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各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单位,辖区相关部队、企业:

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上下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激励各镇办、各村的工作热情,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在全区125个村开展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目标

通过开展争创新农村示范村竞赛活动,逐步使全区各村主导产业规模化,进村路和街道硬化、绿化,饮水安全自来化,村容美化亮化,庭院居室净化,村民生活丰富多彩化等,激发各镇村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二、创建内容

按照“三通、四化、五无、十六有”的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发展农业生产,绿化村路,亮化街道,净化庭院,门前植树,院中栽花。

三、考核办法

实行百分制打分的办法,每半年考核一次。根据考核内容逐项打分,综合评定,依次排序,各镇办按参评村总得分排名。满分为100分。

三通(7分)

(1)通油路(水泥路)(2分)

(2)通自来水(2分)

(3)通有线电视(3分)

四化(15分)

(1)村街道进户路硬化(3分)

(2)进村路、各户门前绿(4分)

(3)街道、庭院整洁(4分)

(4)沿街民居、门楼、墙体刷饰一新美化(4分)

五无(10分)

(1)街道无“三堆”(2分)

(2)门前无乱搭乱建厕所(2分)

(3)无家畜饲养圈(2分)

(4)街道无污水(2分)

(5)墙体无乱写乱画(2分)

十六有(68分)

(1)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6分)

(2)有两委会办公室,并配齐办公桌椅等器材。(3分)

(3)有文化图书室。(2分)

(4)有老年活动室已经装修一新。(2分)

(5)有对村民开放的室内浴池和农家超市。(4分)

(6)有健身广场,配发器材保持完好。(6分)

(7)有村卫生室(法定人有行医证和营业执照)。(4分)

(8)街道有路灯。(2分)

(9)村中心有公共厕所并能长期保持清洁。(4分)

(10)设置阅报科普栏、村务公开栏,及时传递时政、科普信息。(2分)

(11)配置垃圾(筐、台),有固定垃圾倾倒处。(3分)

(12)有清扫保洁员并能保洁。(5分)

(13)街道规划合理,有排水沟、排污处并保持常年畅通干净的。(5分)

(14)有新村建设规划和新建民居式样并组织实施。(6分)

(15)有健全的两委会班子并团结有力。(6分)

(16)有健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党内制度、村规民约、门前“四包”、村民代表议事制度、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等)。(8分)

四、保障措施

1、各镇办村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把创建活动放在心上、拿在手上、动员所辖村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按照创建内容,逐一进行整改建设,以达到区上对示范村的要求标准,力争使示范村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两办督察室、区新农办从每季度检查一次,并发检查通报和督办单,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

3、创建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年底对达到示范村要求标准的村,举行命名挂牌仪式,并奖励2万元。

4、区上将把创建活动纳入年度对各镇办及包抓部门新农村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评。

5、列入一、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重点村既要保洁、维护好公共设施,又要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列入今年的重点村要逐项落实,逐步实施。其他各村,也要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年内达到目标的,同样享受政府以奖代补政策。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青岛市;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2.82(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2-0153-04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青岛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项具体举措。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些积极举措与成功做法,对其他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1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情况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青岛市各个区、市积极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2007年全国首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市举行,青岛市做了典型发言。胶南市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民政部向全国作了转发。2009年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区”创建评估。莱西市突出“六治”建设生态宜居新型农村社区;崂山区提出完善“五自”(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障和自我发展)体系,培育“五型”(民主型、规范型、稳定型、便民型和活力型)社区;城阳区和即墨市试行“宅基地换房”等政策,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各区、市结合自身情况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12年青岛市政府把这一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勾勒出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与具体路线图。

1.1出台《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确立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宏伟蓝图

2012年4月青岛市《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提出,将以四方区、李沧区为重点推进七区统筹,以平度市、莱西市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乡镇(街道)合并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农村产权、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户籍管理等改革,构建城乡互动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国家东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青岛市将坚持规划先行、服务下沉、循序渐进、和谐集聚原则,在五市规划建设大约1 000个 3 000~5 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上半年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年内开工建设100个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完成50%以上。此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市级财政给予每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一次性奖补资金200万元,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给予每个完成规范建设的特色园区一次性奖补资金200万元。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区、市予以等额配套。

1.2下发《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体路线图

2012年8月青岛市在黄岛区和胶南市召开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暨农村住房建设现场会,下发了《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路线图。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是:“两区共建、三个集中、四个融合”。“两区共建”,即将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和集约化的特色经济园区一起规划建设,在解决好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四个融合”,即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其中,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要做到“八有”: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有综合服务厅、有卫生室、有警务室、有幼儿园、有党员远程教育室、有文体活动中心、有综合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满意;坚持配套完善,市场运作;坚持依法办事,创新体制机制。

2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青岛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特色经济园区“两区共建”为重点,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领、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彰显特色、分类推进、农民主体、组织保障的要求,着力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等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

2.1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与建设规划

结合青岛市总体部署与要求,各区市立足当地实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与建设规划,以规划引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在充分考虑现有村庄规模、发展水平、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3 000~5 000人、服务半径1.5~2.0公里的规模,将现有的5 400多个行政村整合为1 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例如,胶南市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结合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和乡镇合并试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规模、基础配套,编制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和建设规划,把全市980个村居规划成为183个新型农村社区。

2.2多类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青岛市各区市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心村融合型等多种类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实现方式。

城中村改造型:结合城中村改造工程,对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村庄,积极推进村集体股份制改制,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和资源,重点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实现集中改造。

小城镇集聚型:以建制镇为依托,引导镇驻地周边村民和其他有条件的村民向镇驻地聚集,做大镇驻地规模,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建设新型社区。

功能整合型:对产业园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内的村庄适度整合,建设以集中居住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型社区。

龙头企业带动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企业与周边村庄联合,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中心村融合型:对暂不具备上述集聚条件的村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产业关联、有利于整合资源要素等原则,确定合理服务半径,将几个村庄融合为一个社区,提升中心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辐射带动周边村庄。

2.3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巩固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成果,完善水、路、电、气、暖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由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融合。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职能是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就业指导、社会救助等各类公共服务,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组织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坚持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综合服务厅、卫生室、警务室、幼儿园、党员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中心、综合超市等“八有”标准。

2.4渐进推进社区组织改革与建设

坚持社区建设组织先行,多村合并后仍保留原行政村建制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成立新型社区党委,同时成立新型农村社区民主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负责社区建设和自我服务。在基本实现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的社区中,适时依法撤销社区民主协调委员会和社区所辖各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

2.5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经济融合

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适时启动原行政村股份制改革,坚持资产不平调、资金不平分、债务不平摊和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原则,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要求,对原行政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设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和管理。对社区建设中新形成的资产,按照股份化要求,量化到每个社区居民,进行股权登记,实行股份制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经济融合。

2.6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园区建设

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区采取直接投资、土地入股等市场化手段,规划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实现社区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村企联合”、产业园区与集聚性农村社区共建,规划产业布局,培育新产业,推广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3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3.1多方协同,合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引领社区建设,实现部门、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组织各类公共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引导社会组织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府还要引导成立社区建设过渡性组织,搭建各方对话的平台。青岛市成立的社区建设民主协调委员会,就是在基层组织改革中的一种有益探索。

第二,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做到农民自愿,农民满意,让农民得实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核心是农地身份的“转换”:农村宅基地转换为耕地或建设用地、承包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实质上是农民的土地权益与全部或部分的市民权益的交换[1]。这个交换必须充分征得农民同意,做到公平合理。

第三,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青岛市探索通过土地优惠、税收优惠、金融优惠、社区服务优惠和冠名等多种措施,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能人”支持或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各类科技、通讯、金融等服务机构与经营组织将服务网点延伸到新型农村社区,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实现社区服务一体化和社区商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合力推进。

3.2科学规划,高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规划水平决定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庄合并、人口集中,而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遵循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2]。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镇驻地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高标准方向。例如,即墨市王村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就专门聘请曾设计“青岛五四广场”、“青岛音乐广场”、“奥帆中心海景剧场”等多个大项目的公司来承担。因此,要摒弃就社区规划作社区规划的简单做法,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放到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实行社区规划与城市发展、县域村镇体系、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规划协调统一,综合考虑区域条件、人口分布、产业优势、辐射能力、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注重现念与民风民俗等人文元素的有机融合,民居美观性、实用性与周边环境的衔接统一,以生态良好、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高品位规划吸引农民群众主动融入社区建设。

3.3因地制宜,多类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多类型推进。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特色产业村可能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型确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没有一刀切,而是在实践探索中确立了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心村融合型等几种新型农村社区类型。各地应立足本地实际,结合本地特点,科学合理地确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类型,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适合当地农民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社区。

3.4服务到位,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安居”

当下要建设的农村社区不是以传统自然村落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而是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集中居住,不能只是农民住房由平房改为楼房,而是一个空间集聚、产业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便利、管理自主、环境友好、生活富裕的地域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各具特色的共同体。

保证农民“安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各类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配套到位,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解决公共服务需求是许多地方的基本做法[4]。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降低农民对土地的生存依赖性[5]。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服务下沉,建设服务中心,努力全方位搞好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和公益,把社区建成居住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集居住、生态、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商业、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

3.5两区同建,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居民“乐业”

“乐业”方能“安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积极为农民就业提供服务,在社区建设的同时推进经济园区建设,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两区同建,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传统,发挥产业集聚区和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现代农业,保障农民收入的实质性增加和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真正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参考文献:

[1]崔伟华.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2:56-57.

[2]济南市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研究课题组.济南市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9-124.

[3]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4:12-15.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

一、目标任务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1-2013年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力争每年完成全区农村总户数的10%;到2013年底,确保全区改厕户数达到农村总户数的85%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标准要求

(一)天平街道、粥店街道、满庄镇及有条件的乡镇要结合城区建设,力争新建住宅房屋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其他乡镇要大力倡导推广使用“粪尿分集成”生态型卫生厕所。

(二)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到2013年要消除蹲坑式、有公害性的公厕,推广使用沼气池式生态型、完整下水道式、密闭、无公害性卫生厕所,力争无公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三)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沼气能源、太阳能与卫生厕所建设工作的有效结合,综合利用。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农村改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成立改厕工作办公室,组织协调农村改厕工作实施。区爱卫办要加强对全区农村改厕工作的协调调度,设立改厕技术指导小组,对全区改厕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

(二)加强教育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改厕工作与城乡整洁健康行动、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改厕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改变传统生活居住习惯,教育引导农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树立居住生产新理念,激发广大农民自觉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推动工作开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民办公助、多方筹资”的原则,努力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改厕管理信息库,及时统计和分析改厕有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4

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纪委、省民政厅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民政发〔__〕24号)精神,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当村文【__】1号)。文件对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村级民主评议活动、做好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二)提升社区建设管理工作。

1、开展评选命名表彰“和谐社区”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__年,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发《当阳市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当社建字【__】5号),为深入推动创建活动,促进当阳和谐社会建设,经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评选命名表彰“和谐社区”活动的通知》(当社办文【__】1号)。拟今年下半年我市命名表彰一批“全市和谐社区”、“全市创建和谐社区先进镇(办事处)”、“全市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

2、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今年4月,针对玉阳办事处东门楼社区、草埠湖镇镇头山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我们到实地进行了调查,并向市人民政府分别写出《关于落实市领导对玉阳办事处东门楼社区增加工作人员批示意见调查情况的报告》(当民政【__】13号)、《关于草埠湖镇镇头山社区增加工作人员的批示》(当民政【__】14号),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审阅并批示同意将玉阳办事处东门楼社区增加2名专职工作人员、草埠湖镇镇头山社区增加1名专职工作人员,人员经费由市财政局解决。有效解决了两个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不能满足社区工作需要的问题。

二、社会事务工作

(一)扎实抓好殡葬管理工作,巩固和深化了我市的殡葬改革的成果

1、宣传殡葬法规。清明节期间,利用宣传车、通过电视台播送滚动字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树立宣传牌等形式在全市开展殡葬改革、文明祭祀宣传,提高市民参与殡改的意识,营造文明祭祀的氛围。

2、签定《责任书》。3月,我局与各镇(处)民政办公室兑现了《__年殡葬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签定《__年度殡葬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各镇(处)民政办公室明确了殡葬管理工作任务及责任。

3、层层建立殡葬管理报表制度。村(居)民委员会殡葬管理信息员每月5日以前将上月村(居)民的死亡情况准确报镇(处)民政办公室;镇(处)民政办公室每月10日以前将上月全镇(处)的死亡情况准确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务科;社会福利事务科将每月上报的死亡名册与火化的名册进行核对。今年共核对火化的名册2700多具,对有疑问的情况及时进行了核查。

4、落实惠民政策。今年1-6月共计减免丧葬费25.4万元,其中免费运尸909趟12.1万元,减免低保户等困难人群丧葬费284人次13.3万元。

5、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规范化管理。为规范化管理,我们对玉阳办事处的窑湾村、庆丰岗村等14个村相继兴建的农村公益性公墓下发了《关于窑湾村、庆丰岗村等十四个村兴建农村公益性公墓的批复》(当民文【__】16号),文件对墓位用地面积、墓区美化、公墓管理进行了严格要求。

(二)健全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救助管理力度。

1、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成立当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当政办文【__】6号)。二是为了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我局起草了《当阳市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文件正在下发中。

2、加大救助管理力度。一是对到救助站求助并符合救助条件的128名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返乡车票及途中生活费救助。二是对在城区流浪的15名流浪精神病人,安排在我市精神卫生中心救治。通过救治,目前有3人被护送回家、9人被安置在福利院、3人在继续接受治疗。三是对无法查明其亲属也无法查明其户籍所在地的流浪精神病人和痴呆傻,共计13人进行了安置,其中流浪精神病人11人、痴呆傻2人;今年安置的9人、去年安置的4人;安置在市社会福利院1人、淯溪镇农村中心福利院2人、玉泉农村福利院7人、宜昌市二福利院3人。五是各镇(办事处)救助接待处对15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1-6月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8人,救助金额15万元。其中:精神病人17人,痴呆傻2人。

三、社会福利工作

扎实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一)开展孤儿救助及核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核定孤儿身份,了解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的使用情况, 4月,我们分别到孤儿所在福利院及其家中进行了入户调查。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核定孤儿97人,其中:集中供养孤儿46人、分散供养孤儿51人。集中供养孤儿、分散供养孤儿的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100元、700元。今年1-6月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49.1478万元(不包括五保供养救助及低保金)。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5

一、以村级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以“村级规范化管理提升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要加强后进村整治。按照8%-10%的比例倒排出年度内需要整治的后进村,成立专门的党建工作队,开展综合整治。因村制宜,确定整治目标、整治方案和时间任务,群策群力,重抓落实,确保存在的问题逐步减少,为2014年的村居“两委”顺利换届打好良好基础。

二要抓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双流程一记实”同步操作法,按要求将村级重大事项、合同、低保、待遇发放等议题全部纳入“双流程”。严格执行按时记账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清产核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建立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做好新签订合同的程序履行、层层把关和上报备案工作,切实促进村级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要发挥好多元社区党委作用。动员多元联合党委副书记积极参与到片上的工作当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干事能力、社会地位和人脉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做好本村工作的同时,把自身的先进经验进行广泛交流,帮扶本片的弱村、穷村,在班子建设方面给后进村出点子,在经济发展方面帮薄弱村找门路,在维护稳定方面积极为工作片出谋划策。要让他们的能力从一个村辐射到整个工作片,真正的实现以强村带弱村。

四要规范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培训,规范操作,严把程序关和质量关。重点解决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力争比例数降低到10%左右。年内重点关注桥上、庄子、官道丁、马刘、河南孙、梁家6个村的党员发展,坚决杜绝发生因党员发展引发的隐患。

五要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作。严格对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多方筹集资金,对庄子、圆璧宋等8个村活动场所不达标的村抓紧实施改造升级,力争2013年10月底前完成整体升级改造要求,完全达标。

二、以为民办实事为着力点,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按照《激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口,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一要抓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对筛选上报的16个整治村庄,按照整村改造、整治示范、梯次推进三个类型,围绕硬化亮化、景观点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重点,分类分片滚动推进,确保走在全市前面。同时,要继续全面推进垃圾一体化处置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扎实做好困难救助、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强化措施,力争全区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占适龄人员的比重达95%;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防止因病致贫、无钱养老等问题的发生。

三要全力壮大村级经济。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突破口,以资金扶持、考核奖惩为杠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村居发展投入少、风险低、拉动就业力强的项目,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要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与村居“联姻”,采取“帮就业、帮项目、帮公益事业”等模式,确保“村企共建”取得实效。年内重点抓好邢家与道恩集团、河抱与兴民钢圈等村企共建工作。争取街道集体经营可支配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居减少至3个以内。

四要落实办实事公开承诺制度。指导各村居围绕群众关注、反响强烈的道路出行、排水饮水、绿化亮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活动场所改善等民生项目,确定3件以上民生实事,进行统计备案。年内重点抓好圆璧张、海岱仲、北皂前村、官道丁等村1.8万平米的村路硬化;和平、兴隆庄、泊张等村的自来水改造;大牟家、甲王等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改造;河南孙、后徐等村健身广场建设工作,促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三、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为突破口,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重点加以推进。

一要坚持示范带动,重点突破。对市级备案的北皂前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千方百计争进度、抢时间,加紧推进土地复垦工作。对龙海社区逄家回迁区建设,要按照规划要求,抓好拆迁协议签订、回迁安置等具体事项的落实,确保将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样板工程、示范工程,带动全区面上工作整体开花。

二要坚持分类指导,规划先行。使集中规划改造或建设的村先行启动,让经济条件好、建房积极性高的农户率先启动,分期分批、有序开展。年内,重点督促引导土城子等有集中建设意向的村居,抓紧形成具体方案,列出时间表,以利于适时启动。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切实处理好社区建设与农民群众、社区建设与综合配套服务、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全力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将好事办好,实事办事,促进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手段,全面筑牢发展保障体系

在街村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网络、综合整治等措施,努力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稳定上,要做好矛盾日常纠纷日常排查和不稳定因素稳控工作。要实行稳定工作的关口前移,坚持对辖区的稳定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建立不稳定因素台帐,坚持每周调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矛盾纠纷能够提前介入化解,不稳定因素及时得到稳控,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激化。

在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上,坚持群防群治,加强技防村建设,逐步推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力争实现技防、人防、物防全覆盖。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确保发案率明显下降,推动全区稳定形势持续好转。

在计划生育管理上,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充分发挥计生队伍的能动性,强化内部分工,加强教育培训,找准制约因素,对症下药,切实做好人口出生统计上报、流动人口管理、计生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力争不发生计划外生育。

在社区建设管理上,针对城区人口多,人员素质不同,认真分析,大胆探索社区工作新路子,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新增的鑫龙、樱花苑、西海岸等6个社区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日常管理、日常服务,让居民信赖,感到温暖。

五、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要坚持不懈地抓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一要提升境界,争创一流。要全面强化“争创一流”的意识,保持高境界、高目标、高追求,开展好“三查三比”活动,通过查思想境界、查精神状态、查用心程度,比工作干劲、比工作成效、比工作位次,引导全区上下昂扬争一流的斗志。

二要强化素质、提高能力。要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基本业务素养和技能,做到业务精通、服务高效、基层认可、群众满意。要强化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会议纪律、生活纪律,坚决守住“思想、道德、法律”三条底线,旗帜鲜明、一把不松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确保不出问题。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调度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刚才,马洪军局长宣读了实施方案,田青云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县区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他们不仅需要吃好、穿好,而且期望学好、玩好;不仅要“填饱肚子”,而且渴望“充实脑子”。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城里人把读书、看报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时,广大农民群众却看不上书、读不上报,无法享受到这种理应享受到的文化权益。“农家书屋”是中央提出的五大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一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省里的统一部署,于年全面启动了农家书屋建设,并由16个部门单位联合出台了《关于市“农家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作出了全面规划。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实施。各县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普遍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了年度本县区的民生实事和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加大了落实力度。从目前的进度情况看,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为:个别县区对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落实还未到位;有的县区工作主动性不强,存在畏难发愁情绪;有的规划选址不够科学等。

建设农家书屋,是市委、市政府为农民群众实现读书看报基本文化权益所办的一件实事、好事。让农民群众像城镇居民一样能够读书、看报,应该说带有某种“还账”的性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应当普照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上。因此,我们一定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尽最大努力,让农民群众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二、明确农家书屋建设的有关要求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今年农家书屋要实现全覆盖,也就是说,今年是农家书屋集中建设的最后一年。我市经过反复筛选,确定了202家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各县区务必按照要求,于8月底前全面建成。因实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而无法按期完成的,也要确保完成书籍、电脑、报刊等的采购工作任务。

二是明确建设标准。我市农家书屋根据建设选址、服务覆盖半径不同,划分为“辐射型”和“基本型”两类。各县区要本着“因地制宜、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切实制定好建设计划。分为两种模式:区和垦利县坚持前三年做法,积极探索已建成书屋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未建书屋的社区或村庄,建设“辐射型”书屋,在不具备条件的偏远村庄,建设“基本型”书屋。河口区、广饶县和利津县结合本地农村社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在农村社区(或中心村)整合新建“辐射型”书屋,实现对周边行政村的全覆盖。但不管哪种模式,均要按照“辐射型”和“基本型”的标准进行建设,市里也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和考核奖惩。关于具体建设标准,刚才洪军局长宣读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各县区要严格遵照执行。

三是明确建设选址。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根据以往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等情况,我市确定今年的农家书屋主要选址在农村社区,以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半径作为农家书屋的服务半径,实现对周边行政村的全覆盖。“辐射型”农家书屋,要建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的综合服务设施内,或在健身广场周边,采取开放式布局,辐射服务周边行政村;要将乡镇文化站内的图书阅览室全部纳入农家书屋建设范围,建设小型图书室,辐射服务乡镇政府驻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周边村庄。对“基本型”农家书屋中条件比较好的,也可以辐射服务邻近的行政村。

三、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确保建成管好用好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使用要按照“政府组织建设为主,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实施,确保农家书屋在建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作用。

(一)确保财政投入到位。农家书屋建设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必须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市委、市政府确定,市、县、乡三级财政分别按照2:5:3的比例承担补助和建设资金。市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家书屋建设补贴和考核奖惩,各县区、乡镇也要按照比例安排相应的建设资金。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确保全部用于农家书屋建设。

(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通过冠名捐建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家书屋建设。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宣传,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三)精心选配出版物。能否真正把农家书屋建设这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出版物的选配是关键。各县区要在出版物的选配上多动脑筋,尽量做到符合当地实际,多选配那些农民群众需要,能够促进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的图书、报刊,确保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加强管理使用。农家书屋建设是基础,长期有效发挥作用是关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尽快研究制定农家书屋管理使用的具体办法,指导和保障农家书屋健康运转、切实发挥作用。今后,市和县区每年都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和报刊订阅,使之细水长流不断线,长期、持久地发挥作用。

四、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家书屋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务必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好事办好。

一是要强化组织协调。各级农家书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担负着牵头、联络、服务的重要职责,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及时通报情况、沟通信息,搞好工作指导、协调服务。

二是要完善政策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农家书屋建设的政策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做好与相关政策的结合文章。要健全完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强化制度保障。各县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有序推动农家书屋建设。#p#分页标题#e#

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省新闻出版局对各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市对各县区也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市农家书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常督导检查,采取现场督导、情况调度、每月通报等方式,及时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开展好、建设进度快的县区和单位,予以奖励扶持;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特别要严格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确保资金安全、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