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1
课程标准 意识形态 思维方式 行事习惯
一、制度文化是课程研究的应有之义和全新视角
课程制度是联系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桥梁,各种课程思想、课程理论和课程理念只有落实到制度创新上,才能推动课程改革向前进。同时,课程活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关涉诸多不同行为主体、组织机构和各种规范的复杂系统,一切课程活动都必须在课程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开展。因此,制度是课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软件”,对课程制度给予关注是课程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制度文化是一种宏观的新思维,它既体现在隐性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和社会传统、习惯之中,也体现在显性的法律、法令、规章、条例和约束机制之中。制度文化既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又有对象化、实体化的意义;它既是一种从文化的视角认识社会规范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具有实体内容和对象化的文化结构。
制度文化就是以制度为核心的文化,它的本质是规范性文化,包括非正式制度文化、正式制度文化和制度运行机制。其中非正式制度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无意识形成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正式制度文化指人们有意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条例等;制度运行机制指保障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正常运转、发挥其功能的各种规范等。英语课程标准,是对英语学科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总体性规定,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教科书编写等方面的基本规范与标准体系;它对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具有定向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重要意义。下面从非正式制度文化的视角分析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问题。
二、非正式制度文化的视角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问题
1.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层面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问题
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认为,课程是主流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权力和意志的体现,它实际上是一种官方知识、一种法定文化。课程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控制[1]。课程领域是一个各种政治影响因素和意识形态互相竞争的战场[2]。课程标准也不只是关于学校教育的知识标准的“专业文本”,更是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得以灌输的“政治文本”。课程标准研制不仅是关于制定学校教育的知识标准的“技术性过程”,同时也是渗透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力较量和价值碰撞的“社会过程”[3]。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对人们的伦理规范、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等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构成了非正式制度文化的核心层面。从课程标准研制的动因与形成机制来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存在以下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的问题。
(1)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动因中的霸权与控制
一般来说,课程标准研制的动因通常来自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就是以这些研究结果为基础或标准对知识进行判断、选择的过程。从理论上讲,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需要都可以成为课程标准研制的缘起,但从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实际状况来看,社会的需要是主要缘由。而学生的需要和学科的需要只有在不与社会需要相冲突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成为课程标准研制的推动因素。这种社会需要实际上并不是反映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而只是社会支配阶层特别是国家决策层的需要。因此,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根本上是在国家的意识形态的霸权状态下进行的,它几乎不可能逾越政府决策层的意识形态霸权和价值观的控制。来自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的价值诉求,只有在与政府决策层的价值取向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认可甚至在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3]。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的冲突与妥协
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是指从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新课程标准正式出台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授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选拔学科专家、优秀教师等组建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开展工作。首先,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制定课程标准的整体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工作计划;然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在深入地调查研究和对新课程试验结果总结的基础上研制(修订)出符合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的课程标准;最后,新研制(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能由教育部面向全国推广实施。从英语课程标准的这一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作为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规定或限定了课程标准的思想方向、研制原则等,是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团队的领导者和评审者;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实际负责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研究与编制,所以它在整个课程标准研制体系中处于执行主体的地位。
启动课程标准研制是社会支配阶层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霸权和控制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的象征,但这绝不意味着课程标准编订的具体过程中没有矛盾与斗争。因为有权启动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并对其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进行规定的是政府决策部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但实际参与研制英语课程标准具体工作的却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而政府决策层与课程标准研制者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与文化属性的两种社会角色、两种社会群类。政府决策层是“政治精英”,而课程标准编订者则是“文化精英”,两者之间在意识形态、教育观、课程价值观等问题上所持观点必然存在差异。从政府决策者的角度看,作为受其委托的“法定知识”(课程)标准的制定人、作为社会支配阶层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代言人,课程标准研制者在编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能不遵循社会支配阶层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但从课程标准研制者的角度看,作为“文化主体”的课程标准研制者又具有独立人格与文化自主的意识,未必会完全心甘情愿地“说别人的话”,而是会寻机表达自己的立场,设法把自己的价值倾向体现到课程标准之中去。而且,对于课程标准研制者来说,这的确是将自己的教育理想、课程理想转化为实践的大好机会。这样,英语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斗争便成为必然。在这种冲突与斗争中,后者向前者做出妥协与让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新研制或修订的课程标准都要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有资格颁布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研制者不得不根据审查结果对课程标准的文本进行改动以使课程标准最终符合政府决策层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要求[3]。
2.从思维方式与习惯层面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问题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普遍的、深刻的思维方法、程序和模式。它是潜藏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背后的、认识和评价世间万物的稳固的思维定向状态。这种思维定向状态是从人们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凝固起来的,因而它不仅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也决定了主体创造力的强弱及其释放过程。习惯是在思维方式的决定下、在正式规则无定义的场合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的惯例或作为“标准”的行为[4],它也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构成因素。无论是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实践中,还是在不同视域的课程理论研究中,课程思维和习惯都是具有全局意义的决定因素。
(1)英语课程标准研制思维方式的“工学化”
课程作为一个自觉的研究领域形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当时正值资本主义社会的高速发展期,更高的生产效率是整个社会的强烈追求,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技术、标准和科学管理的顶礼膜拜。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早期的课程研究者也逐渐将科学方法、科学管理思想和技术引入课程领域。课程开发中逐渐形成“工学思维”,即通过技术化、简约化的方式,以期用最低的成本开发出高效的课程。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课程开发又衍生出“技术――控制取向”和“概念――实证取向”两种基本取向。前一种取向以博比特、泰勒等人为代表,主要追求课程开发的技术化方法;后一种取向以布鲁纳、施瓦布等为代表,主要侧重于课程内容的科学化。“正如艾波所云:课程领域从其胚胎期起,就潜存着工厂导向的特征。其名称虽有改变,但课程思想中的逻辑仍然是输入――产出、手段――目的的推理方式。”[5]现在的课程研究者,因继续持有这种工学思维而使课程开发的工学模式至今仍为课程编制的圣经。这种工学思维表现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便是将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制当作一种技术过程,认为可以通过技术发展来提高英语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忽视了课程标准相关利益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的有效参与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复杂性,忽视了多元的社会文化对课程标准的影响。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行事习惯:单一与对立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习惯是指由课程思维方式决定的,起着规范课程行为作用的惯例或准则。按照课程习惯对课程行为发生作用的结果的性质,可将课程习惯分为积极性习惯和消极性习惯。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积极性习惯是指有利于课程标准民主地、科学地和有效地研制的各种习惯,反之就是消极习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同时深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课程开发领域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惯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研制几乎完全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科教学专家和专职教材编制人员的职权范围,完全只是政府行为。这种惯例必然导致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主体的人员单一、学术结构性失衡,使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变得狭窄、单一,很难使英语课程标准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的需要、教师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最终使英语课程标准偏重社会中心或学科中心的价值取向,不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且,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课程开发特别是课程标准研制的实践中,教育决策者、课程理论专家、学科专家和教师之间表现出一种习惯性的对立,都各自坚守各自的价值取向、学术立场和课程设计方法论等。英语课程标准研制是一项背负重大社会和历史责任的工程,研制主体的单一性势必违背课程设计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要求,课程领域的对立习惯更有损课程开发特别是课程标准研制的健康进行,这些都是必须加以改变的。
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都要参照的重要标准。由于课程标准研制是课程改革进程的起始点和基石,而且我国的课程标准研制是以国家为主导的,所以课程标准研制的制度建设在整个课程制度建设中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对课程开发制度建设、课程实施制度建设、课程评价制度建设和课程管理制度建设等都有一定的启发、参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标准研制的制度建设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建设甚至改革的进程与成效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以上笔者仅从非正式制度文化的视角考察了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习惯、社会传统等非正式制度文化的层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如非正式制度文化一样是潜藏于课程标准研制的整个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和编制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视这些问题,是研究如何改善我国课程标准研制的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是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 黄忠敬.意识形态与课程――论阿普尔的课程文化观.外国教育研究,2003(5).
[2] [英]A.V.Kelly..课程理论与实践.吕敏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吴康宁.学校课程标准的社会形成.教育科学,2003(6).
[4] 卢现祥.西方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2
说说春晚吧:这是一台垄断中国春节娱乐29年、收视率、播出时间和参演人数都足以破世界纪录的综艺晚会,凡华人世界无人不晓。除夕看春晚被称作是“新民俗”,而现在,“骂春晚”似乎正在成为“新新民俗”。
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有81.9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春晚办得好。但在新浪微博的投票中,却有55%的投票者对今年春晚表示失望,表示满意的只有7%;腾讯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的人认为今年春晚表现不及格;凤凰网友最终亮出的平均成绩为62分,有47.1%的网友对今年春晚 “比较失望”。一个流行但并不好笑的段子是:还有比今年央视春晚更糟的吗?答案是,有,下一届。
看来,形势并非那么美好,说实在的,央视春晚的发展史,已经从一部“受宠史”变成了“挨骂史”,而内容的宣教化、情感的虚假化和价值的空洞化正是其挨骂的核心原因。而这,也正是央视一批优秀栏目的宿命。
其实,春晚绝对是央视的金字招牌。但研究央视名牌节目的生命周期,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残酷曲线,我把它不太严谨地分为四个阶段:1、创造期。一批传媒精英满怀创新激情,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与观众需求,推出的节目要么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要么是突破了某种,从而获得媒体的好评与观众的认可,一举成名。2、发展期。随着节目知名度的提升,各种优势资源如人力、财力等纷纷进入,节目的运营管理日趋完善,节目收视率和美誉度均不断提升,影响力逐渐扩大。3、成熟期。节目成为优质品牌,团队成熟,质量稳定,但问题随之出现,一般有两股力量开始介入:一是权力。表现为节目的审查越来越严,审查者的级别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倾向于把它当作宣传工具;二是商业。如广告商、赞助商、曲线收买者、游说者或明或暗地使节目屈从于某些利益诉求。4、衰亡期。创新激情钝化且日趋平庸,节目失去了其赖以成功锐气与冲击力,从而导致公信力日渐丧失,并归于沉沦直至死亡。这样的生命周期,我们在央视以往的《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同一首歌》等栏目上领略过,春晚只不过是一个最新的例子而已。
春晚草创之时,曾致力于打造成一场在除夕夜给全民带来欢乐的“文化年夜饭”,而经过29年的发展,这餐年夜饭早已变了味。正如今年春晚的导演之一马东所言:“春晚不是导演的艺术,它本身是一个国家层面的行为,是由我们现行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氛围所共同决定的。”这也恰好印证了一句俏皮话:春晚的导演不是导演,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场记”,即:负责把领导的意见当场记下来,并贯彻执行之。
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3
近年来,“雷广告”带给消费者的强烈震撼和由此引发的消费者对企业的强烈不满和斥责反复出现,一些企业深陷“雷广告”的泥沼而无法自拔。而“雷广告”出台的背后,显示出一些企业在营销理念、管理机制、操作模式、品牌传播理念等方面追求新奇特而导致的盲目。
在“雷广告”一次次冲击和挑战消费者心理极限的同时,也显示出企业对广告传播和品牌运作的挑战。然而,这种挑战的结果却是对产品、品牌和企业的伤害。
“雷广告”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何“雷广告”能够毫无顾忌地出台?为什么一些企业深陷“雷广告”泥沼不能自拔?
“雷广告”的“雷”之所在
2009年春节期间,恒源祥再次大面积全国性播出了十二生肖广告,这种仅仅是表现形式上变化的恒源祥贺岁广告无疑成为春节期间最“雷”的事件,而这已经是消费者第二次被恒源祥“雷”惊了。网民不禁发出“这是恒源祥一而再、再而三考验我们接受的心理极限”的感慨。人们在纷纷惊讶和愤慨于恒源祥的“雷人”广告之举时,也不禁对恒源祥的广告创意手法和品牌传播思维产生疑问和排斥心理。
受众之所以大呼“挑战心理接受极限”,一是广告创意简单、无聊,而时长长达一分钟,让受众感到浪费时间;二是广告词毫无意义,且无法与北京奥运会的精神衔接,让人产生对恒源祥使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名义的广告行为产生排斥;三是受众认为广告低俗,属于一种另类炒作,而消费者对于炒作已经十分反感。
其实,时下一些企业运用相同或相似的广告创意模式也被受众大呼为“雷人”广告,而企业的这种“雷广告”仿佛已经成为了一股潮流,越来越多地被一些急于提升销量和品牌知名度而苦于无法依照传统广告创意模式获得更好效果的企业所接受。
2008年下半年,南京一家房企在其楼盘公司的户外做了一幅巨型广告,巨大的红色海报被挂在中央路人行道路边,上面除了楼盘名称、热线电话、接待地址以及LOGO图案外,只有“房价不会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13个白色大字。另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户外广告牌广告语是“要提,还要往上提……”与这句广告语相配的图案,是一个靓女用手微微撩起红色短裙,隐隐露出大腿。深圳一地产商打出的巨型广告牌,其巨大的广告词是“再低,就不可能了”,广告词旁边是一个穿着红色低胸裙子的女子在吆喝降价。这两则广告均以女性的身体和人们的窥探欲为创意背景,其主张都站在了购房者愿望的对立面。
一家广告公司为了进行户外广告牌招商,结合了2008年中国股市惨烈的状况,推出了“有钱做股票不如拿来做广告”的广告语,该广告语旁边不仅用红颜色弄成流血状,还在“流血”的板块上面吊着一个塑料模特。结果立刻引起了路人、媒体的批判和广告审查机构的制止。毫无疑问,如果是在2008年股市中遭受损失的人看到这则广告,愤怒是必然的。
雷广告的“雷”与炫广告之“炫”
“雷广告”之所以产生和被一些企业使用,其根源在于社会非主流文化的兴起和传播。近年来的“非主流”文化创意传播的现象,产生于中国社会向后现实主义意识形态转变的过程。商品经济的深入人心和对社会每一个肌体的渗透、网络技术和信息资讯的泛滥传播、社会生存压力的加大、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意识形态的冲突等,都导致“非主流”文化有扩大化的趋势,与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中的健康、友爱、进取、拼搏、奉献、平等等社会价值意识产生强烈冲突。
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意识横扫一切,所有文化都成了商品,重要的是包装、表面化和易于复制。
而网络文化中的调侃、嘲讽、恶搞、山寨、草根等流行元素和娱乐精神也推动着非主流文化的兴起和传播。现在这些兴起于网络的文化元素已经走向了传统媒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商业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自然而然,为了迎合网民的爱好,企业在广告创意上也注重了对网络文化元素的汲取和使用。
同时,另一类凭借绝妙的创意和非主流文化完美结合的广告却因其与消费者产生良好的共鸣而对产品销量和品牌美誉度提升起到良好效果。这类广告可以借用另外一个网络词汇“炫”来形容。
对比一下“雷广告”和“炫广告”,可以看出其在创意模式上的不同之处。
生力啤酒2007年采用“生力”的谐音设计了一个名叫sammy的卡通人物,是一个长相怪异的捣蛋鬼。它的个性有点调皮又有一些纯真。这个卡通人物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内心中有点邪恶、有点顽皮的自我,虽然心里头会有一些怪的想法,但肯定不会去害人,喜欢恶作剧。可能有时候去逗逗别人,喜欢看人家很慌张时心里就会觉得好爽的那种感觉。针对Sammy的心理特点发展出12条不同主题的电视广告,均生动地道出另类人的种种玩乐不羁的心态。
广告片中的Sammy完全跟随着感觉走,但他非常了解时下的年轻人想些什么,不断地提醒他们心里很多“野”的想法,与他们进行一次又一次心灵上的撞击,释放出他们压抑在心中的想法。
奥美为吉列电池制作的广告片中为玩具赋予了生命,让玩具进行人类生活的各种活动,玩具拥有人间的亲情与友情,使人觉得画面非常温暖,也暗示电池拥有长效的性能。
消费电子企业艾诺一款“巧克力”作品V3,将活泼粉红的卡通形象艾艾与V3的柔美结合到一起,使产品与卡通为一体的设计使得产品既时尚,又不失趣味典雅。
这类“炫”广告通过诙谐幽默的手法恰当地表现出消费者心中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表现形式恰如其分,从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对比雷广告和炫广告,可以发现其在创意模式和表现形式上的差距。
第一,雷广告形式大于内容,内容无法被消费者认同,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而炫广告则有着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内容,形式上也更加人性化,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恒源祥的十二生肖广告,其创意源自于其大获成功的“羊羊羊”广告,但采取了无厘头式的词汇叠加的方式,消费者感受不到任何意义,更谈不上对其品牌有何新的认知。
灰色或黑色幽默式的房地产广告,在企业看来是一种绝妙的现实题材的广告创意,但在消费者和受众看来是一个冷冰冰的嘲讽,让人心寒。
炫广告的内容则注重对人性思想和情感的挖掘,表现手法更加人性化。
第二,企业过于注重炒作噱头,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提高关注度,但却迷失了品牌主张的核心理念和价值。
两个房地产企业利用女性身体做比喻的广告,之所以被批判为低俗,就是这个原因。被受众批判的“雷广告”普遍是噱头的炒作,这种纯属噱头的创意存在着噱头制造的非合理性、非关联性、非道德性等缺陷,导致受众的不满。
“炫”广告也以追求消费者的高吸引度和关注度为基本目的,但核心是为了提升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接受和喜爱,并通过广告传递产品和品牌理念和核心价值。与“雷广告”为了追求炒作而炒作极为不同。
第三,广告创意纯粹为了搞怪而搞怪,忽视了受众的心理感受和接受程度。
民间幽默如网络中各种山寨、嘲讽、调侃、恶搞成为时下一种网络文化,但这种文化具有网民自发创作的特点,虽然流传甚广、受众众多,但属于网民之间的自娱自乐。但著名企业在著名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或户外媒体的广告则代表着企业的主张,这种主张自然不能偏移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核心。而企业单纯为了追求高吸引力而强为搞怪,忽视了受众对于企业广告主张的心理接受程度。
有效避免“雷广告”的误伤
“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是一种现实,而且这种现实的存在必然会引起企业在广告传播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变化。后现实主义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具有娱乐化欲望、信息泛滥导致人们对信息接受率大为降低、网络带来瞬间的信息浏览模式、传统社会价值观的逐渐弱化、消费意识与商品文化的日益浓重、网络语言在现实社会中的大量出现,一部分原本为“非主流”的文化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所接受,并且成为了一些群体的主要特征和代名词。
青年消费群体喜欢酷来展现自我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希望给人一种惊讶和羡慕的感觉。PK词汇的大量使用,成为青年群体不愿示弱、希望获得自由平等竞争机会和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恶搞文化中青年群体用模仿和再创造的方式表达自我的观念意识和对社会的认知。无厘头式的语言则被用来宣泄承受社会压力下的紧张感和挫折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以“炫”广告来扑获消费者的心,而不能受到“雷广告”的误伤。要想避免“雷广告”的厄运,企业还是要在营销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上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消费者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流程。
实际上,“雷广告”之所以出台,都是来自于广告公司和企业营销部门的内部决策,这种内部封闭性决策带有严重的同性化思维倾向,很容易导致集体决策的失误。
企业对于投入大量费用的广告创意一定要采取消费者测试的方式来聆听消费者的意见,就广告内容、广告创意、广告制作质量等征询消费者的意见,了解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度、好感度、品牌认知度、产品兴趣度等。然后再将广告片进行修改完善,挑选出消费者认同和喜爱度较强的广告。这样就能保证广告的效果。
消费者研究不仅仅在于对广告测试的一时性需求,更在于对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趋势的分析研究。事实上,绝佳的广告创意都来自于日常对消费者深入的研究分析之中,“炫”广告赖以成功的对消费者心理和情感深度的挖掘,就来自于持续而精准的消费者研究工作。
第二,由品牌管理部门提供广告创意的决策意见。
广告创意的好与坏,要综合考虑创意设计本身的含蓄性、心理共鸣效应、有效性,还要注重社会效应,注重分析其与社会主流价值的相符性等因素。没有良好的消费者认知,即使企业再怎么认为创意绝妙或投入的广告资金再多,也带不来品牌美誉度和产品销量的提升,更有可能危害到企业的生存。
所以,在企业内部广告的探讨中,应以品牌管理部门为核心,由品牌管理部门提出最终决策意见,以维护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价值为核心方向决定广告创意的取合。
第三,以消费者视角诠释和推广品牌。
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4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网络环境的海量信息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可以在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资料,将其制作成教育文本,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网络环境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教育者可以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沟通,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细、做活、做到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产生实效。
其次,网络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这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网络的匿名性使教育者能够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络信息从而找出对策。
再次,网络环境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是沿用“一支笔、一本书、一块板”的课堂教育模式,或是“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受教育者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接受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需要一对一的教育,而网络特有的信息集成性、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环境,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控制的情况下,自由交流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传媒,其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它同时又是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社会,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进行联系,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使传统的具有可视性和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方式逐渐减少,特别是当大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在网络里进行交往更容易使人满足。因为网络的隐匿性和交流时只见字不见人,使人可以敞开心扉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但长此以往,会导致人际交往的淡化,并逐步削弱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种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并且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气氛,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导致人异常和产生心理障碍。
其次,网络具有全球性、开放性、隐蔽性的特点,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技术原因,现在也很难做到对网上信息的严格审查,这就使得许多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另外,当今互联网,还是以英文为主要内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这个阵地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不断传播资本主义文化信息,冲击着我国的思想阵地,使得许多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观念有淡薄之势。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冲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要大。
再次,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仅要求教育者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规律以及特点,还要求熟悉网络专业技术。目前,在网上与大学生面对面经常交流沟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是很多,或者说,我们的教育者还没有熟悉、适应这一方式方法,大学生即使上网也没有明确的交流对象,没有交心的机会,这是网络建设的空白。
三、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框架
1、构建高校网络主阵地
高校要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抢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高校的网络建设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让大学生感受到和体会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国中的重要位置和党的各项科学决策;评析历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校园各项专题网站应该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长才。
2、建设一支适应网络发展、精通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互联网时代要求有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针对如此,就要继续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选派骨干,从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强化培训,组建起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以适应形势和工作需要,适应大学生求知的渴望。
3、各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校园网络运作
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5
(一)加快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根据“边组建、边磨合、边运行”原则,主动承担消防、森林防火、防汛防台防旱、地质灾害防治、减灾救灾等方面工作职责,并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边界,及时与经信、民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对接相关工作职能,按时完成三定方案编制和人员转隶工作。重新调整了县安委会、县减灾委、县三防指挥部、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健全完善应急值守、情报会商、协同联动等工作制度,出台了《岱山县三防指挥中心联动运作机制》和《岱山县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机制》,并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岱山县海上小型无证船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同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首次对4个乡镇、8家部门开展了安全生产巡查,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地。积极筹建县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依托县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建设,拟整合公安、交通、海洋渔业、海事、城管等部门资源,完成指挥大厅建设,具体方案正在设计中,将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风险研判、预警、应急指挥于一体。
(二)强化预案编制管理,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系。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起草修订县级总体应急预案(草案),对全县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明确部门专项应急预案管理清单25项,涉及专项应急预案管理单位15家。重新梳理机构改革后的应急联动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和24小时值班信息,共确定应急联动单位51家,开展应急联动拉练4次,确保应急联动工作开展有序,应急指令畅通。摸清应急救援队伍家底,现有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1队8组159人,其中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65人,消防车11辆;专业应急救援队16队455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类应急救援队伍46支396人;乡镇应急救援队伍15支455人。今年9月,新组建成立了县内第一支社会应急力量-岱山民安公益应急救援队,为应急救援力量添新军、作补充。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增添应急救援设备,投资1079万购置55米进口云梯消防车1辆,已完成合同签订。
(三)夯实防汛基层基础,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对全县838名各类防汛责任人进行重新明确,对84个社区(村)和1个经济合作社的防汛防台形势图进行补充完善。组织修订了《岱山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基层防汛体系及防汛物资储备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易洪易涝区、避风渔港、避灾场所等157处,检查乡镇、社区村21个,发现各类安全隐患47处。有效应对6轮梅汛期强降雨和5个台风侵袭,2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响应,共转移群众55540人(包括渔船人员、鱼山人员),出动抢险救援队伍26支3856人次,未发生大的灾情险情,达成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积极推进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对全县37个避灾场所进行调查摸底,通过重新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员、完善标志设施和提升改造,已完成高亭养老服务中心等11个省级规范化避灾场所建设,进一步有效提升我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突出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守牢安全生产防线。一是牵头开展海上安全铁拳专项行动。深刻吸取浙岱渔02611号船“3.12”碰撞沉没事故教训,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高”行动,严厉打击涉海涉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整顿海上交通安全秩序和渔业生产安全秩序,共检查44个渔业村社,核查渔船“一船一档”1967艘,整改问题渔船187艘,强制停航12艘,移送公安7起17人,治安拘留15人;水上交通方面开展现场检查51次,检查运输船舶152艘、港口企业10家,查获违规船舶10艘次,共立案40起。开展海上联合大巡查2次,3名无证船员移交公安边防处理。二是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大检查。“3.21”江苏响水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我局迅速行动,邀请危化专家对照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隐患清单表和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对危化品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检查危化生产企业3家、油品储运企业2家、加油站6家、经营带储存企业3家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2家,下发整改指令书5份,均已整改完成。并制订了《岱山县危化船修理安全基本技术要求(暂行)》,进一步规范危化品船修理行为。三是部署落实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综合整治。深刻吸取宁波宁海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9.29”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组织召开全县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专项整治专题会议,及时制订下发了《岱山县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岱山县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建立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包片督导工作机制。目前,各乡镇、部门开展安全联合检查12次,排查企业225家次,排查隐患251处,整改223处,整改率88.8%。
(五)坚持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共治。一是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出资139.6万元引进安全生产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要对全县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重点危险品企业常年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的安全服务。目前,已完成检查指导船舶修造、危化、涉燃爆粉尘等各类企业286家次,帮助企业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826处;核查在修油轮26艘,提出整改项148项;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52家次,取得较好成效,并得到广大企业认可。二是推进科技兴安工作。继续推广使用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系统,并专门发文明确各单位任务,督促各单位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事故防控体系,切实推进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目前,已推广安装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系统1082台,比去年增加了158%。三是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矿山、危化、涉燃涉爆等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前,已完成小微企业规范化创建验收20家,在4家矿山、1家洁具、2家涉燃爆粉尘、7家船舶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四是加大重大隐患单位治理力度。挂牌督办市、县二级(市2家、县12家)14家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单位,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期限,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完成2处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任务。同时,积极落实《舟山市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励办法》,确定2家住建、3家交通、4家工矿商贸为示范企业,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六)加强全程监管,进一步维护安全生产良好秩序。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省“八统一”工作要求,不断精简材料,缩短审批时限,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等。目前共进驻中心16主项23子项,进驻率100%,今年已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10家,危险化学品设施设计审查2家,重大危险源备案2家,均做到最多跑一次。梳理并公开了第一批部门间最多跑一次事项4项。强化源头管控,实施重大项目引进安全预审制,严格危化行业安全准入,加强与发改、招商、经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对拟引进的招商项目、落户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估,做到提前介入,已预审项目8个。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开展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段的安全大检查,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船舶修造等高危企业的安全监管,1-11月共检查企业934家次,查处各类隐患662处,下发整改指令书187份,复查意见书147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1起,已办结21起,处罚单位15家,个人6个。同时,积极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推进掌上执法,共抽查企业196家次、日常检查136家次,其中掌上执法193家次。
意识形态审查意见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批评;新变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学批评由于对新媒体的“失语”状态,还无法真正进入角色,而新媒体中的文学批评则由于其自身在批评标准、批评体系等方面的无序状态,无法担当起指导文学的重任,这与新媒体文学的繁荣景象是无法匹配的。面对这种时代要求,传统文学批评就必须紧跟新媒体时代步伐,不断吸收和借鉴新媒体的发展要素和思考方式,不断改进发展路径、批评模式和批评方式方法。所以,探讨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方向,对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的自身特征
(一)门槛低、操作简便
传统媒体的运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传统的媒体形式,几乎都有一套“写作者-编辑-审查者”的内容生产流程,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从而确保媒体生产内容的公信力和安全性,但对新媒体而言,这些角色都由一个人来完成。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书写个性化的内容,传播没有时间空间限制,比传统传播方式自由随意,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让新媒体大受欢迎,发展迅速。
(二)平民化、个性化鲜明
新媒体主要内容的者大多来自平民阶层,现在也成为“草根阶层”。这些业余的新闻爱好者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体现出更强烈的无功利性,他们的参与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但同时,这些自发的使用者和创造者,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也显现出更强的自我意识,自然而然地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三)交互性强、传播迅速
由于新媒体在发表和传播上都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加之新媒体在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为零,可以真正实现面对面交流和传播,极大地增强了双方的交互性。
二、新媒体引发的文学批评的新变
新媒体的个性化、随意性和自发性给传统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新媒体文学批评是一种互动式的文学批评
新媒体文学批评,由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性”特征,其传播即实现了一种零距离和零时间传播。新媒体文学批评对于作品的评论从作品开始创作,在媒体上第一次发帖开始,就已经跟随作品的创作开始了,得到读者的随时随地的关注,随着作品的发展而发展。作者每更新一次帖子,就会有无数网友在线阅读,并即时提出评论,为作品的创作提供建议。作者也可以在阅读了读者的评论帖子之后,采纳合理意见,进行即时的修改。这种批评形式是互动式的,读者与作者可以在线交流阅读感受,对于作者的创作也是一种灵感性的启发。
(二)新媒体文学批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学批评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使批评的“门槛”降低,凡是具有一定文字写作水平的人都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权威话语权,权力轴心被多元的话语结构取而代之,在批评上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小,使广大草根阶级可以自由发表对作品的不同看法,同时,这些批评话语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倾向,每个评论者都可以发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学批评的水准,由于过度随意,造成出现了很多水平极低的评论,这正集中体现了新媒体文学批评的优与劣。
三、文学批评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