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教育;初中班主任;若干问题;分析研究;解决之道
初中作为小学之后的再教育,也是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最后时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是他们进入高中教育的选拔过程,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他们进入社会的最后学校教育。如何做好初中阶段的教育显得很重要,初中阶段的学习实行的是班主任负责制,这一教学制度在我国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普遍采用这种制度。而初中教育作为学生身体发育、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教育对学生以后的性格和处事态度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班主任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应当摒弃传统打骂惩罚的教学态度,而采用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搞好师生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
1、初中班主任应当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和思想
1.1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上初中教师在班主任的角色上一直是扮演着监管惩罚者的角色,这个角色的扮演使得一部分学生很听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在学习上一般成绩较好,而另一些接受不了老师的这种管理方法而导致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老师学习的态度,这种学生大多是初中学校的问题青年,大多数都在初中之后就走向社会,且性格较为易怒或者孤僻。通过对初中学生长达8年的跟踪走访发现,在初中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即便初中阶段成绩相当优秀且顺利走进重点高中,但是在之后的大学教育或者大学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性格和心理问题,这种问题成为制约着他们进一步深造或者稳定工作生活的关键。这是因为,传统上教师在扮演初中班主任的角色上更重要的是完成当时的教学管理任务,而没有关心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了完成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大多数初中班主任单方面认为管理好学生不出事,用任何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应当做的事情,至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则完全不考虑。这种教学管理的思想在国内传统初中教学中占据着相当大比重。
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过多的是为了完成教师自己的教学管理任务。初中学生是身体和性格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段时期的性格塑造对学生日后的性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初中班主任过于片面的强调成绩或者纪律,会使尚不能独立思考的初中学生认为“默不作声、安分守己、埋头学习”提高成绩的做法就是正确的行为,而初中班主任也会对学生因为成绩好而忽视或者避开学生身上所存在的潜在问题。这些潜在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表现出来一旦经过时间的积累就会爆发出来,这种问题的爆发对一个学生来说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这就是一些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在接受更高的教育之后很难再取得进步或者缺乏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差的原因所在。
1.2应当改变的教学理念
随着国家新课标的提出,国家对初中学生的教育更加的侧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和思想的转变,使得初中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现在初中教育更加侧重发觉学生的潜力和天赋。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再是单方面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的要求考核。在初中班主任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应当侧重一下几方面:首先,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做好教学工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管理班级初中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即有教育上的交流也有生活的交流,作为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每周的班会是班主任对本周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纠正,并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这是初中一周难得的一次师生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对班级一周的问题进行指正之后并总结布置下周任务之后,应当留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应当以朋友的角色去了解学生一周的在校学习生活装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不应当嘲笑或者眼里批评,对于一些关系学生隐私的问题更不能公开批评指导。班会的时间就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状况的时间。通过班会对学生的状况了解之后,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对学生予以学习上的指导或者心灵上的辅导。以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主不应当仅完成自己教学管理阶段的任务。此外,也应当激发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并据此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平时应当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事实证明适当的鼓励要远远好于眼里的批评惩罚,因为适当的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团体意识也十分的重要,应当从初中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例如在卫生上、在体育的团体项目上等等,应多组织激发学生团体意识的活动。因为团队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寻求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对教育质量更加的关心。如何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近年来国内教育所关心的问题。初中教育作为学生身体发育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当做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解决,以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学生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黄正平,道德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2]陆兵,束梅玲.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16期.
[3]郭伏红.论中学班主任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加强[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王玲.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及学校管理促进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2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问题。文章首先从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以及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对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目前的不足之处,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从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初级中学 教学现在 教学对策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初级中学学校教育中也不例外。而且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等产生重要的影戏。因此,本文就对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对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一、 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
(一) 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初级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要想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必须要有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作为保障。因此,以下将从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以及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三个方面对初级中学的教学管理现状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现状。管理人员是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其负责教学管理计划的制定、管理目标的明确、管理过程的实施者和管理效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笔者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目前,很多初级中学却没有相应的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以致学校的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而在部分拥有教学管理队伍的学校中,体育管理人员的结构组成情况也不甚乐观,很多学校并没有形成学校领导、教研室领导、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科学体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畅开展。
其次,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现状。与教学管理工作相对应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也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在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方面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只有少部分初级中学设置了相应的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和管理制度,而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在此问题上有所重视。以致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责任不明晰、义务不清楚、落实不彻底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第三,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现状。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初级中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然而通常说来,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大纲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开展以及安全监督的推行等几个方面。其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多数学校对此也有所认知。但是研究却发现,很多学校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教学评价和安全监督工作却明显重视不足,从而影响到了教学的反馈和安全问题,不利于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 初级中学的体育经费及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
体育经费和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是保障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研究却发现,目前,初级中学体育经费短缺是制约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很多初级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能够用于体育教学开展的经费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存在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足或老化的情况,这不但无法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开展,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还容易造成教学隐患,容易在教学中造成运动伤害事故,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 体育新课程评价在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体育新课程评价是新一轮的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系。其对初级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分析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就必须要分析新课程评价在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近些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新课程评价的相关内容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体育新课程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其不足之处有一个客观的、充分的认识。具体说来,新课程评价在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评价内容方面,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过多、过重,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考察有所不足;其次,在评价标准方面,过多的重视量化的结果,而对能够体现新课程评价思想的新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不足;第三,在评价主体方面,多数情况下评价的主体仍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地位,而没有形成多方共同参与、交互评价的科学模式;在评价过程方面,对评价结果的关注过多,而对评价过程,被评价者的进步情况则重视不足。由此可知,体育新课程评价虽然在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但是在细节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二、 有关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对策分析
(一) 完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人员队伍、制度体系和管理内容,以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要提高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从完善教学管理的人员队伍、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体系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等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在开展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并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不断激发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大力加强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等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划分,以保障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最后,要注意教学管理内容的调整和完善。虽然目前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结构分配上却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教学评价和安全监督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以后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加大对教学评价和安全监督工作的管理力度,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的协调和平衡,进而提高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 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重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学校一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不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经费支持。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情况。在建设新场地、增添新器材的同时,根据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或者教学器材进行创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可能利用当地的资源来弥补和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带来的影响,创造性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三) 完善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构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体系
要完善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构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体系,必须针对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不足,有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测试成绩,还要注意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开放性的、过程性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第三,根据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性质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评价的方法,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以及身心健康水平的客观考察。第四,建立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以获取来自多方的评价和建议,提供多方的教学反馈,以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文,高丽涛.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
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3
1.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1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中的三大主体:
① 教师方面: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② 学校方面:农村初中教学设施总体相对较差
③ 学生方面: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兴趣不浓厚
1.2 形成的原因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因素② 师资因素③ 教学模式因素④学习环境因素。
2.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一些学校小班化教学常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所谓“分层教学”是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来研究设计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并给予其不同形式的辅导和培养,使各类学生在各自的不同起点上分别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去获得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其依据主要是古人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哲学之中,也可找到分层教学的缘由,如马哲中提到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分层教学”具体地操作主要有年级分层教学、班级分层教学和学科走班分层教学三种。
3.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创新
结合以上关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目前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本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分级标准与实施建议,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通过本人在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探求、摸索、借鉴、吸收与实践,从而创建出一种符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的小班化教学新模式,以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具体做法以本人在黄姑中学教授初中八年级(下)Module One :Hobbies为例:
3.1 备课方式
本人主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授课方式和组织形式等三方面着手备课。在备教材方面,主要包括认真专研授课时所用教材、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嘉兴教育学院编制的《初中英语学习目标与教学建议》和其他英语教学参考资料。例如在准备Hobbies这一模块时,笔者会首先认真研读嘉兴教育学院编制的《初中英语学习目标与教学建议》,并根据模块1所要求的课标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等进行梳理和总结,为Hobbies这一模块的教学编制具体的目标,如学生必须要基本掌握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学习策略(自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文化意识、情感态度、语法等内容,同时梳理重难点内容。
在备学生方面,主要是了解所教授班级的总体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并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征,同时重点关注英语学科的“学困生”,然后据此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分为三类(英语学习能力好;一般;较差),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内容(但必须都在基本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寸批改和分层评价。
在备授课方式方面,主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及学生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之既要达到教学目标,又要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在设计Hobbies这一模块时,笔者会在授课中融入小组自由讨论各自爱好的环节,并邀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关于“hobby”话题的对话演练等等。
3.2 授课方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充满兴趣地去学习英语,本人在几十年的英语从教生涯中不断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搞活课堂学习气氛、实现试试双向互动并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
利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班级人数少的优势,可以使英语教师更好地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能力,然后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利于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3.3 课堂反馈与评价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人数少,更利于英语教师及时的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如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偏离主题或没有思路、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可以及时的给予指导性的建议;当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完成课堂中布置的任务,可以及时的点评每个小组,赞扬其优点和特色,提出其缺点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点拨。通过这样一种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可以使每位学生在每节课的英语学习中都可以有所成长,长远来看,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索、实践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新方法,在借鉴以往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经验,吸取其不足并结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等的基础上,对备课方式、授课方式、课堂反馈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创建一种符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的小班化教学新方法、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学华.小班化教学及其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3(9)
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形成性评价
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评价。《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有过这样的要求: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而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就是形成性评价,对结果的有效控制就是终结性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是标准所希望和追求的最终目的。也就需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统一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而相对于对终结性评价的关注来说,历年来形成性评价还远远没有达到同等程度的重视。作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形成性评价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尝试。而近年来,就有相当多的教育家,教育者,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尝试和建议。以下就是一些综合性的关于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若干尝试。
一、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尝试
(一)测试性的评价
测试性评价就是诸如试卷,考试之类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测试评价方法,主要被用作终结性的评价。其实也适合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比如阶段性地进行默写和测试,这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不适宜过多的测试和加压,增加学生的负担量。
而且在测试的内容和题目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如一些开放性的和半开放性的试题,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出题,然后由老师进行选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的学习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测试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果,得出评价。
当然这种测试性的评价不能简简单单地以分数的高低和答案的好坏来进行评价,而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对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于退步的学生主要进行鼓励,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二)非测试性的评价
非测试性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注重于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而对于这种非测试性评价的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效果和作用。非测试性的评价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一般包括课堂上的观察,作业的评价,交流性的评价,问卷调查性的评价和小组讨论性的评价。
1.课堂上的观察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是很好的评价方法,也是评价学生行为的基础。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并观察学生,能及时地反馈出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的重点,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哪些值得补充和改进的地方。
2.作业的评价
作业也是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作业的评价,首先是找出学生错误的地方,给予学生订正和修改的机会。然后在下一次课堂上,重点解释和讲述出错的题目,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方法。最后选取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再次布置,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做好自身对于当时题目的评价和感悟,避免再次的失误,强化学习。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评价的全面化,作业应多注重学生兴趣方面的导向,增加作业的丰富性,从而得出学生全方面的评价。
3.交流性的评价
较长时间的交流,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和一些想法,以便做好适当的评价。面对面的交流,能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经常性地聆听和促膝长谈,更能提炼出想法和建议,达到期望中的完善和努力。
短时间的即兴评价,便是口头性质的鼓励学生,公开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这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问卷调查性的评价
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用言语来交流,而擅长用文字来表达,而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既能突破这种障碍,了解学生的信息和思想,也可以循序渐进地与学生交流,形成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向,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问卷的形式,从多种不同的方面进行提问,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从而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兴趣,教学效果等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信息,得到全面而完善的书面性质的评价。
二、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总体建议
形成性评价的尝试还有很多,无关于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主旨只是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做好相关的评价,认真做好一个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每个细小方面的监督,有助于进行真善美的引导,培育出有道德有思想的人才。所以不能只是为评价而评价,也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而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合理地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教育的目的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魏利. 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反思[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02)
[2]严娜. 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方法初探[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22)
[3]苏雪静.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若干尝试[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7(01)
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 初中 经费不足
一、引言
“集中资源办学”政策本是针对东部地区由于生源减少而导致大量校舍资源闲置浪费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有效利用资源的措施。自2001年“集中资源办学政策”出台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了本地区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规划。在此过程中,贵州地区也实施了相应的拆点并校的举措,组成了很多农村寄宿制的中心校。贵州省自2004年底开始至2007年贵州省150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工程全面完工,计划建设的1044所寄宿制初中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全省农村初中寄宿生人数增加至80万人。但是由于贵州地处西南,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相对薄弱,除去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师资、校舍、经费、教学设备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寄宿制初中的发展。为深入了解贵州农村寄宿制初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凸显的问题,选择了贵州省20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为样本,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了4000份问卷调研,其中学生问卷3040份(男生问卷2012份,占66.18%;女生问卷1028份,占33.82%),家长问卷500份,学校教师问卷400份,学校领导问卷60份。
二、调研结果分析
在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SWOT矩阵分析模型,对贵州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分析,找出农村寄宿制初中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优势(S)
1.教学管理日趋规范
农村寄宿制初中有效整合了原来比较分散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教学计划的执行和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学风、校风明显好转。(1)55%的学校能够遵循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教学计划规定,并结合学校本身特点,在基本课程开设的同时注重对非考试科目的课程的安排,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课程都有开设,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按时上课,教师按时上下班,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做到有计划、有检查,并对教师有明确的考核标准。(2)学生住校后,学习时间增加,晚自习有老师辅导,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学风、校风方面,97.5%的学生经常上晚自习,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但有58.75%的学生是自愿上晚自习的。
2.锻炼学生独立能力
本次调查的学生中92.5%的人每星期回家一次,仅有少数家庭住址比较远的学生一两个月回一次家。其中有超过一半(57.5%)的学生是经常想家的。由于父母经常忙于农活,很少有时间来学校看望自己的子女,有父母或亲戚朋友偶尔来学校看望的学生占73.75%,其他人的父母则从来没有到学校看望他们。因此,吃、穿、住、行等极大地培养并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能力。
3.学生安全得到保证
住校后,大部分学生不用再起早摸黑走夜路上学,路上的危险减少,安全系数提高。大多数学校建有围墙,且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大大减少了社会人员对学生人身安全的干扰和威胁。因此,86%的家长对孩子住校的安全问题是比较放心的。
(二)劣势(W)
1.教师工作任务加重
农村寄宿制初中公用经费紧张,很多学校只能维持正常运转。后勤配套、师资提高等难以实现,很多教师的工作量是教育部门规定的两倍以上,除了教好课程以外,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管理。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多门课程,但是音体美等专职教师极度缺乏,有的学校甚至一个也没有。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只能由一个专职教师肩负全校的教学任务或是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难以保障。
2.校舍硬件设施简陋
虽然政府投资解决了部分学校的教室问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室还是比较陈旧;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极其缺乏;有些学校,教师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通常是各个学科的教师共用一间大教室作为办公室;有些学生宿舍比较差,下雨天会漏雨,寝室内的书桌不够用,几人共用一张甚至没有;大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生活老师,也没有专门教师宿舍;一些学校的食堂设施简陋,学生就餐困难等显性问题突出。被访的领导大都表示如果有经费,会加大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3.学生饮食卫生较差
很多学校虽然建有食堂,但是设施较差,也没有相应的卫生标准,食堂饭菜质量不高。而学校也没有要求食堂在做菜时考虑学生的营养需求。除了家庭经济的影响外,这也是很多学生(53.75%)宁愿自带食物,而不愿在食堂吃饭的原因之一。因而学生的饮食卫生较差,营养难以保证。
4.心理健康教育较弱
被访的教师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是非常支持的,不论是不是班主任,老师们在平时都会抽出时间阅读有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也表达了希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愿望,希望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一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干什么;有些学生厌倦学习,没有兴趣,感觉无聊;一些学生读书只是因为被家人、被社会所逼迫,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想放弃学业外出打工。部分学生因为思维扩展不开,理解能力较差,成绩不理想,老师对好生、差生有歧视,心理承受压力大等隐性问题的存在说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三)机会(O)
贵州农村寄宿制初中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在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初中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
1.积极借助于政策的支持,解决自身硬件建设问题
贵州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利用政府的教育投资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无偿捐助,加大对校舍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和载体。
2.开展交流合作,提升教师软实力
为了提升农村教师的学历和实力,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对中学教师的培训,积极构建教育的交流平台。因此,农村教师可以与业界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3.发扬自身优势,创办特色农村教育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可以将学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寄宿制初中在完成教育大纲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特色教育。如邀请民族艺人传授歌舞、刺绣、乐器、实用技艺等以代替音体美等课程,既丰富了课程设置,又突出了自己的特色。
(四)威胁(T)
贵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威胁是很多适龄学生被迫辍学,生源减少是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威胁。
政府选择创办寄宿制学校主要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以求实现资源利用的帕雷托最优,进而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长期利益。因此,政府积极倡导学生住校读书。而短期利益最大化则是主导农户选择辍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哪一个行为获得的效益比较快,显然,辍学后,家庭劳动力增加,短期利益达到最大。
在农村,土地越多、需要劳动力越多的贫困农户,孩子辍学的可能性越高。住校后干农活的学生人数比住校前平均减少了一半多,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农户家庭的劳动力减少,当农户无力承担孩子住校的费用时,在有限理性和短期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这部分农户会选择让孩子辍学。当大量的学生辍学时,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由于生源不足,又会出现新的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此时,投入很大成本建设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可能会因为利用不足而再次被拆除合并。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劣势大于优势,威胁大于机会。根本原因在于经费缺少,很多农村学校没有财力进行改善,发展面临很多难题。我国的教育现状总体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远远高于基础教育投入,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基础教育投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量的不足;二是质的不足;三是教育服务的不足。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农村发展培养人才的依托,但是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办学水平远远低于城镇中学。根据分析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善财政投入体制,保证教育经费充足
1.政府方面
学校属于公益事业单位,地方各级政府应在中央政府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财政状况,提供专用配套资金用以改善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校舍、师资等,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有力保证。
2.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面向当地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校友募捐,筹集资本,也可以积极引进社会公益教育资金来改善自身硬件条件。
从根本上改善财政投入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经费充裕。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农户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实现真正的义务教育和大众教育,这样“穷国办大教育”才不会再是一句空话。
(二)改善教学方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初次住校,在人际交往、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处理同学和老师关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敏感,心里容易受到影响,因而,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的改善
教师教学时应配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渗透,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观念。(1)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2)在授课方式上,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尽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3)尽量做到对全体学生进行家访,了解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因人而异,及时具体的予以解决,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
2.因地制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上级未能调拨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情况下,学校应利用自己的条件举办心理活动课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以增强他们各方面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文红星.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7(04).
[2] 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3.253~260.
[3] 陈卫洪.集中资源办学对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总报告(贵州部分)[R].2009.
初中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6
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来论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研讨的问题是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从现有情况看,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通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校联合办学,采取3+3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校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整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二是提升式。即选择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办5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三是下延式。即高等院校(包括现有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及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将以上几种形式作一比较。
1.选择部分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举办5制高等职业教育开通高等院校初中后5年一贯制招生渠道,无疑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势在于可以在5年的时间内,根据不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系统的教学和训练,既避免中职学生基础理论较差而造成与高职对接中错位的现象;又弥补了普遍高中学生缺乏技能训练的不足;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从教学角度看,我国目前举办的5年制高职的教学计划也符合国际上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最短年限为初中后学习5年的要求。但这种形式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以招生数量上看。就本科院校而言,其任务是培养本科生以上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本科大学的办学重点不在职业教育,因此,即或招收高职生,数量也是有限的;成人高校由于受场地、校舍、教学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其招收5年制初中毕业生的能力也有限。
(2)从效益上看。高等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实际上使高等院校承担了高中阶段的教育,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没有发挥高等学校应有的效益;实际上缩小了高等教育的规模。
(3)从师资方面看。高等院校招初中毕业生办5年制,因其前3年属中等职业教育,其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方式上都与高等院校有较大不同,这不仅给这一阶段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也不利于发挥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的资源优势。显然,让高校教师去适应中职教学,而中职教师却因生源不足而闲置,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教育歧途。
2.在部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从1985年开始,在4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试办高职班以来,至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普通中专举办高职班的学校已达22所。这些学校有着几十年办职教的经验,在深化改革、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借鉴国外职教理论开发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还有一部分重点职中附设了大专班、电大班和大学函授辅导站,在试办高职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并在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具备办高职的基本条件,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中职校办高职,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设置条件,并不是大多数学校都能够达到的。
3.3+3式的中高职衔接近2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21000多所,一部分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3+3方式能够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前三年在中职),有利于吸纳学生,同时又能减轻高等职业院校的压力(后三年在高职),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当前的情况是,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当中,有相当数量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对口招生数并没有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希望求学深造的道路依然艰难。尽管我国目前中职毕业生已超过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但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的升学率不足3%,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相差十余倍,这既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无益于目前社会上的“普高热”的缓解。采取3+3方式,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观点有利于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种衔接不是原来的中职+高职而是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与技术训练,而不必集中在一个学校配全5个年级理论和实践教学所必须的全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