陷入“污染门”。

“苹果有毒”伤不起

自然之友武汉小组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联合调查中发现,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厂区东侧,通向南太子湖的整条150米左右水渠中都流淌着乳白色的液体,不仅如此,太子湖水已经呈现灰白色,上面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及黑色物质,调查组对渠中的乳白色水体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含有重金属铜和镍,其中镍浓度为0.223毫克/升,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0.02毫克/升的 11.15倍;南太子湖与排水渠相连部分的底泥中,铜含量高达4270毫克/公斤,比长江中游主要湖泊底泥中铜含量高出了56~193倍。

“我们很担心污染水体中的鱼会对生活在周边的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太子湖最后流入长江,电子污染物又大都是重金属,如果不及时治理,经过长年累积长江下流水污染也不可避免。

面对中国环保组织的重重指责,苹果公司在沉默近5个月后,终于在8月31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做出回应,苹果公司承诺:“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确保公司的整条供应链”,并且采取“环保的生产过程”。不过,据本报记者调查,截止发稿前,苹果公司未与环保组织再次建立联系。

除了环境污染外,苹果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也首度承认,其代工工厂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生产线上有137名员工正己烷中毒。据悉,时至今日该137名员工,因职业伤残希望得到治疗和赔偿的诉求依然未完全解决,工人们先后3次向苹果公司美国总部、亚洲公司、中国公司甚至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本人发邮件,但从未得到回复,记者就此事致电苹果公司中国相关负责人,来电转为语音信箱。

“环保组织并不是针对苹果公司,我们认可代工企业对当地以及苹果公司对全球所做的贡献,环保组织也不是一定要苹果公司批露它的代工工厂名单,我们是希望IT厂商认识到电子工业监管不规范给环境及民众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影响,希望促进IT产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电子行业水污染不是一家问题,希望引起苹果等IT厂商重视,关注并落实环境治理问题。

企业、政府责无旁贷

“中国IT代工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苹果等终端销售厂商有直接关系。”中国环境NGO组织的负责人李春华认为,供应商希望低价竞标换取苹果订单,低价竞标的时候就自然包括环境代价,“有苹果供应商表示,使用一天排污设备,成本就会增加很多。”

但对于苹果公司代工工厂在华造成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中毒事件,也有很多专家及网友表示,不能一味指责苹果公司,代工工厂及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更应该负全责。

“为了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需要打造出全球知名品牌和企业,中国企业不可能长期依靠低成本,必须依靠创新,要有成千上万家像苹果那样可以创造出独一无二产品的公司。”被称为“全球第一CEO”的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日前的GMC总裁论坛演讲时称。

的确,在代工巨头富士康 “连跳门”之后,代工工厂如何突破传统批量生产经营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创新已经刻不容缓,即然可以接到国际知名品牌苹果公司的代工订单,代工工厂的生产制造能力肯定过硬,考虑到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时的资金局限,国家鼓励扶持政策必不可少。

地方政府监管方面,马军对本报记者描述,其实地方政府已经对污染企业进行了监管,否则相关资料也不会呈现在环保组织的公开数据库中,但环保组织在当地调查取样过程中也发现,当地政府对造成污染的代工工厂监管力度不够,在调查之初,还出现代工工厂人员一接到环保组织电话就挂断的现象;环保组织的水质评估报告发表后,也出现过当地政府出面同环保组织交涉的情况。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是非营利性机构,只能检测、监督、检举,没有任何法律强制力,解决代工工厂对我国环境及民众造成的伤害,更应该从根本做起,完善中国环境诉讼法,加大中国环境法处罚力度;加强地方政府监督职能,不单以GDP考核官员执政能务;完善产业链各方应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扶持与培养,尽快扭转我国IT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的现象。

链接: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对IT厂商的建议

电子行业水污染不是一家问题,希望引起苹果等IT厂商重视,关注并落实环境治理问题;

希望苹果公司可以对中国地区“具体污染案例”进行调查,并建立主动检索体系,对代工企业进行经常性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严重污染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