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管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管理技术

土壤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经济林;果树栽培;有机栽培;土壤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很多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破坏了森林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加强,很多地区都开始加强恢复林业资源,比如退耕还林,就是保护生态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林业资源得到保护的过程中,林业产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经济林果树就是林业产业的一种重要类型,经济林果树的栽培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优势,增大林地的附加值。在经济林果树的栽培过程中,应加强应用栽培技术,比如土壤管理,从而提升经济林果树效益。

1 经济林果树产业的意义

林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结合,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林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的产业类型,比如核桃、板栗、柑桔等,都可以作为经济林果树的重要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可以加强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还可以借助林业种植,提高当地百姓的经济水平。比如当前有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开展的退耕还林工作,开始进行经济林的种植,有的地区建立了农村合作社,组织当地百姓共同进行各种果树的栽种。在经济林果树发展过程中,加强各种短期矮小农作物林下种植,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并不断研究栽培技术,特别是加强研究土壤环境,从而选择更加适合当地土壤环境和土壤条件的果树类型。比如南方更适合栽种热带水果,合理地选择果树,提高各种产物的存活率,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当前经济林果树的发展受到社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经济林果树模式,使得当地的经济林果树发展速度更快,能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提高经济水平。

2 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过程中的土壤管理技术

在经济林果树栽培过程中,有机栽培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有机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土壤的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林果树的存活率、产量和质量。

2.1 客土栽培技术

在进行经济林果树有机栽培的过程中,如果果园的土壤条件比较差,而且会经常出现积水现象时,就可以采用客土栽培管理的方法进行土壤管理,使得各种果树能够正常生长。客土指的是非原生土,即从别处移的土壤,更换原来的土壤,这些土壤一般都是质地好的壤土(沙壤土)或人工土壤,适宜果树的生长。客土栽培技术一般又可以分为4种,第1种是简单客土法,第2种是封闭型客土法,第3种是客土抬高地面、底部设隔离层及渗水管复合型改土法,第4种是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技术。栽培果树时,应该要挖掘大的坑穴,换土后要及时地铺垫秸秆,客土栽培时,坑穴有一定尺寸标准,一般坑穴的尺寸应该要保持为80cm×80cm×80cm。与此同时,在坑穴内应换上质量较好的土壤,并且在果树坑穴的四周以及穴底、坑穴抬高的部分以及底部铺上秸秆,确保果树能够吸收土壤的营养。需要注意的是,客土栽培技术中对客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在制作客土时,不能单纯地依靠自然土壤,还应增加一些其他的物质,以提高土壤的活性和质量。比如在客土中增加一些纤维材料,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可在土壤中加入一些肥料或者土壤改良剂,如保水剂、粘合剂和土壤稳定剂,使得土壤的保水性能更强,稳定性更强。

2.2 秸秆覆盖技术

在进行各种经济林果树栽培时,秸秆覆盖技术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土壤管理技术,将适量的作物秸秆等覆盖在果树周围的土壤上,秸秆覆盖是针对丘陵山区果园土层薄、肥力低、水分条件差、土壤面积大而采取的土壤管理技术。在很多栽种管理以及种植过程中都有应用。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秸秆覆盖具有培肥、保水、稳温、灭草、免耕、省工和防止土壤流失等多种效应,能够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营养等各方面条件,从而供给植物更多的营养,提高果树的产量与治理。秸秆覆盖的原材料可以是多种作物,比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都可以作为秸秆覆盖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成本较低,而且一年四季都有秸秆可以用来覆盖。一般来讲,在春季采用秸秆进行覆盖,可以有效地防止干旱现象的出现,夏季使用秸秆可以加快腐烂速度,秋季进行秸秆覆盖能够延长经济林果树的生长期,冬季使用秸秆覆盖可以防止果树被冻伤。利用秸秆覆盖土壤主要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冠下覆盖,一种是全园覆盖,一种是半腐熟覆盖,一种是防裂果覆盖。第1种主要是针对幼龄果树以及套种园,第2种主要是针对封行园、非套种园或秸秆量较充足的果树园区。在利用秸秆覆盖土壤时,秸秆不能过厚,一般在10~15cm,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次进行补充覆盖,补充覆盖的厚度不能太厚,保持在3~5cm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秸秆覆盖土壤时,保证水分充足,而且在覆盖之后要在上面压一点土,注意防火,适时增肥。

2.3 生草覆盖技术

生草覆盖技术是当前土壤管理中的另一种重要模式,也是一种很经济的方法,在我国及景谷的经济林果树栽培过程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顾名思义,生草覆盖指的就是借助各种草进行土壤覆盖的方法,常见的草类型有白三叶草、紫花苜蓿扁茎黄芪、黑麦草等,与此同时,一些区域的生草覆盖技术也可以采用紫穗槐等固氮灌木。生草覆盖技术除了借助一些其他的草之外,还可以利用经济林果树生长过程中自然生长起来的草,选择自然生长的草时,应该要选择秋草、低草、软草、当年生草以及益草。在果树种植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园区管理,一般来讲,应该要尽量减少对生长旺盛的树木进行割草的行为,对于一些生长处于弱势状态的树木,可以进行割草处理。同时要控制春草的生长,促进秋草的生长。割草时尽量割除干净,采用人工割草的方式可以达到此目的。

2.4 增施有机肥

土壤管理过程中,土壤的肥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土壤的肥力,才能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经济林果树的有机栽培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对果树栽种时的土壤水肥管理,确保土壤的活性较高。任何一种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不能离开水和肥,尤其是一些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果树,只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才能促进果树的快速生长。对经济林果树进行施肥一般是在幼龄时期,可以使用花前肥,使得果树的生长效率逐渐加快,花前肥一般都是氮肥,比如尿素、碳酸氢铵。在使用花前肥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稳果肥的使用,稳果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量,一般是多元复合肥。第3个阶段主要是使用壮果肥,在使用壮果肥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多元复合肥和有机肥进行使用,保障果树的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料。除了使用一些化肥之外,还可以采用圈粪、腐熟的鸡粪及各种畜禽粪等有机肥,并应当严格控制有机肥的使用量,确保每1kg果有机肥使用量在1.5~2kg,以防过度施肥对果树造成伤害。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林果树的栽培过程中,土壤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土壤管理时,应该要加强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提高土壤活性,从而提高果树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素霞.经济林旱作栽培土壤管理技术[J].河北果树,2007(12)

土壤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城市建设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的物质,包括各类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以及其合成与分解而成的各类物质。有机质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它的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其对土壤的肥力以及结构等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有机物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以确保土壤能够更好的保持肥力,有助于作物的生长。我们对土壤进行实际测定,根据测定的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就是通过试验研究有机质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1、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能参数

2.1与含水量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是成正比的关系。对于有机质本身来说,其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其中腐殖质的吸水量大概是粘粒吸水量的10倍。如果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越多,其中的有机胶体也就会越多,致使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强。有机质越多的土壤,其结构就越加稳定,就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相对来说,水分的吸收对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提供一些有利条件的,水分的吸收有利于土壤上种植的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土壤的利用效率。

2.2与粘粒含量的关系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粘粒的含量表现出正比关系,这就可以说明,在局部范围内,两者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粘粒的比表面积以及电荷的密度等特性都是比较大的,可以对土壤中的有机质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并且可以与腐殖质融合在一起,形成腐殖质复合体,避免有机物受到进一步的分解。另外一方面,粘粒的含量相对较多得土壤,其空隙较小,并且通常会被水分所占据,同时通气量不是非常好,有效地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导致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进行的相当缓慢,进而容易形成堆积。粘粒还可以对有机质进行物理的保护措施。粘粒的含量增加了,也就导致有机物的含量相对的增加了,并且有机物的性质更加稳定了。这样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含量就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促进了土壤中植物的生长,保持了土壤肥力。

2.3与渗透性能的关系

对田间土壤的大量实验表明,其渗透过程通常会在90分钟以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选择90分钟的入渗量作为其渗透性能的指标。很据实验结果可以表明,入渗量是随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大的。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对土壤的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可以改变沙土的结构分散的状态,同时又会改变大块粘土的结构,从而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通气性以及蓄水性等一些相关性能,致使渗透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壤中的一些动植物都是讲有机质作为营养食料的,同时由于形成的土壤通道提供了较好的物理性能,加快团粒的形成过程。按照土壤的达西渗流的公式可以知道,土壤的水分的渗入量其实与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以及水分在土壤中梯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又与土壤的结构、质地、走势以及含水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土壤中,土壤的质地、干重、含水量等情况都比较相类似的条件下,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就主要是由土壤的结构形态以及土壤的具体走势情况所决定的。其中,土壤有机质对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孔隙间的大小以及分布情况来进行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其粘粒的结构就越来越稳定。一方面,土壤中增加团粒结构,也就到时其间隙越多,形成的渗透通道也就越多。这样就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另外一方面,在整个的渗透过程中,空隙的稳定性是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变化的,随着它的提高而增加,渗透进入的水分所流过的表面积也将随之增大,所以导致的渗透进入的水分继续增加。

土壤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公路旁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S151.9;X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527-05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也是污染物重要的汇集地。公路运营、农药与肥料的使用、污水灌溉和工业“三废”排放均能造成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1-3]。除此以外,土地利用方式[4]、重金属形态特征[5]、土壤理化性质[6,7]都对它的迁移和固化过程有重要影响。虽然以公路旁土壤为载体的研究不少[8,9],但专门探讨公路旁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却较少[10,11]。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分布特点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为土壤修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区概况

采样路段位于连霍高速郑汴间中牟段(1994年通车,车流量大),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4 ℃,年降水量616 mm,平均风速3.0~3.5 m/s。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以沙质土为主。农作物有小麦、花生、棉花等,主要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和农家肥等。样区周围10 km内无“三废”排放企业,3 km内无乡镇等人口稠密的居民点。农田灌溉均取自地下水,无污水灌溉现象。

1.2 样品采集、处理及测定

前人研究表明,在靠近公路的100 m范围内土壤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本研究按距离路基0、5、15、25、35、50、75、100、200、300和1 000m布点(1 000 m样点为对照点),共布设3个断面(图1,分别为万胜、卢岗和林场断面,彼此间距在4 km以上)。按梅花形布点和四分法取样,共采集33个表层土样。在距离路基30 m处挖掘剖面,采集9个土壤剖面样品。经自然风干、研磨、过筛后装袋备用。土壤重金属均为彻底破坏矿物晶格的总量,试剂为优级纯,用水为去离子水,原子吸收光谱仪为AA-6601F型(日本岛津)。酸度计为PHS-3B型(上海)、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测有机碳、PD型颗粒分析仪(成都)测土壤机械组成、醋酸铵法测阳离子交换量[12]。

2 结果与分析

2.1 3个断面各表层土样6种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

由图2可知,3个断面各表层土样6种重金属含量在距路基0或5 m处均有一个较高值(林场的Cr和Cu例外),这是因为无铅汽油燃烧尾气颗粒物中仍含有铅、镍、镉等多种元素[13],含有多种重金属的轮胎和筑路材料的磨损颗粒以及运输物品的泄漏均以各种形式颗粒存在于路表,由于路面径流或人为清扫,这些颗粒物质便排放到路基附近,因此导致距离公路较近地域的各种重金属元素都相对较高。

其次,随着离路基距离的增大,各曲线均没有呈现出简单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汽车尾气中重金属元素是依赖颗粒大小不同粉尘的吸附作用而得以扩散。而且不同重金属元素或是同一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粉尘中的吸附效果并不一致[14]。依据大气污染物中的连续点源扩散模式[15],这些粉尘除粒径极小的部分直接逸散到大气中以外,其他大部分均在高速公路两侧发生沉降,并且在远离路基的某一距离范围内出现沉降浓度最大区域。如万胜的Cd(距路基75 m处)、Ni(距路基50 m处)、Pb(距路基75 m处)、Zn(距路基200 m处)、Cr(距路基200 m处)在远离路基处出现了污染峰值点。

各断面大部分元素在出现峰值(带)后,曲线总体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万胜的Cd、Pb和卢岗的Zn、Ni、Pb、Cu和林场的Pb、Cd、Zn、Ni曲线最为明显)。但是,万胜和林场断面的Cu在1 000 m对照点的含量并没有明显低于整个断面有些更靠近公路样点的含量,这表明公路运营并不是造成路旁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的惟一原因。前人研究表明有机肥的施用可使农田土壤含铜量大幅度提高[16,17]。因此,公路运营、施肥及土壤背景都可对重金属累积产生影响。

2.2 土壤重金属含量垂直分布特征

剖面设计规格为80 cm×150 cm×100 cm,并根据土壤颜色、结构和质地等外部形态划分土层。但由于黄河在其下游表现为地上悬河(导致两侧区域地下水位高),考虑到地下水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3个剖面均挖到地下水浸出为止,如林场剖面深度只有30 cm,土壤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含量见表1。鉴于林场与万胜剖面挖掘较浅,土壤分层有限,因此主要分析卢岗剖面重金属垂直分布规律(图3)。由图3可知,卢岗剖面土壤重金属表层富集十分明显,其他两剖面也有类似特点(林场的Cd和万胜的Ni例外)。在未受人为干扰的土壤剖面中,一般是随着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这主要是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受到土壤胶体的吸附、代换、络合和螯合作用,大部分被固定在表层中。Scheetz[18]对位于美国某狩猎场土壤研究发现,由于受到有机质的吸附,Pb在垂直方向的迁移能力较弱。但是,图3中重金属含量并没有随剖面深度加大逐渐线性降低,表现在土层Plg-3时,6种元素下降趋势停止,并出现了“反弹”,到Plg-4时又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表1中万胜的Cd和Cr也有此现象,但该断面其他元素不明显)。前人研究发现,在农业活动[19]、降水淋溶[20]、植物根系作用[21]、动物活动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条件影响下,随着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减少这种规律可发生改变。

卢岗剖面“反弹”现象的出现,很可能也与上述原因有关。耕作农田土壤逐年深翻以及淋溶作用,导致了近地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垂直方向发生了较强的迁移。在野外挖掘到Plg-3深度(犁底层)时发现土壤呈胶泥态的片状结构(黏粒含量达173.956 g/kg,为整个剖面的最大值),这可能阻碍了重金属的进一步下移,以致于表层重金属元素无法下移至Plg-4深度,并在Plg-3深度附近出现了富集。陈怀满[22]也指出,土壤质地越黏重,它对进入土壤中重金属的持留性就越大。所以,卢岗剖面重金属垂直分布中的“反弹”现象,是农耕深翻、降水淋溶和土壤性质等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土壤质地对“反弹”现象影响最大。

2.3 3个断面各样点土壤理化指标及其与重金属的灰色关联分析

土壤中重金属迁移与富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SOC)、阳离子交换量(CEC)、pH和黏粒含量等理化性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分析是相关分析,但在相关分析中因素y对x的相关程度与因素x对y的相关程度相等,其实是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的[23]。由于自然现象与问题的复杂性,传统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数据变化的灵敏度高,有可能出现反常的结论[24]。而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能分析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并可以对这种程度的亲疏进行排序。分别以6种重金属元素作为母序列,表2中4种土壤指标作为子序列,经过原始数据变换、计算绝对差和关联系数,得到了每种重金属元素与各理化指标的灰色关联度(表3)。

由表3可以看出,pH与Zn、Ni、Cd和Pb的关联度高,表明在这4个土壤理化指标当中,pH与这4种元素关系最为密切。这是因为它的变化会导致土壤胶体总电荷发生变化,其吸附阳离子的能力也发生变化。钟晓兰等[25]认为pH与土壤胶体(黏粒、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等)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Bang[26]研究发现,当pH大于5时Cu、Pb和Cr的移动性仍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CEC与Cu、Cr的关系密切(其他4种重金属均与pH关联度高),这是因为CEC反映了土壤负电荷量的多少,其大小可表示土壤保蓄能力的高低,因此它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有着重要影响。黏粒与重金属关系较弱可能是样区主要为沙质土壤,淋溶作用导致表层富集的重金属迁移能力较强。有学者对同处黄河下游某地研究表明,土壤沙粒含量与重金属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7]。

相对于其他理化指标,SOC总体上与6种重金属的关系都较为疏远。张剑等[28]研究表明,土壤中各种有机碳都有季节性变化特点,且基本上都是冬季处于四季中的最低值。表3中SOC与6种重金属的关联度不理想,可能是与此有关。因为冬季微生物活性和数量都处于较低值,植物基本停止生长,凋落物分解缓慢,再加上大部分样点集中在农田,冬季土地赋闲、土壤有机肥料得不到补充,所以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土壤有机碳和6种重金属的关联度均较低。

3 小结与讨论

路旁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积累。公路运营并不是造成路旁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的惟一原因。土壤重金属水平方向分布总体表现为靠近公路区域积累程度较强。垂直方向分布总体表现为表层富集明显,但其含量并没有随剖面深度的加大而逐渐线性降低。在典型剖面土层Plg-3出现了“反弹”,它是农耕深翻、降水淋溶和土壤性质等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该剖面土壤质地对这一现象影响最大。对于这6种土壤重金属来说,总体上pH与它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CEC和黏粒含量,密切程度最差的是SOC。分析是建立在重金属元素总量基础上的,并没有测试其不同形态的含量及分布特点。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类型有机质、电导率和土壤动物等其他要素与其关系并没有涉及。

参考文献:

[1] BJORN K,GERD W.Heavy metal pattern and solute concentration in soils along the oldest highway of the world the AVUS Autobahn[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2, 184(11):6469-6481.

[2] 杨海征,胡红青,黄巧云,等.堆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变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9):1842-1848.

[3] 刘小林.矿区水稻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施肥调控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2):487-490.

[4] TRUONG P N V, FOONG Y K,GUTHRIE M, et al.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and water using vetiver grass[J]. Environmental Bioengineering,2010,11:233-275.

[5] SAURAV K,KANNABIRAN K. Biosorption of Cr(Ⅲ) and Cr(Ⅵ) by Streptomyces VITSVK9 spp.[J]. Annals of Microbiology,2011, 61(4):833-841.

[6] ISLAM K R,AHSAN S,BARIK K,et al.Biosolid impact on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lability in Soiln under alternate-year no-till corn-soybean rotation[J]. Water,Air and Soil Pollution,2013,224(2):1451-1455.

[7] 郑顺安,郑向群,李晓辰,等.外源Cr(Ⅲ)在我国22种典型土壤中的老化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2):698-704.

[8] NAZZAL Y,ROSEN M A,ABDULLA M.Assessment of metal pollution in urban road dusts from selected highways of the Greater Toronta Area in Canada[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3,185(2):1847-1858.

[9] 李仰征,马建华.高速公路旁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不同林带防护效应比较[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1):105-109.

[10] 叶华香,张思冲,辛 蕊,等.哈尔滨市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及土壤理化性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62-166.

[11] 张 腾,周 童,周 琳,等.湖北房县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95-1199.

[12]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6-226.

[13] 徐晓辉,袁 东,叶舜华.无铅汽油车排出颗粒物组分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3,2(1):1-3.

[14] 王章玮,张晓山,张 逸,等.汞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分布[J].环境化学,2005,24(1):72-75.

[15] 刘培桐,薛纪渝,王华东.环境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6,46-51.

[16] BESNARD E, CHENU C, ROBERT M.Influence of organic amendments on copper distribution among particle-size and density fractions in Champagne vineyard soil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1,112:329-337.

[17] 张庆利,史学正,黄 标,等.南京城郊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态铅锌铜和镉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子研究[J].土壤,2005,37(1):41-47.

[18] SCHEETZ C D. Dissolution, transport and fate of lead on shooting ranges [D].Blacksburg Virginia, USA: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2004.

[19] 阮心玲,张甘霖,赵玉国,等.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J].环境科学,2006,27(5):1020-1025.

[20] 白 梅,铁柏清,尹 倩.降雨对土壤中重金属淋失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F):80-82.

[21] 陈 苏,孙铁珩,孙丽娜,等.Cd2+、Pb2+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J].环境科学,2007,28(4):843-846.

[22] 陈怀满.环境土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3]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93,338-342.

[24]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6.

[25] 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2009,18(4):1266-1273.

[26] BANG J S. Dissolution of soil heavy metal contaminants as affected by pH and redox potential [D].Raleigh, North Carolina, USA: The Graduate Faculty of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2.

土壤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果树;栽培技术;应用

1 前言

近年来,果树作为特殊的绿化树种进入城镇,已经受到城建、林业、园林绿化部门的关注,果树不仅能美化城镇,还能有效降低城镇的废气、粉尘、噪音等污染。一些道路、公共绿地、公园、小区等已有分布,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从果树在绿化方面的应用入手,着重探讨一下庭院观赏果树的栽培技术。

2 庭院观赏果树的栽培技术

2.1 定植与幼树管理 庭院中栽植果树,应尽量选用大苗,可以早结果、早受益。挖定植坑是果树定植的前提,在庭院常遇到旧房基地土质不好或根本就不适宜栽树问题;还要注意躲开地下管线,和建筑物隔一定距离。庭院中的果树与果树之间,也要有一定距离,太密太稀都不好。一般果树,株行距5米×5米,树与树之间还可以植草皮或摆设休闲物件(石凳、棋盘台案等)。若零星栽植,也可双株或三株同穴(坑)。定植坑宜大些好,可以深60~80厘米、直径80~100厘米。坑挖好后,底下填入有机肥或碎草、可腐熟的垃圾物,原来的心土不要再回到深处。定植的时期,春季、秋季或雨季都行。定植时树要栽直,土要踩实,及时灌水,水落下后封土,不要老浇水,以免土温低,缓苗慢。幼树若底肥不足,应追施肥料,生长季前期多施氮肥,后期多施磷钾肥,以保证新稍成熟的好,能安全越冬。生长季后期也不宜多灌水,控水也是为了新稍早停长和促成熟,安全越冬。

2.2 整形修剪 普通的生产果园内,果树要整形修剪,观赏栽培的果树更要有整形修剪。经过整形修剪,果树不但有所需要的树形,有利于早结果、丰产,园貌整齐美观,而且管理方便。通过整形修剪,果树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树形。

2.3 土壤管理 世界上果树生产先进的国家,果园土壤管理早已实施生草法了,好处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长,使土壤保持疏松的状态,果园的技术管理省工高效,同时还有利于果树害虫的天敌繁殖和扑食害虫。庭院果树,土壤管理用生草法,环境卫生也好,减少土壤流失和尘土飞扬。

2.4 水分管理 尽量实施保墒节水的方法,如实施覆盖,能实行滴灌或喷灌的最好。

2.5 施肥 生草法的土壤较肥沃,更可以少施有机肥。生草条件下,要土壤施肥时,可以把草皮铲起,施入肥后再把草皮放原地,踩实并及时灌水,施肥和生草两不误。庭院中的树叶和其他可腐熟的垃圾,也可充当有机肥,但要避免腐熟时出脏臭味和污染环境。一株5×5的大树,年施有机肥应不少于250公斤。有机肥不足时,要补充无机肥。施无机肥,也是施入土壤中好,为省工也可以随水施。叶面施肥的好处很多,能及时补充营养、省肥省工,但可喷施的肥料种类有限。适于叶面喷施的无机肥有:尿素(浓度0.3%~0.5%,落叶前可喷到3%左右)、磷酸二氢钾(浓度0.3%~0.5%)、硼酸或硼砂(浓度0.5%)等。

2.6 花果管理 花期,促进正常开花与提高坐果率是花果管理的主要目标。花期不宜大量灌水,因灌水会降低地温,不利于开花和坐果。若有薄膜地面覆盖或耕耘地表面,能提高地温,有利于提早开花;但本地区若春季常有晚霜害,应避免早开花的措施。促进果实着色和早熟、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有:铺反光膜、套袋、摘叶和转果等,这些措施都相当费工费力,但算经济账还是合算的。为促进果实着色,行间或全园铺反光膜,应在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左右时进行。铺反光膜,显著改善树冠内光照,对红色果实着色特别有利。日本有的果园立反光墙(板),也是很有效的方法。套袋,苹果、梨、桃、葡萄等均可以用。常用的废旧报纸袋,工本费低廉,但效果不如专用袋。套袋使果实着色鲜艳,果皮嫩,还可以减少一些果实病虫害。

3 果树在城镇中的应用

3.1 提升城镇品位 不同的果树生物学特性、物候期也不同,在城镇街道、公园、居民小区及庭院栽植果树,在不同的季节就会有不同的景观:有的花香、有的果奇、有的叶美,果树集观叶、赏花、看果等独特景观效果于一身;另外,果树不仅能美化城镇,还能有效降低城镇的废气、粉尘、噪音等污染。充分利用果树资源特别是观光果园,既可以丰富城镇园林景观,提高绿化效果,又可为市场提供大量果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3.2 促进城乡一体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城郊建设观光果园,可以作为市民身边的科普教育和道德教育基地,有利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镇形象。把农村和城镇拉近,使农民和城镇居民互融,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

3.3 维护生态平衡 果树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特殊绿化树种,有计划地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增加果树品种数量,符合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城镇要求。果树进城有利于调整城镇树种结构,而且果树多是良好的引源植物,花期和果实成熟季节能够吸引大量的虫媒和鸟类,利于以鸟治虫,减少城镇绿化树病虫发生率,丰富城镇森林生物链,形成良好自然生物链,促进城镇生物的多样性。

土壤管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 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 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80-02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1]。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化验、肥料效应试验、肥料校正试验、施肥示范等具体工作,其最后一步便是对耕地进行地力评价。耕地地力评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通过拉萨市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的确定,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1 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

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全国指标共包括气候、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理化性状、耕层养分状况、障碍因素、土壤管理等7个大项。其中,气候包括≥0 ℃积温、≥10 ℃积温、年降水量、全年日照时数、光能幅射总量、无霜期、干燥度;立地条件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地貌类型、地形部位、坡度、坡向、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程度、林地覆盖率、地面破碎情况、地表岩石露头状况、地表砾石度、田面坡度;障碍因素包括障碍层类型、障碍层出现位置、障碍层厚度、耕层含盐量、1 m土层含盐量、盐化类型、地下水矿化度;耕层养分状况(各营养物质含量)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锌、水溶态硼、有效钼、有效铜、有效硅、有效锰、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土壤管理包括灌溉保证率、灌溉模数、抗旱能力、排涝能力、排涝模数、轮作制度、梯田化水平、设施类型(蔬菜地用);耕层理化性状包括耕层质地、容重、pH值、CEC;剖面性状包括剖面构型、质地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田间持水量、旱季地下水位、潜水埋深、水型。

2 拉萨市地评价因子的确定

根据上述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选取拉萨市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因子应对耕地地力有较大的影响,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子之间独立性较强。

拉萨市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目标层为耕地地力;准则层包括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土壤管理;指标层包括海拔、剖面构型、耕层质地、pH值、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灌溉指数、抗旱能力。

2.1 立地条件

立地条件是影响耕地地力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是由许多环境因子组合而成的。一是海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拉萨市是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农业区域位于藏南中部稍偏东南,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部及其支流拉萨河流域,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农业种植区域海拔在3 600~4 200 m[2-3],海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种植品种及作物产量,耕地地力等级差别较大。二是剖面构型。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特征。不同的剖面构型表现出较大的耕地地力差异。如良好土体构型土层深厚,无障碍层,为高产稳产土壤的土体构型;而极差的土体构型土层浅,漏水漏肥,作物产量很低。

2.2 理化性状

一是耕层质地。土壤质地对土壤养分的贮备和供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影响肥料的效应。一般而言,土壤质地越黏重,土壤养分贮量越大,但供应强度却相对较低[4]。如对磷肥,土壤质地越黏重,磷有效性越低,应适当增施磷肥;土壤越黏重,有效钾含量越高,应适当减少钾肥投入。二是pH值。pH值实际上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应用范围在0~14,当pH值=7时,呈中性;pH值<7时,呈酸性,pH值愈小,酸性愈大;当pH值>7时,水呈碱性,pH值愈大,碱性愈大。pH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作物种类、品种以及产业布局。

2.3 土壤养分

一是全氮。影响土壤全氮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和人类生产活动。气温最高、降水少的地方,其全氮含量较低;农户耕作较为精细,其全氮含量较高。二是速效钾。土壤速效钾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钾素,其含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季作物产量。农作物由低产向高产品种发展,高产品种面积不断扩大,耗钾素量不仅每年都有,而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土壤速效钾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三是有效磷。从作物营养和施肥的角度来看,土壤有效磷含量能比较全面地说明土壤磷素肥力的供应状况。土壤有效磷含量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质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四是有机质。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人为生产活动对耕地土壤强烈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会产生较大差异。

2.4 土壤管理

一是灌溉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指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得到保证的概率,以正常灌溉供水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表示。由于各年降雨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气象和水文条件的不同,水源供水量和灌溉用水量都有差异。全市保灌面积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60%左右,比例并不大,因此这也是耕地地力评价的1个重要因子。二是抗旱能力。全市年平均气温7.8 ℃,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41.7 mm,是典型的高原河谷季风温凉半干旱气候区[3],且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这对于基本上属一年一熟制的作物正常生长影响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可能会愈加频繁,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

3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例如:确定土壤养分是耕地地力的基础,设其权重为1;再根据理化性状对耕地地力的影响,可以确定理化性状权重为0.8;立地条件中,海拔高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其影响较土壤养分要大,可以考虑设权重为3;最后考虑到土壤管理比立地条件对耕地地力的影响稍弱,设其权重为1.5。对各因子的最后权重的确定,是通过对准则层和指标层2级分析来计算各指标在评价对象中的权重,具体层次分析结果见表1。而具体某个值产生的最终结果,还要由该值的隶属函数模型确定。

4 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将各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耕地地力隶属函数及隶属度见表2。

5 结语

通过以上方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因子以及确定权重、隶属度,可以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图或属性数据库,将各评价因子数据赋值,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尺为1∶5万)、土壤图(比例尺为1∶5万)、农田水利分区图、行政区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叠加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可以形成与粮食生产能力相对应的地力等级图,根据地力等级图可以划分并确定中低产田类型、面积和主要分布区域,从而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资料。

6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1-7,73-84.

[2] 华南农业大学.地质学基础[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83.

土壤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山杨;种质资源;基因库;建立技术

种质资源基因库是以生产遗传品质较高的林木种子为目的的生产基地,它是用经过严格选择的多个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按一定的配置方式建立起来的特用人工林。20世纪30年代,瑞典首先建立了林木种子园,随后美国、芬兰、新西兰等国也应用这一技术,纷纷建立种子园。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对近百个树种开展了选优和建园工作,其中我国建立种子园的树种约40个,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5]。

本文是建立山杨种子园的前期准备,确定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个大种源区,经过实地踏查和查找资料等得到18个性状优良种源,用作基本群体和生产群体。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嘉荫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小兴安岭东段北麓。地理座标,北纬48°08′30″至49°26′05″,东经129° 09′45″至130°50′21″。 县境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段,面积7752平方公里(1975年国家航空勘测)。其北部与苏联仅一江之隔。上起葛贡河河口,下至幕荫河河口,国境线长249.5公里。土地肥沃,多分布在沿江一带,年降雨量450-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15天左右,有效积温2100℃,属第四、第五积温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少雨干旱;因受西伯利亚季风影响,秋季降温迅速,常有早霜发生。林木资源丰富,树种多为白桦、黑桦、柞树、杨树等,森林覆盖率76.5%,宜牧荒原荒地5.5万亩,非常适合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山特产品资源丰富,以蕨菜、薇菜、五味子的产量最大,还有笃斯、榛子等特产。

基因库园区(见图1)在山杨的自然分布区和发展区之内,不会受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光周期反应的影响,能够保证山杨林木正常生长。园区立地条件较好,山坡下部,半阳坡,坡度在11°的缓坡的坡地,土层厚度在25cm,典型的森林暗棕壤,肥力中等,土壤理化性能良好。园区1公里附近没有不良花粉,并且在园区周围营造500米宽白桦林,保证基因库和外界林分有效隔离。

图1 试验地地理位置GPS定位图

2 基因库建立技术

2.1 苗木准备

基因库苗木均为山杨实生苗,种子来源于各种源区所选优树,能够保持优树的遗传性状,具有较强的地区代表性。选择根系完整发达、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的苗木作为候选造林苗木。

2.2 栽植密度

在确定基因库栽植密度时,考虑到应保证山杨苗木能够正常生长,有充足的花粉授粉,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等因素。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确定山杨基因库苗木株行距为3m×4m,阳带6m,阴带2m。公顷株数600株,山杨生长速度较快,15年生山杨平均树高达到10m左右,合理的株行距能够保证苗木的养分供应和光照充足。

2.3 配置方式

本项目试验地各种源内不同家系采用顺序错位排列(见图2),各家系保留的植株数相等,且分布均匀,基因型趋于平衡。家系分株之间间隔50 m的最低距离。3次重复配置在同一坡位,土壤肥力相近,整地、植苗、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措施与一般造林相同。

图2 造林设计及种源区布置示意图

每个种源区设置三个小区,小区按三次重复随机排列,随机排列见图3:

图3 小区种源排列示意图

2.4 整地

提前1年便进行试验地整地,以利于土壤熟化,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在定植前清除试验地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块状整地,规格为80×80×60cm,穴内回填表土。

2.5 造林

造林是种子园营建中关键的一环,本文采用块状定植方式营造山杨营养钵实生苗,块状定植采用正方形配置。家系小区内株距较小,小区之间距离较宽。

3 基因库管理技术

3.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整地和中耕除草等。改善造林地土壤熟化程度,2008年秋季开展穴状整地,规格50cm×50cm,整地深度20cm,先刮精草皮,再深松土壤。经过2008年一个冬季,穴内土壤基本熟化,2009年6月末开展了一次深松阔穴工作,起到了清除杂草、熟化土壤的作用。中耕除草能疏松土壤结构,改善土壤中水分和通气状况,在短期内有促进开花结实的作用。松土除草的次数和年限应根据树种、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

3.2 树体管理

于生长季末进行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调查。造林采取双株定植,保存率高于95%。

鉴于苗木林龄较小,未对林分进行任何修剪,该项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3.3 病虫鼠害防治

3.3.1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

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后水疱变大,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

防治方法:应选用抗病树种,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春、秋防治相结合。可用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于侵染或发病前喷洒树体均有较好效果[6]。

3.3.2 杨树主要虫害

①一般选择有机磷(敌百虫、乐果等)、菊酯类农药按适当配比采用喷雾方式防治杨扇舟蛾、刺蛾和金龟子等食叶性害虫。

②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类农药喷雾防治,一般每隔一周防治一次,2-3次即可。用氧化乐果等农药喷雾防治草履蚧、也蝉等刺吸类害虫。

③利用肿腿蜂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防治桑天牛时找到最新鲜的排泄孔处,用毒签插入,或用注射器注入500倍左右的有机磷农药1-2ml后,用棉球或软泥团封住洞口即可[7]。

3.3.3 鼠害防治

①毒饵灭鼠: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5月中旬,秋季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组织人力在种子园寻找鼠洞,采用切封洞法、插洞法投饵,投放鼢鼠灵、克鼠星等杀鼠药,每洞用药量克鼠星5-8g或鼢鼠灵8-10g。

②机械捕杀:采用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效果比较好的捕鼠工具-丁字形弓箭进行灭鼠。

③采用“窒息性灭鼠弹”和“触发式灭鼠雷”进行灭鼠[8]。

【参考文献】

[1]徐清乾,许忠坤,程政红,等.第二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16-19.

[2]雷布先,倪 臻,唐海生.杉木多世代滚动式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3):111-117.

[3]杜平,赵士杰,马荣泽,等.华北落叶松第2代优树选择及种子园的建立[J].河北林业科技,1998(3):4-5.

[4]王国义,宁依萍,金继华,等.红松改良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28(3):68-69.

[5]伍孝贤,周运超,金天喜,等.提高华山松种子园开花结实量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4):88-91.

[6]张凯,薛建明.杨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07(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