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1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4、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5、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科技;推广现状
1吴店镇基本概况
1)吴店镇概况。枣阳市吴店镇位于枣阳市城区正南方,是枣阳市养殖大镇,版土面积366km2,耕地面积8400hm2(其中水田5733.33hm2,旱地2666.67hm2),全镇3.2万户,10.04万人口,养殖户1.8万户。2)吴店镇畜牧业情况。2016年底全镇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5.3万头、0.7万头、2.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4.6%、11.3%、133%,禽存笼121.87万羽,同比下降23.3%;猪、禽出栏(笼)分别达到19.15万头、210.88万羽,同比分别下降17.2%、2.8%,牛羊出栏分别达到0.8万头、3.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5%、11.5%,是全市养殖大镇。规模以上养殖场(户)288家,其中猪248家、牛5家、羊12家、禽23家。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58家,100头以上的牛场3家,200只以上的羊场8家,50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养殖场22家。3)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现有职工26人,从事公益的协防员10人,监督员2人,检疫员4人,品改员2人,其中肉牛品改1人,生猪品改1人。
2畜牧科技推广现状
近年来吴店镇紧紧围绕“畜牧强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畜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大力开展畜牧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畜牧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在职职工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先后有2人次在华农、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参加畜牧兽医知识更新培训,邀请省畜牧兽医局专家到该镇现场讲课、指导;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植科技示范户12户,引领240户养殖户发展畜牧产业;加强和农广校合作,开办阳光工程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工及返乡创业人员40人;借助社会力量,邀请襄阳正大、襄阳希望等饲料、兽药厂家的技术人员开展饲料、兽药、饲养管理培训班2期,其中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360人次;家禽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135人次;肉牛养殖技术培训1期,培训20余人次。2)不断引进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吴店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先后投入5万余元,新建牛品改罐点1个,生猪人工授精点1个,购置品改设备,培训品改人员,品改点建设达到“十有”标准,每年完成牛冻配3800多头﹙其中黄牛1400多头,水牛1100多头﹚,冻配率达到90%,冻配平均受胎率达到80%,产犊成活率达到90%以上,按照每头品改牛增值0.3万元计算,年可为养殖户增收750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效益。该镇还借助社会力量,引导规模猪场利用优质种公猪面向社会提供,年可提供优质生猪冻精0.5万头份,此外畜牧兽医服务中心2016年建成人工授精点1个,购买公猪2头,添置各种品改设备,达到有品改办公室,有固定的品改员,有配种室,有齐全的冻配设施,辖区内能繁母畜养殖档案,有配种登记表、品改员工作责任制和品改操作规程上墙,为吴店镇猪、牛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种源。
3存在的问题
1)经济条件限制牛改工作的发展。由于公益经费少,输配点少,需要养殖户长途牵牛到附近罐点,不方便群众,不利于品改工作的开展。2)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养殖户对品改的认知度不够,目前有大部分养殖户得到了品改带来的经济实惠,而仍有少部分养殖户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靠传统的养殖模式,这一点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3)认识不高,推广工作难到位。当前,地方领导对依靠科技发展畜牧业的思想认识不够,在畜牧发展中满足于多养多收,不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众多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4)环保压力大,畜禽粪污治理难度大。乡镇中心既要发展畜牧产业、还要搞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作难度大。
4新常态下搞好畜牧科技推广的思考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8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33-02
随着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新平县充分发挥区位及资源优势,狠抓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组织实施山地鸡养殖项目,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科学养殖技术推广运用,山地鸡养殖成效显著,农户养殖积极性高涨,山地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绿色生态养殖的发展目标,创造了本地品牌,养殖地山鸡已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资金投入、场地选择、禽舍建造、养殖设施配置、禽品种选择、养殖技术要点、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地鸡养殖发展。笔者多年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参与了山地鸡养殖项目试验示范和具体组织实施,对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参考。
1 新平县山地鸡养殖概况
新平县辖2街道4镇6乡,总人口为274 00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21 449人。在2015年中央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山地鸡产业项目及精准扶贫扶持养殖业项目推动下,利用灌木林、核桃林、竹子林、茶园、果园基地中配套发展适度规模的家禽养殖,实施了20个山鸡养殖项目建设,总投资542万(中央200万),完成建设鸡舍8 173 m2,围栏1 671 m,完成消毒室建设115 m2,兽医室239 m2,蓄粪便池359 m3,无害化处理池164 m3。有黎明鸡保种户4户,建设孵化室60 m2,雏鸡脱温室70 m2,种鸡舍260 m2,孵化机10台。全县有养殖500只以上的500户,养殖100只以上的90户,林下养鸡共800户,山地鸡养殖的“引、育、繁、推”体系基本形成。
2 存在的问题
2.1 山地鸡养殖整体规划和养殖试验研究做得不够
对全县各乡镇山地养鸡缺少具体的整体规划,群众随意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与养鸡有关的信息、技术、科技试验与散养殖方式不相互对接,养鸡科技含量低,另外缺少对山地鸡养殖的试验研究,没有具体的养殖技术规范指导鸡的养殖。
2.2 养殖品种杂乱,良种化水平不高
群众养鸡不注重本地土鸡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种苗过杂和退化严重,良种鸡繁殖技术落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做大本地鸡品牌意识不强,使优良本地鸡品种生产性能没充分发挥,良种化进程缓慢。
2.3 养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群众散养殖鸡只场地常年不消毒,放B鸡只不分群、分域饲养,不能为生长不同阶段鸡只提供营养均衡饲料,鸡舍简陋,养殖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全,整体防寒保暖性能差,放牧地没及时种植优质牧草作为补充饲料,育雏技术落后,不注重养殖密度及适时集中育肥出栏。
2.4 养殖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随着产业推进、规模不断扩大,山地鸡在农村养殖业中占比重增加。但近期由于饲养环境日趋恶化,鸡病多而复杂,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了山地鸡养殖推进。
2.5 养殖规模小,先进技术推广运用难,产业示范带动动力弱
散养方式依然存在,山地鸡养殖的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滞后,养殖协会或合作社等组织化程度低,养殖致富带头人欠缺,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山地鸡养殖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2.6 养殖技术普及运用面不广
不能及时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集中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着重在鸡场规划、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技术指导不够,养殖试验示范带动力弱,群众对科学养殖技术接受和运用困难,山地鸡养殖整体水平不高。
3 对策措施
3.1 组织调查
建议由政府部门组织,农业部门承担组织全县山地鸡养殖状况调查,着重从养殖数量、规模、区域分部、养殖技术水平、市场趋势分析等方面开展实地考察,通过综合分析讨论该县山地鸡养殖发展规划和制定出山地鸡养殖技术规范,为政府发展养殖提供参考,并适时组织实施。
3.2 推进山地鸡良种化进程
鸡种的选择以当地的土鸡或者含有地方鸡血缘的改良鸡种。至少在外貌上呈现出土鸡特征。主要切实做好黎明鸡扩繁及选育工作,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山地鸡种源。
3.3 林地选择和鸡舍建造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养殖项目试验示范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养殖方法及模式,养殖土鸡的林地要宽敞开阔,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有一定坡度,但不能太大,草源茂盛,交通便利之处,有养殖饮用水和发展空间,适宜牧草种植,每667 m2的饲养密度不超过100只为宜;鸡舍建设要紧靠放牧场地,中间最好能保持几十米的距离。一群鸡建1个鸡舍,1个鸡舍紧靠一片牧场。彼此之间尽量不要混杂在一起。在鸡舍内部要构建栖架,育雏舍内要有3 m高的活动板房,母鸡舍内要建产蛋窝或产蛋箱。
3.4 科学饲养管理
3.4.1 育雏舍准备 农户在进雏前一周要将育雏舍内的地面清扫干净,并对雏舍进行全面清扫,场地、饲槽、用具等要严格消毒,检查和调试好保温设备。
3.4.2 育雏技术要点 雏鸡进入鸡舍3 h之后开食,投食量为6~8次/d。在两周之后,减少至3次/d,并要保证投食每天都能吃完。控制饲养密度,在2周龄以内的雏鸡要保证50~70只/m2的密度,到了3周龄~5周龄的时候,将密度控制在30只/m2,可以根据季节、气候等进行实际的调节。加强温度控制,雏鸡进入鸡舍之后,要严格控制鸡舍温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合理光照,在雏鸡3日龄内要保证24 h的光照,这样有利于雏鸡的快速成长,提高成活率。在7日龄内要保证光照18 h/d。一周后可采用自然光照。
3.4.3 加强山地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
1)放牧最佳期为4~10月,因为这个时候虫草丰富,可采食足够的天然饲料。适时地转入大棚饲养,在雏鸡培育30 d左右的时候,大约也就是体重在0.5 kg的时候开始转入大棚饲养。刚开始放牧的时间要短一些,以后逐渐的延长,范围也是由近及远,逐渐扩大,使鸡群适应放养。林下饲养土鸡,公鸡与母鸡要分开饲养,切忌公母混养。公鸡养殖期在半年左右,母鸡养殖期在半年以上。
2)搭建一些简易的避阳棚,同时放置饮水器。目的在于高温、暴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可以帮助鸡群来遮阴、休息、饮水等等,降低意外情况对鸡群所造成的损失。
3)要严格控制放养的范围,密度不要过大,可用丝网将放养区隔开。在放牧期间,要加强巡视的频率,避免鸡只逃跑,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 落实好山地u疫病防控技术
全面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方针,着重从种蛋选择、种蛋消毒和孵化,育雏严格技术规范操作,减轻不良因素对鸡只的刺激,避免疾病的诱发和外来疫病传入,适时免疫接种新支二联苗、禽流感疫苗、鸡痘疫苗、传染性支管炎疫苗、马立克氏病疫、新城疫及禽霍乱疫苗,并做好驱虫、检疫、隔离和常规消毒灭源,病死鸡只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同时为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鸡只补充营养均衡的饲料,提高鸡群抗病力,减少因疾病发生造成的损失。
5 强化科技支撑
5.1 技术培训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养殖户发展需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采取聘请专家,选派高级畜牧师开展养殖技术讲座,传授养殖新技术,搭建养殖户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制定出规模养殖户的长期性、经常性技术培训规程,提升综合生产水平。
5.2 加强科技推广
着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严格执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指导、统一建设规模、统一鸡苗供应、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环境控制标准,统一产品收购规程,大力推广前期集中育雏,中后期生态放养为核心的生态土鸡林下养殖集成技术,实行县级科技人员挂包技术服务制度,确保养殖技术普及运用到位。
5.3 强化市场营销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4
1.1产业发展情况“龙马”乌鸡于2000年注册商标,2004年通过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经过几年的发展,“龙马”乌鸡品牌已在昆明、贵阳、成都、重庆等地区打响,并在全国有很好的知名度。2008年“龙马”乌鸡出栏220万只,占肉鸡出栏71.91%,较2007年增长22.69%。年出栏规模1000只以上的专业养殖户110户,出栏“龙马”乌鸡占全区68.3%;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7户,出栏“龙马”乌鸡比重达59.5%。
1.2养殖小区建设情况2007年、2008年分别在鱼塘镇鱼塘村和瓦房村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发展农户60户,规模为存栏“龙马”乌鸡20万只,年出栏“龙马”乌鸡60万只。该项目建设总投入720万元,其中:区、镇财政投入48万元,农户672万元,于2008年底已全部建成投产。
1.3养殖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罗汉家禽养殖示范园区于2007年9月开始建设,占地108.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入驻业主5户,总投资3000万元。到目前已投资2400万元,占总投资的80%,其中:区、镇财政投入100余万元,业主投入1750余万元,政府担保贷款550万元。已完成鸡舍建设22幢,鸡舍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达20500平方米,已建成存栏种鸡12万套、种鸭4000套、商品蛋鸡6万只、年出栏乌鸡120万只、产鲜蛋600吨、出售禽苗1200万羽的生产规模,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工,养殖户发展积极性较高。
1.4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狠抓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对全区“龙马”乌鸡养殖户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养殖技术培训,“龙马”乌鸡技术组采取集中培训、到养殖户家中开展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等多渠道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及科技宣传等活动;二是完成了“龙马”乌鸡无公害基地及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三是强化了禽流感、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治与监测;四是加强了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五是建立了由区畜牧局领导分别联系,局属股室负责人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为责任人的重点规模场联系制度。
2主要问题
2.1养殖户管理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养殖户对平时圈舍的消毒和清洁卫生搞得差,造成有害病菌的滋生漫延,同时养殖户除对当前要求强制免疫的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搞了免疫外,其它的如马立克、鸡传支、禽霍乱等疫病的预防和控制都不完全到位。另外,在饲养管理上,农户对圈舍温度、湿度控制不当,造成鸡抵抗力下降而易患病。他们的防疫意识淡薄,饲养管理差,导致死亡率较高,达20%~30%,因此农户的赚钱效应较差。
2.2融资渠道不畅乌鸡产业发展投资较大,而银行贷款放贷条件高,很多养殖户因无固定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贷款,限制了业主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能力。
2.3产业化程度低全区无“龙马”乌鸡的精深加工企业作产业支撑,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且以原种鸡场、孵化中心、扩繁场和商品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龙马”乌鸡产业链条还比较松散。“龙马”乌鸡养殖技术协会受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不愿意给养殖户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组织,没有真正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主要靠养殖户自身和运销户上门收购进行销售,产业化程度低。
2.4养殖收益不确定性因素多
据调查,2008年“龙马”乌鸡商品肉鸡苗最高价格为1.80元/只,而最低价为0.40元/只,全年平均价格为1.10元/只,市场波动较大。以永兴养殖有限公司为例,去年5~12月(4月前未投产)销售商品肉鸡苗300万羽,销售收入330万元,而成本支出达420万元,亏损90万元;而2009年1~4月,销售商品肉鸡苗100万羽,最高销售价3.50元/只,最低销售价1.00元/只,平均价1.90元/只,收益50万元。同时又要受疫病、饲养管理以及饲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养殖收益。
3思考与建议
3.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场牵动、产业互动、民资启动、信贷拉动、政府推动”的原则,助农增收为目标,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养殖基地为基础,以适度规模化养殖为重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围绕市场育龙头,依托龙头建基地,建好基地带农户,做大规模引(壮)龙头,做精产品壮产业,壮大产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道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龙马”乌鸡产业,构建现代畜牧业。
3.2发展模式及产业布局以小区和养殖园区适度规模专业户为主体,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在现有罗汉、鱼塘基地乡镇的基础上再发展特兴、石洞、双加、胡市等一批基地乡镇,形成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格局。
3.3市场路径广泛的农户散养及小规模饲养的“龙马”乌鸡产品主要在市内自产自销,规模养殖场通过“龙马”乌鸡养殖协会面向省内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更强、设备更新、产品更精的“龙马”乌鸡加工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争使我区“龙马”乌鸡产品的现有市场不断巩固壮大,新的市场不断得到开拓发展。
3.4主要措施
3.4.1打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区政府尽快出台促进“龙马”乌鸡优势产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龙马”乌鸡产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规划,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
3.4.2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向养殖业倾斜,增加乌鸡发展中长期贷款及额度,对经济困难无抵押物的农户,可采用联户担保、相互担保。鼓励保险机构、饲养户(业主)开展乌鸡保险业务。
3.4.3大力引进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领导招商、政策招商、区位招商、品牌招商、感情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引进“龙马”乌鸡深加工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在用地、建设、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发展和规范“订单养殖”业,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收购,保护养殖户利益,积极探索畜牧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发挥“龙马”乌鸡养殖技术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养殖户的养殖利益尽量得到保护,从而更好地调动养殖积极性。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5
汪家乡位于江西省万年县中部,汪家乡乡域总面积68.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万亩,山地6.8万亩,水域0.22万亩,辖9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5362户,共1.98万余人。山下村是汪家乡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15公里,直线距离6公里,206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82人,1039户。全村耕地面积3281亩,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兼有养殖业。2011年度年人均纯收入3650元,较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892元低47%。
二、种养业及基础设施情况
1 种养业
(1)种植业。山下村每年的劳务输出占全村人口的52%,约2400多人,在本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1600多人,甚至更少。全村耕地面积3281亩,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兼有养植业,该村按照“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战略要求,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的特色产业有西瓜、雷竹和红邪芋。无籽西瓜示范基地面积200亩、雷竹基地面积300亩、红邪芋面积200亩。
(2)养殖业。山下村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养殖和养鱼等产业为主,该村委会年出栏生猪10000头。山下村依托种植业和养殖业两项产业,年销售额达300万元。
2 基础设施建设
(1)山下村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该村按照政府引导,乡村主导的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并与单位结对帮扶,加大了乡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明显实效,村内每户门前都通了水泥路,几年前就已摆脱晴通雨不通的状况。
(2)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为丰富农户文化生活,村里文体活动室配备了活动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修建了戏台,供节庆日的文艺演出及平时的排练。
(3)水、电及现代通讯进村入户。所有农户家都已通水通电,电力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大部分农民家里装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有的甚至接上了宽带,农民能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国内国际新闻,收集技术信息。
(4)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绝大部分村民修建了砖瓦混泥土楼房,少数村民住房按城市的标准设计了新型厨房和冲水式厕所。电视、电话、电脑、新型厨房、冲水式厕所、独立洗澡间及各种电器一应俱全。
三、问题探讨及建议
1 加强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
通过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民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概念不清,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能力和推广意识薄弱,对农业栽培管理技术把握较差,直接影响农业效益。建议加强对种植户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可以依托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例如山下村生猪养殖协会的曹泽建、养鱼专业户万南城等为本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猪、鱼类养殖,或是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可以用农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种植业对农家肥需要量巨大,可通过积极发展养殖业,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肥料,有效地解决农家肥供给不足问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
2 村组公路的后期养护
村内的公路虽然行人通行方便,也可以通车,但大部分村内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同时缺乏建前、建中、建后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更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损坏严重。建议村委会指定专业人员对村组公路进行管护并支付其劳动报酬。
3 农村能源的利用
目前大多数农民以煤气、煤为主要能源,也有个别以稻草、柴为燃料。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可利用山下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的便利条件,建沼气池,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循环发展,节约农村能源。
4 大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走访中,发现尽管山下村的村容村貌总体较好,但农村脏、乱、差现象还是存在,农户养鸡、养鸭仍以散养为主,家禽粪便随处可见,较易滋生大量的蚊子和苍蝇,极易传染疾病,损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建议划分区域,指定村内农户进行包干,共同维护村容村貌,美化居住环境。
家禽养殖技术培训范文6
活动仪式现场(康振祥 摄)
这次科技下乡活动是继2011年开展“科普之冬(春)”启动仪式后的又一次大型集中活动,是贯彻落实自治区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的具体体现。活动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保障备耕春播生产”为主题,采取农资下乡、科技培训、展览展示等形式,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提供今年种植市场分析以及种养殖方面的科技信息,切实解决春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活动的举办,让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农村牧区,认真开展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把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农资产品带到基层,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农牧民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提高农牧民的科学
素质。
在杭锦后旗二道桥镇甲一村活动现场,来自全镇的400多位农民不顾春寒早早的来到村委会大院。在现场设立的农牧林水气科技展台、籽种化肥展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推广等10个咨询服务台前,各相关单位的科普资料让农民爱不释手,纷纷争先恐后的领取资料。大家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不时询问自己关心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农技人员现场免费发放了放心农资购买方法、农业农机补贴政策、作物栽培技术和百姓应急避险图册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共接受现场咨询1 000余人次。
现场农机具展示吸引了众多农民朋友聚集。苗盘穴播机前围满了农民,技术人员边讲解、边操作,大家一边询问着价格、性能,一边按技术人员的指导操作。甲一村党支部书记田有凤高兴地说:“这样一台机器可抵得上30个人,有了这样的机器育苗就省事多了。”先进、实用的农机具,高效、优质、高产的农业新品种,各种最前沿的农资在这里一应俱全,农民不用东奔西走,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农资产品,还可以就今年的种植趋势现场咨询专家。
农牧民在科技服务展台前咨询农资(康振祥 摄)
科技培训现场更是座无虚席。设施农业的种植户和养殖户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市农业多种站和市改良站专家的讲解,各种植、养殖户根据自己生产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专家均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使技术培训更贴近广大群众的实际生产,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农民朋友的需求,科技特派员、蔬菜专家们深入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养殖小区,从蔬菜育苗、养殖技术的关键环节入手,对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牲畜饲草料喂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的“零距离”接触,现场解决了农牧民的种养殖问题。
尽管天气寒冷,但农民们了解科技知识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在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村支部大院被来自各村的农牧民挤得满满的,大家有的咨询饲养家禽技巧,有的请教今年种植技术,有的直接现场采购农机、化肥、籽种等春耕备耕物资,现场一派热闹景象。乌兰图克镇村民王文义感慨的说,“今年我们正发愁该种点啥,今天专家就给我们出了主意,把种地的机器也一并带下来,我们太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