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1
(中国人寿昌吉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在某保险公司医保通系统建设中,由于项目的实施中存在着异地开发的情况,变更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中更为重要。本文简述了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各种变更带来的影响,项目组所采用的应对手段,最后总结了本次项目的不足。
关键词 医保通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 变更控制
2012 年6 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参加了某保险公司医保通系统建设,主要职责是项目管理。医保通系统是保险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医院之间搭建的信息平台,实现保险公司对客户的"零距离"赔付。这次项目的实施中存在着异地开发的情况,变更管理工作在项目管理中更为重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客户住院处方信息录入上传、理赔金结算等。项目历时6 个月,于2012 年12 月成功上线。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变更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各种变更带来的影响,项目组采用change 工具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定义好角色和分工;利用change工具规范变更流程;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注重发挥评审小组的作用者三个方面进行变更控制。最后总结了本次项目的不足及采取的措施,即对于影响不大的变更申请,可以考虑授权评审小组的相关成员审批就可以了,不需要经过会议的形式来决定。
“医保通系统”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医院之间搭建的信息平台。医保通系统在省级公司建立医保通中心端,搭建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平台,医保通前端设在医院。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客户入院申报;探访核实的信息录入;处方信息采集和上传;处方审核;理赔金结算;统计分析功能。
在本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引起需求和开发变更的因素主要包括:
(1)已确认的业务流程的变更:由于医院在项目建设之前没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接口应用经验,因此在系统设计开发完毕试运行期间,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系统流程。
(2)公司核心业务系统频繁升级:由于核心业务系统自身缺陷或为了满足保监会新监管要求以及适应外部审计的要求而发生升级,医保通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的外围系统在涉及理赔金计算部分必然也会发生变更。
变更控制,是对项目基线的变更进行标识、记载、批准和拒绝,并对此变更加以控制的过程。变更控制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决策,变更实施,变更验证,沟通存档。因为医保通项目配置管理采用的是Synergy 工具,所以采用change 工具进行有效的变更管理,与Synergy 工具配合使用。本文主要结合其中的变更控制的几个关键阶段,以及项目中使用到的一些变更控制的常用技术,采用change 工具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定义好角色和分工;利用change 工具规范变更流程;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注重发挥评审小组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采用change工具进行变更管理,首先定义好角色和分工;在项目变更实施方面,我们医保通项目组使用change 工具保证项目需求变更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使用change工具过程中,项目经理是整个变更管理流程的控制者和负责人,还负责指定分析人员、解决人员、确定人员。我们项目组中确定人员为测试人员,解决人员为开发人员。
二、利用change工具规范变更流程
项目经理按照项目计划创建变更单后提交需求分析人员,负责对于提交的需求变更请求进行分析、设计,形成变更分析报告,交由评审小组进行审批。变更申请由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开发人员对处于“Implemented”状态的变更单进行处理,根据变更单上的要求,进行开发。开发人员的开发基于配置管理工具Synergy软件中的Task,开发人员需要将自己的Task 和对应的变更单关联。不允许存在无CR 关联的task 存在。开发人员在处理变更要将之前在Change 上附上的文档存放在Synergy中。
通过change的使用和规范的管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从未出现修改混乱和版本失控的现象。
三、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注重发挥评审小组的作用
项目组成立变更评审小组,成员由项目经理、配置变更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公司业务部门若干代表、医院若干代表组成,负责在变更管理流程的不同阶段对于变更的分析和实现进行评审。
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2
为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并优化变更审批和受影响文件修订周期,根据变更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费用和对执照的影响等准则将设计变更分为Class1、Class2、Class3三个等级。一般影响执照申请文件、影响电厂安全、费用超过30万美元、影响组装进度关键路径工期超过2周,建造进度关键路径工期超过4周的为Class1变更;除DCP发起者外,影响专业超过两个或者引起费用增加超过10万美元的为Class2变更;不属于Class1和Class2的变更为Class3变更。
2DCP处理流程
一般情况下,核岛设计方通过发起DCP来完成设计变更,此种类型的变更占到设计变更总体数量的90%以上[3]。主要流程有变更的发起、设计审查、影响评估、批准存档以及修订变更影响文件,其审批流程,还表示出了在DCP各个环节各相关人员的责任。DCP属于过程性文件,是对AP1000设计的一种控制手段,不能作为现场建安、设备采购或制造的依据。DCP发起流程中主要要点有以下三点。
2.1DCP版本的控制
未批准DCP版本号用字母表示,分别为A版、B版直到DCP最终批准后其版本号为0版,且不再升版。字母版的DCP为非正式文件,主要用于DCP影响审查和评估,0版DCP才作为变更受影响文件修订的依据及设计变更信息的可靠来源。分别用字母版和0版表示未批准和已批准的DCP可以有效地避免混淆或错误地使用不同版本的DCP。
2.2DCP的归档
DCP归档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完成所有的影响评估;
(2)所有审查意见都已解决;
(3)将所有必要的设计偏离记录在案;
(4)履行完所有必要的批准手续。
3EDCR处理流程
E&DCR主要流程有变更的起草、变更分级审查、变更审批、及修订变更影响文件,其审批流程。比较重要的E&DCR需要相应的DCP,如E&DCR发起的Class1变更,需批准相应的DCP后才能批准E&DCR;E&DCR发起的class2变更,当变更比较简单和影响范围较小时,E&DCR可取代DCP作为修订影响文件的唯一依据(即不需要发起DCP),否则E&DCR批准执行后需再发起相应的DCP来修影响文件。E&DCR可以发起Class3变更和管理方面的变更(变更不影响技术内容、方法、和结论即被认为是管理方面的变更)。综上可知当由E&DCR发起Class3变更及满足只需要E&DCR而不需要相应的DCP的变更时可大大简化审批流程,缩短文件修订时间,为现场施工提供及时支持。
4DCP和EDCR关系
(1)主要发起者及适用场合。DCP一般情况下由设计方发起,主要用于修改因设计错误或缺陷、设计优化、设计接口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变更。E&DCR一般由施工方、EPC总包方或者设计方发起,主要用于修改设计、设备、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
(2)对现场施工的响。由于DCP影响文件修改周期较长,当变更影响文件因未能及时修订而无法满足现场工程的需求时,通过发起E&DCR提出设计变更,批准后的E&DCR加上原设计文件可作为施工文件供现场建安、设备采购或制造使用,因此E&DCR是对DCP的一种补充。
5设计变更管理系统在现场的应用
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 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 对策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引进、建立和运用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也扩大了内部控制范围﹑增加了内部控制难度和时空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尽快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加以配合。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重点的变化:随着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应用,传统手工方式下各种账簿间﹑账簿与报表间的相互核对变得毫无意义。就交易和数据的可靠性而言,风险控制的重点前移到数据录入﹑授权和审核环节。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使内部控制的许多具体方法和措施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加以进行,于是对程序化控制的控制又成为新的关注点。
(二)内部控制内容的变化:由于计算机内的数据易被大量删除﹑破坏和篡改且不留下任何痕迹和审计线索,这就使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备份﹑禁止非授权操作和防治病毒破坏变得极为重要。
(三)内部控制范围的变化: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手工系统中所没有的控制,如对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设备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应用系统变更的控制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控制范围又延伸到远程系统数据交换﹑网络系统安全等方面。
(四)内部控制难度的变化:在计算机系统中,交易和数据多为电子存储,不易实现签字﹑盖章等传统书面审计线索,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防止软硬件故障和数据非授权修改等,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层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大意义和新技术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特殊性。有人错误地认为,计算机信息化后管理工作将得以减轻,内部控制可有可无,甚至相关的控制作用也可以被计算机信息化代替。
2.应用系统中程序化控制不足:目前企业使用的应用系统特别会计核算系统多注重计算功能,并没有很强的控制功能,未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贯彻于系统开发之中。
3.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遵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使许多岗位可以合并及相关人员减少,容易造成企业忽视一些不相容岗位应有效的分离,降低了牵制的效力。如,有些人员既负责数据的输入,又负责数据的报送,使得其有可能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对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数据的可靠性受到威胁。
4.系统授权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很多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应用系统负责人,通常简单地由个别技术人员拥有全面权限可自由访问各个系统存储的各种信息,却缺乏对这些特殊用户的特殊权限的限制和监控,使整体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
P公司是一家提供手机增值服务的企业,通过与手机运营商和彩票中心相连接的计算机系统,顾客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不同类别的代码,来分别购买彩票或相关的短信服务。对短信服务收入,P公司和运营商以85%和15%分成;而对通过P公司系统购买的彩票,P公司和运营商分别可获得彩票金额8.5%和1.5%代销手续费。2005年8月,P公司的某市场人员在某省开通一项新的短信服务,但临近开通时才发现所需短信类代码还未从运营商处获得。于是该市场人员擅自决定以一空闲的彩票类代码顶替,并通知负责计费程序的技术人员在系统中作相应处理并开通使用。这样顾客购买短信的指令和款项,在运营商和P公司系统的系统中均被当成购买彩票来计算。而事实上此指令和款项并未流入彩票中心系统,其结果是P公司侵占了运营商13.5%的分成收入。由于计费过程和相应的收入数据是系统按设置的指令自动完成和按月生成的,P公司的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此问题。此违规行为直到次年5月,才被某审计事务公司在为P公司上市而进行的审计中发现。审计公司大震惊,不但扩大了实质性审计的范围,还另外派技术人员加大了对P公司系统其他计费程序的检测,并要求P公司通告运营商。最终P公司被运营商处以几倍的罚款并被禁止开展相应业务一年,同时审计费用也大大增加了。
从此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P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存在明显问题:系统授权﹑批准流程不合理,计费代码的开通或变更应由财务负责人或单独的报价部门批准;计费系统和数据未设立合理的负责人;对系统中程序化设计缺乏定期监控,造成错误长期未被发现等。
三、加强内控中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组织
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组织通常包含公司高级管理层组织,例如CIO(首席信息官)组织,和应用系统和数据负责人,它为整个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的有效控制确定了基调。一个强有力的公司层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环境,是一个高级管理层及应用系统和数据负责人,共同对整体控制环境具有全面了解﹑沟通和监督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具有透明度,它使管理层能够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情况及是否存在任何问题。企业有正规的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纲要,可以明确内控的目标和管理层的期望。此外,公司层面应设立一些流程对控制环境进行监督,并确保有效的上下级交流和部门间横向交流。
(二)加强业务流程或活动层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
在业务流程或活动层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一般性控制,应用系统和数据负责人控制及应用系统控制三部分。
1.一般性控制
一般性控制是总体的流程层面控制,通常会影响计算机系统中不止一个应用系统和数据。COSO将其定义为“有助于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持续和正确的操作的政策及程序。”一般性控制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变更控制﹑数据中心操作和问题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控制流程。这些流程的控制和其他业务流程的控制类别一样,都有人工和系统控制,会执行预防和检测性控制,并有监督和管理控制。它们的控制目标与流程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对数据程序和具体交易的正确访问有关。各流程包括以下控制关注点:
(1)安全管理:其目标是建立和维护信息技术环境内的整体计算机系统——包括各应用系统﹑数据库﹑平台和网络管理的安全措施。民营企业应制定这样一些流程,用于识别风险﹑制定策略以便将风险降低至管理层可接受的程度;用于执行及监控信息技术环境各个层面中政策和程序的执行;用于处理关键信息资产的存取,并控制非授权存取的风险,企业还应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以保证业务的持续运作,及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交其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
(2)应用系统变更控制:它是财务报告控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应用系统变更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完整﹑准确和一致性,进而影响交易流程的完整﹑准确和一致,以及交易的及时积累﹑总结和呈报,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个设计周密且运作有效的应用系统变更管理流程,例如:设立适当的程序以建立﹑监督﹑测试及审批有关变更,并将已被适当审批的变更应用于现实交易环境;设置适当的保安措施,以防止负责该流程的人员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对程序或有关数据作不适当的变更;要防止因增加﹑修改职责或存取授权而对应用系统变更时,影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要防止在变更过程中,未获授权的人员能存取信息资产。
(3)数据中心的操作和问题管理:它也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及程序的完整﹑准确和一致。当有问题发生时,比如程序被中断,交易和数据的处理不完整不准确的风险概率就会增高,因而企业必须设立流程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些流程常会涉及应用系统和数据负责人就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沟通交流。此外还应适当限制某些部门负责人在数据存取和系统操作方面拥有的广泛权力,以防止交易和数据在非正常条件下,未经授权被存取的风险。
(4)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控制是信息技术组织中重要的一环。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软硬件价格不菲,是企业的重要投资;资产管理的重要方面不但与资产获取﹑操作和处置的正确会计处理息息相关,还与财务报告中资产存在的验证和价值评估紧密联系;该领域还涉及软件版权的正确使用和监督,这对在或将要在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尤为重要。
2.应用系统和数据负责人控制关注点
应用系统和数据负责人通常是企业业务流程的负责人自己或被其授权并向其直接报告的人员。他们有责任去了解﹑设计和维护应用系统中所执行的控制,并清楚地向计算机技术人员传达这些控制的必要性,以便准确进行控制程序化设计。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化控制的局限性,来协助设计检测性和监督性控制。控制关注点控制包括:
(1)应定期对其所负责的控制进行自我评估,特别是应用系统变更时。
(2)应清楚地了解所负责的交易和数据,以确保在与这些交易和数据相关联的活动的控制中有适当的职责分离。例如,他们要保证在计算机环境不,将交易的授权﹑管理和记录职责适当分离这一内控基本原则不被破坏。他们有责任将应用系统的安全要求备案,并在各应用系统发展和变更时,对“交易和职责分离清单”进行持续更新和维护。
(3)应监督对关键交易的存取过程﹑存取频率和存取人进行定期审核,并解决有关控制失灵的问题。审核应根据交易和数据的关键性和敏感性定期进行,且审核流程应予以记录。
(4)应协同CIO组织一起制定灾难恢复计划,以确保业务持续计划的运作,并对上述计划的变更持续更新和定期测试。
(5)应有效地参与变更控制流程,并有能力建立应用系统变更;将变更通过授权文件传达到组织;对变更给内部控制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记录;在变更实施前进行测试。
3.应用系统控制关注点
应用系统控制包括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以及用以控制不同种类交易处理过程的相关操作程序,它是保证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准确性、交易授权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它和一般性控制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性控制用于保证建立在计算机程序基础上的应用性控制得以实施。主要的控制关注点有:
(1)应用系统内被程序化的控制:例如,数据输入的计算机化编辑检查﹑数字顺序检查。这些程序化的控制能确保交易通过财务报告的应用系统被完整﹑准确﹑既是和适当的呈报。这些可能被程序化的控制主要出现在运算﹑数据验证和编辑检查﹑与其他系统的电子接合﹑关键财务信息的分类总结和呈报,以及限制交易和数据的存取。这些控制的正确设计和操作在应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2)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也是一关键问题。有关的职责分离控制是根据严格的业务规则,通过对交易和数据的存取做出限制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流程;成本
房地产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性要求较高的工作,是一个资源融合的行业,资金占用大,开发周期长、风险大、控制节点多,部门工作相关性强,涉及面广,项目差异性大。加上整个行业发展的时间短,可复制的成熟的可借鉴管理模式不多。房地企业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化解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项目不可复制,但经验可以沉淀,教训可以铭记,工作模块可以固化。建立房地产企业作业流程、记忆系统等工作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显得异常重要和迫切。一个公司没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作业流程、扎实的内力、人力储备等,发展无从谈起。
房地产企业为顾客提品和服务,不仅要借核算成本过程为其产品、服务等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通过运营分析和流程化等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控制成本以获取关键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于市场并提高其竞争力的法宝。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主要由价值链分析、对标分析、作业成本法和作业基础管理、目标成本法、流程再造、平衡计分卡等一系列方法体系构成,且各方法体系之间存在高度融合性、互补性。仅房地产企业流程制度体系就包括论证管理、策划管理、设计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营销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
此文仅就计划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阐述。就房地产企业流程建设与成本管理而言,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项目顺利的开发,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服务,逐渐建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为公司的发展和扩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向行业标杆企业的学习,加强内部培训,从思想上让大家统一对流程的认识,认识到流程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好处,不断完善公司流程并坚决执行,不能光说不做或执而不行。当然在流程执行不顺时,要适时调整优化,让流程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技术层面上,由内部来不断总结自己已完成项目的优缺点,将经验在流程中、制度中体现出来,形成模式化的范本,避免在后面项目中重犯,减少项目的风险。外部可以建立公司的专家指导制度,从市场、设计、工程、研发、成本等进行支持、保障项目的合理开发,丰富公司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
房地产企业制度流程建设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学习实践形成适合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模式
根据公司特性调整适合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模式——系统的管理流程、作业指引;
2、建立公司记忆系统
根据流程、作业指引的要求形成记录性文件——表格表单;
根据经验数据用用市场调研形成公司数据库;
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公司的文件模板。
3、打好公司底盘,促进公司发展
不断完善记忆系统,形成体系,做到管理模式的可复制;满足企业形成规模经营的要求;
4、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考虑项目开发节点,增强预见性,协调各部门间的交叉工作,在开发周期中合理分配资源,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一、计划管理流程:《项目作业管理计划指引》、《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管理流程》、《专项计划编制作业指引》。
一级计划:服从于公司长期(3-5年)发展规划,由“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及“年度重点专项工作”两部分组成。公司总经理负责对一级节点进行控制。
二级计划:为达成公司一级计划目标而必须完成的行动计划。包括“二级项目开发计划”和“部门专项工作计划”,每项二级计划均由单一部门负责。
三级计划:是指导某一计划执行人工作的行动清单,它由二级计划分解而来,每条本级计划任务都应由某人独立主责。
运营计划管理可以使项目在运营过程中有序进行,部门之间的工作可互相牵制、互相推进、互相监督,当项目运营偏离目标时起到预警的作用,保障项目在可控的目标内运转,是公司绩效考核的重要工具。
二、成本管理流程:
1、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流程,流程目的:规范成本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适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全过程。
2、项目成本分类与核算作业指引,流程目的:加强成本管理,规范企业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开发产品成本,便于成本资料的比较和分析。适用于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3、可研阶段成本估算作业指引,流程目的:为了加强买地前可研阶段的成本估算管理,提高成本估算的效率,有效地控制成本、降低风险。适用于购地前可研阶段成本估算工作。
4、策划阶段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指引,流程目的:规范目标成本管理,通过确定成本目标值,明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在项目开发各阶段严格控制过程成本。适用于买地后,项目目标成本的估算与责任分解;
5、设计阶段成本优化作业指引,流程目的:总结设计阶段成本优化的方法,在正式施工图完成前,实施成本优化,提高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控制效果;适用于概念设计、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适用建筑、结构、安装、景观、室内设计各专业;
6、招标阶段成本优化作业指引,流程目的:规范招标阶段成本评审工作。适用于施工及材料设备招标。
7、施工阶段变更签证作业指引,流程目的:规范工程变更签证的办理流程,包括施工变更形成的《施工指令单》及设计变更形成的《设计变更单》,施工完成后,对新增工程的量价的确认。适用于合同签订后发生的工程变更。
8、工程合同款支付作业指引,流程目的:加强对项目付款的管理,规范工程付款作业,提高项目资金管理能力。适用于所有在建工程的付款。
9、工程竣工结算作业指引,流程目的:明确结算程序,提高结算效率。适用于各项目工程结算。
10、后评估阶段成本总结作业指引,流程目的:适用于评价项目成本的科学合理性,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教训,为新项目成本测算提供参照系。适用于公司所有完工结算项目。
11、成本管理评估作业指引,流程目的:明确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促进发现公司成本管理的优缺点,便于公司高管对公司成本管理工作的评估,最终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
三、采购管理流程:
1、施工及材料设备招标管理流程、设计招标管理流程与营销招标管理流程,流程目的:确保招标采购过程的严谨、科学、透明;采用招投标方式实施采购,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合同管理流程,流程目的确保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后评估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合同管理质量。
3、供方管理流程,流程目的:有效高效管理供方,提升集团运营效益。
4、采购管理流程,流程目的:确保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并依据采购的产品或服务对项目整体品质的影响进行控制。
5、招投标委员会评标作业指导,流程目的:成本委员会——公司非常设机构,根据业务需要临时组建,负责授权范围内的评标定标;规范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维护公司权益。
房地产企业流程建设与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大家感受到制度和流程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好处。制度和流程是一个坚守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克服坏习惯建立好习惯一样,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才能活得轻松,一个企业有了适合自身的制度和流程才能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柯,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09
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5
一、企业设立登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设立登记概念
是指将企业设立的相关事项上报企业的登记注册机关,由企业的登记注册机关依法审查、核准后,颁发营业执照的过程。
(二)企业名称不适宜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法律风险: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如企业名称与他人在先驰名商标相冲突,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相关权利人可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并可依法追究该企业的侵权责任。
2.风险防范:为避免企业名称与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冲突,应当事先进行商标查询。同时为有效保护自己的企业字号不被他人以商标形式注册,建议在企业名称登记后及时将该企业字号在相应类别上申请商标注册,予以商标保护。
(三)出资瑕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司股东或发起人需要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确定的出资额。以货币出资的,要将出资足额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要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1.出资瑕疵种类:(1)出资评估不实,即出资人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时,其评估价额高于出资财产的实际价额。(2)虚假出资,指出资人违反法律规定未履行出资,通过虚假手段取得验资机构验资证明,从而造成表面上出资,但实际上并未出资的情形。(3)抽逃出资。指出资人在公司成立后,将其所交纳的出资额暗中抽逃撤回却仍保留股东身份的行为。
2.法律风险:对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应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除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外,未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出资评估不实、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股东,还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应当向公司承担差额补缴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法律责任。
3.出资瑕疵的法律风险防范:企业应设置工作流程,严格按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审核,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以避免类似抽逃出资引起的法律后果。
(四)经营范围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1.经营范围分类。分为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
2.法律风险:企业未经批准、登记或者违反相关规定超经营范围经营的,尤其是许可经营项目,属非法经营,由企业登记机关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查处,可处以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同时企业还将承担因此可能导致的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3.风险防范:企业应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业务。有前置审批的许可经营范围应当及时办理前置审批,在经营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本企业经营不能超越经营范围,还要注意审核合同签约对方是否超越经营范围,以避免无效合同的产生及经济损失的发生。
通过梳理设立登记的工作流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建立起必要的工作流程;按照法律规定获取登记所需的资料,使整个设立工作程序规范化、合法化。同时通过加强与工商登记机关的沟通,力求所报送的资料更加符合登记规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也能得到更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维护好出资人利益。
二、变更登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变更登记概念
是指当企业主要的注册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时,企业将其变化的事项上报原登记注册机关,由原登记注册机关依法对该变化的事项进行审查、核准并换发新的执照的过程。它是企业在注册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时保持合法地位所必须的法律手续。
(二)变更登记的法律风险
企业变更登记应在法定的有效期内进行,逾期不办理的,工商登记部门将予以处罚,风险发生。如《公司法》第73条规定:“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有关备案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变更登记法律风险防范
1.规范变更登记的工作流程,通过建立流程,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收集和获取变更所需的资料,并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变化,及时进行变更登记提示,以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2.做好变更登记审查。审查变更事项是否合法合规,在变更资料的收集和变更事项的法律程序上都必须依法进行,避免因违规操作造成严重后果。
3.加强与工商登记机关的协调、沟通,确保变更事项的登记材料符合法律规定,履行必要的程序,准备充足的变更材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三、企业注销登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转贴于
(一)注销登记概念
是指当企业出现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被撤销或其他原因终止经营而解散时,企业将有关材料或文件上报企业原登记注册机关,由原登记注册机关依法审查、核准,以终止企业法律地位的必经程序。
(二)注销登记法律风险
1.未进行清算注销的企业将面临吊销营业执照(如被吊销或被撤销仍须办理注销登记),接受相关处罚的后果。企业的债权债务由企业开办单位负责清理,公司应由股东负责清理并承担相应责任,且法定代表人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2.债权人可申请法院成立清算组。逾期不成立清算组的,债权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3.股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或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可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及清偿责任。
4.股东承担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账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可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实践中,部分企业怕清算程序繁琐而不进行清算,不进行注销登记,直接将已丧失企业功能和业务的企业“搁置”,认为是自生自灭,致使债权债务关系得不到及时清结,影响了债权人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给出资人带来潜在的诉讼法律风险。
(三)注销登记的法律风险防范
1.找出注销登记中的风险点,做好风险分析,建立相关制度加以防范和控制。如对清算报告、股东决议的签署、对审计事务所的聘请等建立相关制度规定加以控制,避免出现虚假报告、文件等,减少因不当操作给出资人造成损失,产生遗留问题。
2.企业注销时应按法定程序及时依法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办理注销登记。
四、企业年度年检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企业年度年检(以下简称年检)概念
是企业注册登记机关依法按年度根据企业提交的年检材料,对与企业注册登记事项有关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未能按期年检的法律风险
企业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其限期接受年度检验。属于公司的,并处以1~10万元罚款。属于分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单位的,并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并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
企业在责令的期限内未接受年检的,由企业登记机关予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仍未接受年检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三)企业年检风险防范
1.日常的工作中,依照年检审查的内容规定,建立起与企业年检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2.收集企业在年度变化中的重要事项的变更,并做好相关记载。
公司变更的流程范文6
1、外商投资备案信息变更;
2、工商董监高信息变更;
3、香港公司转股转董。
二、融资租赁公司收购转让的证件
(1)拟任融资租赁公司董监高的身份证件
(2)拟任出资股东的董事、股东身份证件
(3)如需变更企业住所,请提供新的场地证明材料
(4)如需变更企业字号,需提供名称预核准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