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1

2010年苏州市沧浪区以“文化立区、科教兴区、法制治区、民本建区”作为区域建设和发展的战略。要达到这样的战略要求,民本社区建设的好坏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踏上社区工作岗位不到半年的大学生村官的我,有着一些自己的看法。

民本社区建设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积极推进民本社区建设,是应对新形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民本建区”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是坚持以民为本,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民心工程。做好民本社区建设工作,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化解居民群众的社会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夯实我党的执政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本社区“以民为本、以民为先、以民为重”的建设理念,使得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居民群众切实得到物质文化等各种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本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民本社区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居民自治、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文化繁荣和群众满意”的社区,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领域上得到新拓展,在质量上得到新提高,在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民本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社区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带动社建,要充分体现党作为带路人和火车头的作用,引导社区建设向着有利于国家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方向发展。在经济上,一方面社区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政府关于帮助困难群众的各项惠民政策,对各种帮扶政策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并且使这样的服务操作起来更加便捷化、人性化;另一方面对于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可以提供一定经济上的帮助。在文化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社区一方面提升活动场地的硬件设施的配套,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幸福联盟”的载体作用,组织各类群众参加社区文体活动,逐渐引导居民文体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幸福的良好社区精神面貌。在社会建设上,社区要积极组织和动员多方力量,做好安全巡视布控网络,营造安全的社区治安环境,坚持日常巡查机制,结合苏州卫生文明城市的评选要求,宣传教育广大居民群众做可爱的苏州人,环境问题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为苏州文明城市的评选贡献一份力量。

民本社区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党和国家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基层锻炼。如何锻炼,怎样锻炼是摆在大学生村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沧浪区民本社区建设的要求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大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名年轻的社会工作者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年轻有活力,有创新精神,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积极性,敢于承担责任。劣势是社会阅历浅,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偏差,容易碰壁走弯路,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社区群众关系的经验不够。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这种优势是大于劣势,这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证明。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学生村官要做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依照民本社区的实际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关心服务好社区普通群众,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本社区。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2

   努力促进合作医疗工作再上新水平

   ——常阴沙合管办XX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常阴沙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在市卫生局、市合管委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在管理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合作医疗扩面参保为工作重点,以卫生服务站达标验收工作为主要抓手,以执行政策规定,搞好医疗补偿为工作目标,坚持原则、把握标准、严肃纪律、严格管理、积极而又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绩,重点抓了“四个到位”、严格“五项管理”,大力推进了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进程。

   “四个到位”是:

   一、 合作医疗参保率到位,做到应保尽保。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系统工程,如何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困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按照市合管委的统一步骤和要求,积极动员全区群众勇跃参保,在宣传发动、大造舆论氛围的前提下,做到政策要点进社区,目标任务到社区,责任包干到社区,关键措施落实到社区,通过上级鼓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参保意识大为增强。XX年市里下达我区目标任务数为1.36万人,实际参保人数为13787人,参保率达到了97%,不折不扣的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二、 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到位,做到服务环境优雅舒适。

   全区共有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XX年度新建了五个服务站,并当年全部通过验收,尚有常红、常南二个社区服务站列入XX年达标验收的范围。XX年是管理区集中精力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关键之年。在管理区财力极为紧张,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为确保市政府有关卫生服务站达标建设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把卫生服务站建设纳入了财政支出项目。到目前为止,常红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工程建设已经全部完成,进入验收阶段。常南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列入规划并开始动工改造,预计12月底验收,年内达标率确保100%。在此同时,为了使服务站的各项设施有新的改观,今年以来全区卫生服务站新添病床20张、输液椅5张、药柜、办公桌等设施。投入资金数十万元,为全区居民提供了优质、优雅、舒适的服务环境,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三、 医疗服务质量到位,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为民服务公文写作的窗口,热爱岗位、热心病人、热情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标准的最底线。为此,我们以社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为抓手,一是认真贯彻市卫生局的指示精神,在全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开展向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组织他们学习华益慰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教育社区医生牢固确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提倡“一杯水、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为内容,心贴心、尽一份孝心、送一份温馨的活动,使社区医生树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使病人有到站如到家的感觉;三是提倡微笑服务,采取上门就诊、免费义诊、健康知识辅导、病人病情信息跟踪、服务站热线电话等形式,主动关心病人病情状况。在此同时,为了及时了解民声民意,我们每半年发放一次病人问卷调查表,了解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医生的满意度。经年终考核,常东、常西二个卫生服务站群众满意度达100%,常兴、常红、常北、常南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四、 药品让利工作到位,做到价格优廉取信于民。

   今年下半年起,我们按照市合管委的要求,药品进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并与市百禾医药公司签订长年配送合同,真正做到了进货渠道正宗,药品质量保证,药品价格优廉。并请百禾医药公司编印了常阴沙管理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基本目录,制订了全区统一的让利后药品价格,在国家指导价的基础上让利25%,使百姓直接受益,下半年起共让利金额达到7万余元,使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甜头,一方面杜绝了商业贿赂和采购过程中暗底操作不廉洁行为,另一方面体现了采购工作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合管办无一例私自进药现象,从而使患者用上放心药。

   “五项管理”是:

   一、 抓好基金管理,做好结报工作。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管理区财政所专门设置“医疗基金收入户”、“医疗基金支出户”,专门用于医疗基金的拔入和补偿,真正做到了收支二条线,确保基金不滥用、不混用、不挪用,其次在结报工作中,把好审核关,严格执行规定,尤其是在今年全市合作医疗补偿费统筹的情况下,结报人员站在既对政府负责,又不让百姓吃亏的高度,尽心尽责、严格把关。全年已审核出非期内报销凭证305张,金额为56565元,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凭证125张,金额为31858元,需要补办有关手续的凭证138份,接待了上门咨询人数250多人次,严格了手续制度,严肃了工作纪律,确保了结报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 抓好诊疗行为管理,严肃执行政策规定。

   诊疗行为的好坏是涉及老百姓的利益,是关系到政策严肃性,在诊疗行为管理上,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严格处方不超标,经常督查卫生服务站处方是否超30元/张的标准。把处方平均值与门诊日志人数结合起来查,在考核中发现除了常东社区抽查到一本处方超0.3元/张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处方都在25——27元之间,二是坚持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在考核中发现常西、常红、常南三个社区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有少许剂量过大,有的药物不按要求混用;三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到不故意分解处方现象,在下半年督查工作中未发现有故意分解处分的现象。通过督查,情况通报,召开例会,使社区医生诊疗行为在不同程度有了新的改进和提高。

   三、抓好医疗文书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社区医生业务水平。 在现有社区医生队伍中,由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在医院收编时下岗的护士人员,有的是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和刚从学校毕业学生,层次不同,水平不一。为了加强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加强他们的医疗文书的规范,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高他们医疗文书书写水平。上半年我们请农场医院外科主任黄建华同志来上医疗文书规范的理论与操作一课;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组织社区医生进行岗位轮训。由于多方配合,使社区医生们医疗文

书等资料逐步趋于规范,常东社区医生陈志明同志从事基层社区医生几十年,原有医疗文书只求看得懂,不求规范化,通过学习培训和个别指导,医疗文书规范、清晰,门诊日志内容齐全,处方书写基本符合标准,皮试、消毒等台帐有内容、有记录,文字书写整洁清楚。通过学习培训,社区医生医疗文书规范化都有了明显提高

   四、抓好信息化管理,确保电脑刷卡正常运作。

   从今年三月起,辖区内七个卫生服务站信息化结报点已全部开通,并投入正常运作,在手工帐、电脑帐并举的情况下,力求电脑刷卡,结报的正确率98%以上,在此同时坚持一人一卡,专人专卡的就医原则,严禁串用、套用他人IC卡就医的现象,不开搭车药,在年终卫生服务站考核中未发现有类似的现象的发生,今年以来共更改错卡137张,重置新卡41张,老百姓带卡看病的意识逐步得到了增强。

   五、抓好基础性管理,提高社区医生整体素质。

   为了抓好基础性管理,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抓落实,一是严格工作纪律考核,坚持请假制度,上班不离岗,不在网上聊天和玩电脑游戏,卫管中心派专人经常下基层督查;二是严格收费标准,积极提倡病人与发票同行,杜绝不开票,不撕票等现象;三是严格药品管理,采取统一制单、集中配送,无私人进药无过期药品;四是注重环境卫生,坚持着装上岗。在执行纪律方面,常西社区黄玉红同志尤为突出,其父亲患食道理癌在上海肿瘤医院治疗,请假一星期,为了不耽误服务站的工作,提前二天到站上班。在卫生管理上,常兴社区张燕、常北社区樊明磊同志经常动员其家属一起到站搞卫生,确保卫生服务站做到卫生、干净、整洁,各项工作有条有理。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成绩是比较显著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医生处方书写仍有不规范的现象,处方上未写药名全称,有的用简化字母代替;二是用药有不合理的现象,少许社区用药剂量过大;三是劳动纪律上,少许同志自觉执行纪律意识不到位,有不请假或中途随便离岗;四是极个别社区群众满意度底,服务态度少热情;五是合作医疗参保率完成情况有不平衡现象,财政补助基金未能及时到位,这些问题有待于下年度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总结今年的工作,成绩可喜可贺,问题依然存在。展望来年的工作目标,我们充满信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去探索、去追求、去实现和去完成新的工作任务。我们相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有管理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常阴沙的合作医疗管理工作在新的平台上将有新的提高。

   XX年十二月五号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3

一、调研的内容

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中如何提高居民素质

三、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现状

(一)工作成绩。

通过近一年的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创建,一是创建氛围在逐步得到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市民的文明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文的氛围不浓,居民的参与度不高。

2、市民素质有待提高,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3、整个城区乱停放,乱张乱贴较严重,特别是小广告、经营户乱摆放屡禁不止。

4、城区基础设施有待规范完善,临街人行道、老旧小区管网经常堵塞(冬天尤为突出),水管破损严重。原外墙贴砖老房子瓷砖多数松动,影响美观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5、车辆乱停乱放较严重。

6、小区网线、电线无统一规范,线路交错如大网。

7、镇建与环境监测之间空坝被开发商王中平堆放建筑工具占为己有,原古坟包农贸市场拆违后空坝闲置被市民无序停车,浪费有利资源、影响市容市貌、降低群众满意度。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4

2006年6月,公安部提出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它是以社区为依托,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依靠社区,规范警务运作,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警务运作机制,并明确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笔者围绕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探索实践,就如何依托社区警务建设,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促进公安机关与公众良性互动作一交流探讨.

一、正确把握社区警务建设与警察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警察公共关系是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必然要求现代社区警务贯彻“预防为主”、“警民合作”两大原则,实行以“社区”为中心,“服务”“治本”为导向,它要求公安机关打破“警力不足而包打天下,民力无穷而利用有限”的局面,摆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单方面、采取单一的限制甚至打击方式管理社会、保障安全的旧思路,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公共安全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坚持警察的专门工作与公众的参与支持相结合,通过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广泛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构建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警民关系的融洽程度。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不但能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促进警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因此,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客观上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增强公共关系意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增进彼此理解,消除相互隔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产生警民之间的良好互动效应.

(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发展警察公共关系的有效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在经济社会安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成为公安机关与公众沟通最基层、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以社区为依托,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让民警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依靠社区,广泛开展预防犯罪、宣传法制、提供公众服务、构筑治安防控体系等方面的工作,既能增加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又能促进警民关系,并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因此,推动警察公共关系的发展,必须把社区作为工作重点,依托社区警务建设,通过让民警真正走入社区,融入群众,做到群众中来,群众中去,构建“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警民关系,以和谐的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区警务中影响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当前,在社区警务中影响警察公共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定位存在偏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动人口急剧增多,刑事发案高位运行,社会治安日趋动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公安机关不能按部就班,必须实行与动态治安特点和实战需要相适应的勤务制度,就像医院日夜都开刀、广电日夜都播报、列车日夜都运行、部队日夜都上哨一样,把较多的警力压向基层一线,推向街面、社区,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全天候、全时空有效控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民警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把自己只定位于机关公务员,一味与其他政府部门攀比,习惯于坐堂办公、坐等接警,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一些民警由过去坐办公室、上八小时常日班,变为现在的上街头、下社区,实施弹性、错时工作制,对此很不习惯、很不适应,甚至产生埋怨情绪。因此,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每个基层领导和民警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明确警察是公务员,更是人民卫士。公务员身份体现的是作为政府部门所具有的一般属性,而人民卫士身份才是警察最根本的职业属性.

(二)思维定式舍本逐末公安机关传统的警务思维定式把“侦查破案视为硬道理”,以破案打击数作为衡量基层派出所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将治安防范工作作为软任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刑事案件的持续高发,各级公安机关迫于严峻的治安形势压力,更是不得不把社区民警也作为打击破案的重要力量,实施“全警破案”策略。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在某一时期这是稳定大局的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客观上削弱了派出所的基础工作。一方面,加之持续不断的“严打”、“专项整治”等各种突击性任务,占用了社区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社区民警只能花极少的时间下责任区兜一圈,或者跑几次,以致对自己责任区内的情况缺乏了解,发案后提供不出线索,或有了线索却找不到人;辖区内有些犯罪嫌疑人长期进行违法活动,社区民警却一无所知,辖区内的对象被外单位打击处理,却一点情况也不掌握;外来人员和高危人群管理等基础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查考核。另一方面,基层派出所疲于“闭门”打击破案,无暇顾及与辖区群众的互动联系,同样群众对公安工作也缺乏深入了解,难以认同公安民警的职业付出,长期以往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容易产生隔阂、猜忌、不合作等现象.

(三)服务理念尚未确立公共关系强调所有决策和行动均以公众利益为前提,这恰恰与社区警务所坚持的以民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目的理念是一致的。在社区警务中,一切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内容理应成为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内容。社区民警的服务理念应当是:服务能使民警立足于社区,服务能赢得民心、调动民心,只有真心为民服务,才能以心换心赢得群众支持、参与社区治安管理。然而,一直以来,我们一些民警以“管理者”身份自居,群众观念淡薄,缺乏“公务就是服务”的思想,忽视服务群众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把警务工作狭隘化,凡是与“警”无关的服务工作都不愿意去做,认为服务群众是“情份”,可有可无,对群众的一些合理合法的要求也就漠然视之,无动于衷,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警民关系日益疏远.

(四)群众工作能力不强提高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与辖区群众的沟通,取得群众支持,密切警民关系,是推进警务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然而,近年来相对于民警队伍整体学历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却呈下降趋势,不愿做、不想做、不会做群众工作成为较普遍的现象.

做群众工作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缺乏亲和力,缺乏真诚沟通,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摸得不够透,宣传解释不到位,说服、教育、引导少,对待群众反映问题时,以法律法规为借口,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处理群众纠纷时,直接点明对错,无婉转之言词;面对警群矛盾时,横眉立眼,胡乱指责,争口气,比高低。为群众服务时,生硬了当,缺乏态度之寒暄,使本来可以化解的矛盾纠纷扩大化;使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却办得看似无诚恳之意。以至于我们民警在寻求群众协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群众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这样的警民关系对推进社区警务工作是很不利的.

(五)公关理念有待普及随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推进和发展,这一全新的警务工作观念正在逐步渗透到各项公安工作之中,并显现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一些基层民警还未能真正掌握公共关系这一理念的要义,公共关系意识淡薄。一些基层民警一提到警察公共关系,则言必称“警营一日”、“警营开放日”等等,似乎组织一些这种活动,便是做好公共关系了,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简单等同于某种特定的单一的形式。也有些基层公安机关认为组织开展警情通报,搞搞“爱民月”活动,就是搞好公共关系建设了,把警察公共关系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单向的对外宣传,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沟通.

个别民警工作作风散漫、效率低下,对待群众态度冷漠、粗暴,虽然这些行为并无明显的违法违纪,但是对于公安队伍形象的损害却是无法弥补的,要知道公安机关在公共心目中的形象往往不在于破案数字,而是每一个民警外在形象的好差.

三、推进社区警务中警察公共关系的对策与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摆正角色定位无论从社区警务还是警察公共关系来看,警察都处于主导地位,是影响警民关系的主动原因。因此,如何找准社区民警的角色定位,成为警民关系是否稳健和有效的关键。一是警务工作的倡导者。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活动中,必须依靠社区群众,通过自己率先垂范的工作发动社区共同参与,倡导和唤起社区群众的参与意识,有效地发动组织群众,让他们愿意同公安机关合作,密切公安机关与社区公众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社区整体预防犯罪、控制犯罪网络,整合社会各种力量,提升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力度。二是警务工作的主导者。相比社区公众,由于职业的专门化,公安机关在开展警务工作中具有很多优势。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精良的科技装备,还掌握着社会动态和公共安全方面的统计信息,熟悉社会治安动态,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控制社会动态。因此,社区民警是社区警务工作最主要的主体,承担着比社区公众更重要的职责和义务,是警务工作的主导者。三是警务工作的服务者。社区民警通过为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加强与社区公众的交流沟通,使社区公众了解公安机关在打击和预防犯罪、改善社区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努力,增强社区公众对民警工作的认同感,实现警察与社区公众彼此合作、彼此协商、彼此满意,真正在建立起警察与社区公众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将社区警务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

(二)规范警务机制,保障警力下沉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推动公共关系建设,必须从规范社区警务机制入手,解决社区民警难下社区这一瓶颈问题。一是划清工作职责,让社区民警能下社区.

首先,派出所应严格按照公安部5号文件的规定,明确社区民警的五大类工作职责,处理好“打”和“防”的关系,并将原承担的侦查破案、打击处理等方面的硬性指标,从社区民警身上剥离,让他们放开手脚到社区开展工作。其次,排除值班等干扰因素。为保证社区民警下社区的时间,社区民警不应再承担派出所日间值班任务,原则上不得随意抽调社区民警离开社区参加各类专项工作,确保社区民警30个小时下沉到自己辖区,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自主地开展工作。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让社区民警愿下社区。首先,完善社区民警福利待遇。要在提高社区民警值班费、加班费的同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为每个社区民警建造统一标准的警务室,并配备必要的工作装备、手提电脑等,为社区民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在表彰奖励上给予倾斜,通过设置“十佳社区民警”等社区民警专项工作表彰奖励项目,提高社区民警的荣誉感、自豪感,增加民警对岗位的热爱程度。再次,提高社区民警的政治待遇。对长期扎根社区的民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非领导职务晋升;在同等条件下,优秀提拔工作能力强、成绩显著的社区民警担任基层所队长职务,为社区民警提供政治前景,激发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改革考核机制,让社区民警勤下社区.

基层公安机关要积极探索社区民警考核机制,制定社区民警考核办法,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导向要从传统的注重内部评价转向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警民关系融洽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外部公众评价,并要加大外部评价的考核权重。同时,充分运用责任倒查这一机制,对人口信息不掌握、高危人员失漏控、重要信息迟漏报等基础工作不扎实的民警追究责任,对因基础工作扎实、服务现实斗争有力的民警予以奖励,彻底改变以往考核信息采集、高危人员排摸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的局面.

另外,要进一步强化内、外监督力度,职能部门、基层派出所领导要深入社区,经常性地检查、督促和指导社区民警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要通过公开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张贴社区民警照片和联系电话,聘请警风监督员,举行治安情况通报会,定期向群众述职等举措,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加深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拉近民警和群众的距离.

(三)依托社区警务室,提高服务水平社区警务室是社区警务建设的重要标志,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社区民警的工作平台。要提高服务水平,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要着力在社区警务室的功能完善、作用发挥上下功夫,真正把社区警务室建设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

一是宣传要足。通过组织开展宣传资料进信箱、进菜篮、进货筐、上街头、上橱窗的“五宣”活动,在地区报、社区(村)报上开设专版,每月召开警情通报会,每季社区民警述职会,向社区居民发送短信提示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功能,提升社区警务室的社会影响力,使社区群众报警、求助、咨询或办事时首先想到的是上警务室而不是去派出所,使社区警务室成为民警联系群众的“热门”。

二是开门要多。要求将社区民警的工作中心放在警务室,把治保例会、谈话教育、青少年帮教以及简单治安案件的调处等社区警务室能够完成或办理的工作,尽可能放到警务室办理,不断丰富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增加警务室开门时间,避免警务室建成后闲置或经常关门,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

三是关系要好。发挥社区警务室功能少不了社区各方的配合、支持。积极引导社区民警调动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党团员和治安积极分子的参与热情,妥善处理好与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区单位,以及“内保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关系,遇事多找他们商量,集思广益,要放下架子,积极主动配合他们做好份外事和一些公益事,依靠他们共同搞好工作。

四是方法要对。在社区警务室工作,与群众距离近了、打交道多了,更加要注重工作方法。在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关心群众的呼声的同时,要以诚相待,注重运用各种方法,如重塑文明楼组、树立治安先进居委等,把老百姓注意力集中到共同预防、控制犯罪、维护小区治安稳定上来。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5

【关键词】 非医疗因素; 满意度; 对策

从卫生服务的角度来讲,满意度是指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的期望值,并对所获得医疗、保健服务进行比较,产生情感状态的反应[1]。当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患者的满意度提到议事日程上,部队医院更是顺应形势,注重军队伤病员及地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而政府也为了增强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真正使医院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在卫生系统开展了“听群众心声,请患者评议”系列活动。新时期非医疗因素已经成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非医疗因素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医疗费用、医德医风和医院的安全保障等医疗实施外的社会、心理因素[2]。作为部队医院,面对新的医疗护理形式,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紧张、构建和谐医疗护理,是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部队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护工作中各种非医疗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尽量减少非医疗因素缺陷,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影响患者的满意度的非医疗因素

1.1 医患沟通不到位

1.1.1 倾听方面 出于对部队医院的信赖,患者总想把所有的病痛与不适向他最崇敬的军医倾诉,而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忽视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让患者误以为部队医院亦如此,医护人员对他的谈话不重视;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使其不再想对以前崇敬的军人医护人员说出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1.1.2 非语言性沟通 医护人员与患者说话的语调冷淡、体态随意、表情冷漠等,让充满希望的患者及家属对部队医院产生失望感,降低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3]。

1.1.3 对于并发症和预后的沟通不客观全面 由于人的机体具有复杂性、个体差异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疗意外和并发症时常发生,有的医师缺乏沟通技巧,未向其讲明手术后的恢复过程需要时间,术后恢复时期内会有各种不适,或者词不达意,使患者误以为当今的医疗技术没有治不了病,对疾病的预后期望值过高,一旦预后欠佳,会大大降低满意度[4]。

1.2 医疗费用

1.2.1 医疗成本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高精尖的大型诊疗设备,各种新药品,各种进口内置材料、耗材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以前不能治疗的疾病都有了治疗的机会,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但随之是医疗成本的不断上涨;而社会的发展造成物价的上涨,又导致医院正常运转所需的水、电、煤等也水涨船高,部队医院也一样服务成本在增加,必然导致医疗费用增高,患者不理解,使得满意度下降。

1.2.2 费用清单 由于医疗费用增高,患者在看每日费用清单时,会要求医护人员解释清楚自己消费的每一分钱,而就医人群的不同,解释的方法也要求不一样,一旦解释不当,便会影响满意度。

1.3 医德医风 随着部队医院的精简整编,为了医院的正常运行,聘请了一大部分地方人员,而大多数地方聘用医务人员相对待遇偏低[5]。一方面,他们渴望改善待遇,另一方面,患者的医疗费用又要尽可能降低,凡此种种,出现了少数医务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收费、重复检查、甚至收受“红包”、开大处方“回扣”及开单提成等问题。

1.4 医院的安全保障

1.4.1 环境因素 这几年,部队医院基础设施老化问题日益凸显,比如病区设置不合理,灯光太亮或太暗,病房声音嘈杂,影响患者休息睡眠;卫生间、洗漱间地面湿滑,造成患者摔倒摔伤[6];开水瓶、热水器等使用处无警示标志或标志不明显,导致患者或家属烫伤,即便不造成纠纷也会使满意度下降。

1.4.2 监管不力 患者住院期间外出,在院外出现意外,依据国家的法律医院没有监护责任,但应负有监管责任,一旦出了问题,即使给医护人员请过假,家属也会觉得医院规章制度落实不够,对医院的期望值会大打折扣。

1.5 形象

1.5.1 医护人员形象 作为部队医院,军人本身就是一个亮丽的品牌,广大人民群众对军人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信赖,但现在医院除了机关以及科室的主任护士长,绝大部分都是从地方聘用的医生护士,这些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个别医生衣冠不整,叼着烟、敞着怀,直接影响对部队医院的满意度。

1.5.2 医院形象 作为部队医院与地方医院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干净整洁,整齐划一,路牌路标醒目,让患者一目了然,若非如此,患者心中会打问号。

1.6 医护人员素质 这些年由于部队医院自身条件所限,使得从地方聘请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难以长期在部队医院工作,一旦有条件好的单位,他们会马上跳槽,而频繁招收新人,使各科室的医护人员过于年轻化,自身素质层次不齐,不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也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

2 减少非医疗因素缺陷,提高患者满意度

2.1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沟通

2.1.1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应高度重视,手术前、治疗前都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识别这类患者,要求手术和治疗的最大期望值是什么,让他们对手术或治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2.1.2 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倾听时要全神贯注,面部表情凝重,让患者感觉你很重视他,在认真倾听他的讲述,而且在患者讲述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其谈话,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提问来帮助患者说出自己的症状和感受;另外医护人员在倾听患者的讲述时,要真诚,提问的语气要跟自己的亲人说话一样,可以通过拍拍患者的手臂或肩膀,以示亲近,让患者感觉是在跟朋友诉说,非语言性沟通行为也是很重要的[7]。

2.1.3 对于任何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各种可能性及其发生原因,并使其相信如果出现并发症时,作为军医会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医生让患者及其家属签字认可,不是相当于医师把不良后果的责任推脱给了患者,而是因为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治疗方案有知情同意权。

2.2 完善后勤保障能力

2.2.1 改善医院环境基础设施 就医环境作为非医疗因素,对患者满意度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病区内环境应干净整洁,照明设施齐全,夜间有专门的床头灯,楼道有地灯;卫生间、洗漱室地面铺以防滑地砖,且配备有明显的标志;病床上有床档,床单位干净舒适,行动不能自理患者有专门的辅助用具等等。

2.2.2 改善饭菜质量 患者本身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食欲不佳或极差,饭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满意度的高低,营养师应深入病房,征询每个患者的意见,让厨师作出符合患者口味的饭菜,而且价格不宜过高,不可以营利为目的。

2.3 医疗费用公开透明 一日清单作为一项制度来落实,让患者消费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次化验检查就可帮助医生对疾病诊断清楚的,绝不让患者重复消费;对低收入、弱势群体、基本服务人群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尽量减轻这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对于高端人群的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提供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水平,在各种人群中寻求平衡点[8]。

2.4 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

2.4.1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把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医护人员素质教育的全过程[9],提高聘用人员的各项福利待遇,留住人才,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教育其热爱本职工作,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以人为本”是在职业道德中,肯定人、尊重人、亲和人。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不仅要满足患者必需的医疗服务,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其他合理要求。现在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使有些患者在入院时或手术前把给医护人员送红包当作心理安慰剂,而正确的做法是能退还的退,不能马上退还的,手术后为其交住院费。由医务处对出院后患者进行院外民意测评,让患者或家属说出自己真实感受,每月在周会上公布,以促进广大医护人员更加完善自身的工作,努力把非医疗因素的缺陷降至最低。

2.4.2 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不断学习钻研本专业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只有医护人员技术精湛,知识全面,才能让患者对其充分的信任和依赖,才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5 做好相关教育

2.5.1 做好入院须知教育 首先要把医院的环境详细告诉患者,比如病房是几人间,收费是多少,空调怎样开,开水房在哪,厕所如何用等等;其二,告诉患者住院期间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理解;第三,为患者送上一杯水,一个笑脸,一句暖心的话语,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5.2 做好入院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所患的疾病,给患者讲解此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等相关知识,让患者或家属对所患疾病有一个起码的认知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10]。

2.5.3 做好出院宣教与回访 在疾病临床治愈或基本治愈患者出院时,将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比如药物的服用,饮食应注意什么,多长时间复查等等;在患者出院一周左右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出院后的情况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2.6 努力打造形象工程

2.6.1 医院文化 把医院名字264的文化内涵:“二”是践行两高要求,高尚医德,高尚技术;“六”是发扬六种精神,履行使命的战斗精神,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四”是打造四个品牌,打造整体和谐的品牌,打造技术领先的品牌,打造优质服务的品牌,打造保障有力的品牌。放在医院醒目位置,让患者一进医院就对其有一个感性了解。

2.6.2 医护人员形象 要求军人医护人员上班必须着军装,作到军容风纪严整,严格执行条令条规,聘用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着西服领带,白衣干净整洁。护士微笑待人,医生和蔼诊治,使患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3 小结

总之,患者的满意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相对的,医护人员应改善非医疗因素缺陷对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患者,去体会患者,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苏华,楼斌,杜筱蓓.改善非技术因素缺陷提高病人满意度[J].中国医院,2007,11(12):73-74.

[2]王宁莉,杨梅.新时期非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百色市的现状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6):1101-1102.

[3]王萍.试述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效途径[G].京津沪渝医院管理高级论坛汇编,2009:226.

[4]宿小满,万兵华,薛赤.医患纠纷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56-58.

[5]葛慧飞,王军伟,徐冠胜.《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影响护理工作的非医疗因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11,28(9):67-68.

[6]刘桂蓉.论医德医风建设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844.

[7]马雅丰,石依群,张竹青,等.医院满意度问卷调查实施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1,9(1):34-35.

[8]许萍,陈晓玲.浅谈如何做好医院员工满意度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8(11):35-36.

[9]彭永梅,陈荣剑.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新问题及其对策[J].医学信息学,2011,24(2):558-559.

社区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范文6

――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向媒体表示,如何避免社区卫生服务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是国家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事隔近一年,政府和业界都作了诸多努力,成绩不难看到,但是很多方面仍然不尽人意。近日,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作客中国政府网,就城市社区卫生发展等有关政策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在谈到社区卫生服务性质时,蒋作君再次强调公益性,指出“社区卫生机构非营利性质不能变”!

医院的公益性建设,一直是各大媒体关注的话题。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一阵热炒之后,种种弊端初显,公益性又重登舞台,再次站在风口浪尖。

公益性,远在天边?

改革开放前,城市、城镇职工(包括家属)的医疗花费是由国家包办的,并没有成为群众的负担。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广泛地参与了其中的变革。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产权化阶段,而医疗体制的基础又一次被大动手术:以分担疾病风险和补偿损失为特征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诞生;“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向改革要资金”、“国退民进”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思想被移植到了医疗体制改革之中。

在上述政策导向下,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也逐渐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利益诱惑作用的不断强化,创收逐步演变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主动行为,结果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全面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在商业化大潮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近八年来,公立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

在医院公益性改革举步维艰的时候,2006年2月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两个原则――坚持公益性和政府主导。6月,卫生部、中医药局制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承担12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这些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免费向居民提供。9月7日,国务院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再一次重申公益性话题,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卫生机构与大医院的不同,指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

卫生部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此次表态,初看则喜,细思则忧。尽管卫生部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突破口”、“社区卫生服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本”,看似已完整勾勒出社区卫生服务的构架蓝图及未来走向,却绕开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公共财政为后盾,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通力协作,更需要一个具备长期性、可行性的监管政策核心。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遇到的公益难题与当初的公立医院建设如出一辙。

公益性,几多风雨几多愁!

公益性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难点,因为中央政策落实到基层社区要经过较多的层次和环节,从省到市,从市到区,从区到街,这么多层次和环节,难保百分之百不出现损耗。中央政府制定的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政策措施到了地方、基层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才是百姓最关心的。虽然医院改革已经给了我们前车之鉴,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前方仍是荆棘一片。

公益性与政府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据记者采访,获知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最大呼声是:“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是公益性的,按规定,政府部门应解决其业务用房、人员配置、设备等问题。而事实上,目前全国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为承租房,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月还要单独支付房租、水电费。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少,造成它们基础建设落后,缺少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差。虽然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善了医疗环境,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大部分是靠贷款等方式来解决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般公立医院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公益性定位与财力投入不足的尴尬,导致了部分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经营困境和方向迷失。有些医院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及相对优越的收入水准,开给患者的多是大处方药,甚至不准处方流出医院,以确保自己的垄断利润。社区卫生服务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逐渐向医院“看齐”,结果只有一个――公益性离百姓越来越远。

公益性质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2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来运行,欢迎社会资金的加入,投资主体和投资比例不受限制。作为民营力量,在商言商,其介入任何一个领域,首先都是冲着利益而去的。民营资本如何很好地介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前还不能明确,即使是公益性机构投资也不能完全保证它的彻底落实。

总的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不会产业化,但会与市场接轨,以市场为基础来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益和质量,将是不可逆的。即使是现在,不和市场发生关系的纯粹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无论如何,一个尖锐的矛盾已经浮出水面:政府财力不足以承担起全部社区医疗公益事业,需要民营资本的介入加以解决;但是,民众要求民营资本不能以经济利益为驱导,而要以社会公益为己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市场化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是导致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公益性与积极性之间的矛盾。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不能走医院的老路、死规矩、让医生一味的“坐台”。从近期开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反馈来的消息,似乎能

印证一些人在这方面的担忧――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吃上“皇粮”的社区医护人员不论效益如何,都会得到相对固定的工资,每月奖金根据门诊量和病人满意度来定,比如每看一个病人,再给医生8毛钱提成。这点提成只具有象征意义,不具备真正的触动作用――每个工作日多看10个病人,一个月下来仅多挣160多元钱,和“大锅饭”没有本质区别。甚至有的地区补助给社区医生的钱一直没到位,种种原因造成医生缺少工作热情,社区卫生机构的亲和形象也受到质疑。社区卫生的“遭遇”与医院发展如出一辙,在医疗改革的浪潮中,如何突破重围,走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是整个医疗界面临的重大难题。

从以前的公益之争吸取教训,找到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发展之路。

公益性,近在眼前!

多年来的创新和探索,困难和失误不可避免,政府也看到了政策在具体实施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弊端,重新对细节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规划和管理。政策在一步步跟进,一点点细化,说明政府在不懈地努力,卫生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完善,路子也逐渐明确。在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的大胆之举也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前景点亮了一盏明灯。

2007年社区卫生支出将被纳入预算。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表示:各级政府,中央政府做什么,省级政府做什么,市辖区政府做什么,都将明确到位。而且在投入上还有量的规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比如中央政府,从2007年开始,把发展社区卫生的支出纳入预算,对社区公共卫生,对中部地区是人均3元,西部地区是人均4元。将来随着经济发展,财政经费还会增加,有可能增加到人均10~20元,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也会扩展。另外,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的修缮、人员的培训、离退休人员的有关费用,财政还要给予适当的补助。

例如上海,按人均20~30元补助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些区甚至达到了人均50元。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辖有10万人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每年的补助是200~300万元,最高500万元。这是一个喜讯,财政的支持会给社区卫生服务注入新的血液,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给社区医疗塑造一个崭新的面貌。

收支两条线保证投入到位。社区卫生要保持公益性,需要政府投入,可现实是,保证对社区的投入资金足额到位很难。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财政、支出全额预算拨付,以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个人收入与诊疗、卖药等业务收入的利益挂钩,真正实现“财政发工资,社区卫生服务收入纳入财政专户”。

但同时,财政的保障是“扶而不包”,保证不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比如按医疗人员数量发放的定额补助、根据整体运作费用估算的综合补助,或者根据估算服务收入进行拨款的政府购买服务。这样才能让公立医疗机构多收费无利可图,走入合理收费、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良性盈余的医疗机构,多余的钱才能用于公益性医疗服务。杭州市滨江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10月1日起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包括公共卫生经费等)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支出则做出了明晰的规定,细节到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设备资费等各个方面,让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理”可依,此项政策一出,各个部门井然有序,收效甚佳。

加强监管责任到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防范“政策损耗”,有三点非常重要。

第一,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专项投入情况进行抽查,尤其是对中央支持地方的财政专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第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对下一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实行专项检查和专项审计,查出问题从严处理、公开处理。

第三,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切实做到政务公开,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投入使用情况,本级政府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投入和使用情况都要通过有效途径向公众公开,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群众以及大众传媒的监督。

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准入制度的同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监管制度建设,实行卫生主管部门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动态监管。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收费情况、社区责任医生等服务信息向社会公开,并通过聘请800多名社区卫生监督员、定期召开社区居民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全社会监督。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有违法执业行为的限期整改;打破医疗卫生机构终身制,对连续两次不合格或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取消举办资格。近几年,全省有5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服务质量不高、群众不满意被淘汰出局,取得了很好的警示效果。

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准入机制、投资机制和服务标准机制的竞争等。如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激励机制、末尾淘汰等。社区卫生服务应打破以往的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作用,引进有活力、有生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这样才能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久的发展。

以社会需求和群众满意度为评定标准,通过外在的竞争压力和激励机制,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化内部结构激活效率,按“优质、高效、低耗”的原则运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竞争不但是设备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其中文化的竞争是社区卫生服务市场重要的竞争。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员聘用制,中心主任由区卫生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任期3年;其他人员由中心主任聘用,实行系统内外招聘相结合,聘期1年。中心实行按需设岗,合同管理,双向选择,绩效考核,同工同酬,对责任心不强、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予以解聘。自2000年中心设立以来,共辞退员工9名,建立了优者进、劣者去的管理制度。中心实行岗位薪酬制,个人收入与服务绩效紧密挂钩,激发了员工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