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1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5-0845-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5.012

Pollution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Features Analysis on Rural Domestic

Wastes in Zibo City

ZHANG Zhao-lua, MENG Qing-meia, JI Weia, WANG Yia, CUI Ji-hongb

(a.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b.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00,Shandong,China)

Abstract: The several villages around the Zibo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Through field survey, we fou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s including discharge at will with low collecting and treating rate, complicated components accompanying more external wastes, more internal wastes because of misusing outputs from farmland, and with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s out of date. By sampling analysis, several feature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s such as physical components, moisture content, ash and combustible content, element content, and calorific values were presented, 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prevent and treat rural domestic wastes.

Key words: rural domestic wastes; investigation on present pollution; features analysis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突出。据不完全测算,中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t,全国仅有26.8%的行政村设有垃圾收集点,每年上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任何处理而被随意弃置[1-3]。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土壤和空气以及人居环境[4,5]。

真正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需要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作调查分析,并取样研究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与特性,为防治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以山东省淄博市周农村为例,选择20余个村庄开展现场调查与取样分析,共拍摄各类照片1 000余幅,随机采访居民和环保人士30余人次,调查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和排放特征、处理现状、环保设施建设、管理政策和制度等。在典型村庄采集生活垃圾样品6个并作特性分析,获得垃圾物理组成、含水率、灰分、发热量和元素组成等特性分析数据。

1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农村生活垃圾包括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所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地区生态系统较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基本上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在推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化,传统的农户种养结合的模式被打破,农村地区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遭到破坏,让原本洁净的农村生活、生产体系开始产生大量无法自我“消化”的物质,成为农村生活垃圾。从调研情况来看,淄博市周边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较低,随意排放现象突出

在调研的20余个村镇中,靠近城区的5个村镇基本上都有生活垃圾的收集装置,约占总数的25%左右。其余村镇农村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现象较为突出,基本排放至河道两侧、路边排水沟渠或地势低洼之处,潜在环境风险巨大,极易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且防控难度较大。

1.2 垃圾成分复杂,外部输入型生活垃圾增多

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复杂,除传统的农业、农村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之外,来源于非农业的外部输入型生活垃圾逐渐增多,以白色塑料、建筑废弃物和废弃衣物为主,还包括少量纸箱、纸张、金属物、废旧电器、灯管、电池等。经调查发现,建筑废弃物一般单独堆放,成分主要包括废弃石块、破碎砖瓦、混凝土碎块和杂土等。白色塑料和废弃衣物等与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堆放在一起。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一次性塑料袋、建筑垃圾、废旧衣物、报废家用电器等生活垃圾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1.3 农村系统内部物质利用不当,自产型生活垃圾增多

农村内部自产型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余物、人畜粪便和与人们生活相关产生的农田固体废弃物。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农业产业结构趋向于单一化,造成农村生态系统退化,物种单一,物质的循环利用出现障碍。如厨余物中的有机物和农作物的副产物或残余物原本可作为饲养家禽畜的饲料,但现在传统的“种养结合”模式分离,造成农村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缺失,阻碍了物质的有序循环利用,造成原本可作为资源利用的厨余物、人畜粪便及农田固体废弃物成为污染物,加剧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6]。

1.4 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落后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农村村容村貌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所调查的全部村庄都实现了自来水、硬化道路、有线电视、通信等公共设施进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农村环保设施未能同步规划建设,仅建有简易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池,但数量较少,利用率不高。与此同时,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池的选址存在问题,有的建设在河道附近,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按照新颁布的《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容器应为密封和防渗的,现有的露天堆放池应禁止使用。

2 农村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为了深入掌握农村生活垃圾的物理、化学特性,为防治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依据《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 313-2009)和《生活垃圾化学特性通用检测方法》(CJ/T 96-2013),对周边进行采样,选择6个典型村庄,每个村庄设置采样点1个,每个采样点重复采样3次,获取6个样品进行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采样时间为2016年4月,保证采样前至少3 d未降水或人工洒水。

2.1 样品制备

样品采集后进行以下制备工作:①粉碎。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过5 mm筛孔。粉碎过程中,不可随意丢弃难于破碎的粗粒。②缩分。将样品于清洁、平整不吸水的板面上堆成圆锥型,物料自圆锥顶端落下,使均匀地沿锥尖散落,不可使圆锥中心错位。反复转堆,至少3周,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将圆锥顶端轻轻压平,摊开物料后,用十字板自上压下,分成4等份,取2个对角的等份,重复操作数次,直至不少于1 kg试样为止。

2.2 垃圾特性分析

2.2.1 垃圾物理组成分析 按规范采集垃圾样品,采用物理分离法分析各采样点垃圾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分为厨类、纸类、果类等10个组分项,其湿基含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调查区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类、灰土、纸类、塑料和果类五大类。其中厨类占37.63%~49.17%,平均41.15%;灰土占17.72%~24.77%,平均22.35%;纸类占8.35%~14.09%,平均10.92%;其余物理组分含量均在10%以下。

2.2.2 垃圾含水率分析 按规范采集垃圾样品,分析了混合垃圾和单组分垃圾的含水率,详见表2和表3。从表2可以看出,6个样品混合组分的平均含水率为50.79%,标准偏差2.26%,垃圾混合组分含水率差别不大。

从单组分含水率(表3)可以看出,垃圾单组分含水率厨类最高,样品平均测试值为71.69%,其次为果类、纸类、塑料、灰土、竹木和纤维,金属和玻璃的含水率低于0.5%。组分之间含水率差别较大,平均差值为71.57个百分点。

2.2.3 垃圾灰分与可燃物分析 按规范采集垃圾样品,分析混合垃圾干基灰分、干基可燃物的组成以及湿基水分、湿基灰分和湿基可燃物的组成,详见表4。垃圾混合组分干基灰分平均值为44.05%,标准偏差为1.09%;可燃物平均值为55.96%,标准偏差为1.09%。湿基灰分平均值为21.67%,标准偏差为1.17%;可燃物平均值为27.54%,标准偏差为1.33%;水分平均值为50.79%,标准偏差为2.26%。各项指标检测值均较为稳定。

2.2.4 垃圾各元素组成分析 按规范采集垃圾样品,采用元素分析仪测试分析混合垃圾中的C、H、O、N、S,采用ICP-MS测试5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湿基含量),详见表5。其中,C含量平均为30.01%,垃圾的可燃性较好,农村生活垃圾可用于燃烧发电处理。重金属中汞的平均含量达678.67 mg/kg,数值偏高,推测可能与农村生活垃圾中废旧电池及灯管的混合污染有关。

2.2.5 垃圾热值分析 按规范采集垃圾样品,测定混合垃圾发酵前的热值,包括湿基低位热值、湿基高位热值和干基高位嶂担详见表6。干基高位热值平均达13 430 kJ/kg,说明垃圾热值较高,可利用垃圾燃烧的余热。

3 结论

通过一定数量村庄农村生活垃圾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存在四大特点:一是收集处理率较低,约70%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随意排放;二是垃圾成分复杂,可分为厨类、灰土、纸类、塑料、果类、竹木、橡胶等10个物理组分项,其中以厨类、灰土、纸类、塑料、果类为主,占总量的90%以上,并且纸类、塑料、橡胶等农村外部输入型生活垃圾增多;三是农村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利用不当,厨类、果类、竹木等自产型生活垃圾增多;四是环保设施建设落后。

通过典型村庄农村生活垃圾的取样分析,初步掌握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灰分及可燃物、元素构成、热值等特性资料。农村生活垃圾物理组分以厨类、灰土、纸类、塑料、果类为主,其混合组分含水率平均值为50.79%,单组分含水率差异较大,厨类最高,达71.69%以上,金属、玻璃类较低,均在0.5%以下。农村生活垃圾有较好的可燃性,其干基可燃物均在50%以上,碳元素的平均含量达30.01%,干基高位热值达13 430 kJ/kg。农村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样品分析中发现汞的含量较高,可能与农村生活垃圾中废旧干电池、灯管等含汞垃圾有关。本研究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防治与处置提供了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 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化农业,2011(11):34-36.

[2] 朱亚娟.安徽新农村建设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41-42.

[3] 黄立娜,刘 萍.黑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1(9):7-8.

[4] 陈 闯,邓良伟,陈子爱,等.四川省农村垃圾与污水处理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沼气,2012,30(1):42-47.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2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环境建设;滕州市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86-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农民对环境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滕州市东郭镇在滕州市建设卫生城市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号召,在农村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东郭镇垃圾处理基本情况

(一)村垃圾处理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这些村地处平原,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副业、工商业,还有一部分靠外出打工为生。镇里大多进村道路和村内每条道路基本已经硬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配备了专职环保人员,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置。而一些远离镇中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环境卫生较差,基础设施较差,没有专职环保人员打扫。

(二)农户垃圾处理基本情况

据调查,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随意放置和集中起来送乡镇垃圾处理站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致,人均收入较高的村拥有一个生活垃圾堆放池或几十个垃圾桶,并且由专门的垃圾收运车定时把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站处理,村民已逐渐养成把垃圾集中起来的习惯。但是,一些村由于没有这样的条件,村民因传统观念的束缚只会把垃圾随意堆放,这就加重了农村环境的恶化。(如图1所示)

二、东郭镇垃圾处理问题的成因

(一)国家投入的长期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上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农村环境对资金需求程度并不比城市小。农村本身经济发展较慢,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建立,对社会资金又缺乏吸引力,使得农村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地方政府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基本物质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生产性投入,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管理也很不规范。

(三)农民自身环境意识差

调查显示,有八成的农户收入与支出基本持平,他们更多是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农民这种狭隘的观念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淡薄,许多农民更不会把环境保护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三、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投入机制,增添基础设施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的关键,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垃圾箱、垃圾池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添置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各种车辆和工具,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除部门,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专人负责。

(二)制定管理条例,实行统一处理

建议政府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统筹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将靠近城镇的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系统,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偏远的农村建立片区垃圾填埋场,集中对其作无害化填埋处理;在交通不发达或者运输成本过高的村庄,就近设置生活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只有全体农民自身形成了对环境保护的共同认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也从源头上杜绝环境问题的滋生。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起来,要使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均有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东郭镇离滕州市区较近,可以借助自身区位优势和滕州市的环保宣传辐射作用,以达到既实现宣传目标又节省资金的目的。

四、结语

农村生活垃圾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现象,它不仅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且严重损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垃圾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因此,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当地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从源头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最终使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3

1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区域占国土面积的90%,因此,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农村地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面源污染问题。近年来,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垃圾的成分和种类也更为复杂。郑好[1]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5万t,全年生活垃圾近2亿t。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大约有250多万个自然村,农村人口达8.88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70.1%。89%的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在房前屋后,沟渠、河道、池塘等闲置地头,无人负责垃圾的收运和处置。这对农村的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7,8]。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必须得到妥善处理。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与地区概况、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环境因素和法律政策等有关,而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存在财政收入不足、农民人均收入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13],因此,也不能照搬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一功能定位使得河北省必须着手大力改善其生态环境。因此,对河北省平原地区农村环境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现场实地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探索适合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为河北省平原地区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建议,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调查区概况

河北省是京畿要地,区位优势明显,是京津冀的核心位置,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有效辐射范围内,具有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地跨东经113°04′~119°53′、北纬 36°01′~42°37′之间,现辖11个地级市、108个县,是中国唯一兼具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2.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4年7月~2015年3月,共涉及到河北省10个地级市的29个县的69个村,涉及的29个县主要有:保定市涞水县、曲阳县、顺平县、徐水县、易县,承德市隆化县、平泉县,邯郸市广平县、曲周县,衡水市安平县、故城县、武邑县,廊坊市三河,秦皇岛市卢龙县,石家庄市栾城县、深泽县、元氏县、赞皇县、赵县、唐山市滦县、迁西县,邢台市临城县、临西县、内丘县、宁晋县、清河县、沙河县,张家口市怀来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8%。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数、人均年收入、垃圾主要成分及日垃圾产生量。

2.3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7 和SPSS 19.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区基本情况分析

3.1.1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受访者基本信息情况见表1,受访者中以30~50岁之间的人居多,大部分青年人外出务工所占比例较小。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为初高中学历。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家庭较少,大部分在3万元以下。

3.1.2河北省农村主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

河北省平原地区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作物种植类型、人口素质等因素有关。调查统计结果表明:63.25%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问题;49.23%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的环境问题是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引起的水污染问题;18.25%的受访者认为当地的环境问题包括垃圾焚烧、秸秆焚烧、冬季取暖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认为噪声污染是当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受访者很少,只有3.98%,这些居民主要集中在交通主干道两旁。19.82%的受访者认为所在村庄不存在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3.2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日人均产生量介于0.38~1.19 kg/(人?d)之间,平均值为0.78 kg/(人?d),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6 kg/(人?d)。在所调查的10个城市中,垃圾人均产生量有较大不同,邯郸、张家口、邢台3个地区的人均垃圾产生量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廊坊和唐山两地的农村垃圾产生量较低,均低于0.40 kg/(人?d),保定、石家庄、衡水、承德4个地区的垃圾产生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图1)。

在调查时间范围内(2014年7月~2015年6月),垃圾的产生量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见图2。人均垃圾产生量较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2014年7、8、9、10月份,这主要是由于夏季消费季节和农忙时节造成的,尤其是在10月份,生活垃圾中会存在大量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秸秆,此外,春节期间(2015年1、2月)垃圾产生量也会产生一个小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大量进城务工人口返乡,再加上节日打扫庭院,购买大量节日用品造成的,这一时段的生活垃圾中塑料等可回收物品的比例会增高。

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细分为厨余、灰渣、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布类和其它八类。通过对图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厨余、灰渣、纸类和塑料为主,占垃圾总量的89.98%。各垃圾成分大小依次关系为:厨余>灰渣>塑料>其他>纸类>布类>玻璃>金属。在调查的10个地区中,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唐山等地农村生活垃圾的厨余含量较高,均在44%以上,尤其是石家庄,厨余含量高达55.25%。张家口和承德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厨余含量较低,在30%左右,其他地区介于两者之间。因此,河北省典型农村生活垃圾物理组分以无害垃圾中的有机垃圾(厨余)和渣土类(惰性物质)为主,是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对河北省不同农村地区垃圾产生量与所在县的经济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经济水平与垃圾产生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4。垃圾产生量除与居民经济水平相关以外,还与生活习惯、地理位置、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相关,这造成图4中一些点位不符合趋势线的描述。但从总体来看农村人均垃圾产生量随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水平高,购买力随之提高,产生的日常垃圾也会增加,符合人们的普遍认知。另外,年收入较高农村地区的垃圾组成与其他地区也明显不同,其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塑料类的比例较高,原因有二:一是生活用品中购买较多带包装的商品;二是当地居民认为产生的塑料类垃圾回收价值不大而直接丢弃,而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居民则会回收一部分塑料类垃圾。当人均收入水平超过20 000元/年后,垃圾产生量开始降低,例如廊坊三河地区人均年收入为32 000元,但人均垃圾产生量只有0.39 kg/(人?d),分析原因为该地区农民收入主要靠务工和经商,经济条件较好,生活垃圾中渣土含量较低,这导致人均垃圾产生量较少。

3.3.1河北省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探究

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不能完全照搬城市生活垃圾,应根据生活垃圾组成、垃圾最终处置方式来确定分类方式。若垃圾主要成分以有机垃圾为主(例如蔬菜种植区),处理方式以堆肥为主,则可将厨余垃圾、菜叶等有机垃圾分开收集;若垃圾主要成分以塑料包装、塑料地膜等为主,最终处置方式有焚烧处理设施的,则应将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分开;若最终处置方式考虑废品回收,则应当设置专门的废品回收垃圾箱。根据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建议将调查区的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以下分类,见表2。

分类可回收利用垃圾无机垃圾有机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内容塑料、玻璃、纸张、金属等建筑垃圾、炉渣、草木灰厨余、果皮等农作物秸秆、野草、木屑、棉花壳等过期药品、油漆桶、废旧电池、日光灯管、灯泡、废弃农药瓶等去向通过废物回收或送往废品回收站实现废物资源化建筑垃圾和炉渣等可以用来铺路或垫坑,作为填埋处理中的覆盖土;草木灰可用于沤肥或直接填埋用于禽畜饲料,剩余部分进行填埋和堆肥处理进行焚烧处理或者进行压缩处理制成生物质燃料定期运送至危险废物交换中心

3.3.2河北省农村生活垃圾转运模式探究

在对河北省不同区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情况,选择适宜于本区域特点的垃圾处理模式。

(1)对于经济水平较好,离市、县城较近的农村(25km以内),建议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市环卫管理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管理模式。以村为基础、镇为枢纽、县(市)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即“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县城处置”的基本模式,建立村级垃圾收集站、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县级垃圾处理场。此模式应为河北省农村地区中长期主推的处理与处置模式。

(2)对于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建议采取“户分类―村小组收集―村委会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模式,将生活垃圾简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最后进行填埋处置。

(3)对于处于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内的村庄,应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未迁出的村庄产生的生活垃圾建议采取更加严格的专业化的“县统一收集――集中清运――临近县城处理”模式。

(4)对于居住分散的村庄,由于产生的垃圾量较少,应因地制宜,采取简易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就地处理,做到垃圾不出村。

4结语

经过对河北省不同农村地区居民的调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河北省农村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河北省垃圾日人均产生量介于0.38~1.19 kg/(人?d)之间,平均值为0.78 kg/(人?d),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6 kg/(人?d)。各垃圾成分大小依次关系为:厨余>灰渣>塑料>其他>纸类>布类>玻璃>金属。

(2)在调查的河北省10个城市中,邯郸、张家口、邢台三个地区的人均垃圾产生量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廊坊和唐山两地的农村垃圾产生量较低,均低于0.40 kg/(人?d),保定、石家庄、衡水、承德4个地区的垃圾产生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唐山等地农村生活垃圾的厨余含量较高,均在44%以上,张家口和承德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厨余含量较低,在30%左右。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4

1.农村环境现状

由于农村生活、生产方式的零散,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人口的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都是随意丢弃,没有形成集中堆放,并没有专人负责清运的管理模式。另外,农村的居民生活污水,因为没有处理设施,多是随处倾倒,或是随雨水进入水体,或是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也是农村生态环境面源污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养殖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粪尿处理设备,采用的原始粪尿处理方式,使得养殖场的粪尿污水直接排入到环境中,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主要工程措施

2.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农村饮用水基本上是地下水,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土地需求增加,村民环保意识缺乏,导致了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畜禽粪便无序堆放,进一步污染了地下水源。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划定保护区,可采用集中饮用水源地周边建设截污设施(防护栏),设立保护水源警示标志,封堵、拆除排污口等三大措施。

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低山丘陵地区住户居住较分散,污水很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对低丘平原周围居住集中住户和原本居住相对集中地村庄的生活污水,可利用周边环境设计形成人工湿地来集中收集处理。符合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条件的村庄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2.3农村垃圾处理

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随意的丢弃和露天的堆放,引起了蚊蝇围绕,是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示范区内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将采用垃圾箱,垃圾房、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实现农村垃圾的分类收集方式。实现农村的生活垃圾采用“户分类村集中乡镇转运市处理”技术模式。

2.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的传统产业,农民环保观念和农村环境管理的缺失,导致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加剧。因此,可以采取堆肥和建设沼气池等措施进行污染防治。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5

【关键词】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生物除臭剂,研究,应用

随着农村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畜禽生产中产生的臭气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剧。我市市畜禽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恶臭作为环境公害之一,能刺激人的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产生毒害,不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导致大气污染,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着家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因此畜牧场臭气污染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我市郊区生活垃圾开始集中收集填埋,在垃圾的集中、运输、中转、压缩、填埋等过程中,发酵产生的恶臭物质不可避免的污染着大气环境,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两种现象,需要能够快速降解臭气,适用于多种设施且成本低廉的除臭方法。而生物除臭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所需设备简单便于操作、费用低廉和管理维护方便的特点,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研究目的是利用微生物技术分离和筛选具有单一高活性和具有广谱分解特性的除臭微生物,进行有机配比实验,从而获得具有强除臭能力的微生物菌群。针对不同臭气来源,拟搭配不同植物型除臭剂制成复合除臭剂,以达到快速且持久的除臭目的。并有针对的研究最适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结合农村专职人员的培训,完成复合除臭剂的应用示范,从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我市农村畜禽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产生臭气对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动物排泄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组成, 它们在有氧条件下会彻底氧化,不会产生恶臭。绝大部分恶臭是这些有机物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慢性厌氧发酵而形成的。研究表明,牛粪恶臭成分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目前治理恶臭气体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物理法不改变恶臭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是用一种物质将它的臭味掩蔽和稀释,或者将恶臭物质由气相转移至液相或固相。化学法是使用另外一种物质与恶臭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改变恶臭物质的化学结构,使之转变为无臭物质或臭味较低的物质。常见的方法有燃烧法、氧化法和化学吸收法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各有其优点,但都存在着所用设备繁多且工艺复杂、吸收剂再生困难、后处理过程复杂和能耗大等问题。

生物脱臭是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新兴脱臭技术,是应用自然界中微生物能够在代谢过程中降解恶臭物质这一原理开发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其他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法处理废气投资少、净化效率高,污染物不会转移到其它地方,可避免二次污染。

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最早利用微生物处理恶臭的研究当属1957 年Paneray 的发明专利-"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H2S废气"。70 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在生物除臭领域开展广泛的研究,其中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脱臭的原理和方法、脱臭装置及操作工艺条件、能降解臭气的微生物种群及其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条件、生物吸收剂的成分等。80 年代以来,已有微生物除臭装置和设备开始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畜牧业和污水处理厂,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国微生物除臭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才开始相关的小试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利用,尚有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1、生活垃圾的混合臭气的处理,生活垃圾集中、运输、中转、压缩、填埋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构成复杂,仅考虑一种或两种气体的微生物除臭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筛选能够去除其他臭气的微生物,与脱硫除氮相结合,从而扩大微生物除臭剂的应用范围。

2、占地面积大或者无法形成封闭导气集中除臭的环境,现代的生物除臭工艺均无法在这些地点得到很好的利用,都需要通过喷洒来接种外源的除臭微生物菌剂来去除臭味,并没有从臭气生成的源头进行抑制,所以需要辅以能够抑制产生臭气的植物型抑制剂(如丝兰提取物)和其他电子无机离子受体(如Fe(III)),以形成复合除臭剂,从而达到迅速而持续的除臭目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近年来在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新型微生物肥料、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方面的主持和完成的课题20多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研究的具体内容

1)高效除臭微生物筛选:采取经长期除臭驯化的样品,筛选高效硝化细菌、硫氧化菌及其他除臭微生物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去除硫系列臭气、氮系列臭气以及混合臭气的微生物纯培养及混合培养条件;

2)针对不同臭气来源(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制成高效复合除臭剂,并筛选合适的吸附载体,确定剂型,制成快速且效果持久的复合除臭菌剂,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及养殖场除臭效率;

3)针对不同臭气源,实验获得最适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分别针对养牛场和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实验室模拟除臭实验,监测喷洒前后臭气成分组成及含量,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确定最佳施用方法、最适使用量、最适使用时间;

4)除臭菌剂的应用示范。课题实施目标

围绕农村生活生产垃圾的除臭问题,实施目标如下:1、通过微生物学方法筛选分离高效的除臭微生物,并经发酵后有机配比形成除臭微生物菌群;2、针对不同臭气源(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筛选与微生物菌群互补植物型除臭剂,制成快速且效果持久的复合除臭菌剂,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及养殖场除臭效率;3、针对不同臭气源,实验获得最适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4、完成除臭菌剂的应用示范。

研究的工艺技术路线: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范文6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全椒县委、县政府率先行动,坚持“三年当做一年干、散打不如集中干”的原则,从源头治理、从优化机制入手,组织开展了“向垃圾宣战”活动,引入PPP合作模式,打出“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参与治理”的组合拳,对全县农村垃圾开展全区域一体化治理,迅速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初步建立一套治理长效机制,探索出乡村环境治理的“突围之路”。

以PPP模式促乡村环境治理的四大创新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政府购买服务治理农村环境。乡村环境治理,首要问题就是资金来源问题。全椒县创新推出PPP合作模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前期投入和运营费用都由中标企业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解决,政府给予10年运营许可权,期满后设备移交县政府。经测算,首期投资约3000万元,县政府前三年每年支付服务费2579万元,农村居民每人年均67.4元。服务费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由县、镇、群众按7∶1∶2比例分别承担,缓解了政府环境治理中的财政负担,也不给百姓生活带来压力。

因地制宜,多措施整合创新治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区域差距大、处理标准不统一等状况。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全椒县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常年在外人员多,垃圾分类、源头减量难度大等特点,结合先进工艺设备,精心谋划顶层设计,创新推出“全椒模式”。

清单管理,纵横双向实现治理方式现代化。全椒县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中,引入互联网思维,实行“纵横双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两条线,一是县管镇、镇管村,二是保洁公司管项目部、项目部管保洁队;纵向管理既可发挥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又可吸引较大规模企业参与。横向管理三条线,一是县管保洁公司、二是镇管项目部、三是村管保洁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全覆盖管理网络。横向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还可以为降低运费引导企业通过源头分类实现减量化,实现各环节间协调,为未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预留空间。

建章立制,双向考核确保治理机制长效化。制修订了《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奖补办法》,实行双向考核,确保治理工作长效、常态化。一方面,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把任务推向市场,镇村干部由大包大揽治垃圾,一到检查搞突击的模式转变为日常监督,有效整合公路保洁、物业小区保洁、原有街道保洁、绿化管护和镇村临时使用突击的人员等,释放了干部精力。另一方面,将治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解决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明、交叉作业、管理不统一状况,实现乡镇道路“四无四净”。

全椒模式创新治理四大亮点

区域横向一体化,清扫收运纵向一体化。一体化首先体现在区域的横向管理上。采取整县域垃圾治理一体化管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县域由一家公司统一负责,设备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从前端的清扫保洁到收运、转运纵向到底,责任到底。通过科学规划垃圾收运路线,避免垃圾互倒现象,避免交叉污染。同时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与考核标准的一致,易于提供均等化的服务。

垃圾收运不落地,农村环保无死角。根据2-3户配置一个垃圾桶,500人配置一名保洁员及电动三轮密封式保洁车,200人配置一套环保数字化深埋收集站,每镇配置一辆数字化多功能转运车的标准,按照日产日清原则,将居民生活垃圾通过保洁车运送到就近的环保深埋桶收集站集中压缩并转运焚烧,整个过程垃圾不落地、臭气不外溢、渗滤液不滴漏,真正做到环保,做到“一把扫帚扫到底”,农村环境无死角。

植入“互联网+”,农村垃圾治理插上智能的翅膀。由中标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植入全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也是全椒模式方面的一个亮点。垃圾桶、收集站、电动车、运输车、洒水车、扫路车等设备集成在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下,实行全过程“数字化、视频化”定位监控,管理中心可以全方位监控整个系统的运转、迅速精确地下达作业指令。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监管的方式,对设备、保洁人员进行远程管理,监督垃圾收集、转运全过程,让农村垃圾“无处藏身”,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网格化管理,保障作业精细化。降低运营成本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题,因此通过管理提高效益是核心课题之一。全椒PPP模式以网格化管理与数字化管理为支撑,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在全县域范围内根据区位、地形地貌的不同而划分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采取承包制,承担独立责任、接受独立考核;每个网格均具有地理、价值及责任属性;这种多区域、多网格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各单元的积极性,同时又有利于考核机制的形成。基于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可实现全自动化的收集转运,保障了精细化作业的保障。

全椒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的现实意义

实现了企业、政府、百姓、环境共赢。传统的“政府包干”环境治理模式存在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单靠政府的力量难以实现全范围整治的效果。全椒引入PPP模式治理生活垃圾,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充沛的资金和专业技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村垃圾治理的成本,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对企业来说:通过竞标获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企业产能,更能发挥环保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进而促进企业、政府、百姓、环境共赢。

促进执政理念提升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乡村治理的落脚点首要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全椒垃圾治理县域全覆盖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合理配置各主体的治理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过去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现状,实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契约治理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的统治管理向绩效治理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的为民做主向我要做主理念的转变。

探索建立乡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垃圾整治是乡村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全椒PPP治理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地方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城市与农村的生活质量问题。从长远来看,应进一步利用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在现有基础上做好规划和布局,改进技术装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活动更全面、高效、科学的开展。通过试点试验,逐步扩大PPP模式的应用范围,形成示范和品牌效应,进而建立具有推广复制意义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