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1
一、完善内控制度,促进会计管理规范化
农村信用社随着改革的深化与经营转型,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2011年3月份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后,财务会计流程需要梳理,财务会计制度需要按照会计新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为适应这一需要,该联社按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条主线,梳理完善制度,改进财务会计管理的方式方法。一是制定了《财务管理考评内容及记分标准》,对基层信用社实行千分制考核,与经营管理指标挂钩,与基层信用社薪酬挂钩,激励基层信用社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制定财务预算,并围绕2012年财务预算,修订完善《费用管理办法》和《机关费用开支管理暂行办法》,将信用社费用分固定费用和浮动费用,固定费用保障开门营业,浮动费用与收入挂钩,使费用向业务倾斜,向基层信用社倾斜,向一线员工倾斜。同时,修改完善了《财务审批委员会议事规则》及《费用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费用管理,促进了增收节支。三是制定下发了《网点柜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详细规定职位要求、履职考核、服务质量考核、业务量考核、技能考核和薪酬计算的标准,重点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激发了内勤员工工作热情。四是实行了《农信银资金清算考核办法》,将业务量分为总量、平均量、主动发起业务量、通汇网点覆盖面4类11个指标进行统计考核,体现公平合理,促进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的推广使用。五是制定实行了《股金集中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股金管理流程,促进了股金优化改造。六是认真学习各级案件通报,总结经验教训,修改了《银企对账操作规程》,制定了《对账工作具体规定》,明确了对账目标、时间、重点、方式、人员和奖惩,提高对账率,防范未达账项,保证了资金安全。七是制定《反洗钱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在支付结算、反假币、反洗钱、支付密码器购置维护、会计参数等方面,细化分工,落实责任,使反洗钱工作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提升了反洗钱水平。八是按照“目标分解-层层落实-督办考核-奖惩激励”的思路,修订了《综合柜员制网点柜员绩效考核办法》《委派制会计主管绩效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激发了内勤人员工作热情。
二、强化监督制约,推动会计操作规范化
实现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来保证制度和规范的推行。为此,该联社创新评价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制度执行力,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实行了《会计监督中心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细化了检查辅导、事后监督、调阅远程监控和银企对账操作流程。对检查辅导员、事后监督员,实行了包社负责制和岗位责任追究制,与效益工资挂钩,提高了会计检查辅导员的责任心,增强了检查辅导的效果。检查辅导员每季度对所包社进行实地检查指导一遍,对风险点、关键环节重点辅导,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差错率由去年万分之1.07下降到今年的万分之0.1,差错率明显下降。二是制定了《事后监督问题类别界定标准》,明确规定了一般性差错、较严重性差错、严重性差错的认定和处罚,并按照《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建立了内勤员工违规行为档案。对内勤员工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评价,与评先、晋级、晋职相挂钩。三是充分发挥远程监控中心的作用,对柜员操作行为、网点现场管理、晨会制度执行等“实时”监控,及时督导,及时纠正前台不良操作行为,促使柜员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四是开展飞行检查,重点对柜员管理、柜员卡管理、主管授权、柜员尾箱、现金管理、对账管理、参数管理等进行检查,提升了基层营业网点内控管理能力。五是采取“分社整体接管”的方式,对青扬分社会计制度及规范标准的具体执行情况,深入排查风险隐患,为下一步改进会计检查方法积累了经验。六是开展了会计主管专项履职和前台柜员操作专项检查,开展了重要空白凭证风险排查、支付结算风险排查、资金清算业务风险排查,促进会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内勤培训规范化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2
关键词:360度考评法;辅导员;班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26-02
班级是学校教学、管理、育人的基础构成组织。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辅导员坚持不懈的做好班级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班级的建设。为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辅导员团队,有效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本文试论述将360度考评法引入到高校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工作中。
1 360度考评法的内涵及主要优缺点
360度考评也称为全方位的绩效考评,就是向所有了解被考评者工作的有关人员,例如被考评者的上级、下级、同事、专家、服务对象以及被考评者本人等,征求意见或让他们直接量化打分,在此基础上综合评定被考核者绩效,再通过相关程序向被考评者提供反馈信息,从而达到帮助被考评者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的考评方法。它是一种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考评信息,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并提供反馈的方法。
360度考评是现代主流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式的一种,自20世纪90年代后,已代替目标管理考评法而受到世界各大顶级跨国公司的青睐。这种评价模式的突出优点有:(1)多维度的评价以及广泛征求意见,使结果更为公正、客观、准确、可信;(2)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反映被考核者在工作中的优缺点,激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弥补缺陷不足;(3)帮助管理者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果,发现和解决组织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4)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考核问卷等环节的设计,引导被考核者了解工作特点和要求,思考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传达上级领导的工作思路;(5)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反馈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对被考核者开展培训和奖惩工作提供依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这种评价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1)由于评价参照标准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只关注一般特质,而不是特定工作行为;(2)评价者只能从一个角度观察到被考评者的工作行为,易以偏概全;(3)由于存在多个考评主体,评价的程序和数据处理比较复杂;(4)在实施360度反馈过程中,如果培训和运作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 (5)因为多维考评主体的评分切均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被考评者的沟通能力就成了极其重要的指标。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员工,往往会得高分。
2 360度考评法在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辅导员班级管理的考评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360度考评。
第一维度――班级学生。班级学生是辅导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关系到辅导员工作的实效。因而对辅导员班级管理的考评的第一个维度,也是最重要的考核维度是学生。学生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班级的认可度和归属感,考核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班级的特色和亮点,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应遵循因材施教,注重特色和亮点的培养。三是反思和总结。辅导员要注重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反思,以便促进整体的发展。
第二维度――所在院系领导意见。院系领导可以从直接主管领导的角度,结合班级发展的整体情况,对其做出评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基础建设,着重看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上工作态度和绩效;二是班级整体发展,评价整个班集体在学风学纪建设、班级党团建设、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情况。最终,院系领导通过综合评价,给出院系评价等等。
第三维度――同事评价。辅导员班级管理的考评的第三个维度是学工组其他辅导员的评价。是为了弥补上级领导和自己评价的不足,充分吸纳评价信息,确保考评的客观和全面。二是为了促进辅导员了解彼此的工作,促进工作交流,形成良性竞争。
在综合以上“360度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学校学工部结合平时掌握的关于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情况,给出评价。最后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学工部、组织部、人事处、学联、团委一起对辅导员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价。
3 将360度考评法引入到对辅导员班级管理考评的几点启示
将兼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的360度考评法引入到对辅导员班级管理的考评当中,有利于加强辅导员队伍科学化、专业化,是促进辅导员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的重要举措。
3.1 充分认识将360度考评法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的意义
考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核心环节。考核在组织耳标实现的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工作分析基础上设定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引导组织成员向着明确的目标方向努力,并且能够为人员培训和奖惩措施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进一步支持和鼓励组织成员不断改进与提高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以保证组织管理和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可以说,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能够有效激励广大辅导员工作热情,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规范他们的工作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构建顺畅的辅导员准入一退出机制,引优去劣,提升整个辅导员队伍的质量。
3.2 选取适当的考评方法
“没有完美的技术,也没有糟糕的绩效评价方法”。考评办法的优劣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一种考评方法是否合适,关键要看它与工作的相关性、适应性,考评的可靠性、客观性以及(至少要考虑)带来的成本。对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的考核办法要从辅导员工作特点和岗位性质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为了达到预期的考核效果,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相互配合进行考评。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长期以来,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考核指标缺乏操作性,考核结果主观性较大。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各有利弊,在考核中应综合二者优点,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3.3 有效利用考核结果
经过几重维度所得出的考核结果不单是对辅导员班级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更是激励辅导员更好地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高度重视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准确反映出班级内群体特点和个体特征,以此为切入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要把考核与奖惩制度挂钩,辅导员向班级内成员明确指出其优缺点,奖励先进,督促后进,更好地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促使班级内成员不断进步。同时,以考核结果为基础建立班级内部数据库,进行跟踪观察和评估,保持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发挥考评结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绩效评估 适应性绩效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性质、任务、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绩效评估作为其评价的主要形式也应面对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环境的改变。本文将适应性绩效应用到辅导员绩效的研究中,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考核办法形成互补,为理解辅导员绩效内涵、全面考察和评价其绩效提供新的视角。
一、适应性绩效的内涵
由于当今个体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多样化不断加剧,对个体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性绩效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即指当工作要求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个体在一个任务上的学习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完成另一个任务上。
Borman和Morwidlo提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模型,但忽视了个体对新任务和新要求的适应性情况的描述。Campell(1999)指出早期工作绩效结构框架中没有涉及员工适应新环境和工作要求的成分。Pulakos等人(2002)提出适应性绩效有八个维度,即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工作情境、处理紧急事件或危机情境、创造性解决问题、工作压力处理、学习工作任务及技术和程序、身体适应性、人际适应性、文化适应性。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是影响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体系不仅可以精准的测算出每个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表现出辅导员的工作素质,把控高校辅导员任免制度和相关问题,是为学校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辅导员资源储备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测评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都没有考虑辅导员绩效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其行为的新发展,即为了满足急剧变革和动态环境作用所需要的行为方式, 如处理工作压力、自主学习、转换新角色等。
三、高校辅导员适应性绩效指标的确定
当今的教育领域处于自身变革与社会环境的动态作用之中,高校和辅导员个体都经历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绩效评估要反映辅导员绩效环境的变化, 绩效结构中应增加适应性绩效的内容,使辅导员的绩效得以全面、有效的体现。高校辅导员绩效指标的确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确定一定要合理。其中,任务绩效指标仍然是基础,在实行适应性绩效方面,将更多关注其内部的行为和动态指标。表1为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表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样表
考核对象 绩效类别 权重 考核指标 评价来源
高校辅导员 任务绩效 50% 主要是学校规定的工作完成量,包括学校规定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客观数据
周边绩效 20% 主要指与同事及学校的协作满意度 客观数据和同事
适应性绩效 30% 紧急及危机事件的处理 上级、同事、学生
对工作压力的处理
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度
对不确定和不可预测事件的处理
新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与学生的融合程度及技巧
与学生语言、习惯及文化习俗等的适应
工作强度的承受力
四、总结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中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划分显得静态成分过大,它们更多反映的是辅导员过去的绩效和外部关注行为。本文把辅导员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回应发展变化的多元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纳入辅导员绩效的结构中,可以更全貌地反映处于变革中的辅导员的工作和行为特性。而且,由于适应性绩效具有动态性和情境性特点,因此在包含有适应性绩效的辅导员绩效评价中也就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4
关键词:国有银行;绩效考核;全员评价;分类管理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员工激励及人事安排的有效性。对于银行而言,不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容易引起服务质量低劣等问题,造成客户的流失。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建立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各个银行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国有银行的市分行与县支行作为直接接触客户的重要媒介,其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国有银行省分行为例,尝试性地构建一套国有银行的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对管辖范围内分支机构(部门)和各类员工,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判断其工作业绩,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全员评价和分类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银行分行绩效考核体系。
一、基础概念
绩效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AubreyDaniels提出,一般包括定义绩效、绩效考核、衡量绩效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其中,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决定企业重大人动、员工所得回报的主要依据;绩效考核方法是支持绩效管理的工具。目前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考核方法主要有:强制分布法、目标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和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360度绩效考核等。
二、银行业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意义
1.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逐层落实,为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通过建立全面绩效考核体系,能够对银行各分支行、各部门和每个员工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为资源分配提供合理的依据,进而提高价值创造者的积极性。
2.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全面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并定期得到管理层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有利于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业绩,是否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哪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和多样化运用,在员工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全面绩效考核体系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目标来制定和分解目标,这有助于提高目标制定与分解的能力;管理者辅导员工提高绩效,这有助于提高指导、激励和监控能力;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这有助于提高考核能力;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全面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三、某国有银行省分行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某国有银行省分行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构建了一套全面绩效考核体系,该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员工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高。该体系方案具体如下:
1.考核方案
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应做到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包括对机构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和对员工的岗位绩效考核。(1)对机构的绩效考核针对分支行、内设部门、特殊部门,建立针对性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就分支行的绩效考核而言,分别按市分行、县支行、二级支行三个层级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以现行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为主体框架,根据各层级的职能定位设置具体考核指标、设定各维度的考核权重。对内设部门的绩效考核分别按省分行内设部门、市分行内设部门、县支行内设部门三个层级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各部门承接所在行战略和落实主要职责的原则选取和设置指标。在指标选取上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战略目标分解。遵循承接全行战略的原则,将部门绩效指标与全行绩效指标、员工绩效指标有效衔接,突出关键绩效指标。二是基于部门职责。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和设置应遵循落实部门主要职责的原则,突出本部门关键绩效领域。三是基于部门特点进行差异化指标设计。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工作性质及其与业务经营的关联程度,对部门进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对特殊部门的绩效考核应该注意各级分支行的营业部既不同于分支行,也不同于内设部门,应考虑制定单独的绩效考核办法。此外,对于一些按照事业部或准事业部管理的特殊部门,如金融市场部等,也应制定单独的绩效考核办法。(2)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分为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及对柜员、管理类员工的绩效考核。客户经理作为专门销售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一类员工,制定专门的以营销业绩为主要指标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柜员作为专门提供现场服务和支持的一类员工,制订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为主要指标、营销业绩为次要指标的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对柜员的考核以年度为周期,考核其岗位绩效与行为表现。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工作量、服务质量和营销业绩,并由归属部门负责提供基础数据。其中,工作量主要考核柜员实际业务办理数量,服务质量主要考核柜员在日常工作中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营销业绩主要考核柜员营销和客户维护能力。行为表现考核指标侧重于柜员品行修养、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合规自律等方面的提升,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确定,评价人为二级支行长、营业主管和本二级支行其他人员。根据柜员年度岗位绩效和行为表现考核得分,形成柜员的年度综合评价得分。同时将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薪酬发放、星级晋升、岗位调整、评先推优等的重要依据。银行分行的管理类员工包括分支行行领导和各层级内设部门的部门领导等,其岗位绩效考核应与所在机构(部门)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结果相联系。
2.考核结果运用
(1)构建全员评价体系全员评价体系是指对管辖范围内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员工,在绩效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相关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员工评价,体现了不同岗位员工的价值和同一岗位不同员工的价值。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员工积极向上,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2)构建分类管理体系将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员工的分类管理,对通用序列员工、信息技术序列员工、审查审批序列员工、销售序列员工、柜员序列员工分别制订晋升标准,其分类结果可用于员工晋升。若按柜员(服务支持类员工)、客户经理(产品销售类员工)、管理类员工、其他类员工分类,其分类结果可运用于制订不同的绩效考核办法。总的来说,将全面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全员评价和分类管理,构建起全面绩效考核体系、全员评价体系和分类管理三个体系,使得三个体系互为协同,共同构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白海琦,彭永芳.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绩效考核困境及改进策略[J].银行家,2017(4):64-66
[2]中国工商银行镇江市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绩效考评机制探讨[J].金融论坛,2010(4):75-80
[3]徐向真,陈振凤,董大海.现代企业绩效考核方法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129-132
[4]付小非.从绩效考核看绩效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2):98-99
[5]上官永清,牟卿.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考核指标设计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88-93
[6]李宋岚,刘嫦娥,LISonglan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4):76-79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5
高校人事考核主要是学校的人事管理部门,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运用适当的考核办法,依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对教职员工的实际工作实施情况和德才表现进行考察并给出评价。由于高等院校的人事构成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其人事考核也较其他事业单位有着不同之处,那么要想透彻分析高校人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笔者认为,应从高校人事考核的特点入手。
一、高校人事考核特点
(一)考核对象结构复杂
在高等院校中,如按教职工的岗位性质来分,有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教学辅助岗三大类。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主要是专任教师,这一类人员又有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之分。从事管理岗位的人管主要是指负责教师调配、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员工,这一类人员中又包括各部门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干事以及各学院辅导员等。从事教学辅助岗位的人员主要是指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提供保障条件的工作人员,这一类人员主要指实验室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后勤工作人员。
若按学校各组织机构来分,可将教职员工归为以下各单位:各处、室、系、部、产办、图书馆、后勤等不同单位。而这些单位中又包括任课、以工代干、服务、经营(校办产业)等人员。与此同时,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使本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迅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接轨,在其师资队伍中还吸收了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来校任课。
由此可见,高校人事结构的复杂性。面对如此复杂的人事组织结构,高校对教职工的考核要想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就很难进行“一刀切”的整体考核,要针对各个不同类别的职工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
(二)考核周期相对较长
众所周知,高校教职员工中大部分为任课教师,而教师这一劳动群体所从事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作,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的显现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同时,教师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论文论著等的发表也都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如果高校的人事考核与其他单位一样采用年度考核的办法,就会为其中的绩效评估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考核参数相对较大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许多教师集教学、管理、科研于一身,既教书育人,又兼任学校党政机关职务,或者担任辅导员及院系教务管理老师。这样在考核内容或指标体系上各方面参数比起其他行业的人事考核量要大得多。
二、高校人事考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自1994年采用考核的手段对广大教职工加强管理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了,期间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高校考核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考核制度本身的缺陷
首先,量化考核难。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考核条文时,往往把教学和科研工作以一定的标准量化折算进行考核,相对于统一标准下去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这种做法在操作上是比较容易的,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成果,即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改进或提高,几乎不具备可衡量性,所以这种考核的结果很难真实体现教师的工作成绩和效果。
其次,考核标准规范难。高校人事考核中若要想依据一个统一的标准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为使考核工作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不同职务的教师和不同职能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估,进而确定考核标准。但是,由此带来的是考核条文越来越复杂、烦琐、难以操作,使考核人与被考核人都感到不胜其烦,因而穷于应付。
(二)考核制度执行困难
从公办高校的运作机制以及政府行政管理机制来看,即使高校拥有比较完善的考核用人制度,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在高校中,虽然教师的身份是国家事业编制内人员,但是严格来讲考核的结果通常是与被考核者的聘任、辞退、奖惩、晋升以及工资待遇的调整等利益挂钩,考核制度势必会伤及一些人的利益,令一部分人不满。这部分人则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自身利益,想对策甚至阻止考核制度的执行。在我国高校目前既无严格人事管理的内在动力,又没有外在压力,高校考核制度要想摆脱执行困难则是件困难的事。
(三)考核办法简单
由于前面所述高校考核对象的复杂性,对各类人员的考核难以考虑各自的特点做到区别对待,在考核的指标中定性指标多于定量指标,而定性指标通常又以优、良、中、差等这些比较模糊的概念来表述。由于考核办法的简单化,使作为主体的考核组织或考核者不能够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对被考核的客体进行评价,存在较大的考核误差。
(四)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今社会中,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是精通本专业的内行。由于高校人才选拔和聘任要求的限制,高校管理队伍中主修和精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很少,这就导致管理队伍专业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内驱力不足。
三、高校人事考核完善策略
(一)完善考核制度
1.提高认识优化考核指标
首先各高校要引导领导干部、教师及其他员工提高对人事考核重要性的认识,正视考核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明确学校整体的办学目标和人事考核的最终目的,并督促教职员工积极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指标。要以国家总体要求为指导,充分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内容要全面具体,并且注重综合性;要区别考核对象,提高针对性;要注重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最后要使方案具体可行,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2.以人为本增强考评结果运用
高校人事考核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学目标管理,强化考核评价功能。要加强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反馈工作,并将年度考核与教师奖励惩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培训进修等紧密挂钩。只有奖惩分明、公正分配、选贤任能、认真兑现,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考核在校内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丰富考核方法
1.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考核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考核可以成为高校人事考核的一种手段。网络考评系统方便快捷,被考核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在网上申请被考核,这一点可以解决教师科研、论文论著等成果周期长而不能算入考核成果的弊端。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已经开始运用网络考核系统,并取得成效。以下为复旦大学网络考评系统的具体做法(以处级干部年度考核为例):
首先,按照学校文件要求,正职干部由学校考核,副职干部由各单位分党委(总支)书记负责考核、各部门由部(处)长负责考核。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的考核由各院(系)分党委(总支)书记和学工部(研工部)共同负责。
为了将这些考核流程整合到一起,在干部年度考核系统设计时,设置了“第一考核人”和“第二考核人”。在考评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时,分党委(总支)书记作为第一考核人,学工部(研工部)作为第二考核人;在考评其他副职领导时,分党委(总支)书记、机关单位部(处)长均作为第二考核人。
具体考评方式为:进入复旦大学组织管理考核系统,点击界面左侧“单位考核负责人考评”选项,然后在右侧会出现待考核负责人考评的副职人员信息;点击副职人员的工号便弹出“干部年度考核表”窗口,请考核负责人对考核表内的信息进行审阅。然后在相应的“考核人审核意见”部分,选择相应的“评定等次”,填写“考评意见”。
考核人填写部分或填写完毕后,可以点击下方的“保存”,保存后的考核表仍可由考核人进行编辑修改;如填写完毕并确定无误,可点击下方的“提交”,提交后本考核人将不能再对考核表进行编辑或修改,除非被上级考核负责人退回;若认为副职人员或第一考核人提交的考核表需要修改,可点击下方的“退回”,并通知副职人员或第一考核人进行修改后再提交。
2.引入集体考核
集体考核是指以某一学院或某个组织机构为基本单位作为考核客体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以基本单位的总体成果为主。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实施了对学院整体考核的办法,对于整体考核为优秀的集体,优秀个人的比例就可以高一些,管理部门可以结合作风建设评比结果或者省级以上的集体奖励适当将优秀比例拉开。
3.强化日常考核
年度考核是定期、全面的考核,日常考核是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和依据。要加强日常考核工作,为年度考核积累资料,提供依据。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范文6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准入机制
江南大学一贯坚持辅导员队伍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替代的重要师资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师资队伍总体规划,有计划、有程序、有标准进行辅导员队伍的人员选拔和补充。
1.有计划。选聘辅导员工作中,首先进行队伍规划,学校规定全日制在校学生统一按照280:1配备专职辅导员,逐步过渡到200:1,根据规划确定每年的进人计划,按计划补充。同时实行免试研究生担任两年专职辅导员工作的制度,建立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队伍,保证一定的流动编制,既满足工作需要,又符合队伍规划。
2.有程序。辅导员的选聘过程中,成立了专门的辅导员聘任工作小组,所有应聘人员首先要通过笔试、心理测评、职业化倾向测试,然后由聘任工作小组面试,面试过程中还有群体面试和个体面试两轮淘汰过程。选的辅导员可谓斩五关过六将,选拔过程的程序性客观上保证了公开、公平、公正性。学校严禁超计划、无程序选人。
3.有标准。辅导员任职条件明确写进了学校的文件规定,每年补充人员也公开辅导员的应聘要求,明确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在校期间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思想坚定,育人意识强,有奉献精神等等,通过几轮选拔确定的人选第一年仍实行人事制度,经过岗位聘任和考核,确属优秀的方可将编制转入学校,把好入口关。
准入机制的建立是选聘高质量辅导员的重要保证。
(二)探索聘任机制
学校出台了《专职辅导员岗位聘任暂行规定》,对全校辅导员实行岗位聘任制,根据学历学位、工作年限、工作实绩以及年度考核结果,设立一级岗辅导员、二级岗辅导员、三级岗辅导员、四级岗辅导员,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岗位津贴标准。一级岗、二级岗侧重于工作实践能力,三级、四级岗侧重于工作研究能力和工作实绩,目前全校已经聘任了13位三级岗辅导员,35位二级岗辅导员,进一步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身份管理,建立能上能下、出入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辅导员聘任管理办法,如果从事辅导员工作连续满8年以上且每年考核均在称职以上的,可以按照四级岗对应副处级、三级岗对应正科级、二级岗对应副科级、一级岗对应科员级别享受退休待遇。
(三)强化考核机制
考核是聘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完善岗位聘任制度,我校制订了《江南大学专职辅导员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由学校、院系、学生代表分三层次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的制度,根据考核办法,辅导员年度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的话,所在学院学生工作的总得分占50%,学院对其平时工作表现得分占25%,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对辅导员工作测评得分占15%,学生处根据平时参与岗位培训、工作研究等情况对辅导员的考核占10%,辅导员工作业绩不仅和个人努力表现程度相关联,也与学院学生工作的总体状况和工作水平相关联,还与其服务对象(学生代表)的考核评价相关联,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了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管理思路。对全校辅导员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序,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干部选拔的重要参考。
(四)完善培养机制
1.岗前培训。学校对每年新补充的辅导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不仅有理论研究、前瞻性的管理理念渗透,也有经验丰富的党委副书记或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介绍经验、提出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还组织前一年参加工作的辅导员介绍自己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要求的心理历程。为每一位即将上岗的辅导员进行理论武装和实践经验辅导,增强了适应岗位的信心和能力。
2.在岗培训。学校每年定期召开全校政工干部大会,以会代训,全面进行岗位知识培训。每年组织心理知识专题培训、就业指导政策培训、学生资助政策培训等方方面面的岗位知识培训工作,提高辅导员岗位工作能力及把握政策的水平。
3.脱产培训。每年有计划选派优秀辅导员骨干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强化培训班,选派辅导员骨干到地方政府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对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学校给一年的脱产培训时间。
4.开展科学研究。学校按照培养和选拔业务教师的方式进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引导辅导员把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实践和研究,提高辅导员业务岗位的意识和学科归属感,在学校设立的人文社科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中每年审核确定十个研究课题,由辅导员担任课题负责人。在学校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
5.进行学术交流。学校每年举办一期辅导员论坛,作为大家学术交流的平台,要求大家主动思考工作,积累经验,撰写学术论文。通过定期举办辅导员论坛,加强学术交流,目的是培养一批专家化、职业化的学生工作的骨干和专家。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措施起到的作用
(一)是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准入机制的执行,我校辅导员队伍新补充人员中党员比例100%,主要学生干部95%以上,硕士以上学历占92%以上,出现了上千人竞争十几个辅导员岗位,有助于选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补充辅导员队伍。经过考核机制的实行,优胜劣汰的结果必然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提高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意识。以前较多强调辅导员就是要奉献自己,从事辅导员工作就是要准备奉献自己的,现在每一个辅导员都认识到这是一个专门化的业务岗位,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人格魅力、需要工作技巧、需要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和提高。有一名研究生刚刚到岗时思想上存在顾虑,认为这份工作没什么前途,一年的工作经历,这名辅导员已经明确表示,他已经爱上了这份工作,选定了这份职业。辅导员队伍中对职业的认同意识得到加强。
(三)是提高了辅导员的研究能力。每个人自觉寻求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对学生事务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不同领域进行探索和思考,我校两期申报的课题以及组织的两届辅导员论坛来看,德育教育、学生党建、特困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危机干预等所有学生工作的领域大家广为涉猎,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两届论坛上交流的论文80%已经公开发表,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四)是提高了辅导员的服务意识。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提高了辅导员的团队意识、服务主体意识、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辅导员在工作中积极贯彻育人为中心的理念主动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担任“防疫员”而不是“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