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1
关键字: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影响因素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质量不合格或质量缺陷,而引发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工程质量事故按损失程度又分为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质量缺陷的);严重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以上10万以下,2人重伤以下的);重大质量事故(工程倒塌报废,人员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以上的)。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策划、决策、和实现过程中各种主观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工程项目决策和管理者的个人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和实施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常见的造成质量事故的情况有:开发商为单方面追求利润而主观上降低了设计要求,施工管理组织上存在问题;违反建设项目客观规律,随意压缩工期;设计单位无证设计或超越资质设计;施工单位挂靠施工,违法转包分包工程。在计划经济“多、快、好、省”的传统思维影响下,为节约成本不按设计施工,甚至偷工减料、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差不熟悉设计意图而擅自更改设计图纸。
2、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和使用等环节。
(1)勘测失误,地基处理不当。如未勘察即设计;盲目套用临区勘测资料;钻孔布置不足,有些隐患未能查处;饱和土用强夯法;打桩未达到持力层,深基坑支护失当,地基土受干扰又未能重新夯实等。
(2)设计失误,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设计任务急,时间紧,为设计失误埋下隐患。如结构未计算即出图;套用已有图纸而未结合具体情况校核;计算中漏算荷载;计算方案欠妥,未考虑施工过程会遇到的意外情况,同时由于设计任务繁重导致设计人员缺少在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加大了设计失误的可能性。
(3)后期使用中装修及胡乱改建。装修改建中随意改动结构,拆除承重构建,盲目开洞,任意加层等,留下严重结构隐患。
3、监理因素
监理部门是政府提倡的,为了监督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监管部门之一。作为监管部门,对施工是整个过程,以及今后的正常使用负责,具有很大的权利和责任。可是,眼前的监理队伍中还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负责任的现象,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被安排在监理岗位上。一些监理人员不是走在前面控制进度,指导质量,而是跟在施工队伍后面装装样子。
4、管理因素
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违反法规,无证或越级设计、施工,有法不依,违章不纠;招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低价中标;非法分包、转包、挂靠;擅自修改设计。监督不力,马虎盖“合格”章;申报手续不全,违背建设程序,未搞清地质情况;边设计边施工;无图施工;不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从业人员资质不够;管理混乱,信用低下等等。
5、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建筑企业经济成分组织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劳务用工形式多样化,社会阶层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有关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的社会诚信体系还尚未完全建立。目前的建设工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相应的便产生了一些干扰正常施工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基础建设中的腐败问题,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
二、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及步骤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所以引起质量事故的原因也错综复杂,常常一项质量事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概括为如下方法和步骤:
1、事故调查
对事故情况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与掌握质量事故或缺陷的现象和特征。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如施工日记等),调查研究,摸清质量事故对象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及面临的各种情况。诸如:
(1)所使用的设计图纸。例如,设计图纸中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设置了必要的沉降缝或伸缩缝,是否完全按图纸施工等。
(2)施工情况。例如,当采用的施工方法或工艺是否合理,如混凝土运输采用皮带机是否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拌合料的水灰比是否过稠易使卸料管堵塞;混凝土养护时间是否足够,拆模时间是否过早;施工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等等。
(3)使用料的情况。例如,使用的材料也设计图纸要求是否一致,其性能、规格以及内在质量标准是否合格,是否采用替代品,在使用前该批材料的质量是否经过认真检查与确认(例如水泥受潮、结块)有无合格证等。
(4)施工期间的环境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诸如施工时的气温、湿度、风力、降雨等等,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对施工对象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5)运用情况。诸如,结构是否过早承受承受荷载,所承受的荷载知否超过设计的极限荷载,是否产生不应有的应力集中现象等等。
3、分析原因
分析造成事故质量的原因,根据对质量事故的现象及特征的了解,结合当时在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最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
4、调查报告
对于某些工程质量事故。除要做上述的调查、分析外,还需要结合专门的计算进行验证,才能做出判断,找出其真正的原因。根据调查与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应提出多工程质量事故是否需要进行修复处理、加固处理及不处理等处理意见,并组织相关部门签证同意。
三、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方法
对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是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常根据质量事故的性质,做出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结构损伤修补处理
这是最常采用的一类处理方法。通常当工程的某些部分的质量虽未达到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经过修补后还可以达到要求的规定,又不影响使用功能或外观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做出修补处理决定。
2、对结构的加固处理
加固的目的是要恢复和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使结构能继续使用或改作其它用途。在加固之前,要检测评定结构的可靠性,提出加固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单位取得一致意见后,必要时请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确定加固方案。加固的方法通常类型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剪力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加固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确定。
3、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或要求,有明显的严重质量问题,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有重大影响,而又无法通过修补的办法纠正所出现的缺陷情况下,可以作出返工处理的决定,十分严重的质量事故要做出局部甚至整体拆除的决定。
4、限制使用
当工程质量缺陷按修补、加固等方式处理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而又无法返工处理的情况下,不得已时可以做出结构卸荷或减荷以及限制使用的决定。
结论:在应对质量事故时,我们应该始终秉持的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态度,了解质量事故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通过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找到正确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少发生。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即全方位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思想积极在实际工作中将质量控制放在首要位置,确立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不断增强质量能力提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贺子龙.建筑事故成因及构成要件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6:17-19.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工程事故;问题;预防;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based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gradually grow. And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ctual conflict, engineering accident of serious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engineering accident reason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to trigger, proposes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handling system.
Keywords: engineering accident; Problem; Prevent;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而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令人堪忧。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质量事故,严重的阻碍着经济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需要明确好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而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已发生的工程事故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处理机制,进而把工程的损失降低至最小。
二、引发建筑工程事故的几大原因
建筑工程的事故问题主要包括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两大类。而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其在建筑事故的过程中,引发两种事故的因素比较的多,但主要源于如下的几大原因。
(一)对于建筑质量问题,其引发的因素主要集中于工程设计、工程计算、地质勘探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工程设计与计算问题是造成质量事故的“罪魁祸首”。
1.工程结构的设计问题。工程结构的设计规划是后续工程建设的基础。当今的建筑工程在设计中过于的追求建筑结构的风格化,使得建筑的设计结构不合理,进而出现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的严重质量问题。
2.基于工程规模,对工程地质勘探的问题。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对于勘探点的设置不合理,进而使得勘探的结果与实际的地质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对于勘探的结果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分析,尤其是对于地质结构的承受力缺乏分析。
3.基于设计规划,结构受力计算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其大型性建筑占主流,因而其受力结构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对于结构的受力规划、结构设计图纸,以及合理的构造都缺乏明确计算。
4.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钢筋、水泥等的关键性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二)对于建筑安全事故问题,其引发的因素主要源于施工不当、施工监理不到位等几个方面,尤其是施工的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不胜枚数”。
1.施工不当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特殊性,进而在对其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于多个工种同时施工。这就造成了施工管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对多个工种的协调分配。因而,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频发因施工不当而造成的各大安全事故。
2.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问题。我国的工程建筑施工,仍以农民工为主。其在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都比较的缺乏,进而使得其在事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的事件发生。
3.工程的监理不到位。建筑工程具有极大地复杂性,而且施工建设的工期比较的长。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工程监理,对于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发现,进而引发大规模的安全事故。
三、基于上述的事故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上述事故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引发工程事故问题的因素源于多个方面。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一)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环节的控制。工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命脉,因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需要严格的控制结构设计环节。尤其是对于受力结构的合理规划,需要有效的基于计算机平台,对结构图纸与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处理。同时,在进行结构的设计中,建筑的地质结构也是其设计的一个制约因素,因而需要对地质结构以及结构受力进行有效的计算分析,基于两者的有效开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工程事故问题。
(二)规范我国的建筑市场,尤其是建筑材料市场。在我国逐渐壮大的建筑材料市场,其市场的有序性比较的欠缺,进而使得市场的供应环节,以及质量问题比较的突出。因此,相关执法管理部门,需要严格维持建材市场的有序性,同时严把建材的质量关。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大整治的力度,取缔或整改相关的建材企业,进而从源头上规范建材市场。
(三)完善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基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而合理规范施工队伍的管理。尤其是对于施工操作制度的管理,是预防工人施工不当的重要举措。同时,基于施工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化管理的职能,也就是说,其有效地加强了施工管理的力度。
(四)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培养。我国建筑施工队伍的结构比较薄落,尤其是基对于以农民工为主的建设结构,使得我国的建筑安全性能比较的低。因而,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很好地减少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同时可以降低建筑的质量问题发生。当然,在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企业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两个方面来对其的支持。
(五)加强施工建设中的监理。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施工监理。在监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规范施工的管理,同时可以有效的检测施工建设的质量问题,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整改。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通过监理,可以针对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的优化管理的制度,以及设计的方案和施工的计划。进而有效的规范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避免了因施工混乱而造成的事故问题。
四、对于工程事故的有效处理机制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工程事故,需要进行有效的事故处理。进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或经济的损失。然而,建筑工程比较的复杂,其事故的突发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往下主要阐述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对于建筑工程的地基而引发的事故处理方法。首先需要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的发生点,进而这对不同特性的事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地基地基开裂的问题,需要采取换基的方式对地基的裂缝进行消除;对于地基的下沉不均的问题,需要加实夯筑地基,保证地基在受力的过程中均衡的下沉,进而维持了结构的受力均衡,避免预应力受损。
(二)对于建筑结构损坏的事故处理。建筑结构的结构受损,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建筑的梁柱的强度不足或墙体的垂直性缺乏。因而,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延性较好的碳纤材质,作为建筑结构的粘性辅助。同时,对于对梁柱的设计,尽量以圆柱型的为主,并且在梁柱的适当的加入碳纤材质,进而有效地保障了梁柱结构的稳定性。
(三)对于施工不当而造成的施工事故处理方法。施工不当产生的事故,往往以个别的员工伤亡为主。因而,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首先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机制,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合理的组织员工之间的自救,进而为后期的营救争取时间。
(四)对于突发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工程事故处理。基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因而在灾害发生中,工程管理者需要合理的疏散施工人员。而且在灾害过后,需要合理的评估建筑结构的损坏程度,进而进行合理的修补及加固处理,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结语
工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基于其建筑的复杂性,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工程事故问题。因而,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已发生的事故,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机制,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乔广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法与原则[J].工程科技;2011(06)
[2]王军;张晓亮.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管理创新;2010(05)
[3]杨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J].山西建筑;2011(01)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始预防
中图分类号:U298.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事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从国家到地方, 从单位到个人, 从自我约束到社会监督,从国家立法上的宏观控制到施工单位的具体落实,不仅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而且应该全民行动起来。只要各个环节层层把关, 无论质量事故, 还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都必定得到有效控制。
一、常见工程质量事故及原因
1、常见的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工序或使用了达不到设计标准、使用功能要求的材料、设备,达不到质量使用要求的现象; 在项目建设完工后,经检测,存在质量安全及隐患的现象。其常见的工程质量事故有:①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基础或主体结构承载力不足,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年限;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②砌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主体结构开裂、倒塌或局部倒塌等。③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材料等级、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等。④钢结构工程质量事故。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不符合要求等。⑤防水工程质量事故。防水施工工序不对,主要部位处理不当,材料不合格等。⑥地面工程质量事故。⑦其他工程质量事故(设计、勘察、施工等存在的缺陷)。
2、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
(1)设计缺陷。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等,都是诱发质量事故的隐患。
(2)施工和管理的原因。许多工程质量事故,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
(3)自然灾害及环境因素。工程建设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雷电、洪水、大风暴等及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4)工程地质的原因。如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5)设备、材料及制品不合格。建设单位采购的材料钚和各级施工单位使用的材料不合格等。
(6)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系统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及机构。
二、事故预防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尽管让人不胜枚举, 但只要采取适当措施, 消除构成各种事故的原因, 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1、全面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推广建筑业的诚信档案建设
当今社会, 个人、单位、社会和国家都需要诚信。对于从事建筑的各类人员来说, 也要讲诚信,讲“职业道德”。目前, 我国各行各业开始逐步建立诚信档案, 四川省还出台了《建筑行业诚信档案纪录实施办法》, 开展建筑行业诚信评价工作, 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这种举措, 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施工单位和个人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并认真履行, 不断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诚信度。但该举措目前多半停留在对施工企业或监理单位的诚信评价上, 需要扩展到涉及建筑行业的各个单位和工种, 扩展到从事建筑行业的每个人员。针对建筑业的特殊性, 从工勘到设计, 到施工, 到监理,从公司到个人, 都建立一套系统的诚信档案, 并将诚信度作为对公司和个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划分诚信等级, 在全国范围内联网。建设单位能够自主从网上查阅某公司或工程师的诚信档案, 并将此作为考察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将为今后工程的具体实施提供更多的质量保障, 同时对建筑业的进一步规范也起到一定作用。
(1)建立勘察单位和勘察人员的诚信档案
工程地质勘察是设计前的必要工作, 地质勘察报告对建筑物的施工图设计起着引导和决定作用。杜绝估测地基承载力的做法, 对拟建工程的地基要做详细的勘察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勘察单位和勘察人员的诚信档案建设, 确保地质勘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确保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 为设计人员提供正确的设计依据。
(2)建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诚信档案
设计单位应建立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 在宏观上进行把关, 约束和督促公司的设计人员严守职业道德,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范进行设计, 从源头上把关, 将质量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审图人员在审图过程中严守职业道德, 逐一用心审查, 将质量事故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减小。
(3)建立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诚信档案
在施工过程中, 既潜伏着质量事故, 又潜伏着安全事故。设计是根本, 施工是关键。施工单位应拥有一套完善而健全的体系, 确保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确保材料采购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购买符合条件的材料或产品, 确保具体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过程和行业标准进行作业, 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确保整个工程自始自终按照投标时的承诺进行。
(4)建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诚信档案
监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起着重要的监督和把关作用。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的检查及现场见证取样、送样复试, 施工过程中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检查脚手架搭设是否经过荷载验算, 是否通过方案审批, 架管、扣件是否质量合格, 施工队有无进行定期检查等。监理人员能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管理和把关, 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程监督, 审批签字, 并对工程终身负责。
2、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建筑法规及市场
建筑产品由于涉及面广、周期长等本身的特点造成了建筑行业的相对复杂和管理难度。各级政府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和规范建筑业的一切行为,使得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并将其进行全面推广。
(1)加强法制建设, 严厉打击违规、违章建设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建设程序, 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 实事求是, 确保设计前一定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且设计持证, 施工有证。针对某些落后的县城或农村违反基建程序和某些城中村胡乱增加楼层等现象, 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村民的质量安全教育, 加大监管力度, 明文规定和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对没有设计资质、没有施工资质的单位, 对没有审批手续或手续不健全的工程, 一经发现, 坚决勒令终止其一切工程活动, 并处以重罚, 警戒他人。
(2)健全考核和审批等制度, 提高个人和企业的整体素质, 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业的专业性强,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紧密,应确保每个从业人员都具备担任自己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业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等资格证书的颁发, 体现了国家对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施工质量。作为建筑施工的劳务队, 却存在很多缺陷。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主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 流动性强, 缺乏专业技术, 虽然有技术人员指导施工, 但难免会有遗漏, 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隐患更大。这样, 工程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 逐步淘出一批专门从事建筑施工并具备一定施工技能的专业队伍,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第一、技术水平越高, 工程质量越有保障。推广专业技术工人等级考核体制, 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整体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 让每个建筑工人, 尤其是技术工人, 都持证上岗, 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并划分技术等级, 技术工人的劳动报酬与技术等级紧密相连, 促使更多的工人自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 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越来越高, 工程质量会越来越有保证。
第二、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自我管理体制, 形成企业文化。坚持对所选派的项目领导者、组织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训练, 坚持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 坚持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坚持贯彻执行企业质量程序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在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明确规定的控制标准; 坚持按照国家对各类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标准制订的相应规范进行验收。
第三、建设工程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阶段, 加强政府质量监督, 建立并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档案。质量不过关, 不予通过验收, 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处罚; 对于质量优良的工程, 则给予一定的奖赏和鼓励。
(3)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生产制度, 逐步消除安全隐患
健全建筑施工安全法制制度并严格执法, 建立一种制度保证在安全问题上做到专款专用, 建设方在资金上保证, 监理方在措施上监督, 施工方在行动中落实: 规范和落实招投标法的具体实施, 严格审查和考核施工单位的资质和信誉度, 避免某些施工单位采取不正当手段中标; 确定具体安全目标,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资料档案, 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 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 加快本地安全生产管理法规的完善, 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操作培训, 并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施工过程中, 定期派专人检查施工机具的质量、脚手架的牢固、各种绳索的结实、安全防护网无遗漏等; 正式作业前, 施工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不但口头讲解,而且有书面文字材料, 并履行签字手续, 进行责任落实的法律要求; 平时注意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尤其在严寒、高温等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 要采取特殊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执法部门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素质, 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加强安全监督, 建立严明的奖罚制度。按照“统一领导, 分工负责, 综合管理, 协调高效”的原则, 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 对施工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存在不规范的施工安全行为,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督促承包商要要求完善各类安全设施。作业现场的施工安全员或作业班组长要经常巡视现场, 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迅速排除。对于安全事故, 不能姑息, 根据情节轻重严厉惩罚, 警戒他人。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社会监督, 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 并将相关的责任单位和人员批露出来, 震慑其他单位和人员, 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樊建军.对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预防的认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 堵管 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得力,就会在灌注中发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缩颈,大到断桩报废,从而给施工单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以致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下面就结合我参建的鹰瑞高速水下灌注桩常见问题分析如下:
一、水下混凝土发生堵管事故分析
(一)剪球时卡管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经常会产生剪球时卡管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
1、剪球制作不合理
塞球直径与导管直径差别太小,剪球前由于砂浆或细石料渗入导管与球壁之间造成堵塞。如果是这种情况,在不浪费混凝土方量的前提下,应急处理办法有两个:
⑴ 用一定长度(一般比漏斗长2m左右)直径为20mm~25mm的钢筋捅塞球,使混凝土下落。
⑵ 利用机械振动使混凝土下落,这种方法要求操作技术娴熟,以保证混凝土下落时导管回落到正常埋管的位置。
(二)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而形成硬壳,而且随着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从而使混凝土灌注变得极为困难,最终造成堵管。所以应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以产生大的冲击力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筑,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以防止导管堵塞;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把好混凝土质量关,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石子聚集在一起,从而使流动性变差,最终导致堵管。导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导管下部可提住导管上下振击
(三)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四)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 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卸管时多提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在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绳、测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筑,重新成孔;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 0 m 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 5 m ,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由于要克服泥浆对导管的浮力,混凝土面较深时,不宜采用此方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由有经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铁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必须在事先进行正确确定。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时,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筑速度、孔内护壁泥浆的状态等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 m~6 m 为宜。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
在考虑到不能及时供应混凝土(超过1 h) 、混凝土运输距离远及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在混凝土中加缓凝剂外,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据以往经验,以5 m~6 m 为宜,每隔15 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 0 m 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浇筑混凝土中断超过2 h ,应判为断桩。如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坍落度波动大,拌出的混合料时稀时干,在这种情形下极易发生卡管现象。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粗骨料相互挤压而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混凝土的下落阻力加大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拔不起来或被拔断,如果桩径较大,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处理,否则只能补桩、接桩。接桩一般用人工孔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六)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导致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影响混凝土质量;雨天运送混凝土时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太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 5~0. 6 ,砂率应在40 %~50 % ,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 mm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 cm~22 cm ,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
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砂、级配较好的碎石和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筑混凝土质量。在灌注中出现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的质量关。
二、水下混凝土堵管的解决办法
1、开始灌注前,将隔水栓置于孔内水面以上0.3m左右的导管内,用铁丝悬吊固定。如果隔水栓的内径与导管内径不相配,可以在其外层夹几层麻袋、帆布或3-4mm的橡皮垫,固定在隔水栓上,待有足够混凝土初存量后,提取隔水栓,混凝土会将导管内水压走而落入孔底。现行施工过程中大多数用的是圆形铁盖当隔水栓,铁盖用钢丝绳栓住,铁盖的直径大于导管直径1-1.5cm,该方法较方便,也不容易有堵管的毛病。
2、如果混凝土本身质量差,堵在导管内。首先可以用吊机,附近有钻机的话也可以用其提伸导管一定高度抖动,切勿使导管底部脱离混凝土表面1m以下,容易断桩;如其不行,然后可用长杆、长钢筋冲捣管内的混凝土,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迫使导管内的混凝土下落;否则须将导管连其管内的混凝土一节一节拆除,提出桩孔外清理,并对散落在桩孔内的表面松散混凝土清理和修整,为安排接桩做好准备,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混凝土。能够出现此类复杂处理程序的桩孔,一般多为挖孔桩水下灌注,因其旁边没有有效的振动设备来处理。
3、及时调集周边的设备或成品混凝土,加速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经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时,此时处理方法是将导管拔出,如果是人工挖孔桩堵管应参照上述第二个原因的解决方法,钻孔桩堵管应用吸泥机将孔内表层混凝土和泥浆渣土等吸出,重新下导管灌注,灌注结束后,这根桩宜作断桩再予补强处理。如果混凝土灌注深度不太深时出现堵管而无法继续灌注时,建议立即停止灌注,拔出导管,提出钢筋笼,重下钻头,清出已灌注的混凝土,再按常规办法清孔,重新灌注,以较小的损失换取高质量工程。
三、水下混凝土其它事故的处理建议
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销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炸毁整幢建筑物。根据重庆地区的地质特性和我近二十年来在现场实践经验,认为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1 、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3 、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
4 、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5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我总结历年来处理钻孔灌注桩基事故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3.1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2、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二)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1、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2、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选用最佳处理方案。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3.2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粱),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一) 接桩法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开挖接桩 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嵌入式接桩 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二) 补桩法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三)钻孔补强法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校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1、高压注浆补强
(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2)桩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房屋;地基基础;施工科技;质量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征
1.1 复杂性
我们国家是一个土地面积非常广阔的国家,工程地质状况较为复杂,譬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除此之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科技难题。
1.2 多发性
因地基基础科技或者施工方法不得当的话就会造成房裂屋倒,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3 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自身复杂的工序链接来分析,后一道工序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4 严重性
建筑工程如果建好并投入使用的话,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通常是没办法补救的,因其所造成的损失,远远比地基基础建设所需投入的成本多很多。无论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1.5 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 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 确保房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2.1 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勘查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弄虚作假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数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之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荷载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裁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现地基沉降较大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3 加强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科技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做好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该工程为框架结构7层,下设架空层,层高2.1m,上层层高均为3.Om。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3.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2 地基基础施工科技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 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科技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近年来,复合地基得到广泛运用,复合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极有可能出现裙房与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因此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除质量安全、材料、工艺要求外,首先要把握好基础施工方案―这是工程施工的关键。
4 结束语
总的来讲,建筑是百年大计,而质量是最根本性的,房屋建筑质量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所以,在房屋地基基础施工作业中,质量经管是重点,唯有把握好房屋工程质量监管,才能够创造出优质的建筑物,保障人们的生命及财产不受到任何损失。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只有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建筑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当中要应用合理的措施,切实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需要较长时间和较为复杂的施工步骤,因此造成了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所以研究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办法对建筑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工程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具有直接关系。当前,在一些建筑工程建设中有的施工单位不考虑存在的各种条件盲目向前赶工期,进行设计变更,不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等,不利于做好工程安全工作,有的还会发生安全事故,不但使施工单位的形象受到影响,而且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有建筑施工与其他种类工程不同,自然环境对它的影响较大,而且施工过程要求多个专业同时参与,存在不同工序交叉施工现象,工序搭接非常复杂,对质量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质量意识不高
质量意识在建筑施工质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施工单位只重视可以得到的经济利益,只重视加快施工进度,不顾及施工质量,这都是由于缺乏质量意识的结果。
2、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建设资金,招聘了很多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临时工,再有有的施工单位本身也存在很多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他们不具备法律知识,没有实践施工经验和专业技术,有的还将年龄较大的工作推上管理人员岗位,导致施工队伍没有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才,自然很难保证施工质量。
3、工程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
只有保证施工材料质量,才有可能建设质量较好的建筑,才能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假如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施工质量就很难保障。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实行承包制,总包单位下设多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房屋建设施工中的主体、水电、土建、装修等,当前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总包单位不能有效监管各个分包单位的工作,导致很多分包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润,经常发生偷工减料现象,有的还应用质量存在问题的材料,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4 施工机械设备老化
如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应用了一台陈旧塔吊,这种现象虽然在质检中也提出过,这一设备过于老化不能再应用,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建设资金,通过各种方法依然使用这一设备,但使用时出现了严重问题,不能继续使用,塔吊设备发生损坏,不能进行维修,这种情况只能停止施工。所以由于机械设备过于老化出现问题不但不利于提高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三、策略
1、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时,一定要具备完善的制度,如建筑施工质量责任制度、施工事故处理制度等。只有在实际工作切实推进这些制度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下面主要研究施工质量责任制和施工事故处理责任制。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责任制,并以以人为本作为基础性条件,把施工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每一个施工人员不但是工程施工人员,也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也是质量管理人员。因此在管理施工质量时要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认识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发生工程事故是一种常见现象,产生这些工程事故有的是由于工程设计因素,有的是因为施工材料存在问题,还有的是因为施工方法错误,这些都会导致发生工程事故。针对这些工程事故一定要具备完善的工程事故处理责任制,这样才能在发生工程事故后及时采取办法进行处理。
2、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是同时拥有施工技术、法律法规知识、经济知识等各项技能。因此要达到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前提就是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程度较高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因此控制建筑施工质量前提条件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现在有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不拥有专业技术,有的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还不能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这些现象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因此一定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3、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通常情况下在控制施工材料质量过程中,不但要严格管理材料的采购、进场和存放等,而且还要严格管理工程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合格材料,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在采购施工材料时要依据工程需要材料数量进行,防止采购材料数量过多而造成材料浪费,或者由于材料不足而影响正常施工;还有当前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吃回扣”现象,因此一定要选择那些高素质的人员担任采购工作,不但热爱本职工作而且机动灵活,对公司怀着无比忠诚的态度,这样的人员不但可以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而且还能保证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进场时一定要做到严格反关,首先要求施工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书,对所有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查,要保证材料质量过关才能进场。如果采购的材料属于“三无”产品或者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则必须及时进行更换,禁止这样的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要合理放置,同时做好材料防护工作,防止材料在存放过程中发生质量损坏现象,如存放水泥要做好场地的温度和湿度工作;存放钢筋等铁制品时一定要做好防锈措施。
4、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过于陈旧的机械设备,则一定要加强维修和更换,要求质量检查部门对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要加强检查,对于过于陈旧不能继续使用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严禁使用带病机械。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项目管理控制过程中,分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情况进行控制,首先要确定不同时期的控制重点。事前质量控制就是工程施工前,控制对象就是工程施工现场,为实际施工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事事质量控制就是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质量控制手段;事后质量控制就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收集验收材料依据一定质量评定标准,对已经建设完毕的工程予以质量确定和检查工程质量等。
6 加强设计质量管理
建筑设计部门要依据自身资质和业务范围,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建立完善的工程设计文件整理审核制度。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检查施工资质量和施工情况,以工程建设法规和政策、标准为依据,全面管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6、加大监理力度
建筑工程监理部门应该依据本身监理责任和义务,指派一定数量的监理控制人员深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协助施工单位共同完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保障,认真检测建筑工程质量,积极认定工程质量事故,努力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利用建立集体监督责任制的办法,使建筑施工执法监督具有较高水平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力促进房屋工程质量监督进行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的结合体,要使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切实发挥本身作用,利用这两种监督形式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严格管理建筑施工单位的不良记录,创建工程质量诚信系统,加强我国建筑市场社会监督。
三、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质量意识,重视建筑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最新措施,做到上述这些才能使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发挥出本身作用,切实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跃进.浅析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