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1
1、医院财务表现与管理
医院财务表现为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医院会计是以货币为主的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完整地、系统地、客观地评价与核算来反映本中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有关的资金筹集、分配、考核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是医院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会计具体反映的内容是本中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分析资金时间价值、风险、资金使用成本及决策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务。
2、医院会计制度的具体表现
(1)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这种划分有大局观念,它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划分方法。
(2)加强医院收入和支出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将医院支出划分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医疗支出和其他支出。
(3)实行医疗和药品成本的分开核算。一般而言,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医院的经济活动是比较单一的,它的支出主要来自医疗服务的收入。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靠出售药品差价弥补支出几乎不可能。因此,医院应将医疗和药品收支进行分开管理和分开核算。
(4)医院的药品收入实行按量收入的管理办法。对于医院药品的超出部分,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核定,按规定上缴,使医院回归到公益性事业上来,坚持以病人服务为中心。
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具体行为规范不适应卫生改革的要求
(1)不能适应医院多元化发展的要求。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这种规定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适用范围有限性,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何种会计制度目前并无明确的规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的发展,以及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风险机制的日益形成,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相继成立。之前医院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经营的,而现在更多的是趋向于企业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院执行现行会计规范所设置的账户,采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行业企业,这种核算体系显然已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难以反映出综合统一的财务会计信息。
(2)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对外投资的核算。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院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那就是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有效的项目中,做好合理利用、合理开发,这是医院财务核算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投资核算进行细化分类。在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医院会计处理所依照的方法各不相同,并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优化。
(3)投资主体对医院财务监督得不到有效实施。投资医院是一个利益甚好的项目,但各投资主体对医院财务监督并不好把握,它们能依靠的有效监督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这其中会出现另外的问题,随着竞争加剧以及末来市场的价格波动,各种资产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加大,而投资主体投资医院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收益,避免投资风险。这样就会致使它们不断改变投资对象,使资金的流动不稳定,不利于稳健收益。此外,不同的行业所依照的财务会计制度都是不一样的,投资主体想要实施财务监督,就必须热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这将会影响投资主体对医院财务监督的实施。
2、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现代会计制度应有两个的基本特征,一个是完整性,一个是系统性。所谓“完整性”是指会计制度应包括和覆盖全部会计实务,使每一种会计行为、会计事项都有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所谓“系统性”是指现代会计制度应是在会计目标的统一约束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层次的会计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然而,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基本上是围绕医院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算办公已成为行业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不可否定的是,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相关会计监督制度仍停留在手写条件下,并没有相应地建立充分利用自动化办公的规范体系。另外,许多医院缺乏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使得医院走不上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规范这种制度,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和办法。然而,目前许多医院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而无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与办法等,这样并不利于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往往导致医院成本不实、账目不清、数据不真。
3、管理者对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不足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服务市场运行的风险也在加大。而目前各家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各类风险却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医院的基本建设资金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单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医院必须有一种高效会计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环境。现代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一般都是技术性人才、学科带头人,但他们都缺乏系统的管理培训知识,从而造成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按照传统的观念,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并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工作程序比较烦琐,不利于医院灵活机动地抓住发展机遇。但如果作为医院领导仍持有这种观念,势必会影响到会计制度效率的提升。管理者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医院的态度和行为,它会间接影响整个医院职工的工作意识。
三、深化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1、深化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医院是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从事公益活动的同时,又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也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体,而随着医院投入的资本不断增多,如何对资本进行有效管理,管控好市场风险,必然成为医院追求的目标。管理会计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资本控制成本,创造合理利润,它通过运用系列专门技术方法,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考核与评价,向各级领导提供有关内部管理信息。综合利用医疗资源,强化内部运营和质量管理,增加医院收入,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费用负担,对提高医院管理效益、为医院内部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管理会计信息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深化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有利于完善医院会计系统,有利于医院改善运营状况,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2、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改进思路
(1)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体系。鉴于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管理部分应该作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的会计规范制度应进行改革,制定相关的能适用于各行业发展的具体会计准则。目前非营利性医院也应尽快运用企业会计的分析方法,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独立核算与监督。营利性医院应经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另外,为反映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益,医院应对不同投资主体,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要求,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
(2)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对医院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其目的就是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加强,医院经营的集团化越来越明显,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经常发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分为长期投资、中期投资、短期投资,做到具体的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另外,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设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转入收支结余项目中的“其他科目”里。无论如何,对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都有利于完善医院财务会计体系。
(3)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主体出于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比如为增进收入账目制定出的会计制度往往会与正式的规定不相符,这种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是缺乏有效监督的。一般而言,会计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都会得出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主体在利益上的分配。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应有一个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可见,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以及监督机制有利于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
(4)在会计核算上要建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如果事先不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带来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将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相背离。由于缺乏医疗风险意识,在抵御风险方面做得并不太好,在当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处理中经常会出现棘手的问题。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应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及时建立医疗赔偿准备金。各医院可视其实际情况选择,但应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此外,应改变目前单纯按人员比例分摊管理费用的方法,采用按人员比例和收入比例相结合费用分摊办法。在风险发生经济赔偿时做好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并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的赔偿准备金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浅谈现代医院管理会计[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
[2]孙红丽:浅谈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
[3]马海英、汤娟: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医院中的关系[J].经济管理论坛,2005(7).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会计;税务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模式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现了。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自从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IT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经济时代。面对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无论是会计实践还是会计理论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是税务会计分支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革新,生产力不断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是会计分支产生的根本原因。
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随之出现了“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到了近代,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随着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生产日益社会化,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广泛的情况下,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的目标、会计所应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并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对会计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现代数学、现代管理科学与会计的结合,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使会计工作的效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极大变化,20世纪中叶,比较完善的现代会计逐步形成。成本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以及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而单独成科,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的办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政税收体制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逐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这对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二、税务会计的核算范畴与特征
在我国,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尚未形成现代税制的框架,不具备税务会计成长的沃土。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随着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已为税务会计独立成科创建了客观条件并提出了内在要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税务会计的核算范畴与特征,通过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就可以非常明确。
总体而言,税务会计账的数据来自财务会计账,从财务会计账上获取税务会计要得到数据。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大会计分支,目前在西方国家许多国家,税务会计早已从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税务会计体系,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起成为现代会计的三大支柱。就具体区别总体表现为,财务会计与会计实务相关,是面对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会计账,数据真实,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为管理者做出决策;管理会计则与财务成本管理相关,着眼于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对企业实施内部经营管理,预测计划与控制的学科;而税务会计与税法有关,其职能主要在于向对税局部等政府部门,他所从事的会计账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要求而建立上报,反映的会计内容应满足政府部门的要求。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1、核算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所得税方面的信息,便于税务部门征税。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向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税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提供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2、核算规范不同。税务会计的依据是税收法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额并向税务部门申报;财务会计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程序和方法组织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
3、核算基础不同。税务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比应收应付标准更加准确,既操作简便,又可防止纳税人偷税漏税行为。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以应收、应付作为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能使收人费用恰当的配比,便于确定各期经营成果,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相关和有用。
4、核算对象不同。税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狭义的税务资金运动过程,即从纳税收入产生经营收入开始,到足额上缴税款为止的税务资金运动,而财务会计核算的是企业全部的资金运动。
5、核算程序不同。税务会计按照道理也可遵循这个程序,但没有规范化的要求,企业一般在期末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数据资料,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据以编制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规范化的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顺序。凭证、账簿和报表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
6、会计要素不同。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项,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应税收益)和应纳税额。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不定相同,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和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要素进行的。
7、对会计上的稳健原则态度不同。税务会计一般不对未来损失和费用进行预计,只有在客观上证据表明已发生的情况下方可确认。财务会计实行稳健原则,一般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而不预计可能的收入,使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被报表使用者误解。当然,在某些方面税务会计也具有稳健的作用,如计提坏账准备和加速折旧等等,这具有对企业宏观引导的功能。(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差异,但税务会计的处理结果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因而税务会计的种种处理结果应当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相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税务会计的信息以财务会计的信息为基础。从各国税务会计的实践看,大都先以企业的会计利润为基础,再按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最终将反映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企业的任何税务会计处理均会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中,为了处理时间性差异,企业要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该科目或作为企业一项“负债”列示,或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列示。与此同时,递延所得税也对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产生影响。
三、税务会计核算模式选择的原因分析
由于各国法律、经济体制、会计职业队伍等等社会环境的不同,世界上各国的税务会计模式是不同的。在英、美、荷等国家,税务会计早就独立于财务会计,而在法、德、日等国家,税务会计则融于财务会计,实际上是财务屈从于税法。在下面世界其他国家的税务会计模式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众多因素中,会计模式是与会计规范、约束法律是息息相关的,即法律环境是导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否分离,税务会计模式选择的重要原因。
(一)英美税务会计模式
英美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法律条文本身,成文法只是对普通法的补充,适用的法律是经过法院判例予以的解释。作为法律之一的税法也不例外,所以法律对经济的约束较笼统、灵活,而没有系统、完整地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因此英美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分离模式,允许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纳税人的税务事项由税务会计另行处理,无须通过对财务会计的纳税调整来实现。以股东投资人为导向,税法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收益的确定发生直接的影响,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等都遵循财务会计准则,期末将会计利润(亏损)依照税法的规定调整为纳税利润(亏损)。与此类似的还有荷兰。
(二)法德税务会计模式
法德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其法律体系的特点是强调成文法的作用,在结构上强调系统化、条理化、法典化和逻辑性。实行该法系的国家政府往往通过完备的法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法国的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化就受到了诸如公司法典、证券法典和税法典的影响,所以,法德的会计与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的自受到了很大限制,财务会计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税法的影响。法德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合一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要求一致,企业对会计事项的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以税收为导向,税法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发生直接的影响,会计准则与税法(还有商法、公司法等)一致,对会计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由于计算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一致,无需税务会计调整计算。该模式强调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税法的要求,税务会计当然也就无需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
(三)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日本的经济立法全面,近乎大陆法系。就会计规范而言,起重大作用的法规是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会计准则。商法、证券交易法不仅仅是法律,而且是会计规范的具体条文,有关会计的核算、会计账户以及会计报告的编制、格式、审计要求等都有规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原则性的内容较多,事实上是对商法、证券交易法及税法的补充。所以,日本的会计处理是一种法律规范,但由于税法与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日本的税务会计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纳税调整的形式。日本的税务会计模式既不像英美那样财税分离,也不像法德那样是典型的财税合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依据税收法则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的会计,也就是说其税务会计是一种纳税调整会计方法体系。
四、结束语
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是对财务会计处理中与现行税法不符的会计事项,或出于税收筹划目的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税务会计方法计算、调整,并作调整会计分录,再融于财务会计账簿或报告之中。该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目前,我国财政部已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分离,其目的不仅仅是对两种会计进行划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执行的依据更加明确,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更具规范性,克服了以前会计处理既要符合会计制度又要满足税收制度这种无所适从的情况。
税务会计的建立,会逐渐形成关于纳税活动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如税务会计目标、要素、税务会计凭证、账薄、税务会计核算的基础等,对丰富会计理论、发展会计方法、完善会计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此外,在目前积极推行税务会计的独立可以促进广大会计人员转变观念、拓宽知识、熟知会计、通晓税法,在更高的视野上,为企业理财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减少偷逃税款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收会计关系协调
财务会计指的就是这样一种会计,他在现有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下,对企业或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定的财务信息,同时将这些财务信息向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提供报告,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此做出经济决策。而税收会计在目前来讲还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这种类型的会计主要是按照国家现行的税收法令,通过货币计量的这种形式,采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而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一、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税收会计的信息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企业为了编制对外的财务报告,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整套企业财务活动资料,而在这种资料的基础之上企业还可以进行税务会计处理。换句话来说,建立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的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税收会计报表上,税收会计可以直接利用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而对于那些在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之间产生的时间性和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可以通过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
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联系还表现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体现了企业财务会计和国家税收会计的协调。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会由于税收会计的处理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通过财务报告体现出来。
二、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之间的区别
(一)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核算目标不一样
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是按照会计的准则来进行的,它的目的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提供给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经营者,这样就可以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会计是通过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这种方式来实现其目标的。而反观税收会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法来对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以及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它的目的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有比较明显的不一样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税收会计的目标是为了使得国家税收得以充分实现,进而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而税务会计是通过纳税申报而实现的。
(二)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一样
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活动,这些内容就包括了企业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等过程;而税收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对象只是针对那些与国家规定的计税相关的经济活动,更加具体的表述方式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与税收相关的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各类经济活动。这样也就说明了企业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在核算对象上的差异。
(三)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在计量属性和损益确认上有不一样的地方
财务会计在对损益进行计量和确认时所按照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这样才能对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非常真实的反映。而反观税务会计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这样一种原则,这样也就产生了对税款进行分期支付的做法。而对于会计计量属性上,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这两种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财务会计对于会计的计量属性会将经济的变动因素考虑在里面,而税收会计并不会参考经济变动的因素而坚持一贯的计量属性。
三、让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趋于协调的策略
在经济理论学界对于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关系发展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就是将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使得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逐渐的分离互相独立;另外一种观点就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变化使得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差异性进一步缩小。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其税收政策还是财务政策都各自有着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并在这种时代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惯例。在过去我国的财务制度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就是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太多也太死板,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当《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我国对于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关系的发展方向就定下来了,要采取各种办法在进一步改革中推进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协调关系。要尽可能的将两者的政策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不协调的现象。比如在财务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的处理上,要尽可能的控制好时间性差异,并力求使得这种差异进一步缩小化。
为了进一步协调好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关系,就要让税收会计遵循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我国一直以来税务部门只是关注税收收入的多少而忽略的在对税收进行征收过程中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出许多。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为了方便税收会计对企业进行税收核算,要对那些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进行分别核算和分别反映,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就有利于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关系进一步协调。
通过减少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会计处理不一致的事项,进一步使得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趋于协调。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而言,应该尽量减少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特别是对于所得税税制的规定上,在确认应税收入时应该要与财务会计制度一致,同时在税收扣除方面要加大力度,通过对企业税负的减轻,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关系的协调。
参考文献:
[1]王晓梅.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协调.税务研究.2007(01)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4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否应该分离,关键在于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两者的差异程度及其可协调性。我们认为,从我国的税收制度、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和现状看,并不存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现实必要性。
一
要讨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首先应明确税务会计的定义。但,见诸于书刊的关于税务会计的定义众说不一,甚至是含混不清的。有的认为税务会计即是所得税纳税的会计处理;有的则认为,通常意义上的纳税的会计处理不是税务会计,税务会计是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应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的一个会计分支。有的认为,税务会计就是所得税会计;有的则认为税务会计的内涵大于所得税会计,它还应包括流转税会计。之所以有种种内涵不十分明确的说法,源出于来自美国等国家的税务会计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而我国一些学者所讲的税务会计基本上都是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的所得税会计演变过来的。因此,我们的讨论,是把税务会计定义为,以对所得税应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为核算对象,建立专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形成独立于财务会计的税务会计这一观点为前提的。
二
主张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以下简称“分离论”)的理由之一是,税收目标与会计目标不同。认为财务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能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税务会计的目标是保证财政收入、调节、公平分配。两者目标不同,必然使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发生重大差异,并且认为力图缩小两者差异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从以上的论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分离论”是以会计目标和税收目标的不可协调性为假定条件的。其实这一假定条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世界各国在处理会计目标与税收目标方面有多种模式,如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由于会计准则(或制度)的法制化,政府一般要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制定应满足所得税应税所得的要求,使税法要求与会计核算趋于基本一致。因而在这些国家里,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比较小,这些国家的会计学者也很少论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情况则大不一样,这些国家里,由会计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强调会计的客观性、公允性,企业在会计处理上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并不与税法要求主动协调,使会计所得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并使这种差异的核算变得相当复杂,所以这些国家的学者也就提出了建立税务会计的问题。从各国实践看,在处理会计目标与税收目标的关系上,既存在相互协调的模式,也存在不相协调的模式。在,会计准则是由政府制定的,会计与税法之间更有着充分的可协调性。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提到我们面前来了:为什么法国、日本、德国可以做到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比较小,而我们两者之间的差异本来就很小,为什么必须扩大两者的差异,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呢!
三
主张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第二个理由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法律依据不同,前者主要依据的是会计准则;后者则是国家税法。两者因其法律依据不同,故其收入确认范围与确认时间不同,从而造成会计收益与应纳税所得者的重大差异。为分别核算和反映这种差异,税务会计应与财务会计相分离。这一论据是与上述会计目标与税收目标不同的论据相联系的。注意两者之间的协调,差异就小;互不协调差异就大,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否应该分离取决于应税所得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程度。应税所得与会计收益差异有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一类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由计算一定期间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口径)不同而发生的,在以后各期不能转回的差异。由于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并不涉及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会计方法,因而一般并不作为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理由,尽管它属于税务会计的一项内容。时间性差异是由一定期间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所包含项目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在以后期间可以转回的差异。时间性差异的核算涉及一定的理论和复杂的会计方法。正是由于税务会计实际上主要是研究核算时间性差异的理论和方法,因而,税务会计是否要与财务会计相分离,最终取决于时间性差异的程度和时间性差异是否具有可控性。时间性差异尽管可以列举许多条,但在我国实际上主要是折旧,以及长期合同的收益计算等几个问题。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是应当而且也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务政策与会计政策之间的协调予以控制的。
以折旧为例,我国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了一些行业可以实行快速折旧,而税收法规认可财务制度的规定,在这里财务政策与税收政策是统一的,都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目标,因此在折旧问题上也就不存在什么时间性差异的问题了。税法在许多方面认可财务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历史传统和适合我国会计人员工作习惯的,也是有利于税收征收管理的明智之举。税收法规认可财务制度,不是税法跟财务制度走,而是法规体系中高一层次的法规(国务院颁发的税收条例)对低一层次的法规(由财政部长令的“两则”)的认可和肯定,是税收政策与财务政策之间协调的一种正常而又重要的方式。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作为同一层次的法规,同样存在着可协调性,如果把这种同一层次法规之间协调,看成是一种谁跟谁走、谁服从谁的关系,那就必然会走到互不协调、相互排斥的路子上去,由此会带来种种不必要的矛盾。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指出的是,“分离论”在论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问题时,总是回避了我国现实存在的财务制度体系。或许认为在1993年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后,建立起来的由《企业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组成的新财务制度体系是多此一举,本不该存在;或者认为这是一种过渡,最终会被税法和会计准则所替代,而置于视野之外。但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本身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是以外国不存在财务制度体系作为研究前提的。其实,在美国等国也不是没有财务政策,只是分别在税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作出规定,只是没有形成象中国这样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而且就我们的判断,或许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形成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规范应税所得与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而使所得税法的规定十分复杂,甚至复杂到要请注册会计师、律师才能准确计算应税所得的地步。在中国则由于有了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并与会计制度、税收法规相协调,许多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得以事先处理,使会计与税收的核算依据趋于接近,而不是拉大差异,使所得税法规有可能做到简明、易懂、方便纳税和征管。
四
主张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第三个理由是,财务会计为使报表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允许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对收益和费用进行合理的估计。而税法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征管,一般不允许企业估计收益和费用。税法与财务会计在核算原则上确实存在上述差别。但问题在于,税法的反对估计,不允许有不确定性的核算原则,在复杂的经济情况下也存在着灵活性,即可协调性,核算原则的可变动性。以美国对长期合同收益的会计处理为例,在1989年前,允许纳税人在完工百分比法和完工合同法之间进行选择,列报纳税所得。完工百分比法要求纳税人每年根据估计合同完工百分比确认一部分合同收益进行纳税。完工合同法则在合同完工且经客户验收后确认收益。因此,纳税人通常选用完工合同法从而递延确认收入,在某些极端的情形下,纳税人会以合同未完工为名递延多年。考虑到递延的机会及潜在的弊端,美国国会采用各种措施,缓慢却又是坚决地限制使用完工合同法,终于在1989年,停止使用完工合同法。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研究项目ED32,即会计报表的可比性中,对确认建筑合同的收入和净收益,也建议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如达不到确认利润的条件,则确认与成本有关的收入,并建议删去全部完工法。这个例子说明,虽然完工合同法没有估计和半点不确定性,却可在税法中不允许采用;完工百分法,虽有估计成份,却在税法中强制采用。可见,所谓税法与财务会计核算原则不同,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视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的。
在我国,由于税收政策、财务政策和政策同出于财政一个“口子”,这种核算原则上差别的协调,体现得更为充分。例如,我国财务制度中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坏帐准备,同时规定了计提坏帐准备的和计提比例,并为所得税条例所认可。这样在这方面也就不会发生什么时间性差异了。
五
讨论我国是否应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还应考虑中美等国在这方面的差异。在美国等国家里,会计制度一开始就是由企业自行设计的。公司所得税开征后,由于税法只能按照税收政策的要求来规定纳税所得额的和扣除项目、标准,不可能也不应该承认各个企业自行设计的财务会计制度所计算出来的利润直接作为纳税所得额。因而征收公司所得税后,就对公司所得税的扣除项目、标准和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进行规范,随着人们对应税所得与会计所得之间差异的认识加深,不断作出补充性规范而使所得税法规显得十分复杂。
我国的情况则大不一样,新成立后,一直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当时没有开征企业所得税,西方国家由所得税规范的一些扣除项目、标准,都是由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来规范的。如成本项目、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以及企业因违反税法而支付的滞纳金、罚款等。在进行利改税改革后,也是以财务制度来规范的企业开支办法来计算纳税所得额的。进入90年代以来,为促进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指导思想,1994年1月1日对工商税制进行全面改革,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统一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条例》对企业的收入、费用的确认,资产的税务处理作出了规范,除了所得税《条例》认可财务制度的部分外,对财务制度与《条例》有抵触的部分,财政部对财务制度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并发出了有关衔接的通知,得到了有效的协调。会计收益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一些永久性差异(如工资支出、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等,财务上可据实计入成本费用,税收上则规定不能超过扣除标准;有的项目如赞助支出不准扣除等)。但这些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而会计处理化较复杂的时间性差异,则很少存在了。我们认为,有完备的财务制度,有搞好协调的条件,是我国的一个特色,符合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传统习惯;也简化了纳税所得的计算,有利于税收征管,因而不应作为一种“弊端”来革除。
六
我国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虽然很小,但毕竟存在。是扩大这种差异,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路子?还是进一步搞好财务政策、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协调,努力缩小这种差异?有的主张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同志认为,财务制度规定的原本属于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内容,认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最终要替代财务制度。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来自西方国家没有财务制度的现实,但其所得税制度过于复杂的弊端却被忽视了。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会计制度和财务规范有其历史的过程,并形成了一定的惯例,是不宜照抄照搬的。对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作了初步的。不考虑我们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只能把问题搞得复杂化,甚至带来不必要的混乱。其实,问题不在于由谁作出规定,重要的是财务政策与税收政策必须保持一致性。我们过去财务制度中的问题是统的过多、管的过死。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特别是《企业财务通则》的实施,应当说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今后,重要的是在进一步的改革中搞好三者的协调,保持三者政策上的一致性,切忌出现各搞各的、互不协调的情况。在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处理上,力求控制时间性差异,决不应人为扩大这种差异。如有的主张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同志提出,应由税收法规作出统一的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规定,并且应当是没有弹性的价值标准。这种观点只能是把问题搞得复杂化,把应税所得额的调整搞得十分繁琐,而对税收本身并无实际益处。这种主张,无异是把分离变成目的,为分离而分离。
总之,时间性差异不是不可协调控制的,而税务会计主要是时间性差异核算的和方法的学科。既然缩小时间性差异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那么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学科,也就不再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了。
七
我们主张控制会计收益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搞独立于财务会计的税务会计,还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应当让我们的财务会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甚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二)应当让我们的税务人员把精力放在贯彻税收政策和加强征管上,减少不甚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三)我们应当看到,由于今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力图搞好会计准则的协调,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不是扩大的趋势,而是在向缩小选择范围的趋势发展。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专辑曾指出,“随着公布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多,个别企业选择的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变得越来越狭”。我们现在扩大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是由于过去企业这方面的自主权过小,因而是正确的、必要的。但也必须注意到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不应把现在美、加等国企业在会计政策上自由度作为我们的样板。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也应该权衡成本与效益。两者分离后,必然带来不小的操作成本,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可能是“得不偿失”。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5
1.农业会计处理的特点
农业是通过控制和强化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生产,获取更好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农业的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自然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过程。农业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农业会计是对农业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产生的。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动植物本身有着自身生长发育的复杂的自然过程,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导致农业会计处理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例如,农业企业根据生物资产的分类,可以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包括肉猪、肉鸡等;还有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奶牛、果树等具有生产性质的农产品。其中木材和牛奶等就要作为生物资产的收获品进行存货处理。所以,农业会计处理要根据生物转化的各个环节进行分类核算和披露,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处理。农业企业会计处理的难度就体现在了农作物资产具有转化特征,这也是农业会计处理的依据。包括生长中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客观真实性,都要根据农作物的资产转化进行核算。
2.农业会计标准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性质、规模和组织结构,因此,不同的农业会计企业制定不同的具体会计目标,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给使用者,形成了不同的农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标准。正规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公司制企业会计标准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由于各个主体具有不同性质、组织类型以及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形成了不同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处理来规范各自的会计行为。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常常会要求农户提供基础的成本价格资料,也就会要求农户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以满足这种需求。另外,农业成本核算具有比较强的困难性。目前农场与承包户收取承包费,使得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缺乏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比较多,完全由承包者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种类。这种缺钱源于农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农业会计需要在农作物的混种、畜禽混群与分群饲养并存的情况下,对动植物的生长周期过程中核算成本,使得农业成本核算比工商业成本核算更具难度。
3.会计处理手段落后
传统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差,使得财会人员从事繁重的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传统手工的方法使得信息共享能力很差,增加了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难度。由于财会人员陷入了繁重的手工操作中,分散了其很大的精力,导致对会计的分析能力较差,会计管理水平比较低。
4.已采用电算化手段的农业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的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手段都得到了改进,采用了电算化的方式,但是这些采用了电算化的企业在会计处理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具体体现在:(1)一些农业企业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包括: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健全,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档案调用规定;(2)农业企业会计电算化概念理解不正确,认为农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没有体现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方面变化。另外,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把会计核算当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没有对会计核算进行更深刻的认识。(3)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目前施行电算化的农业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尤其在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运行会计软件方面能力比较差。(4)农业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差,目前的不同的企业应用的软件在数据结构和编程方面不同,所以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5)农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在系统管理上、人员操作程序上以及数据的安全保密方面存在很大隐患。
二、改进和完善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措施
1.农业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农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通过以上的现论和方式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农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其实质不只是工具的改变还在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上进行了改变。通过这种计算机工具,改变和完善农业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农业会计处理制度不断完善。另外,农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农业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的同时,农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提高了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会计理论和农业会计技术的进步。
2.转变农业会计处理观念
农业作为任何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支柱产业作用,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会计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且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用先进的现代化农业会计处理手段来实现。农业会计的电算化是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手段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另外可以提高会计分析能力、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但是,财务人员要改变手工条件下的思维状态和工作方式,包括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数量、记账凭证的生成、管理分析能力的提升以及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方式的产生。
3.完善农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首先,农业企业要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企业间的数据传输汇总,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其次,加紧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建立。加强农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农业企业财会会计管理水平提高到崭新的水平。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从软件功能、系统结构、适用范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给会计电算化软件增加管理功能体系,应用管理工具及模型对会计处理进行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最后,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系统相互融合。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农业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要与管理会计结合,使得农业企业运用相同的财务会计资料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
4.完善农业企业自身建设,促进会计处理手段发挥有效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农业企业要不断转变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改进。完善企业的信息处理网络,开发完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农业企业通过从系统上和人员操作上建立严格的流程、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使其与会计电算化方式相适应。农业企业要进行深入研宄所面临的问题,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使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农业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使得财务人员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完善会计电算化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得农业会计电算化发挥更大的效益。农业企业要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范文6
一、新会计准则对对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影响
1、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此规定显示了我国财务报告有两个目标,一是反映受托经营企业的管理当局的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二是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尚属国有及国有控股,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向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及业绩,为其实现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奖惩及人事调动提供依据,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将逐步改造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资本市场将成为煤炭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为投资人提供翔实、相关的决策信息必将成为煤炭企业财务报告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2、对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和折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第八条特别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约为50%至60%。固定资产大多位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井下,磨损、锈蚀等严重,加之煤矿机械更新换代周期较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必需的。由于煤矿固定资产台件多,摆放场所经常发生变化,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工作和折旧的计提工作复杂而繁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必将杜绝部分煤炭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煤矿企业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快捷、方便、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企业会计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超过6万km2,并以300km2 / a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总面积已达60万公顷,因此,地区土地塌陷赔偿和矿山环境污染支出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其实际支出时间大多出现在矿井的衰退期或资源枯竭期。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单纯按直线法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摊销方法应当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关联,为煤矿单位采矿权等无形资产按工作量法摊销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工作量法就是按照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摊销采矿权的一种方法。实务中,煤矿企业的实际服务年限普遍短于矿井设计年限,无形资产改按工作量法摊销后,缩短了摊销年限,加快了无形资产资金周转,减少了煤矿单位的当期盈利。
4、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就彻底改变了原准则下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中任选其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煤炭企业纳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新的会计政策,煤炭企业在纳税时,应当考虑这些政策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配套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
首先要完善煤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煤炭地勘单位的实际出发,针对实体多、规模小及管理松散等现状,重整资源,培育在行业内相对有竞争力的法人实体。其次要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再次是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的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监控型转变。第四是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各种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加强经济活动分析,规范内部报告体系,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
2、优化配置财务会计资源。
煤炭企业财会人员既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和企业制度,又要执行煤炭企业专业会计制度,煤炭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会计工作十分复杂,核算、分析、管理、监督的工作量很大,必须合理分工,科学配置人员。建议下属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可按企业要求分设财务组、成本组、材料组、工资组和综合组,实行科目责任制,分别承担货币资金核算工作、材料核算工作、资产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等,这些岗位与企业形成契约关系,工作如何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 3、改革和创新财会制度。
按照新时期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煤炭企业要以会计法为基础依据,结合新会计准则与《煤炭工业成本管理办法》等,对煤炭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创新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权责关系,履行会计各岗位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提高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严把关口、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快会计岗位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会计电算化等先进运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