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1

一、教育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学校的发展以校长为关键,对学校校长进行量化考核

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校长行为,增强校长责任感,促进学校管理,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印发《*市中小学校长年度科学考核评估办法》,按年度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着力解决校长在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每年十月,市教育局组织对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长进行考核评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参照“考核细则及考核办法”对所辖完小、村小的负责人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校长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校长本人的人事档案。如考核评估为“不合格”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决定或报批就地免职;“基本合格”的进行诫免谈话;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就地降职;“优秀”的,作为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并进行通报表扬,优先列为当年评优对象;连续三年为“优秀”的,授予市级“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二、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发展以师德为关键,对师德师风进行量化考核

学习实践活动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的师道风范,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为此,印发《*市教师职业道德科学考评方案》,从政治思想、热爱学生、业务过硬、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六个方面按月量化考核到人。一月一公布,中心学校或市直学校存档,并上报教育局备查。年度考核根据月考核累计总分。同时采用加分制,对于见义勇为、评为先进工作者、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突出等情况进行加分。评定为“优秀”者,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凡为“不合格”者,影响其调资与聘任。并实行定性一票否决制,凡个人发生散布政治谣言,加入非法组织,猥亵、奸学生,,体罚学生,打牌赌博,乱收费,有偿补课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当年职业道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不能评先、评优、晋级,同时按有关法规对其做出党纪、政纪和组织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教师不安心、不乐教、进取心不强、教学水平低、以及“以教谋私”、“家教家养”、体罚、侮辱学生等有损师德形象等问题。

三、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以课堂教学为关键,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考核

着力从根本上克服教师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错误倾向,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从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抓起,制订《*市中小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科学评价要点》,内容包括新课引入、教师表达能力、学生状态、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与反馈、作业设计六个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制定《关于*市中小学校教师科学设计作业、批改与讲评的若干规定》,规范作业与考试的设计、作业与试卷的批改和讲评,并量化考核。均按月考核打分,学期学年累计总分,划分等级,与老师绩效工资挂勾。

四、学生以身心的发展为本,身心的发展以教育环境为关键,对校园安全文明进行量化考核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2

一、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民勤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早规划、早安排,科学适时地调整学校布局,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县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对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在城区,先后建立了一所职业学校、一所独立初中和两所完全小学;在农村,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村级完全小学,创办寄宿制高级小学,基本形成了一乡镇办一所独立初中、一所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办学格局。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尽快改变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县上对保留下来的农村薄弱学校一贯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优先安排师资、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安排教师培训,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项目、师资、设备和教师待遇等方面积极向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加快信息化学校建设步伐,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广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电子白板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为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学生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

二、重视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民勤县一直把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近两年,全县有100多名站校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远程培训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乡镇教学辅导站站长研修班,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是全面开展转岗教师培训。面对农村小学教师超编、学前教育阶段师资匮乏的现状,我们采取培训后转岗的方式,让小学超编教师不断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2012年,对60名教师进行了转岗培训,举办了两期农村小学转岗教师暨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强化提升教师业务能力。邀请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举办了“科研项目申请与科研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组织50名中小学班主任参加了武威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现场交流研讨会;选派207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和幼教置换、幼师转岗、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安排98名语数外教师,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山东杜朗口模式”教学法整体观摩会和小学名师经典课堂展示研讨会。有590人参加了市、县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60人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建立完善奖励激励机制。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每人每月增加50元的交通补助,落实乡镇教师岗位补贴政策。2008年起,民勤县委、县政府设立了“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每年评选90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10名师德师风标兵给予重奖,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广大教师勤奋努力、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三、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

民勤县把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助推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构建教育公平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和谐发展,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成果。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及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拓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渠道,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中小学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各项减免政策,并动员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每年有3万多名学生接受社会救助,为贫困家庭学生上学搭建了“绿色通道”。2006年起,县上设立“县长教育基金”,先后募集资金872万元,资助贫困师生8700名,发放救助资金745万元;2007年起,全县共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3610万元,惠及学生6972人,建立了覆盖大中小学学生的帮贫助困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

四、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民勤县把学校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突破口,加强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细则》,出台了《民勤县中小学幼儿园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达不到优秀的站校,集体和个人不得评为先进,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学校,对校(园)长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学校和站校负责人当年评先树优的资格,有效促进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是强化教育督导。坚持开展学校常规督导检查,促使学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全面落实学籍管理制度。三是抓好行风建设。召开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采取明查暗访、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违规补课办班、乱征订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乱收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各界最有力的支持,为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民勤县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持续攀升。

一是高度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活动,组织了“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关爱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全国“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中,全县有293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其等奖1名,一等奖45名。

二是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主,加大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咨询室建设,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召开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暨感恩教育研讨会议,举办“感恩教育校园行”主题征文活动,培养了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是努力丰富师生体艺生活。组织了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师生艺术作品现场比赛和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等级评定,力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质。召开全县教研工作会议,营造科研氛围,全面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奖励教研工作先进集体和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义务教育数学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文本稿。广泛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专题分析中考质量,召开高考研讨会,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在第三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全县共有1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和高中化学竞赛中,有36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07人。2012年高考中,全县共录取5895人,比去年多515人,其中,一本院校录取404人,比去年多30人;二本以上院校录取1504人,比去年多118人,综合录取率达95.19%。录取总数、一本录取人数、二本以上录取人数均多于往年,综合录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再次创出新高,比去年高出4.25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做大民勤教育品牌,做强民勤教育名片,为民勤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强的活力。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3

2005学年中小学教师共有228篇论文分别参加省级、州级论文评比获奖;有县级课题23个、州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2个,现部分课题已进入结题阶段;举办了初中政治、化学、英语、物理、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由于组织工作到位,效果较好,得到了师生的好评,通过层层选拔,政治学科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县参加全州第四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竞赛获三等奖。

组织中学生1258人参加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29人。小学生895人参加第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38人。

组织了有122人参加的起始年级教师新教材教法培训;130人的中学数学、英语、历史科目县级教法培训;中学语文、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科目省级培训者260人。

组织了中小学教师256人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新课程适用知识竞赛、有146人获奖。

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县教研员深入学校教学一线,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教材运用管理和课题研究工作,已立项省级课题2个,州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23个。我县“403”项目正健康有序地实施过程之中。

(九)我们根据“楚教通[2005]17号”《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的通知》有关要求,制定了我县校本培训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一是二中计算机运用技能培训,二是法脿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手培训,三是妥甸中心校“2+2”评价模式培训。各学校根据教师教育教学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方案,并按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2005学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6%、95.6%、95.2%、83.6%,分别比上学年提高16%、10.6%、13.2%、8.2%。认真组织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人均培训达50学时。775名小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745名,参加率达96.1%,参加省继教中心考试合格率100%;456名中学教师,参加履职晋级培训449名,参加率达98.7%。参加省继教中心考试合格率99.8%。

(十)启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县骨干教师培训。选派中心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育参加了省民教处在大理民族师范学校举办的“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班”。结合我县实际,在对此项培训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基础上,制订了培训方案,征订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等教材一到就按培训方案对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以便各校按时开展校本培训。

五、公共管理

(一)成立教育督导办公室,并配备专职办公室人员,按计划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现已完成城区学校和五个乡镇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今年内将完成第一轮全部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强对“两基”的督导,一是切实加强过程督导,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我们特别重视加强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转变与更新。二是加强对新学期开始的开学督导,督促各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入学、复学动员工作,在过程中就注重加强普及程度的提高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县几大班子的领导和支持,组成由几大班子领导带队的“两基”年审复查小组,认真对各乡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年审复查。

(二)根据县法制办的有关要求,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及时更换《行政执法证》,同时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对社会和群众较为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认真按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一费制”、“三限制”和收费公示制,在每学期开学时,由“治理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成检查组认真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教育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地对各学校校长的任期审计和校长的离任审计,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到我单位进行审计。

(三)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教育局机关和学校管理干部严格遵守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无教师分配、教师调动、招生考试、教材教辅、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乱收费、知摊派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一是健全基层工会组织,二是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工作,每月公开一次,做到城区学校(包括局机关)月报制,乡镇学校季报制。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公开568次,1100多项。

(五)积极实践“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局机关等13个单位接入英特网,能通过网络收发电子公文,教研师训信息中心、双柏一中建有自己的网页,其他单位要求在年度内接入英特网。教师个人上宽带的近250台。

(六)学校安全工作:我局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云南省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严密防范,充实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检查活动,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遏制、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未出现由于学校或教师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安全信息现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全县各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组成的护校队,积极配合公安、工商、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游戏室、网吧、交通、治安环境进行了重点巡查,各学校不断完善治安保卫制度,建立了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内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学生常规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法制日益健全,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现,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我局及时掌握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动态,对有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作出预警报告,协调处理好发生的上访问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局长接待日制度,同时成立了教育局重点案件工作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把我县教育系统“两基”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和代课教师要求转正问题列为重点案件处理,通过协调处理,认定拖欠工程款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还款计划,我县共拖欠“两基”工程款1300多万元,截止2005年10月底,已还款499.15万元,其余部分将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逐年内偿还。代课教师要求转正问题,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代课时间达20年以上的7位教师,于今年9月招收为合同制工人。我县教育系统2005年的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措施到位,责任明确,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案件比上年有所下降,确保了学校稳定、师生平安,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六、开创性工作

(一)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模式,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责重多得、优教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职工的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质量挂起钩来,适当拉开收入档次。进一步扩大学校内部分配自,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骨干岗位倾斜、形式式样、自主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具体措施是:

1、年终计质工资。实行津贴(活工资)统一核算。各学校必须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的津贴100%实行搞活内部分配,津贴由各学校统一专户管理,不拨付到职工个人帐户。年终根据各学校《年终计质工资考核分配方案》进行再次分配,适当拉开分配档次。

2、过程管理工资。从2005年9月起,每月从教职工工资中扣留300—500元,根据当月的工作量、出勤情况考核发放,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鼓励优秀教师多上课。具体办法,根据各中小学校的工作实际,把教职工工作量折合成标准课时,每个标准课时折合多少钱,上月考核,次月发放。

(三)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校长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对校长的学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奖励,充分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双柏县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将校长津贴部分100%投入计质工资。一中将学校按月扣取后于每年6月30日前交教育局(每年按10个月计),二是各学校从预算外收入中每年投入1000元,三是教育局按每位校长每年1000元筹措投入。年终按考核办法兑现奖惩。

(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在评审时适度放开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全县各学校(园)凡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且教学质量符合评审原则的教师,在申报时,按放开的比例数进行申报推荐,但各学校在聘任时,严格按照核定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岗位数聘任。实行“高职低聘,失职缓聘,不称职解聘”,通过竞争上岗后,按实际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兑现工资。各学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考核后,2005年全系统中级职务低聘40人,占具有中级职务任职资格总人数的8.2%。

(四)调入县城学校教师实行公开招开。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步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加快高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确保我县教育重点,促进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县城学校补充教师乡镇中学公开招考,2005年通过公开招考,调入教师17人,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内容公开,结果进行公示。

(五)为了整合各项目设备资源,加强管理使用,充分发挥效益,电教仪器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双柏县现代远程项目设备建设、管理、应用、评估办法(试行)》,以双教通[2005]1号文件下发各校,同时,印制了“双柏县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管理应用评估表”,对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备建、配、管、用先进考核评估。

(六)公正公平选择施工单位从源头杜绝和防止不正之风。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重视,教育系统每年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基建项目在开工、在建设、在竣工。源源不断的校舍建设在不断的改变着学校的面貌和改善着中小学办学条件。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建设领域一些潜在的“游戏规则”,不能从源头上堵住行业不正之风,不能公平公正选择施工队伍,将会有许多好干部在基本建设环节中吃亏上当,葬送前程。只有无腐败掺入的建设工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设速度和投资效益。因此,我县在校舍建设中选择施工单位的做法是:

1、县人民政府限额规定造价在30万元以上的校舍,委托有关招投标机构按照现行招投标规则进行选择施工队伍。教育局一概不插手。

2、造价在30万元以下的校舍建设工程,甚至包括几万元的修缮工程,由教育局组织议标(也叫邀请招标),邀请范围主要是过去承包“两基”建设工程而拖欠款比较多的施工单位,过去教育系统不差欠工程款的施工单位原则上不邀请参加议标。而且所选择的施工单位是信得过的、有施工能力、讲信誉的单位。这样,使得被拖欠的单位有一定的工程继续建设,维持运转,不同程度地缓和了一些社会矛盾。

3、在定标上做到绝对公平公正,使中标单位没有便宜可占,不中标单位没有怨言可说。主要做法是:由参加议标的施工单位事先密封报价投标,由教育、财政、计划、乡镇政府、中心学校、县纪委、监察等单位的参加人员(一般10人左右)根据工程所在地的造价情况每人确定一个平方单价,再当场当众计算所有参加人的平均单价,以平均单价作为工程的标底,以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最接近的为中标单位。在议标过程中,不打信誉分,只实行投标报价一锤定音。这样,完全避开了人为因素和暗箱操作。

我局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好评,特别是受到了各施工单位的拥护,参加教育系统工程议标,他们不必请客送礼、不必找人说情。目前,我局的这种做法和经验已经被许多单位推广和借鉴。

(七)教育局师训教研信息中心与各学校设立了教师教育资源中心,整合教务处、教科处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构成了研训一体的研训网络。

(八)全县各中小学各学科成绩与教研室对应教研员年终考核的经贴挂钩进行奖惩,进一步激励教研员抓好学科成绩的积极性。

(九)教育局党委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首次把工会工作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评,让工会组织在改革中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存在困难与问题

1、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虽然县、乡政府已尽最大努力努力投入,但教育点多面广,历年欠帐较大,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困难很大。

2、极少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新课程的启动实施后,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任重道远。

3、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音、体、美教学器材匮乏,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4、初中学生入学、巩固困难仍然十分突出。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4

这些年,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克服了很多困难。第一阶段,我们着重解决了孩子有地方读书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很多地方的学校破旧不全,网点布局严重缺乏,孩子没有较好的地方读书。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一个个新校园建起来了,学校布局基本完善,有较好地方读书的问题解决了。第二阶段,我们着重解决让孩子有条件读书问题,主要是让困难家庭孩子有条件读书问题。这几年,我们从上到下建立了助学制度,还推行了“爱心营养餐”工程,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现在,也可以说是进入到了第三阶段,面对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要着重研究解决的是让孩子能够在较高水平老师帮助下读书的问题,也就是读好书的问题。这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的大事。现在,孩子们都有地方读书了,也都有能力读书了,但是他们所面对的老师差异太大,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地方之一。现阶段,要促进教育现代化,要提高办学水平,要解决读好书问题,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

近几年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下大力气抓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年到年,我们实施了以全体农村教师为对象的“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培训农村教师超过18万人。年到年,又实施了以农村骨干教师为对象的“领雁工程”,累计培训农村骨干教师3.9万多人。我们的培训一步步在深入,工作一步步在深化,从全员到骨干,从普及到提升。有耕耘就会有收获,3年“领雁工程”结出了丰硕成果。

“领雁工程”有力地提高了农村骨干教师的执教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一大批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正在农村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领头雁作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在不断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不断掌握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领雁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水平,创造了许多新的培训理念,开发了许多新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更为充实新颖,培训管理与培训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过去培训机构所承担的培训大都是三五天,要实施“领雁工程”2个月集中培训,困难可想而知,很多培训机构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丰富的培训课程与优质的培训资源。“领雁工程”当时可以说是把培训机构逼上了梁山。广大培训机构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比学赶帮,硬是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领雁工程”有效地锻炼和提升了教育界整合培训资源的能力。“领雁工程”的实施实际上是一个各方面共同配合、有序推进的过程,省市县协同联动,学校和培训机构协同联动,中小学和高校协同联动。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领雁工程”实施最困难、许多人认为影响教学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师范院校发挥了积极主动的参与作用,派出了大批实习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有效地缓解了参加培训教师的工学矛盾。正是这样的多层协调联动,才有效保障和促进了“领雁工程”的顺利实施。

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领雁工程”的实施,我们对加强教师培训的思想不断统一,认识不断深化,自觉性不断增强。“领雁工程”实施3年来,埋怨的声音越来越少了,称赞的声音越来越多了,认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了。越来越多的校长、教育局长认识到,把教师妥善安排出来参加集中脱产培训是一项很值得的工作,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的水平。“领雁工程”让教师集中一定时间脱产培训,这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终身受益,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甚至是抱着感恩的态度来评价“领雁工程”的。这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重要的道理,看准了的事,一定要坚持,哪怕有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也要坚持。只要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有利于教育,就要敢于坚持。成就和胜利永远都属于那些不畏困难和压力的人。无限风光在险峰,想要领略无限风光,我们就要敢于攀登险峰,就要有攀登险峰的勇气和坚毅行动。

教师培训是发展教育的一项永恒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补偿性、运动式、被动性、指定性的教师培训已无法满足要求。在认真总结这些年教师培训特别是“领雁工程”经验,虚心学习先进国家的有益做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精心研制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制度变迁,既是对以往培训工作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以往培训工作的变革和发展,更是对以往培训工作的超越和创新。由指定性培训到选择性培训是一个重大变革,这会深刻影响到我们的思想、理念、利益和工作方式。我们常说要办适合孩子的教育,同样我们也要办适合教师的培训。要让教师充分地享有培训自主选择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我选择培训,自我实现培训。只有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才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有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永远进行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的培训。跨学科的教书育人已经是一种趋势,跨地域的选择培训也已经成为教师的呼声。教育质量根本在于教师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根本在于教师水平。哪个地区在这件事情上肯下力气,下大力气,哪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潜力就会更大,未来就会更美好。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水平提高,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一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

相比较“领雁工程”而言,我们今天启动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困难会更多,挑战会更大。今天,面对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面对许许多多绕不过去的利益调整,面对改革发展很难完全避免的各类风险,我们尤其需要回顾“领雁工程”的艰难历程,尤其需要肯定那种不畏困难和压力的决心和勇气,尤其需要肯定那种致力于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执着,尤其需要肯定那种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抱团精神。对待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这项制度性变迁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培训机构、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局长、校长们一定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长久一些。一项新制度刚刚实施,人们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始终坚定信心和决心,一定要从认识上、情感上、理性上都搞清楚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如果是值得做的,是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育水平的,是会受到广大教师拥护的,我们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一项制度性变革,既有利于教师,更有利于学生,还有利于培训机构、中小学校以至整个教育长足发展。办教育要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同时也应该追求让教师成长发展,这也是我们的重要目的、重要追求。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作奉献,另一方面也应该让教师在从事职业生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激励才是持久的,才是深入的。教师取得了专业成就,才会更爱教师职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做的事很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紧制定实施办法,落实相应政策措施。

要开展广泛的学习宣传活动。我们当领导的首先要带头学习和深入研究,同时要通过宣传发动、专题讲座、文件解读等多种形式,让《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精神深入到每位教师心中,让每位教师知道自己在培训中享有什么权利,要通过这样的氛围,来促进局长、校长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帮助教师实现自主选择培训。

要落实好使用好培训经费。学校公用经费的10%,教师基本工资总额的3%,这是最基本的培训经费要求,各地一定要做到。今后省里在统筹安排相关培训经费时,要与市县中小学学培训经费到位情况相挂钩,优先考虑那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开展得好的地区,支持那些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做出成绩的地方。同时我们省级层面也要努力增加用于支持各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经费。我们一定要把培训经费用足用好,用在刀刃上。

对于当地培训机构的生存问题,在这个培训制度中也有所考虑。从当地教师工资总额的3%部分中提取30%,用于当地教师的有关专项培训。这既是开展专项培训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有些县(市、区)培训机构水平不够高,竞争不过其他培训机构的因素。当然,我们不搞保护主义,而应该形成一种机制,来促进这些培训机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竞争是提升水平最有效的动力,压力是动力的前提,困难是幸福的前提,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困难才会有克服困难后的幸福。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中小学校长,要指导本校教师制订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训计划,指导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有一个既理想又现实的考虑,这对调动教师积极性是一件好事情。同时要以学校为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以使学校的整个培训工作能够统筹协调、长短结合、妥善安排。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安排不当而影响教学。因为有5年的统筹,又有年度的安排,教师在提出选择性培训时,我们就可以更多地为教师提供机会,切实处理好参加培训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有一条原则必须始终强调和坚持,这就是要紧紧围绕有助于保障教师的自主选择性。贯穿始终的选择性,是这项制度设计的灵魂与核心。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其他方面都可以研究调整,但选择性必须坚持,这是确保新时期教师培训成效最为重要的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在研究相关培训工作、建立相关培训制度时,要着力推进选择性原则的贯彻落实。绝不能牺牲教师的选择性,而使我们的培训制度变成非驴非马的培训。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选择性,不仅不能偏离,而且还要研究探索如何让教师的选择性体现得更充分、空间变得更大。从制度层面上讲,我们这次是把选择权交给老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培训,请教师来选择。当然要有统一规划,但前提是教师选择,教师选择国外培训我们也支持,教师愿意自费去学习,我们应该鼓励。希望各地一定要坚决贯彻选择性的原则。千万不要把教师的培训固守在本县(市、区),而要让教师广为选择优质培训资源。

在培训中,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一定要悉心研究中小学教师有什么样的需求,不能我有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师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努力地做什么。要有计划地开发培训课程,设计培训项目,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更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的培训课程和项目。培训机构特别应在组班的灵活性上多作一些研究,可以让教师先选课、再组班。同时,对90学时的集中培训一定要作为重点来保质保量完成。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5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五、全面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通过督导检查,各校完xx师培训任务质量很高。龙泉中学的学科组建设,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与网络教研,龙泉实验小学的行政领导深入课堂研究与资源中心建设,航天中学、洛带中学、同安中学的青年教师培训等都很有特色。许多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由于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课堂质量提高上,聚焦在队伍建设上,努力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一批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茁壮成长。我们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教育质量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范文6

1.教师结构失衡。一是部分农村学校教师渐趋老化,优秀年轻教师不断向城镇流动,教师年龄结构继续失衡。二是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和美体音等学科的专业教师配备不足,造成课程计划的学科形同虚设,出现学科教学结构失衡。

2.专业水平低下。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惯性教学”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不善协调师生、家长以及学校三者的关系;在现代教学条件下,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电化设备;骨干教师少,缺乏专业引领。

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举步维艰;教师培训的条件差,校本教研活动处在低水平重复徘徊的状态。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面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必须立足学校实际,以校为本,加大力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进而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更新个人观念,深入解读校本教研,正确定位角色

要使校本教研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必须要有科学的校本教研观。校长必须担当起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通过组织学习,使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形成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同伴互助为形式,中小学与校外机构的合作为保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校本教研观念。

二、理清思路,建立健全制度,营造教研氛围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原则和规矩,没有规矩难以有成效。因此,若要保证校本教研有一定的成效,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校园教研网络,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是要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为确保校本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实施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并且定期开展例会,对外进行经验交流等,使校本教研走上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二是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教研活动。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要求校长进行业务学习,随时推门听课外,还要切实负责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定时检查活动的组织和落实情况。为此,我们利用各种假期和会议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并选派校长参加高层次的新课程培训班和研讨会,组织校长到省内外的名校进行考察学习,使广大校长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

三、促进资源共享,实施专业引领,提升教研层次

实施专业引领,开发教研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是对开展校本教研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带动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同时,我们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动态管理,积极参加各类高层次培训。对这些校本教研骨干,我们要委以重任,如担任课题负责人、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示范教学等,充分展示他们的专业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骨干力量。

四、积极搭建平台,倡导同伴互助,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建立读书常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教师的素质能够得到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和素质。

2.扎根课堂教学,锤炼教学艺术。校本教研的生命在课堂,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落实集体备课。二要开展课堂观摩。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分阶段推出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和汇报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评课,确保每周有课听,人人有交流,有研讨。同时,教导处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听课笔记,按照学校考核办法计分。三要拜师学艺。学校指定骨干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对子,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并要求定期形成汇报课,以提升新任教师的施教水平。四要搭建教学擂台。要积极开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 “一课多教” “一案多教”“一人多教”等活动,通过比较,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3.实施课题研究,教科研一体化。学校要把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研究主线,围绕课题调整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把教学、教研、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校本教研活动转变为课题研究,并把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血液循环之中,让教师和学生自然地归属到课题研究实践中,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在课题选择上,要转变教师的课题研究取向,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兼好大课题(已立项的省市区课题),顾好小课题(未立项的校级生成课题)。

4.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一定的专业引领制度,以规范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行为。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教导员等,以他们作为骨干,定期开展专业引领工作,让专业人员的引领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进入基层学校,把新课程培训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5.不断总结反思,升华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间进行的自己跟自己的理论对话。反思从内容上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按教学过程上进行反思:可考虑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例如,反思备课环节有无遗漏,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教学后要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确保以后教学能够取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优教学质量。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号:【2012】GSG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