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1

在集结了著名散文家林清玄53篇经典作品的新书《心有欢喜过生活》中,“欢喜心”是内核,是在浊世中对抗欲望和疲累的灵药。好的命运让人欢喜,坏的际遇使人心忧,所有的高低起伏,都潜藏着生活和情感的危机。敏感的人更容易耕耘幸福,但也更容易亲手毁灭。这其中,保留一颗“欢喜心”显得尤为重要,在清欢中坦然面对人生得失,即使身处低谷,也能默然相守,寂静欢喜。

看林清玄的文字,一如其名,清清浅浅,还带点玄机。时常能发现佛教里的禅宗和生活里的禅机。现在很多人开始学禅悟禅,却以物质的方式,舍不得功利现世的心,就因此总也得不到禅的清欢和平静。在林清玄看来,就像苏轼所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而这“清欢”,就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能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多的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参加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这就是‘清欢’。”

《心有欢喜过生活》精彩书摘

“当下即是”“把握当下”“活在眼前”是一种平常心与平常事的体现,是彻底地契入生命的存在,也是一种不纵容的思想。宗宝禅师曾把这种精神说成是:“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马祖则说:“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现代人喜欢讲随缘,却不知随缘并不是跟着因缘转,而是其中有所不变。在禅者而言,“随缘”就是“任运”,是在世缘之中不为世法所染。

这种任运,古来的禅师说了很多,像道悟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像云门说:“终日说事,未尝挂着唇齿,未尝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尝触着一粒米,挂着一缕丝。”像大珠说:“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其实,真正的悟道者是没有“浪费”的问题的,他在每一个当下花费他的时间,正如潭州禅师说的两首偈:“寂寂无一事,醒醒亦复然。森罗及万象,法法尽皆禅。”“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若人解了如斯意,大地众生无不彻。”

我们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所以我们对时间、生命、存在应该有所选择,在随缘中不随波逐流,在任运中不放任纵容,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漫不经心”地浪费掉。

相关新书推荐:

《有梦不怕路远》

在这本书中,励志偶像矢野浩二,亲述从日本大阪居酒屋小酒保到中国当红演员、主持人的传奇经历。中日文化差异,梦想实现的转折点,每一小步,矢野浩二都坚持走在实现梦想的道理上。他的热情和谦逊,让这一路虽然辛苦,但总闪着光芒。他说:“破釜沉舟的精神,是我穿过困境时绝对不能丢弃的东西。”在书中,看他的故事,就像看一部电影,有出人意料的情节,也有动人情怀的话语。故事还没有结束,梦想的道路也在继续。你的呢?

《从一个人开始》

从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的社交关系一样,既复杂又简单,既无限接近又相距甚远,既无比熟悉又非亲非故。时代越热闹,个体就越孤独。学会从一个人开始,拥有独处的智慧和能力,才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必修课。在日本作家川北义则的新书《从一个人开始》中,80个简单的“一个人”生活理念,让读者拥有自己专属的“庇护所”,从心开始练习一个人,完整自己。作家说“一个人住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心有欢喜过生活》

作 者:林清玄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定 价:39.80元

《有梦不怕路远》

作 者:矢野浩二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定 价:38.80元

《从一个人开始》

作 者:(日)川北义则

译 者:林仁惠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2

【一】 学习、阅读、作息、运动计划

一, 晨诵。虽然放假,儿子每天还是习惯性的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早上6:30准时起床。每天早晨半小时的时间朗诵《日有所诵》、《中外儿童诗精选》、《会写字的梧桐叶》中的各两首小诗。通过诵读其中清新、经典的小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让文学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拓展思维。

二, 下午、晚上各阅读半小时。诸如绘本类的《蚯蚓的日记》,《圆圆的肚脐》,《神奇校车》,《小绿狼》,《女巫扫帚排排坐》等,自己独立阅读。我在他读后加以引申指导,汲取其中精髓,写出读后感。此项也是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写5篇读后感,重于修改,发表在博客上。儿童文学类的《笨狼的故事》,《绿野仙踪》,《我和姐姐克拉拉》,《一百条裙子》,《木偶奇遇记》,需要通过对话式、亲子剧场式、倾情演绎式等不同的方式,陪孩子一起共读。共读的过程,作以整理记录。

三, 上午和下午分别半小时上网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支配。或玩网络游戏;或拜访博友;或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页。

四, 中午午休不少于两小时。保证充分睡眠,养精蓄锐,提高做事效率。

五, 每天择时户外活动一小时。接受日晒,呼吸新鲜空气,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六, 其余时间为自由支配时间。玩魔尺;练字;看动画片;练习口算(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周100道口算题,总共800道);适当预年级课程;做手工等自由选择。

【二】 旅游出行计划

暑假,我们依然选择出行旅游,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彻底放松身心,在游玩中汲取更多知识。

关于选择旅游城市,我们不谋而合,依然选择美丽的三亚,第三次重游。一路行程与度假期间,儿子毛遂自荐与我互换角色,由他担任家长,全力安排具体事宜。我掌控大方向,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辅佐儿子。这种互换角色,生活中我们经常来做。无形中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主决策能力,处事领导能力,辨别是非与变通能力。

在三亚度假期间,学习作息时间,稍作调整。添加晨起海边跑步和傍晚海边散步或游泳。尽享海的浩瀚无际,放飞心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三】 需要注重的环节

一, 注重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进步。除了亲子共读外,充分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小学生家庭教育》,《朗读手册》等教育类书籍,提升教育理念。阅读《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窗边的小豆豆》等经典儿童文学,弥补幼时的缺憾。阅读《林清玄散文精选》,《席慕容全集》等经典散文,拓宽阅读范围。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进步。

二, 注重引导孩子从“说”到“写”的衔接过渡。借助老师布置的5篇读书笔记,10篇日记。悉心引导孩子从“说”作文慢慢过渡到“写”作文。让孩子渐渐学会拿起笔来书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 注重引导孩子捕获生活中的精彩和感动。让孩子学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不至于真正写作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

四, 注重以兴趣为主,“诱惑”孩子自愿写作或者阅读,绝不强求。孩子看了《小屁孩日记》,很是感兴趣,也要试着写日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要有一个过程,需潜心引导。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3

这套书大陆引进后曾经出过两版。这次看到重印的限量珍藏礼盒,心中暗暗比较了一番,还是觉得以前的版本更有味道―道理说起来很简单,那些旧书是我一本本买来、读完,然后凑齐的。说起来,在我曾参观过的家庭书房里,由零散而版本不一的书籍塞满的书架总是比那些整齐排列的精装套书更能吸引我,因为前者不只是书,还是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其中有机地包涵了某种逻辑。

在现今这拨地产热潮的初期,很多人平生第一次在北京置业。在装修新居的过程中,出现过一种有趣的需求:业主整饬完附庸风雅的书房,却不知道如何填满空空如也的书架,只好托认识的读书朋友帮忙。不过这种活通常要得很急,最后都是买一堆精装大部头了事―我就见过带着BlingBling的大盒子成堆放满书架上的―这也催生了一门生产精装书的生意。只是这种需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很快出现了产能过剩,慢慢从订制转移到了地摊上,摆在一些新楼盘的门口。这两年更加见不着了。

当然所谓的“有机书架”也并非不能动手脚。我曾经向一位大哥请教,收藏一种发行数十年的杂志,是收合订本好,还是散本的好?大哥说:“当然是一本一本的更讲究。”现在它们就很讲究地排在我的书架上。

因为正做着这期民间组织的选题,看到林清玄的书就想起他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也就是著名的慈济功德会的草创历程:当年还是一位年轻比丘尼的证严上人来到尚有些蛮荒的台湾花莲乡间,决心在当地做出一番利益乡民的志业。她在游化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地方最大的问题是缺医少药,尤其孕妇生产往往因此遭遇险情,于是决定建一所医院。只是她的募化方式有些与众不同。开始时,摄于她强大的感召力,很快就有外地的金主表示愿意捐助,甚至有日本商人愿意一次包下全部的费用立即开工,但都被她一一谢绝。她的热情似乎只在于向一户户乡民讲述互助的意义并收取一笔笔日常节省出来的微薄赠予。

她这种做事逻辑,在佛经中称为“众愿所成”―重要的不是建一所医院,而是通过医院所凝聚的所有人帮助所有人的愿心。出力不分大小,甚至真心认可与乐观其成都算是完整的参与。这种“共愿”的成就,可以只是一所医院,也可以是影响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的国际慈善组织。更加推而广之,也可以是一个社会。

《天下远见》杂志创办人高希均由此提出“慈济学”,也就是这个慈善组织从小到大、基业长青的成功逻辑。据说这也是很多企业都关心的问题。想想也对,一个好的书架都要有逻辑,何况是一个拥有80万会员的民间组织!

“慈济学”给我们观察当前社会民间组织中的公共生活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最近一百多年来一直有一种流行看法认为中国人重家庭而轻社会,好修身而缺公德―这一带有过度东方主义色彩的轻率论断所判定的还是一种逻辑缺失:中国人公共生活的成熟需要一种如其家庭观念一样强大而且被普遍接受的公共逻辑。

回过头来看,编辑部在选题讨论阶段产生的分歧其实全部是围绕这种理解的分歧。一提民间组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NGO。但选NGO强调的是其NG―突出其与政府立场的相反相对,而我们观察的“民间”则重在“自生长”―不由外部力量及背景主导或引导,既非政府背景,当然更不是外国政府背景,也非资本力量强势操控―人们怎样自主发现和进入公共生活,如何在其间平等地建立共识和议事规则。

很多民间组织的成立与维权相关,但我们的观察重点也不在于它们某种具体诉求的成败及合理与否,而是通过其向社会传达这种诉求的过程来观察一个组织是否已经建立起有效运行的规范和理性。

概言之,我们的诉求乃是从民间公共生活的视角考察一个社会的成熟程度―这种“民间成熟”是任何一种优良治理的基础,或者说,逻辑出发点。更重要的是,这个基础和出发点只能自下而上有机地生长,无法被先验地设计。

虽然看到越多,我们就越有理由相信,缺失这种逻辑对任何组织或社会都是一种严重的缺陷;但也应该注意,具备了这一基础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出发点不能出错,但出发点再正确也只是一个起点,走下去的问题还有很多,建构也更趋精巧、复杂。

我有一个朋友曾在美国一家台资企业工作过几年,每到年底这个时候,也是当地举办慈济年会的时节,于是她也就跟着老板参加过几次。回国后她对我讲,这个不下百闻的国际慈善组织,一见之下竟是名利场的感觉,委员们通过捐赠显示自己的实力,享受着羡慕或者嫉妒。提到“上人”,更是谀词不绝于耳。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4

关键词:阅读疗法;中学图书馆;实施策略

“阅读疗法”是运用医学和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专业人员对“症”施书、提供指导性阅读来改变患者的情绪与认知,以此消除其心理困惑、改善情绪、纠正认知偏差、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的辅助手段。生理学家认为,阅读就好像服用“超级维生素”,可以使大脑、性格甚至身体重新充满活力。

一、中学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检测率为6%~22%,保守估计全国约有三五千万名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天津8岁至15岁的中小学生人群中有抑郁心境的占15.1%,其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而12岁和15岁的孩子比例最高,分别达到25.8%和22.2%。“网络成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专家指出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5个,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精神疾病。其中,行为问题占到20%~30%,情绪问题占20%。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自卑、敏感多疑,焦虑、恐惧、抑郁、精神分裂症,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多梦易醒,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症、逃学、偷窃、攻击、离家出走等等。

相对于青少年的正规强制教育,阅读疗法具有内隐性、保护性、渗透性、灵活性、宽泛性的突出优势,易为中学生接受,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据广东省性学会主持编著的《2007广东性学报告》证实,六成高中学生性知识首先来源于书刊、媒体,其次是同学、朋友,再次是学校和老师,最后是家长。也有调查表明,72%的学生曾求助过图书来解决心理问题,其中交际困难求助图书的占61.8%,恋爱苦恼求助图书的占48.1%,调查提示,中学生到书籍中寻求心灵慰藉、通过阅读寻求答案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二、中学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策略

美国精神医学专家高尔特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治疗各类情绪失常病人的药物。”图书馆不仅有能力承担这项教育职责,而且责无旁贷。

1.评估图书质量,做好推荐书目

教师、图书员、学生家长应事先对阅读物认真分析,写出该书的心理影响分析报告,提出初步选择意见,针对不同的心理态势提供相关书目,如抑制烦躁、易怒、敌意的书,如《情绪管理》;调整自卑心理的书目,如《现代交际》;调整紊乱思绪、减轻内心焦虑的书,如《心灵鸡汤》;克服精神抑郁的书,如《走出抑郁》等;在期刊阅览部门,向学生推荐《读者》等刊物。

2.推荐志存高远的诗歌,引导学生朗诵诗歌

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阅读诗歌比吞服药丸能更有效地治疗焦虑症和抑郁情绪。”学生读读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读唐诗,吟宋词,哼元曲,时而“大江东去”,时而“小桥流水”,时而“万紫千红总是春”,时而“四海翻腾云水怒”,这样在无形之中稳定了人的感情,调节了人的精神,如同当年范仲淹登岳阳楼,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1)推荐经典、精美的散文

一些情感美文及人生感悟、哲理、励志美文,能让陷入烦恼的学生读后豁然开朗,散文可以让人以平淡的态度对待人生,读散文,使人容易透过浮躁和嚣喧看清生活中的真理。张晓风、林清玄、刘墉、余秋雨、毕淑敏等散文都会给焦虑、彷徨、苦闷的人带来平静、希望和勇气。

(2)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尽快建立起阅读疗法机构和阅读疗法阅览室。图书疗法机构的工作人员应与学校医生、心理咨询机构及负责学生工作的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摸清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原因,做到有的放矢地推荐。为了避免出现像心理咨询那样的尴尬局面,建议将图书疗法阅览室改称为“精神家园”等。室内的环境要布置得幽雅、安静、祥和,并在书架上贴着诸如“制怒”“解忧”“镇静”“拼搏”等导读标记。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读者可以尽情遨游书海,心灵得到释放。

(3)建立电子网络平台,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

第一,建立方便快捷的电子网络平台,在图书馆网站建立网上阅读疗法专页或专栏,如“优秀书目导读”“心理健康指南”“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等,开设网上留言信箱和交流论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以达到施教与辅助心理治疗的目的。第二,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Email)、常见问题解答(FAQ)、电子公告(BBS)和QQ、MSN等通讯工具,向学生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个别参考咨询。第三,向读者推荐一些优秀经典散文、哲理短文故事网站,如美文采撷网(http://)、中华励志网(http:///)等,这些网站收集成功励志故事、美文,激励成功斗志,在故事中成长,在故事中学会道理。第四,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利用学校广播电台,甚至通过学生系统地向学生宣讲、推荐书目。

(4)建立重点读者档案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5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方法;四步进阶

记叙文是初中生写作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记叙文写作贴近生活、素材丰富,但是记叙文写作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如果把初中三年视为三个不同的写作训练阶段,从布局谋篇的角度看,这三个阶段的记叙文写作中都分别存在着一些的通病:七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不懂得选取作文的角度,以致千人一面,内容松散,详略不当。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其问题主要是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单一,不懂得利用人物细节的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渲染烘托,缺乏“动情点”和感染力,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九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主要问题是立意平淡,思想缺乏深度和高度却喜欢 “就事论事”、“指点江山”,无法让读者产生读后有所回味的感觉。

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导致作文时随意性大。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写作方法的指导。

写作方法包罗万象,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有阶段性,即要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进行指导,而不能忽略学生的学情、教材的编排和写作的规律,不能泛泛指导。这样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作文不断升格。

我们应该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就可实现记叙文写作的四步进阶。

一、精选角度构思文章

七年级的学生作文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选材单一,雷同现象多发。如对《珍藏 》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全班大部分学生的题目不是“珍藏母爱(父爱)”,就是“珍藏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写作视角单一,思维不开阔,不懂得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生活。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训练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领学生获得对生活、事物较全面的认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源头活水,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主题、挖掘素材,运用全方位的视角去审视一个叙事主题,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鲜活的写作素材,学会探寻写作之源。让人物形象鲜明,让小事“出彩”。

1、巧选角度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写人,学生往往只懂得直接通过写人物的言行举动来展现,但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人,除了写人物的言行举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人物最突出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如背影、手、头发、眼神、微笑、印痕等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身边之物——衣服鞋帽、包、手表、手机等来表现。

经过点拨,有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妈妈左手的大拇指很是扁平难看,从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妈妈的手因大风刮动家门的同时,把妈妈的拇指也夹伤了,但妈妈依然像往常一样,如约地在周三的晚上做了汤送到学校来看望我,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只是爸爸一个人来的。周五回到家,发现妈妈的拇指用创口贴包扎着,还在给我做晚饭。询问后才得知她的手受了伤,但却不告诉我,是想让我在学校安心。而我从这件事里终于领会到母亲无言的爱。

2、绘制思维导图,选择最佳写作角度。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包括作文教学。

在下笔写作之前,绘制思维导图选材、构思作文,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把思维引向开阔。它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引导学生运用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地思考问题,打破常规,变换思维,创新选材立意的方法,架起一座座沟通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寻求到更多更新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角度,便能达到多中选优、多中选新的效果,从而选取最佳的写作角度,写出具有独特体验和感悟的文章。

二、详略得当选取材料

中学作文评分标准里面往往有“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的要求,实际就是要求作文要做到详略得当。是的,作文只有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但执教多年,发现七年级的学生作文最大缺点就是详略不当。他们的作文往往是事件各个阶段平均用墨,眉毛胡子一把抓,叙述流水账,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整篇文章之中,文章没有主次之分,导致中心思想被淡化。因此,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中心确定详略,恰当选取、处理材料,就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逐渐学会详略得当选取材料呢?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

1、从文本中找规律,从优秀的范文中学招式。

课文中有许多详略得当的例子,七年级教材中的《第一次真好》、《走一步,再走一步》、《木兰诗》、《最后一课》等都是详略得当的典型。在分析这些典型课例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起体会文章是如何剪裁材料的,为什么要这样剪裁?在指导写作时回顾它们的妙处,让学生实实在在明白其中的规律。

再者,就是利用学生的优秀范文作为学习的例子,让同学们赏析、点评。这些来自身边同学的范文,更具有亲近感、真实感,也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超越的欲望。能起到不错的指导效果。

2、拟写作文提纲,确定写作的中心和主次。

学生写作文通常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写作前没有明确的思路,想到什么写什么,其结果就是作文中常常出现层次混乱 、详略失当的现象。鉴于此,可以指导学生从七年级起就拟写作文提纲。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下一步还需要通过草拟提纲,指导他们围绕中心选择几个能比较充分地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具体的事件、细节,然后根据材料的主次来安排层次,并在大层次下拟编小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实践表明,好的提纲,能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而有条不紊,从而使学生比较正确地解决“怎样写”的关键问题。

三、细腻描写渲染烘托

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其问题主要是平铺直叙,使文章显得单调,缺乏“动情点”和感染力。

为了让描写生动形象,许多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描写方法的指导,但往往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描写的片段训练时,学生都写得不错,效果明显,但一旦进行全篇习作的训练时,学生就把所教的方法都忘了,并不懂得实际的应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修改,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方法包括:先由老师读范文、老师评点,然后同一作文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评改,指出对方需要修改的错处,然后学生再各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1、刻画人物细节,为文章添神韵。

学生在长期的互评、修改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物细节描写的注意点:细节要有深刻意义,庸俗无意义的不能写;必须典型真实,有广泛的代表性;语言要精炼,要抓住最传神的点去描写,细节描写不等于啰嗦。从而也渐渐懂得用特写镜头细致而凝炼,准确而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外貌、动作、情态、心理和语言等细小情节,使人物性格鲜明,使内容具体真实,情节富有感染力,让文章倍添神韵。

2、点缀景物描写,为文章添情韵。

长期坚持指导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的修改,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他们有时用景物描写开篇,真实而生动的景物描写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很快融入文章情境;如《感动》一文的开头写道:“清晨,缕缕和煦的阳光穿梭于绿叶间,流淌在湖面上,把天地间一切空虚盈满,一切黑暗拂去,不知不觉间,便温暖了我的心。”有时在文中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有意识的点染摹写,渲染或铺垫主人公的心情或者思想,婉转含蓄且余味隽永,情感深沉,如一位学生在《柳》一文中写道:“雨渐渐停了,风儿也去无踪了,薄雾也消散了。柳像是刚刚梳洗了一番,清新而亮丽,鲜妍明媚得如同豆蔻少女朝气蓬勃的脸庞。水滴还停留在叶尖,然后欢快地滴入池中。那相互缠绵的柳叶娟然如拭,乖巧地垂在水面上,好像在自怜自爱,低垂眼眸对着镜子孤芳自赏。”有的甚至以景为线,用景物描写来表示时间的流逝, 将不同阶段的事件剪裁组合,浑然天成。

四、议论抒情提升立意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作文训练的不断深入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渐进提升,要求九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写出一些有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的文章。然而,客观事实却恰恰相反,九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主要问题却是立意平淡,思想缺乏深度和高度。

然而,要想议论抒情深刻、有深度和高度,还得要依靠“文外功”。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学诗是这样,学写文章也是这样。知识积累是“文外功”最根本的一个因素,也是学生提升作文立意的源头活水。而知识积累主要靠读书。

1、经典阅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立意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读故事性、虚构性作品转而读反映社会、人生的写实性作品,如《林清玄散文集》、《刘墉精品书坊——花季卷》等作品;由消遣性、娱乐性作品转而读知识性、哲理性的作品,如于丹的《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周国平人文演讲录》等作品;由一般性作品转而读经典名著。

经典阅读能滋养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精神财富能帮助学生在习作立意时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达到另立一面的效果。面对《咀嚼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有学生写的是《咀嚼快乐的思想》,这一立意来源于林清玄的作品。文章利用日常生活小事——母亲送我上学时一路遭遇红灯,而我和母亲则持不同的心态去看待这一遭遇,从而悟出人应该用快乐的思想主宰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立意,使文章有深度,思想深刻有哲理,在初中学生中是比较难得的。

2、针对性阅读积累快速深化学生习作立意。

除了推荐读物之外,我还常常要求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阅读积累。即在进行写作训练之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查找与文题有关的资料,资料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美文佳句等,并把资料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中。写作时,指导学生可以把摘录的句子适当地用到文中进行议论抒情,特别是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

这样的开头或结尾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使立意达到深入一层的效果。一位学生在《咀嚼幸福的味道》一文的结尾写道:“生活本就不是一场悲剧,它亦喜亦悲,就如同黑加仑子一样,即使是再酸涩的果实,也有属于自身的糖分,就如同我们的生活一般,再苦的日子,我们也能从中咀嚼出许多美好,当我们细嚼慢咽后,便能惊喜地说道:‘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叶圣陶说:“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塾之功弥深。”对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方法的指导,需要长时间的连续性的、渐进性的、针对性的指导。以上所述就是从构思、选材、细节描写和立意四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阶段性的、循序渐进的指导,引领学生逐渐领悟写作规律,并在实际的习作训练中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升格自己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苏云,浅议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2] 刘胜利,作文本不难,师者善导之,[J],华章,2010.13

[3] 王标,初中语文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年

[4]《创造性思维在作文训练中的运用》(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6年。

[5] 张国生,作文需要文外功,[J],语文教学通讯,2007.7-8B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6

曾被退稿100次

在成为畅销作家前,吴淡如曾经做过8年的不畅销作家。她坦陈那时候写作只注重文字的华美,而不考虑读者的感受。“现在回过头去看,我那时候写得确实不是很好,属于作者本位主义、只在乎文句华美不华美,甚至用骈文写作,完全不替读者着想。有一天,作家前辈曹又方跟我说:‘你个性叛逆,和我年轻时候一样。但你的专长不在写小说,你有很多意见要发表,你为什么不把意见直接讲出来,而要掩盖在那些华美的文字后面呢?’我当时不以为然,但后来听从了他的意见,我的作品就开始畅销,畅销的书都是写两性关系或者励志的散文。”

但是在傲入的销售成绩的背后,吴淡如并非一炮而红,当她还是大学生时,就有过被退稿100次的经历。每次有厚厚的信封寄来,同学都会起哄说稿费来了,让她请客。但这对吴淡如来说却是很丢脸的事情――那里面永远都是退稿。后来林清玄鼓励她说,他当初就是不相信自己写不好文章,于是每天练习写3000字的文章,几年后得遍了所有的文学奖。吴淡如因此暗下决心,对自己说:“我不必像他那么伟大,我每天写1500字就可以了。”于是从18岁起,吴淡如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写。也许就是这股倔劲让吴淡如有了今天的成功。

突丧亲人让她开始“改变”

从不断被退稿,到雄踞畅销排行榜榜首多年,吴淡如收获成功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的非议和指责。曾有评论对刘墉、吴淡如、吴若权等人在内的台湾本土励志作家多年来都占据着畅销排行榜这一现象尖锐抨击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如果不读经典,不读严肃文学,必然是因为万年常青的畅销作家群阻挡了阅读的进化。”

对于此类尖锐的言论,吴淡如早就习以为常。而她的作品之所以畅销不衰,与主题大多为两性关系和励志是密不可分的。而谈起以两性关系作为作品主题的原因,吴淡如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我之所以要写两性关系的杂文,是因为亲身经历了弟弟的死亡。当时因为他和女朋友分手,心情跌入谷底。事发当日,他喝醉之后跑到女朋友家想要挽回,被拒绝后选择从12楼跳了下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亲手为他送葬,我经历过人生中最惨痛的事情,对于外界的各种评价,我又怎么会在意呢?那些对于我来说都只是噪音罢了。”

弟弟的死对吴淡如的触动很大。她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年轻一代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两性之间的关系。“很遗憾的是,我的书是在我弟弟去世之后开始畅销的,我也是在那一年开始尝试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我救不了我弟弟,但我想通过更多的渠道让那些因为感情问题而想不开的人能听到我的呼喊和召唤。很多答案可在书中找到,但有些答案你必须有人生历练,才能找到。所以我希望通过写作也好,做节目也好,将我的人生经验和思考让更多人知道,避免我弟弟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爱情要互惠而非互毁

对于吴淡如来说,爱对她而言是一种人生的终极和谐。

“爱最终是和谐,充满快乐的和谐。当你无论何时都能体会到相处的和谐,无论何时都能寻觅到快乐的情绪,那或许就是爱了。”

吴淡如谈过很多次恋爱,有过失败和遗憾。她自己总结道:“人不能太挑剔。我发现情爱的问题往往不出在外面,而要从自身找原因,往往正是你自己有缺陷,所以召来有缺陷的他/她。爱情要以互惠为原则,而不要互毁。要尊重对方,而非限制对方,要让爱情像鸟巢,而不是鸟笼。”

吴淡如和现在的先生是多年老友,交往了8年,因为相信不会对彼此的生活造成重大改变才结婚的。他很尊重吴淡如的志趣和选择,包括生活方式。吴淡如长时间一个人生活惯了,喜欢以自己独处时的习惯和样子布置居家环境:家里摆满了自己喜欢的油画、收藏品、自己制作的陶艺、各式各样的咖啡杯、绒毛玩具等,还养了几只猫,而这些猫总是喜欢与她同眠。“先生接受了这一切,他从来都没有试图‘修剪’我。所以,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现实主义就会找到幸福。”

有什么不敢冒险的?

吴淡如在台湾主持的电视节目《天天星期八》和《学分》都有极高的收视率,同时还在电台主持《广播好时光》、《生活厨房》等节目。即便如此。她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主持才能:“我只是敢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