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的难点和挑战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工作的难点和挑战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工作的难点和挑战性

财务工作的难点和挑战性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加入WTO使我国直接步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才竞争国际化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实力的核心因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投入变化巨大,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教育投入多元化、教育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等等。如何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步伐,培养大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必须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的。因此建立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然而,从全国总体现状来看,目前大多数财经类院校缺乏数量充足的较稳定或固定的会计实践基地。究其原因:1.由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财经院校会计实践基地建设缺乏政策性支持,导致实践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不足;2.财经院校办学理念相对落后,没有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学生实习经费仍沿袭多年前的标准,且增长幅度甚微,远远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需求;3.企业由于担心学生实习影响生产效率,担心商业秘密、技术资料泄露,担心出差错和事故,在接纳学生参观、实习等方面积极性不高;4.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实习生人数激增,实践基地扩建的速度不能满足实习生增长的需要。这些都增加了会计实践基地建设的难度,致使许多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实习没有真正达到实训效果或效果不显著。

二、 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一)根据高校会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社会基地建设的目标如下:

1.创造多元的教育环境,让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个体道德和完美人格的需要,确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增强敬业爱岗意识。2.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路子,让学生带着书本专业知识去检测自我应用和创新能力,寻找完善自我的目标,促进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发展专业特长,提高就业、创业能力。3.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将校外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将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紧密结合,进行校企一体化建设,使学生的实习不再是走过场、满足拿学分,而是强化学生职场观,让学生一实习就瞄准就业,提前认识岗位,认识社会。同时,也可使就业单位通过实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为单位挑选更合适的人才。

(二)根据会计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笔者认为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建立校地(企)共建组织机构,由会计教育基地主任、校外兼职辅导员、基地活动联络员等人员组成,随时研究教育活动,沟通校企意见,实施教育计划。2.确定实习对象。即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和不同性质特点的企业,明确相应的实习对象(或专业方向、或班级、或小组)以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实习活动。3.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包括与基地性质、学生专业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育评价等系统性方案,双方各执一份,以便于有序地开展活动。4.制定活动制度,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服务基础和任务,体现互利共赢原则,以有利于学校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

三、 会计专业实践基地的选择

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职业观以及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使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实习活动达到较好的一致性,有效地实现基地建设的目标,学校在选择会计实践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具有思想教育的典型性

学校选择的基地应该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积极进取的社会典型,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延伸地、实验区,绝不能是“5+2=0”的不良的社会角落,假如作为基地的企业老板和公司领导具有强烈的纳税、环保、社会责任意识,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和以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原则,无疑给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具有专业活动的实践性

学校选择会计实践基地应该避免纯管理型的企业单位,要寻找那些有明显专业性和技能技术要求的生产型企业,这样,有利于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验、实习,在实践中得到补充,有利于学生在基地实践活动中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自我检测、自我评价,以加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下文简称该学院)就与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衢化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第一个校外会计实践基地,定期、分批组织会计专业的毕业班学生到衢化公司进行毕业实践活动,使一批又一批学生开阔了眼界,学得了技术,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掌握了面向社会和创造未来的本领。

(三)具有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

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创造未来、创造现代化的一代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思想观念,能激发学生的就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更能让学生在就业之前不断重新认识自我,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那些较为陈旧的近乎作坊模式生产的企业,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只能是暂时的,没有竞争能力,没有发展前景,更没有教育价值,不可能帮助学校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为该学院会计社会基地的杭钢集团,十多年来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为该学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和创业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同时强烈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毕业生,更为该学院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类学生提供了竞争就业的机遇。

(四)具有高品位的企业文化

一个单位如果外观优美、管理科学、人际和谐、上下平等,业余活动丰富,学习知识、探究技术气氛浓厚,就构成了一种愉悦向上,高度文明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给创业者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让受教育者在愉快和欣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从而催人奋发进取,这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必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这种教育影响是学校本身所无法替代的。如果高校学生经常出入于这样的社会环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企事业单位,才有利于围绕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业素质和德育素质,这样的企业,才是高校共建实践基地的选择目标。

四、会计实践基地实践活动的内容和途径

会计实践专业、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

(一)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

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第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看、听、议、写四件事。看,就是观看厂容厂貌、厂风厂纪,观看作业环境、工作流程;听,就是听基地辅导员的介绍,听企业的发展史,听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分析,听企业管理经验、管理模式介绍;议,就是引导学生从表到里,议企业的精神实质,议自身的差距所在;写,就是人人写参观感受,个个交流参观心得。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感悟到:只有劳动者才是真正的创造者,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使学生对家乡的地方企业发生浓厚的兴趣,看到所学专业的就业前途,坚定学习的信心。

(二)学生基地劳动,帮助学生领会奉献的价值

看看心动,做做犯难,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难点,也是高校实践教育的第二个过程。为了使学生在动情、动心的同时动脑、动手,体味劳动的价值,尝一尝为社会作奉献的滋味,该学院发动班级组织劳动小组,与基地挂钩,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劳动服务,帮助固定企业基地及临时挂钩单位打扫卫生、服务老人、整理绿化、搬动物品等。在这些简单的服务性劳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看到了出力流汗的社会价值,同时还组织讨论,批判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厌恶体力劳动、鄙视服务工作、怕苦畏难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三)组织学生职业实践,引导学生热爱专业

针对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特点,该学院将职业实践列入基地实践活动的第三个过程,即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考察、名人专访、优秀毕业生追踪调查、便民服务、假期见习等。学生对这些活动兴趣盎然,从中不仅看到了专业技能在人生创业中的重要性,而且悟到了成功者必然是执着追求者的道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也锻炼了多种能力。

(四)组织学生上岗实习,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该学院要求大三学生利用暑假到基地实习一个月,可以到财务科专业实习,亲自将所学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巩固、补充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大学毕业前夕,学生虽然已完成了高等专业教学应学的知识和技能,但其应用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巩固、补充和提高。因此,该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业教育的第四过程――专业实习。这一阶段的实习以个体分散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到较熟悉的社会基地进行顶岗顶班的劳动操作,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要求,安排实习时间长短不等,有的两三个月,有的一个月。安排这个阶段的基地活动时要注意四个结合:1.分散实习与集中指导结合,即学校集中动员、集中布置任务要求、集中组织交流汇报,学生分散顶岗。2.学校教育任务的施行与企业劳动岗位的需要结合。3.专业能力的检测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锻炼结合。4.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固定基地与学生自选临时基地结合。这样既减轻了基地单位的压力,不会影响企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又让学生得到了扎实有效的锻炼。学生在多方位、有重点的实习中,发挥了专业特长,可以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进行正确估测,真正看到自己知识能力的优劣所在,明确努力方向。

五、 会计实践基地建设成效

经过十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会计专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摸索出了较为系统的方法,形成了高校专业实习工作的一大特色。先后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达36个,其中会计师事务所7家,金融部门3个,商业单位5个,工厂15个,餐旅服务单位3个,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3个;先后选定的临时基地约达50个;先后参与基地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教师约28人。通过系统的基地建设工作,学校师生在实践教育工作方面的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学生择业就业的观念有了转变,自谋出路、自我发展的意识逐步增强

现在学生的择业观出现了三种倾向:从追求管理型岗位转向追求技术岗位;从追求单位性质转向追求单位效益;从追求职业的安逸稳定转向追求职业的创造价值。如,有的学生放弃父母的人情之路,到自己喜欢的企业寻找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有的学生放弃城市单位选择乡镇部门去施展自己的才干;有的学生放弃眼前利益继续上学深造,以便作出更宽的选择;有的学生拒绝继承百万资产的家业而到外面闯荡世界。

(二)一专多能的培养方向成为师生的共识,敢于竞争、勇于创造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实践中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不是我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就要能干什么。因此,“一专多能”是每一个学生的总体学习目标,适应社会的需求是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也是该学院的培养目标。历年来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赞誉该学院会计毕业生的特点是:业务上手快,岗位适应面广,工作作风实,吃苦精神好。有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业务骨干。

(三)德育工作者转变了学生质量观

辅导员老师普遍反映,在基地实践活动中,许多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作用,真正使辅导员老师感悟到陈旧而片面的学生质量观埋没了多少人才、委屈了多少有特长的学生,从而使辅导员老师自觉改进育人方法,优化学生德育考评制度,创造出民主管理法、德育量化制、班干部竞选制、最佳评选制、综合考评制等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办法,创设了更好的锻炼人才、发现人才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信地寻找自我、发展自我。

(四)专业教师开拓了改革教学的思路

因为实践基地的建设,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方便了专业教师自身的学习实践,促进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据调查统计,该学院现有的学科教师中有50%准备两年内到社会基地参观见习。该学院聘请基地的财务总监、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为客座教授,多次请他们进校作专题讲座,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到基地专业参观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些走出去、请进来,实地参观,组织讨论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有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