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分析

固定资产分析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准则 IASB

固定资产是企业最关键资产之一,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和完善了固定资产准则,其中以IASB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最具有代表性。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我国会计处理也不断在国际趋同中,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于2006年12月制定颁布了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但该准则在确认、计量等方面同国际会计准则仍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固定资产准则同国际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固定资产准则存在问题,进而探讨我国固定资产准则的完善。

一、固定资产准则的国际比较分析

确认比较。国际固定资产准则和我国固定资产准则都规定如果要对一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必须严格遵守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一要满足固定资产定义的要求,二要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在定义与确认标准方面,两者基本类似。

初始计量比较。关于如何计算固定资产的成本,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固定资产准则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定。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国际固定资产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是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买卖该项固定资产时也要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标准进行价值转换。因此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必须可靠计量,才能更精确的计算固定资产的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成本明确规定,当企业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后,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应该不是该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款,应该系统理论的计算固定资产在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累计折旧和计提的所有减值准备、减值损失额度。一般情况下,应当对余额进行重新估算。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在计算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时,不需要计算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额度和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以及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后续计量比较。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涉及折旧和减值问题。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准则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折旧在后续计量中行了分析比较。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精确的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对于折旧问题,国际固定资产准则并没有针对全部的固定资产严格要求。国际固定资产准则的规范条文要求对土地不提取折旧,且对其他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间没有严格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期末按成本和可收回金额较低者确认账面价值。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在后续计量时没有明确要求需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重新进行计算,固定资产的减值冲减当期利润。对于已经计提减值的固定资产,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折旧额随减值准备的波动而波动。国际固定资产准则要求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成本的计算依据是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进行后续计量时,涉及一些费用的支出,需要对其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情况比较复杂。

固定资产的处置比较。国际固定资产准则对于已经严格处理并且濒临报废的固定资产不管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都不计入企业的损益。我国规定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时,将固定资产的处置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比较。国际固定资产准则关于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开披露固定资产的含义,特色,确认标准,适用界限,类别划分,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处置等信息。信息披露比中国准则更为细致严谨,要求披露的信息不仅包括影响当期损益的会计信息,还包括预计以后年间对固定资产产生的影响。其次,固定资产的初始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经过处置后的账面余额不一致,要表明不一致的原因,信息披露的影响,对于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在信息披露中要明确固定资产的成本,还要注意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国际固定资产准则严格规范、明确条文列示了固定资产的披露界限。对于企业新购入需安装或筹建的固定资产暂时转入在建工程,此时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再进行披露。企业暂时不用或放弃使用的固定资产,已经计提折旧或减值损失的可以不披露信息。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要考虑转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

二、我国固定资产准则的评价

通过与国际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一个会计年度为固定资产的使用界限。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国际固定资产准则要求企业能够精确的计算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计量成本是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注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入账价值。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中不需要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计算,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可靠计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重估成本的费用支出,减少了企业人员对利润的控制。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日期与购买日期相差一个月,减少固定资产时必须在当期计提折旧。这样不利于企业利润的核算,无形上缩小了我国利润的调整范围。在信息披露中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不如国际固定资产准则全面具体。不包括不动产的信息披露和重置成本等问题。

三、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完善

折旧范围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的固定资产必须明确计提折旧的对象应该像国际固定准则一样对使用对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要时刻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时间的安排上准则条文要有新的规定,当期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当期就要计算折旧金额,减少企业利润的损失。

初始计量时,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还应确保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当企业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后,我国固定资产准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也要像国际固定资产准则样是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成本,进行价值重估。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企业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应该不是该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款,应该系统理论的计算固定资产在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累计折旧和计提的所有减值准备,减值损失额度。一般情况下,应当对余额进行重新估算。对于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折旧进而随减值金额发生变化。

在信息披露中,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应该像国际固定资产准则一样。对于企业新买入需要技工重新组装或筹建的固定资产暂时转入在建工程,此时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再进行披露。企业暂时不用或放弃使用的固定资产,已经计提折旧或减值损失的可以不披露信息。

总之,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固定资产准则需要适应国际化的需求,与国际会计准则惯例相承。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况不断优化中国的固定资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的改变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应时刻关注固定资产准则完善的同时,还要不断适应固定资产准则关于固定资产内容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优化固定资产准则的改革与更新,为我国固定资产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磊.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差异分析[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05):36-39

[2]巫珊玲.航运企业租船业务的会计处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8(03):95-96

[3]朱海林.国际会计准则改进:固定资产[J].新理财,2004(06):10-14

[4]索芳萍.新会计准则体系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09(02):25-26

固定资产分析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时间序列模型

Abstract: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n factors on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etric time series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is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Therefore, to maintain the modest scale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djust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broaden the sources of fund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analysis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投资乘数理论表明,除了直接的拉动作用以外,固定资产投资会带动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等的需求,从而拉动与投资活动相关行业的产出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最终引致国内生产总值的成倍增加。就甘肃省而言,从1978-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9.3亿元增加到3158.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由64.74亿元增长到4120.75医院,固定资产投资快速稳定增长推动着甘肃经济持续增长,成为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试图通过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时间序列模型方面的应用,对甘肃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方法

1.1 序列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经典计量经济模型要求所用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但是,由于宏观经济数据大部分都具有时间趋势,表现出非平稳的特征,会导致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伪回归”的问题。因此,一般需要检验经济序列平稳性。常用的方法是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法。

1.2 协整检验

该方法针对多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相互之间稳定性进行检验,反映的是数个随机变量经过线形组合之后非平稳性程度的变动性质。协整检验的经济意义在于:若两个变量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且为(d,d)阶协整,则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均衡关系意味着不存在内在机制去破坏经济系统中的均衡。进一步地,如果变量受到干扰后在某时期偏离其长期均衡点,那么在均衡机制的作用下,在滞后期调整可以使该变量重新回到均衡状态。

2.变量和数据说明

2.1 数据的选取

选取自1995年至2010年的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度数据来研究经济的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为了消除趋势因素影响和时间序列异方差的问题,本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FI)两个变量同时取自然对数,即LNGDP和LNFI。用表示LNGDP ,用表示LNFI 。

2.2 平稳性检验

本文运用EVIEWS5.1软件分别对序列和序列X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述的结果看,在ADF临界值取5%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Y和序列X的临界值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即甘肃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ADF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小于所对应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这两个序列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而经过二阶差分后的序列的t统计量是显著的,即可以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Y和X两个序列都是I(2)的,即位经过二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2.3 协整检验

首先用最小二乘法对Y和X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Y=2.764109548+0.701310202X

(0.171201) (0.026867)

其次,通过计量经济检验,发现模型存在自相关,于是采用自回归模型进行修正之后得到如下模型:

Y=2.982789644+0.661748601X

(0.169105) (0.027798)

此时模型不但没有自相关,并且没有异方差性,统计检验表明:

F统计量为1244.345,拟合优度较高,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高度相关。

对上述的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ADF临界值取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序列残差的t值为-3.175352,其绝对值大于ADF值-5.767338的绝对值,说明是稳定序列,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甘肃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数量依存关系表现为:

Y=2.982789644+0.661748601X

即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661748601亿元。

3.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根据时间序列分析理论模型的拟合,甘肃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甘肃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且投资的增长不仅影响当年的产出的增长,还对下一年的产出有很大影响。根据自回归模型的拟合可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大约为一到二年。这可以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即在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率时可以参照上一年投资资金的具体利用情况。

3.2 保持与甘肃省经济增长相适应投资规模,并在长期内保持稳定增长。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采取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导致了流动性的过剩问题逐步显现,民间资本等资金潜流逐渐参与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中。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省份,应当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引入竞争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信息咨询和服务环境等方面为民间投资更加规范的参与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引进市场化机制募集资本和吸纳社会资金,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为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保证。

3.3 积极转变投资方式,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对经济效益好、乘数效应高、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对能够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续实力的投资,以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投资,要正确引导并大力支持。同时,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定是各个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由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是难以长期持续的。因此,投资应当面向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甘肃省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在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前提下,要逐步限制并转变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加大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投资,着力改造传统产业,科学规划、有效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积极支持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信息通信、文化教育和公共设施等基础性行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科研咨询业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投资,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杨飞虎.经典模型对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的诠释及我国借鉴价值[J].经济问题探索.2009(3).

[3]刘金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

[4]郑忠霞.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11).

[5]林森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透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固定资产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 调控政策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 the analysis of the reform of the invest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xed assets "12th Five-Year" period to, and our futur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control policy given the personal view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situation; control policies

中图分类号:F40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当前政府固定资产的投资分析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政府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引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杠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一五”时期实施4万亿元投资投资计划使得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保持高位运行状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十二五”时期,较“十一五”时期总体上有所放缓,但随着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投资增速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基本态势,五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20%左右。投资调控政策应把握三个基本取向;一是促进投资平稳运行;二是着力推动投资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民生改善;三是积极培育内生自主投资增长动力。

一) 促进投资平稳运行

着眼于巩固和扩大“十一五”期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未来一段时期的投资政策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从一种应急状态向与经济规模相适应、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常态转变,从“快重准实”向均衡持续投入转变,避免经济因投资的波动造成大的起落,逐步走出行政周期驱动投资周期、投资周期主导经济周期的循环模式,切实促进投资的平稳运行。预计“十二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在20%左右。降低投资率是后危机时期顺应经济周期规律、实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了高位运行,2006~2009年平均达到43.7%的高位。长期高投资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能,与社会的消费能力日渐脱离,进而导致总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外需保持低速发展的条件下,要求投资有所放缓,投资与消费比例向合理的水平回归。另外,我国投资长期保持高增长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投入为支撑,以“大进大出”为发展模式,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因此,原有发展模式所支撑的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必须有所降低。但应看到,“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加速期,每年将新增900万人就业,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非公36条”、深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等政策措施,都将对投资发挥支撑作用。根据模型测算,到2015年,投资率将由2009年的47.5%下降到45%左右,投资增速将由“十一五”时期平均26.2%左右下降到20%左右。“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危机后经济复苏期,前期由于政策刺激力度逐步减弱导致投资增速下滑较大。随着经济复苏进程推进,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不断增强,投资将逐步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投资增速将呈现出前低后高走势。

二)着力推动投资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主题之一,投资结构调整作为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必然成为这一时期投资运行的主要特征。

第一,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格局,2006~2009年的三次产业投资平均结构为1.4∶43.0∶55.6。“十二五”时期,在“三农”政策以及2010年出台的一揽子涉农政策的扶持下,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将稳步提高。随着工业化由规模扩张逐步向质量提高转型,同时在节能减排目标的严格约束下,第二产业投资也将由于高载能行业投资减少不断下降。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支持下,第三产业投资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模型测算,“十二五”时期,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达到1.5∶40.2∶58.3。

第二,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仍是贡献率较大的投资领域。目前,房价与居民收入相比仍然过高,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规模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缺口仍然较大,房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稳定的社会问题。因此,“十二五”时期,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坚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投资增长形成阻力,但考虑到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房地产需求仍然旺盛,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将部分弥补商品住房投资增长的缺口。根据模型初步测算,“十二五”时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增速将达到20%左右。

第三,民生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成为投资增长的新亮点。民生领域长期以来,多方面原因决定了我国投资以重工业为主的格局,在基本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时期如果经济发展的导向仍然是数量和效率而不顾质量和公平,将很有可能走进“低增长陷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因民生领域投资不足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第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提出针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为重点的相关扶持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实现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在新的起点上展开角逐的战略高地,是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取得突破的重要领域,也是带动我国投资乃至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的关键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投资增长的又一亮点。

二 未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的政策建议

政府固定资产未来投资的可行性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政策加以引导与规范。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规范政府审批,强化投资监管,优化投资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政府进一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集中抓好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和项目管理。将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从以行政审批为主转到以投资监督管理和为企业服务为主,强化和提高政府的投资规划和信息职能。

二)、切实贯彻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促进投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尽快建立起鼓励民间投资的标准和规范。第二,进一步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在间接融资方面,应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银行,同时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业务的融资服务。在直接融资方面,应支持中小企业向社会定向募集股份和发行债券,支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第三,统一税法,做到民营企业与国企、外企在税种和税率上具有相同待遇,坚决打击垄断企业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限制。

三)、采取综合措施,拓宽地方政府融资能力

第一,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方针,进一步推进中央、省、市县三级财税体制改革,有效解决融资平台问题。第二,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缓解基层政府财力薄弱的问题。第三,开征房产税,增加地方政府税源,允许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发债权,减小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过度依赖。

四),树立科学政绩观,完善投资调控体系

通过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扩大民生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就业率提高、节能减排等指标在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弱化GDP指标的权重,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保障的职能。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根据不同地区发展状况和比较优势,进行有差别的投资调控。

固定资产分析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医院管理;会计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01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01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预计在1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价在1 000元及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1 500元及以上的有形资产。

2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重视程度不足

重购买、轻管理是许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病。亟待医院的院领导层、职能科室负责人、普通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认识,熟悉医院固定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情况,重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但目前医院经常存在由于人员工作岗位变动现象,原来使用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好移交,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2.2 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账面有记载无实物和有实物未入账两种情况。账面有记载无实物主要是因实物已报废、毁坏、丢失,固定资产长期不盘点不清理,未办理相关手续冲减账面数。有实物未入账主要存在有些实物是从上级部门调入或其他单位捐赠,未办理调拨或入账手续。还有部分是财务人员未及时登记入账或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去向和分配情况而无法入账造成。账实不符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管理隐患。

2.3 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医院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可行性分析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实用性较低,操作流程不顺畅,容易造成管理上监管不严,可操作性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固定资产管理权限归属问题上,容易政出多门,由财务部门、设备部门、总务部门等分别管理。各部门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等问题。

2.4 管理方式不合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待提高。各部门只注重购买和使用,往往抱着“只用不管”的思想,自身缺乏日常监管措施,不能对维护维修情况及时跟踪反应,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缩短,增加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3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 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院领导层应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认识到合理搭配和使用好固定资产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和强调。同时,全院范围内,要自上而下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和制度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提高管理意识,自觉自发地通过固定资产合理管理为医院增加效益。

3.2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

医院应成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常设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分级监管,各使用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兼任,副主任由设备、计算机、财务、后勤及纪检的分管院领导兼任,委员由行政人事部、监察审计室、财务部、设备物资部、计算机中心、保障保卫部(总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3 对固定资产进行电算化管理

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将固定资产的入出库、领用、报废、报损等等经济活动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实时掌控。建立网络平台,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时化、动态化,精确控制,实现全程跟踪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互通共享。

3.4 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制度化建设

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最大限度保障医疗质量,保护病人安全,医院应对所有固定资产制定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里应包括登记制度、实物保管制度、维护和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奖惩制度和报废报损制度。建立奖惩制度,通过成本核算,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采取固定资产折旧与科室效益挂钩的办法,用经济杠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建立报废报损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报废,使资产账实相符。

3.5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医院应根据固定资产购入、验收、领用、保管、使用、报废等环节,分析管理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从制度上对固定资产在医院安全运行进行保证。结合医院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每年都应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各项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验收为例,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有不同的验收程序和技术要求,同一类固定资产也会因其标准化程度、技术难度等的不同而对验收工作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设备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专业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精密设备,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固定资产分析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 费用分配 “含溢”资产有用会计信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投资客观分为有形事业和金融投资两大类,并把资产划分成事业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两部分。因此,企业取得并持有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时,在会计制度范畴内,采用确定成本核算固定资产取得原价,并选择折旧方法进行折旧会计处理。

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过程中,折旧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当期累计折旧额,从而影响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目前,由于投资者充分依赖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而固定资产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双重的性质,还是为企业带来长期经济利益的资源,是企业获得营业利润及其营业外收入的经济源泉。因此,从提供有用会计信息出发,必须详细客观分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信息。

二、固定资产取得的资本性支出特征

企业取得并持有固定资产属于有形事业投资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得事业投资收益,取得固定资产支出具有资本性支出特征。因此,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按确定原价核算,并设定资本性质的资产科目“累计折旧”,对持有固定资产实行折旧会计核算,收回投资成本。

1、固定资产账面原价特征。根据固定资产取得支出的资本性特征,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全部支出从购入价额到交付使用为止发生的利息,构成固定资产原价,确认及计量于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记录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作为有形长期资产投资的初始原价,反映了企业该资产的未来经济收益能力。因此,在进行折旧计提时采用间接法,即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不变,而用“累计折旧”科目的增加间接反映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减少。

2、固定资产折旧的理论特征。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依据,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利润有贡献,并且这一贡献额度是通过固定资产的机能减耗换取而来的,因此假设企业持续经营前提,固定资产取得原价就等于资产的潜在经济使用能力。由此,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一经取得,不管使用带来的真实收益如何,都必须在经济使用年限内实行折旧会计处理,收回固定资产取得原价。

3、固定资产的“含溢”资产性特征。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客观是收回取得原价目的,而企业取得并使用固定资产目的获得超过投资成本以上的期望价值。因此,固定资产使用可能获得的收益超过投资原价以上部分,无法在账面价值上反映,只能以“含溢”资产形式存在;企业持有使用目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客观具有金融资产特性,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高出账面价值部分,也是以“含溢”资产形式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

三、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特征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过程中,可以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等折旧方法中的一种,进行累计折旧会计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特征。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核算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直接法折旧会计核算是通过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或营业费用),贷: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把折旧额直接冲减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间接折旧法则采用贷方为贷:累计折旧的会计分录,核算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金额,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不变,通过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与累计折旧额的差,间接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采用间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

2、选择折旧方法的信息特征。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允许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折旧核算。而事实上选择不同的方法,直接影响当期累计折旧额及当期会计利益。

(1)企业选择平均年限法折旧。表现为在经济使用年限内每年计提的累计折旧额相同,分摊的成本费用相同,冲减每期利润额相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额度每年相等。同时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按年同等速度增加,每年收回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额相同。

从上图分析看来,企业选择平均年限折旧法反映了累计折旧额在等额增加,账面价值等额减少;反映了企业计划每年等额分配摊销费用平均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信息特征。

(2)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无论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还是年数总和法,目的都是加大经济使用年限前期费用分配额。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不用考虑固定资产处理残值收入,并以直线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加速折旧率。而年数总和法折旧,则先将固定资产折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收入后,再乘以一个由经济使用年数形成的逐年递减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所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第一年累计折旧额、分摊的费用额、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数额比采用年数总和法多。

企业还可以选择固定资产承担工作量为费用分配依据计提折旧额。可见,每种折旧方法计提的年度累计折旧额都不同,企业选择哪一种折旧方法应该取决于费用分配计划。

3、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特征。根据一贯性原则,无论选择哪一种折旧方法都会产生如下会计信息特征:第一,不同折旧方法带来年度的累计折旧额不同,但在整个经济使用年限所计提的折旧总额相等;第二,不同折旧方法,计提的年度累计折旧额不同,表明年度分配的成本费用额不同,但费用分配总额相同,都以该固定资产取得原价为费用分配总额;第三,折旧方法不同,年度分配的成本费用额不同,对年度利润影响不一样,但合计计入的利润表的费用总额相同;第四,无论哪种折旧方法,都表现为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在减少、折旧累计额在增加,投资成本的收回额在增加。由此可见,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客观上表现为折旧方法选择,实质是固定资产投资原价的回收过程,反映了主观分配费用的会计信息特征。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用会计信息特征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体现了主观分配费用特征,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客观经济收益。由此可见,折旧方法的选择反映了固定资产的账面确定成本回收的会计信息特征。

客观上,企业取得并持有固定资产过程中,随着生产经营技术发展,营业利润将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其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一般长于折旧年限,累计折旧全部计提完毕即投资成本收回之后,仍在使用并创造经济收益;第三企业持有土地、建筑物等有形固定资产,具有客观金融性,这类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如果处理这些资产直接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可见这些固定资产本身具备的、超过其成本以上的经济收益能力即资产性,无法在会计报表上得以确认及计量,只能以“含溢”资产形式存在,不易被投资者发现。

综上所述,投资者应该从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种类、目的、使用状况,有效预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存在的经济价值收益,客观估算企业投资价值,做好最佳投资决策,实现最大投资利益合理规避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Statement of FinancialAccounting Concepts No.1(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Objectiv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by Business Enterprises(营利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目的),November 1978。

固定资产分析范文6

1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和实际意义

在我国的传媒企业中,固定资产主要指的是在整个企业生产或者运营期间,涉及到一些企业名下资产或者长期使用的资产,这些资产表现出使用价值高、固定性好、可应用时间长等优点,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并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我国大多数的传媒企业中,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固定资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直接影响到传媒企业整体利益的,由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在传媒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传媒企业利益的提升,保证企业在这个经济日益发展的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就要对其固定资产施行有效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对于企业产生巨大价值。

2传媒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根据公司财报,安装在电梯里的显示屏是传媒集团占比最大的媒体资产,其平均价格在2000元左右。传媒集团把其计入在固定资产里,而不是把它当做低值易耗品计入在成本里,这一行为,明显有延缓利润下降的趋向。除此之外,该公司不仅将这些显示器包括在固定资产中,而且还进行了五年的折旧。

3传媒集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媒体显示设备单位价值过低

一般情况下,企业参照相关规定,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应当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分年度计算折旧,而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企业将5000元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由此可见,一些媒体企业2000元以上的显示屏单位价值较低。

3.2外部系统设备管理困难

企业已安装的媒体设备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且分散在各个城市,然而传媒企业却采用人工盘点方式。企业招聘了大量媒体巡视人员来盘点公司外部媒体设备,并设立相关制度。随着集团发展,这样的库存可以在资产总额较低时进行,但是当资产数量急剧增加时,人工库存的方法不仅昂贵,而且非常不准确。

3.3计算折旧期过长

媒体集团的媒体资产,大多是定制的显示器,在性质上与办公电脑相似,不存在办公空间,理论上折旧期较短。从上市公司年报来看,计算机资产的折旧年限一般为3-4年。《所得税条例》明确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5)电子设备,为期3年。据公司年报,媒体资产的折旧年限却是5年。

4传媒集团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对策

4.1计入成本费用

媒体集团应对其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核实与反馈,就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同时,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纵向与前些年的比较,以及水平与同类企业的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媒体显示设备的单位价值过低,不太符合5000元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因此针对企业价值较低的显示屏,不在列入固定资产里核算,应放在低值易耗品里、计入成本费用里。

4.2采用科学管理方式

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应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针对大量的固定资产盘点要做到更准确,更有效。对企业存在的固定资产,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准确的进行盘存。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员的缺乏和任务的繁重,使得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以工作流的形式进行。传媒集团应在原有实物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4.3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依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传媒集团要更加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要更公正、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和经营业绩,使固定资产的折旧寿命更接近实际使用寿命,计算折旧的期限更合理。应对公司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调整,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结论

目前,中国传媒集团固定资产管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也阻碍了传媒集团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传媒集团应从多角度方面思考,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以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价值,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除此之外,传媒集团要给予固定资产管理高度重视,不断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工作,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客观存在下,其也要确保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可以较好贯彻和实施下去,通过不断调整与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才能够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取得较好突破。

参考文献

[1]皇甫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