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管理目标 法规
随着十精神和一系列新的幼教法规的贯彻落实,幼儿园实施精细化管理愈加显得至关重要,它是提升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让孩子快乐、家长放心、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提高精细化管理实效,逐步让“精细化理念”成为每个教师工作的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达到一种管理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多年的实践证明,实施多元的管理模式,唱响精细化管理“三部曲”是我们在更高水平办人民满意幼儿园的有效法宝。
一、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是组织体系内人员的共同理想和事业基础。在目标的牵引下,可以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形成工作合力。因此,细化全方位的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园长要善于阐明目标,并积极倡导发展的理想化愿景,要构建系统、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目标要细化和明确,不能模糊和笼统,目标制订得越全面、越具体,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比如每当新学期,我们要及早着眼幼儿园发展,结合各科室主任的工作设想,遵循继承、创新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细致、切实可行的整体工作目标,为了目标的达成,我们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分项小目标,将小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事件,印制出本学期《目标分解暨大事安排一览表》,把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个负责人,并分发到各科室、各班组,张贴在醒目位置。每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园长为全体教职工逐项解读目标及要求,在各科室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使许多看似纷繁复杂的任务由于事先准备工作的充分到位而显得一切井然有序,按照目标方案、组织实施、考核评比、反馈总结、经验分享流程,把每一项活动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学期结束召开中层干部述职及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大会,还进行工作目标总结评比表彰。
通过这样的目标管理,真正让目标管理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求最好,不仅可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幼儿园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幼儿园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制度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是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制度,便没有管理,更谈不上精细化管理。实行制度管理既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又可以促使全体教师理智地、自觉地遵守工作纪律,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制度,用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惩措施,保障幼儿园的政令畅通。精细化管理强调求“精”、求“细”,制度也应“细”和“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就能使幼儿园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
当然,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还应随着发展改革要求和问题实际及时进行完善补充。比如我们在2009年重新就38个工作岗位、31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工作实际和师德问题,先后出台《在岗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和有偿家教的处罚制度》《教师不文明言行处罚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20余项,填补管理上的空白,让管理不留死角。而制度管理的关键在落实,否则说而不做,就是一纸空文。作为园长首先要身体力行、榜样示范,带头遵守,俗话说得好,“群众看干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领导者的率先垂范无疑是一项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我园在制定各项制度时,要求所有中层领导必须做到“打铁先得自身硬”,强调中层以上领导要在制度执行上以身示范,正其身,严其行,规其言,以“己正”带动教师,使幼儿园各项制度得以在精细化的正常轨道上运行。实践证明,有制度和规范做保障,工作才能更有品质。加强制度管理,带给我们的不是约束和烦恼,而是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形成处处有管理、办事讲程序、人人守秩序的工作局面。
三、个性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境界
班级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细胞,是幼儿园各项目标达成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精细化管理当然也包括班级管理的精细化。需要指出的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管理,毕竟具有个性才是幼儿园发展的必要条件,才是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2
一、建立良好的班规,形成优良班风。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教师应从幼儿一日生活基本要求入手,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班级常规培养工作。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应注意: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在平时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常规要求要明确到位。例如:在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就应该先明确的提出操作要求后再让幼儿操作,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给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创设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的环境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刚入小班的幼儿离开关心、呵护他们的父母,情感特别脆弱,容易产生情感缺乏感,创设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并促进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会生活。"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如:在创设环境时,我们首先把活动室里的高柜子更换成了色彩鲜艳的小矮柜,既方便幼儿活动又及富温馨感。其次,在"娃娃家"的布局中,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挂上卡通小壁毯、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洗菜、做饭";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看看电视",累了在小靠垫上休息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一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会慢慢适应教室环境融入班集体,他们的家庭生活经验也得以拓展和整合。
在中大班时期,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之外,还应该注重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也有所加强,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苏联教育家乌申期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如: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
教师在充分地发挥言传身教作用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班里孩子的闪光点,利用它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例如:每次玩完玩具,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玩具自觉地整理好,玩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弄乱的玩具整齐的摆好,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折叠整理玩具,还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摆放玩具。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的是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时,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故事等,以此来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例如利用《学好样》这首儿歌,可以加强幼儿在行和坐方面的常规培养。儿歌《我的耳朵灵》,游戏:"猜猜我是谁""按指令行事""传话"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样样饭菜吃的香》的儿歌,古诗《悯农》和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能训练孩子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时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在饶有兴趣的儿歌陪伴下,愉快的掌握一日常规要求。在反复的吟诵中,使幼儿对一些常规要求加深影响,活动常规也得到了强化 。
五、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 ,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3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传统的集体备课不外乎是同年级同学科组的教师,参照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在一起说一说、议一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采取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就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涵。
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以前我们都是纸上备课的,这样只有老师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备课内容,不能与其他教师进行对比。而通过网络电子备课后,使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当教师将教学设想以及对设想的解读按时上传幼儿园局域网“年级组集体备课”专门文件夹,组内其他教师围绕她的教学构想网上展开讨论,教师们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当大家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整个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案进行了“调整”,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过程,既便于幼儿园管理,又便于教师分层次反思修改,同时能够清楚地区分教前与教后的调整、个体调整与集体智慧结晶的调整。这样,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全面的借鉴资料。特别是调整的轨迹,可使教师在这过程中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而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
二、借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收获研究的乐趣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我园领导更起到了率先引领作用,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并及时整理发表日志。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经常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发表到日志里,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
例如我园的戴老师经常把一些现在当先的热门教育话题发送的qq共享上,方便我们教师浏览,为我们提供写论文的题材,让我们在论文的写作方面有所提高,与时俱进。有段时间,我为了考高级而没有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刚好在共享上上传了一份关于班级管理的论文题材。经过领导的这一提点,我茅塞顿开。于是我着手这方面的论文。我总结多年来在班级管理上的一些好的点子,并找了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然后把两者融在一起。记过几次的修改,这篇班级管理的论文顺利发表,也为我考高级拿到了“入场券”。
三、借网络进行教学研究,成为行动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研究,为了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听课老师不能交头接耳、现场评议,评课必须另找时间、地点。由于不能即时评价,教师只能凭文字记录和印象笼统进行评课,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微格研究了。课例的利用率不够充分,研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研究价值大打折扣。研究统领幼儿园网络教研工作,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研究,可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教学研究即时化。我们主要采用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我园开展教学录像研究,就是运用幼儿园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活动全程录像,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导入设计、提问内容、合作学习、资源整合、幼儿能力发展等,对这些单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出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与诊断。这样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研究具体、形象、生动,有力地克服了传统的听课评课与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善教学行为相脱节的不足,因此,这既是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好形式。
另外,我觉得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了解当今最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而一线教师外出培训的时间有限,于是通过网络培训增加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首先,网络学习避免了奔波劳碌之苦。有时学习在本市还算好。记得那年到杭州学习,一路晕车后痛苦难耐地坐在拥挤的大会议室里,有一种想晕过去的感觉,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想起来至今让人心悸。而网络学习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点,还省时省路费,经济又实惠。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育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得以全面创新与开发。“互联网+教育”观念指明了幼儿园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但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误区,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当中的应用。虽然是当前主流教学手段,但是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很多幼儿教师对网络资源过分依赖,缺乏适宜性,主要体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幼儿教学资源,一部分幼儿教师为了节省精力,往往在获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抱着“存在即合理”的心态。比如,最近一些比较主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直接照搬不加修改地应用于本班教学活动之中,没有考虑到该资源是否适合本班。整体来讲,缺乏自身教学方面的思考,缺乏适应性,导致自己思维被禁锢。2.信息化教学活动“重形式、轻效果”。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融合”的内涵,在活动中虽然会较多借助信息技术,却没有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整个课堂看似氛围活跃,最终未能达到实际效果。虽然“玩”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最好的教授方式,但是要做到“玩中学”才是关键。比如,部分教师为幼儿播放相关视频,幼儿沦为观看者,没有配以对应的教学语言与肢体动作,效果欠佳。3.注重预设,缺乏生成性。信息化教学是教师、幼儿共同及各种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即没有为幼儿留下生成空间、发挥空间,以致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幼儿被牵着鼻子走。倘若幼儿的主体性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那么幼儿就失去实践的机会,质量可想而知。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5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抓好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是推动幼儿园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讲究管理艺术,努力创设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人际氛围,才能让教职工以园为家、爱园如家、爱岗敬业。
1.加强师德提高觉悟
我园通过向社会承诺、设立园长信箱、监督电话、组织家长评教等措施,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每学期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一次师德演讲活动,使教师从肺腑发出对待每个幼儿的爱心、细心、耐心。
2.以人为本以爱换心
雨果说过:“人类的心灵需要甚于物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动去了解每个教师的心理,尊重每位教师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以情感作为维系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纽带,让整个幼儿园在和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3.换位思考以情动人
经常会听到老师讲:工作累一点没什么,只要领导心中有数就够了。教师希望园长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作为园长要以心换心,工作中管理者要遵循“自身正、办事公、标准高、思路清”的处事原则,在处理日常工作中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心相待,让教职工心服口服。
4.赏识教师信赖教师
园长要正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对做出成绩的教师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对于工作差一些的人做到不嫌弃冷落,认真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地帮助她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效率。赏识教师时要注意坚持“真”,注以“情”、把握“寸”几个要点。
5.和谐关系愉悦工作
作为园所的管理者,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比如培训计划、考核方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等等,都有一线教师参与制定。当教职工认识到自己有管理的主动权时,会转变对工作的态度,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上也得心应手。
二、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环节,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管理者,要精心抓好: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开学之前要制定好教师培训计划,固定利用每周三下午放学以后组织业务学习,学习采取集中、分组、分散等多样方式。重点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每周一全园教师进行弹琴练习,把本周要上的音乐课,或是音乐律动大家都来弹一弹,互相比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积极创设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吸取网络精华。园里积极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鼓励教师自主学习。
2.优化一日常规管理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制度,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的发展。保证每天游戏活动不少于3小时,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科学安排,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3.大力实施“青蓝工程”
采取“听评课”、“拜师徒”、“结对子”等形式,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流程、教师的岗位职责、对幼儿的熟悉了解、基本的常规和班级管理等,对新教师实施跟踪听课,促使新教师专业成长。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园定于每周四举办研讨课,先是让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上课,新教师认真学习评课,逐渐转换成新教师上课,骨干教师评课,及时提出教学困惑与质疑,在教研组内进行探讨。
4.情景交融以境育人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我园各班老师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围绕班级特色文化、主题教育内容、季节特征等创设相应的主题墙、活动区、家园栏、植物角等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并在观摩、评比活动中向老师们做详细介绍,在此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看、听、议、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教师在主题课程实施中运用环境的能力。
三、重视内涵发展,凸显办园特色
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办好农村特色幼儿园。如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让幼儿利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卵石画画,开展“踩梅花桩”、“绑手绢”、“抬轿子”、“跳房子”等游戏,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我们还十分重视开展自制教玩具评比活动,教师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乡土材料,制作出体育器械和玩具,弥补了园内小型器械的不足,其中有20余件在市、区评选中获奖。同时,我园还积极申报了区级课题《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园内组织“一课多研”活动,以科研带动教研的提升,以科研促进保教工作的发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中班幼儿;自主管理;活动
幼儿的自主管理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采取的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是一种强调幼儿自主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相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重视幼儿自身的“体验”“感受”;提倡教师“支持”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让幼儿“主动建构”。
根据幼儿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下,我们正在逐步转变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寻求合理的班级管理方式――“自主管理”。下面就班级一日活动中的一些实例来谈谈中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开放时空,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
幼儿自主管理,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意识与行为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心理状态。其中,环境是幼儿发展的隐性教育资源,能对幼儿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在环境中体现时间机会
幼儿的一日活动是由各个板块的时间构成的,适宜的作息安排会对幼儿的自主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在一日活动作息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个性化、灵活地安排和调整,幼儿能自由活动、自主管理的作息时间段,幼儿可以自主地安排如厕、喝水、进行区域活动等;再如区域游戏,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灵活地加以安排,并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活动;餐点之后,幼儿也可以灵活、自主地安排自己想进行的各类小活动。
另外,在环境创设中,我们也会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一日作息。如,和孩子一起利用图片的方式将一日作息制作成幼儿能看懂的时钟图样,贴在教室墙壁或柜子上,幼儿能明确各个时间点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可进行怎样的安排。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时间概念,学习制订活动计划,建立起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在环境中提供空间机会
灵活、多样化的活动区设置,能构成一个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在优化班级空间资源的前提下,应科学地对活动区进行合理的划分,使活动区域呈现出丰富多拥哪谌荩集探索、操作、合作、游戏、自由活动等多纬度功能为一体,拓展幼儿个别化自主活动的内涵。如,我班空间虽然较为狭小,但班级的活动室、阳台、走廊及可以利用的空间都可设置成游戏区域,班级各个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并且每个区角都呈现多纬度的功能。
二、改善活动,积累自主管理的经验
(一)从“一刀切”到“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1.现场观察――食之无味
11:05分,保育Z老师分好饭菜,小朋友都回去吃饭了。过了一会,L老师说:“第5组都吃得很好,涵×都快吃了一半了,表扬。”“我来看看第二组的小朋友们吃得怎么样,快点吃哦。”吃了一会儿,教室里就有孩子们小声说话的声音了,L老师拍手说道:“今天吃饭怎么回事啊?吃饭的时候能不能讲话啊?”……
2.我们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就餐过程中,教师要求孩子们不能说话,吃饭(吃点心)都是定时、定点的,什么时候吃饭、和谁坐在一起吃饭都是规定好的;教师会鼓励孩子尽量多吃一些以避免浪费,有的孩子实在吃不下了,可是老师还是会要求他们再多吃一点;教师在孩子吃饭时帮孩子盛饭、盛汤、喂饭……整个进餐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是在被动进行。
3.我们的尝试――津津有味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对吃点心、午餐环节进行了调适:(1)将吃点心、吃水果时间改为自主性游戏期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吃点心、吃水果的时间。(2)设置生活餐厅,幼儿自己服务自己。(3)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进餐的同伴。初步实施,有的孩子经常会问:“老师,可以吃饭了吗?”
4.我们的结论――自主管理更加尊重了幼儿的差异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替代。”“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培养幼儿自主管理的意识,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在自身现有水平上实现突破,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在班里设置生活区,让孩子自己记录喝水的次数和是否用点心,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方便老师观察。另外,利用植物角培养幼儿服务他人的意识,每天早上来园可以自己去照顾小花、小金鱼等。
(二)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1.现场观察――餐后活动
吃完饭,孩子们搬着椅子到阳台上玩玩具。“老师,又是拿玩具玩吗?”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有的拿自带玩具,有的跑来跑去,还有个别孩子愣在一边什么也不干。
2.我们的思考――除了教师提供玩具,幼儿自己的安排呢
餐后活动是幼儿最自由、教师最容易忽略的环节,是一个恰当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教育契机,对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给幼儿一定的自,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一些活动,将教育渗透在餐后活动中,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引导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再到“自为”,从而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3.我们的尝试――“菜单式”餐后活动
首先,我们的活动应该不仅仅是重复玩玩具,让幼儿的选择单一。其次,我们提供幼儿更多的选择,且便于选择,如,画画、阅读、饭后小实验等。最后,我们以“菜单式”餐后活动选择表,让幼儿自己来安排自己的餐后时间。
4.我们的结论――更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
这样的餐后自主活动,让幼儿逐步掌握一些自主管理方法和要点,成为在餐后活动中能自我管理的小主人,保C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
(三)从“中规中矩”到“心中有数”
1.现场观察――进区牌
自主性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涌向进区牌处拿进区牌,教师再喊:“不要急、不要挤,一个一个拿。”孩子们哪里听得进,拼命往前挤,想着赶紧去选自己喜欢的区域。
2.我们的思考――如何寻求自主与规则间的平衡点
为了调节自主与规则的平衡,既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又能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享受自由,获得乐趣,我们开始引导孩子们进行“如何进区”的讨论,孩子们纷纷就“需不需要进区牌”“怎么进区”展开了讨论。
3.我们的尝试――自由进区
最后决定先取消进区卡,再按上一任务完成的先后时间自由进区,自己选择可以进的区域(人多则不进)。让幼儿来制定规则,制定的过程也是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管理游戏。
4.我们的结论――以问题为切入口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找准了幼儿自主游戏和规则制定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出现的问题为切入口,顺势引导幼儿自己制定规则,发现规则对于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管理游戏。
三、巧用评价,增强自主管理的信心
仅有行动而没有思考是不完整的,幼儿的行为需要得到调整,必须由评价作为指导。积极、适当的评价对于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好评价活动能对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能进一步落实、增强幼儿自主管理的信心,促进其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一)照镜子,开展好自评
孩子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强,但认识问题能力有限,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评价难以把握。就像照镜子,孩子从“镜子”里照出了自己美好的形象,就会增强自信和自尊;反之,就会自卑,做出消极的自我暗示和评价。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积极、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制作一周幼儿自评表,周一由孩子商量评比项目,周五请他们根据自己的表现,用画符号或贴星星的方式评价。
(二)比一比,把握好互评
互评是建立在自评的基础上的。积极的互评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可设立“比一比”的栏目,评比项目每周不同,周末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大家认可的方式进行投票,评出“最佳××”,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幼儿在集体的不断修正中越来越成熟了,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他指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儿童,而是儿童在自己教育自己。”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我们要把幼儿看成教育过程的主体,建立起幼儿班级小主人的意识,发挥孩子内在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每个孩子学会自己当家做主,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亚.浅谈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53.
[2]陈碧霄.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的优化策略[J].幼儿教育,2014(3):23.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潘芙蓉.浅析大班幼儿餐后活动中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2014(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