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1

关键词:财务 监督管理 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也很复杂的事情。它具有牵涉范围广,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工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它需要项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圆满的完成。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还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比如项目资金不能全部使用到项目中,因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因此,怎样完善项目财务的监督管理,使得工程资金能够物尽其用,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本文针对这一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企业工程财务监督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而资金是保障工程项目是否顺利完工的的前提,因此要对工程项目的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资金能够科学的用于工程建设中。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管理是十分复杂的,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宽阔,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为了实现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的监督管理,除了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之外,还需要对各个环节、事件以及流程进行合理的调配。让项目资金能够全部用到项目上面,促使工程高质量的完成。目前我国对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管理十分重视,但是在监督管理过程中还有以下问题:

(一)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有很多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建设财务监督管理部门来对工程的财务进行监督和管理,有些工程项目虽然建设了专门的财务监督管理部门,但是责任不明确,监督管理时也不认真严谨。

(二)不能及时对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进行控制

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十分的复杂,因此需要工程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合作,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完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参加到建设工程项目中来,财务监督管理处于被动的局面,只要工程部门需要钱来买材料,财务部门就给,丝毫没有考虑到材料的价格以及是否有比此家材料价格更便宜且质量相同的材料。

二、进行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标准

为了加强对企业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对财务监督管理标准要进行完善,确保管理制度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在工程项目前期,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对前期的财务进行监督。首先要分析建设成本,从而提出建议,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盲目投资。在造价估算、施工预算等的审查和编制中财务部门也要参与进去。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财务部门也要参与进去,从而保证招标投标的公平性。在合同签订阶段,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对合同的签订予以严格监督。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时期,财务部门要对工程管理的申请、支付等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在采购工程物质方面要做到公正,对物质的价格质量等要严格分析。每个月末,财务部门都要抽查或核实结存物资。

(二)完善对经济效益指标的管理

工程项目一般是由公司的相关具体业务部门提出,比如一工程公司竞标了一条城市主干道的翻新工程。公司将这个工程交给路桥分公司来做。为了降低施工难度,路桥分公司提出了施工变更,并将并给方案提交给了设计院以及总公司批准。由于涉及变更后,成本超过了公司预算,要上报董事会审批。所以,这个项目就需要先论证其经济可行性。只有项目具有可行性,董事会才会进行审批,而论证项目可行性应该由财务部门结合公司的资金需求以及成本指标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关于这个项目的最终可行性分析。

(三)控制和管理项目造价

工程项目在得到公司的审批后就要开始建设,财务部门对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的监督管理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前期的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竣工后的结算造价管理。由财务部门安排施工部门、外部工程造价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进行编制预算,将和工程项目有关的造价底数算出。在建设项目中,为了让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尽量不要变更图纸。设计图纸变更得越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将会越小,因此在设计当中,要让设计和施工联系起来。

(四)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

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对技术和经济的统一能够加强,能够减少预算以及设计中的失误。典型设计的推广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五)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和付款控制

在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过程也十分重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要进行招标以及投标,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也要参与,从而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合同签订具有公正性、公开性以及公平性。财务部门对每一项工程都要做好台账管理,从而为核对发票等提供便利。当工程项目竣工之后,财务部门对工程设计报告要严格的进行核对,因为结算设计的结果是付款的依据。财务部门要严把资金审核关,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纳入公司资金统一管理,对批准需实行专项融资的工程项目资金应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为加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工程项目可研预算的基础上,各专业组必须按月申报月度资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汇总平衡后报领导审批,纳入月度资金预算管理,财务部按批复的资金预算执行,将支付的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控制在年度(或月度)预算批复范围内。

三、结束语

资金是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资金的流动与使用关乎着工程的进度。良好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监视资金的来源与去向,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财务管理必须要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在了项目上,减少资金的浪费,促进工程高质量的完成。在进行财务监督管理时,要严格仔细,保证账单的准确和真实性,在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2

【论文关键词】国际旅游岛;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金融模式

一、引言

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传统的离岸金融业务包括货币信贷、投资、结算、外汇买卖、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和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伴随着新一轮全球性经济衰退,各国对游资监管力度加大,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逐渐黯淡,离岸金融业务也积极寻求着转型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之下,海南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相关研究更显必要、紧迫。

二、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天然优势的地理区位

海南省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海南省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对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亟需大量的资金及金融服务的支持,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能有效满足此类需求;其次,毗邻香港有利于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加快发展,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兴起能有效辅助、巩固香港确立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最后,海南省与祖国大陆间的天然屏障可以作为防范省内与大陆境内金融系统协同干扰的“防火墙”。

(二)增长迅速的国民经济

海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总值达2064.5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位居全国首位,同年地区产业产值均达到历年来的最高点,且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53.67亿元,同比增长27.1%,较2009年同比增速5.27%①。

(三)发展迅猛的金融行业

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末,全省银行类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217.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8%。金融机构效益显著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4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8%。证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1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倍。保险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全年保险机构承保金额217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保费收入47.95亿元,增长45.0%。

(四)持续加快国际化进程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海南省抓住与国际市场、机构、法人等接触的契机,推动海南省产业升级转型。一方面,海南省不断强化自身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核心地位,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旅游、交通、商贸等方面的互惠合作,另一方面,海南省寻求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旅游、金融、环保等领域的交流。

三、海南省离岸金融的模式选择

通过对现有国际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特征及要素需求的考量,不难发现海南省省域内要素不满足内外一体型关于区域建设环境的需求。而避税港型模式本身即为了让离岸公司机构规避母国关于税收等非运营支出而诞生的一种形式,且随着近年来全球性受游资冲击而导致的全球、区域性金融危机频发,黑市洗钱现象不绝,现阶段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国联盟加强对此类模式地区的监管,从而使得一些区域离岸市场“形同虚设”,不仅如此,海南省较其他避税港型地区并不具有明显横向竞争优势,因此本文认为海南省不适宜避税港型模式。

剔除了以上两模式后,本文侧重与海南省选择以内外分离型为基础的适用性模式。首先就内外分离型模式而言,海南省现阶段国际旅游岛建设亟需相应配套资金的支持,据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测定,海南省国际旅游岛至少需要15万亿元资金的注入建设,而相对于海南省入不敷出的财政资金而言,数目之庞大犹若星河,因此本文认为海南省应采用单向渗透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模式(OUT IN),即允许离岸市场内资金有限渗透到在岸市场的模式。但受限于现阶段海南省金融软硬件实力,初期阶段仍以内外分离型模式,待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档次,再权衡利弊适当冲破“屏障”,施行有限渗透的策略。

四、海南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目定位

(一)助力海南省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为核心

必须遵循关于“十二五”时期的规划路线,从而进一步助推海南省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等改革目标的实现升华规划中关于相关产业发展的理念,拓展海南省经济、产业发展的可行域,创造海南省与国际优秀产业、高新技术接触的契机,争取将海南省提升为“离岸金融-旅游服务”复合型海岛特区。

(二)开展以境外人民币离岸业务为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三)形成“港琼”离岸金融犄角为目标

香港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国际化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业务规模大、服务水平高、市场监管有效性强。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就其本身规划而言,具有浓烈的地域性特色,因此可以有效完善犄角内“业务池”构建,且海南省离岸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减缓香港受指向性游资的冲击,发挥犄角规模优势,有效规避相应风险。

五、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内容框架

(一)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品种遴选

1.银行类离岸金融业务

一是离岸存款业务。可接受开立“非居民”的美元、港币等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存款账户,亦可接受开立人民币非自由兑换货币存款账户。

二是离岸结算业务。海南省可以依托离岸金融机构为平台,开展一系列如客户办理汇兑、接受和开立信用证、提供保函、光票托收、跟单托收等业务。

2.证券类离岸金融业务

海南省证券类离岸金融业务也应选取金融机构债券、利率掉期(SWAP)等为主的相对低风险性业务为主,从而做到降低风险,有限提升市场流动性。

3.保险类离岸金融业务

开展有利于海南省海洋产业发展的船舶险种,根据海南省特殊海洋、渔业状况,推陈出新具有离岸属性的创新型保险品种。

(二)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监管体系

1.离岸金融机构准入及退出机制

海南省离岸金融机构的准入应遵循“机构规模优先、良性内控优先、业务面广优先、效率服务优先”等原则,准入机构在进驻省内以前应具备外汇汇兑、业务办理、业务结算等基础性资质,并在此基础上报备国务院、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政府等相关机构审批、备案等基本程序。

2.离岸金融业务范围约束性

主要监管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的五项原则主要:一是审慎性原则,以风险相对较易控制的业务为主;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即以简单可行出发,以传统业务为主;三是灵活性原则,在监管下适度放宽业务选择的区域;四是锁定交易性原则,通过账户的分设和严格管理,确保离岸业务的有效监控;五是差别监管原则,对外资银行及中资银行进行区别性管理。

(三)海南省离岸金融业务优惠政策

1.税收优惠政策

借鉴国内外离岸金融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结合海南省实际,对在离岸区内开展离岸服务外资金融机构,可考虑在2020年以前按10%税率减征所得税,免征印花税,对风险较大的离岸贷款实行专项贷款风险准备金,由金融机构申请,报外汇管理部门备案,同级主管国税机关审批后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对金融机构高管个人所得税按三免两减半征收。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3

[关键词]职业能力;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31.202

近年来,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由于财务工作的敏感性,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难以深入企业,不利于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因此,开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1财务管理职业能力解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职业专门能力指完成某职业主要工作任务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综合能力与专业的知识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于该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职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交流的能力;②方法能力: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③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④个人能力:社会责任心、诚信、爱岗敬业、工作负责的职业人格。

就财务管理职业领域而言,上述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1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律、税务筹划等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政策。专业能力主要包括:①职业技能:相应的资质水平、岗位技能、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等;②管理技能:对人、财、物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技能;③协调技能:与企业生产、销售及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配合技能。

1.2综合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企业日益强调职业能力中的非智力因素,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沟通、协调、处理与其他人员、部门的关系,具有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操守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有基本业务的动手能力,还要有决策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结合不同的企业实际对行业的资金运行模式有所了解和掌握。

鉴于以上职业能力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初次就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提高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现存问题

2.1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训同质化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和会计专业雷同,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少,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与会计专业毕业生同质化,欠缺财务管理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虽然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一个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必要的专业能力,但是单一的会计核算和岗位技能训练并不能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与特点,与会计同质化的实训对学生的培养停留在财务管理职业通道的第一层级,即使毕业生初次就业能力强,但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2.2对实训过程的职业性关注不够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混同,认为培养职业能力就是培养操作技能,另一种是将职业能力培养等同于就业能力培养。实训过程中存在重技能训练、轻素质培养,重专业能力、轻综合能力的现象,而实训教学中评价方法的重结果、轻过程性倾向,忽视了学生对工作过程和环境的感悟及反思,会限制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

2.3教学方式单一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类模式:一类是以教师讲解实训教材的内容为主,采用练习习题的方式。学生无法提升财务管理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塑造职业素质,导致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二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但是案例分析的预设条件是确定的,限制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学生不能体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财务管理活动以及财务关系的处理,缺乏对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体系构成。从人才市场来看,财务管理的职位体系大致包括基层财务人员、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工作内容为基本会计核算 ̄――收入管理、成本管理及费用控制、利润管理――资金规划、财务预决算、风险防范――资本运作及融资、审查对外会计资料、财务监督和审计、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这就为财务管理职业的能力体系构建和实训课程建设奠定了基本路径。

对照上述能力体系,在兼顾就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型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从课程实践到专业实践再到综合实践,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为核心,着重训练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通用职业素质。构建一个融合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梯级结构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该体系旨在解决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体系分散、实践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创新性思路少、人际交往能力低等问题,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兼顾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技能需求和后期发展的职业能力需求,解决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一薄弱环节,培养学生多元整合的综合能力。

实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①从手工创建会计账簿、成本核算到会计电算化;②从基本会计业务到审计、纳税;③从财务预算到财务管理单项实验;④进行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的财务决策实验和财务资料的综合分析。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具体见表1。

(2)教学模式转变为任务导向及项目驱动。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真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教学目标,在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亲身参与为基础,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落实到每一个能够使学生动手、动脑的环节。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需要设计仿真的工作环境,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学生要取得的工作成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操控性,既要对学生的各种想法和实践操作给予及时的点评和鼓励,又要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控制。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查阅资料寻求知识,由独立学习转变为沟通、讨论、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由“学会”到“会学”,从而产生成就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在高仿真体验中提升财务管理技能,站在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认识财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学生能够经历财务管理职业通道从低到高的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走出校门之前能够具备一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组织采用“团队学、赛中学”,每一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开始时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每组6~7人),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为四个主要教学环节,具体见表2。

表2

[]实训步骤[]具体内容

第一步[]布置实训任务[]教师讲解实训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提出实训要求,布置实训任务

第二步[]专业软件模拟实验[]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进行分组演练与对抗。具体软件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软件、财务管理专业对抗实验软件、沙盘模拟教学、审计及报税软件模拟实验

第三步[]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各组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及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就软件模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延伸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实训报告

第四步[]实训汇报[]要求学生就实训报告进行公开展示,课堂上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和辩论,进行模拟答辩或案例分享[BG)F][HT]

(3)考核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目前,主流的财务管理教学评价依然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大多还在采用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体验。形成性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观察、记录、反思从而做出发展性评估,注重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感悟体验,目的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从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参与者。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训着重对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较于终结性评价更加契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由于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分组实训、集中作业并汇报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财务管理专业众多的专业课程,无法采用传统的一张试卷确定学习效果和成绩的考试方式,因此采用非集中考核、过程性考核的形式进行。采用以团队为基础,以平时过程性考查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评价对象既包括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还包括学习态度、表达书写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目前尚未形成标准化的教学范式,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索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并完善,以符合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参考文献: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4

关键词:公共服务 公众满意为导向的战略 满意度测评

笔者认为,在公共服务领域,服务价值的体现,不仅在于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环境,更是体现在公众的满意上。为使公共服务的内涵不断得到外延,公共服务应以公众满意为导向,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城市公共组织的服务思想与理念

城市公共组织的服务理念包括2种,即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的需求导向,是指以需求为导向,从其数量、质量、供给方式以及服务态度等多方面,综合满足公众服务需求。

公众满意是服务理念的核心,它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基础,以接受公众评价为核心导向的理念。

我们市政公用领域,顾客就是公众、民众、市民。

“顾客满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在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建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全国质量奖”,以鼓励企业应用“顾客满意”。公众满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公共服务质量的代名词。制定和推行ISO9000目的就在于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公众满意包括两方面:

1、公众对公共组织服务的物质满意、精神满意和社会满意;

2、公众对公共组织,服务的理念、行为、形象、技术和关系满意等。

所以,公众是满意,不仅是服务质量的导向和标准,也是公共组织服务理念的行为体现。

二、公众满意应在公众组织内建立起明确、明晰的公共服务战略体系

公共服务战略体系主要包括:公共服务战略思想和方针,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及战略规划。确立层次清晰的公共服务战略管理体系(行动指南),对提升公共服务组织的生命力,以及适应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及其他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以服务为导向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一切从公共服务出发,一切以公共需求为转移,并以公众满意作为使命和考评标准。为此,要建立起一种“公众(市民)需要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就提供、延伸到那里”的指导思想。

表1 济南市市政公用系统公共服务组织战略体系层次分析表

三、公共服务组织的服务战略规划

1、公共服务组织的核心――认同与信任。

服务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必须有公众的共同参与。公众参与服务进程、决策,提出建议,可增进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可与支持。方式――顾客随访、社区调查、顾客联系等,手段――公共服务进行评测。

2、公共服务组织的提升――多元化。

公共服务组织应提供更多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神州行、动感地带、全球通业务,吸引和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成为了特色服务。

3、公共服务组织的价格――高价值感受与回报。

公共服务组织价格策略应坚持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相互协调的原则,坚持服务成本和服务品质相结合的定价原则,真正给予公众带来高服务品质的价值感受和价值回报。

4、公共服务组织的品牌力量――增加信任的和附加值。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道格拉斯•达夫特说过一句豪言: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所有工厂一夜之间被大火化为乌有,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商标还在,我可以保证,世界大银行家们仍然会争先恐后地给我贷款,不出三个月,“可口可乐”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规模。

现阶段,我们的公共服务组织公共服务大多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服务方式单一,绝大多数是垄断的方式,品牌战略仅停留在提高知名度的宣传上,包括注重设计标志系统,注重与新闻媒体的沟通等。因此,公共服务组织要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品牌战略,以促进公众对公共组织信任的增加和附加值的增长,提升和保持服务品牌,培养公众的忠诚度。

四、公共服务组织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评测体系

顾客满意度调查进入中国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服务落实度调查,到感知质量调查,到满意度指数模型调查,到目前为止,满意度调研技术可归为10代。

表2 满意度调查的作用

济南市政公用系统2010年9月10日开展的满意度调查,可以说是基于第3代满意度测评技术――满意度指数模型调查来开展的。该满意度指数模型是于1988年,美国学者Fornel提出的。他认为满意度指数模型认为不仅包括影响客户满意的因素,还有感知质量、品牌形象、客户预期、价值感知等。这4个满意度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路径和因果关系。该满意度指数调查具有跨行业、跨企业可比的特点。

第1代到第10代的满意度调研技术,并不是一个替代关系,各代技术适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事业单位需求。

如:落实市政公用行业服务标准,我们建议采用第1代――服务落实度调查。服务落实度调查通过服务规范的落实检查,将调查数据作为通报或考核的依据,掌握员工落实服务标准和规范的行为。

服务落实度调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以问卷方式;另外一种方式是暗访。

五、提高公众满意度的途径

应该看到,具有垄断和相对垄断的公共服务组织,在自己服务的领域,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思想观念落后,为此,应加快角色的转变

1、提高公共服务专业素养。具备并不断提高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意思。坚持以人为本。要意识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公众,职责就是服务。工作认可的标准就是公众满意。

3、加强公共服务组织内工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公共服务组织员工要面向公众(顾客)。人的情绪千变万化,必须要了解人的心理,掌握心理现象和规律。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以服务为导向的满意度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如果说感知质量、品牌形象、用户预期、价值感知是对公共满意度的客观评价要素,那么,人的心理反应就是主观评价要素了。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并占主导地位的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时间长。在与顾客初次交往时,一定要留下美好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5

《物权法》在结合我国金融实践和司法实践,参酌各国法例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进行修改完善,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物权,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律。《物权法》的颁布出台,对银行业界来说是一件大事,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更关注如何落实《物权法》确立的各项对商业银行有益的制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关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贯彻落实问题。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都有对不动产进行登记管理的职能,容易出现不动产登记管理不统一、不动产产权权属不清的情形。鉴于登记制度对维护交易安全的重要意义,《物权法》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不动产权权利人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物权将非常有利,对商业银行有效确定担保物权也大有裨益。但是,《物权法》在规定统一登记制度的同时,对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则没有进一步说明,只是交由法律、行政法规在今后做细化规定。因此,根据《物权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统一登记制度是我们最为关注的。

二是关于应收账款的问题。《物权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这一规定对应收账款质押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什么叫做应收账款?银行理解的应收账款和老百姓理解的应收账款还不一样,银行说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的应收货款,但比如说收租金的债权算不算?两个人之间的普通债权算不算?按理说也不能把它排除在外,只要是非证券化的金钱债务都应该是应收账款,但是,这一块将来怎么登记?此外,应收账款质权公示如何落实,具体如何登记?《物权法》规定,以应收账款出质的,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但是,商业银行如何通过信贷征信系统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有哪些?这些问题未来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三是关于抵押权实现的问题。按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抵押担保当事人不能就抵押担保物权的实现达成协议,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判决出来之后才能执行,使得实现抵押担保权利的成本很高,时间也很长。《物权法》规定,如果当事人不能就担保物权的实现达成协议,抵押权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拍卖或者变卖抵押财产。这一规定有利于商业银行等担保权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担保物权,节约交易成本。但是,也有人提出疑问:担保权人如何请求人民法院?是采取申请执行一样的程序,还是到人民法院登记就可以了呢?这些都为今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提供了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法律与合规部)

物业管理相关建议范文6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04-02

1历史与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有企业施行的企业会计体系和行政事业单位施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科研事业单位过去施行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由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上报用款计划,再由财政按下达的预算,将资金从国库拨付到一级单位,一级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下拨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再根据有关规定及业务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形成财政资金实际支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记账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改进和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和国力的全方位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经常项目开支和专项研究经费都有大幅度地增加,项目研究的规模和质量都有长足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也产生了一些新业务,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了资金管理的力度,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这些规章制度的综合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系统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预见性和集中度国库集中支付改变了以往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设立零预算账户,把过去的多部门拨付改变为集中统一拨付;把多户头存款改变为单一账户;把一级一级的层层拨款改变为直通车式的拨款,进一步规范了项目资金的额度控制和专项支出办法。这一切都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预见性,有利于财会人员统筹安排,提高了科技人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1.2 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预算管理作为科研事业单位最主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已施行多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单位资金的使用必须依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执行,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对财政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不能擅自变更资金用途,增强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限制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1.3 增强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性、便捷性、时效性和透明度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上都要求预算内容清晰,项目资金明确,每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时间约定和限制。财政支付资金直接到用户单位,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在途资金量,降低了资金周转的时间和费用。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在单一账户上都有记录,财政资金的使用、运转的透明度大大增加,避免了虚假信息的渗入,提高了各部门的监管力度。

1.4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专项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专项资金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各级政府部门用于科学研究的专项资金有较大幅度地增长,综合性的大项目所涵盖的学科和领域、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深度随着资金投入地增长而大幅度增加,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逐步提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资金的申报、评议、批复、使用、审查和监督,为管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提供了基础性的保证。

2施国库集中支付后面临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以零余额账户进行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在我国,国库集中支付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实施国库支付系统与科研事业单位之间也有一个理解、协调、磨合和提高的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预算编制时间短,准确度有待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预算的编制、上报、审批和使用虽然在内容上、科目账务管理上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但其编制预算的主要程序与实施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年底编制上报,第二年度初审查、批准、实施)。预算编制时间短、预见性差、准确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的财务管理已从过去的收支管理、资产管理为主逐步转变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为主,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成为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对预算编制的要求更高了,也更加规范。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出涵盖内容科学合理、项目计划充实可行、资金使用要求明晰、执行时间准确的预算,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

2.2 部分资金授权、到账、支付滞后,提前垫付资金增多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要求每笔资金的使用都有严格的上报、审批手续。可在单位总预算的审批前仍然有许多资金需要支付,例如工资性支出、基建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等,都存在未批先用的问题。同时,年底的支出额度比较集中,由于单位预算涵盖的范围有限,项目预算很少细化到各具体项目;一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金的使用审批手续繁琐,造成预算支出追加与调整较频繁,减弱了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开支,减少了单位的年终结余。

2.3 预算执行检查监督不够规范,预算控制力度较弱财政年度的年终既是一年财务收入支出比较集中的时段,又是第二年预算编制的时段,时间短,工作量大,必要的检查必须等到执行后才能进行,这对科研事业单位和上级管理部门来说,会产生一些影响,导致了滞后现象,降低了内部控制的制约作用。财务管理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财务管理的主体是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经济活动,与各业务部门有密切的关系。各业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是否规范、合理、有效,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绩效。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限制和管理制度的局限,财务部门对各科室的经济活动和资金使用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对一些弹性较大的项目支出,如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缺乏及时的检查和监督。

3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几点建议

3.1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关法规的建设与配套措施作为科研事业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规定要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同时,在现阶段要着重加强和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增加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序衔接,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检查与内部控制互相匹配,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应。建议在进一步完善各项有关法规建设的同时,探寻分期(增加中期预算)、分段、分项预算编制的可行性。

3.2 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首先要逐步增加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准确度。细化各项目的资金需求与支出安排,按照各类各项目的工作计划与流程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费下达时间。力求随时准确地掌握各项资金的动态变化。

预算的执行要求科研事业单位和有关的管理部门加强配合和沟通。科研事业单位要做到及时报送资金使用计划,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用款计划与实际支出的一致性和严肃性,禁止预算外支出。

加强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与评价。科研事业单位应探讨建立预算管理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对阶段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以及对部分项目进行必要合理地调整。

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全部工作的重点之一。既要为单位和各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和财务支撑,又要不断地拓展服务范围,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随着由原来的管理监督向管理服务与管理监督并重,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加强监督职能,主动参与决策。

3.3 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专项项目的立项,要做好科学论证。专项资金确定后,科研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确定的内容和额度执行。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扩大开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必要时,可分阶段试行中间考核,评价管理。对确有合理需要而变更的项目内容及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避免违规操作。

3.4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较低,价值观和职业水准不高等,都会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适时进行财务知识的更新与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进行全面系统地实际操作,提高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冀.浅析科研事业单位零基预算管理[J].职业时空,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