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1
摘要:目前,很多企业由于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进行拆迁并从政府取得拆迁补偿。对于企业取得这些拆迁补偿时如何进项账务处理和纳税处理,很多企业财务人员觉得很困难。本文主要进行企业收到政府拆迁补偿时的财务处理研究。
关键词 : 企业政府拆迁补偿财务处理
一、引言
(财企[2005]123号)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据一些地方和企业反映,企业因城镇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搬迁而收到政府给予的相应补偿款,其有关财务处理规定不明确,不便执行。为此,现就有关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财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1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搬迁补偿款存款利息,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2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区分以下财政部文件情况进行处理: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收到的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总额及搬迁结束后计入资本公积金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当单独披露。
搬迁过程相关事项财务处理:1、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2、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3、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4、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搬迁补偿款节余的会计处理,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搬迁补偿款的相关披露,企业收到的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总额及搬迁结束后计入资本公积金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当单独披露。
二、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 资本。企业在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时首先要区分政府补助和政府资本性投入,对于政府补助,又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 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偿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性投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在专项应付款核算,待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对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四条规定,对于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即参照上述规定先作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作为政府补助,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 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作为国家资本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因此,企业因搬迁收到的政府补偿时,应首先分析是否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而进行搬迁收到政府补偿,即是否因公共利益而搬迁,如是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规定处理。
三、纳税处理
1.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规定:企业应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则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 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2.营业税。根据国税函(2008)277号文件,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3.土地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
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2
[关键词]铁路单位 银行账户 管理
2006年,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清理账户的通知》下发以后,路局就把加强全局银行账户管理作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局铁路单位账户重新进行了清查、审批、整改和备案,各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和管理等环节也逐步得到规范,为规避资金风险、畅通业务结算构筑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管理现状
铁路单位开设账户要遵循财会部门归口集中管理、满足经营需要、确保资金安全的原则,实行审批、备案管理制度。路局各单位所有账户均由路局财务处负责审批,并由资金结算所(室)备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开立账户;铁路单位财会部门以外的内部职能部门不得开立和管理账户,其经济往来及业务支出由单位财会部门统一管理、核算与支付。凡是不开立账户能够合并核算的业务,不得开立账户。铁路运输企业(含公司)所属非独立核算的车站、车间(领工区)、车队、班组(工区)及其他类似机构,不得开立支出账户。因与地方有关单位发生特殊业务需要开立账户的,应提供相关单位的正式文件报路局财务处审批。铁路单位的账户应在结算所(室)开立,单位住所地无结算所(室)或因特殊业务需要,经批准可在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等银行开立银行账户。
2006年,路局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对全局银行账户进行了清理,取得了一定效果。全局共清查上报账户3595个,批复撤销766个,撤销率21.3%。通过继续清理整改,至2008年8月末,根据销户备案统计和账户归口管理部门销户统计,以及分系统清理整改完成情况反映,应撤销679个,已撤销506个,销户完成率74.52%。此项工作的开展对于资金归口管理、集中核算、优化核算主体结构、保证资金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多次账户清理工作,各单位不仅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账户申请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同时也促进了账户管理子系统的不断完善。目前,全局的银行账户信息基本已纳入账户管理子系统,各单位银行账户的申请包括开户、销户及变更,全部实现了通过电子钥匙进入账户管理子系统进行申请的模式。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未经审批开户疏于监管。由于铁路多经企业单位庞杂,大小公司众多,使得各企业的单位账户分散,管理松弛现象较普遍。多经企业疏于监管的账户所占比例较大,远远超过运输主业单位,风险较大,是目前账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个别单位为贪图方便,往往对相关制度规定熟视无睹,随意乱开设账户用于经济活动和业务往来。这样不仅不能使路局财务处对全局的实际经营状况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容易产生监管上的漏洞,为“小金库”甚至其他违纪违法活动提供土壤,贻害无穷。
2.账户备案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铁路单位账户实行结算所(室)备案管理制度。所谓账户备案,就是单位在银行办理完开户、销户及变更手续后向结算所的反馈信息。如果不进行备案,账户管理子系统的信息资料始终不全面。目前,特别是一些铁路多经单位在外部金融机构开销户以后未到指定部门备案,账户管理子系统显示信息不完整,给整个财务系统规范运作和安全带来了隐患。
3.无人管理账户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相关单位重组带来的合并或撤销,其银行账户撤销未及时办理落实,目前尚存着一些无人管理的账户。根据路局账户管理有关规定,被撤销的铁路单位,应在合并或撤销决定公布后3个工作日内撤销账户,并将资金余额转入合并单位或上级单位指定的账户。撤销账户应填写“铁路单位账户信息变更及销户备案表”,报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完毕转路局资金结算所进行会签,撤销单位持路局财务处的批复应及时办理销户。路局归口审核部门应及时联系无人管理账户的上级部门,督促其尽快办理。
4.账户管理子系统的维护和使用还不是很完善。账户管理子系统自运用以来,经历了很多次系统升级,功能也逐步得到完善。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单位看不到自己单位账户的信息情况,导致无法操作,这跟原始信息数据录入的不准确有关,需要沟通归口审核部门及时予以纠正。具体使用账户管理子系统的综合统计数据时,显示的数据资料跟实际台账有较大误差,需跟账户管理子系统维护员沟通联系。
三、改进建议
1.提高加强账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账户管理对理顺资金归口管理、落实集中核算、优化核算主体结构、保证资金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对执行国家财政法规、严肃财经纪律、提升财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涉及账户开户、变更及销户,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及时进行办理,银行的一切手续完成后及时到资金结算所(室)办理备案手续(有限期3个月),超过3个月未办理的批复会自动失效。办理过程中要提高工作效率,有问题就需要及时沟通,上下协调,提升工作执行力。
2.熟练掌握账户管理子系统的操作。重视账户管理系统的运用工作,保证系统数据真实、合规和完整,确保系统中的电子数据与纸制数据完全一致。办理账户开立申请、审核、审批、备案、变更及销户等事项必须使用账户管理子系统进行操作,并凭系统打印带有编码的账户审批表、账户信息变更及销户备案表办理账户开立、变更、销户和备案等。做好账户管理系统信息维护与核对工作,保证系统基础数据准确、完整与规范,确保实现账户日常管理信息化。
3.加大对账户管理的内部监督力度。负责账户归口管理的审核部门,平时应加强对所属单位账户系统的监控监督,及时督促基层单位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具体经办人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如涉及办理账户开销户及变更手续的,应及时跟踪业务的处理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业务办理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审批单位需要不定期进行有关业务办理的抽查监督。
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财务; 工作流; 数据采集; 挖掘
当今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现代财务管理中,并逐步优化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当然,高校的财务管理手段、财务数据的采集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预测和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化。目前,高校虽得到了规模化的发展,实现了“规模化经济”,且多数高校也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却普遍存在业务流与财务数据流信息化相关程度不高、财务数据源采集与挖掘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这与高校内涵式发展,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信息披露与数据挖掘分析的新要求不完全相适应。因此需建立财务管理信息业务平台,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进而运用工作流的理念对财务数据源进行有效采集和深度挖掘,并形成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工作流技术与高校财务数据业务流程分析
(一)工作流技术理念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业务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角色执行者之间传递和执行。一个“工作流”就是一个连贯的工作过程或几个紧密相关的连贯的工作过程的执行。在此执行过程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角色定位及一定的过程规则在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工作流中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是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连接关系。活动对应于业务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是反映业务过程中的执行动作或操作;活动之间的连接关系代表了业务过程的规则和业务流程。
(二)高校财务数据业务流程分析
高校财务涉及收费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的业务。比如:预算编报、审核、执行、结果分析是一串连贯的业务流程,每一阶段都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财务处、学校之间经济业务流、预算资金流、会计信息流将在不同部门、角色之间进行流转,产生一系列的会计信息数据,其流转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符合工作流的特性。高校如何进行业务规划,实现活动与活动之间有效连接,需要对学校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
二、高校财务数据采集与挖掘模式分析
(一)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采集关联度
高校业务数据主要集中在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如何将业务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加工集成相对较高的综合财务信息,生成包含业务信息、会计信息在内的多维度的财务数据报表,就必须建立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一体化的采集平台。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部门角色分工各不相同,但是一笔经济业务从发生到管理确认再到财务核算这一过程各步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业务在不同的角色流转中产生的信息可以有效关联,实现会计信息共享。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业务在不同部门、角色之间流转并加工,生成逐步完善的综合财务信息,这当中关联点与关联点的关联度是完善信息共享的关键点,是数据采集平台需要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二)数据采集与挖掘模式分析
1.预算管理数据采集与挖掘
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部门预算的推进,高校内部预算管理也逐步推行精细预算、绩效预算等预算新理念。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校、学院、职能部门有其一定的独立性,如何有效调动二级部门预算的积极性,确保预算分配落到实处,同时确保学校预算政策、预算口径、预算标准的一致性,需要搭建预算管理平台,对预算管理数据进行有效采集。高校可以应用预算申报平台系统,将学校基础数据、人员信息、机构设置、学生信息、资源占用情况进行预置,这些基础信息将定额预算二级部门的基本支出。预算申报平台应该应用项目申报的预算管理流程,即从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预算到项目执行的一体化预算流程。同时,预算申报系统应该使用网络化的流程管理,将二级部门、财务处、学校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并统一到平台中去管理。学校的二级部门是预算的基层单位,根据部门发展目标、年度计划,具体分配预算资金的使用,实现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结合。学校财务处负责考虑学校统支预算,并分类、汇总基层预算数据,生成学校的年度预算方案。这当中,学校预算除事业发展特殊安排外,应当将预算的权限尽量下发,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本性支出等。另外,预算申报平台还需要将部门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关联,生成各需的信息数据。这就需要考虑将预算开支的教学业务术语与预算的类、款、项、经济科目开支的预算术语有机结合,使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业务预算与财政预算体系相关联,生成多维度的预算报表数据。这样流程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采集到基础的预算数据,使预算数据准确性极大地提高,既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分析,也有利于预算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并能对预算安排的业务成本、相关性、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调配、指引功能。
2.会计核算数据采集与挖掘
高校应建立起以预算执行和控制为重点、以核算和监督为依托、以指标分析为评价依据的财务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生成的信息数据集成。学校应建立电子网络报账系统,完善日常支出的报销模板,实现日常支出的网络申报、电子货币支付和无等候报账,比如:差旅费报销输入出差人、地点、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自动生成差旅费报销单,然后财务就可以提取相应数据,生成会计凭证。这样许多信息就可以采集存储,为进一步挖掘数据和分析提供可能,例如输入某某就可以查询其年度出差在外的时间等统计信息。另外,高校应建立工资薪酬管理平台,特别是在“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体制下,人员经费分配管理权限在二级部门,但集中核算支付权在学校财务,这样人员支出核算就需要相应的管理平台去采集相关支出数据。学校需要建立部门申报、财务审核、网银发放、职工查询的一体化流程,实现动态化、及时化的信息加工与披露平台。
三、高校财务数据集成平台应用与实现
(一)高校财务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建设
高校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逐步搭建财务数据管理平台,构建会计信息中心,实现业务流程管理,记录工作流活动与活动之间所产生的信息,并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关联,存储集成的会计信息数据。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管理实际选择适用的应用软件,构建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电子报销、薪酬管理、资产管理、票据管理、收费管理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采集平台,并且这些应用软件应该是开发式、网络化的系统,能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二)高校财务数据采集模式实际案例分析
高校财务数据采集模式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相关联,并与管理模式相适应。下面以某高校的预算管理改革、薪酬管理数据采集情况为例作分析,探讨高校业务数据采集与会计数据采集工作流的实现。
某高校实行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设立了多个职能部门和17个教学部门,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预算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优化预算管理模式和搭建预算管理平台,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
该高校为适应预算管理的这些变化,积极探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信息反馈等预算数据采集与挖掘的实现模式,搭建了预算管理信息平台。预算平台将全校的机构设置、人员信息、基本定额信息全部预置到系统里面,做到基础信息口径统一。其中机构设置包括部门属性、部门信息、部门职权、负责人等信息,并对部门进行了唯一编码;人员信息包括职员信息和学生信息,具体包括职员属性、职员部门、职员编号等信息以及学生所属年级、学院、专业、班级等统计信息;基本定额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等基本支出定额标准。这些基础数据将在部门核实后,自动生成基本支出定额预算指标数据,同时这些预算指标按照多维度口径,将部门信息、业务属性、资金性质、预算科目等信息字段进行有效关联,生成多维度的数据报表。比如,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基本支出下可以看到这样一项预算指标,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资金来源:财政拨款,经费类型:公用经费,摘要:2012年基本支出办公费定额预算,功能科目:高等教育,经济科目: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金额:50 000元。另外,项目预算指标数据按照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业务属性、项目信息等进行多维度的关联。比如,以学校的教材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其业务流程和数据采集的实现。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业务流程是:项目负责人申报、二级教学部门初审、教学主管部门评审、学校审批立项。在这个过程中预算平台将采集到项目期间、项目属性、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金额、项目目标等项目信息存储到预算项目库中,这样就可以根据项目信息生成预算指标数据。比如,项目支出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预算指标,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资金来源:教育收费,经费类型:公用经费,项目名称:《财务管理》教材建设,摘要:2012年教材建设专项经费预算,功能科目:高等教育,经济科目:商品和服务支出,金额:50 000元。这样,项目就实现了项目信息与财务预算指标的有机结合,以便数据实现部门共享。另外,预算平台的编码都有统一的编码规则,每个项目都有其唯一的编码,并且有不同的层次级次,以便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比如:上文提到的《财务管理》教材建设这个项目其级次就处于三级,一级是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二级是教材建设项目;三级是《财务管理》教材建设项目。可见,项目一定要放到末级,以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并且,某一级别的数据都可以汇总分析和利用,生成所选级别的汇总报表。
同时,预算数据生成的预算指标和会计核算支出是相关联的,会计核算每当进行经济业务核算时,就需要判断经济业务支出归属的预算指标,并将对应的支出数减少相应的预算指标。这样,就实现了预算下达、预算执行、预算余额等相互关联,一条预算指标数据就可以反映控制数、执行数、余额等情况,而且,这些集成的数据可以对外开发查询,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反馈。
另外,该高校为了深化分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实现绩效考核目标,特别是人员绩效考核目标,对学校薪酬管理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学校实行总量考核制度,根据学院完成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和目标,分配人员经费总额,而学院具体对每个人进行考核和分配。为了适应人员支出工作流程管理,学校建立了一套集成的薪酬管理系统,其数据采集平台首先是统一基础信息,包括部门信息、人员信息、经办人信息、薪酬名目信息、发放方式信息等。其工作流程设计思路为部门发起、财务审核、网银发放的处理流程,具体操作为经办人选择上报部门、发放名目、发放方式等信息后,批量导入数据,保存并提交上报;然后,财务处通过数据采集平台提取部门上报数据,审核处理,下载发放,实现流程化的数据管理,而且,所有通过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都可以查询、分析、下载,部门也可以随时跟踪该笔业务的处理情况,查看业务处于提交、审核、退回、发放的哪种状态,并且直接关联到查询平台,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查询。
总之,在高校分级管理体制下,运用工作流的理念对高校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通过角色定位和分工,实现财务数据的有效采集与挖掘,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和信息集成,为管理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1] 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8-27.
[2] 张敏辉,刘燕.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11):45-46.
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措施
在新常态下,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转变管理理念,这样才有利于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说,财务管理是重要的一个部分,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当前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改进财务管理的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中以“细”为核心,细化相关的财务活动,对企业的每一个岗位、发生的每一项业务,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规范与流程,落实到实处,并且扩大财务管理的业务范围,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与生产领域中,都开展精细化管理,通过发挥监督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增加公司的利益,并进一步挖掘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价值。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围绕现金流的流动展开,主要集中在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上开展财务管理业务。而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定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制定出相关的财务计划,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企业来说,实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在维护企业现金流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强调的是细,从而能较好的落实企业开展的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并获得较为准确、真实的财务数据,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计划书,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降低企业运营时的风险性。在企业的发展中,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并且企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改善管理的手段,转变管理的理念,加强监督,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在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尤其是对企业的各项资金的管理,能够避免资金的闲置,并且维持资金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可以让企业实时的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形,对各个生产环节来说,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风险,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决策的科学性。
(三)提高运营效率。运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分析企业运行时产生的财务数据与财务信息。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规范财务管理的程序,对各个财务活动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的规定,并严格的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与每个财务岗位上,加强财务人员的职责意识,并且在管理中,赏罚分明,积极的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企业运营时的经济利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当前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从理论与实际应用两方面综合来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精细化财务管理具备有较为规范与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手段,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其次,精细化财务管理致力于将财务活动细化,能够针对性的解决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并且还能够扩大财务管理活动的业务范围,延伸到企业生产与发展的各个过程。最后,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加的高,规范的财务处理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能够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上,整合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对企业的资金、固定资产、存货的资产的使用,并且对企业的内在与潜在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强化管理流程与改善管理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四、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者能够引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促进企业发展,扩大规模,并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就需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积极的寻找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甚至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企业员工与部门负责人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或者是讲座等形式,来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手段的认识程度,增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活动运行的整体认识程度,了解其中的工作流程,引导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由此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分支,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要着重改善财务管理体系的不足,推动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其中,企业需要明确职能机构的划分,明确每一个员工与每一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对管理人员来说,要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都了解自身的管理职责与工作范围,并要严格的按照管理流程与管理规范来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实现的平台,从而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建立精细化财务管理流程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仔细的考量企业的生产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逐渐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涉及到的信息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在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要重视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企业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要有财务管理的意识,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财务处理工作以及使用财务处理的软件,并且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务的需要,适当的细化管理模块的内容,由此来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不断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不断的发生改变,企业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的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实力与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总的来说,发展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将财务管理活动与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做到细致的管理,加强监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且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辛艳 单位: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临潼分公司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5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 科室成本 费用分摊 软件升级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88-02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财务管理手段。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推行和深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控制医院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经济负担,这也是新时期医院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医院成本核算的管理现况出发,提出推广和深化医院成本核算的相应对策。
一、新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医院成本核算的误区及举措。新制度实施以前,医院成本核算受体制、观念、技术、环境、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医院成本核算大部分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造成把成本核算当作“算成本分奖金”的误区。其实,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不但关系到医院的收入、支出的核算,也关系到医院效益的核算。强化成本管理,必须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和领导,强化职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使成本核算观念深入人心,使每个职工都能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概念等。切实使全体职工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明白和确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并自觉培养开源节流,降低消耗的良好习惯。同时,把成本核算的结果与核算单位的绩效激励挂钩,与医院各项决策挂钩,从而使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医院应把成本核算的结果作为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中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使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奖金分配适当挂钩,同时考虑技术含量、责任风险、劳动强度等综合指标。另外在重大基建项目、大中型仪器采购、新项目的开展、新项目的定价过程中严格应用成本核算分析论证机制,真正发挥成本核算工作在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概率。
新制度下的医院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的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有助于逐步形成社会标准,更好地指导行业管理,并为今后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医院加强自身的运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为医院战略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真实、有力的决策分析资料。
2.医院成本核算中费用分摊的难点及对策。由于医院成本项目较多且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遇到一些难点问题,概括起来有:一方面,关于管理费用分摊的核算问题,管理费用包括的内容繁多,管理费用的核算方法多样,新制度中明确管理费用归集按费用要素进行,在医院各服务对象(科室)之间按人员比例进行分配,并实行分项结转核算到直接医疗、医疗技术、药品供应和医疗辅助类核算单元。如何科学的进行分配就是一大难题。同时,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采用哪种方法更有效,如何进行管理费用的全程控制等,这些都是一些难点。另一方面,关于特殊科室的核算问题。临床和医技科室是直接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其科室收入、成本相对比较容易确定,核算基础较好。但也有一些特殊科室,如手术室、功能检查科室等,这些科室多是通过与其他科室合作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因此与其他科室的收入成本不易分清,这些科室收入和成本如何科学地核算是个难点。
针对上述问题,医院应对医院人员实行定岗定编,及时更新人员信息库,对同一会计期间内服务于多个核算单元的多重角色人员,应根据其实际出勤情况将其人力资源费分摊到不同的核算单元,力求人员经费支出精准。对各种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及设备购置费用加强事前预算控制,事中监督控制,事后分析,发生的医疗费用绝不列支在管理费用中,严格管理费用的列支,尽量减少管理费用人为分配的不合理性。针对手术等成本不易分清的特殊科室,医院要结合各科室的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因素,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并不断探索改进,寻求合理且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核算出这些科室的效益并进行评估。
3.财务软件的升级改进的难题与应对。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开展的时间较短,成本核算软件尚未成熟,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公司的产品能够完全符合医院的需求,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新医院财会制度强化了医院成本核算,对财务软件的选择以及升级改进提出更高要求,这对于各医院来说是一个共性的难题。为了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成本核算深入推广,各医院应和软件厂商紧密配合,在熟悉新制度的同时,在过程中不断探讨摸索,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的自动化,逐步实现财务软件一体化,为医院新会计制度实施、成本核算的深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成本核算管理手段必须由传统手工方式向网络成本管理发展。
二、推行和深化医院成本核算不可忽略的问题
1.协调好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财务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础,要以财务管理为依据,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成本管理,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2.统一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即:医院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忽视成本,更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忽视医疗服务质量,要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重视成本的节约,把二者统一起来。
3.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展成本核算,仍然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不断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医院自身的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经济效益,使医院在竞争中充满活力,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推行和深化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强化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负公立医院的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1.沙志平.加强成本控制建设节约型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2007(4).
2.刘新娜.医院成本控制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5(10).
3.王东萍.医院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20)
4.医院财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如何进行财务处理范文6
关键词:坏账准备;会计核算;财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当前,医院经济来源主要是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进行补偿,医院各项经济机制只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要求,逐步增强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医疗服务发生的收入与款项的收回,往往不能同时进行,就要发生应收款项。应收款项在债务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偿还时,则形成坏账。医院发生坏账损失,意味着医院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造成医院成本的增加,而成本的增加即为医院净资产的减少,它直接影响到医院事业基金的减少。医院应收款项的数额越大,拖欠越久,损失越多,必然影响医院正常业务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新《医院会计制度》根据会计的谨慎原则,增设了“坏账准备”科目,在医院建立坏账准备制度。
一、明确医院坏账损失的概念
医院因债务人拒付、破产、死亡或债务单位撤销等原因导致应收而无法收回的款项就是坏账,应收账款的金融性资产减值,也可称作为坏账。指的是那些无法回收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造成的损失成为坏账损失。医院的坏账指的是医院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造成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新《医院财务制度》第26条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为总括反映医院提取的坏账准备,新《医院会计制度》专门设置了“坏账准备”这个会计科目。这一规定遵循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谨慎性的原则,将“坏账准备”这一概念引入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这是医院财务管理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医院正确核算收支节余的一项重要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虚增收入,资金不到位,呆账、坏账长期得不到处理的问题。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
首先,确认坏账损失的基本条件:一是因债务人(含单位和个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医疗应收款;二是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医疗应收款。其次,根据上述基本条件确认某笔医疗应收款为坏账损失后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坏账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包括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1.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并冲销该笔医疗应收账款的一种核算方法。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医疗应收款
收回已冲销的坏账损失时,做相反分录,同时:
借:现金
贷:医疗应收款
该方法简单,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只适用于医疗应收款不多,坏账损失不大的小规模医院。对于县级以上医疗业务量大,欠债多的大医院,如果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进行必要的处理,势必影响对医院财务成果的真实反映,影响财务分析和决策。因此应使用备抵法。
2.备抵法的优点和缺点。
医院发生坏账损失经批准后冲销坏账准备,全面推行坏账备抵法。从而使医院在财务制度上为坏账损失规定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促使医院及时处理坏账损失,消除医院坏账损失挂账成为医院潜亏和结存事业基金虚存的一大隐患。采用备抵法的优点是:
(1)预计医院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占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比例,年终按比例提取坏账准备,并计入医疗成本,避免了医院明为结余,实为亏损。计算方法比较简单。
(2)在会计报表上列示应收款项净额,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更能了解医院真实的财务情况。
(3)使医院应收款项所占用的流动资产接近实际,消除了医院应收款项的虚数。但目前许多医院,由于病人欠费累计过大,医院又多年没有核销坏账,坏账积压过多,因而采用一定比例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流动资产和净资产中仍然存在较大虚数。
备抵法的缺点是:根据医院应收款项余额很难找到一个适当的百分比;根据一定比例估计坏账的应收款项,是医院在以前各个不同会计期间发生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收入与费用不配比的情况,或多或少地歪曲医院当期净收益。
3.下面就备抵法中的应收余额百分比法做具体的账务处理分析与举例。
医院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款项的余额和估计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而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年度终了,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计入管理费用”。这就给医院坏账核算方法指明了方向,提取范围是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之和,提取比例是3%-5%,明确给出坏账率,使得核算坏账损失变得比较简单。
为核算、反映和监督医院提取的坏账准备,医院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经批准冲销坏账损失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医疗款”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应按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医疗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医疗款”。年底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如果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如果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冲回坏账准备。
例如:某医院年末的“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疗费”两科目余额之和是800000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5%,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中门诊欠费1000元,住院欠费5000元,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疗费”余额为1000000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住院欠费5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疗费余额为1200000元。
(1)第一年提取坏账准备:800000×5﹪=40000(元)
借:管理费用—日常公用支出—其他 40000
贷:坏账准备 40000
(2) 第二年冲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6000
贷:应收医疗款—门诊欠费 1000
—住院欠费 5000
(3)第二年年末按应收款的余额计算提取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余额应为:1000000×5﹪=50000(元 )
应提的坏账准备为:50000—(40000—6000)=16000(元)
借:管理费用-日常公用支出-其他 16000
贷:坏账准备 16000
(4)第三年,上年已冲销的住院欠费5000元又收回:
借:应收医疗款一住院欠费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同时,借:现金(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医疗款—住院欠费 5000
(5)第三年年末,应计算提取坏账准备额为:
1200000×5﹪=60000(元 )
由于期末提取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已有贷方余额55000元,所以应补提5000元。
借:管理费用—日常公用支出—其他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综上所述,采用备抵法,能够合理预计坏账给医院带来的损失,更符合医院现行实际。使用“坏账准备”科目对坏账损失进行处理,能集中反映坏账准备的提取,坏账损失的核销和收回的已作为坏账核销的应收医疗款情况。这样处理,使得坏账准备在提取、核销、收回、结余上反映得更为清楚,便于分析和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医院会计制度讲座.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
[3]医院会计制度[M].2011版,第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