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1
1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在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幼儿园是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也是促进幼儿性格发展、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营造良好积极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幼儿合理地发挥主体地位,能够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讲文明、守纪律,更好地学会自我照顾、自我管理,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2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自己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班级活动中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管理和引导,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是对幼儿进行管理的直接执行者。纵观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发现还有一些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意义不太明确,在管理中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注意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班级管理不够规范、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师没有明确认识到班级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班级管理的最初设想,是利于教育活动开展,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本应是为了通过管理,实现自由和纪律的完美统一,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幼儿创设出更有利于其自由发展的班级氛围。然而,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管理时,简单理解为让幼儿听话、守纪律,对幼儿的管理较为刻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将幼儿置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管理的地位,用强硬的态度、严厉的规则来形成班级秩序,使幼儿成为班级规则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未能意识到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难以发现一日生活是锻炼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契机,而是用繁琐死板的规章制度要求幼儿被动遵守。
2.2管理观念和行为落后,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是幼儿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协作者,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完整性,使其发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主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分析当前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情况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年纪较小,不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管理中常常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如在幼儿园常常有教师替幼儿端饭、喂幼儿吃饭,如果是在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匮乏、自理能力较差,教师为幼儿端饭菜无可厚非,但如果在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此时依旧是老师为幼儿端饭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增强自我照顾、自我管理能力。虽然进餐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但这件小事其中潜藏非常多的教育契机,如让幼儿自己选餐、搭配食谱,让给幼儿自己打饭、吃饭,教育幼儿营养均衡并且要珍惜粮食等。2.3管理时经常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不同个性、性格的个体,受先天遗传素质、周围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等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幼儿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据调查显示,当前教师在管理幼儿班级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每个幼儿不同的生长规律与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地理解儿童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导致经常用统一的、一层不变的管理方法,来应对个性、思维、习惯都不同的幼儿,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导致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幼儿园班级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班级管理对于完善幼儿人格、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虽然年龄很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与想法,转变以往的班级管理观念,不断丰富更新幼教理论与班级管理方法,鼓励幼儿发挥积极主动性,更好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1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幼教理论与班级管理能力
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一个首要措施,就是提升幼儿教师的幼教理念与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固守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保教知识与技能,而应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幼教理论和专业知识,时刻关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技能,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颁布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树立科学合理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班级管理知识在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幼儿教师若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熟练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要求、不同年龄班的班级特点,以及对不同年龄班级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只有教师将科学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3.2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积极性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不是为了把幼儿“管住”。因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幼儿生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引导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摒弃自己是“管理权威”的错误观念,切实把幼儿放在班级管理主人翁的地位上。总之,幼儿班级管理中的一切活动开展,都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将幼儿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动实施者,在生活、教学、游戏中,多使用引导法、暗示法、激励法等,对幼儿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对幼儿不正确、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耐心的引导与更正,并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等。
3.3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促进不同个体幼儿的发展
成长档案是对幼儿成长过程的动态记录和全面反应,幼儿教师应重视成长档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借助成长档案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当前社会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上先进、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其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方法,对于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幼儿班级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还有多数幼儿园教师并不知道成长档案对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促进作用,更不用说在班级管理中制作、使用成长档案了。实际上,成长档案包括幼儿智力、操作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艺术活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记录幼儿成长的每个转折与精彩瞬间,剖析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因此,成长档案的建立需要教师、幼儿、家长三方的共同参与,启发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将有效推进家园互动质量,密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4结语
幼儿是社会的寄托、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幼儿教师承担着保护、照顾幼儿在园期间安全、健康成长的责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幼儿教师密不可分。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幼儿园班级管理水平,以幼儿生长规律为依据,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幼儿习得知识与生活技能,在饮食、盥洗、如厕、散步、学习、游戏等环节,逐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洗漱方法、安全的散步规则等,促进幼儿园整体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园园,步社民.幼儿园教师如何幸福从教[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Z1).
[2]李秀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策略——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例[J].考试周刊,2016,(87).
[3]何海清.星槎村学前教育项目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班级管理;常规教育;方法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口头语言、诱导、训斥、批评等方式去强化纪律,同时结合教师的亲身体验、鼓励、说理等方式去完善常规教育的管理方式,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指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满足幼儿需要的常规。幼儿的很多违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常规的不合理导致的。最明显的是一些活动不允许有声音和打闹,吃饭、上厕所、甚至排队走路都不能有声音,除此之外,对于上课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的,“眼睛看老师、小手放腿上、两脚并拢、不举手不能发言”,这对处于好动时期的幼儿来说,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作为教育者来说,当常规由一种互惠的规则变成了一种束缚,那它就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以下三点方法去改变和完善班级管理。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
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孩子优良习惯的常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种氛围里,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特别渴望得到教师感情上的关爱与呵护,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教师应该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孩子,和他们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
在中大班时期,我们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外,还注重对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物品的摆放方面,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喜悦和责任感,也能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使教育深入到他们的情感中。
二、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在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时,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大家都能保持齐心合力的合作,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每学年都要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唱独角戏。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需要老师做哪些工作,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同时让家长和配班老师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和讨论,这样的家长会,让家长也成为育人的主体,乐在其中。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常规规则,孩子们不仅表现积极,而且对常规的遵守也特别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家长参与学校育人中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项经验。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参与互动。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长期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反思幼儿教育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明确常规教育的长期目标和方向,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共同努力,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郦妍,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师能力构成与师资培养[J],安徽教育,2003,(10):21-24
[2]侯莉敏,论幼儿的规则教育[J],教育导刊,1999,(3):13-14
[3]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1,(4)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方法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本身的发展,提高幼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加强幼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幼教人员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和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是教师首要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要让教师树立“讲理想、比贡献、献爱心”的敬业思想。有了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终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灵。为了把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我们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纲要》中关于职业道德的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落实执行,并全部落实幼教人员岗位责任制,形成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同时,又以多种管理手段,比如及时表扬与肯定每位教职工的点滴成绩与进步,并与打分考核、评先进、分配等挂钩。再如,把孩子是否喜欢幼儿园、老师作为评估的一个方面,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巩固,从而使幼儿园涌现一批爱孩子、爱工作、肯钻研的先进典型。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一种永不满足已有的知识的意识。素质往往是个体在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大胆尝试才能获得发展,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方面,而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实现幼儿园整体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为此,我们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幼教工作进行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已成为提高我园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经常举行教学观摩,采取多种途径为提高幼教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规范教学内容和行为,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在实践中为教师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二、实现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将要开展哪些工作、幼儿开学以来的表现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并向家长说明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自己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家长园地、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增强教育透明度,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
在家园共育时,老师要加强反馈,有效指导。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计划,宣讲幼儿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家长的热情。
三、发挥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也转变为注重民主管理,良好的班级常规往往可以提升教育的成率。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幼儿情感依恋强烈,班主任更要在班级中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如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幼儿,亲切呼唤幼儿乳名,和幼儿交朋友,使幼儿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教师的亲近上。逐步用规则引导幼儿的行为,用情感沟通影响幼儿行为,树立榜样规范幼儿行为,使幼儿孩子融入到了这个班级集体大家庭,养成了一日生活和行为常规。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和制定班级常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还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四、班级管理规划要与幼儿成长计划有机结合
管理规划和成长计划都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与成长引导,有了它便有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幼儿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当根据具体发展现状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规划与成长计划。班级规划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订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只有有了整体的管理规划,幼儿的管理活动才能朝着具体的实施方向有序发展。在管理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成长特性等客观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实现班级管理的长远发展。
总之,儿童园班级办理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工作,需求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老师以及于幼儿园创办者在新《大纲》教学理念的辅导下,不断地探究幼儿园班级办理的新思路,推进儿童各方面工作的展开,让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月琴.为新生家长上三堂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09).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4
1.维护园内团结稳定工作
作为班长,对于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要向班组成员作好传达、解释工作;对班内发生的事情,如安全隐患、孩子的异常、日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变动以及家长对园方的意见反馈等都应及时与分管的园领导沟通,便于园领导及时掌握幼儿园的动态。另外,班长还应作好班级及园内的团结稳定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并了解班内成员的思想,如遇到成员在某件事情上想不通而发牢骚,可与其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进行解释与开导,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2.做好班级配合工作
首先要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除此之外,班级三位教师之间经常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全面的展开。为此,我们利用每天在幼儿园吃午饭的时间,三位搭班老师加强交流,在工作与思想上取得同步,碰到意见和矛盾,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3.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工作效果的体现、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沟通的条件、方法和技巧。作为班长,在设计学期家长工作计划的时候,就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参加我们的迎新年亲子活动、庆"三八"亲子活动,开展系鞋带、穿衣服比赛、拍球比赛,亲子游戏、幼儿才艺表演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要能够能够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对孩子真心的付出关心和照顾,当家长和老师成为好朋友时,家园配合就是一件很默契的事了。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我们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我们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主管理;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应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班级管理工作是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引导帮助幼儿学会自主管理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目前在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区域活动后,从活动室内到活动室外,玩具、图书扔得到处都是;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四处追逐、打闹,任凭老师怎么说都不听;有些教师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总是自己说了算,出发点更多是为了自己图省心、省力,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被乖乖地固定在椅子上,不许乱动,只能无聊地等待一个可以释放自己的机会……这些现象我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经常能够看见。
二、培养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指导原则
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大班幼儿在自主性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针对大班幼儿各方面迅速发展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培养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方面需要教师注意的原则:
(一)教师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上应该给与孩子更大的自主空间,以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及建立自主型管理的班级。
(二)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具体的实践,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训练是培养大班幼儿自主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幼儿自主管理方法从整体出发,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切实做好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方针。
(四)由于幼儿认知水平方面的原因,教师要及时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予以指导。
(五)由于幼儿特殊的心理特征,善于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教师作为幼儿的表率,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幼儿,不断感染幼儿,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提高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实施策略
班集体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园地,要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级必须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最终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逐步转变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寻求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在带班的过程中,有许多管理的细节让我感悟颇深。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孩子来到幼儿园受教育,并不是单纯来接受教师的管理,而是为了发展自己。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引导、支持、帮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儿童是一个需要发展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兴趣、需要,有自己的潜能与个性,而不是一个被人控制的机器;我们应该相信儿童,从而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立合理的常规影响幼儿。制定班级常规是保证一日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措施。我们提倡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制定出为孩子所乐意接受的班级常规,并能让孩子自觉去遵守。1.让孩子参与制定班级常规;2.根据孩子的发展不断调整班级常规。
(三)提供自由的环境信任幼儿。要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天性得到自然的表现,自由是必要的。
1、为每个幼儿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怎样才能让更多幼儿参与到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让更多孩子得到自主管理能力的锻炼,让更多孩子都能养成自主管理的好习惯呢?
(1)值日生制度——全面参与、人人管理
(2)小组长制度——进行检查、相互督促
(3)挂牌制——加强幼儿自我角色的认识。
2、为每个幼儿提供自主管理的空间。在培养孩子学习自主管理的同时老师要懂得该放手、能放手时就放手,幼儿没有老师陪同,在小班长的组织下能自己去户外散步,而且每天秩序井然,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
(四)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这样,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自主管理就将更主动。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多为他们考虑,不能只为了求太平,而约束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发挥,让幼儿长久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
以上是笔者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在促使大班幼儿自主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所做的初步探索,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能有更多的热爱幼教事业的同行和幼教科研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和科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润梅.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J].早期教育,2005.3
[2] 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 张金梅.儿童的自由表现需要什么来支持[J].幼儿教育,2005.11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6
摘 要
基础教育改革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本课题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构建家长工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本文从传统家长工作模式存在的不足分析入手,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多元的家园互动方式,如“网上家园互动之桥”、“家访新途径”“网络互动”等等,家园双方共同创设了多元的沟通渠道,形成了教育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家长工作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引下全面进行着课程改革。随着《纲要》学习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提升,教育行为也不断的转变。我们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那么“如何使家园互动更及时、更有效呢?”我们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了新型的家长工作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革命,同时对现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指引下全面进行着课程改革,那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新型的家长工作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的重要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我们旨在通过此项研究,教师努力掌握与新技术同步发展的方法,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家长工作方面所具备的潜在力量,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家长管理模式,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手段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实验的方法
实验对象:我们选取大、中、小三个班共90名幼儿进行实验,并随机抽取三班90名幼儿做为对比班。
实验年限:1年(2008年4月—2009年5月)
实验方法:采取等组实验的方法,即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验班采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验。
四、我们的实践与探索
(一)改变原有家长会模式,优化家长会质量
1.分析原有模式存在的不足。
(1)交流形式单一,家长常心存疑惑。
以往我们开家长会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方式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有时教师会运用一些数据或专业化词语进行描述,比如“某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他的语言智能发展得很好;”“班上幼儿的学期发展评估水平基本达标;”这些教育专业性词语的使用,使家长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幼儿评估发展都评价哪些方面?什么样的语言发展是好的呢?”
(2)组织形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家长觉得索然无味。
比如在家长会中,往往是教师讲,家长听,教师介绍得津津有味,而家长呢,听教师介绍:“学期活动开展,或取得了某某成绩”等等像流水帐一样,家长越听越觉索然无味,听得心急如焚,巴不得家长会早早的结束。
(3)时间安排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幼儿园一般是学期初和学期末组织两次家长会活动,学期初的会议以向家长介绍本学期工作安排为主,学期末以向家长汇报本学期开展活动、幼儿发展情况等等,会议的内容是高度概括性的,而在学期中出现的问题或班上开展的活动,常常是不能及时向家长交流与反馈。比如新生刚入园时的适应问题,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情况,我们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时,语言交流解决不了家长的疑惑,而且,老师在来园与离园时关注点在孩子,不能长时间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2.调整家长会形式,形成有机互动。
如何家长会真正成为家长的心声会呢?我们在思考: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家长积极参与。
如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呢?我们把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表现用数码摄像机或相机直接拍摄下来,利用软件制成简单的课件,在家长会上教师边介绍边进行讲述,家长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被大大的吸引到其中,不仅通过多媒体家长了解了班上组织的活动内容,而且看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体验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给幼儿带来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这时我们再根据记录把对孩子的一些评价告诉家长,家长更轻松的理解了。如我们把班上开展的游戏活动展示给家长: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用一块积木当手机给小伙伴打电话,不由笑出了声,这时,我们老师告诉他:这是孩子思维发展的一个表现,把积木想象成了手机,是一种替代行为,家长看到了幼儿的表现,听到了教师的解释和评价,更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孩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实践证明:这种具体直观的家长会方式使家长更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比传统的家长会更具说明力,家长更有兴趣参与其中。
(2)定期的家长会成为随时的交流会,使交流更加及时和方便。
针对班上家长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及时的组织一些交流会。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出现的种种哭闹现象,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的生活,家长也在担心:能不能按时吃饭?中午睡觉吗?上厕所敢告诉教师吗……在接孩子时,性格外向的家长向教师咨询,有的家长默默的接走孩子,担心与牵挂不溢于言表,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把孩子从早上入园、吃饭、午睡以及游戏的情况全都拍摄下来,组织临时的家长交流会,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园里快乐的游戏和生活的情况,一颗担忧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露出欣慰的笑容。在会后,我们响应家长的要求,把拍摄的录像刻成光盘,送给家长,这成为家长一笔重要的财富。
(二)拓展家园互动渠道,网上真诚交流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家长与我们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往往是短促而匆忙的,如何使家园之间的互动渠道更加的多元,我们在思考和探索,创建了幼儿园网站。
3.家园互动之桥,联结你我。
班级管理中,班组长要协调好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但互联网却能增加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创建了幼儿园网站,在网页中,我们根据本学期及学年的要求,制订出班级发展计划要求,在网页中公布出来,家长能够非常方便地在网上查看到本班的计划及发展情况,并随时将一些精彩的活动照片贴在网上,使家长在了解活动具体内容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使得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更加同步。同时,我们请家长通过填写在网页中设计的“意见反馈表”,及时地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这样既增强了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也增长了他们支持班级工作的积极性。而对我们来说,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提高了我们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4.家长共同携手,思想碰撞。
我们在网站上开设家长论坛,为家长搭建交流平台,家长可以针对某些教育观点或主题进行讨论,或把自己育儿经验和心得贴在上面,共同交流与分享,使家长们的信息更加丰富,我们教师也在上面得到了多种的资源。比如我们发现班上一位孩子的识字量特别大,而且孩子对汉字特别的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请这位家长把她的培养方面介绍给大家,她在贴子上写道:“我主张快乐识字,不在乎孩子认识多少字,而是让他感觉到识字的乐趣,我带孩子到书店、到超市、到菜市场,见字就说一说,比一比, 认一认,孩子在与我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认识了好多的汉字…”在这位妈妈的贴子下面众多的家长纷纷发表言论,在家长交流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看到了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
5.家访新途径,与时俱进。
在以往,班上个别化的幼儿我们会采用家访的方式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可是家长的工作较为繁忙,去家里进行家访往往不方便,利用互联网技术我们在网络上可以轻松完成,我们在网页中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家长通过填写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家长可以运用DV真实的生活情景的拍摄、视频快捷上传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具体,更直接,这样,既为我们的家访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有效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6.网络互动,共同促进。
计算机网络以其的资源的博大使我们的我们更加快捷与方便,我们在网站上与幼儿园的领导、幼儿家长、幼儿园其他教师及更多的幼教同行们对班级的管理、组织、发展提出宝贵意见,认真阅读各方意见,结合本班的发展实践,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在班级管理中造成一种开放式的全体参加、全方位的民主管理。
总之,“把孩子置身于家庭、社区大教育环境中,扩展了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全方位挖掘和拓展教育资源,使课程得到了较好的引申”这是我们的切身感受。自从课题运作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架起了家园之间、家长之间互动的桥梁,使家园沟通渠道更加通畅,家长满意率由一年前的81.3%增长至现在的99.5%,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 燕:《幼儿园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