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措施

社区建设措施范文1

【关键词】社区基建维修;造价审计;监督管理;

1、引言

社区指的是居住于某一地域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它是一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国一直也在倡导和谐社区,而社区的基建维修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是关乎到社区建设的最根本因素之一,做好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社区的特殊性导致了目前在社区基建维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2、社区基建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目前在社区基建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基建维修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社区经费的因素,管理人员很难获得较为专业的培训,加之一般管理人员很少是科班出身,这就使得他们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思路,而这种管理水平的落后很容易对社区基建维修的施工水平带来较大的制约。

(2)社区基建维修缺乏系统化

由于社区的特殊性,使得其基建维修很难形成一种非常系统的形式。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基建维修项目的施工并没有事前进行计划、设计;而另外一些基建维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经费、政策等因素的原因尚未进行完成就停止了;还有就是在整个施工中没有具体的计划以及可执行的方案,这些都是缺乏系统性的表现。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社区基建维修的施工成本,也会降低施工项目的质量,进而对社区的建设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3)社区基建维修中监督力度较弱

基于社区基建维修的特殊性,在施工中很难选择高水准的施工单位。目前施工单位普遍专业水平不高,加之社区基建维修施工项目零散、施工种类广泛,这就导致了一旦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很容易产生施工冲突、管理难度激增等问题。

(4)社区基建维修中的审计不受重视

由于社区基建维修项目一般来说不可能是大型项目,也就是说其资金量必然不会太大,这就容易使得部分社区基建维修项目不受重视,具体体现就是大公司不愿意接这项业务,而小公司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上都存在较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审计力量和审计项目之间的冲突,在工程结算的时候会出现较多问题。

3、针对社区基建维修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社区基建维修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并配合其原因做出合理的措施。

(1)提高居民社区基建维修的意识

社区基建维修一般都在社区内进行,且施工项目较小,如果选取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的话,很容易对居民的生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针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小型的施工项目,我们可以发动居民来完成,这样既降低了施工成本,也能够对施工质量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笔者通过实际工作发现,提高居民社区基建维修意识对于解决大部分问题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在提高居民基建维修的意识上,我们需要定期的组织一些专业培训以及先进经验的交流会等,并树立与社区基建维修有关的标识、标语,这样既能减少问题的发生又能够在问题发生后及时合理的采用相关基建维修措施。

(2)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力度

在社区基建维修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关系重大,只有做到管理人员足够专业才能对施工队伍形成制约作用。因此,这需要我们加强管理方面的学习,对于社区基建维修施工中经常出问题的地方要善于总结,对于先进的经验要虚心的学习。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提升。

此外,鉴于目前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一,尤其在施工队伍中存在大量农民工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加强监督力度。针对监督力度的加强,我们应该做到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防止施工人员偷奸耍滑的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在提升管理水平上,首先需要我们从思想层次上进行加强,做到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其次要加强理论文化的学习,这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够使用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最后加强监督力度则能够防患于未然,使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下降。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发现只要我们做好以上三点,无论在施工质量上还是施工成本控制上都会有极大地改善。

(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对于社区基建维修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主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我们对于社区的基建维护要有计划性,杜绝盲目施工,在施工中我们要针对重点施工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统筹考虑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其顺利的施工而不是在施工的某一过程出现停滞,实践发现,通过这种措施虽然会在实施中相比复杂一些,但对于降低基建维修的成本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在社区基建维修中我们要对以往的事后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改变,变为从事前、事中、事后对基建维修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控制,这种质量控制方法的改变对于预防施工中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效果非常明显。考虑到由于目前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采用托管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合理有效地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

(4)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社区基建维修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但是由于社区基建维修涉及范围广,这就为我们施工人员技术的提升加大了难度。在工作中,我们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可以使用竞标的方法来选取竞争力最强的施工队伍,这样对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质量都可以起到有效的保证。此外,在具体的社区基建维修施工中,我们要调动好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加强施工队伍对于施工技术的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将会给社区基建维修施工质量的提升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

(5)加强社区基建维修审计的力度

审计工作无论对于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有非常大的监督作用,因此,做好审计工作对于社区基建维修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我们应该将重点往审计工作上倾斜,在完成施工以后,对工程量进行严格的计算并对施工费用实现精准的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社区基建维修工作的施工成本,节约投资,最终达到提升社区基建维修经济效益的目的。

4、结语

在社区基建维修中,由于社区具有不同于企业、学校的特殊性,这就使得其出现许多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做好本文中提到的相关工作不仅会对我们的社区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还能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中充分认识社区基建维修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的环境,多思考、多总结,对社区基建维护做出好的保障。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社区一定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翠琴,刘波;高校应该如何加强基建维修工程审计[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郑桂杰;加强高校基建维修工程内部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1期.

[3]张娴,赵崎峰,翟红玉;浅谈医院基建维修工程的内部审计[J];当代审计;2009年06期.

[4]张勇军;唐靖廷;;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4期.

[5]陈华;;刍议工程效益审计事项的分类及审计方法选择[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6]伍珊;;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实践的思考和完善[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作者简介:

社区建设措施范文2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财政经济永续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等社会问题、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搞好区域财源建设,提高财源建设速度和收入质量,建立稳定永续增长的财政收入体系,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全力打造“民生财政”的一个长期工作目标。

一、海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海阳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海阳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面积1887平方公里,辖11个镇和3区3街道,732个行政村,66.65万人。2007年完成GDP143.5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额12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4亿元,外贸出口3217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19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增长30.64%;一般预算支出9.2亿元,增长25.97%。2007年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亿元、68.1亿元和45.4亿元,三产结构比例由2002年的30.6:42.2:27.2调整到20.91:47.46:31.64,区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已从成长期阶段逐步向成熟期阶段迈进。

(二)海阳区域经济特征: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海阳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培植优势产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已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的根本性转变。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6个,比2002年增加92个,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税2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4倍、4.3倍和6倍。与此同时,积极构筑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房地产业日趋活跃,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较快、现代储物流业快速扩张。

2、民营经济强劲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区域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活力大大增强。形成了针织毛衫、建筑机械、农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等骨干产业。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6个,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0%,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利税2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2倍和2.1倍,上缴税金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55%以上。同时吸纳各类人员14万余人,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就业水平,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3、对外开放突飞猛进,园区经济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现。一方面以“县域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以项目投入责任制为导向,内抓载体建设,外抓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累计完成生产性投入102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利税19.3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1%和96%,已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大载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快、效果最好、潜力最大的途径。

4、多策并举,打造品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加快旅游开发建设,全力营造滨海休闲、山岳生态和历史文化三大旅游板块,以民俗旅游、滨海旅游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景区初具规模。相继建设了一批投资过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开辟了餐饮、商业、霓虹灯三条特色街,城乡市场日益活跃。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4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递增16.4%。

5、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立足当地区位、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7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7个,已建成标准化畜牧场1038个、畜牧小区244个,水产品无公害养殖达到14.8万亩;积极实施大绿化战略,五年来累计营造公路绿化带450公里,开发经济林果20万亩,完成山滩造林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5%。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

二、目前海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类型,从而决定了财政经济基础仍较薄弱。许多产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初加工甚至直接出售资源来获取微薄的利润。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和面临国内外更加强有力的竞争,这类企业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将会面临融资难、市场份额难以拓展等瓶颈制约,对地方财政经济贡献难以大幅提高。

(二)区域经济规模小,高新技术企业少,支撑财政能力弱。从区域经济规模看,对地方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支柱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属于经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家族制类型的企业,支撑财政能力非常有限,从而决定了财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三)集群规模经济尚未形成,企业间存在着无序竞争。集群规模经济是通过集群带来规模效应,整合资源,来增强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内在的增长机制。而企业规模偏小、没有自有品牌、产业链条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再发展。一方面造成企业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另一方面造成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对财政经济的贡献率下降。

(四)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潜在风险较大。企业所有者的权力无制约,缺乏民主管理机制和集思广益,加上决策者自身素质的局限,导致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非家族成员很难进入企业核心阶层,对员工工作热情和企业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企业效率降低,束缚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决策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以及大协作的精神,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改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潜在风险较大。

三、强化区域经济财源建设发展措施与建议

(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着力培植特色经济。一是立足现有特色,不断延伸强化特色。立足于现有产品和产业优势,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优势延伸。依托资源确定特色产业,围绕专业市场确定特色产业,依托现有企业确定特色产业。对企业产品、产业的成长空间认真分析研究,催化其尽快膨化、裂变,逐步把现有企业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形成优势效应。二是挖掘潜在特色,不断开发壮大特色。实行规模经营,多就业,大产出,改造传统工艺,尽可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促进特色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集团化背景下的新一轮经济调整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与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配套,着力发展配套产业,是区域经济参与新一轮世界大分工大协作的必然选择。三是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模式。对发展空间规模潜力有限区域,要通过实施“内涵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聚集和人员密集优势,深入挖潜增效,提升现有企业规模效益;对发展空间规模较大区域,要通过实施“膨胀式”发展模式,实现率先崛起,加快打造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对经济欠发达区域,要通过实施“调整式”发展模式,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p#分页标题#e#

(二)创新财政理念,着力培植骨干财源。加强区域财源建设,建立稳定永续增长的财政收入体系,是财政部门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牢固树立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经济决定财政的理念,把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带动财政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突出任务。积极转变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新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不断提高财政经济运行质量。财政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应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和公共财政的性质,着重于区域经济的宏观整体发展。通过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以诱导型投资等形式大力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培植骨干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社区建设措施范文3

关键词:公安工作 社区警务

近年来,江阴市公安局南闸派出所在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公安工作全局,以率先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以管理创业绩、以满意塑形象,通过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加强治安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大做强、做特做优社区警务工作,切实履行起维护一方治安稳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

一、领导重视是社区警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警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夯实社区、发展社区、创新社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领导及时将做大做强做特做优社区警务工作的思路向上级公安机关和街道党工委作了专题汇报,取得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保障了社区警务工作在全局性工作中作为优先考虑、优先落实的工作内容之一,与派出所中心工作同步发展、同步提高。

二、机制健全是社区警务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

为确保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化、绩效化,派出所从职责划定、工作导向、奖惩激励等各个方面建立责权利相对统一、紧密挂钩的内部工作机制,提高社区民警工作的责任性和积极性。一是引入经营理念,转变思维定式。通过调研分析,认为要让社区警务工作质量上台阶,关键在于转变民警的工作定式,摆脱以往按部就班、被动消极的旧工作模式束缚,形成现代经营理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民警以我为主,创造性地做好社区警务工作。二是加强兼管,发挥示范效应。坚持分管领导兼管社区制度,分管所领导直接兼管一个警务区,在抓好日常工作指导的同时,与社区民警同下警务区、同管警务区,并明确警长负责制,把辖区分成东、西两片,由两名社区警长协调社区间的相关工作。三是制定考核细则,鼓舞民警干劲。制定了社区民警每月考核细则和每月刚性指标,明确规定每月考核与年终考评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公务员、警种标兵和记功嘉奖的主要依据,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

三、推陈出新是社区警务工作提升深化的有效途径

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务实创新、服务群众的高度,大胆探索社区警务运作新路子。一是首创农村“夕阳红”护村队。把身体状况好、积极性高的退休人员组织起来,带上红袖标,在社区警指导下开展农村巡防工作。自实施以来,盘查进村可疑人员680人,调处邻里纠纷58起,为民服务32起,发放防范宣传资料38000余份。违法警情接报率下降9.4%,社会反响普遍较好,并以护村队为典型在全市推广了“红袖标”工程。二是首创“外来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通过“以房管人、以外管外、厂企协管”等方式,让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并提供房屋租赁、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环境卫生等服务。2010年来为市民帮困救助14次、解决子女入学入托53次、介绍就业425人、介绍住房136人,帮助27名民工追讨工资103000元,法律咨询服务22次。三是首创“大学生巡防队”。在江阴市唯一一所高等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巡防队,在社区民警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在校内及学校周边开展巡逻盘查、治安宣传,作为校园保卫力量的补充,全面形成了“时空化”校园防控模式。四是打造“零发案”工业园区。以“警企联手”理念,着力打造“零发案”工业园区,全面启动了对工业园区的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的“四防”建设指导和职工安全法制教育等一体化服务。实施以来共走访辖区企业23家102次,走访群众1000余人,发放防范宣传资料18000余份,帮助企业整改安全隐患16处,实现了“零发案”的目标。

四、基础扎实是社区警务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障

通过做实做强信息主导、人口管理、阵地控制、群防群治等工作,为社区警务工作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治安的可持续稳定奠定基础。一是坚持信息主导警务。确立“信息主导”:着重提高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水平,加大“信息投资”:广泛拓展情报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抓好布“网”、选“点”、拔“尖”工作;重视“信息研判”:整合情报信息资源,发挥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功能,通过对情报信息全面、系统、跟进式的“集约经营”,提升情报信息指导基础工作的实用价值。二是强化人口管理方式。切实转变观念,改变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偏见,把暂住人口作为“新市民”群体,强化对暂住人口的“亲情化”、“人性化”管理服务,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劳动就业介绍、子女入学服务、法律维权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三是加强阵地控制力度。在建立健全台帐的基础上,逐家逐人落实应控阵地单位的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治安责任和收集信息责任,把管控工作延伸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每个从业人员,形成全员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提升应控阵地的控制能力。四是完善群防群治网络。通过定期制作发放治安预报、宣传防范手法和典型事例引导等措施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防范,组建“红袖标”群众性义务执勤队伍,形成了以社区民警为轴心、社区治保会为主体、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骨干、治安志愿者及“红袖标”队伍为补充、与居民自我防范相结合的社区防控网络规范运作机制。五是延展破案打击效应。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细化攻坚克难责任,切实提高对多发性、侵财型案件的侦破效能;扎实到位的社区警务工作为提升破案打击效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社区民警将在开展入户调查、人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串并分析、数据比对,提炼出有价值、高质量信息为侦查破案服务。2010年,社区民警通过基础工作提线破获刑事案件172起,占破案总数的66.7%。六是提升服务群众质量。民警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时不分“分内”和“分外”,积极办理群众救助事项,为民排忧解难;深入开展“警民恳谈”和“三个报告评议”等活动,自觉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扎实开展"大走访"、“春风行动”等系列爱民实践活动,依托“网上公安”平台,积极开辟警民沟通新领域。

社区建设措施范文4

[关键词]社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当前,我国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而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为此,为保证高层建筑上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必须提高消防安全,改善高层建筑的消防防治措施。因此,研究社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

社区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不同,由于其外部构造和内部功能比较复杂,导致高层建筑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借助风势蔓延的范围更大,并且更迅速。在高层上的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疏散,与此同时,消防部门的救援技术不能适应高难度的高层建筑的救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一)社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频率大

根据以往社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情况,得出高层建筑的火灾一般来自建筑内部的一些可燃物。如社区高层建筑里的用户,在装修时,使用防火性能比较差的建筑材料,再加上各类电气设备的使用导致用电线路的超负荷,以及易燃的生活用品,这些因素就容易造成社区高层建筑的火灾。社区高层建筑的特点导致了火灾温度比较高,同时伴随着巨大的浓烟和有毒气体,而人员疏散困难,这些就使社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频率大,而对人们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严重。

(二)社区高层建筑火灾程度严重

在社区高层建筑内部,包括了结构复杂和各种功能的管道,如竖井、排烟管道、电梯井、通风井等,这些却使火灾更容易扩散。火灾产生较浓的烟气,通过这些管道,以更快的速度蔓延,风势、火力、狭小空间以及风压,这些因素互相推动,导致了社区高层建筑火灾程度严重。社区高层建筑的人员很难自救以及扑救火灾。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需要很高的救火技术和设备,我国消防部门现有的救援能力根本不能实现扑救,高层建筑扑救火灾难度特别大,消防登高车难以到达火点,无法有效实施外部救援。与此同时,社区的高层建筑没有明确的消防责任,火源难以有效控制。物业管理部与用户之间没有清楚划分职责,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

(三)社区高层建筑火灾人员伤亡严重

由于社区高层建筑的高度,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的安全疏散十分困难。高层建筑的垂直电梯没有防火、防烟等措施,反而会造成人员的拥挤和伤亡。由于社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间短,扩散快,人员疏散距离远、时间长导致受困人们心理恐慌,容易发生拥挤,人们的疏散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业主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一无所知。二是经济制约了消防安全的发展。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大量节俭,埋下大量火灾隐患。三是执法不严,不廉,给少数人可乘之机 。

三、加强社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社区高层建筑的灭火设备

社区高层建筑中易燃区域应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独立设置电梯井,井内严禁铺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建高层建筑的卫生间、厕所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二)城市规划总体布局中应充分考虑消防因素

职能部门应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消防设计,做到合理设计、合理施工,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要求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室内装修应选用阻燃材料,做好防火分隔。制定并强化自救措施。目前,高层建筑自救措施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类。主动性措施指直接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如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被动性措施主要指提高或增强建筑构件或材料承受火灾破坏力的技术。这些自救措施,有时更能应付突发火灾。

(三)宣传普及高层建筑消防常识,增强人员安全疏散的能力与技巧

公安消防部门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通过漫画、墙报、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宣传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性,普及消防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扑灭早期火灾能力和火场逃生自救技能。要充分利用典型火灾案例和对严重消防违章行为给予公开曝光等手段,加大对《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可采取集中培训、分期上课方式,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高和增强高层建筑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培训社区义务消防队和消防信息员。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演练,熟悉掌握各种灭火器的使用,学会怎样鉴别火灾自动报警信号,进行消防电梯的操作、消防水泵的手动开启和防毒面具的使用等训练,并学会维修保养。

(四)切实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的领导和投入

要强化组织建设,由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产权单位组成安全领导机构,制定和完善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政策规定,明确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监、建设等相关部门应组成联合检查组,不定期地开展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地毯式”排查,重点检查各高层建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落实消防进社区专项资金,引进一系列先进消防设备,包括世界最高的举高消防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装置、高层建筑先进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及附属排烟系统,特别是抓紧购置有效高度达130米消防云梯等必备设备。高层建筑屋顶应建直升机停机坪,以提高城市高层建筑防御火灾的能力。

(五)公安消防部门依法监督,严格执法

各职能部门要依照1986年颁布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对本地区的高层建筑要严格依法实施消防监督管理,强化消防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力度,积极协助有关单位搞好消防安全管理。对未经消防部门验收同意就投入使用和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取消消防设施的,要进行严厉处罚,并对存在的火险隐患限期进行整改。对已建成的高层建筑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并指定专门的防火人员具体分管高层建筑的消防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检查发现的各类火灾隐患和消防不安全因素,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对逾期仍不整改或走过场的,要依法停产停业。引发事故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

(六)建筑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管,把牢验收关

高层建筑尤其是居民建筑在装修过程中,应强制使用达到国家标准的防火材料。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建筑必须严格符合防火要求,建筑辅助设施包括围挡等也应使用防火材料。在重要建筑施工现场安装数字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加强火情发现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当建筑高度达到60米以上时,应考虑建造临时蓄水池等方式加强自防自救能力。

社区建设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区;绿化设计;监管措施

住宅和人们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住宅小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环境下,绿色生态小区获得了一定发展,这也就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居住区环境中,绿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在对小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区绿色设计的关键是进行小区的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在小区设计中的关键性环节。

1 在住宅小区中进行绿化设计的意义

人们对小区环境的第一个认识便是居住区的绿化景观,它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区中进行绿化设计主要是指将绿色植物作为主体,从而提供给居民进行户外观赏、休闲、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活空间,这是对小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提高的自然基础和必要条件,其能够标志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一个良好、优美、丰富多彩、舒适的居住区绿化环境,是恢复住宅建筑自然环境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和丰富城市人工环境中的环境绿化和自然氛围,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为一个基本单元,绿化环境能够对居民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人和自然关系进行改善。

2 提高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2.1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到统一规划和协调布局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的绿地种类非常多,在小区中通常有专用绿地、中心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道路绿地等,这些绿地的功能各异、规模不一。所以在对小区进行绿化景观的设计时,应对小区的整体风貌进行统一考虑,结合其功能和使用的基本要求,对绿化景观加以科学布置,这样才能确保水分保持平衡。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除了应按照要求及时加以喷水外,还应对树身进行科学钻孔,这样可以使苗木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同时应输入营养平衡液来对树的生命进行维持。在运输装置中,应坚持避免大苗木出现损害,这样不但应保持大苗木在根上的土壤稳定性,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那些出现撕裂的树苗进行处理,尽可能的做到大苗木的及时栽种和复原包扎,确保其成活率。

2.2 在移栽的过程中应大力减轻种苗负担,避免蒸腾作用

在移栽的过程中应及时处理树木的包裹物和草绳,此外还要及时剪除树苗的受伤根系。在移栽的过程中,还应进行合适消毒,并使用能够促进根生的药物以此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此外,应避免大苗木出现蒸腾作用,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应该进行树叶、树冠的剪修以及采用相应的化学药物来对其加以处理,从而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

在移植的整个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土壤内温度升高的状况,因为大多数大苗木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的供氧。所以,在进行填土工作时,应确保土壤具有足够的透气性。

2.3 注重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大苗的生长

在大苗的移植过程中,养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养护管理的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其包括很多内容,如对树苗进行固定和支撑、浇定根水、及时施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等。在养护管理的这几项工作中,每一步都是提高树苗成活率的关键环节。在大树定植后应使用浇定根水的办法来有规律进行。只要确保每天进行合适的浇水就行了,而往后的浇水量可以按照土壤干湿度来自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因为积水过多而伤害根系的情况。在大苗的木植过程中,还应进行专门输液的输送,以此来维持树苗的营养。在定根过程中,还应对固定支撑点加以保持,避免因为倾斜而导致树苗的生长不稳定,从而影响到其在后期的成长。在树苗的养护过程中为了使得土壤保持足够透气性,应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从而使得土壤透气条件得到改善,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根系的萌发。

经过一定时间后,应及时进行施肥,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及时的施肥是树苗正常生长的关键措施,在施肥时应讲究准备工作的充分和时间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比较适用于的是淡薄肥料,其能够促进树苗的缓慢生长。

3 结语

生态作为一种新生的价值观念。在设计绿色生态小区的过程中绿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建设部通过了关于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指导和建设要点,在这个规划中将绿化系统进行单独列出,并对绿色生态小区的绿化按要求进行了明确,这显示出了小区绿化设计的重要地位。小区的绿化设计和监管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建筑师、施工人员,还是小区的居住人员,都应该为小区的绿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区的绿化,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建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

社区建设措施范文6

[关键词]牧区水利;实施方案;机制建立;措施

阿勒泰地区的牧区水利工程现行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是实行分级管理、专管机构与群管机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其管理方式尤其优越性也有弊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人从个人的观点对牧区水利工程实施方案谈谈自己的几点观点:

1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1.1领导组织体系

成立由地区计委、财政局、水利局、畜牧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负责人参加的阿勒泰地区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行署领导担任负责人,地区水利局成立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项目区有关县(市)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项目区的具体划分,各县(市)水管总站作为法人单位,对相应的牧区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2建立健全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

加强牧区水利科学研究,在项目区各县(市)建立健全以乡镇水管站为基础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推广先进实用节水灌溉技术;建立健全基层畜牧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推广优良畜种和先进实用饲养技术,建立有关试验、示范基地与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以及技术交流网络,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牧区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在青河、富蕴两县牧区水利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结合牧区水利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分别对阿勒泰地区不同的典型气候区,进行综合性试验。在天然草场补充灌溉模式;确定单位面积牲畜饲养量;不同作物间种、套种的合理性;灌区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方位的、科学化的管理模式,确定出阿勒泰地区牧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综合技术数据。以此为据,在建立阿勒泰地区信息服务体系以及技术交流网络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技术推广。

2建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管理体制

贯彻自治区深化灌区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牧区水利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农牧区补充灌溉草场和饲草料地的灌溉特点、灌区现状和建设规模,在符合流域规划灌溉用水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三种主要管理体制。(1)对灌溉面积在500亩以下的小型人工饲草料地和补充灌溉草场,在投资上,国家和地区对牧区水利建设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采取“谁建、谁管、谁有、谁用”的管理模式。(2)对于集中开发,分户经营,饲草料地灌溉规模在500亩~1万亩的灌区,推行牧民用水合作组织+经营实体共同管理的机制,按牧民聚居区或用水水源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明确灌溉用水工程的资金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所有者主体等各自地位,实现自主经营管理。(3)对于灌溉规模在1万亩以上的中小型饲草料基地,参照中小型灌区的管理模式,以基层水管单位为依托,组建经营实体,全面负责灌溉用水骨干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用水者协会组织则管理和维护田间工程。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地区水管处及各县(市)水管总站作为一级法人单位,对项目建设招投标、实施方案、建设管理等各阶段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实施。在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在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下,各县水利局设立专用资金帐户,专款专用,根据各县(市)水利工程实施的进展内容,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资金拨付要求和相关规定以及工程量完成的具体情况,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拨付工程建设款项。

2.2运行机制

阿勒泰地区草原畜牧业的特点,一是草地面积大,常年游牧,四季转场;二是靠天养畜,草地产出率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三是冷季漫长、严寒,饲草料不足,牲畜掉膘死亡严重;四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牧业生产方式、草地资源和水资源条件差异较大,草地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需采取多种途径和模式。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出发,阿勒泰地区的牧区水利需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利用地表水为主;二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突出节水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实现“生态置换”所需新开发的灌溉饲草料地规模大,应高度重视田间配套工程;四是阿勒泰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与需水矛盾突出,必须充分依托已建和在建骨干水利工程,同时还必须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五是重视生态用水,优化组合蓄、引、提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强化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根据用水工程类型、特点,结合阿勒泰地区实际情况,明确工程维护管理主体责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租赁、承包、拍卖、与用水合作组织合作等),使工程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逐步建立并完善牧区水利建设、运行管理新机制。建立合理可行的收费制度,通过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费收取方面,对集中连片建设的饲草料基地水费按成本水价收取;对超出定额的饲草料基地灌溉用水量,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费征收额度。灌区运行管理上,小型灌区可由牧民推选懂管理、善经营的农牧民进行管理,工程管理、维修和运行所需费用由牧民承担;集中连片的灌区可采取水管站+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水价原则上按照工程能够良性运行来确定,秉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及时公布水费的使用管理情况,严格规范确保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配套和维修费用,实现良性运行。在条件成熟的灌区,实行“公司+牧民”的运行管理方式,对土地实行管、种、灌、收、售等一条龙服务,供水综合管理公司作为水管总站的下属公司,采取承包经营的运行方式,以农作物、饲草料作为土地的承包费用交给牧民,富余的草料可优先卖给牧民,由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形成技术人员、水管人员、牧民三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

3坚持依法办事建立制度保障

3.1坚持依法办事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严格执行《水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项目实施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查、论证、审批制度。人工饲草料地和补灌天然草场项目建设,在流域、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指导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业主单位在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时,向管理机关提交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项目要合理划分区域、片区确定规模布局,进行水资源论证;新建、改扩建水源工程,必须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凡是直接从湖泊、江河或者直接取用地下水的个人和单位,必须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并严格按照取水许可证的标明的水量取水。严防止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违法行为。

3.2建立政策性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合理控制区域草原牲畜总量及分区数量。灌溉饲草料地项目区,需配套设置棚圈、围栏、饲草料加工、储存等基础设施,对牲畜实行圈舍饲养,实现天然草原的禁牧、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

3.3加大科技含量完善配套措施

积极开展牧草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和技术难题攻关,结合牧区实际,推广应用适合牧草生长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方法。组建项目实施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责任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牧区水利建设和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积极学习国外先进节水技术,为我所用,开发、研制适宜牧区推广应用的牧草灌溉机械、提水机具等灌水设备。组织开展有关政策和科普宣传,加强技术培训。积极引进优良牧草品种,推广覆盖保墒、免耕直播等新的栽培和耕作技术,提高农牧民的种植水平。推广优良畜种,改良畜种、畜群结构,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变。

4结论及建议

灌区工程状况、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农牧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保证灌区有必要的运行和管理费用,不出现工程失修,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阿勒泰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落实工程维护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建立健全牧区水利建设、管理运行新机制。同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严格执行《水法》、《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责任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