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势政策课论文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1

[关键词]形势政策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高术刚(1964- ),男,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红(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1-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反映时政信息、解读时政热点、引导正确思考人生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多期待。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1.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对课程缺乏长远规划,与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科研课题也难以得到支持。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变化,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体系。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时不能面对时展和社会现实所呈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缺少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师生互动,致使新鲜的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

3.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能力不强。一些高校配备专职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老师很少。根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教师,他们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科研精力有限;同时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价值认可和激励措施,也导致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

4.学生认识模糊。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2%的学生认为重要,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30%的学生认为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形势政策课等于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硬本领上。

二、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途径与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感。第一,增强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政策理论学,它不需要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而是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广,课时有限,因此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应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和什么与他们相关,积极而灵活地把握现实工作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坚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资料翔实,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形势观和政策观①。第二,追求热点性。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非常关心。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始终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跟踪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跟踪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的局势变化。如一直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之间认识也有失偏颇,讨论很激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设置了专题“分析”,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我党的政策立场,使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知识经济”“理国”“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等二十多个既紧扣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们又迫切想了解的专题,深受大学生喜爱。

2.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学术论文成绩为主、日常综合考核成绩为辅的考核制度。学生对这种考核制度已经略感枯燥,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如引导学生站在主讲教师的角度,运用学过的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制作出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软件,组织师生进行统一评定。此项活动不仅推动学生主动读书、学习和查找资料,而且寓教于乐,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也可以采取论文答辩这种方法,发动学生自己找材料、写论文,主讲教师组织答辩,统一考评。

3.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课堂提问,让师生互相提问。对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以变课堂的讲授为学生的讨论、辩论等形式,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形的控制和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师生也可以课后通过QQ、博客进行问题探讨。这样,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第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以丰富的音像资料,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拓展到社会上②。如到改制发展较好的国有、民营企业参观访问,邀请企业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听听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想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增强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形势与政策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特点,需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政治上坚定,思想境界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所谓思想境界高,是指授课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追求,把教育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研究,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出现混乱的情况下,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在此基础上,可聘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党校、讲师团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作报告,做到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可以视为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学、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举止文明,这些都是这门课教学的可靠保障。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查阅文件、进行社会考察提供条件,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学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有着内在需求,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键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注释]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 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的形势,重构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是摆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校于2013年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改革,回顾对重构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

一、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

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方向培养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阶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地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医学检验教育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医疗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并且在未来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还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学制短、任务重,要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又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需要在强调学科系统性的同时,避免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必修课程学时过多,让学生能够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适应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校的四年制课程设置如下:

1.注重人文教育,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论、邓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卫生法学等。

2.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学习打基础,主要开设课程有: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等。

3.大类基础医学课,为专业学习打下医学基础,主要开设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等。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深入,开设基因诊断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

4.根据检验专业特点,开设专业教学课程,包括:血液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检验仪器分析,临床检验学,寄生虫及检验,检验专业英语,输血与输血技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覆盖医学检验各个方向的专业课程。

三、加强临床实习,增强实践技能

根据医院检验技师岗位的要求,现在医院检验科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检验技师系列,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归于医学技术类就是适应这一实际需求。加强临床实习,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适应新的医学检验发展形势的人才。具体分阶段进行:

1.在第二学年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以各医院检验科及试剂、检验仪器生产企业为依托,时间2周左右。在第三学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CBL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常见的检验指标,使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对临床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了解医学检验内涵及发展。

2.强化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安排在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前进行。针对专业实习要求、医学检验综合技能培训等项目进行。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临床实习强化检验的综合技能。在第4学年进入临床实习,时间52周。其中10周设置为临床内科实习,使学生对临床对检验的需求有初步的感性认识;32周检验专业的轮转实习,在此期间加大力度训练检验的操作技能,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及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能力。10周设置为毕业论文撰写,在临床实习开始,针对每位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实习指导老师,在进入专业实习时即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课题设计,提交开题报告,由实习单位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让学生经历从选题方向、查阅文献、确定方案、着手实验、反复验证,再到论文的写作与修改一系列过程,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严格专业出科和毕业综合考核。各专业出科考试安排在某个专业轮转结束时,如该生轮转完生化检验,则在出科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入实习综合考评表。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毕业综合考核,毕业考核主要为论文答辩,成立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论文实际工作,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设性建议,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论文设计,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培养基本的科研思维并巩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

四、结语

检验医学是现代精密的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医学领域中发展较迅速的学科之一,其外延已经扩展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检验、试剂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产品营销等[3]。

对于新形势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培养,尤其原来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必须进行高效的课程体系整合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强化训练学生的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借鉴较早开办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学院校的先进经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4],为全面推进医学检验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候振江,李红岩,李吉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4-7.

[2]陈敏,胡建达,林孟戈,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2):66-67.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3

一、合作教学法概述

(一)合作教学法的含义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各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各组间的比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气氛,以增进学习效果,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二)合作教学法的策略

1.小组成绩分工法

简称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学,其原理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尽量使每一组的学生结构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采用演讲法或讨论法学习,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基准,每人进步成绩均可为团体加分。各组练习中的表现,最优的与最优的比,差的与差的比,构成不同的分阵。

2.小组游戏比赛法

简称TGT,与STAD类似。学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组,每组均为异质性小组,并有每周一次的竞赛。教学的程序,先由教师讲述第一节课,然后分给工作单。同一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并随时举行评量,以确定各组员以学习精熟。在小组练习之后,有学末竞赛。采用能力分级法;各组同程度的成员互为比赛对手。不论哪一级的选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赢得相同的分数。TGT的教学策略与STAD主要差异是以学艺竞赛代替考试。

3.团体研究

薛伦(Sharan,1976)所提出,将教学分为几个主题,并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些主题,而每一小组成员再针对该组主题进行分工。每一小组准备其所负责的主主题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生成绩以小组报告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团体表现为依据。本法所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与共同分享团体努力的成果。

4.拼图式教学

由阿伦逊(Aronson,1978)设计。将教材分成若干小题,负责相同小题的各组代表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讨该小题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组,负责将研讨的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通过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加强合作,发挥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缺点

有时候大家的意见分歧太多,争论不休,小组无法统一意见。另外小组讨论时,有时会有不愿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队的成绩。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所占的篇幅较大,对现实意义更强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了简单的论述,一些新的理论没有及时补充进去;教学重点不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尽管在教学计划都有安排,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原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一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开展教学研究,系统总结教学成果,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设研讨课与自主学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研讨课采用“课外准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大班课学生人数控制在100―120人之间,小班讨论课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小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6名左右学生。小组长的选举需要由学生民主推选,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比较优势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对我国应如何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如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讲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就哪个理论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展开讨论。

2.结合案例进行合作式教学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避免讨论变成纸上谈兵,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现实案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3.增加课程小

论文 在开课初期,教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留若干题目,学生选题开题,并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借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评判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课前外经贸新闻环节

每节课课前留出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播报外经贸新闻,不仅可以拓展学社国内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达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关心国际经贸大事的热情。

(二)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课程能力培养新要求,编写《国际贸易》教材。强调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配备案例和能力素质训练设计;增加了贸易救济措施、原产地、普惠制等当代国际贸易中较为突出的实践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编写《国际贸易原理案例集》,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密切结合,强化案例的时代性、适用性。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本科教育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国家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转贴于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业成绩 性别差异 软件学院 统计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成绩性别差异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笔者通过选择测度学生成绩性别差异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X大学软件学院2012届年至2014届本科生成绩、奖学金评定与学业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客观反映X大学软件学院学生成绩性别差异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方向。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X大学教务处所提供的软件学院2012届至2014届学生大学四年学业成绩,包括:课程成绩、奖学金名单和学业完成情况。课程成绩包括:初次考试成绩与补考成绩;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一等、二等、三等和单项;学业完成情况分为:延迟留级、取消毕业证和取消学位证。将学生学业成绩、奖学金名单与学业完成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用SPSS与EXCEL统计分析完成。

二、统计分析

1.学业成绩性别差异统计分析

2012届学生在军事理论与体育2课程上,男生的平均成绩比女生高,但军事理论在男女生整体成绩差异上不显著且男生成绩且方差大,而体育2男女生整体成绩方差显著且女生成绩方差大;在体育1、基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思想道德修养、体育3、语文、数据库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数据系统、人机互换、实训、职业素养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上,男生的平均成绩比女生低方差大,但成绩整体差异不显著;在线性代数、中国近代史纲要与高数1等41门课程上,女生整体成绩比男生高而显著且方差小;随着课程数目与难度的增加,男女生成绩差距进一步增加。2013届学生在体育1课程上,男生的平均成绩比女生高且方差小,但整体成绩差异不显著;在军事理论、形势政策1、基础程序设计、程序基础设计实验、高级语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政策2、体育3、语文、数据库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人机互换、实训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上,男生的平均成绩比女生低且方差大,但成绩整体差异不显著;在线性代数、中国近代史纲要与高数1等43门课程上,女生整体成绩比男生高而显著且方差小;随着课程数目与难度的增加,男女生成绩差距进一步增加。2014届学生在体育1与体育2课程上,男生的平均成绩比女生高且方差小,但在体育1整体成绩差异显著,而体育2整体成绩差异不显著;在形势政策1、程序基础设计实验、数据库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人机互换与毕业论文设计课程上,男生的平均成绩比女学生低且方差大,但成绩整体差异不显著;在线性代数、中国近代史纲要与高数1等43门课程上,女生整体成绩比男生高而显著且方差小;随着课程数目与难度的增加,男女生成绩差距进一步增加。

从挂科情况来看, 在这三届学生四年考试中男女生初次考试不及格人数与门数,以及补考成绩不及格人数与门数,男生均比女生要多,而且两者均在大学

二年级达到最大值,说明大学二年级课程数目与难度增加,男生与女生均在学习上遇到一定的难度,但是男生的难度显得更大,适应性更差。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 学生考试挂科表

2.奖学金性别差异统计分析

从奖学金评定结果来看,在这三届学生三年奖学金评定名单中,国家奖学金一直被女生垄断,男女生获得者数量比为0:9,而且在每届中比例保持稳定0:1;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与单项奖学金获得者中也是女生占绝大多数,且每届男女生对应等级奖学金获奖比例随年级增加而减少,即出现奖学金偏向女生的固化现象,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学生奖学金评定表

3.学业完成性别差异统计分析

从学业完成情况来看, 这三届学生延迟留级学生、取消学位证学生与取消毕业证中男生人数均比女生多,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男女生在延迟留级、取消学位证与取消毕业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3。

表3 学业完成情况表

三、结论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虽然X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典型的工科学院,学院男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学业成绩上几乎全面败于女生,从学业成绩、挂科情况、奖学金与学业完成等角度来看,男生都比女生要差。对于此种现象,可能存在以下解释:

女生学习努力程度与责任心均比男生强,女生好静,男生好动,在大学自主支配时间后,女生会像高中那样把时间更多投入到学习中去,而男生不再像高中那样努力学习,且女生更喜欢接群学习,如:舍友或朋友一起学习,而男生很少会接群学习;男生不太担心毕业和工作,没有足够重视学习,而女生在社会就业中受到歧视,努力在学校获得更好的成绩与奖励,以期在将来考研或工作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男生家庭经济相对宽裕,父母投入较多,对奖学金不太感兴趣,而且学校奖学金额度不大,特别是三等奖学金与单项奖学金对男生吸引力不足;辅导员日常工作不到位,居然有男生连续几个学期挂科4门课以上,却没有给予必要帮助或与家长沟通;课程开设不合理,在前五个学期开设的课程过多过难,教学模式陈旧僵化,很难激起男生学习兴趣,外加社团活动、学校比赛、选修与辅修等任务,而男生处理多任务的能力比女生差。因此,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并优化考试内容,培养男生学习兴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辅导员对男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与帮助,科学安排每学期的教学科目与数量,提高奖学金金额以激励男生学习,从而在根本上缩小或消除男女生学习成绩的巨大差距。

参考文献:

[1] 曹星,岳昌君.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性别差异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68-72.

[2] 陈太博,毕新华. 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2):103-106.

[3] 郭丛斌,曾满超,丁小浩. 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89-101.

[4] 李文道,孙云晓,赵霞. 中国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 青年研究,2009(6):39-45.

作者简介:

魏祥宁(1991.3),宁夏银川,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6

1.1强化论文过程管理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论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综合性、全面性的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以及水平高低进行反应,而学位论文也是对研究生自身学术水准高低进行衡量的重要载体与指标。而要想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保障,就要从源头环节进行强化,保证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监督严格性,并详细的进行评审与答辩。并且还要针对论文的开题、初检、答辩等多个不同环节建立起管理制度。促使论文的形成过程得到更加完善的管理,极大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哈工体育大学就是利用校外教授进行答辩外审的方式,来确认本专业的论文是否能够报送,在通过之后,还需要得到三分之二的委员会评审通过,最后再由学校的学术委员进行审批。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则是由校内外的教授来担任评委,利用预开题与预答辩的形式做好准备后,再执行正式答辩。除此之外,哈工体育大学对论文的检测标准,也严格要求在10%以内。只有真正的严格标准,才能够防止不端学术行为的出现,为学术研究树立好风气。

1.2强化教育培养过程实践环节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首先,对教学进行实践训练,哈工体育大学针对体育学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便是体育师资,那么教学的能力便成为了培养的核心所在,教师要想使得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须要保证实践能力持续成长。那么这就需要让研究生充分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让其明白教师这一角色的责任。经过学习后的第二阶段,就可以在引导下为本科学生进行5-7周左右的教学实践,但要保证以教学进度为前提来备课,通过教案为大纲来上课,研究生的教师则要对全过程加以指导,这一环节的成绩最终要记录学习档案之中;第二,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入的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般为4-6周的时间,通常在第三、第四学期展开。社会时间活动必须要写实践报告,并交予学院备案,记录学分;第三,实践竞赛。组织完成1-2项校内外的相关工作,学院教师担任裁判,对整个过程进行考核;第四,每个研究生必须每学期参加讲座与学术报告,至少2次,在学生毕业之前,参加校内外体育部报告会的次数不低于2次,并提交相应的学术学习手册,由导师审查签字,记录学分。

2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体育教育改革实践问题

2.1.1师资力量薄弱影响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哈工体育大学中的体育学教导教师多数是本科教师,多数担任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教师都是学校培养,只有小部分教师具备资格与能力参加研究生课程的授课,导致教师自身教学压力大,无法全心投入到教学中。而具备能力的教师则压力更大,不仅要负责课程,还要负责实践、论文等工作。

2.1.2招生持续性问题

哈工体育大学近几年呈现出的研究生招生分数较高,始终没有降低,并且与其他专业分数相同,导致一些学生望而却步,形成的结果便是报告人数越来越少。

2.1.3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体育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是参考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陈旧,重复本科生的课程太多,过度地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综合性体现不够,局限在一个学科领域,任课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知识面不够宽广,缺乏必要的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需要。

2.2针对体育教育改革所需采取的解决措施

2.2.1强化师资团

队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一方面,不断加强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认真地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支持教师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并开设新的选修课和专题课。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内其他学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学科研究,开设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生课程,给研究生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和研究空间,聘请其他学科的教授担任教师开设课程,

2.2.2提高招生持续性

必须要针对师资力量团队进行扩充,并且采取评职考核的政策来鼓励教师,每年引进优秀的教师以及师资团队,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持续为体育学研究教育团队提供支持。

2.2.3科学设置

课程科目学科想要发展,首先学生源就必须要充足,所以,针对体育学研究生的教育发展问题,需要利用招生政策加以支持,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即便是区别对待也要以不影响其他专业的情况下,来降低分数,保证招生计划完成。同时,积极鼓励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跨学科报考,实现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