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1
建筑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是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为目标,传统的抗震策略是被动地依靠结构自身的抵抗能力,必须以加大杆件截面、消耗更多材料、牺牲空间为代价。采用隔震设计是一条合理有效的抗震优化设计途径。隔震设计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或基础之间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等部件组成的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力,达到预期防震要求[1]。
2工程概况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国土大厦为地上13层、地下1层的小高层建筑,长48.5m,宽19m,总高度54.7m。其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柱网尺寸8.5m×8.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宿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设计地震第一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本建筑场地土为III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45s。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基本风压:ω0=0.4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基本雪压:S0=0.40kN/m2。主要设计使用荷载为:大会议室、大办公室(分隔自定)3.0kN/m2;各类档案室、档案库房5.0kN/m2;普通楼梯、走廊、厕所等2.5kN/m2;疏散楼梯、走廊3.5kN/m2;自由布置隔墙1.0kN/m2;上人平屋面2.0kN/m2;不上人平屋面0.5kN/m2等[2]。由于本建筑物所在的宿迁市为抗震设防高烈度区,故对本建筑的结构方案抗震设计思路,一是采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另一种则是采用隔震技术。现将两种方案均进行深化设计以比较在这个工程中哪个更适用更合理。
3结构方案比较
3.1传统抗震设计方法
由于建筑设计使用要求,本工程剪力墙布置颇受限制,经与设计人员协商并采用PKPM程序计算后上部结构平面布置其主要电算后结果数据有:结构的总质量为23977.584t;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872;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816;X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为1.06;Y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为1.49;结构自振周期为0.9878;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底层剪力为27928.25kN;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底层剪力为28622.36kN。因为地震作用力太大,部分框架主梁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超筋,改为型钢混凝土梁(图1中截面尺寸加标“*”的)。型钢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单位:mm)如表2所示。
3.2隔震设计方案
建立包含隔震层的隔震结构模型,用ETABS有限元软件来实现。它具有很高的计算可靠度,采用空间杆系计算梁柱构件,把无洞或小洞剪力墙简化为一个膜单元加边梁加边柱单元,膜单元只受平面内荷载,边柱作用等效为剪力墙平面外刚度。ETABS除一般高层计算功能外,还可计算隔震支座、滑板支座、阻尼器、间隙、弹簧、斜板、变截面梁等特殊构件。首先建立本建筑结构非隔震的有限元模型,梁、柱构件均采用空间梁柱单元,抗震墙采用壳体单元。为了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并检验结构抗震性能,采用EATBS软件计算了非隔震结构规范设计反应谱抗震设防烈度7.5度多遇地震下的动力响应,并将结果与SATWE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各楼层的集中质量对比误差均小于3%,因此该非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准确反应实际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可以作为非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的基准模型,也可以作为后续隔震分析的初始模型。在非隔震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隔震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本工程的隔震层设在地下室柱顶与上部结构之间,隔震层顶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由上部结构计算出的各柱墙底最大轴力设计值,再加上首层梁板结构分配给各隔震支座的轴向力设计值,得出各隔震支座轴向力设计值。根据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橡胶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限值的规定,选用橡胶隔震支座的型号和数量,通过大量计算分析,最终确定在原结构地下室顶面分别设置8个φ900mm的铅芯型橡胶支座(产品型号为LRB900),12个φ1100mm的铅芯型橡胶支座(产品型号为LRB1100),9个φ900mm的天然橡胶支座(产品型号为RB900),5个φ1200mm的天然橡胶支座(产品型号为RB1200)[3],控制各隔震支座的长期面压在10MPa以内。隔震支座配置图如图2所示。隔震支座安装构造如图3所示。利用ETAB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非隔震的原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了整体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出了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多遇地震(amax=110cm/s2)作用下的最大层间剪力,经比较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X向楼层地震剪力隔震/非隔震最大值为0.337,Y向楼层地震剪力隔震/非隔震最大值为0.350。由此可见,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大为减小,结构隔震后与隔震前的层间剪力最大比值为0.3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2.5条相关规定,取隔震结构的水平减振系数为0.50,对于隔震体系的上部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可以按照抗震设防烈度7度多遇地震(amax=55cm/s2)进行设计。隔震后上部结构采用PKPM程序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计算后结构平面布置见图4,主要断面尺寸见表3。其主要电算后结果数据有:结构的总质量为19001.008t;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493;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126;X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最大比值为1.06;Y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最大比值为1.20;结构自振周期为1.4326;X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底层剪力为9223.34kN;Y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底层剪力为7789.07kN;风荷载产生的水平力为1115.1kN。
3.3两个方案的对比
1)按两种方案设计计算下上部结构的混凝土方量比较见表4。由此可见,用隔震设计后,上部结构的混凝土用量将大为减少,考虑到隔震设计后地震作用减少,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含钢量也减少。而且在传统抗震设计中,尚使用了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梁含钢量约120t,按钢材7000元/t计算,为84万元。本工程采用PHC管桩,桩长2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100kN,由于隔震设计下结构自重减少了4976t,故至少节约管桩45根;还可以减少基础混凝土方量,故采用隔震方案在基础造价上有更多的经济优势。综合对比传统抗震设计,隔震设计在土建成本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2)从使用上看,由于采用隔震后,柱墙截面尺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两种方案下扣除钢筋混凝土柱墙面积后的各层可使用面积如表5所示。表5建筑可使用面积对比由表5可见,采用隔震方案后,建筑使用面积净增加了280m2之多。同时由于上下层柱墙断面尺寸差异变小,建筑设计时也更易于布置楼电梯间,可以做到充分利用建筑面积合理布置。由于隔震后钢筋混凝土墙体减少了,更易于建筑设计布置大空间的办公室、会议室等,更满足了业主的需要。
4结论
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2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更好地为全镇广大居民健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结合我镇村级卫生机构的实际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健全设备、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为全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
在200*年底与任杨村部联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200*年,新建和改建完成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共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达到设置合理,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社区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原则、资源配置和工作职责。
1、设置原则:
按照行政村或3000-5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对此,我镇将在任杨、古虹、走马、沈杨、马路等村域内设置建设五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2、资源配置:
①土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选址由镇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确定,原则上设在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所需建设用地原则上由所在村无偿划拨,同时做好证地的协调工作。
②房屋: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所需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也可由学校闲置校舍或原村卫生所改扩建而来。
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严禁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由所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
④资金: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乡村医生个人借资、辐射村居帮扶投资、政府补助资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共同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3、工作职责:
①综合运用机构门诊、健康咨询、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措施,为农民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并及时转诊急危重病人。诊疗行为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政策。
②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和管理覆盖范围内和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③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④掌握覆盖范围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等。
⑤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覆盖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等信息,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看病程序和补助办法;定期公布覆盖范围内合作医疗住院及报销情况。
⑦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来源:文秘站 )⑧协助开展覆盖范围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管理。
(二)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设全科诊断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和计生指导室,七室分开;基本设备包括耳鼻镜、紫外线灯、清创缝合包、组合治疗盘,空调、身高体重器、电脑和打印机、电话、电视、vcd等(具体标准见附件2)。
(三)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站人员继续教育。到200*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率达80%,鼓励已取得资格的卫技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学历层次。新进人员统一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四)加强标准 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服务责任,在责任区域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社区诊断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县卫生局制订的一体化管理办法执行。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是解决我镇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镇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解见附1)各村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落实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创建任务。
(二)严格标准,规范建设。
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__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认真细化,逐项落实,按序时进度做好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不力,动作缓慢,措施不当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
(三)因地制宜,杜绝盲建。
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计划。尽量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卫生资源,切忌盲目新建,造成资源浪费。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房屋或用房尚未达到标准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新建、改扩建。目前初步决定在任杨村范围内进行新建;古虹村、走马村、马路村范围内进行改建;沈杨村范围内根据实际再进行新建或改建的决定。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做好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网络建设是基础。规划和设计好基础网络方案是项目成功的首要工作。
2系统简介
市级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采用三层(多层)架构的设计原则,整个系统数据层和应用层的分离。采用B/S/S模式和C/S/S模式相结合的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多个应用系统共享硬件资源的基本架构。建立本辖区的数据中心,与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采集并存储居民健康信息;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如妇幼保健院(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接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系统软件采用B/S模式,直接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基层工作站直接用浏览器登录访问;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最高权限对全市的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中心采集与汇总全市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并实现居民在全市医疗机构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能共享健康档案信息。数据中心平台服务总线预留与其他系统(如:社会保障卡系统、妇幼保健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等)接口。
3系统承载网络的建设方案
3.1政务外网承载方案
市级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采用政务外网进行承载,系统后台主要部署在市政务数据中心,市卫生局实现政务外网横向接入,实现系统访问。基于政务外网承载,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以下如无特指,“数据中心”是指“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不是指“市政务数据中心”)及医疗机构之间的网络拓扑如图2:数据中心接入电子政务外网MPLSVPN卫生专网,配备一台防火墙作为政务外网接入安全防护设备。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直接依托政务外网互联网接入区对外提供公众查询与信息服务,配备一台网闸用于政务外网公用网络区与互联网接入区的安全隔离,保障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网络带宽方面,市属医院采用10M带宽接入数据中心;县级综合性医院采用4M接入市数据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条件的采用2M线路与数据中心连接,或通过ADSL线路与最近的政务外网拨号网关连接,再接入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出口采用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出口链路。在同城异地备份系统中,市行政服务中心主机房与市委市政府大院备机房线路采用裸光纤线路,实现主机房的数据备份到同城异地机房。
3.2网络IP规划方案
网络IP地址规划主要依据省卫生厅分配的各接入单位连入全省卫生专网的IP地址,主要为各接入单位、各接入医院、乡镇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前置、边界设备专用;此次各医院内网地址规划不涉及,各医院内部IP地址可使用保留地址192.168.XXX.XXX,或172.16.XXX.XXX,但这些地址不能与卫生专网直接发生通讯,必须通过防火墙等网关设备实现地址转换(NAT)后能访问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及福建省卫生专网。(1)数据中心IP地址规划数据中心等直属机构卫生网IP由省厅统一规划,共计为1个C类网段,最多可用主机数为254,充分满足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3.3接入技术方案说明
各医疗机构采用一条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线路实现与数据中心的连接。
4结束语
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4
(一)合理布局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100%覆盖全区居民,推进均等化服务和服务功能建设,更好的适应、服务和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及时、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愿望。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建立健全对机构和聘用人员的双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实现以街道为范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站的行政、业务、药品、人员、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完善社区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合作紧密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四)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规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以开展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信息“七公开”工作为基础,达标创建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实施社区卫生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在项目实施流程和管理环节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在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的基础上,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单位核定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任务量,科学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任务分解,提高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提高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技术监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完善基本药物货款收缴及支付制度,专用帐户管理。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监督考核机制,让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全体居民。三是修改完善《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实施方案》,确定查体机构、查体项目查体程序,广泛宣传发动,根据查体日程安排,派专人组织好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工作,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进行系统管理。
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养老地产、盈利模式、房地产企业
一、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
养老地产指的是终端客户为老年人和准老年人(退休准备期的老年人)的地产产品,是养老产业链中重要和基础的环节之一,是地产产品市场中深具潜力的一个板块[1]。
1、国外养老机构盈利模式
国外发达国家的养老市场较为成熟,其针对养老的预防性需求、支持性需求、长期看护需求和精细看护需求等不同细分市场,提供活力居住社区、独立居住社区、协助居住社区、护理居住社区及持续看护社区等五种类型的养老社区业态。其盈利模式包括开发收入、租金收入、服务收入、管理收入及增值收入。
2、国内养老机构盈利模式[2]
国内养老产品主要有三种:一是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养老机构,即把养老地产视作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二是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采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建针对老人的住宅;三是政府部门推出的有福利性质的养老设施。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出售型盈利模式,如北京太阳城老年社区,及运营型盈利模式,如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
3、未来国内养老社区的主要盈利模式[3]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养老社区盈利模式的分析,我们认为养老社区项目未来的盈利模式应以土地开发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物业增值收入、物业租金收入、配套服务收入及管理输出收入这六块收入为核心点。
二、房地产企业介入方式比较
针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现状,结合养老项目的具体运作,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几种介入方案可以选择,包括:纯土地一级开发、纯养生项目开发、养老项目为主配建一定规模商品住宅、以及一二级联动,出让养老项目以外建设用地等,下面以实例对几种方案作以分析:
* 项目概况
某养老养生生态城项目,位于京津唐环渤海区域,项目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项目区位辐射力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好、发展成本低、市场支撑有力,适合建设规模较大、示范性较强的大型综合性养老养生基地。
* 项目发展方案
方案1:纯土地一级开发
对生态城启动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和开发,并按市场价全部上市交易,据此获取开发利润,判断在常规市场条件下(养老项目不介入),项目的土地价值及投资收益水平。
开发规模:15.2平方公里(其中可出让8.26平方公里)。
开发进度:分四期开发,每期开发周期为3年,总共持续约12年,每年开发量约为70公顷,土地在开发完成后延后一年出让。
土地出让价格:2009年土地基准出让价格按90万/亩考虑,价格年增长率假定为5%。
方案2:纯养老项目开发
根据目标客群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养老项目的建设规模,对所占用土地及养老项目自身的开发成本和市场收益进行综合测算,判断纯粹的养老项目开发(不含额外的商品房开发和土地出让)的经济可行性。
开发规模:1.21平方公里(约占生态城启动区可建设用地的15%)。
开发进度:分四期开发,各期开发规模为15%、15%、20%、50%。项目从2010年开始,到2021年建设完工,持续12年。
会员销售进度:在前期策划和建设阶段即进行项目营销推广,项目建成后开始入住,每期社区第一年入住率为20%,此后每年递增10%,最高入住率为80%(国际上成熟养老社区稳定阶段入住率可达90%以上)。
方案3:养老项目为主,配建同等土地规模商品房
考虑配建一定规模的商品房,以提高收益水平,评价商品房开发对养老项目收益的贡献。
开发规模:1.21平方公里为养老基地,1.21平方公里建设商品房。
养老基地开发进度及会员销售进度:同方案2。
商品房产品及开发进度:商品房规划为低密度产品,容积率为0.6,规模为72.7万平米。与养老基地进度相对应,也分为四期,每期开发量为25%,持续12年。
商品房销售价格:本项目低密度产品基准价格(2009年)按6000元/平米考虑。
方案4:一、二级联动,出让养老项目以外建设用地
进行全部1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级开发,除养老项目之外的可建设用地全部出让,以获取利益,并享受养老项目对周边土地所带来的溢价和增值空间,评判综合开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合理性。
开发规模:1.21平方公里为养老基地,其他土地全部出让。
养老基地开发进度及会员销售进度:同方案2。
土地开发及出让进度:分四期开发,持续12年,各期土地开发后延后一年出让。
土地出让价格:根据前文测算,2009年土地基准出让价格为90万/亩,考虑到养老城项目对区域的重大推动作用,未来土地价值将显著提升,其价格年增长率假定为10%(前5年),之后为5%。
* 不同方案的财务测算
表1:不同方案财务测算结果
编号
总开发成本
自有资金投入
税后IRR
税后NPV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
(万元)
(万元)
(万元)
方案1
890114
56000
31.1%
251579
4.5
方案2
480087
142350
14.5%
171495
19.4
方案3
777098
129800
17.9%
278685
14.8
方案4
1167001
75400
22.4%
346186
9.3
图1:不同方案财务现金流结果
* 发展方案比选
通过对可行的4套开发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除方案1以外,在后3个方案中,从自有资金的投入规模、项目整体的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综合判断,方案4的财务表现最好(IRR和NPV);且方案4的税后净现金流显示,土地出让能有效平衡养老项目的资金支出,显著提高项目整体的收益率,缩短投资回收期,项目整体的现金流表现也较为理想,故初步评判方案4为最佳可选方案。
再通过对方案4的土地成本、建安成本、会员费等几项重要假设条件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当条件变动幅度在±20%内变化时,IRR指标在18.1%~29.3%之间变动,NPV指标在26.7~42.6亿元之间变动。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认为在可预测的波动范围内,方案4的财务表现在可比方案中仍为最佳方案,符合养老养生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
三、结论
目前我国养老养生产品供给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而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的养老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养老市场供需矛盾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针对这部分中高端人群的养老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空间[4]。在国家对商品房住宅领域调控不断加强的宏观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针对养老社区项目盈利模式中的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物业增值及租金收入几块区域,提前规划、准确定位,扮演好自己在养老产业链中的角色,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参考文献:
[1]袁缉辉. 养老的理论和实践[J]. 老龄问题研究, 1996,(7).
[2] 杨宗传. 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 经济评论,2000,(3).
社区健康建设方案范文6
我区起草制定了《下花园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办法》以及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改革方案,基本药物制度运行补偿暂行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使用与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7个配套实施方案,确保了我区医药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2012年全区农业人口26700人,参合25379人,其中农村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共3909人,参合率已完成95%,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其中参合农民个人缴费50元,各级财政补助240元。实行门诊统筹,医疗费用达到即时结算,最高支付限额每人每年7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在4个乡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个村卫生室执行一般诊疗费规定,按照9元每人次.疗程发放,目前已发放到位。另外在区卫生局设立药品零差率专户,区财政拨付药品周转资金10万元,用于支付药品采购。各基层医疗单位药品销售后,将销售款足额上缴区卫生局药品零差率专户,卫生局根据医疗机构购进药品金额足额统一支付药品经营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由财政足额返还用于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经费开支。实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实施情况
4个乡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要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了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制作了基本药物价格公示栏,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醒目位置公示。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于2011年4月1日,4个乡卫生院于5月1日,段家堡乡4所村卫生室从2011年8月1日,定方水乡、花园乡、辛庄子乡的25所村卫生室从2011年12月1日起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和增补的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截止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药品共计137.61万元。同时,我区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助政策,截止目前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补助11.42万元,村卫生室按照区域人口人均5元补助药品零差零率销售,截止目前,共补助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1.5万元。
机构设定、核岗定编和全员聘用
为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我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我区共设立乡卫生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目前各乡卫生院人员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已由省、市编制部门批复,其中乡卫生院共43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62名。根据制定的《下花园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方案》及《下花园区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方案》,目前已完成乡卫生院院长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竞聘工作,同时,乡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竞岗工作已完成。目前,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办理机构法人证书。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招聘工作待市编办批复后即可实施。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农村居民建立电子档案15730份,建档率58%,城市居民建立电子档案21179份,建档率5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继续落实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等母婴传播、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工作。截止目前,补助农村产妇120人,发放叶酸164人。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并将妇幼保健工作纳入组织部门考核目标。为全区村卫生室配备了微机和打印机。
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和地方配套,统筹规划,继续加强乡卫生院房屋、设备和人才建设。积极加强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的力度,目前,我区已制定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完成了乡村卫生室的整合,达到了一村一室一址的要求;并按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设置要求,对辛庄子河南坊村、花园乡磁炮窑村等8个村卫生室进行改建,改建后村卫生室达到诊疗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基本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要,目前7个村卫生室已通过区卫生局的达标验收。
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在界定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绩效考核的同时,区政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拨付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区财政局和卫生局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共同对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近3年的收支状况进行测算,明确了收支范围和补助标准。根据核定的年度收支预算额度,由区财政采取按月预拨的方式拨付资金,区卫生局根据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的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乡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全年考核,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并结合年终考核结果进行全年结算。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项目建设情况
组织实施了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定方水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定方水中心卫生院基础建设项目已完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在项目争取上,经多方努力,国家发改委已将区医院基础建设项目列入国债投资项目,国债资金补助1200万元,已于2011年11月15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各项工作证在有序进行。卫生监督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投资165万元的花园乡卫生院和171万元的辛庄子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均已立项,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