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1

关键词:红楼梦;茶文化;美

中国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9-1

《红楼梦》中关于茶文化的描绘主要集中在前八十回,这些生动的记叙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茶文化的内容,篇中人物喝茶品茶覆盖全篇,深得中华茶文化之精妙。

一、好水

水,“茶之司命者也”。(《十六汤品》)

在明代茶文化复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茶疏》称:“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有十分之水,方可得十分之茶。”古人论水的代表作田艺蘅的《煮泉小品》论水尤详。曹雪芹通过先贤之论,在小说中作了极为丰富而生动的艺术描写。

第41回妙玉煎茶用水的情节是这么说的:

贾母接了,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陆羽《茶经》中尚未论及雨水,明人尤精此道,文震亨在《长物志》分别论述了四季雨水之优劣。而紧接着贾母饮茶之后的着力描写:“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我们注意到妙玉此时用的水已然不是“旧年蠲的雨水”,而是“珍藏了五年的玄墓蟠香寺前,梅花上的雪水”,确实有充分的茶道依据。白居易《晚起》等诗中已有“融雪煎香茗”“闲尝雪水茶”之句,可见晚唐人已知雪水煎茶之妙。辛弃疾也有“细写茶经煮香雪”句,陶毂还有命姬掬雪烹茶的故事流传下来,发展至明清,雪水身价愈高。文震亨《长物志》称:“雪为五谷之精,取之烹茶,是为幽况。”熊明遇更有:“雪水,天地之精也。”贾宝玉有“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便不足为奇。

二、名茶

茶生于灵山妙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而秉清灵、玄幽之秉性。中国茶类繁多,品种千姿百态,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妙玉为贾母特备的“老君眉”,宝玉所钟爱的“枫露茶”“普洱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等。

六安茶为安徽名茶。《援鹑堂随笔》载:“六安茶产自霍山,旧例于四月初八进贡以后,始得发售。茶山周围八百里,而以仙人街、黄溪涧、乌梅尖、佛寺等处尤佳。茶叶有蕊尖、贡尖、皇尖等名目,分白茶与明茶,有毛者不论粗细皆曰白茶,无毛者曰明茶,皆老叶也。”毛尖、银针等都为六安茶著名白茶,香气高爽,其叶甘醇,比一般茶略淡,也难怪刘姥姥嫌其味淡。此茶针长如眉,故曰老君眉,为六安所产,故而贾母又误以为是一般六安茶。

三、良器

公欲善茶道,必先精茶具。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响,我国自古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具美。在传统茶文化中,器与道是相通的,因此历代的茶人对茶具都有很高的要求。第41回“品茶栊翠庵”对茶具的描写尤为详细,妙玉一口气拿出数种并不常见的珍贵茶具,有“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绿玉斗”、“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以及“宋元丰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晋王恺珍玩”的“”和镌着三个垂珠篆字的“点犀”。翻遍古今中外茶具谱,我们还找不到一件茶具可与妙玉所用的茶具媲美。

四、烹茶

名茶好水良器之外,烹茶的艺术也是必需的。《红楼梦》对此多有详述。

如贾宝玉为茗烟改名为焙茗,便是红楼茶艺精神适例。据茗烟说:“我们宝二爷嫌烟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烟”字为什么不好?其实并非因茗烟与锄药、引泉等众小厮的命名方法不一,而是因为茶极忌烟。宋人在《十六汤品魔汤》、《北苑别录过黄》等中已指出:“而汤最恶烟。”故称烟为“大魔”。苏轼在《汲江煎茶》中写道:“活水仍需活火煎。”活火者,无烟之火也。清代无名氏《乐水清话》还具体谈到煎茶水以三年陈樟树炭或橄榄果核做燃料最佳。据说这些燃料点燃后“只有蓝色火焰,绝无一点火气”。此便为贾宝玉为茗烟改名的原因。

五、品茶

古人讲品茗,总是把饮茶提高到一种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现出生活的享受、情趣和艺术化。冯正卿在《芥茶笺・茶宜》中有提到适宜品茶的十三条件,如:无事,俗务去身,悠闲自得;嘉客,志趣相投,主客两洽;幽坐,心地安逸,环境幽雅等。茶人品茶,最好是山堂夜坐,亲自动手,观水火相战之状,听壶中沸水发出松涛般的声音,香茗入杯,茶烟袅袅,恍若置身云光缥缈之仙境。一如妙玉所言:“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品茶人先灌漱口几下,再慢慢下咽,让舌上的味蕾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中的各种滋味,满口生津,齿颊生香,才算尝到茶的真味。

六、结语

曹雪芹的描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清人茶文化的主要特征,文人茶虽说在审美上达到了极致,但也正因此,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到清代,已现颓势。茶文化只有走向民间,才是其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何哲群.从“妙玉论茶”看清代文人茶文化[J].时代文学,2008,(02).

[2]周健.红楼茶文化小识[J].华夏文化,2001,(04).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2

“茶文化”三个字在中国茶叶界已经根深蒂固,“文化营销”也在中国茶叶界日益风行,突然冒出个“文盲营销”自然与茶叶界主流格格不入,甚至会触痛一部人的神经。

于是,不少专家在未认真了解“文盲营销”内涵的情况下,就开始发表观点,以“拨乱反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叶品牌的“文盲营销”,我在这里综合之前的两篇文章,再来谈一谈茶叶品牌的“文盲营销”。

1问:茶叶品牌“文盲营销”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有千年之久,底蕴深厚,但也日益泛滥,不少茶叶企业在塑造品牌时,未能把握“七寸”,形式大过内容,例如,有的茶叶包装过度精美,甚至有让人“买椟还珠”的想法。

“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2问:茶叶品牌“文盲营销”为什么重要?

就茶叶营销现状而言,“文盲营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文盲营销”至少有三大作用。

其一,“文盲营销”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茶叶的种种好处,从而认清茶叶的功效,选择茶叶作为自己的主要饮品。

其二,“文盲营销”可以大幅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喝得起茶,或者说喝得起好茶。

其三,“文盲营销”简化了喝茶流程,直奔主题,保留了茶叶物质功效的核心部分,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喝茶频率,从而有助于茶叶产业的做大做强。

当然,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除了物质功效,还有精神功效,重点关注精神功效的消费者依旧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喝茶方式,毕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不能搞“一刀切”。

3问:茶叶品牌“文盲营销”的关键在哪里?

深入才能浅出,先“文化”再“文盲”。茶叶要做好“文盲营销”,茶叶品牌的相关决策者一定不能是文盲,这一点很重要。

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茶叶企业,相关决策者都必须深刻洞察人性,抓住人性中的共性,将其通俗化,然后与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结合在一起。

例如,脑白金的营销就可以说是典型的“文盲营销”,“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句大白话,将脑白金的礼品定位演绎得淋漓尽致,谁都听得懂,谁都容易记,尽管有人叫骂,而且是骂个不停,但是,脑白金的营销非常有效,十多年了,依旧是红红火火,笑傲保健品市场。

具体说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品牌进行“文盲营销”,要努力抓住以下五个关键。

关键一,茶叶企业要洞察时势,挖掘并结合竞争状况,确立自己差异化的品牌诉求,洞悉人性的共性之处,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二,结合之后,茶叶企业要将其共同的诉求做通俗化、锋利化处理,以便目标受众能够快速理解、铭记在心,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三,茶叶企业要简化品牌的外延,用目标消费者最能接受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传播,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和认可,同时,逐步构建茶叶品牌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

关键四,即使是要针对部分茶文化爱好者进行营销,也需要将相关的诉求通俗化,让人一看便能理解。例如,很多茶叶在包装上大动脑筋,引经据典,其实质还是想让目标受众在第一眼就能感受其“用心良苦”,或“匠心独运”。

关键五,必须强调,茶叶品牌的“文盲营销”绝对不是否定文化的重要性,更不是主张地方政府或茶叶企业,可以不研究中国文化,不研究茶文化,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而是强调茶叶品牌的营销要与时俱进,简单化、通俗化,直插目标受众心灵中最关键的那一块,直接拨动目标受众的心弦。

4问: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要拒绝“文化营销”吗?

“文盲营销”是茶叶品牌营销的一种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暂停过度的文化渲染,或者说“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逐步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不难理解,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文盲营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文化,但不是完全拒绝文化,中国茶叶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拒绝文化来谈“文盲营销”,“文盲营销”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彻底拒绝“文化营销”的茶叶品牌不会成功。

5问: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要遵守哪些步骤?

与一般的营销策略相似,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实施“文盲营销”,茶叶品牌同样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品牌支点提炼、品牌传播、渠道建设、产品质量控制、危机管理、各类促销等步骤。

其中,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而不是纲领性的步骤上。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品牌必须充分把握“文盲营销”的实质,而不能陷入营销的形式主义。   6问: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茶叶企业老板应该做什么?

品牌即人品,这是品牌的本质。与其他行业一样,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的关键就在于老板。只有老板的思维变革了,跟得上市场的变化和节奏,茶叶品牌才能有效实施“文盲营销”,否则,“文盲营销”必然是“盲人营销”,找不到方向,死路一条。

茶叶企业老板才是真正的营销总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企业老板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认真研究茶叶消费者,认真研究茶叶经销商,认真研究茶叶的各类竞争对手,切实洞察茶叶消费的本质,为“文盲营销”做开路先锋。

7问: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地方政府可以做什么?

与茶叶企业老板类似,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地方政府第一步也是把握大势,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本区域的茶叶特征、茶叶消费者特征,认真研究茶叶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本区域茶叶品种的主要竞争对手,看到茶叶消费的各类实质问题,为区域茶叶企业的“文盲营销”搭建各类平台,如,学习培训的平台、咨询实践的平台、交流提升的平台等等。

例如,2009年11月初,安吉白茶品牌世外茗源的一些前瞻性观点,诱发了轰轰烈烈的“白茶娶妃”事件,让众多消费者知道了安吉白茶的特征和优势,这一“文盲营销”事件,对于整个安吉白茶行业来说都是件好事,地方政府可以继续推动“白茶娶妃”的进程,扩大“白茶娶妃”事件的影响力,辅助安吉白茶品牌做强做大,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更为健康的茶叶饮品。

8问:茶叶品牌怎样开展“文盲营销”,才不会降低茶叶品牌的档次?

茶叶品牌“文盲营销”是一种营销策略,茶叶企业在运用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顺其自然,不能把“文盲营销”理解为没有文化、没有档次、没有品位、没有个性的营销。

例如,劳力士手表和宝马汽车给国人的感觉就是贵,或者说,他们就是富人或成功人士才能享用的品牌。这实质上与脑白金的营销一样,也是“文盲营销”,简单通俗、直截了当,不仅谁都能够理解,而且很容易让人记住宝马和劳力士是档次高的品牌。

茶叶品牌开展“文盲营销”要抓住目标受众的心理特征,顺应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将其通俗化、锋利化,为其提供快捷有效的满足,尤其是初期物质层面的需求。但是,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茶叶品牌一定不能忘记对茶文化的巧妙运用,更不能彻底拒绝茶文化。这就如,我们认可劳力士和宝马的档次,其背后还有对瑞士手表文化和德国制造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认可。

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茶叶品牌和“文盲营销”,这一点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都值得注意。

9问: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的实质是什么?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才能走得更轻松,走得更久更远。经济在平稳发展,信息在飞速膨胀,消费者的欲望也在变化中渐渐回归,反应在茶叶等饮品的消费上就是,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日益超越面子和虚荣的需求。

所以,远卓品牌策划机构认为,当前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的实质是,一种基于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经营回归策略。茶叶品牌实施“文盲营销”,就是紧扣大势、积极创新,将茶叶优势和品牌特征,一针见血、通俗易懂地展示给目标受众,快速猎取消费者的芳心,直接促进销量增长和品牌提升。“白茶娶妃”事件威力的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10问:茶叶品牌“文盲营销”要不要利用“文化营销”?

茶叶品牌搞好“文盲营销”,不仅不能拒绝“文化营销”,而且要认真分析和利用“文化营销”。我在讲茶叶品牌营销课的时候经常说,“文化营销”的一个境界就是“文盲营销”。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3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茶文化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学校实践基地“茗山茶园”品种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铁观音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领略安溪的春秋之美,培养孩子们热爱安溪、热爱安溪茶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结合制茶各个流程进行讲解,介绍铁观音的来源故事等,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活动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画、文化卡等内容,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4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装饰手法

1 前言

宜兴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

2 紫砂壶的装饰工艺的历史

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伴随着紫砂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早在北宋,随着紫砂壶艺的成熟,装饰技艺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其壶嘴已用鸡头装饰,且手法简练、神态各异。到了元代,陶刻文字装饰也已兴起。到明代,由于著名书画家、文学艺术家广泛参与紫砂壶的装饰,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的档次,促进了紫砂壶由日用工艺品向艺术品兼高档日用品的过渡。紫砂壶的装饰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起到提升紫砂壶的档次,使之成为真正的高档艺术品,必须围绕紫砂壶的创意,采用多种装饰手法,而且做到适度得体,才能达到紫砂壶装饰的目的。

3 紫砂壶的创意

紫砂壶的创意是紫砂壶的灵魂,是为了体现一把壶主题的构思。砂壶的装饰就是壶的创意的组成部分,是突出壶的主题或点明壶的主题的手段。如制壶名家朱可心,其代表作为“报春壶”,选用梅花作为装饰手段,很好地体现了其积极向上的创作主题,成为传世精品。作为民间高档日用型艺术品,其装饰手段已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艺术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因此每把壶的装饰不是运用装饰的手段,占用的比例多则好,而是需切合壶的创意,真正能体现或突出壶的主题,把握好装饰的“适度”。

紫砂壶以手工成形为主要方法,经过1500多年无数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变化,制成了千变万化的各种壶式。人们根据其主要特征给紫砂壶造型归纳为三大类,即光货、花货和筋纹货。这三类造型的形制几何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目前,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这里重点要谈谈圆器造型的装饰。首先,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厚圆润、隽永耐看。如“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典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底、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圆器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综观圆器紫砂茗壶的经典作品,精品圆器壶的创作必须做到本质美好、形体贴切、制作精良,三者缺一不可。一是本质美好,制壶人要善于利用紫砂泥五色土,充分表达壶的创意,突出壶所表达的主题,选取其美好本质的东西;二是形体贴切,根据紫砂壶特有的形式美的原则,做到形体上合理、形象上融合;三是制作精良,必须做到形、色、工三者巧妙配合,做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简言之,精品圆器紫砂壶,必须做到形式美、本质美、制作美,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

圆器造型装饰能增加实用功能和欣赏趣味,反映在壶的盖、嘴、把,如盖有截盖、压盖、嵌盖、平盖、线盖;嘴有直嘴、一弯嘴、一弯半嘴、二弯嘴;嘴孔有独孔、多孔,流曲胥出自然,注水流畅,理、趣都有理想效果。圆器的雕刻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一体,由于文人的参与把壶艺推向高层次文化层,铭镌的内容有与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词句,有哲理、伦理名言,提高了装饰层次,深蕴文化内涵,更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5

其二,在人类发展史和今日的世界布局近200个国家中,中国人口之众多遥居各国之首,绝不是近百年“进口”西医的功力。

其三,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古埃及医学、巴比伦医学和古印度医学等三家,均已退出历史舞台,唯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历千年久盛不衰,在物竞天择自然规律中,显示着顽强的勃勃生机!

娑罗子驻颜保健医学,属于祖国传统预防医学范畴,这独特的“治未病”庞大体系,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吸取汉、藏、蒙等民族传统预防医学的精华,“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溶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环境学、营养学、艺术学等学科于一炉,独创一格。

“娑罗子”一词,其含义至为丰富,既有医理药理,又有佛理情理:佛祖释迦牟尼在娑罗树(菩提树)下涅,娑罗树结娑罗子,以之为名,隐喻娑罗子慈航普度的大医襟怀;民间神话传说中,人们称月宫里的桂花树为娑罗树,碧海青天,吴刚嫦娥,青春不老,娑罗子取其义,象征苍生对健康长寿生活的向往;娑罗子又是《本草纲目》中的一味中药,为龙脑香料,常绿乔木之籽,其形似椒,味如罗柚,有宽中和胃之真功卓效,直取为名,表达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娑罗子驻颜保健医学,秉承其平补温调之理展开自身独特之保健体系,此三者合一,是为娑罗子矣。

娑罗子以未病先防为原则。其理念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高手治未病;未雨绸缪,方有金汤之固。所以,娑罗子的保健对象,主要是针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娑罗子中医保健最高最终追求:医与境合一,防与治合一,药与食合一,形与神合一,即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娑罗子手法和器械,呈现于视觉,形态独特;呈现于听觉,节韵独特;施术于人体,感觉独特;对于消除亚健康,效果独特。

娑罗子,以独特的理论、手法、方药、环境,营造出以物境、情境、药境、意境为基本要素的独特娑罗子医境,形成独特的保健效应场;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改善微循环,排除体内毒素,提高免疫功能,消除亚健康状态;达到荣卫固密、脏腑调和、气血畅达、精神健旺,最终实现阴平阳秘,强身健体,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的“娑罗子”保健医学体系,上万言巨著也难以言明说透,现先择拣“养生膳食”说其一、二。

娑罗子养生膳食,是娑罗子中医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各有特色的养生膳、养生酒和养生茶组成,作用各异,互为补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古医学云:“以食为药,去针砭之疼,远药石之苦,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以取其效,乃大医之无量功德也。”娑罗子养生膳食以此为原则,根据不同保健对象的不同健康状况为契机,辨证施膳,循古方、古法精心炮制而成。食之,能做到: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胃,秋养肺,冬养肾,让你能于至醇至美的品味中,收到强健体魄、益寿延年之功,善莫大焉!正如古人曰:“一勺一著来自天然,且调且养当生福兮,信不诬也!”目前娑罗子养生膳中有主食、冷拼、热炒、火锅等,均已历经300余年历练完善,乃至真至美的饮食,为药膳经典杰作矣。单是娑罗子火锅系列,就有人参蹄花、苍龙戏海、独占鳌头、果仁排骨和沙参肚条等数十余种,其中的“龙马还童”、“益母金凤”,“阳春四君子”、“紫阳高照”等,宝膳之精粹也!

酒能养生,医家独钟。“娑罗子养生酒”,均以上等高粱白酒为本,配以独特方药精制酿造而成,它其青如黛,其红似火,其黄似脂。观之则有琥珀之剔透,玛瑙之玲珑,珠玉之清纯。它的配伍特点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对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对五脏,即肝、心、脾、肺、肾。饮用不同配伍的娑罗子养生酒,可壮心阳,补心血,解肝郁,滋肾水,培脾土,清肺金。目前在娑罗子养生阁,已成功制作并受到饮者欢迎的已有:一品红,阳春宜,当归来,佛手春等8种。

茶,中华民族的灵魂之饮,源于开天辟地时期的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月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沿着历史的漫漫长河,循着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的子子孙孙的数千年进程,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独领的中国茶文化。“娑罗子”烹青仙居茶饮系列,或极品清纯,或醇厚浓香,或余味绕梁……各有千秋;清茶、红茶、绿茶……各取所需;铁观音、乌龙、信阳毛尖……任君自选。尤其是在那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奇洞怪石、安享曲径通幽之氛围中,浴仙气缭绕的云雾,听悠扬欢快的轻音乐,真可让人清静怡神,犹如醉入大自然而忘却心头百般烦恼。再饮上按“娑罗子”古典医学精心配伍的几十种风味茶,或让人安神养心,或让人乌须阳刚,有的温肾扶阳,……气香、色美、味醇,养生效果显明、诱人,沁入心肺。

烹青仙居,雅室品茗;食养生膳,健康经典;饮养生酒,四季皆宜――娑罗子中医医学保健中心,能使你在纯洁、清新、绿色的园林里享用珍肴佳味,还让每位食君实现舒筋活血,壮骨填精,祛湿除痹,养性怡情。如此绝妙美膳,诸君何不躬身试之!只有那刻之后,你才感激“娑罗子”的神奇和高效!

究其娑罗子保健的主要特征和防病机理,可以用六句话概括:其一,娑罗子的保健模式和技术体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你创造一个系统、高雅、圣洁、卓效并使身心得以双重调养的保健天地;其二,以医道为核心骨骼构成的全新医学文化模式,形成了崇高的人道主义医学精神;其三,娑罗子以人为本的向量和医境,作用于患者可泄心火,清肺金,扶肝术,培脾土,滋肾水,在净静、祥和的氛围中实现保健;其四,娑罗子独特的方药不口服多外用,其形、色、光、嗅、味、学法和服务精神等,完全符合医学人道精神;其五,娑罗子手法和器械,呈现视觉形态独特,呈现听觉节韵独特,施于人体感觉独特,针对亚健康效果独特;其六,娑罗子五行、五味、五脏的对应生成的膳食配伍,能奏温、通、补、泻、汗、和、散、清之功,色、香、味、形、器,乃至饮食过程纯美韵味,天行健,地势坤,平衡阴阳,形神俱安的特色药膳,最终能达到你的预防保健之最终目标。博大精深的娑罗子为全民的中医保健体系;深受社会青睐的石家庄娑罗子中医保健中心,其药浴、浸泡、熏针、火灸等,不仅科学、庞大、系统、深邃、精透,还能让每位收益者在悠扬轻快的天籁之音中,尽享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无穷边际的底蕴和风流。

石家庄娑罗子中医医学保健中心,是经石家庄市卫生局核准并经河北省卫生厅审核备案、石家庄市工商局批准设立的正规医疗保健机构,中心总部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广安大街24号财富大厦A座27层,内设: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医学科、预防保健科、推拿保健科、口腔保健科等临床科室,独具特色的娑罗子药膳体系、品味独具的特色药酒,别具风格的烹青仙居养生茶艺,及润脂、精致的中医美容体系,让你乐不思蜀。

茶文化的主要特征范文6

一、坚持规划优先,构建现代林业体系。发展现代林业,必须以规划为先导,编制出台《朱溪镇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林业发展体系。

1.树立现代林业发展理念。现代林业是世界林业发展的方向,发达的林业已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从管理粗放、经营单一、效益低下的传统林业中走出来,走上管理集约、经营科学、效益综合的道路,实现科学发展的林业,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体现现代社会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明确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目标。发展现代林业就要用现念引领林业,用多种经营做大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林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业,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林业,用现代市场机制发展林业,用现代法律制度保障林业,用深化改革拓展林业,用培育新型务林人推进林业,提高林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素质和效益。通过努力,建成生态环境良好、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林农生活富裕的现代林业强镇。

3.把握现代林业发展原则。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努力推动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二、坚持生态优良,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发展现代林业,必须牢牢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方向,这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

1.推进10万亩生态公益林工程。进一步扩大生态公益林范围,以现有6.8万亩生态公益林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到10万亩,重点是朱溪港源头及上游,使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到镇域面积的1/3,占到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1/10。健全生态公益林管护体制,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实施封山护林、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抚育,尤其是朱溪港流域主支流溪上、岭梅、朱家岸溪、大洪源头及上游全面实行封山育林,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分别在朱溪港主支流源头及上游建立1个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小区;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天然阔叶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湿地资源和古树名木资源;加强原生植被保护,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占林地、乱捕滥猎行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退耕还林,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河流农田防护林建设,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加强拟建朱溪水库和山塘水库环库涵养林建设与保护,保护林地、林木植被资源,净化水资源环境。

3.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快修复、维护平衡”的原则和尽可能保持原始生态的要求,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小流域原生自然植被保护,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推进水土保护,维护小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加强河道整治,开展河道清障疏浚,综合开发滩地资源,严格控制河道采砂取石,保护自然生态水系,维护小流域生态安全。启动朱家岸溪小流域治理工程。

三、坚持产业优化,构建林业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加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

1.推进优势林产品基地建设。朱溪林产品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要按照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引进新品的要求,推进优势林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推动力度,大力发展毛竹、茶叶、杨梅、猕猴桃、枇杷等优势林产品,至“十一五”期末,使毛竹面积达到6万亩、茶叶面积达到5000亩、杨梅面积达到4000亩、猕猴桃面积达到2000亩、枇杷面积达到2000亩。加强林产品基地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抚育管理技术,推广林下种植养殖的复合种经营技术,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力引进和培育产量高、品质好,适销对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林果新品种,探索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和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实施一区十村百户科技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积极创建以毛竹为主体的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道路;扶持培育10个林业基础较强的村发展庭院经济、林业经济,成为村域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使每村年林业总产值超200万元;培育100户林果业年收入超2万元的林果科技示范户。

2.提升林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业是提高林业附加值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巩固传统手工业,优化工艺品加工业,发展现代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林工贸一体化水平。挖掘传统手工艺流程,培养新一代手工业农民,开发系列“林”字号绿色林产品,着重开发竹艺加工业、茶叶加工业、果品制作业等,支持大邵、河口、大加、南塘等地笋干加工专业户、竹筏生产专业户、竹凉席生产专业户的发展,建成竹筏加工基地、竹凉席加工基地。在坚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支持南塘、岩前等地外加工企业的发展,鼓励外加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逐步走上独立经营生产之路,使企业发展步入规模化、科学化轨道。积极创建省级林产品加工园区,鼓励有一定规模和前景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向林产品加工园区集聚,扶持勇进竹制品厂等3家毛竹工厂的发展壮大,大力引进林产品加工企业,就地消化毛竹、茶叶等优势林产品资源,开发林产系列产品,提升林产加工业水平。

3.发展森林旅游业。加强景观林改造,对县道管铁钱朱溪段等两侧山体、朱溪港沿溪两岸和方岩景区四周实施林相改造,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优化景观林相。加快方岩景区开发,规划建设省级龙皇堂森林公园,推介朱溪山水森林景观资源,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溪流资源、地质资源,大力开发林家乐、森林旅游、体验旅游等旅游项目。启动建设集驯养、繁殖、休闲、狩猎于一体的野生动物繁殖场,丰富森林旅游内涵。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和花果村建设,改善村庄环境,建设休闲林庄。

四、坚持资源优组,构建市场配置体系。发展现代林业,必须深化改革,有效配置多种林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林业的积极性,挖掘林业的潜力,发挥林业的整体效益。

1.积极探索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通机制。在切实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要求,完善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探索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形式合理、有偿流转林权。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前提下,探索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参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和活立木市场交易的方式与途径。积极做好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涉及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

2.积极发展林果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壮大已建林果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与实力,坚持龙头带动、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区域性优势林产品专业合作社,为林农提供种苗、管理、科技、产销一条龙服务,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林业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重点扶持竹笋专业合作社、枇杷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社等林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做好森林食品、有机林产品、绿色林产品、林产品原产地保护的认定、认证工作,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有较大规模、有较强知名度的林产品知名品牌。

3.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出台政策,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鼓励支持农户、居民、私营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抓住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吸引企业主体投资林业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民资丰厚的优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林业;充分发挥朱溪外出经商人员多的优势,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经商人员返乡投资兴林,造福桑梓,再创新业。

五、坚持管护优质,构建林业保障体系。发展现代林业,必须以先进的生态文化引领人们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带动作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并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要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资源,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森林提供便利和条件。要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满足社会需求。要通过多种文化形式,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生态伦理道德,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高林业科技含量。高度重视林业科技教育工作,加强镇林业工作站建设,提高林业工作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技素质,更好地承担起为林农服务的责任。重视农村林业乡土人才的挖掘、培养、教育和使用,力争重点林果村均有1~2名村级林果技术员。重视林农实用技术培训,将其纳入农民培训工程重要内容,重点林果村要结合农时开展培训工作,力争重点户能掌握1~2门林果实用技术。高度重视林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引进、应用、推广工作,重点引进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林农复合经营技术、林果梯度开发技术、猕猴桃、枇杷等水果高接换种技术,增强林业科技含量,提高林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