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知识点

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1

摘要 国网高密公司作为国家电网第二批“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工程单位,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在农网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农村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获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文介绍了智能配电台区的功能模式及在电网中的实际应用,并进行了效益分析,分析结果证实了农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奠定了物资基础。

关键词 智能配电台区 用电信息采集 智能配变监控终端

一、引言

农村电网具有地域分布广、范围大、负荷分散的特点,除部分经济发达乡镇(街办)较接近城市外,大部分乡镇负荷密度较低,供电半径较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农村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满足各类客户对供电的需求,要求农村配电网必须具备较强的供电能力、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全面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对于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以及优化电源结构和保障电网完全、经济、持续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设原则

科学规划:科学制定智能配电台区的研究方向及技术路线,确定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建设原则。

试点先行:在对现有技术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建设试点工程,为全面推进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提供经验。

注重实效:按照智能化建设目标,解决好农网智能设备少、技术水平低、网架不坚强、通信不完善等问题。

集成创新:充分共享和利用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成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完善,逐步满足电网智能化建设要求。

三、建设目标

实现集配变参数监测、保护、计量、通信、动态无功补偿控制、谐波抑制和三相不平衡治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台区。以动态补偿无功功率、消除谐波畸变、治理各相电压不对称消除电压波动和闪变,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完善网络通信数据传输方案,做到远方监控和统一指挥,满足农网智能化建设需求。

四、建设模式

(一)设备配置

1.主站系统:使用统―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系统实时采集智能台区监控信息,可处理智能配变终端采集的遥信、遥测,并支持向配变终端发送遥控命令;可处理调容、调压变控制器采集的遥测、遥信,并支持向凋容、调压变控制器发送遥调命令;可采集环境监控仪的温湿度数据;可采集无功补偿设备的遥测、遥信,实时监测电容投切状态。

2.配电变压器:将S7、s9高耗型配电变压器更换为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在用电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负荷昼夜变化明显或峰谷负荷波动呈现不规律周期变化的配电台区,选用有载凋容变压器、有载调压变压器,降低设备损耗和线路损耗,提升配变经济运行水平。

3.智能低压配电箱/柜采用间隔单元的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各间隔单元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划分,纵横分区布置,相互独立,实现“即插即用”,各间隔单元配置内面板并有明显标识。

4.智能配变监控终端:智能低压配电箱/柜安装智能配变终端,采用国网统一标准的智能配变终端。对配电变压器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实现配变监测与保护、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用电负荷管理、电能质量管理、台区经济运行管理、互动化管理、可接入公用电网的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监测与控制,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

(二)功能配置

1.标准型智能配电台区:具备配电变压器基本的监测、保护和通信功能,实现配电台区状态监测、计量管理、负荷管理、无功补偿控制、三相不平衡治理、电能质量监测、用电信息管理和互动化管理功能,并可选配配电台区线损管理、经济运行分析、分布式能源监测与控制等高级应用功能。

2.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智能配电台区管理功能:平台是对配电变压器(含公变、专变)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台区信息监测、集中抄表、电能质量监控、漏电保护监测管理、低压线损分析、台区异常运行报警、配变环境监测、台区信息互动等功能。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台区信息监测、电能质量监控、台区异常报警、台区智能经济运行管理、配变监测分析。

五、功能应用

(一)用电信息采集

主站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和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自助缴费和用电信息查询、具备电网信息、智能用电设备交互等功能;智能采集终端实现各信息采集点的电能信息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执行控制命令和转发主站下发的各种电网信息的设备。用电信息采集主要采用三层或二层式通信模式,从户表到采集器采用R485通信,采集器到台区集中器采用WSN微功率无线传输,从集中器到主站采用3G无线专网通信。

(二)电能质量治理

智能配变终端通过对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设备进行监控,以达到谐波质量、调节三相不平衡、无功补偿的要求。无功补偿主要包含电容器和滤波器两部分。无功补偿单元能实现三相共补、分相补偿或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的混合补偿模式,并实现无功就地平衡。

(三)远程费控

系统根据用户的预付费信息,输入和存储电能量费率时段和费率以及预付费控制参数包括预付电费值、报警和跳闸门限值,并下发至智能终端。当需要对用户进行控制时,向终端下发预付费控制投入命令。终端不断采集用户用电数据并进行计算,根据报警和跳闸门限值分别执行告警和跳闸。用户缴费成功后,在规定时间内主站及时下发允许合闸命令,允许合闸。控制功能包括远程预付费控制投入和远程预付费控制解除,通过智能配变终端实现对用户远程费控。

(四)环境监测

在配变室中安装温度烟雾感应、火灾报警、变压器油温监测等装置,通过智能配变终端实现对配变室内温度、烟感、火灾、负荷开关等进行监测,也可对台区的电动负荷开关进行控制,智能配变终端将监测到的信息通过公司3G无线专网将数据传输至主站系统,实现对配电室环境和变压器的监测。

(五)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公司建设的3G无线专网实现与主站通讯。管理人员可通过各视频设备的lP地址进行访问,远程查看摄像头的监视内容,将配变现场设备运行、环境安全等情况实时传输到远程配电监控调度指挥中心,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配变现场情况,从而提升对设备的监管水平。

(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远程管理

智能终端采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装置的实时测量信息(电压、电流、开关状态、漏电保护电流等),当保护器状态变化时,智能终端自动向供电所监控计算机或管理人员手机发送告警信息。供电所监控计算机或管理员手机可远程控制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合闸。

六、取得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实施智能配电台区建设后,可以有效解决配电台区设备状态监测、无功控制投切、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监测等问题。以鲁家庙智能配电台区为例,改造后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8%,比改造前提高了0.07个百分点,居民端的电压合格率由96.2%,提高到99.83%,低压线损率由过去的10.12%降至3.8%,年节约电量69Mwh时。实施信息自动采集,大大减少了抄表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

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2

关键字:智能电网;智能用电小区;三网融合;EPON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智能电网是整个电力行业未来技术发展和管理模式的转型,是各国电网未来发展方向的共同选择。用电环节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主要标志,是实现电网实时信息采集管理、电网与用户之间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以光纤和电力线宽带等通信技术构建的网络为基础,建立用户与电网之间实时连接、开放、互动的数字网络,提供能源与通信信息一体化服务。智能用电小区是实现上述功能的主要载体。

智能用电小区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主要部分包括小区的通信平台、客户和电网的双向互动、智能家居以及用电检测和控制。国内外对于智能用电小区建设的研究很多,在智能电网到智能用电小区、智能用电小区的网络建设、智能家居设计和控制等方面有很多成果。如EPON技术在智能用电小区建设中的应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电网到用户的光纤接续方法、低压电力线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新技术、智能家居的控制方法、智能电网下的用电服务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建设智能小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总结国内外的经验,要建设好智能用电小区首要清楚智能用电小区建设的原则、要求和实现功能,小区的主要设施和架构,支撑平台和各部分的建设方法以及支撑智能小区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下面就上述问题做具体介绍,为智能用电示范小区的建设提供依据。

1.智能用电小区的基本建设内容和业务架构

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要集中体现智能用电技术先进、经济高效、服务多样、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的特征。根据智能用电小区的基本特征,在建设智能网用电小区时,要建设相应的内容实现这些功能。智能小区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低压电力通信网络。小区内全部住宅均以光纤到层间为标准设计,实现小区电力专网信号覆盖,并且与公用业务网络保证物理隔离。

(2)配电监测与计量一体化系统。在小区内安装配电自动化设备,实现供电系统运行状况、电能质量监测和故障自动检测,对故障进行自动报警,通知抢修队伍进行快速故障处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实现与小区物管公司联动。配合快速复电指挥系统加快设备抢修流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利用覆盖小区的光纤到表的网络实现更稳定可靠的计量数据采集,倡导更为节能、环保的用电习惯。

(3)智能用电服务双向互动平台。在局端部署智能用电平台,提供与用电客户智能双向互动业务相关的功能。包括客户的报障、报装、用电信息查询、停电计划查询,电力站点资讯、举报或建议,以及与电力业务相关的公示公告等。实现住户家庭内部用电信息采集,和实时用电情况查询。

(4)智能家居。通过部署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智能家电等设备,实现对家用电器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分析,开展烟雾探测、燃气泄露探测、家庭安防、紧急求助、水表气表电表三表抄收等增值业务;通过智能交互终端与小区低压电力通信网互联,利用95598互动网站和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与管理。

(5)智能用电体验馆。实现传统模拟电话信号、有线电视信号、互联网业务的接入,通过层间光纤和入户的多根UTP,实现“三网融合”业务接入,让住户体验“三网融合”的电力智能化社区生活;小区样板房内实现智能家居控制功能,并在智能终端上实现一键控制;实现多业务增值服务的整合平台,向用户提供定制的增值服务。

(6)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小区内合理部署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智能电表,实现充电桩用电信息的采集、用电的计量;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监控终端,部署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按照电网运行需要,合理安排充电时段,实现对电动汽车柔性有序充电管理。

(7)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在小区建筑房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储能装置等的新能源设备,为小区楼梯间电灯、小区路灯、样板房内电灯等提供电力;部署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及管理系统,对智能用电小区内配置的分布式电源进行在线能源管理及负荷监测。

2.智能用电小区的系统架构

根据智能用电小区的基本建设内容和基本业务架构,为了实现智能用电小区所要求的功能,要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

智能用电小区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二级结构:供电企业内的智能用电支撑平台为第一级,负责汇总来自各个小区的通信和数据,进行全局的分析以及向供电企业用户提供高级应用功能;小区内低压配电监测与计量一体化主控终端作为第二级,负责收集小区内各配电房低压配电监测数据、视频监控连接以及计量信息汇总,并且在主站上有实时计量信息缓存,实时计量数据将会保存在小区主站设备上不少于3个月。

在与用户双向互动的设计上,采取“就近服务”原则,在小区内设置智能交互服务器,提供在线电力业务交互服务和增值服务的整合接入。入户的智能交互终端可以提供整个家居的智能化控制,以及用电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在线交流,并可以为住户收集各种家电的用电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用电的建议。同时,智能交互服务器提供了多元增值服务的整合平台,实现了个项目的订制。

(1)低压配电监测与计量一体化主控终端:主要作用是对小区楼宇层间和配电房以及汽车充电桩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并把收集的信息传输到供电企业网络和接收控制信息。

(2)计量数据采集终端:主要采集层间用户的用电情况,读取数据。

(3)配电监测数据采集终端:主要是各个配电房内配电终端数据以及主要开关设备状态的获取。

(4)配电房视频监控:主要是对配电房内环境参数、火警等突发事故进行实时视频监控。

(5)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系统监测与计量管理:主要是对汽车充电桩和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收集其过程产生的一些数据。

(6)智能用电支撑平台前置机:传输小区电力专网的数据、供电企业内部网控制命令的传达。

(7)智能用电支撑平台:对各个配电网和小区的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和控制,对整个智能小区的运行进行支持。

(8)Solace或JMS队列:Solace是信息传输解决方案,其信息和内容路由器在一个高性能、易管理、可共享的平台上提供了广泛的中间件功能。JMS队列是Java消息服务,用于访问企业消息系统的开发商中立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它们都是用于供电网和小区局域网的数据传输。

(9)小区交互服务器:支撑电网和小区用电用户的交流和互动。小区电力专网和小区局域网隔离,通过公网和供电企业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保障了电力网和局域网的安全。

3.结语

在目前的能源形势下,智能电网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国际上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虽然开展研究晚但也发展很快,这得益于智能电网发展受到我国的极大重视。智能用电小区是智能电网的终端,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基础。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智能用电小区建设中的问题,总结在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建设的方法,实践理论方法,这有利于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建设智能用电小区示范工程可以验证关于智能小区的研究,并且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智能用电小区的优点和智能电网的有效之处,这有利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年国,刘东,杨事正.EPON技术在智能用电小区建设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11,39(3):508511.

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3

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前提和保障。智能用电业务体系主要包括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系统及智能电网社区服务系统两个部分,系统融合了光纤、电力线、无线等多种通信技术,将过去用电环节中单向“电力输送-电力消费”及“电力管理-电力被管理”的被动用电模式,逐步转变为双向互动用电模式。通过智能小区中的双向互动服务系统及社区服务系统,使电网企业和用户可以准确的、及时的提供和获取双向信息,从而科学指导用户用电,达成智能用电的效果。智能小区试点工程建设是智能用电、智能电网的重要实践,同时可有效支撑三网融合建设。

关键词: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分布式能源接入;三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背景介绍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开展,“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智能小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智能电网客户互动平台针对智能家居,实现了对整个家庭的家用电器、安防报警设备、通信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传感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和控制。掌握智能小区的用电信息对智能电网用电侧能耗做出分析,更合理、更科学的管理小区智能用电设备,根据需要灵活的选择电力供应能源,实现对小区配用电系统的统一管理、远程控制,成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中进行介绍的长沙市凯轩云顶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工程建设,正是契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国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的一个亮点工程。该试点工程在“不增加开发商投资、不影响开发商交房、不影响原房屋设计功能”前提下,更遵循了统一性、实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等特点,充分考虑到湖南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的需求、坚强智能电网用户服务发展需求和“三网融合”业务通道建设发展需求,为国网公司服务“三网融合”提供技术试点。

总体架构分析[1]

凯旋云顶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工程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电力光纤到户为基础,结合“三网融合”的应用,建设智能电网双向互动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智能小区配用电系统的实施掌控,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展现,指导居民家庭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互动,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其系统功能架构如下图一示。

图一 智能用电小区系统功能架构图

智能小区互动平台是由智能电网社区服务系统及双向互动服务平台2个子系统及下辖的29个模块有机组合构建而成,系统将功能相近业务相关的模块各自整合为统一管理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度低,各子系统围绕小区智能用电管理而架构,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内聚性,系统管理按权限划分,不同权限的用户所浏览的内容不同,所以系统便于管理员的统一维护以及普通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

整个智能用电系统通过外部信息接口采集来的电量信息将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系统将数据取出然后通过定量的分析,以饼图、折线图、柱状图、表格等形式将用电信息展现在系统上。同时通过内部接口,可以实现智能电网社区主站系统对智能交互机顶盒提供包括EPG、流媒体服务在内的内容服务系统,同时支持用户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和互联网系统对智能小区部分内容的获取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内容服务体系。

智能小区中的用电双向互动服务平台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通过智能交互终端、电力自助终端、充电桩监控终端、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电脑、电话和手机等设备,利用网站、邮件、短信、语音等渠道,依托智能用电互动平台和社区主站,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包含的智能用电业务如下图二示:

图二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业务体系

业务体系介绍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是对用户、小区的用电信息进行全采集、处理和监控的系统,为其他系统提供基础的用电信息支撑。

三表数据采集系统

远程抄表系统对家庭用户的水电气表进行抄收之后,通过采集系统将每天24个点的用水、燃气使用数据传入中间数据,作为上层应用系统的数据分析基础,实现家庭三表信息的多样化展示。

分布式能源采集系统

在凯轩云顶小区顶层部署太阳能系统一套,本系统会不间断将发电并网数据发送到中间数据库,数据频度为每天24个点。数据进入中间数据库之后,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的分析。

低压配网自动化

智能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站(包括配电主站服务器和电力三区服务器)、配电终端、视频监控设备及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

电动汽车充电桩信息管理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子系统完成小区充电计量、计费、监控和管理功能,包括有序用电管理、计量管理、运行监控、充电记录,并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完成用户档案管理。

系统接口设计

由于本系统为集成控制平台,具有一定的数据共享和功能通信要求,所以本系统采用基于SOAP协议的webservice通信和中间数据库通信两种技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图三 系统接口示意图

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全部采用中间数据库方式。由于部分功能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较大,数据产生频度较高,采用webservice技术无法发挥系统最大的性能优势,故需要采用中间数据的方式,建立两个系统的数据缓冲区域,为上层应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小区系统架构设计[2]

图四 智能小区的系统架构图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 提高住宅功能质量,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居住小区智能化是以信息传输通道(可采用宽带接入网、现场总线、有线电视网与电话线等)为物理平台;联结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物业管理中心向住户提供多种功能的服务。居住小区内可以采用混合网络拓朴结构。

网络通道分为电力专用通信通道内系统和公共通信通道内系统,中间通过信息隔离装置进行隔离,在电力专用通道内的系统有: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能系统、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监控系统;在电力公共通道内的系统有:95598门户网站、社区主站、电力自助终端、智能家居系统等。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平台的特点

长沙凯旋云顶智能用电小区所采用的的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务系统是基于融合通信技术构建的,同时应用了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

融合通信技术应用[3]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平台的通信技术采用到了光纤、电力线、无线等多种技术。并通过对通信模块等的开发研制使多种通信手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了用户和电网之间用电信息的双向交互,改变了用户的用能方式,在电网提高电网运营效率、改善供电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改平台也是多系统的融合,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家居和三网融合等业务系统,分别提供水、电、气三表集抄,家庭安全防范、家电控制和紧急求助,以及生活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娱乐、用电信息等服务功能,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电网公司的工作都提供了便利和快捷的服务。

智能终端设备[4]

智能交互终端

智能居民终端采用高速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模板化设计;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及显示和一些其他的硬件接口完成了智能居民终端的全部功能。智能居民终端通过RS485接口抄读电能表数据,并通过3G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或者10/100Base T以太网接口将电能表数据上传至主站。

智能交互终端是居民智能用电服务的关键设备,其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对电能质量、用电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用电。此外,通过智能交互终端,可为用户提供家庭安防、社区服务、Internet服务等增值服务。

智能插座

智能插座是一种家庭信息采集设备,在智能用电小区中用于实现智能家居服务。该智能插座由电源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四部分组成。智能插座可用于计量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功率、累积用电量,同时智能插座通过窄带PLC与智能交互终端通信;通过无线通信与智能家电之间通信。

图五 智能插座

小结

长沙凯旋云顶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充分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网融合”的阶段性成果的最好展现。小区所采用的智能用电双向交互平台系统融合了多种通信技术来实现用户和电网的实时互动响应,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通过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实现了光纤到户,通过电力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了家用电器与智能交互终端的连接,并且实现了家用电器的通信与控制,使用户对自家用电情况更为了解,使用更快捷方便。同时也提高了电网公的运营效率、改善了供电服务质量,为智能电网智能用电小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通信“十二五”规划总报告》2010

[2]湖南省智能用电小区试点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系统,实用化,建设,技术支持,一体化,地区,电网,调控,浅议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该系统是综合在“调控一体”模式下的自动化技术系统,该系统必须具备电网调度的基本数据采集和监视功能及电网高层应用功能,同时针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监控必须具备设备监视细化和监控分析定位功能。将电网调度和设备监控合一,同时又能区分不同需求的功能系统。系统在满足必须具备SCADA、变电站集中监控、AVC、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负荷预测等基本功能基础上,优先建设二次设备在线监控、综合智能告警、增加综合故障等支持调控一体化运行的功能模块,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分步开发供电风险分析、合环操作风险分析等可选功能。

一、乌海地区调控一体化技术系统体系结构

1、系统符合要求

系统体系结构应该能灵活配置,可以支持各种调度管理模式。各功能模块设计相对独立,某一模块的增加和修改不应该影响到其它模块的正常运行。系统中所有功能模块(各个服务、人机界面等)应该能够支持主流UNIX软硬件平台,如Sun Solaris、IBM AIX、HP UX,和PC Windows平台,并且能够支持混合平台(如:服务器用UNIX,工作站用Windows或Linux)。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下,相同的模块应该具有一致的图形界面和操作、使用习惯,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

系统支持运行(实时)态、研究态、测试态的应用需求,并且各“态”共享电网模型,各 “态”的应用界面统一。运行态满足电网实时监视、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研究态应支持对历史、实时和未来的分析研究及培训的需要;测试态满足系统开发调试的需要。

2、符合地调需求的数据平台

系统应建设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包含数据中心和应用集成环境两部分。数据中心由商业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包含基于CIM的电网模型数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现综合业务数据库(OLTP)层的数据整合、交换、共享、联机应用支持、面向综合业务数据库(OLTP)的数据分析展现、信息。同时还实现数据仓库的建立和面向数据仓库(OLAP)的数据分析展现以及数据挖掘功能。3、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分区的支持

系统必须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Ⅰ、Ⅱ、Ⅲ区的框架进行分区化开发建设。三个应用区域均具有完全相同的应用支撑环境,以保证同一软件在三个区都能运行,支持完善的区域间的数据(电网模型、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形等)同步和交换,支持应用功能在不同分区中的迁移运用。

4、应用集成的支持

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按照应用和数据集成的理念,构造统一支撑的数据平台和应用服务总线,实现数据整合和应用功能整合,达到数据一致、数据共享、形成互联电网调度大二次系统,综合利用多角度、多尺度、广域大范围的电网信息,实现调度数据的整合,实现数据和应用的标准化,实现相关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实现电网调度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从而为实现调度智能化服务。并且在同一套系统内形成统一图形格式、界面风格的实时监视控制、在线辅助决策、运行评价管理、研究分析和调度员培训四大应用功能模块,以及形成对电网的分析决策、研究开发、统计考核等应用的支撑。

二、乌海地区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实用化建设工作

(一)乌海地区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基础

乌海地区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是结合EMS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升级实现的。系统采用的是山东积成电子的iES600系统。系统服务器主机主要采用惠普小型机,软件平台模块化部署。

(二)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环境

1、机房环境建设

根据系统建设的屏柜部署和设备与电源容量,考虑机房环境的建设,合理布置了机房地板和机柜底座的前期建设,同时安装了3台机房精密空调,确保机房环境温度。另外完善了机房消防设施,安装了机房门禁系统及温度湿度监测系统。

2、调度台环境优化建设

开展调控中心调控室主机设备整合。在模拟屏后增设机房一间,部署一面UPS分配屏和四面主机机柜,安装吸顶空调一台。重新设计调控中心调度工作台和监控工作台,减小空间深度几何尺寸。原有计算机和交换机设备全部搬入模拟屏后的机房机柜内集中布置,调控工作台内只放置KVM延长器以及KVM切换阵列用户终端等小设备,尽量减少设备发热量并降低噪音水平。调度监控人员需要随时单独关注的功能信息通过KVM延长器连接至独立工作站进行展示和控制;非重点关注的内容则通过KVM切换阵列的用户终端在键盘上进行切换,使得不同工作站内容在同一显示器上进行展示和控制。

3、系统电源建设

系统建设前部署提供系统的UPS电源是系统建设基础前提。针对EMS系统的建设规划设计了一套两立60KVA的UPS电源分别供电,同时搭配安装了240只蓄电池。UPS电源的供电优化冗余配置分别输送给系统设备,落实双电源回路供电,确保系统供电可靠。

(三)严格系统建设流程管理实现实用化

1、积极参与系统设计阶段的规划建设

由于设计部分由专门的设计单位设计,作为业主在该阶段主要是参与把关建设系统的要求和规划。该阶段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参与设计单位技术规范的审查,二积极参与系统招投标技术规范的审查,三设备供应商确定后对系统技术协议书的签订把关。

2、做好系统出厂前的监造建设

根据技术协议的规定定期分批的派各专业人员前往厂家进行设备监造,了解系统安装进度,同时提供系统设备参数和蓝图规划,纠正偏差,同时有针对性对应用及维护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日后维护水平打下基础。期间能核实系统硬件及网络部署,定位系统建设主体框架,安排落实定位部署,勘察现场安装时的需求,便于机房建设的改造配合。

3、系统现场安装调试建设严格把关

系统设备硬件安装质量把关是关键。严格按照系统建设的部署落实机柜合理安装,电源及插座安装定位,电源线网络线布置合理,标示清楚。同时认真核对全过程参与质量把关。严格系统硬件上电测试把关,剔除不稳定或坏设备加入系统运行。严格系统分区管理,实现安全防护,与厂家签订安全协议,严把信息安全关。软件安装平台跟踪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做到系统接入调试前病毒防护管理和信息保密。

4、把好竣工验收关

竣工验收阶段严格把关不走过场。做好三级验收。生技部组织相关部门竣工验收阶段抽查把关。调度部门安排调度、保护、运方、自动化等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功能性的全面测试和指标响应测试。严格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逐条进行功能核实,同时进行风暴测试,查出偏差,提出整改需求。结合新一代EMS系统及调控一体化建设需求,邀请全省的专家,再次进行系统现场测试验收把关。真正让系统符合调控一体的实用化需求。

5、系统运行阶段把关确保实用化

系统设备投运行前,抓好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交底。设备运行阶段,调控中心严格信息信号监视,及时发现缺陷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设备异动及时跟踪完善到位,同时加强管理,参数修改等同于异动管理。EMS系统试运行期间,自动化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分析问题,归类缺陷,提交监控工程师,通知相关部门处理。试运行阶段必须做到系统信息反映真实情况。调度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跟踪每个厂站的信息。从主接线图、曲线、报警、信号的完整性,到系统事故判据的合理性,一一跟踪。落实到人,有人监督,有人处理,做到闭环动态管理,实现零缺陷管理。

三、做好总结及规程制度梳理,确保系统实用化运行

不断汇总运行经验,梳理了乌海地区调控一体化信息接入标准,制定了系统建设中的专业管理流程及巡查制度。制定了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规程。

总之,在乌海地区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今后要继续努力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增大实用化工作上的力度,不断创新,争取更大的成绩,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输变电设备作为电网的重要构成元件,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近年来世界上由输变电设备故障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情况并不鲜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导致输电线路故障以及变电设备绝缘老化等导致的装备故障。输变电设备智能化的目的是使电网能实时掌控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使电网具有自适应和自愈能力,同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基础。

1.智能输变电设备的内涵和目标

为适应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需要将电气技术、检测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实现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化感知、分析和识别以及信息流的网络化共享、融合和互动,建设信息化、数字化、互动化、自动化的输变电设备智能化运行和管理体系。

1.1内涵

(1)实现运行中输变电设备的智能监测、状态自评估和故障自诊断

积极采用新的传感、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状况和劣化趋势的及时、准确、全面获取,使设备具备自身状态评估功能,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是实现设备智能化的最重要手段和基础。在感知的状态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设备故障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为故障的智能化识别提供理论性的指导,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专家的系统作为智能化技术的分析,对故障的信息进行自我的识别和故障的分析,实现输变电设备的自我诊断和分析,综合提高设备自我身段和故障防御的能力。

(2)实现设备寿命的预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

为了对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行管理,需要建立确定准确的使用时间管理和综合评估的模型,形成输变电设备实现自身风险的评估,实现对输变电设备使用时间的预测和综合管理。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设备对象技术的状态和重要的程度,采取对预测性进行检修,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之下,实现最优的设备使用时间上的成本,增加使用时间。

(3)实现设备信息交互和融合分析

智能电网是物理网与信息网的融合体,为此,需要在智能电网信息体系架构下建立智能电力设备统一通讯和信息平台,实现智能电力设备之间以及智能电力设备与其他各层次、各环节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和交互。通过智能电力设备信息融合形成更为完整全面的电网视图,为智能电网智能决策和分析提供更好的技术基础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智能化设备信息应具备统一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可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一方面保证智能电力设备之间能互动,使设备之间的控制配合更加灵活可靠,另一方面能与变电站运行监控、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等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集成,实现控制中心、变电站、设备端分层次的有效信息交互,有利于智能电网综合决策功能实现。

(4)设备的智能化操作

高压开关电器的智能化操作是通过感知电网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类型,使设备具备智能判断和基于故障特征的智能操作等功能,能够自动适应不同服役环境和不同设备工况的应用要求,实现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最佳分、合闸特性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1.2目标

(1)输变电设备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输变电设备进行革命性升级,作为建设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输变电环节的主要基础。

(2)输变电设备的安全性

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智能评估诊断技术实现设备故障自动诊断、定位和预警,在此基础上进行状态检修,可提高输变电设备提高的故障防御能力,更好地抵御极端恶劣天气和外部攻击,减少停电事故,确保用户供电的连续性。

(3)节能环保

通过提高现有输变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可以缓建或少建新的输电线路,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较多的土地资源和大量原材料。

2.输变电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1设备故障信息的感知力和一体化设计

制约设备智能化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研究适用于现场运行要求的传感器。目前来说,采样的一些传感器在灵敏度和稳定上都还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在进行设计研究的时候,首先应该从新型的工艺和材料开始,探索期新型传感器的结构和测量的原理,利用光和化学等多种原理效应的研究开发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稳定性的新型传感器,准确可靠地现场进行提取和识别运行的状态,同时还需要研究智能化传感器的技术,用来满足宽量程的测量信号。

输变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长期在一个强电磁场的范围之内,导致反映出各种潜伏性故障的产生、发展、故障的模型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信息故障的传播特性。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发现反映故障的新特征,发现新的监测原理和传感的方法,使对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更加灵敏、准确和可靠。

2.2多元信息融合分析智能评估

技术发展的趋势就是利用输变电设备的各种状态和信息实现多功能参数的综合诊断,重点研究的是不同类型多种物理量的传感信息和关联的关系,监理在多特征参量和多维判据的输变电设备状态自评估诊断模型,其中的一些智能化的分析系统方法,尤其是在信息的融合、数据的挖掘、数字的影像分析等技术,都可以在输变电设备系统的评估中可以更好的得到应用。

3.3运行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提高输变电设备的故障防御能力以及故障的自愈能力,需要根据获得的设备状态和信心及其设备自身的特性,采用智能的方法进行故障发生可能性的预测,提前达到故障控制的目的。需要关注的是:输变电设备运行安全分析的理论技术;输变电设备运行的风险性评估和评价;输变电设备预想事故推演的方法。另外,需要研究综合诊断的电力装备评估方法及理论,结合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研究设备的维修策略,实现设备的寿命预测及全寿命周期管理。

3.4高压开关电器的控制

不同运行工况下开关电器需要采用不同的操作特性,要实现绝缘介质恢复的综合调控,也需要考虑开关电器运动对电弧形态以及弧后介质恢复过程的影响,以满足快速限流分断、低操作过电压等要求。因此,未来需关注不同介质中开关电弧发生和熄灭机理、弧后介质恢复过程,开关电器智能操作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及新型操作机构,开关电器操作过程中的电磁兼容特性等。另外,智能开关设备的选相控制技术也是降低电网事故风险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目前,输变电设备只能化的核心感知和 智能评估的方法上还缺一定的研究,需要建立在输变电设备智能化的研究试验中,加强基础的建设,促进智能化各个系统之间的研究,制订出符合只能电网框架的输变电设备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模式以及产业化扶持的政策等。

参考文献

[1]盛戈,刘亚东,江秀臣,徐剑.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华东电力,2011,09:1379-1385.

社区建设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泸州;区域中心;产业

[DOI]10.13939/ki.zgsc.2017.08.094

1前言

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是国家、四川省规划重点培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泸州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0万人,城市建成区200平方公里。泸州届时将是成渝城市群中仅次于成都和重庆双核以外的第三大城市和四川第二大城市。泸州市“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必须重点加快培育六大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二、三产互动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城市与产业的良性互动、融合共生,为泸州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2泸州市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二、三产互动的产业支撑体系的紧迫性

目前泸州产业发展的规模、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支撑区域中心城市跨越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泸州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量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

泸州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而言,还显得不大不强。从白酒产业看,主要指标与“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另两角遵义、宜宾比仍有差距。从化工、机械产业看,升级换代任务艰巨。从能源产业看,产品单一,有待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从服务业看,布局不合理,角色不明确、集聚效应和链条效应缺乏。

2.2泸州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还较弱

集聚辐射功能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核心要素。泸州市现有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其自身的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内外部环节缺乏深度融合,集聚集群集约效应不明显;区域内产业布局趋同,企业各自为阵,小而弱、多而散现象严重,存在低档次恶性竞争,产业内部整合力不够;与周边地区产业的合作机制不健全。

2.3对具有潜在集聚和辐射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力度不够

泸州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定位上存在重现有特色优势产业,轻具有潜在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重全面开花,轻重点突破;重企业独立竞争,轻产业集群出击;重固守传统产业,轻新兴产业培育;重产业粗放扩张,轻产业功能培育。政府推动与企业引领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政企合力有待增强。招商引资方面,从支撑区域中心城市长远发展出发,专门针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引资的意识、规划和措施等都有待加强。

3泸州市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二、三产互动的产业支撑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泸州市要加快培育白酒产业、化工产业、能源产业、机械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二、三产互动的产业支撑体系。

3.1加快培育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发展区

国家将名优白酒列在四川和黔北区域,四川省规划将名优白酒列为川南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四川省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为此,泸州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托泸州白酒行业优势:拥有泸州老窖(浓香型鼻祖)、郎酒(酱香型典范)两大国家名酒,全国唯一;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132.6万千升,占全省的35.8%、全国的10.1%;销售收入714.7亿元,占全省的37.6%、全国的12.9%;是全国白酒行业品牌密度最大、品牌层次最高的地区等;加快培育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发展区,建设全国最大、综合配套能力最的千亿元白酒产业集群。

第一,加快培育中国优质白酒核心产能区,形成全国最大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标准化基酒产能区,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酒业园区、酒庄。

第二,以泸州老窖、古蔺郎酒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中国白酒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平台、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博览会等一批国家级水准、行业性领先的高端功能服务平台体系,大力争取更多的涉酒中心落户泸州,抢占中国白酒行业功能性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第三,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酒类产业综合交易中心。大力发展酒类产品特色物流,实现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加强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等建设。

3.2加快培育全国重要循环型化工基地

泸州要立足化工产业基础,依托泸天化、川天华、北方化工、北方硝化棉、中海沥青等骨干企业,传统化工向着煤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转型发展。加快培育全国重要的资源优化配置、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链条有效衔接的循环型化工基地。

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化工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富余产能的合理化应用,强化技术引进合作,新建大型化工项目主要布局在长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环保产业园区,推动化工产业大型化、基地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等项目的建设,推动天然气化工向煤气油结合的化工转型。加快煤层气、页岩气资源的开发,适时引进和培育煤层气、页岩气的化工项目,优化化工产业原料结构。

第三,以化工园区建设为发展平台,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以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为抓手,依托化工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泸州化工产业园区、泸州军民结合园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三大化工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硝酸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纤维素产品链、有机硅产业链、硫磷钛产业链、石化深加工产业链八个市场潜力大、有竞争力的化工产业链,形成链条有效衔接的产业集群。

3.3加快培育西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

国家规划明确定位泸州为装备制造基地,四川省规划将装备制造列入川南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这是泸州机械工业崛起的重要政策支撑。泸州要依托长起公司、国机重工、邦立重机、长液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机械行业重点领域的重点企业,加快培育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西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

第一,大力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工程,推进传统机械制造向智能化制造、服务业制造转型。

第二,加强与国机重工、厦门海翼等整机装备和总成龙头企业战略合作,促进国机重工西南(泸州)产业园建设,促进玉柴(邦立)西部基地建设。振兴发展工程机械、液压元件、油气装备等传统优势产品;培育发展智能立体停车库、海洋装备、化工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等潜力性产品,引导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3D打印、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新兴产品,形成工程机械、油气钻采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系统集成、设备成套和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着力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利用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首批液压产业基地技术优势,建立产学研技术平台,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产品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运用。积极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大力推进长机公司等企业“智能工厂”建设。

3.4加快培育成渝经济区重要能源保障基地

川滇黔结合部是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国家规划沿长江经济带布局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其中将泸州定位为能源基地;四川省规划明确强调推进古叙矿区综合开发,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这些政策势必带来泸州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优化发展煤炭及深加工、电力等传统能源产业,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第二,加快推进古叙矿区煤电路化综合开发,加强古叙矿区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洁净煤、煤气化及下游产业,支持煤电联营和煤化一体化发展。

第三,积极创建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强与壳牌、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战略合作,加快永川―富顺区块、叙永―古蔺区块页岩气开发,打造西部页岩气开发基地。实施白酒丢糟循环利用项目,中海油、中节能酒糟制天然气项目,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深化与中广核、中电投、华润等企业合作,推进古蔺、叙永、合江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3.5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基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本地优势产业资源和周边地区相应资源,抢占新兴产业高地。

第一,加快培育西部地区重要现代医药产业基地。依托“西南医科大”、医药企业、化工技术和周边地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等;围绕“川滇黔渝结合部医药产业制造高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目标,实施“百亿医药产业培育计划”;依托百草堂、宝光、步长、海正等企业的领军作用,积极培育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

第二,加快培育西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用好列入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市机遇,全力推动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建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第三,加快培育西南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天华公司、北方公司、浙江合盛硅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

3.6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泸州作为川渝合作桥头堡和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将日益扩张,具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因此,泸州必须坚持优势优先原则,以区域性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第一,加快培育区域性最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国家规划泸州“商贸物流中心”。四川省规划川南经济区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此,泸州要依托自身优势,2015年泸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7亿元,增速居全省第2位,区域内排名第二,加快培育区域性最大商贸集散中心;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白酒产业综合交易中心,统筹布局区域性最大的化工、机械、能源、新兴产业等专业现代物流中心。

第二,泸州要立足金融服务业的坚实基础,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加快培育区域性次级金融中心。

第三,泸州要依托“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自身旅游资源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加快培育区域性旅游组织中心。

第四,泸州要依托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区域性教育培训中心。

第五,泸州要依托医药产业园、泸州市医教园区两大平台,整合本地医卫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创建全国健康城市,建成区域性医卫养老服务中心。

综上所述,泸州市必须加快培育白酒、化工、机械、能源、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二三产互动的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高泸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支撑力和产业集聚辐射的整合力,从而实现“泸州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