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1

坚持村为主体、多方合力原则。强化村级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地位,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贫困村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帮助、服务和支持,切实构建县负总责、乡抓协调、村为主体、农户落实、多部门配合的扶贫工作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原则。针对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按照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以及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指导帮助贫困户做规划、选产业、促脱贫。

坚持长短结合、持续增收原则。既放眼长远,打造优势支柱产业,增强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又立足当前,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确保完成每个年度、每个阶段特别是今明年有脱贫摘帽的农户的脱贫任务。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充分应用精准脱贫识别成果,加强对水产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科学规划养殖产业发展,制定“一户一方”措施,做到帮在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确保增收脱贫。

送政策落实强农惠农措施。指导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等;积极研究,更好地整合和发挥政策、项目和资金等各类帮扶手段的效用,确保这些帮扶要素落地见效,切实推动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送技术提升致富脱贫能力。结合农业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加大水产畜牧养殖业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种苗有效供给。针对贫困村的特色产业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菜单式培训方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等活动,开展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乡村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农民工转移等培训服务。

帮助制订养殖产业扶贫规划。帮助和指导贫困村找准优势产业,制订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规划,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纳入县乡总体规划中,努力做到“四个一”:有一个整体产业规划,一张产业布局地图、一个精准实施方案、一个任务进度时间表。明确帮扶思路、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责任主体、帮扶形式、实 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将水产畜牧养殖产业脱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有序推进养殖产业精准扶贫。

帮助找准适宜的脱贫产业。指导贫困村制定“十三五”养殖产业脱贫规划和精准到户的年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贫困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养殖资源,结合当地养殖习惯和农民意愿,把握养殖产业当前实际和发展趋向,定准脱贫产业的选择,找准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找准切切实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做到超前谋划、认真规划。

帮助规划创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区。指导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屯,因地制宜创建水产畜牧养殖产业示范区,推进发展休闲渔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

帮助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帮助和引导贫困村根据发展实际,推动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更广泛享受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让农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

帮助建立产业脱贫信息平台。帮助和指导贫困村建立养殖产业脱贫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养殖产业现状(规划)资料、制作电子地图,结合精准脱贫识别成果数据等,为科学发展养殖产业提供信息参考。积极对接区内外企业,收集提供务工就业信息,推动贫困村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开展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现阶段,规模化畜牧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粪便和污水陈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些年,许昌县充分认识推动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努力形成产业稳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新局面。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畜牧养殖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就是对水体的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会产生几千公斤甚至几吨的粪便和污水,这些粪污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会对附近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规模化养殖中动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动物吸收营养物质会随着粪便排出,富含氮磷钾的有机随着雨水进入周围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质逐渐恶化,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有些规模化养殖场靠近人口聚居区。粪便污水堆积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给附近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1.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土壤造成污染

对于土壤来说其自身虽然具备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能够对某些污染物质进行清洁和净化,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仍然有许多物质不能被土壤自动分解,例如动物粪便随意堆积,导致一个区域内土壤氮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此外,一些未全面腐熟的农家肥施入土壤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大气造成污染

规模化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粪便自身所携带臭气就是一种污染物。粪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堆积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到空气中后,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恶臭主要来自于粪便、污水、饲料残渣、垫料和动物尸体腐败的分解产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无氧发酵后会分解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含氮有机物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氨气、硫化氢、乙烯醇、甲胺、三甲胺等恶臭气体,这些气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凶手。

2防止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2.1强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中污染监督

首先,对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责令其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落实“三同时”制度;其次,对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或建成污染治理设施而未正常运行,致使周边环境遭到污染和危害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整改。

2.2调整和优化地区畜禽养殖

首先,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全县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放养区。对县城园区、路边、河边等重点区域沿线的养殖场(户),责令立即停止直排,进行整改,同时组织技术人员组成评审组进行实地堪察,一场一策、分类实施,逐场制定整治方案;其次,规划设计养殖场建设。坚持推行“发展养殖,环保先行”的原则,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实施同步建设。告知规模化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最后,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积极推行“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畜—沼—林—禽”、“猪、牛、羊—沼—粮、果”等生态养殖,实现畜禽粪污就地消纳、就近处理、循环利用。

2.3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

各地农牧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尽快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养殖品种、数量及废弃物产生、处理和利用情况备案机制,准确掌握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养殖场和小区的数量、养殖量、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和运行情况,废弃物的品种、产生量、处理和利用方式,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政策配套情况等,建立数据平台。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多级沉淀的粪污处理模式,要求中等以上规模化猪场已全部采用这一模式。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推广“生物垫床”零排放处理养殖污染技术或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沼气罐、稳定塘、有机肥厂等环保设施及时消纳养殖粪污。

作者:申翠红 单位:河南省许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规模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J].马元龙.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2)

[2]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宋宏文.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

[3]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李璐.湖北畜牧兽医.2016(03)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应对策略

草食畜牧业养殖是一种新型养殖产业,以植物营养体的生产和利用为基础,集草食动物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等为一体,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在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加强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强技术推广可以提高草食畜牧饲养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推广可以提高草食畜牧产品产量质量,保障市场对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产品的需要。但就当前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使得草食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相关部门与人员要积极寻找加强技术推广的策略,以促进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1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草食畜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南方地区开始转向草食畜牧业的开发与研究,如广西隆安县就有比较大的草食动物养殖产业。隆安县地处广西西南部,右江中下游两岸,有南昆铁路、南百高速公路、右江航道等,交通非常便利;且该县农耕面积广阔,有3.1万公顷,主要生产水稻、玉米、甘蔗、黄豆、花生和木茹等作物,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而这种便捷的交通环境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给当地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养殖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隆安县的牛羊养殖业已经逐渐发展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帮助当地贫困农户逐渐实现脱贫。而当地的牛羊草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草食产业发展和养殖技术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如保持传统的放养模式、养殖技术老旧、养殖质量低下等[1]。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隆安县草食动物养殖的发展,相关部门还需加强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以提高当地草食动物养殖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当地养殖户实现脱贫致富。

2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现状与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

目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猪、鸡等畜禽的技术推广体系比较重视,建设得也比较完善,但在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推广体系不具体、不科学的问题。具体来说,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推广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有效进行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的推广,使得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影响较小;2)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机制在运行时没有建立专门、有效的规划管理监督部门,使得推广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与监督,从而造成推广效率不佳的状况。

2.2推广资金紧张

在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说,在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推广,使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更多地区的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过程中。但是,由于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是一项宣传养殖技术的服务型工作,其在资金投入和运转上有一定的难度。而推广资金不足往往导致出现以下4种情况:1)推广资金不足使得推广范围与宣传效果受限,推广效率低下;2)无法引进更先进的养殖技术,使得推广技术落后;3)推广设备落后,使得推广技术宣传工作开展困难;4)资金不足也会导致无法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推广队伍,使得推广质量受到限制[2]。

2.3推广技术难度大的问题

在当前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推广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部分技术推广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信息资源较为缺乏,使得养殖牛羊等草食动物时,还是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这就导致新技术在推广时,由于没有较好的经济与信息传播基础而有一定的难度。2)养殖户一般文化程度较低,且传统的养殖模式和思想根深蒂固,过于注重经验养殖,对于新的养殖技术接受程度与能力较低,使得养殖技术很难进行有效推广。

2.4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在牛羊等草食动物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推广人员缺乏和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1)我国的草食畜牧业虽然发展快速,但是相应的人才储备不足,且推广工作繁重,使得推广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导致相关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养殖技术难以大范围推广;2)缺乏有效的推广人员培训、竞争机制,使得推广人员知识、技术落后,掌握不足,从而无法较好地开展推广工作,使得推广技术不能有效解决养殖户的养殖问题,从而降低养殖户学习技术推广方法的积极性,地区养殖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与发展[3]。

3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为了更好地进行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的推广,相关部门与人员必须根据当前养殖技术的推广现状与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推广效率,促进草食动物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加强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3.1加强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

在草食动物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重视,对于推广技术的执行与养殖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草食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意识到养殖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此外,除了要加强对养殖推广技术的重视之外,相关部门还要抓住机遇,将草食动物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植,特别是石山丘陵地区,大力实施“草食动物饲养”发展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做好学习、宣传发动工作。

3.2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进行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的推广,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推广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1)相关部门要建立系统的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如制定一些技术推广管理办法或细则等,使得养殖技术的推广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划与要求进行,从而提高养殖技术的推广效率。2)建立完善的养殖技术推广管理机构,如建立专门的技术推广管理和监督部门(如草食动物技术管理中心、草业管理中心等),使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得到统一的推广与监管,从而能够有效保障技术推广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地区草食动物养殖水平的提高。3)相关部门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草食动物产业发展的领导,在年初即明确提出当年的总体目标任务,并把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乡),使县人民政府与各镇(乡)签订草食动物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从而合理规划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工作[4]。

3.3强化草食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在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人才是关键。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与专业知识储备水平非常重要,且极大地影响着推广效果。因此,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工作。具体来说,加强相关推广人员的培训主要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1)相关推广人员要学习技术推广的相关流程与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推广水平,并明确自身负责的推广区域,从而根据推广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养殖状况,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工作;2)相关部门要加强推广人员推广服务意识的培训,让推广人员能够更好地对养殖户进行技术辅导,使得技术能够被养殖户所接受和认可;3)相关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推广质量;4)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与监督,从而及时发现与解决推广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技术推广服务的质量。

3.4开展形式多样的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高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的推广效率,相关部门还需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推广工作,使得技术推广工作能够有效开展。1)多种多样的技术推广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养殖户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养殖户更好地参与到技术推广活动中来;2)在新时代下,各种信息技术也越来越便利,推广人员可以利用新型网络技术与手段开展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如网络宣传、微信公众号等[5];3)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还需创新推广的形式与方法,如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进行技术推广讲解,让养殖户能够通过具体的图片与视频,学习与了解养殖技术与方法;4)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养殖技术推广基地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加强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 黑山羊养殖 现状研究 发展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52-01

我们嘉禾乡全乡的面积近乎五百平方公里左右,乡内河流纵横,水源充足,多山地和高峰,地处云贵高原,地势海拔比较高,乡内颇多陡坡和山脊,年降水量非常充足,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年降水量在1800-2300毫米之间,这样就有利于牧草的生长,为黑山羊的养殖提供了环境基础,同时乡内的山地地理条件,为黑山羊的活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大范围山羊养殖规模的形成,同时充足的降水量保证了山羊的水源和食物来源,为黑山羊养殖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 目前全乡黑山羊养殖业深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来黑山羊养殖的走向看出,本乡发展黑山羊养殖的地理条件是得天独厚,但是要想走向规模化,集中化的发展生产道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首先,在全乡的黑山羊的养殖规划过程中,由农业生产部门牵头联合地方政府和畜牧部门的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由于当地的农户大多数以贫困人口居多,在面临羊舍建造、种羊选择、羊病防治方面还是心有余力不足,主要是经济条件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政策调整与财政支持,切实解决黑山羊养殖规划建设中的现实经济限制问题,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再者,由于当地山地陡坡居多,在规模化养殖方面构成了困难,当前地势地形的限制,黑山羊的养殖户大多数都比较分散,主要都是各自为单位进行独自的养殖,很难进行统一的组织协调,为规模化的生产、畜牧疾病防治、集体经济分配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带来了较严重的困难。然后,在当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农民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植物种植业为农业生产的结构基础,对于现代化的特色畜牧养殖的认识程度不够,缺少相关知识的了解,总是对特色养殖持怀疑或者观望的态度,缺乏深刻的逻辑认识,造成部门大力推广,百姓不积极配合的产业失调的发展局面,同样为特色养殖业的开展及农民致富的目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 促进我乡黑山羊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策略

针对目前我乡在特色黑山羊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经过调查,特提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希望以此促进我乡黑山羊特色养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带动我乡的农民增收致富。

2.1 加快产业政策的趋向化调整

全乡的黑山羊的养殖扶持政策要进一步进行趋向化调整,以局部的重点扶持带动整体黑山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在于,以促进现有的黑山羊养殖基础的产业村进行结构调整,确立其具体的发展方向,做好本村的试点发展,充分研究本村的黑山羊的养殖走向,深入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调查,提出合理的规划发展政策,不断变更养殖的规划走向,以重点扶持为基础,为实现全村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工作帮助,重点扶持贫困农民进行合理化的生产养殖,带动一批有致富脱贫愿望的农户进行产业开拓,做出成绩,增强农民的自信心,为实现本乡特色养殖奠定基础。

2.2 建立产业扶持体系

在黑山羊养殖繁育的过程中,农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养殖难题,会深刻阻碍农民养殖致富的道路,此时,就需要相关部门抽取人力物力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养殖户切实解决问题。在种羊的选择及培育的过程中,要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走访调查,去深刻体验农民在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人员为养殖户解决疾病防治、繁殖培育中的技术难题。在成羊的出售及统一销售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为农民建立统一的销售体系,切实维护好百姓的经济利益。对于偏远及道路不通的养殖户,要组织好相关人员的深入,为养殖户建立相应的养殖保障,防治疾病及其他灾害的发生,为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加大特色养殖的宣传力度

在黑山羊的特色养殖的过程中,要想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必须群策群力,深入做好农民的养殖开展工作,就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户投入到黑山羊特色养殖的产业之中。过度的分散化养殖是不利于地区产业发展的,只有走向集约化的养殖生产道路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更客观的经济效益的,所以相关部门在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发动人民的力量,深入做好百姓工作,做好产业的宣传工作,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财政支持,技术服务,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能切实感受到黑山羊养殖能给他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全乡的黑山羊养殖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同时在加大宣传力度的方面,要懂得整合现有资源,通过现代传媒的技术手段,让产业的发展深入人心,能让更多农户看到产业发展的前景,使百姓能深刻理解到黑山羊养殖的产业知识,提高百姓的致富意识,能根据实际情况向百姓说明情况,清晰他们的思维逻辑认识,让他们感到政府是有决心,有毅力,有保证,有重点的促进产业发展,是实心的为老百姓服务的。

3 结语

发展黑山羊的特色养殖是本乡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虽然目前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为了使更多的人脱贫致富,促进本乡黑山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解决当前问题,同时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使黑山羊特色养殖产业成为带动我乡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浅析景东黑山羊发展潜力及措施[J].云南农业,2009,01:24-25.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5

一、立足发展促增收

养殖集中发展。重点在白马二酉村、金山新塘村规模建设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土地鸡100万只的规模,年可助农增收1200万元。五是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建设。以新盛金铃村为核心,打造50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野鸡标本产业园,年产优质野鸡蛋5000万枚,年可助农增收达到2000万元。(二)积极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循环养殖发展。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绿色种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以“庭院经济模式”、“集中连片模式”、“联建入园模式”等标准化养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快全县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发展。目前,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产业村)项目资金、县政府创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奖励基金、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及其它产业发展惠农政策为依托,按照建亮点、创示范基本要求,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现已规划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新盛木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慧觉富荣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金山安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鄢家黑虎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与略坪长玉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小区(新盛天星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鄢家镇高峰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白马关二酉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和2个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略坪镇长玉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御营镇响石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可新增出栏生猪5万头、家禽30万只、獭兔50万只,将带动120户农民通过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同时,xx县蜀江牧业正积极实施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三)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带动畜牧业稳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蜀江牧业、双佳现代、德阳金富、垚垚珍禽等县内龙头企业及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加强对全县广大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农户的组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抗御力。二是有效利用xx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政策,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上半年全县社会性产业发展投资已达1

200万元,已有两个龙头企 业达成在xx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意向,预计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

(四)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实现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县畜牧产业限养区与禁养区规划的要求,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饮水保护区与自然河流等限养区与禁养区域划定和整治,严格遵循种养结合发展,加强对适宜发展区域新建标准化校花网*适度规模养殖的规划与指导,引导广大农户和已建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干湿分离等形式推进粪污治理,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严密防控净环境三、强抓监管保安全

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重点,严追履职到位。通四、加快重建夯基础实施灾后重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与提高更进一步提升。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基层防疫体系重建使用课件下载*中央资金达1352万元,新建了7个镇畜牧兽医站(含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重建面积大5000m2,添置了大批现代化办公设施,重建后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功能齐备,设施齐全,能够满足现代畜牧发展和防疫、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二是良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以奖代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545万元,引入2家投资企业,分别投入资金1600万元兴建了1200头良种繁育场和10000头的良种繁育配套场,改变我县无良种繁育基地、品种改良体系不健全的局面,有效消除生猪养殖主要依靠外地引种,给产业发展和疫病预防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结合国家生猪标准化改造、县级现代畜牧奖励基金等扶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全县畜牧养殖圈舍标准化改建与新建规划指导,全县规模化标准养殖场的比例有地震前的35%提升到50%以上,养殖效益、疫病防控均得到显著提高。

五、创新管理争第一

(一)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一是以“我承诺.我争优”为主题,深入推进全县畜牧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紧扣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助推“中国幸福家园”发展战略,立足年度目标工作,以个人、股室(站)和局党组集体承诺相结合的方式,从提高工作效能、改进作风等方面做出具体实在的承诺,践行承诺并接受社会监督,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四进”(进龙头企业、进养殖专合社、进养殖小区、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构建个人、集体立足岗位比贡献、创佳绩,争做优秀畜牧人的浓厚氛围,掀起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树一流行风、建一流产业、创一课件下载*流业绩、争畜牧强县”的发展目标。二是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本着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以实施“6115”工程争创省级现代畜牧经济强县为核心,以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三大职责为重点,在全县畜牧系统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网络,建立起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落实

奖惩和责任追究制,有效提高工作效能。

(二)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与管理,并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畜牧队伍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清理出权力23项、绘制权力运行图20副、查找出风险点40个,按照廉政风险工作要求在对风险点进行等级评定公示后进入制定防范措施阶段。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一)存在问题

2.养殖农户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养殖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广度不够,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养殖者利益、引导生产方向、组织产品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功效发挥不够充分。

3.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业务经费严重缺乏,村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年龄偏大,加之待遇较低,工作主动性难以充分体现。

(二)下步打算

1.抓产业发展,强化畜牧业在“中国幸福家园”与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中主导作用。以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为重点,狠抓特色产业发展,在巩固和发展生猪产业优势的同时,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特色小家畜禽作为主课件下载*攻方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步伐。依托国家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设项目,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把广大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构建“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与各类专合经济组织发展。3.抓共赢机制建设,为现代畜牧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继续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推广“六方合作+保险”、“寄养”、“订单养殖”等产业发展机制,构建“平等参与、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多方共赢、持续稳定”的发展框架体系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户的低成本、低风险投入,提高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范文6

作为“安天下”的养猪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各路资本角逐的战场,同时又面临着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峻考验。

我国生猪产业究竟该如何转型升级?

有人提出,为解决水资源失衡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那么解决生猪产业难题,何不效仿实施一个“良猪北养、精品南运”工程呢?

近日,当笔者踏上黑龙江省这片黑土地时,已嗅到一场改变我国生猪养殖业甚至产业格局的生猪北移的“战事”正悄然拉开……

行业巨头“北移”黑土地

当前,我国生猪生产已步入转型期,正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受地域差异等因素所限,一些看好生猪产业未来前景且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主动开拓新的领域,寻觅“宝地”,谋求发展。东北的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带”,饲料资源得天独厚,大气、水质等生态环境优良,工业基础雄厚。这种独特的生猪养殖优势,吸引了不少行业巨头前来“探宝”布局。

2010年以来,全国三大生猪龙头企业雨润、双汇、金锣集团在黑龙江陆续完成产业布局。

2012年6月,江西某集团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在黑龙江扎根沃土,是当时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项目,项目主要布局在巴彦、肇东、青冈等9个县(市)。

2013年9月,我国农牧业市值第一的北京大北农集团年出栏生猪600万头、屠宰加工400万头、饲料加工200万吨项目再次落户黑龙江,项目主要布局在巴彦、宾县、汤原等15个县(市)。

除行业内大型企业,由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公司和浙江省粮食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的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也于今年上半年多次前往黑龙江调研,确定在几个非生猪调出大县建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

“目前,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安全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生态环境、自然气候和畜牧资源优势,构成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如今,一些大的集团以及养殖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向这片黑土地,扎根发展。”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文志欣喜地告诉笔者。

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投资经理邬建春说:“黑龙江地大物博,生态环境优良,饲料资源丰富,这些是南方没有的,也正是许多企业所看重的。”

谈到为何选择在黑龙江省发展生猪产业时,邬建春表示,一方面是浙江和黑龙江两省政府在战略合作协议上有明确内容;另一方面是出于企业自身战略需要。“企业能到黑龙江投资,当地政府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我们集团很看好黑龙江生猪发展前景。”

饲料龙头企业大北农集团也雄心勃勃,立足黑龙江,进军生猪养殖行业。但也有人提出疑问,饲料做得好好的,为何选择一条相对陌生的产业呢?

对此,大北农(东北)集团生猪管理运营部总经理郝凯向笔者道出了缘由:“大北农的饲料在黑龙江省一直有口碑,已与当地的饲料经销商和养殖户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养殖户认可大北农饲料品牌,集团正好可通过饲料网络这个基础平台,让更多的养殖户参与到大北农生猪饲养环节。”

“到2020年,大北农集团将在东北三省控养1000万头生猪,计划在黑龙江省的10个-15个县发展600多万头生猪产业。”郝凯说,“今年9月中旬,公司的第一个猪场在巴彦县已经竣工,刚引进1200头祖代母猪。猪还未到出栏时,已经有很多农户开始预订了。因为他们相信大北农的饲料品牌,自然也相信大北农的猪。”

“北移”

实际上是养猪业的区域选择

“所谓‘北移’,实际上是养猪业的区域选择。”谈起生猪“北移”的话题,东北养猪研究会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魏国生开门见山,“早期农户养猪,主要是解决食用问题,养猪只是作为副业,根本谈不上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主导‘菜篮子’、‘米袋子’项目,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化,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食肉问题,一些养猪场逐渐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周边。”

魏国生分析,从生产角度来讲,“北移”就是由政府调控、决定什么地方养猪、什么地方不养等区域布局。

“黑龙江省谋划生猪产业‘北移’,应该是从当前全国养猪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考虑的,具有深远的前景和实践意义。”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乳家集团董事长赵又霖说。

对于南方省份设立生猪禁养、限养区,魏国生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大中型城市周边的饲料资源极其有限,甚至无饲料资源。二是粪污处理问题。三是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加快,养猪场以及一些养猪企业与一些非农企业还存在着土地资源竞争的问题。

“广东东莞等地禁养、限养,未必是出于污染环境的考虑,而是产业选择问题,因为电子等行业产值要远远大于饲养业。”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

魏国生认为,生猪产业“北移”可以很好地弥补前述不足。首先,国外规模化养猪企业,基本上是集中在玉米主产带,也就是说玉米带就是养猪带。养猪企业建在我国东北、西北的粮食主产区,可实现饲料就地转化,玉米带同时成为养猪带。其次,南方人口密度较大,如浙江与黑龙江相比较,其人口数量接近黑龙江的1.5倍,但土地面积只有黑龙江的近三分之一。如果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南方养猪、鸡等畜禽,将进一步加重该地区的环境负荷,环保压力也会增加。另外,在南方大密度地饲养畜禽,防疫的压力也相对较大。第三,南方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服务业也较发达,从劳动力方面考虑,更多的人会选择比养殖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在南方养殖劳动力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从养猪业几个要素的配置来讲,养猪业转移到北方地区,从饲料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可以节省很多,这也是养猪产业发展的优势。”魏国生说。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陈宏分析,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快速转变,对肉类消费量逐年增长,导致养猪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生猪产能的扩大,势必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粮食资源,形成“人畜争地、人畜争粮”的态势。尤其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生猪养殖大省,土地资源本就稀缺,养殖生猪的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加之饲料用粮大多需从北方甚至国外调入,以及气候变暖,猪病频发等因素,使得我国南方省份或主动、或被动压缩生猪饲养规模,导致生猪饲养量逐年下降。

更需要“北移”的是观念、设备、技术、人才……

黑龙江省具备生猪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原本涉足生猪养殖的企业、饲料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甚至像浙江省农发集团这种没有养过猪的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在黑龙江布局建厂。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生猪“北移”的产业格局已成定局?

“没那么简单,生猪产业‘北移’是一项非常巨大的社会化工程,应从当前全国养猪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要实现这个战略,不能只是一时口号的提出,必须事先做好‘南猪’和‘北养’两方面的基础工作,奠定好相关条件,制定好稳定的相关政策等。”赵又霖告诉笔者,“‘北移’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在市场经济调节十分稳定的状态下才有实现的可能。”

“目前南方养猪受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困扰,这种困扰难道在北方、在黑龙江就不存在吗?”笔者问。

“在有总体规划和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只能延缓南方养猪出现同样问题的到来。黑龙江土地资源虽然比南方优越,但耕地不能动,林地、生态保护地环境也不能破坏,优越条件并非很大。目前,北方凡是有养殖的地方,基本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样亟待解决。随着北方养猪量的急剧增加,会很快出现环境污染的情况。劳动力的问题、用工难在全国基本相同。北方养殖设施要求高,寒冷季节长,养殖成本会增加。”赵又霖分析。

谈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畜牧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娣提示,不能步南方后尘,“土地辽阔并非没有环境污染压力”。她提醒来黑“寻宝”的企业大鳄们要因地制宜,“一个追求利润的企业家一定要先行调研,不能简单地把南方养殖模式搬到黑龙江”,“要控制规模,不能无限发展;要有技术性解决方案,把握好节奏”。

对于在东北养猪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方面,魏国生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一是东北冬季较寒冷,猪舍的建设成本投入相对较高,一次性投入大,养猪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比南方要高出1倍以上。二是环境的控制成本较高,尤其是冬季猪舍的防寒保温运营成本比南方高。三是粪污处理方面,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就是土地消纳。猪场、林地或者耕地要相互配合好,从猪场出来的粪污经过发酵处理,再浇灌林地或者耕地,这样形成一个生态绿色循环模式。

对于“北移”后的生猪产业未来,魏国生提出,规模化“穷”养猪的理念一定要改变。规模化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而所谓的“穷”,指的是设施、设备的建设必须要高标准、高规格。“从设备、设施到环境控制,硬件不解决好,想把猪养好是不现实的。”

“猪要转移,技术也要转移。”魏国生说,原来养猪优势的产区,也是养猪科技、人才的产区,像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养猪业发达,科技方面也相对发达,“如果活猪转移到东北等地,养猪的人是否应该同时转移或者就地培养一批养猪人,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孙文志提出,生猪养殖“北移”后,在产业发展上应考虑尽量避免猪只活体运输,在就地屠宰加工上做文章,形成精深加工食品,面向全国大中城市的消费群体。这样,既可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又可避免运输过程中猪只减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因长时间运输,猪只出现各种应激症状,猪肉品质的下降。“这也是我们提出的‘精品南运’的涵义。”

“生猪产业‘北移’至黑龙江,必然导致黑龙江的养猪量剧增,这对黑龙江的畜牧业甚至农业,是发展机遇吗?”笔者问。

“畜牧业发展应按照适应本省自然优势条件均衡兼顾发展,借助土地、粮食资源优势,在大量吸纳生猪的同时,应该走一条耗粮型畜牧业与节粮型畜牧业立体发展道路,相互补充,这才是黑龙江省畜牧业的新增长点。”赵又霖说。

刘娣认为,生猪“北移”,不应是单纯养殖,然后把活猪运往外地;而应该延伸产业链,侧重食品加工,把黑龙江打造成全国猪肉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