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1
论文摘要: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基于internet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学习观念。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调学生自主个性学习,并采用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使得项目开发过程简捷、结构清晰,并且系统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提高了软件系统项目的可重用性。
一、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普及, 计算机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个性化教育”。但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上,同时系统开发一般采用web技术,不能适应网络发展与内容更新带来的变化。为此我们采用assh框架技术研究并设计扩展性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让学生根据自我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我设计学习进度直至达到学习目的。
二、系统框架技术
在程序开发时,我们选择已有的优秀架构可以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时,我们选择了当前流行的j2ee web 应用框架。它整合了ajax、struts、spring、hibernate4四个架构(简称assh 框架)。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在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数据传输,这样就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ajax 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1]
struts中模型是一个action类,开发者通过其实现商业逻辑。视图是由与servlet配合工作的一整套jsp定制标签构成,利用它们可以快速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控制器actionservlet是模型与视图的联系纽带。[2]
spring提供了轻量级管理业务组件的ioc容器。spring通过依赖注入机制,可以在运行期间为组件配置所需要的资源,而无需在编写组件代码时指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3]
hibernate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对象化。hibernate不仅能够管理javabean(或者称之为pojo)到rdbms 表的映射,还能够供应用查询和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hibernate事实上是标准的o/r 映射技术。[4]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基本形式为一个交互式动态网站。用户必须登录后才能访问系统,并且不同身份登录后,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用户身份有:教师、管理员和已注册过的学生等。每个身份可以注册多个用户,用户可以操作自己权限内的模块。整个系统划分为网络教学模块、智能推荐模块、网上交流模块、答疑模块、网络测评模块、后台管理模块等。
1.网络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有“课程选择”、“课件阅览”、“视频点播”等部分, 提供相关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 如html 网页、ppt电子教案、doc 教学文档、rm、asf教学录像等,这部分是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2.智能推荐模块
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系统根据学习历史记录和能力估计,选择学生没有掌握或是没有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是与当前学生能力最接近的。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系统将根据对学生估测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风格,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内容呈现方式。
3.网上交流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发言权,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探讨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等。对疑难问题将设立专门的网页,分专题进行深入、系统、理性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同时该模块接受来自各方面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期望等。
4.答疑模块
该模块分为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两种方式。系统自动答疑是指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网络远程提交问题的描述,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问题库和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自动将问题发送到学科教师的留言信箱中,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通过发送留言通知该学生。之后,系统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归纳到领域知识库中,以便其他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给予自动应答。人工答疑则是学生将问题直接针对某个老师发送,老师一旦上线给出解答后即反馈给学生。
5.网络测评模块
该模块支持网上自测和正式考试两种类型。学生可以登录后进行网络自测,选择课程及内容进行测试, 可以自己设定章节、题型和难度系数等因素, 然后由系统随机生成测验卷, 自测完成后, 自动阅卷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以合法身份登录后可以对试题库中试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同时通过人工或智能组卷方式, 生成试卷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生成并考试试卷, 并且能够对考试结果进行批改、统计和分析。
6.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网络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试题管理、论坛管理、成绩管理等。
四、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1.页面设计
主要采用jsp和部分servlet定制的标签来表现。为了加强用户体验与交互能力,在网页设计大量采用ajax技术来实现,如自动完成、在线提示等功能。
2.课程信息录入流程实现
本系统采用assh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下面以课程信息录入为例阐述系统的实现。在响应新增课程数据页面请求时,通过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配置文件struts-course-config.xml来完成业务流程的部署。当点击course_add.jsp上的保存按钮时,将输入数据用set方法存入到courseform中,然后根据struts-course-config.xml调用coursesave.do进行业务处理。在coursesave.do 中页面数据将从courseform中读取。coursesave.do执行成功后将显示页面(course_save_success.jsp)。coursesave.do对应的coursesaveaction在导入课程管理模块的spring配置文件中指定,也要定义名字为”/coursesave”的受管bean。同时,coursesaveaction 使用到courseservice。要使用courseservice,需要在coursesaveaction 中生成csservice 的get、set方法,并且coursecontext.xml中对“/coursesave”进行courseservice 的依赖注入。
spring和hibernate 从dbcontext.xml 中读取和数据库有关的信息。数据库信息包括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结构相对应的映射文件,把它封装在datasource中。然后将datasource注入到sessionfactory中,sessionfactory同时还对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所对应的映射文件courseinfo.hbm.xml以及hibernate相关操作然后将sessionfactory注入到数据访问类courseinfodao中。courseinfodao中是对courseinfo 表进行保存\查询\删除等基本数据操作,在coursecontext.xml中需要courseservice进行courseinfodao及其的依赖注入。这样做,使得当courseinfodao变化时,只需修改coursecontext.xml 给courseservice 实现新的注入就可以了,由此解除了数据访问层和业务层的紧密耦合。
3.事务控制
为了对系统中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采用了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机制。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等价的基于标注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因为事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横切逻辑,这正是 aop 的用武之地。
五、结束语
成功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 让学习者乐于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选择的智能型个性化学习环境,同时创设一个多人在线、互相帮助、协作式学习环境。本文采用框架技术设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旨在构建一个性能优良、适合网络发展的智能型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1641.htm.[eb/ol].
[2]孙卫琴.精通struts:基于mvc 的javaweb 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83-403.
[3]罗时飞.精通spr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9-48,191-224,303-309.
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2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节点,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树立学生思维导向性的数学教学理念,并积极利用数学问题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活动安排,促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全面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高年级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方式,也是进行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老师通过设计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情境的分析与理解、抽象数学模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认知逻辑与解答思路,进而优化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数学教学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参与学习转变,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设计好数学教学问题,优化数学教学问题的质量
1.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数学教学问题
为了做好小学高年级的问题教学法,老师首先就要做好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调查,主要是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以及数学学习困境,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升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还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小学数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并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与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以及数学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2.强化对数学知识要点的分析,立足于数学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来进行数学问题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好教师自身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认知,尤其是应该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来进行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问题设计,这不仅能反映出数学教学重点,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实现数学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变,实现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3.加强学生预习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互动与联系
老师还需要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来进行学生的预习教学工作,将数学教学内容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安排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相应的数学预设问题。而老师则在对预设问题完成情况的统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掌握,然后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创设,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有效联系与积极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指示性。
二、创设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展示,实现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形象化认知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有一个形象化的认知与掌握,老师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将数学问题视频化与图片化,实现学生对数学教学情境的立体化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在问题情境下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比如,老师在进行鸡兔同笼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形式对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情境有一个更加精准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2.采用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迅速寻找逻辑关键点
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老师在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生活思维与生活经验分析与理解数学问题。比如,老师在进行追击问题的教学时可以利用现代交通工具形式上的多样性,使得追击问题过程的问题形式更加具体,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作用。
3.通过数学游戏来灵活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老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来灵活创设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兴趣性,使得数W教学变成学生主导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扩展数学思维广度。比如,老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讲解时,就可以引用学生变老师的游戏来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自己讲解与分析数学问题,以此接力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丰富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加强对数学教学知识重点与学生基本学情的掌握,创设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隐喻 文化 英语教学
一、隐喻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一种反映最深层文化元素的内在心理现象。因此,也可以说隐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不仅被视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概念性和经验性的构架我们思维和语言的过程。Lackoff和Johnson(1980)的研究表明隐喻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式,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一种事物来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种事物。
隐喻是通过对认知事物的想象和联想而产生,它实际上是对不同事物相似性的审视和创造。认知事物都是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的,因此隐喻认知无疑承载了文化信息。隐喻的文化一致性显示了其与文化有着复杂的关系。
二、文化与隐喻的关系
第一,隐喻组成了文化。隐喻的产生是各种特定经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经验是属于文化的,人类认知也是一样。没有人与文化世界的各种接触,就不会有认知存在。正如Gibb(1999) 所说,文化限制了经验和思想。这就是说,文化影响了人的行为和认知,至少文化中的一部分信息是通过存储在我们记忆中的隐喻表达出来的;另一方面,隐喻的文化认知印射到了文化世界。
第二,文化信息通过隐喻传播。通过隐喻,人们可以获得很多文化内容,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个人价值观、文化价值等等。例如,英语隐喻中的“separation as a wall”这一表达最先出现于美国成立之时。那时,清教徒掌控着全国局势,他们对其他宗教群体进行宗教迫害。对此,当时美国总统Thomas Jefferson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政治与宗教管理分离,否则可能有更严重的后果,而这个隐喻生动地表达了政教分离论的观点。过去的一百年间,美国很多法庭里的法官在处理各种案件时使用此表达。从那时起,“seperation(分离)”和“wall(墙)”这两个概念在某种方式上就产生了联系,因此随之而来创造了其他与“墙”相关的常用表达方式来形容抽象的意义,例如“height, crumble, break down, knock down”等等。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也可以通过隐喻了解关于宗教或文化方面的有用的背景。
第三,文化对隐喻有重要影响。这涉及到隐喻从形成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文化模式是文化参与者共享的文化图示,作为引导人们行为举止的向导,包括法令和规章制度、实体对象或心理对象等。事实上,由隐喻所构成的经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建构的组成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相应的生理过程(如排泄、出汗、脸红、哭泣和笑),会给其不同的文化意义,并将不同的价值观附加到生理排泄物上(血、汗、泪、唾液)。从这方面来说,文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隐喻的内涵,甚至在同一个文化环境中,隐喻也会由于不同环境或亚文化圈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隐喻是语言中文化因素的载体,它联系了语言和文化。一方面,它因文化而受限;另一方面,两者是互相影响的。因此隐喻可以被视为连接人类经验和文化世界的桥梁。
三、对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标语言文化的了解,如何通过语言教学来传递文化背景,使语言学习者能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语言成为教学的一个研究问题。基于对于隐喻文化内涵的研究和讨论,本文认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将隐喻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并识记词汇,并可以使他们以更灵活的方了解并熟悉目的与的文化内,更好的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实现跨文化交流。
首先,老师应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帮助学生意识到母语与目的语在隐喻认知机制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在解释“mouse”一词时,可以先从其最基本的词义: “老鼠”开始,然后再引申到电脑的一种配件: “鼠标”。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实际上在外型上是具有关联性的,因此这种词义的引申实际上就是通过隐喻而实现的。学生在了解隐喻产生的同时,也锻炼了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老师应通过对比英汉隐喻表达来进行隐喻教学。隐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文化差异性和文化统一性,词汇不仅包含了民族的思维模式,也包括了民族文化及价值。通过对比异同,学习者不仅能正确使用语言,更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第三,通过语境教学。在阅读或理解英语句子和短文时,学生需要理解特定词汇的多种不同意义,这样才能发掘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第四,教学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联系、分类并对比不同词汇的能力上,使其能深化并理解词汇。联想法是将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通过隐喻建立联系,使源域和目标域间获得合理的联系。在讲授一词多义词时,通过隐喻法,学生可以自主的去发现同一个词中不同意义间的联系,这对于识记词汇是极为有益的。此外,这样的方式,也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教学成果。
四、结论
通过分析隐喻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可发现隐喻在构成语言文化意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将隐喻应用于英语的词汇教学无疑会促进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发掘文化内涵并调动学习主动性,最大程度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4
论文摘要: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因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愈加明显,这为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跨文化意识的导人要坚持实用性、阶段性、持久性原则,并具体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导人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商务英语专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自如地与外国客商进行沟通,这正是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它通常指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群体与另一种背景的人或者群体所进行的交际。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中西方人无论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还是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词义、句义理解上的差异。不了解他国的文化,这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及日后的商务交往中遇到文化障碍,甚至是文化休克。如跨文化谈判实践中的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的掌握;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符号不对称问题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涉外交流时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对于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
商务英语专业在各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但其教学大都依照“英语十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的学校往往将跨文化交际课程与日常的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分离,只是简单地用中文讲授跨文化知识,但在商务英语的专业课中(如外贸函电、商英阅读)却注重语言知识技能,其教学目标是讲授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偏重语法训练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同时造成了交际障碍。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导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为日后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商务英语专业课时安排有限,专业知识繁多,而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在教学过程中导人文化因素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
(一)实用性原则
现阶段许多英语专业都开设口语课,有的还是外教任教,但教学内容常常局限于一些生活用语,与商务实际运用联系不大。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没有完全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看书,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合国际竞争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导人跨文化知识必须要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结合,那些课堂上教授的跨文化知识,应该与学生在各商务情景中的英语交流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就文化而学文化。
(二)阶段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导人的文化内容。
(三)持久性原则
文化一词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非短期内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文化的学习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持久性原则要求将目的语的文化持久、系统、高强度和循序渐进地导人。通过案例法教学、任务法教学、情景法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和商务文化方面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再通过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历史、文学、典故、习语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理解目的语商务文化。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一)在商务英语基础阶段多开设文化欣赏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了卜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应开设一些英语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中外礼仪、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学选读、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国际商业文化等课程。 (二)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实用性
每一门商英专业课程其中的语法、课文、词汇、听力材料、泛读材料,无不包含文化内容,只有将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导入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多渠道的合力教学,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合格跨文化商务交际的人才。
如以商务英语写作为例.过去人们往往都过多的专注于商务英语写作的书面格式、语用规范等方面的“技术性”要求,而对商务英语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跨文化意识”重视不够,或根本就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实际上,将“跨文化意识”纳人商务英语写作框架之中,可以使商务交流的目的和用途表达得更明确、更容易被对方接受。我们在商务英语写作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词汇表达方面
在商务英语写作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中对于同一词语理解的差异性,我们在使用某个表达时不能只注意其语意层面,还得从跨文化知识的角度进行揣度。比如,在中国成语中带有“狗”字的往往都是含有贬义的,如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等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视狗为忠实的伙伴,"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因此,在平常的词汇积累时注意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加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语体风格方面
除常规的语体格式和篇章规范外,还应该注意中西商务书面交流时语体风格方面的文化因素。一般而言,英美商务人士更注重商务书信、函件等的简练、准确和直观;这与中国人的间接、委婉的表达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当用英语进行商务写作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避免写作中母语文化习惯的干扰,从篇章大局把握,在整个语体风格上与国际商务写作保持一致。
(三)多渠道文化沟通,提高跨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其有一定的直观理解。如可以采取展示目标国的音乐、电影、电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而且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5
导游英语 文化错误 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涉外导游是国际理解之桥,中外友谊之桥。他们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社会责任。这一职责要求导游人员需具备极高的外语水平,既要精通两国语言,又要熟知两国文化。然而在实际接团过程中,我国有些旅游景点的导游由于跨文化意识薄弱,在口语交际中经常犯一些文化错误,往往导致游客的误解和不快。笔者根据多年来在涉外旅游接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导游在英语口语中犯的文化错误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导游英语口语中的文化错误分析
所谓文化错误,是指交际时违背所讲语言的讲话方式、言谈规则及风俗习惯的言语行为。很显然文化错误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产生的。下面就有的导游在接团时因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错误简要分析。
场景1:当游客到达旅游景点依次下车或下船时,当地导游人员看到团队中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过来,于是充满关切地说:“Let me help you.”随即就开始搀扶老人,令他不解的是老人并不领情,反而十分气愤地说:“No, I can manage it myself.”
文化差异:尊老爱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人伦关系。在中国,老人有较高的地位和话语权威,“老马识途”、“老当益壮”等和“老”相关的词语都说明老人富于经验和能力,他们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因此,生活中常看到人们主动帮助老人以示友好和礼貌。相反,在西方若是没有征得别人的同意而主动去帮助他们,不但不礼貌,而且对方会很生气,由于西方人的观点是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加上其文化中“老”往往是“老而无用”的代名词,那么这里导游对老人的帮助自然会让他觉得你认为他是个没用的人。事实上,西方人非常注重独立,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老少界限。很明显,中西方在伦理观念、价值观上的不同造成了话语所传递信息的理解不同,以下两个场景的交际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
场景2:旅游过程中遇到游客生病时,有些导游员非常关心地问:“Are you OK? Need you go to hospital? Whether you have had some medicine? You’d better have plenty of water and have a good sleep.”
场景3:在受到游客夸奖或感谢时,导游人员自谦的回答。比如:
Tourist:Your dress looks very nice.
Guide:No, no, it’s quite ordinary. Actually, Ibought it several years ago and it has been out of fashion.
中西文化在不同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学说为内核,其思想精髓为“天人合一”和“仁爱”。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天、地、人是个和谐的统一体,个人只是社会和整体的一员,人们做任何事都要从全局和整体出发,即要有集体主义意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这种集体主义表现为与人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谦卑礼让的处世态度。因此,场景2中导游按照中国人惯常的方式问候病人并提些建议来表达对病人的关心;场景3中导游对游客的夸奖采取了自谦的回答是由于集体主义意味着不能过于突出自我(包括个人的才能和财物等),要尽量贬低自己或夸大对方。然而,西方文化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相信自我拯救的清教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平等,推崇自尊、自立、自信的个人主义意识。鉴于此,场景2中导游本是出于关怀的本意反倒让他们觉得是对自己独立能力的怀疑,况且这样的言语在西方通常是医生或父母的说教;场景3的对话中导游对游客的夸赞并不是赞同,而是非常自贬的回答:衣服并不好看,很普通,而且是几年前买的,现在都过时了。可想而知,对于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外游客来说,听到这样的答语,其个人自尊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他看来是导游认为自己没有鉴赏能力和品位。
场景4:在与游客预约时,有的导游习惯性的采用陈述和命令的口吻。如:“Come down to the lobby at eight”、“We will meet in the recreation room”。
场景5:当和游客初次交谈时,有些导游常问如下问题:“Where are you from”、“Do you like China”、“What do you do”、“Are you married”、“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等。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由于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差异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习俗,如节日习俗、婚丧习俗、礼貌礼仪、禁忌和隐私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的礼貌习俗,场景4导游按照中国式的请求方式,采用直接命令式的口吻与游客约定事宜。事实上,英语往往通过使用情态动词或其过去式来降低请求的强制性,表示礼貌和委婉。根据英美人的习惯恰当的方式应为““Would you come down to the lobby at eight”、“Shall we meet in the recreation room”。场景5是由中西隐私观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相对来说,中国人隐私观念比较淡薄,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谈及对方的年龄、工作、婚姻等和个人有关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他人的关心和亲近。而这些话题对西方人来说却是禁忌,因为他们注重个人隐私,旁人不应干涉。因此,导游问游客这些问题势必会引起对方反感甚至觉得隐私权受到侵犯。
学前教育实习计划范文6
论文摘要:运用投影、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突破了时间、实验条件、学生观察能力、认识水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能够将细小的动作放大,能够化虚为实,化难为易,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跪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定格实验进程
演示实验有时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如实验过程太快,无法起到直截了当的效果,往往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事物了解甚少。然而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延迟实验时间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观察青蛙跳跃运动时,由于青蛙跳跃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导致青蛙跳跃过程无法看得真切。在这里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慢放镜头,可以将青蛙的跳跃过程定格在每一个瞬间,从而使学生对青蛙的跳跃运动有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提高实验效率
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会因为实际环境的影响,实验效果会很不理想,影响实验的效果。
如在《美丽的彩虹》一课,讲解彩虹形成条件是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课本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面镜子斜插入水盆里,让阳光透过清水,照到镜子上,再由镜子反射到墙上,会出现一段人造彩虹。实践证明,这个实验成功难度较大,且出现彩虹不清楚,影响演示实验的效果。在教学中,巧用幻灯光,将幻灯光打在天花板上,拿三棱镜放在幻灯机工作面上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天花板上就会出现一条七色彩虹。事实证明,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可见度
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面对的是台下几十双眼睛,因距离远近,会造成观察不清的问题,影响演示实验的效果,巧用现代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如在教《热胀冷缩》一课时,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热毛巾,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弄不好小水滴会窜出玻璃管外。可以把玻璃弯成“m’’或“l"形,这样实际距离长了,就避免了小水滴溢出,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再照上方法实验,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学生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实验重点
演示实验的过程是连贯的,在实验中总有些细节实验的关键处,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思考这些关键处,能很快地帮助学生找出有关的自然规律,而这些关键的实验细节却常一瞬而逝,被学生忽略。如果为了达到突出实验重点的目的,重复做实验,将会影响教学进程,也没有必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实验重点,能强化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水的净化》一课中关于过滤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轻视了实验过程的方法,结果当他们亲自操作时,实验效果很差。但是,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进行实况直播,可以让全班学生通过电视机屏幕清楚地看清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关键动作,从而很容易使学生掌握实验每一步骤。
五、利用现代教育模拟改变实验条件